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保护一门语言?

论坛 期权论坛 生活     
爱用户   2020-1-6 08:41   25695   89
比如说各种方言啦,现在有各种民间和官方的组织要保护那些语言的延续,这可以带来什么好处么?总不能说是为了保护而保护吧。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好大的问题啊……
更一般地问,就是:为什么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
而这个问题实际上和“为什么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有类似之处的。
最基本的理由是,多样性是用来应付不确定性的。这么多人类文化(包括语言。注意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还没有能力去确定哪一种文化是最“好”的,就算能够确定,也无法保证将来会不会环境改变、原来的好变成了不好。所以,保存多样性是最稳妥的办法。
但是——万恶的但是——保存多样性也是有代价的。沟通问题,文化冲突问题,部分文化的“落后”属性(比如吃人肉导致的库鲁病),更不要说刻意保存濒危文化所消耗的资源问题。
好吧,能说什么呢?试着在收益和损失之间找一个平衡吧。没人确切知道这个平衡在哪里。
但是确实有很多人在尝试,在用自己的方法去探求平衡的可能性。
某种意义上,这种多元的尝试,本身也是一种多样性,可能帮助我们应付未来不确定性的多样性。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17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话题其实很沉重。
用加州来做例子(这个故事是我们老师上课时候讲的,她那天在放完ppt之后,班里很多人都有点眼泪,后来老师承认:我想得到这样的效果。):
在19xx年的某一个下午,某一个说着不知名语言的加州土著居民走近了政府办公室,他样子很虚弱,努力想要表达出什么内容。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发现这门语言完全没有人能听得懂,对方也无法听懂英文。只好费了很大劲让他坐下来, 叫来了当地的语言学家和说方言懂方言的人,可是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听懂。
后来等大家好不容易弄清他的名字 ,发现他已经是最后一位说这种语言的人了。
没过一段时间,他去世了,连同这门语言一起消失了。地方政府甚至都没有明白他是为什么来到这里,也没搞清楚他的名字是什么意思。
很抱歉我在公司,不记得也没法找到具体人名和时间。
但是,语言的消失速度超过我们每个人的想象,尤其是现在全球化的发展速度这么快,很快,大家都开始说英文,中文,法语类似这种的dominant language,小语种面临的只有死亡,小语种和方言代表的是地方的文化和历史,它们的死亡同样也会掩埋语言所代表的一个种群的文化和历史……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那个加州的土著居民,在这样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你又要如何将你所代表的所有历史和风俗还有文化传承下去?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18 发帖IP地址来自
恩,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飘过。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类,语言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特点和保护的理由也和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当地传统节日,民族对于某一自然/宇宙现象的认知,传统手工业)类似。
主要归纳归纳有以下几点吧,不知道能不能完全概括出来:
1. 帮助当地居民(说这门方言的人儿们)进行自我/民族定义和认知。顺带着增进一下每一代之间的感情^-^
2. 促进文化多样性,人类创新性 ---- 至于为什么要保持文化多样性,那说起来可就海了去了。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主题就是文化多样性,还出了一大本书来解释这个问题,封面是个中国老头子,仙风道骨的那种然后头戴耳麦在自high,有中文版和英文版,喜欢的话可以移步这里: http://www.unesco.org/new/en/culture/resources/report/the-unesco-world-report-on-cultural-diversity/
3. 语言文化与当地的自然人文历史环境密切相关,可以作为研究的切入点。
