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在一战后的国际地位为什么逐渐降低了?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知乎用户   2019-7-31 00:54   7875   5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看到原来巴黎和会时还是排位靠前的操纵国,后来好像没怎么样了,如今的国际地位也比不上美英等国,其中的因素是啥?是美英等国对其有阴影而制约和战争打击吗?还是体制啥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1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近代史上,法国的国际地位的衰落,是至少从十八世纪中期的“七年战争”开始的。
法国在过去几百年,一向是“传统欧陆强国”,但前提是中欧、南欧的一片散沙,德国和意大利还没有出现统一国家。特别是因为“三十年战争”,导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中欧形成几百多个邦国,且延续200多年的状态。
而法国不仅领土完整,而且在波旁王朝初期,因亨利四世和黎塞留这等人物,集权专制体系和经济、军力还得到加强,因此能在欧洲以“一枝独秀”的姿态存在


在十八中期“七年战争”,法国至少在海上霸权和海外殖民地方面,被英国击败,法国在印度的殖民势力被英国驱逐
在1789~1815年的大革命和随后的拿破仑战争中,法国在欧洲大陆不仅被英、普鲁士等反法同盟击败,他的海外殖民地也基本陪光和卖光了(美国在这时期通过低价购买法属路易斯安那,获得了北美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大片领土,版图扩张一倍以上;也是因这个原因,我并不认为拿破仑对法国又什么实际的贡献;拿破仑的一生却是战国辉煌,在陆战上取得许多大胜仗,但最终被反法同盟击败。国际政治是看结果,而不是看过程的;只看重胜利者,而不是悲剧末路英雄)。
而法国的海军,在此期间再遭惨败,英国的海上霸权优势,进一步扩大了。
随后,在拿破仑三世时期,德国实现统一,普法战争的结果,让法国第三次遭到打击,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称号也保不住了
以上简单说这么两段,核心思想就一个,法国的衰败,是从十八世纪中期就开始了
====================
现在说下一战前后。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法国,拥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外号:“高利贷帝国主义”。
法国的金融行业非常发达,可以说是仅次于英国了。
经历两次鸦片战争,最先到中国内地活动的英美商人,是做贸易的洋行;最先到中国内地的法国商人,是放贷款的银行。普法战争后,德国对法国勒索高达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在1876年前,法国还施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1法郎为5克西班牙银元,50亿法郎约为6.7亿两纹银。这笔钱,相当于《马关条约》对日赔款和《辛丑条约》对八国联军赔款的本金之合(考虑到白银在十九世纪末大幅贬值,白银在1870年的实际货币价值,还明显高于1894年和1901年的实际货币价值)。
这么多的赔款,清朝这个农业国一时还不起,只能靠从外国银行借债和长达39年的分期付款来应付。而法国通过动用法兰西银行储备和在国内发行公债,三年之内,偿清对德赔款。其潜力深厚的国民财富,从中可窥知一二。在十九世纪的后半程,法国的综合国力先后被美、德两国超越,但他在金融业始终保持优势。放债吃息,是法国国内的剩余资本,从事海外投资的主要形式。
十九世纪末,当法国政府转为施行积极的殖民地开发政策,法国的银行金融资本,能随即提供成熟默契的配合,借钱给别国都那么热情,借钱给自家殖民地更要慷慨了。法国政府机构中设有“殖民地部”;巴黎银行、工商信贷银行、东方汇理银行等商业银行,也有各自的海外殖民地投资开发业务部。如滇越铁路的建设费用,25%由铁路筹建公司和印支联邦殖民政府承担,剩余75%的费用,通过专门的“殖民地开发银行”,先被包装成投资项目,以股份和分期形式,向法国的商业银行推销。上海法租界在1900、1914年两次扩地,随即出台的“新法租界市政规划计划”,也采用类似的手法吸引投资,或以发行长期债券形式,让上海本地中外人士和法国工商业机构和普通国民认购。
“英国殖民政策之所以在东方大获成功,上海英租界之所以获得繁荣,是因为有印度和中印贸易”——这就是法国通过观察英国,得出来的结论。把这句话里的“英国、英租界”换成“法国、法租界”、“印度和中印贸易”换成“印支和中越贸易”,就是法国东方大殖民地计划的核心精髓。
这个宏大的开发计划,绝不是那种因一时激动,拍拍脑子就上马的草率之举,而是经过严密周详的考察和长期反复的论证,体现出法国政府的精明。他观察的非常深刻,判断地非常准确,这个计划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高。法国政府对他充满信心。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打破了法国人的设想。
在一战中,法国赢得的是一场惨胜。持续四年的欧陆西线战场,全都在法国北方境内反复拉锯,六分之一的国土化为焦墟,150万人战死,约为法国战前总人口的4%,还是在人口结构中处于中坚力量的青壮年男性。野心勃勃的“东方殖民地开发计划”也被打断了。那些越南出产、设想中原计划运到中国去倾销的物资,改为运往法国,用于支援战争。在战前,是法国资本投向印支联邦殖民地;战争中,改为通过在殖民地发行公债,直接从殖民地攫取财富。他还组织9万多名越南人,运到法国参战或为战争提供服务(4.3万越南军队和4.9万越南劳工)。


