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男孩经常思考沉重哲学问题正常吗?

论坛 期权论坛 工作     
爱用户   2020-1-8 23:58   1613   5
儿子九岁,常问问题:“宇宙如何形成?如何证明人类进化论是真?世上到底有没有神?如何证明?我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一切都是我想象或梦境?为什么我觉得人生索然无趣?美食玩具娱乐都对我吸引力不大?”等等…父母都不是思想深邃之人,求大神赐教如何引导孩子才好?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8 23:58:09 发帖IP地址来自
记得小时候在池塘旁看了蜻蜓点水,随后进屋问正在和亲戚聊天的母亲“蜻蜓为什么要在水里产卵?”母亲问“你怎么知道蜻蜓在水里产卵?”我答“蜻蜓点水就是蜻蜓在水里产卵呀”之后母亲和亲戚们大笑,一个亲戚说“小孩子想象力真是丰富,还以为蜻蜓点水是生小孩”
然后我想起小学自然课本上的内容蜻蜓点水确实是在产卵,而大人们却在笑我小孩子想象力丰富,然而接下来我并没有像其他孩子那样继续说我在自然课本上看到蜻蜓点水是在产卵怎么怎么,我直接回头继续玩去了

因为那一刻我心目中大人们的魅力已经被消除了,我把它称为大人去魅化,至少这是第一次他们作为引领我继续了解这个世界的“导师”的信任和权威被我否定。
为什么那时我那么确信课本是对的,判断大人是无知的。现在回想起来也并不仅仅是因为教科书的权威,相比大人课本更接近我的思考,更接近我的直观和感受,更接近那个幼小的还“无知”的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构建。而大人的态度和回答都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任何帮助。
题主呀也许终有一天,就在你不知道的哪个时刻,他不再问你任何问题,你可能以为是他“长大”了不再问小孩子傻傻的问题了,其实是他对你感到失望和不屑,决定相信自己去寻找答案。或许这也是一种成长,令人遗憾又令人欣慰的成长。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8 23:58:10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最后说,“父母都不是思想深邃之人,求大神赐教如何引导孩子才好”,为何基本上所有答案都在说要好好的引导啊,别扼杀孩子的灵感啊,人家就是想好好引导才来问的好吧!

我不是大神,但是我同样有个九岁,喜欢思考这些问题的孩子。

当然她思想没这么深邃到觉得玩具都无法吸引她。但是她三四岁开始就问过我天使什么样,人死了回去哪里,我为何会到你的肚子里,我到底是谁这种问题。

后来逐渐延伸到,地球外面是啥,恐龙是怎么消失的,宇宙是怎么回事,人生为何苦乐参半。。。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就会让所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必须得塑造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形象。

每个孩子,生下来后,都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些小孩就是观察,有些小孩动手拆东西,有些小孩思考。这些想法其实都挺正常的。但是,毕竟术业有专攻,太专业的知识,父母也并不知道啊。

这个时候,有个心态挺重要的:你究竟要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什么形象。这个定位,会影响到你日后和孩子的相处。

我从有娃第一天,就觉得,这孩子和我,灵魂独立,我得去认识她先,我也不想让她觉得我是一个高高在上,无所不知的老师,因为我很多事情都做不到,不知道。我就是她认识的一个,随时能帮她解决问题的人。

这个解决问题,不代表得自己会,你只需要知道如何解决就行了。这时候,需要你知道身边的人的特长。

比如,我就是没耐心。不会哄她。但是我妈,她爸都宠的很对她。那么这种这种宠爱到溺爱的,对于我来说高难度的事情就交给他俩了。

再比如,问问题,当孩子学会问“为什么”之后,每天恨不得回答几百个问题。因为每说一句话,后面必带为什么。

知道的我就回答,不知道的就找她爸回答,都不知道的翻书给她念,上网查,甚至有些问题会记下来,遇到更专业的人提她问。

发动起来所有人的时候,你会发现,有很多人,哪怕就是朋友同事的,因为他们偶尔回答一次,那思维方式,跟天天和孩子相处的我们,真的不一样。父母很多时候,时间长了会定势思维的。

还有,孩子对世界好奇,会观察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这些是成年人万万做不到的。我们被生活磨得,会忽略很多这个世界原本精彩的地方。

当所有人都回答不了她的问题时,我会问她,你怎么想的,我想看看她是怎么思考的。这种过程非常有意思。我和她学习了很多东西,而她也带我见识到很多这个世界最美的一面,哪怕一朵小花,一颗小草,哪怕一个屁大点事,她都能笑到憋气,每个感受,你和她一起去体验,这种感觉,同龄人是带不来的。

父母是否懂很多,思想是否深邃,不重要的。重要的事,尊重孩子的想法。别嘲笑他,然后,和他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去用心感受他看到的世界,这样,你会和他离得更近。而这种被尊重的感觉,会鼓励孩子继续探索。这就成了正循环。

人都是有倾诉欲望的。孩子也一样。他问你这些哲学问题,他不一定是想得到你的答案,何不问问他是怎么想的,让你来听一次课呢?

