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专注?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知乎用户   2019-7-31 00:54   6551   5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在你生活、学习、工作上,很多时候会有多方面的选择。而这些选择中大部分你都有所喜爱,这时候你如何做到在一个方向上的专注?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4 发帖IP地址来自
作者是Scott Young, 他打算用12个月完成麻省理工计算机系四年大学课程,目前已经完成了33门课中的13门。以下为译文。)原文:How to Stay Focused (Without Extra Caffeine)How to Stay Focused (Without Extra Caffeine)  Scott H Young
如何能够在这么长的工作时间中保持专注呢?
为了确保进度,我需要每天学习10-12小时。而且还得专心,而不仅仅是时间长。当你在以两倍的播放速度看上课视频的时候,即使是短暂的开小差也会让你的进度脱轨。
在这封邮件中,我将分享我用于保持专注的策略。这些策略都是有关(如何)激发你自然的动力循环的,所以你并不需要摄入更多咖啡因或非法兴奋剂。
下面是我发现有效的几个关键点:
1. 启动效应
2. 无干扰的休息
3. 主动工作
4. 固定日程

启动效应:如何大幅提高动力来保持专注
我采用的第一条策略被我称作启动效应,意思是设置好你的工作环境和常规工作来让你更想把事情完成。
我们都明白启动效应的消极形式。当你在拖延并且没有赶上工作进度的时候,将会非常难驱使自己去着手开始。即使工作量本身很小,还是经常让人觉得不可能着手去完成它。
一个主要原因是负面启动效应。当你开始拖延的时候,它影响了你的思维模式,使得你更难激励自己。心理学家已经确立了很多种情形下的启动效应,所以没有理由认为拖延不适用于此。
但是正如负面启动效应可以灭掉你的动力,积极的启动效应可以创造动力。如果你正确地布置你的环境,他们会强化这种效果,使得你无需多少努力来具备更强的工作意愿。
这里有一些我用启动效应成功的办法:
1. 早起并马上开始工作。
这么做不是为了节约时间,而是因为早起对我来说和完成工作有着极强的关联。当早起的时候(早是相对我的休息日而言,那些日子我通常睡到自然醒),我相当于马上给自己一个“今天要好好干”的潜意识信号。
2. 制定一个行动计划。
即使工作并不复杂,我也经常制定计划。因为计划本身是一种开始行动的正面启动效应。当然,你可以浪费很多时间在计划上。但是用10分钟来筹划你接下来的几个小时要做的事情可以促使你前进。
3. 早早完成一大块工作。
如果你很早就把工作完成,这会给当天剩下的时间带来积极启动效应。我一大早就完成2-3小时工作的日子也正是我能够轻易在接下来的8个小时中坚持工作的日子。

无干扰休息:如何不消灭你的动力
休息是无法避免的。并且有时候,休息是有意义的。在解决bug的时候休息一段时间可以帮助你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清空你的大脑有助于你重新获得专注。
然而,大部分人的休息方式是愚蠢的。他们不仅休息时间有问题,并且在休息期间做的事情也不对。这些错误完全消灭了他们早先获取的动力。
无干扰休息意味着不消灭你的动力的休息方式,这样你就可以重新激发能量,而不是被停工拖住而最终陷入拖延。
第一条休息原则是:永不采用参与式的休息。电视,网络,电子游戏,(Facebook),手机短信,电子邮件或任何会占据你的头脑的东西都不行。原因是,你不能让好不容易建立的动力被其他任务所替代。
相反,我发现采用放松式的休息更加有效,但我可以很容易地重新回到工作中。散散步,喝杯水,或者伸展一下,都是不错的选择。我还发现小憩也很有用,不过好像这并非对所有人有效,所以小心使用吧。
那么,听起来我好像把所有有趣的事情都从休息中排除了。如果你没法享受的话,那么休息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休息不是用来做有趣的事的,放假才是。
休息是有策略地重新组织你的能量和能力来完成手头上的工作。把电视,游戏,和娱乐放在你可以没有负疚感放松的夜晚吧。

