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资本下乡”是发展农业,还是跑马圈地?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农业大实话   2020-1-1 08:55   1084   0



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报告的亮点之一,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想实现农民的真正富裕,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同时,也彰显了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短短的两年时间,也取得了累累硕果,大家都有目共睹,但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乡村要振兴,走产业化发展模式是有效的办法,但现在是很多政府工作者或基层村干部没有理解透彻乡村振兴的真正意图,不明白这个“产业”到底是什么?一些地方把乡村振兴,等同于产业振兴。他们对这个“产业”的理解是相当狭隘的,大搞旅游、养老、农家乐、还有什么四季花海、经济观赏园等。美名其曰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文化创意园”等,结果农民不受益,大片的农田被流转,真正进行农业生产的人数少之又少。
如果农村没有了农业生产,农民都进了城,这样盲目偏离农业本身的所谓产业振兴,跟乡村振兴有何关联?发展乡村创意文化不是不可,但不能忘了农业的“根本”,更重要的是要在保留优良农耕文化特点基础上,从生产关系入手,通过适度规模、技术革新加组织变革,改造传统农业耕作方式,与田野农耕文化相结合起来发展,才不会本末倒置。 产业是用来支撑农民持续增收的,农民不增收,理论再完美,乡村振兴也是水中花镜中月。再说“资本下乡”。“资本下乡”是发展农业,还是跑马圈地?社会资本的下乡是撬动乡村振兴的活水,但现在很多资本下乡已经偏离正常轨道,一些浮躁冒进的弊端也逐渐显现。 有的“下乡资本”,以发展特色小镇、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名义,跑马圈地、圈而不种,变相搞房地产,更有甚者挖空心思要如何才能申领国家各种涉农补助和项目扶持资金,当然,也有的缺乏种地的经验,对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抵御能力差,遇到农产品价格下降,收不抵支时,毁约弃耕的现象时有发生。
随着集约化、现代化农业发展,土地流转将会是一种趋势,那么在土地流转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各地工商资本下乡都将是个潮流,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规范,跑马圈地、不事稼穑的现象会愈演愈烈。这些人在别的行业赚快钱习惯了,种地也是带着这种思维。想在农业赚快钱,结果可想而知。其次是崩解的淳朴民风。在商品经济、城乡一体化的冲击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不管是同村人还是本家抑或是亲戚,要想见面拉上几句家长里短,也只有在过年时才有机会了。不像原来,你借我家一升米,我借你家二斗谷,因为彼此的互相关照,日益亲密。过去邻里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互助关系正在发生变化,“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成了很多农村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在有些地方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参与麻将、斗地主活动,这种现象除了在逢年过节愈发明显,在平时也成了一种常态。据一些农村基层工作者反映,在农村开展工作实在太难了,发展经济难,人情世故更难,关系错综复杂,看到不正之风又说不得,一说就得罪人,往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推动乡村发展任重而道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尚处于起步阶段,农业的本质是“慢”,“乡村振兴”也一样。可目前,很多基层干部对于乡村振兴认识不到位,理解不够,不明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部分干部思想守旧,甘于落后,不想、不愿花力气下功夫去搞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结语: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因素就是人才,村集体经济强不强,村民富不富,环境美不美,取决班子强不强。乡村振兴,只有把农民参与进来,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形成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最终实现伟大事业。


点击下面 阅读原文  直接报名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