法国在海外资本输出方面的损失更加惨重。“高利贷帝国主义”这个响亮的外号,是列宁给他起的。
法、俄两国,那可是欧洲政治版图上一对有悠久传统的友好国家,俄国皇室成员的德国血统更多,但他们受到的贵族教育和宫廷社交都是要讲法语的,即便俄国数次加入反法同盟的时候也不例外。在十九世纪末到一战爆发前,出于共同对抗德国的需要,两国关系更为紧密,在政治环境影响下,俄国是法国金融资本输出的重要受惠国。
列宁起外号起的好,做出的行动更加惊人:1918年2月11日,苏维埃政权宣布,对银行施行国有化政策,关闭所有外国银行,对沙俄政府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时期所借外债,一律不予承认。
法国在战前投向俄国的外债,这下收不回来了。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自身的财政早就撑不下去,他通过在其他协约国发行公债和争取商业银行贷款的形式,填补庞大的军费开销。以放高利贷著称的法国,从战前的债权国变成战后的债务国。他还是协约国集团当中最大的净债务国,积欠12个国家总价值达103亿美元的外债。
一战结束后的法国,除了让法郎脱离金本位制度,大幅贬值外,甚至还公然摆出了赖账的嘴脸。
美国当时是法国最大的债主。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加紧催促法国还钱,在1933年时任法国总理达拉蒂,被逼的很无奈时,公然对美国大使表示,当初一战时,法国在美国借钱,是用于“维护正义和自由的开支”,不是一般性质的借款,建议美国一笔勾销
仇,报了。面子,有了。钱,没了。
这就是法国在一战后的尴尬处境~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2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法国的衰落并不是从一战开始的,而是从拿破仑战争之后。确切地说,从1815年之后开始,法国就已经从它所拥有的优越地位所跌落,再也不是一个独自追求欧洲和世界霸权的国家了

不管表面上摆出多少标准和理由,但是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不高,说话够不够分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这个国家军事实力如何(到底能不能打),有没有威慑或者强迫其他国家追随自己的能力和魄力。而1815年之后,法国军事实力的衰落自然确定无疑地会带来国际地位的下降。

从德意志国家在30年战争当中自相残杀殆尽开始,到1815年滑铁卢的末日钟声,接近两个世纪里面,虽然法国政府屡有更迭甚至还爆发过内战和革命,但是大体上都是法国在追求独霸欧洲,然后和其他大国进行斗争——先是和哈布斯堡后是和英国——的过程。

在这期间,法国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并且取得过多次的辉煌胜利,在拿破仑时代的顶峰更是接近实现了这个目标,一度主宰了欧洲大陆,然而在整个欧洲的大国的围攻之下,这种昙花一现的盛景就马上消失了。

拿破仑战争的最后失败,给法国人带来的创伤并不仅仅是心理上的,更加是实际上的——法国的人口损失一直都没有得到填补,也失去了再和欧洲各国同时作战的勇气。

人口对法国和列强来说十分重要,因为这是争霸的根本和力量的源泉,没有足够的人口就不会有压倒性的兵力(西方各国的科技水平差别不大,因而对决的时候更要看总兵力)。在之前法国一直都是欧洲的第一人口大国,而这也给法国带来了一次次东山再起的资本,但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法国的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其他各国的人口开始反超了法国。

在1815年到1870年,法国人口从3000万出头增加到了3400万,而德意志范围内仅仅普鲁士一国就增加到了2700万,自从三十年战争之后德意志的人口首次反超了法国,也敲响了法国人欧洲霸权梦的丧钟。