4.语言文化的保护是和当地人权密切相关的。-- 联想到之前有一条回复是讲某加州土著因为语言不通各种悲惨。。。
5. 促进可持续发展 ---- 这条是官方给的,我觉得微坑爹,现在什么都要加上可持续三个字。最重要的还是前三条吧
6. 再来个第六条吧,方言骂人的话别人听不懂- - 也算是福利之一了哈哈
第一次留言啊。。。不喜请轻拍- -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19 发帖IP地址来自
若是出于历史文化传承、学术研究上的需要,语言保护当然是很重要的。比如,因为有多样的方言,我们才有可能知道古汉语语音面貌;而因为有少数民族语言,我们能从这些语言材料里了解民族交往、融合的历史。
我倾向于认为多样性比单一化要好,而且多说一种方言对于儿童语言学习不会造成什么大的负担(那些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村落通用五六种语言的很常见,这些村民也不会觉得掌握这么多语言是负担),所以我也赞成语言的多样性。
但我对于弱势语言保护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弱势语言,通常母语者也是经济处于弱势的人群。经济劣势的人群通过学习经济发达地区的语言,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升学机会、工作机会),甚至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声望语言来替代自己本来的母语,这种个人的自然的选择无可厚非。可以预见,这种经济推力会让很多弱势语言消亡;一种文化的消亡固然让人遗憾,也没办法,社会组织要保护也保护不来。
我觉着呼吁方言或者语言保护的人,主要反对的倒是用行政手段去限制方言/语言发展的行为,比如为了推广普通话限制地方做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的广播、节目等等。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0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道理上我实在想不出为何要大力保护这些濒危的方言、文化、习俗。我觉得顺其自然就好,该消逝的消逝,该流传的流传,谁有兴趣谁研究,何必动用社会的力量。前进永远比怀旧重要。
现在的各种“保护”,大概有别的目的吧,政治上,经济上,宣传上,等等。
7#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1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多人没有分清楚【保护】和【保存】
【保护】一种语言,是要令其不死,也就是有相当数量的人在使用它,并因为生活需要加进去新的词汇,令其能够满足这群人的交流需求。
【保存】一种语言,是对语言标本进行记录,既然是标本,就是已经死去的语言,或者是一个语言演化过程中特定的片段,能够准确体现出这种语言使用的样貌,并可以对将来出现的任何使用这种语言的记录或信息进行理解或翻译。
两者的概念不同,所以需求也是不同的。
【保存】语言就像是记录知识,多多益善且资源投入基本上是一次性的,数量也不大。完全可以在投入不多的情况下对使用这种语言的文化进行详尽记录。
而【保护】语言,就要让一群人使用和其他人不同的语言,由此带来生活学习上的阻隔,甚至还会因为语言自带的逻辑属性而导致认知差异,也就是世界观差异。同一个社会的人需要相近的世界观,如果差异过大就会不停地产生矛盾,激化后引发暴力事件,不仅会死人,对社会整体进步也是有害的。所以如果要社会不受这群人的危害,就不得不放逐或是隔离这群人。这对社会成员的公平待遇又产生了问题,到底是谁该为了替别人保留可能性而成为被隔离的牺牲品呢?
有人说【保护】语言不需要只会这一种语言啊,其实不然,如果一个人同时会几种不同的语言,那么要么这几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已经融合,【保护】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继承其他几种的内容,要么就是这个人只是会说那种发音和语法,是【保存】了语言,而不是【保护】了语言。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大家都知道【孤儿病】吧。
【孤儿病】指的是患病人数极其稀少的疾病。样本少所以药物研制困难,花费大量时间和经费研制出来,可能只能救得了数个病人。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远不如普通的治不好病只是缓解症状的感冒药,但偏偏就是有很多人在替这些【孤儿病】造势,要感动全世界,仅仅为了表示我们爱所有人。真的是这样么?如果把为【孤儿病】投入的这些经费送去难民那里,能活下来的人远不止【孤儿病】患者的百倍万倍。可我们却更愿意为这种宣传资料上说无人关心无药可治的【孤儿病】流泪,和花钱。
【保护】语言也是一样的情况。
振臂一呼保护弱者,是令人振奋和自我感觉良好的,至于实际效用。。。。。。还有人考虑吗?