主动工作:或——为什么听课的时候那么难保持清醒
被动任务比主动任务更难专注。比如,阅读比写作更难保持专注。听课比编程更难保持专注。被动任务主要是在观察,主动任务主要是在做事。
因为被动任务使得保持专注更难了,并且那么多学习内容都默认为一种被动任务,许多学生都发现一次保持一到两小时的专注时间是难以置信地难。
我用了这些办法来学习:
1. 使得任务变得主动: 阅读的时候,采用主动阅读技巧来使得阅读过程不那么被动。听课的时候,写下你自己的想法和解释,而不是只写下授课老师说的话。
2. 分解主动任务。将长阅读或听课分解为主动的自我解释任务。这可以是采用费恩曼学习法或对学习内容进行快速自测。

固定日程:努力工作的最好办法是好好过日子
调整适应大量工作任务的最重要办法是保证自己有休假时间。如果你白天不好好工作,却逼迫自己整夜学习的话,你很容易就会筋疲力尽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我感觉有压力的时候,我最晚在下午7点就停止工作。而且我总是保证周六放假。这两件事情是不可协商的,并且他们帮助我保持清醒。
Cal Newport (另一个效率博客的作者)把这种方法叫做固定日程生产力。我发现,如果你需要灵活性来经常变更每日任务计划,却又不想推迟工作时间的话,这是一种特别有用的办法。
我在工作日使用固定日程的既定界限,同时结合我自己的以任务为核心的时间管理系统——每周/每日目标法。当我的工作可以很容易地被事先分解成为任务时,我喜欢仅仅采用每周/每日目标法。但是我发现,如果我事先无法知道自己将做些什么的话(当我打算几天就学完一门课的时候,往往如此),两种办法都用比较好。
然而,关键之处并不在于你采用哪种系统,而在于你将工作和生活清晰地分离开来。我见过总是陷入超时工作无法自拔的学生。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么做对他们的整体效率是多么大的损害。即使我一周学习65小时,以四倍的速度来学习一门课,我仍然确保自己的夜晚和周六是空闲的——没有例外。
专注的关键不在于巨大的毅力或滥用药物,而在于使用你自己的心理与动机机制来完成更多事情。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你需要有策略地使用休息和放假。这样,你就可以最大化自己的生产效率,而不是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5 发帖IP地址来自
思考一下让你分心的是什么。
很多人会说关掉手机、关掉电脑,但关了还会开,开机没比关机难多少。
所以你要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分心,然后才能克服分心。

能让你分心的事物,本质上是因为它比你正在做的事情要有吸引力得多。
所以理论上,克服分心的方法无非两种:
1. 降低分心事物的吸引力。这点是很多人都提到过的,但却是最难做到的。我对女人感兴趣,你偏要我消除美女的吸引力可能吗?人没那么容易掰弯,也没那么容易掰直。
2. 提高你现在所必须做的事情的吸引力,使其吸引力在你的意识里大过那些让你分心的事。

那么怎么提高呢?

可能写一篇论文、报告,做一个excel表格是很枯燥的,但想想两点:如果这个没完成你会受到什么惩罚(直接的或者潜在的);如果这个完成了你会收到什么奖励(直接的或间接的),这也许只是一个小奖励,但通往的前方是大大的美好未来。

最重要地:你需要把这些惩罚和奖励量化,价格化,具体化(这样你才能实实在在感受到)。

假设你是本科生正在准备一场考试,考试考好了有如下几个好处
1. 心情爽 2. 奖学金 3. 别人的尊重
好,那么这些好处值多少钱呢?