当然,公平地说,法国人的人口补不起来,不完全是因为战争——德国人在三十年战争中人口损失更大,但还是恢复过来并且远远超过了法国,法国人口补不出来只能是由于在战争之后法国人不愿意生育了——而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原因多种多样,篇幅所限就不再赘述了。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时,德国的人口是6500万,法国人口是3800万左右,相差几乎一倍,如果两国单独对决的话,法国无论如何都不会是德国的对手——而这也是被历史证明的事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在法国和德国中间选择了法国来支持,并不证明他们对法国多么热爱,也并不证明他们对法国多么有信心,恰恰相反,这说明他们判断法国决定性的、不可逆的弱于德国,所以才需要英国来进行支援,以免德国独霸欧洲。


也就是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法国在其他欧洲大国看来就已经不再是昔日的那个咄咄逼人的霸权国家,而是需要支援以免被人所征服的弱国了——当然这个“弱”,是相对于德国来说的。

1870到1914年的法国,虽然经历了普法战争失败的创伤,但是毕竟底蕴还在,还是西方世界的强权国家,可以在世界当中相对自由地行动,这一段时间内殖民地大大扩展,而且执行了自己的外交政策(比如同沙俄结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是以协约国胜利而告终,但是法国在其中创伤巨大(150万人死亡,占总人口二十五分之一,而且是青壮年),并且并未得到一个安全环境,德国依旧统一而且潜力巨大(虽然暂时因为战败而陷入混乱),法国所面对的环境并没有比之前更好,甚至可以说更糟——因为他原本的强大盟友俄国已经消失了。

而1918年到二战开始时的法国,我个人认为可以被视作是一个半强权,也就是一个“追随着英帝国,在盎格鲁-萨克逊强权格局下的一个次等补充”,此时的法国虽然还拥有巨大的殖民地,但是国力衰减,而且极端依赖和英国的同盟,因为他们认识到,自己已经事实上不可能依靠自己来保卫所谓的法兰西世界了。

在1935年,《法苏条约》签订,但是在英国人的压力下,这个条约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重建法俄同盟,遏制德国”的目的,只是沦为空文。

在1936年的莱茵兰危机当中,希特勒的挑衅行为引发了欧洲震动,法国政要们询问总司令甘末林将军是否能够以军事手段来干预,甘末林的回答是“必须要同英国一起行动才有把握”,结果英国人并未行动,法国人只能眼看着德国人重占莱茵兰而一筹莫展。

种种事例,都十分明白地证明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已经衰弱,不仅没有了单独争夺欧洲霸权的目标,而且也极端依赖英国支持、以至于外交和军事都极受影响的事实。