8#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2 发帖IP地址来自
研究方面有必要保护,一来是研究方言有助于了解一个地方的人的文化、生活、思维习惯等等(若干年后这些就只是历史了),这跟问:历史、文化这些东西有没有必要保留差不多吧。另外就是方言跟这个国家的共同语研究也有关系,方言是一种的语言变体,研究方言其实也是研究汉语。
至于在生活上只能任其发展,被淘汰也是历史必然性。语言是没有优劣的,只有适合不适合,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没有使用的它的需要,它就会随着历史消亡。从另一方面来看,正因为消亡,所以要尽量多留下有用的东西,不只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我们的后人在研究前人的时候有更多的资料。
随便谈谈,说得不对不要K我,我只想表達我愛語言,愛方言,愛一方風土人情的心。_(:зゝ∠)_
9#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3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记得TED上有一个美国的女教师说,在中东,英语的普及让很多当地语言慢慢消亡,很多带有当地特色的植物、动物名字也在慢慢消亡。某些植物的名字在英语中就代表他的学名,但在中东当地却蕴含很多意思,共用、名字来历、与之相关的神话故事等等。
10#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4 发帖IP地址来自
以前我也认为传统文化不必要保护,全世界说一种语言最方便。现在我才知道,传统文化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当然糟粕应当抛弃。每种语言或方言都保存着丰富的文化历史,都有独特的思想,比如说某个含义在一种语言里有专门的贴切的表达,而在另一种语言里就难以表达或者需要很复杂的一句话才能大致描述。
同时掌握几种语言也并非难事,本人学英语很差,但我家乡由于特殊的地理历史原因,同时流行淮方言(属官话方言)和吴方言,两种方言互不干扰,且大家都会说两种方言,同时普通话也推广的不错;所以我更能体会不同语言(或方言,有时方言和一门语言之间的界定模糊,属学术问题)的区别和特色,吴方言里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发音含义和用法(其他方言也有类似特点)。
欧洲国家名族语言众多,其实那些语言之间有的区别不大,如果是在一个大统一国家中会有许多语言沦为方言。而中国七大方言(也有不同说法)的使用人口、分布范围都不逊于拉丁语系的那些语言,中国完全可以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大力保护各大方言。不至于使方言衰落的如此迅速,尤其是经济文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很不乐观!
11#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5 发帖IP地址来自
补充以上的回答:
语言不只是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语言也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知识。熟悉培根那句话,作为知识的语言本身是人类具有的一种符号化的力量。这种力量在手使得人类克服了自身发展中的很多问题。从生存竞争中的脱颖而出到《风语者》描绘的人类社会自身整合和重构的过程,语言这种力量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一种语言就对我们人类来说就是多一种力量可以依赖。用玩游戏的话类比,多一种法术可以用。@Ent 所说的应对不确定性,也就是这一层意思。
保护语言的多样性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体现,这个毋庸置疑。进一步说,语言的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就是特殊形式的生物多样性,因为自然不仅养育文化,自然本身就是文化。
1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6 发帖IP地址来自
這個題目比較大,我還是說說我自己的情況吧。這個問題具體到我這裡,就是“我爲什麽要保護屏南話?”
那麼下面就來說說原因,或許能小中見大,略為解讀這個問題。
首先,屏南話是我的母語。我從小就說,並且一直在使用,她本身就承載著很多記憶,她是我的一部份,是我生命和經歷的一部份,保護她,其實就是保護我自己。誠如錢賓四先生所言,研讀“國史”者需要對歷史持有一種“溫情與敬意”,我對我的母語也時常含有溫情與敬意。諸君難道不覺得,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母語——正如我前面所言,作為自己的一部份——都不懷溫情與敬意,他又如何收穫溫情與敬意?因而,第一個原因,是我出於對這能使我明白我是誰,并使我能夠知道向何處去的過往的愛。
其次,我們來看看語言作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現成之物,到底是否需要保護?一門語言,如果談及保護,通常說明她已經開始面臨威脅了。如英語這樣的強勢語言,是不容易聽到有保護的聲音的,就好像沒有人會去呼喊美國需要保護一般。萬物皆有興衰成敗,當年拉丁語一統歐洲大陸的時候,誰能想到未開化的英語能成為世界通用語一般的存在?當然,今日的英語自然並非當日的英語,與古英語相比,現在的英語甚至可以說是另外一門語言。那麼,既然語言註定要消亡,爲什麽還要保護呢?很多語言研究者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不但認為沒有保護的必要,而且在必要的情況下,部份語言應該被消滅。具體到中國來說,部份語言學家背負政治人物,研究方言、記錄方言,同時以消滅方言為己任,可以說是矯枉過正的典型,完全是喪失自我而為政治所綁架的弱者。每一代人如果都知道自己的這一代人的東西必定會消亡,難道這一代人就要放棄一切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每一個人都要在其環境中承擔自己那一代人的責任,這是人類作為整體發展所需的,保護自己的母語,可謂是天賦的使命,每個人都有選擇的自由,但如果不愛自己的母語,不愛自己的歷史,又去愛些什麽呢?