1. 心情爽。想想你心情不爽的时候,比如我要买你明天一天的快乐,让你在明天处在悔恨、无助和抑郁当中,你会开出多少价格?500你卖吗?1000你卖吗?然后想想你会因为搞砸这件事情不爽多久,如果你不做这件事情,给你带来一周的烦恼(间接的、潜在的烦恼可能远远不止一周),你的损失就是3500,如果是1个月的不爽,你损失至少30000。三万你可以买什么?5台肾6手机。5台肾6能给你带来一个月的快乐吗?

2. 奖学金。这个不用说了,1000,5000,8000档任您选,好好准备考试还是放弃。

3. 别人的尊重。想象一下你亲近的人都恶言相对,冷眼相视。这个寒假你本来开开心心回去,结果收到的只有冷漠,这个寒假你在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你在亲友面前没有面子,你在家长面前唯唯诺诺。看着除夕夜天空绚烂的烟火,悔恨像苔藓般在你阴冷的心脏壁上发芽。这样的生活给你过一寒假,我得支付你多少钱?给你10000你愿意吗,给你30000,你愿意吗?

综上,可能就因为期末这几天的不努力,你付出的成本是60000,我们看看60000可以买什么。这还只是直接成本,不包括间接的口碑、名誉上的。

60000可以买10台iphone6, 可以买个豪华的旅游团去欧洲逛一星期,可以住1个月的5星级酒店。



另外,再想想你的那些所谓的让你分心的“小事”值多少钱。你没说你具体的小事是什么,所以我就列举一下最常见的:
1. 刷微博,0回报。你知道些社会热点顶多算些谈资,但你如果没和别人分享,这连谈资都算不上。
2. 刷朋友圈,负回报。朋友圈上通常展示的就是一个人生活的最高水平,你看着别人高高兴兴地去玩,又觉得自己生活苦逼,没有希望,不想干活了。事实上你也只是把你生活中最爽的一面发到朋友圈嘚瑟嘚瑟不是么。
3. 为过去的事情悔恨,天哪,这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负回报。过去你无法改变,想着又让你忧郁,你一天的忧郁值多少钱?500?1000?好的,你想过去的事情你忧郁了,有钱吗?忧郁不慷慨,它不开价。

人活三种状态
活在当下,算出你当下的价值,再认认真真想象这些价值值多少钱,换算过来之后,你大概就会觉得时间宝贵,别瞎jb浪费。
活在过去,人都是或多或少怀旧的生物,想过去怎样才好?想那些快乐的时光,美好的时光,温馨的时光,高潮的时光,想到你笑得跟朵花儿似得。想那些不好的?!你又要扔钱了吗?!
活在将来,想想你因为今天的努力工作,健康运动会给你的未来带来的多少收益?一定要具体哦。人的头脑本能拒绝抽象,请一定具体具体再具体。想想你最近一次发高烧、吃药、上医院排队、打针打吊瓶的痛苦,给你一天500,让你当病人你干吗?你敢吗?现在不规律睡眠,定期运动,你老年天天都是这种痛苦!1年、2年、5年,多少钱知道吗?18w, 36w, 90w。都可以买套房子了!!!但,你愿意在你新买的房子里病上5年吗!?更何况,无意义的健康消耗,根本换不来房子。

综上,反正我的专注力是这么来的。

BTW,本文核心是,把这些惩罚和奖励量化,具体化
不一定是关于价格化,不同人有不同方式,也不局限于考试,其他工作情况类似。

人懒或者不专注,往往不是因为某方面能力缺失。
更多的是没意识到勤奋和专注能给自己带来的价值。



觉得好的话赞一下呗 ^_^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6 发帖IP地址来自
由于从小就注意力不集中,还自己跑去过精神科看过医生,希望有办法治疗。所以关于专注、时间管理的文章、书籍,我看了很多,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改善。

不过,有次关于极简主义和专注的思考,让我对提高专注力,有非常深入的认识。

专注的过程中,意味着你正在做一件事情,而排除那些可能会造成干扰的事情。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种放弃,放弃了那些你在专注过程中不做的事情。