至于二战后,没什么好讲的了,那是欧洲的诸神黄昏,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殖民地体系解体的背景下,所有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实力都在降低,法国自然也不例外。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3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战是法国走向衰落的重要一环。不过放长来看,法国的衰落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此多废话几句做补充,大概梳理一下法国衰败史,不足之处望指正。
滑铁卢之战是法国开始衰落的重要节点,此后波旁王朝和奥尔良七月王朝都是处于一个较为弱势的地位,在外交博弈中多次败于英国以及神圣同盟(西班牙,葡萄牙王位继承,东方危机,其中东方危机中法国群情激奋,梯也尔态度也十分强硬,但最后路易飞利浦还是被迫妥协)。不过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出现一度改变这一现状,拿破仑三世审时度势,一方面与英国结盟,另一方面又企图在长期与英国对抗。在19世纪50年代初期与英国关于波利尼西亚群岛,塔西提岛(大溪地),图阿莫阿群岛,新喀里多尼亚殖民地的争夺中,法国一反常态占据了上风。(喀里多尼亚是苏格兰的古称,最早被英国人发现并命名,但在1852年被法国抢占。)参与争夺波利尼西亚的英国海军将军最终谢罪自杀。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国在和谈时也一反常态联法抗英(之前东方危机等多次事件中俄国均联英抗法),英国则由于畏惧法国进攻,在1859年于沿海地区大修堡垒。这都足以体现法国地位的上升,法俄同盟的前景也一度浮现(拿三未能加以把握,最终使自己在普法战争中孤立无援)。
普法战争后,法国的地位无可置疑下降了,德国成为第一陆军强国。此时法国在国际斗争中渐渐处于弱势地位,1875年的预防性战争和1905年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都是在关键时刻依靠英国俄国才得以脱险,这在过去几百年都是不可想象的。在与英国的博弈中,法国也渐渐处于不利地位。1882年埃及被英国占领,而此前从拿破仑入侵埃及开始,包括穆罕默德阿里时期,法国在当地始终占据绝对优势,这使得法国对苏伊士运河的控制同样减弱。19世纪80年代,英国一度与三皇同盟和意大利就地中海问题达成默契,更使法国陷于孤立。茹费理内阁一度采取联德抗英的策略,但注定无法长久。随后,英法两国就非洲殖民地的争夺日趋激烈。1890年,两国签订条约划分西非殖民地,表面上看法国得到了四倍于英国的土地,以至于法国外交部嘲弄道:“没有付出任何重大努力,没有花费任何探险费,也没有签订任何条约,我们就劝诱英国人承认,阿尔及利亚和塞内加尔应该连成一片,政治上进入乍得湖十分重要。”实际上,沿海富庶地区大多为英国所得。1893到1894年间,两国又在暹罗地区发生激烈冲突逼近战争,最终英国做出妥协。1894年,法国又联合德国阻碍了英国试图获得刚果部分土地,从而实现贯通南北非的C_C(从开普敦到开罗)计划。但这一些列胜利不过是危机的序曲而已。
1896年,法国为实现法兰西殖民帝国贯通东西非(势必与英国南北非计划冲突)的V~M 计划(从佛得角到索马里),派马尔尚率军从法属刚果向东推进,1898年7月到达苏丹的法绍达村,升起了三色旗。同年9月,英国克其纳也率军从苏丹东部到达法绍达村,升起了英国国旗。两军对峙。英军以武力威胁,要求法军撤走;法军以“有效占领”为由,拒不撤军,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最后,法国由于没准备好同英国在海外作战,又担心同英国冲突会削弱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地位,特别是担心德国乘机再次进攻法国,便作了让步。1898年11月3日,法国政府命令马尔尚从法绍达撤退。最终宣告了法兰西殖民计划的破产,在于英国斗争中最终处于下风。同时诞生了一个属于法国的外交名词“法绍达综合征”(专指法国在非洲事务遇到麻烦),对其威望造成了巨大影响。


随后的一战中,由于西线的主战场在法国,因此法国方面付出了重大牺牲。1914-18年法国及其殖民地陆海军(航空部队尚未独立成军)共伤亡567-568万人,英国本土陆海军共伤亡近235万人,比利时及其殖民地陆海军共伤亡近9万人;德意志帝国及其殖民地陆海军共伤亡628万余人(大部分是在西线)。从数字上看,德国损失似乎还略高于法国,但由于当时法国生育率急剧下降,从中长期来看,法国的兵源越发匮乏。在法国将士流血流汗时,英国人则在波斯湾一带明争暗斗,通过军事和外交努力占有了大量石油份额,控制了这一世界新能源的命脉。而法国仅在伊拉克北部和叙利亚黎巴嫩能地区获得了少数份额,其力量远远逊于英美两国,也决定了法国未来的实力。
总之自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之后,法国便很难再发出独立的声音,尤其是法绍达事件之后,法国很少能够脱离英国的阴影。由于德国的威胁,迫使其在大多数时间内依附于英国。二战后英国为平衡美苏两国影响,力推法国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促使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仍然保持了这一政策惯性。乃至1957年法国因为阿尔及利亚问题及政府内部斗争闹的不可开交时,法国总理居伊摩勒竟然建议英法合并,法国加入英联邦并且以女王为国家元首。这一状况直到戴高乐将军上台才得到扭转,1963年法国拒绝英国加入欧共体终于让法国扬眉吐气。(戴高乐将军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就缘于1898年法绍达危机给他童年带了阴影)。戴高乐将军在位期间,执行独立政策,退出北约,研究核武,与中国建交,在各股势力间纵横捭阖,让法兰西再一次获得了世界的尊重,重新树立了自己的地位。相比之下,英国在第二次中东战争后则彻底沦为二流国家,成为了美国的打手。