第三,我想談談態度。誠如樓上諸君所展現的那樣,對於同一個問題,立場和態度可以說無所不包,甚至有一些是針鋒相對的。我尊重這種自由。我相信“和而不同”的道理。每個人可以選擇各自的態度,支持、中立、乃至反對,針對語言保護來說對我都是可接受的。我自認為語言保護是必要的,也允許有人持有不同的觀點,正如語言的現實情況一樣。現實中語言多種多樣,這種不同是應當被容許的,這種包容的態度是人類能夠存活下去所必須的。強勢語言壓制弱勢語言,導致弱勢語言消失,是歷史上不斷上演的戲碼。而在中國,這種現象的背後有很多的人為因素,我們保護各種語言其實也是在某種層面上希望獨立的表現吧。
各種理由能夠說上很多,無法也無必要一一列舉。但還是想呼籲一下,如果你的母語正在你身上消亡,請你站出來,阻止它!
各種各樣的語言都像是一條河流,經歷很多地方,有的會匯入大海,有的會中途乾枯。橫軸上,語言受到地理位置的影響,同周圍的環境發生互動并留下痕跡;縱軸上,語言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演變,從發展的角度上看,只要時間夠長,一種語言變成另一種語言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地理位置的差異反應在語言中,事實上就是人們與環境互動的具體反應。當人類將語言作為思維載體時,語言事實上就是思維。語言作為人類與環境互動的反應,既是世界觀,也是方法論。當有一種語言消亡時,也就意味著人類的某種知識傳承被中斷,人類失去了一個視角,少了一種可能性。一條河流斷流了,它的下游不會再有遊魚,岸邊不會有綠草,這是我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我願意在學習母語和發揚母語這件事上投入我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詞彙、語法,乃至她背後所包含的幽默態度和種種情感,揣摩她,使用她,和她一同成長。
共同語作為一種工具,自有它的便利性。古時候人們出門,需要學習當地的語言,這對於高速流動的現代社會來說是不現實的,因此英語、普通話這類性質的語言的出現是不可避免且非常必要的。我完全支持普通話的使用和推廣,但在這個過程中,我更呼籲大家有一顆保護母語的心,守住自己的根源,還自己一種可能性。
不要有一天失憶了,纔苦苦追問我是誰。不要有一天失語了,纔想起一切都已太晚。
1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7 发帖IP地址来自
鄙人拙见:保护的是文化多样性,还有人类思维的多样性。语言承载的是精神的实质,如果语言消失,所有人都使用同一种语言,思维必将固化。到那时,一旦这项文化崩塌,所有文化都将覆灭。
1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8 发帖IP地址来自
去年的linguistics课上讨论过语言多样性的问题,当然大多数美国同学一开始并不是很接受这个观点。但现在大多数linguistics上的主流观点认为语言会强烈地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所以语言的多样性背后实际上是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文化上我们常常因为一个东西濒危就去保护它,但濒危并不是保护的最终理由。
1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29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形象点要类比的话,我们可以问,一个人需要记日记吗?记录日记的人又多抱着怎样的目的来进行这一工作的?(记录自己的成长轨迹无疑对于理解自己的身心状况,对未来发展极有帮助的,同时他能够给予一种心里满足感,赋予生命过程以意义,加强自己主观上对于生活的重视程度等等)如果需要,是需要记录重大事件还是事无巨细一一记下?(如果选前者么,我们没有办法肯定自己是否会漏掉某些看似不重要,实则深刻影响自己决断和思维的事件)记录日记所花去的精力和时间是否大于自己将会得到的收获?(这也是主观判断…)
大致把整个人类文明替换掉类比中的人,就能够得到答案,文化是一个文明的精华,语言是理解这些的先决条件,哪怕你不知道山洞里有什么宝藏,拿着钥匙总不会错(何况这把钥匙正在消失)。当我们意识到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并且有绝对充裕的余力进行这项事业的时候,百利而无一害,为什么不呢?