前段时间看 @范秦 在自己的饭团里谈到,她把手机里的所有App的通知和角标去掉,把所有视频类APP、新闻类APP、游戏都卸载掉,保持所受干扰变少。

这点让我挺震撼的,我的第一直觉是:

你不怕信息会有漏掉吗?不经常看看新闻,你不怕错过重要信息吗? (我目前仅做到较少看朋友圈,部分APP通知留着)

她也还谈到,这些碎片化的文章,框架性、深度性,远不及看经典书带来的收获。

有些职业需要紧跟时代的啊,不看新闻会不会落后啊?
做运营不看新闻,怎么追踪热点?

大新闻都会自己找上门来:同事聊、有的文章里会提及。

她还说到,这是极简主义的一种。

虽然我并没有马上接受这个观念,但我认真思考了一些问题,后来想通了。

我试着问自己,我能够马上变成生活上的极简主义吗?

好像不太能,家里的那么多东西,我怎么能扔呢? 都是花钱的,以后可能要用到。

在生活上的极简主义,是不是会少很多乐趣啊?有些事需要一个物件解决的时候,无法做到怎么办?

再反过来一想,这种极简主义所能带来的, 很可能会是让生活品质更高。

为什么呢?

虽然因为少了一些东西,可能在真的需要的时候,会带来一些麻烦。

不过拥有这些东西,本身也在制造着麻烦: 需要定期整理、清洁。

而且这些东西占用着空间,影响着你的心态和心情。

也有可能会影响你在添置新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带来的阻碍——一个好东西放不下了。

这其实就是一种高明的战略啊!

通过放弃对部分功能的需求,而大范围舍弃物品,成为一个极简主义生活的人。

看起来少了一些东西,却实质上提高了生活品质。

这个和原本我所理解的断舍离还更近一层,断舍离是舍弃掉不用的东西,极简主义甚至舍弃了一些要用有用但低频的东西。

是的!你没有看错,不仅是把没用的丢了,还把一些可能有用,但低频的东西丢了。

比如两三年才可能能用到一次的钳子、锤子,如果下次需要的时候怎么办呢?

可以花几十元打电话让物业来修啊,何必为了这几十元可能的花费,让自己费心费力地放了那么毒东西呢,而且放这些东西真的需要花时间整理的。

如果仔细去算一下自己的时薪,然后对比一下这个,会发现花钱找人做事,是最省钱的事情了。

除了看物这个维度之外,在信息生活中,有没有些什么东西是有点用的,但是却不是最有用、完全可以用来舍弃的呢?

新闻!App通知!视频!娱乐段子!公众号!低质量群!

这些觉得可能有点用的信息,却大量占用了日常大量的时间。

然而,这些时间投入到读书、思考、写作中,将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层次!

这样做是不是会有损失呢?我现在有些知识信息就是看朋友圈来的?

是的,看起来是的,你所舍弃的那部分信息里确实会有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被漏掉了。

不过,如果你正确运用了这些时间,把这些时间用在了阅读、深度思考、高质量社交上,是不是进步成长会更快呢?

是的,会更快,而且这种进步的速度保守估计至少能快5-10倍。

我们姑且不看未来,假设有这样一种选择,你可以把过去一年时间里看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公众号、新闻软件、视频软件的时间,直接去掉95%,是不是会有些信息你就不知道了呢?

是的,会有一些信息就不知道了。

不过,你如果把这些大块的时间,用在看营销、心理学经典,深度思考和反思,写优秀的文章、设计课程,和厉害的人深度交流,你的收获会不会更大呢?

