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我国外交部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方式?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知乎用户   2019-7-31 00:54   9771   5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最近听我某个同学说,中国的很多强硬外交辞令有时让外国人感到莫名其妙。
对这些话我感到有些不舒服,也很疑惑。我国的外交辞令在国际上有怎样的色彩呢?面对中国的强硬外交发言,国际上各国又是怎样看待的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4 发帖IP地址来自
随便吐个槽还火了吗,搞得我都不好意思不整点实际的了
更新在后面
--------------------原答案的分割线---------------
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现在的答案笑得不行
好些没有基本国际政治常识的答案随便说说也就算了
竟然有说堂堂国家外交部不懂西方文化和西方那一套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能想象吗
联合国五常唉
外交部唉
部长唉
发言人唉
一帮子专家唉
不懂西方文化西方政治国际形势国际常识唉


你当外交部都是香港记者组成的吗
哈哈哈哈哈哈


拜托能不能就算不专业非要强答也起码有点常识嘛
---------------------------正经的分割线---------------------------
喏,是你们要的优乐美


先说如何看待吧:
其实发言方式什么的现在排名前面的答案说得挺清楚的,当然他们是站在国人的角度说的
题主提出的“国际上各国如何看待“,恐怕需要国际友人们来答一答
至于我个人,就一点想法,不一定对
我个人觉得
从周恩来时代开始,我国的外交部就可能一直是世界上最不省油的灯(褒义的)
甚至很多时候比某灯塔还要不省油
毕竟恩来同志还一手建立了中共的密战、情报和特别事务组织
换句话说,我国的外交部素来都有着「情报」和「数据」的基因
历来的行为和行动都必然不是随随便便就作出都
这点从后面的人员履历也能看出一二


说外交部的人员大多数是翻译出身所以不懂国际形势和西方文化的同学
我觉得可能对「出身」和「翻译」这两个概念有些误解
我「受累」帮大家翻一下百度就能得到的信息好了


首先目前在职的外交部各位,的确进入外交部的第一份履历大多是
「使领馆职员」、「外交部职员」、「访问团随行职员」等
我们姑且把这些职位都认为是「翻译」好了
毕竟很多位的第一学历都是语言学专业的
但是我想问的是:
正常时期的外交工作难道,不都应该是从「翻译」开始的吗
不可能一上来就先去联合国投个票看你会不会投吧
而且这个「翻译」,恐怕和字幕组翻译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吧
我不是贬低字幕组啊,我想说的是
就算是字幕组的翻译,不懂对方的文化都尚且会闹笑话,何况应对国际关系的「翻译」?


更何况,论「出身」,还真不见的「大多数」都是翻译啊,看看外交部历届部长


恩来同志:不必多说了,日本欧洲留学,黄埔军校政治部,这些不算是翻译出身吧
陈毅元帅:甲种工业学校,法国留学,算是学技术出身
姬鹏飞:军医、卫生部、政治部、宣传部,不是翻译
乔冠华乔老爷:德国哲学博士,国际评论作者,然后随周恩来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可能做过一些翻译工作,但肯定不是翻译出身吧
黄华:燕京大学经济系,埃德加斯诺的翻译,战时红军总部司令部秘书兼翻译,后参加军事外事、联络和翻译工作,这位勉强算是「翻译出身」,但基本上应该算军内总翻译来,而且也少不了联络和信息工作
吴学谦:地下党工作领导、青年运动领导,后负责国际联络部、对外联络部工作,算是情报和信息工作出身
钱其琛:青年运动领导、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研究员,俄国公派留学,苏联使馆秘书,也许兼翻译,做过翻译工作),后外交部任职
唐家璇:复旦英语系,北大日语专业、广播事业局对外日语,外交部翻译队,这位算是真正的翻译出身
李肇星: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外交部第一次新闻发布会翻译,而后任部长助理兼发言人,驻美全权大使,可以算是翻译出身,但成长为了翻译界的大佬
杨洁篪:历史系世界史毕业,历史学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学习,翻译室科院然后一路成长,这位的履历大概可以看出一般外交部人员的成长历程,翻译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然后以下是现任外交部工作人员:
王毅:现任部长,邮电部情报研究院出身,外交部亚洲司科员,后来读完了经济学硕士和国际关系学博士
张业遂:副部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使馆职员、秘书、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等
李保东:副部长,北外英语专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共政策专业硕士,新闻司、国际司
郑泽光:副部长,高级翻译培训对象进入外交部,大洋司副处长、司长,驻美公使,理论上的翻译出身,但是翻译工作时间很短
孔铉佑:副部长,林业勘察设计局,日语专业和外交学专业学习,亚洲司副司长,驻日公使,技术出身
谢杭生:外交部纪委书记,无线电厂工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所所长,技术出身,金融大拿
李惠来:部长助理,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对外关系史研究生,欧亚司处长、办公厅主任,编辑出身
秦刚:礼宾司司长,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学习,新闻司副司长、驻英公使、前发言人,没有看到翻译的履历
其他的有没有查到的有懒得写的,总的来说所谓「翻译出身」的人员比例并不是「绝大多数」,只是说对外工作,翻译肯定是常态
很多工作人员在国际政治、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金融、情报、信息技术、国际史等诸多领域都有专业积累