1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0 发帖IP地址来自
多样性其实是个伪命题。尤其是牵涉到政治因素,它背后的推手其实并非仅仅是为了所谓的保护文化,保护地方语种和推广某些语种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冲突,冲突的原因是语言之外的因素。
语言沟通不顺利,就会带来认知和行为上的差别,这作为一种分裂手段是非常好用的(当然只是手段之一)。英语国家即使带有地方口音,但是基本的沟通绝没问题。反观中国在这方面的阻力重重。
保护文化和方言有多种多样的手段,但是,上升到日常交流和文化传播,一个民族就应该推行统一的语言,这也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反之,就是有意削弱这种凝聚力。
17#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1 发帖IP地址来自
许多语言好像化石一样,明白?对于语言学的研究大有益处。
不过如果你要问为啥要研究语言学,那我也……(躺
18#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2 发帖IP地址来自
反过来推:发明一个 方言呢?
19#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3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人类不灭亡,那么社会的发展一定是向着趋同性走下去的。因技术不发达产生的文化差异,必然会被技术进步而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所替代。语言也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世界可能只有一种主流文化或语言和若干不超过数十种特定领域语言文字等。虽然这看起来非常无聊,一点也不多样性,但社会文明的发展似乎就应该是这个客观规律,除非还回到以前区域固步自封的状态。
20#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4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喜欢方言啊。。。温州话很特别很特别啊,,,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讲得不地道。我要地道的嘤嘤~~~~地道的温州话太有很古老的味道啊
21#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5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是广州人,小时候听到其他广府人说的粤语,我会笑他们说不标准的粤语,还帮他们纠正字词,然后标榜自己为说正宗标准粤语的。
后来当我接触了更多不同地方的广府人,再加上粤语的标准音定位西关口音(来自广州老城区的,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会说,但越来越少人说了,现在广州基本都说东山口音的,我也是)之后,我就有了其他的理解。其他广府人所说的,只是当地通用的而已,跟别的地方的肯定不一样,没有必要纠正他们。
可是随着广州和香港的文化入侵,广府人所说的粤语越来越接近广州的(香港的口音基本跟广州一样)。甚至还有客家人母语也改成了广州粤语。有时我会觉得很可惜,觉得粤语的多样性渐渐地消失了。
另外让人更寒心的是跟国语基本不相容的粤语有国语化的倾向。举个例子,本来“行”表示“走”,“走”表示“跑”,可现在很多人都不自觉地说“走”“跑”了。
2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6 发帖IP地址来自
保护呢,就放到博物馆里好了。
交流呢,还是统一比较好。最少现在是流通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是在自己祖籍工作生活呢?
2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7 发帖IP地址来自
其实我很想知道,古时候不同地方的人是怎么交流的...
特别是三国时期,那个时候人才流动很大,很多人为了心中的贤主背井离乡
虽然文字已经统一,但是总不会面对面写字吧=。=
2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8 发帖IP地址来自
上个学期有一门《汉语方言调查》的课,老师说搞方言调查一方面是为了做研究,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推广普通话……==、
2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20-1-6 08:41:39 发帖IP地址来自
比较支持 @应龙晓梦i 的看法,文化上的东西该消亡的会消亡,保护他,只是为了以后能了解他的文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1799
帖子:6375
精华:1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