显然会的! 而且这种进步的程度会大得多得多。

而大部分人都不这么做,他们都喜欢从碎片化的信息里去寻找含量极低的知识,这是一种看起来短平快的方式。(就是在说过去的我)

大部分人都这么做,而你不这么做,选用一个更高效的方式去学习,这就是一种建立优势的大机会。

所以极简主义,就是一种战略放弃,而专注做有价值的事。

我们所投入的时间中,20%的事情,会产生80%的结果,另一部分80%的时间投入,只会带来20%的结果。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把我们的时间、注意力,优先投入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而我过去经常无法专注的原因,就是因为对一些看起来还有些价值的事情,没有大胆放弃,没有以一个俯瞰全局、长久人生的大局观看世界,就容易被这些事情所干扰。

所以提高专注的一个重点在于  对低价值的事情果断放弃

注意,这里放弃的不是无价值,而是低价值的事情。无价值的事情,大家都容易想明白,但低价值的事情就不容易了。

而真正捆住大家的,其实是那些低价值的事情,其实有那么点价值、看起来还很有趣(比如快餐科普文、社会八卦文、马爸爸鸡汤、社区抖机灵),却抓走了人们绝大多数的注意力

然后我做的改变:

1. 心态上:  改变成,我只关心产生最有价值的事情,对低价值的事情保持警惕。
2. 实质上:  大量卸载手机上的App,卸载至少50%。取关微信上关注的公众号,取关至少50%。
3. 贴一个提示标签在电脑前。
4. 持续反思一下在生活、工作上是否做到了极简主义。





--------------补充分割线-----------------

有评论说:“即使做到所说这些,也非常需要自制力”。

我同意确实控制自己看得更长远,是比凭直觉想到什么做什么更费心力的。

我也是一个自制力不算太强的人,如果让我开始打了一盘游戏或者看了精彩电视剧的第一集后,要让控制自己不继续下去,成功率非常之低。

我发现我自己在遇到诱惑的时候,控制自己的能力真的不高。但优势在于能在理性状态下,给自己一系列有效规避诱惑的方法。

比如,我知道游戏容易吸引注意力,从大学买电脑开始,我就不装任何游戏软件,对于流行的新游戏,不管同学朋友怎么力劝,我就是不去玩,所以dota、英雄联盟、王者荣耀、魔兽这些流行的游戏,我是一个都没碰过。

再比如,在我工作的时候,我知道手机容易让我分心,我会把手机放到很远的书柜上,这样就避免了时不时想摸手机的冲动,若是真的起身走过去拿了,说明这是真的有些重要的事情。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无诱惑时的理性状态,提前避免接触诱惑,而不是等到诱惑来临的时候,才去和那个面对诱惑内心骚动的自己斗争。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7 发帖IP地址来自
容易分神是心理问题:内耗。

时间管理之类的不值一提。

比如在学校中,有些人表面上花的时间比谁都长,但成绩总是上不去,就是因为这种人在学习的时候内心不是统一的,而是分裂的。

之所以分裂,是因为他在试图专心做事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感,而防止焦虑的办法就是不要专注,不停地转移注意力,时间一长,分心就成了习惯。

这种焦虑从何而来?来自成长中与父母的互动。这种父母一般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自我反省,在与子女的互动中比较失当。具体表现为:

1、凡事高要求、只提要求不教方法、不能容忍失败,使孩子形成完美主义倾向。

2、对孩子的自主探索看不上眼,粗暴阻断,冷嘲热讽,以显示自己的高明或掩饰自己的无能。

3、标准不稳定,这次批评孩子说话不老实,下次批评孩子说话不圆滑,使孩子无所适从。

4、习惯性抱怨生活艰辛,要孩子“懂事”,不断提醒你生下来就是欠他们的,反复明示或暗示孩子分担家庭责任或回报父母。让孩子时刻感到生活不安。

5、在公开场合数落或咒骂孩子,甚至表示孩子是他们不幸生活的根源。或在面对无法应对的局面时,把你做为牺牲品推出去,让你无比难堪。

6、父母有身体上的疾病,把这种疾病当成工具来挟制孩子,要孩子不要有想法,避免给父母生事,使孩子产生负罪感,压抑自己,失去活力。

7、身体暴力。

生于以上环境,小时候在试图专心做事时,体验到的负面情绪远远大于正面情绪。孩子离开父母是活不下去的,所以出于生存的本能,孩子不会向父母宣泄这种负面情绪,而是把这种情绪压在心理。虽然暂时压制住了,但情绪并没有消失,在日后做其它事情的时候,这种负面的情绪会被唤起,为避免这种不愉快,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转移注意力,防止在某件事情上坚持太久。

怎么改变?