法国的衰落与其文化上影响力下降也可以说是同步的。自路易十四以来,法文逐渐取代拉丁文成为国际外交文字。1814年法国虽然战败,但在维也纳会议上,法文也被确定为唯一的官方外交文字。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后,在1878年的柏林会议上,英文首次出现在外交文字中。一战后法国虽然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英美世界的话语权已毋庸置疑,英语和法语共同成为了外交文字。二战后,法语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尽管至今有法国政府大力推广,并成立法语国家组织,但仍然难以再现当日辉煌。

从军装上来看,18到19世纪初,法国由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其军装样式始终为各国效仿,包括与其不共戴天的英国。
三角帽最初来自西班牙,却是在1667年传入法国后被路易十四的军队采用才得以风靡欧洲。(上图为腐国龙虾兵)
法国大革命后普通士兵戴高筒shako帽,也在1800年左右被大多数敌国所采用
沙俄亚历山大一世完全效仿法式风格,且更加夸张,看那大帽缨子。


大概是鸦片战争时期的英军,可见法式高筒帽的影响依旧不减。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的英军,大概是1850年代末换的装,可见英国牛了,翅膀硬了,脱离法国影响了

1850年代后法国军装大概是这样的,戴kepi帽,穿祖阿夫红裤子。
而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依旧效仿,明治天皇改革时最开始全面引进法式风格
美国北军
沙俄(此图来自网上,有疑点:下面标明的是法文,军服几乎与法国雷同。不过看背景的话此人应是贵族,沙俄贵族普遍使用法语,而且此人裤子明显不是法国的红色。还望高手指教。


日本
19世纪末,大多数国家都开始采用英式,德式大檐帽了,法式风格风光不再(当然也有所保留但并非主流)。20世纪初我国编练新军时,陆军采用的是德式及日式,海军则是英式。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4 发帖IP地址来自
法国的国际地位开始衰落是在拿破仑战争以后。法国人口几乎没有恢复在欧洲强国中的优势地位,别的答案也提到了法国的人口优势消失。这就是法国在欧洲优势不再的最根本原因。
       法国开始衰落还有一个一个原因是国内政治的长期不稳定,长期的革命使法国的大量实力损失于内耗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有150万青壮年人口阵亡,几乎损失了一代的法国人,一战的巨大伤亡使英法国内厌战情绪高涨,使得英法的政客为了讨好民意采取了绥靖政策。二战中法国有一个著名的口号“我们为何要为但泽而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中,法国的损失相对较小(尤其是跟英国相比)(论提前投降的重要意义)。法国直到1956年戴高乐将军重新出山才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
      法国长期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同对岸英国完全倒向美国不同,独立自主的法国研发出了自己的三代机,四代机 核弹 核潜艇。
      战后的非殖民化进程中法国受到的损失较小,法国虽然再非洲的殖民地独立了,但是法国依然在原法属非洲仍有巨大的影响力,法国因此有“非洲宪兵”的称号。再冷战结束前,为了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法国再原法属非洲的特殊影响力受到了美国的默认。
       但是好景不长,苏东剧变使法国的实力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原先在欧盟中是以法国的军事和影响力来平衡德国的经济。由于法国密特朗政府的错误政策 在非洲搞人权外交,在对东欧的扩展势力范围上的迟钝。以及美中俄英对非洲重新的重视(挖法国再非洲的墙角),法国可以说是在冷战结束后损失第二大的国家(仅次于俄国)。再加上法国经济冷战后长期疲软的现实而考虑,法国的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手机码字,一点simple的见解 大神轻喷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55 发帖IP地址来自
Four 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 liberty,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Now we are engaged in a great civil war, testing whether that nation, or any nation so conceived, and so dedicated, can long endure. We are met on a great battle field of that war. We have come to dedicate a portion of that field, as a final resting place for those who here gave their lives, that that nation might live. It is altogether fitting and proper that we should do this.
But, in a larger sense, we can not dedicate—we can not consecrate—we can not hallow—this ground. The brave men, living and dead, who struggled here, have consecrated it, far above our poor power to add or detract. The world will little note, nor long remember what we say here; but it can never forget what they did here.
It is for usthe living, rather, to be dedicated here to the unfinished work which they who fought here have thusfar so nobly advanced. It is rather for usto be here dedicated to the great task remaining before us—that from these honored dead we take increased devotion to that cause for which they gave the last full measure of devotion—that we here highly resolve that these dead shall not have died in vain—that this nation, under God, shall have a new birth of freedom—and tha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 from the earth.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82358
帖子:174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