数码真的能模拟胶片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热心用户   2019-5-18 21:11   4196   5
1 在全画幅数码素质全面超过135胶片的今天,为何仍然不能在官感上达到135胶片的效果?
2 如果可以,那么为何现在(2019.5)的机内滤镜模拟胶片(如富士)仍然达不到自家胶片的效果?
3 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如何快速简易的达到类似效果?
4 数码厂商与胶片厂商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相同的吗?
5 哪一家的数码调教更适合模拟出胶片的效果?
ps:修改了问题序号的错误。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1:35
蟹妖
一条一条来说


1 在全画幅数码素质全面超过135胶片的今天,为何仍然不能在官感上达到135胶片的效果?
全幅数码现在堆像素的确可以在图像尺寸和分辨率上达到甚至超过135胶片。但是达不到135感官上的效果是因为色彩还跟胶片差太远。
现在全画幅的数码色彩深度最深的是14bit,哈苏X5扫描135底片可以扫出16bit的数码文件,有心可以做个实验对比一下,色深差两个数量级在色彩上就已经可以看出碾压的效果了。当然这个有门槛,胶片从拍摄到扫描中任何一个步骤出问题都会导致你最后得到的结果出问题。各种坑,冲卷找了不靠谱的店没冲好怎么办?扫描找了不靠谱的店只给你扫8bit的文件怎么办?不给你扫3F怎么办?扫了3F你自己不会去色罩怎么办?
各种环节都不能出错才行。
但别忘了这才到16bit的色深啊!
数码的天花板把胶片数码化的色彩边界限制死了。
但是再往深说一点,胶片毕竟是 模拟摄影!
模拟其实就意味着信息是特喵的连续的啊,色彩是连续的,还扯什么16bit的色深??有色彩深度这个概念其实就告诉你,数码现在还是用采样的方式来记录信息的,什么是采样啊??
至少我是没听说过谁测出了胶片色深的上限,因为这玩意理论上就没有色深上限啊。
这就好像你看一个有蓝色渐变的天空,如果是透过数码相机的即时取景看,那么在数码相机的内容渐变颜色是被分成一块一块的,换句话说就是平时说的色阶。但是你现实中观察天空难道肉眼能看个色阶断裂出来?或者你拿个望远镜就能看出个色阶断裂?开玩笑呢?


再抬个杠,加入我造了一个指示压力的仪表,一个是数码的,一个是机械的(原理上类似模拟)。数码的必然是跳数字啊,取决于表的精度,但是还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跳,但是机械的从a值到b值难道是瞬移过去的吗????


不过话说来,为什么数码今天是主流呢,还不是因为 够 用 就 行


所以结论是,现在色彩技术还比较基础,等什么时候Photoshop能做32bit色深的运算,什么时候数码相机能拍32bit的照片,那才勉强看到数码相机生成的照片在色彩上往胶片靠了一步,能不能达到胶片的那种感觉还不好说。


2 如果可以,那么为何现在(2019.5)的机内滤镜模拟胶片(如富士)仍然达不到自家胶片的效果?
上面已经说的比较清楚了,所以机内模拟滤镜基本上可以算是个自欺欺人的坑爹玩意。


3 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如何快速简易的达到类似效果?
不可以。


4 数码厂商与胶片厂商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相同的吗?
这个如果搞明白了是个让人摊手的问题。 数码厂商采用的是数码策略,胶片厂商是模拟策略。让人摊手的原因就是,数码策略下厂商在绞尽脑汁捕捉已知范围内的信息,而模拟策略的厂商模拟了半天最后可能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模拟出了什么。。。因为无法测量。。。


结果测不出来的东西就被当成玄学了。
有一类人就是,所有自己不懂的东西都是玄学,所有自己看不见的都是玄学,所有自己不信的也都是玄学,呃。


所以我就经常有种感觉,我觉得在人类科技树上,模拟和数码这两种技术是点反了,明显模拟比数码更难搞啊。不仅是针对图像的胶片如此,针对音频的黑胶唱片也是一样。还有,说个可能反常识的事情,CRT显示器(就是那种中古时期的大包显示器)在色彩上要比液晶显示器好太多了...


5 哪一家的数码调教更适合模拟出胶片的效果?
如果你要强行用数码模拟胶片,135的机器里尼康,当然能考虑中画幅更好,16bit的中画幅感受一下。



3#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1:36
1 在全画幅数码素质全面超过135胶片的今天,为何仍然不能在官感上达到135胶片的效果?
这个说法是错的
2 如果可以,那么为何现在(2019.5)的机内滤镜模拟胶片(如富士)仍然达不到自家胶片的效果?
相机厂商玩命把画质弄上去不是为了拿来埋汰的。
4 如果可以,那么我们如何快速简易的达到类似效果?
没有特别简单的办法
3 数码厂商与胶片厂商所追求的表达效果是相同的吗?
不是
4 哪一家的数码调教更适合模拟出胶片的效果
每一家


PS:题主您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
4#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1:37
鉴于有的人语文理解能力为负,那我就写出我的观点,不能,模仿不来,两者各有优势。
数码和胶卷都是在模仿被拍摄物体,在被拍摄时的状态,数码一般比胶卷模仿的好。因此数码和胶卷不是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富士那个滤镜除了误导人压缩画质之外,没什么用。
另外数码直出好看是个伪命题。
5#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1:38
用数字模拟模拟材料,我觉得挺扯的,更何况大部分工艺都没落了。今后也很难能再做出艾格斯顿或者弗孔那种质量的照片了,还不如好好想想如何“超越”胶片,做出胶片难及的效果,而非一味“模拟”。
6#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1:39
数码目前确实难以模拟胶片,别的答主说了。
但是我说一下目前一些胶片玩家存在的问题。
扫描仪选择了富士sp或者诺日士(特别是sp3000),出来的照片经过了一堆乱七八糟的预设,变得不伦不类(数码不数码胶片不胶片,高档低档胶片色彩都一个样子了,我刚入的时候不懂扫sp3000,ektar100和c200愣是成了一个调子)。结果反倒成了胶片模拟数码,还弄的大家认为富士sp的垃圾色彩就是胶片风。
现在我搞了个v850,感觉好多了,至少色彩还原好了不少。
建议胶片玩家选择扫描最起码是爱普生v750/v850/这个级别的扫描仪,至少还原的比较真实。再好一点可以选择尼康5000/8000/9000ed,顶级哈苏x5。(不用自己买,很多店里面有,闲鱼也有个人提供扫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64547
帖子:1291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