所谓亲子关系,随着孩子长大,都是聊出来的。聊,就是你来我往,而不是,你问我答。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8 23:58:11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但正常,而且值得鼓励。
我小学的时候也问过我爸类似的问题,我问的是:“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死去?”我爸爸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赞许地摸着我的头说:“好啊儿子,你以后可以去学哲学,这些都是哲学问题,也许那个时候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作为八十年代时的文学青年,我爸最爱的哲学家自然是叔本华和尼采二位。初二的时候,我爸给了我一本尼采的《快乐的科学》,我天天带在身边,没事就翻看。可是看不懂那些如同警句格言一般的句子。我爸说,没事,看不懂如果能够引起你哪怕一点思考,也是好事。
后来北大本科时同学大多数都修经济双学位,我则修了哲学双学位。。。哲学没什么功利用途,我的思想也没有因此变得更加深刻,可它是的确让我看到了另一种思考世界的方法。毕业多年,我爸今年转眼已六十岁,可惜我还是没想明白人为什么要活着,为什么要死的问题(捂脸)。但谢谢老爸当年的鼓励和引导(刚刚回家见了爹娘,好久没一起照相了,请允许我发几张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8 23:58:12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告诉题主是:

第一,对于外界事物,一个人内心开放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其心智发展程度的高低。

内心开放,指的是对于外界始终保持好奇心。

开放程度越高,心智发展程度越高;开放程度越低,心智发展越低。

多数人对外界的好奇,通常只是停留在“这件事好奇怪,或者好有意思”这个最浅表的层面。

而少数人对事物产生好奇后,除了觉得这事有意思外,他们更多的是会去主动探索为什么这件事有意思,这件事的本质在哪里,通过这件事,我能学到什么,通过学到什么,我能融会贯通地做些什么。

对事物的好奇停留在浅表层面的,是普罗大众;对事物的好奇、并深入探索的人,通常是社会精英。

第二、哲学是很有意思的学科,是人类的顶级学问。门槛很高,不是什么人都能说上一嘴的。

题主应该没有接触过搞哲学的大牛。跟这些哲学大牛在一起,真的是分分钟醍醐灌顶。

我跟我的哲学家朋友在一起,时常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腿软,真的是分分钟想对知识膜拜。知识的魅力之大,唯有喜欢学习的人才能体会。

第三,虽然老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是,不能因为有些人跟自己不一样,就觉得这些人是异类。

有些人的生活,主要以吃喝休闲,八卦娱乐为主,很少会主动思考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当这些人的生活圈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热衷思考人生本质问题的人,这些人会很轻易、武断地把他视为异类。

这就是题主认为9岁儿子思考哲学问题很奇怪的根源。

不能因为你不喜欢思考着哲学问题,或者你周围大部分孩子更多的喜欢玩乐,就认为你儿子思考哲学问题不正常,然后对你儿子的行为排斥,甚至是武断非议。

我相信,如果进一步提升内心开放程度,题主会对孩子的想法更加理解和包容。

第四,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一样,气质性格不一样。

在业余时间,有些人对休闲娱乐有兴趣,喜欢吃吃喝喝玩玩;而有些人对吃喝玩乐没太多兴趣,相反对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有兴趣。

这两种生活模式,都是根据每个人兴趣爱好不同出现的,不分高低,不分对错。

题主儿子很明显属于对普通意义上的玩乐不感兴趣,对于知识感兴趣的孩子。

第五,学习是小学儿童的主要活动,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在这个阶段,家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孩子去学习新知识。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主要通过学习活动进行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认识和认知过程。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在丰富自己、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将所学不断内化于己,不断引起其智力、个性、社会性诸方面结构的改革,以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家长要做的就是去关注孩子,发现他们对什么知识感兴趣,尊重他们的喜好,积极引导和辅助他们进一步地去思考、探索这些知识,帮助他们成长。

孩子喜欢思考,你应该感到高兴,这反映了他是个求知的人,尊重他的喜好吧,该买书的,买书,该找人讲解的,找人讲解,尽力去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激发孩子进一步学习的兴趣。这才是解决之道。

有收获也顺手点个赞吧,认真答题需要你的鼓励,谢谢。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8 23:58:1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其实有的时候非常讨厌“正常”这两个字,因为它暗示着和其他多数人一样就是对的,而和多数人不同便是不对的。


而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9岁男孩在一个看重思想的家庭中思考哲学问题很正常;而在一个对思考毫无兴趣的家庭中思考沉重的哲学问题很不正常——哦不对,不是不正常,是有点儿可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799
帖子:6375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