何况,外交部二十八个架构中,只有一个翻译司,总不见的一个司的人员就代表全部吧
再何况,发言人,也不是选你出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不管怎么说,我觉得目前看来,我国外交部的表现基本上没有「想当然」过,甚至可以说在各类国际事务的处理和态度上都做得非常好
而「发言方式」这件事,不过是借一人之口,表达国家态度,这个态度理论上来说都是这么多人这么多专家研究了这么多年所得出的「合理态度」


这个「合理」恐怕和我们一般人理解的「正确」有一些区别,所以才会让人觉得疑惑
就像我们之所以说「一国两制」伟大,一定程度上也因为它不是传统意义上「正确」的一国只能一制,但却十分合理
(具体怎么合理马基雅维利同学很多年前已经在《君主论》里论证过)


我不是什么专家,但《纸牌屋》好歹看过
一个议员的发言稿尚且都要想想这个词要不要用,那个词用了会不会让别人有什么样的感觉
外交部的发言恐怕只会比这个更咬文嚼字,甚至扣到语气表情上


说外交部的发言这个没说好,那个说得不对,甚至说「翻译出身不懂西方文化」
我觉得离当年那个「如何评价钱钟书的英文水平」也差不远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国人,我觉得外交部的表现在国际舞台上是十分出色的
至于外国友人怎么看,期待外国友人来回答,就这样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5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果无话可说,说我不了解,但最好有话可说。无论问什么问题,只讲你要讲的话,如果有人继续追问,告诉他,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问题关键是,然后重复你要讲的话,如果继续追问,告诉他,我刚才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你是否需要我再回答一遍,如果说是,你再重复你要讲的话”

这是所有发言人和政客的基本功。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6 发帖IP地址来自
连维基百科上的有些名词都是有文言文版本的,很多还是外国人贡献的。说外国人听不懂外交部的弯弯绕真是在搞siao吧

所谓“弱国无外交”,作为五大流氓,中国的外交辞令,有些国家懂装不懂;有些国家不懂装懂,有些国家不敢不懂。
中国人讲究闷声发大财,喝酒也爱绵里柔。嘴炮治国,请出门左转刷推特。
看在国宝这么萌的份上,中国说啥你都得听,四八四?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7 发帖IP地址来自
自从我知道外交辞令外交手段外交的说话方式等等是一门独立的专业的时候(大学专业课),我就一般不对外交部指手画脚了。

我国人民群众热衷于在家指点国际局势,又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再加上信息不对等,使得我们看外交部的发言和动作的时候,有一种看“看神仙打架”的感觉。
专业的东西还是交给专业人员去玩吧。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8 发帖IP地址来自
外交辞令强硬与否清晰与否都跟表达意图有直接关系。至今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外交辞令
外交辞令特别是一问一答形式完全就是语言博弈,强硬温和模糊清晰简短冗余都得视具体情况而言。没有说近期就特别强硬以前就特别温和的。

比如:1、囚徒困境博弈:
西方记者问: “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
周恩来肯定地说: “有!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
这位记者想问中国有没有妓女这个问题,周恩来一定会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
*@在乎关于评论中出现“周总理答台湾妓女段子论”,本人无资格评判是否如实。
周总此段语录出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网转载源于新华网,链接如下:


面对刁难 周总理的12句话让西方至今难忘


2、情侣博弈:
西方记者:最近,中国打下了美制 U- 2 型高空侦察机,请问,使用什么武器?是导弹吗?
陈毅:记者先生,我们是用竹竿把它捅下来的呀!
西方记者运用极为礼貌客气,几乎是请求的语气进行询问,意图了解中国的国防机密(中国有没有导弹?);陈毅并没有以“无可奉告”顶回去,而是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应对。
3、直接反驳式博弈:强势
赫鲁晓夫:“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应该同意,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周总理:“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赫鲁晓夫言外之意是指总理站在资产阶级立场说话。周总理,没有直接回答赫鲁晓夫的问题,而是利用“双方背叛自己的阶级”来驳斥对方的讥讽。


小平同志:“中国人穷是穷一点,但打起仗来是不怕死的。”
撒切尔夫人:“。。。。。。”


美国记者:“总理阁下,在我们美国,人们都是仰着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低头走路,这又怎么解释呢?”
周总理:“这不奇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了,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是低着头走了。”
4、间接反驳式博弈:稍显强势
菲律宾前总统: “至少在地理上,那些岛屿离菲律宾更近。”
邓小平抽了口烟: “在地理上,菲律宾离中国也很近。”


美国记者:“总理阁下,也迷我国的钢笔吗?”
周恩来:“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5、反诘式博弈:
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
李瑞环答: “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
6、转移式博弈:答非所问
1995 年 8 月 22 日是邓小平 91 岁寿辰,适逢外交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
记者问: “今天是邓小平 91 岁寿辰,关于他的健康状况的说法是不是没有变化?”
陈健答: “变化当然是有的,他又长了一岁。”
7、表面相关模糊:
香港财经频道亚洲 CNBN 记者:我想请你澄清一下,台湾问题的无限期是指几个月、几年、几十年还是几个世纪的时间?
朱镕基:关于无限期的问题,我不知道英文该怎么翻译。有人告诉我是indefinitely;还有人告诉我,拉丁文的原文是 sine die。我看,反正你我都知道什么意思,我就不再讲下去了。(即无可奉告)
8、转移焦点,巧妙回避问题
问:奥运火炬首尔传递过程中,数千名中国人以保护火炬为由聚集在一起跟随火炬前进,个别人还对示威者和韩国警察实施了暴力。中方是否会为此向韩国国民道歉?中方将如何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答:北京奥运火炬在首尔的传递顺利结束,韩国政府和人民对这次活动给予了热情欢迎和积极协助。这体现了韩国政府和人民对北京奥运会的关心和支持,也体现了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中方对此表示感谢。


问: 请问, 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周恩来: 在中国人民银行里有18 元8 角8分。所有在场记者都惊讶不解。
周总理: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10 种面额不同的主辅人民币, 分别是10 元、5 元、2元、1 元、5 角、2 角、1 角、5 分、2 分、1 分, 合计为18 元8 角8分。


一位发达国家的外交官问一位非洲发展中国家大使。
外交官: “贵国的死亡率想必不低吧?”
大使答: “同你们国家一样,每人死一次。”
9、非典型模糊
我不知道国际关系中有没有能预测未来的‘章鱼保罗’”——“我们不知情/无可奉告”
“中国有自知之明,我们不在别国‘人权’问题上作‘教师爷’”——“有自知之明不会无端指责他国人权”/“我们持保留态度”


关于外交部很多时候答非所问,或者立场太过温和,那是外交辞令模糊性和冗余性的必然要求。
有时候强硬未必能表达清楚自身立场,反而增加对立;
温和也并不代表退缩,有时能都给双方台阶下。
外交辞令是门大学问,面对面的语言博弈,不是属于那种能通过总结概括的学问~

等外交大牛来解答你的问题吧!


主要参考材料:
宋星远(2011).外交辞令中“问—答”语言博弈探析.语文学刊
胡健; 范武邱(2016).“非典型”外交辞令及其翻译——以外交部例行记者会发言人答记者问为例.语言教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82358
帖子:174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