1、无情地解剖自己与父母的互动经历,不要因为他们是你的父母而不忍或不敢。

2、在分神的时候,把事情停下来,注视自己的分神,看它能走到哪里,同时与自己对话:“我愿意给你时间分神,如果差不多了,你先休息一会儿,请让我再开始工作或学习。”也可以边分神,边把以上过程写下来。

3、不要着急,不要强迫自己,这种心理问题是在你过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形成的,不可能一朝改变,多给自己一点时间。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8 发帖IP地址来自
最近看了一本书《深度工作》,是美国麻省理工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卡尔·纽波特写的,讨论的就是如何做到“专注”的问题。

先大概介绍下作者,卡尔·纽波特是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还是一位人气博主,创办了在美国广受欢迎的博客“学习黑客”,致力破解工作和学习领域的成功模式。此外,纽波特还是一位畅销书作家,著有《优秀到不能被忽视》《如何成为尖子生》等畅销作品,《深度工作》也是其中一本。
全书从“为什么要进行深度工作”,“如何做到深度工作”,以及“对深度工作有哪些误解”这三个方面对深度工作进行讨论,告诉我们如何在网络时代专注使用每一点脑力
下面,我将书中“如何做到深度工作”这部分的干货整理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1. 远离社交媒体
我们及时回复各种邮件、通讯软件,处于一种可视的忙碌状态,会产生一种很有价值的“错觉式”慰藉。刷社交网络、手机新闻、娱乐网站上的绚烂信息,进行的也是低价值、高刺激的活动,当大脑习惯于这些新奇的“眼球刺激”,那么当遇到低刺激、高价值的活动时,就无法经受住认知挑战。
斯坦福大学通讯学博士克利福德·纳斯认为,在网上不断的切换注意力会对大脑产生长久的负面影响,一旦大脑习惯了分心,就很难摆脱这种积习,足够严重的话,即便经常安排时间来训练专注能力,大脑也不再能够胜任深度工作,这就是他在研究中所说的“心智残疾”。
而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士,总是刻意与手机、社交网络保持距离,以保护自身的专注能力
J.K.罗琳在写作《哈利·波特》期间就一直刻意远离社交媒体。工作人员为她开了推特账户之后的头一年半时间里,她只发了一条推特消息:“这是我的实名账户,但恐怕我不会经常发声,因为当前纸笔仍是我的最爱”。
鉴于此,纽波特在书中提出了“网络时段”工作法,既能满足工作、生活中应用网络的需求,又能增强控制注意力的能力。在“非网络时段”时,可以给大脑找一些高质量的替代活动,比如有序阅读好书、出门锻炼、与益友面对面交谈都很不错。这样不仅利于保持专注能力,还能保持对生活的感受力。


2. 将深度工作习惯化
我们关注各领域用头脑创造出巨大价值的人物时,往往关注他们取得的成就,而常常忽略:他们很少会打乱自己的工作习惯
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近四十年时间里,每天上午伏案写作四千字,下午处理一些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的其他事务并坚持跑步锻炼,晚上基本上看看书、听听音乐进行放松,十点左右入睡。为了免于在国内被太多事务打扰,当需要集中精力创作长篇小说时,常常会选择旅居国外。
这样的工作习惯,使过渡到深度工作状态的阻力压缩到最小,使他们能够轻松地进入深度工作状态并保持更长时间。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上班族也可以通过设置“固定时间”的方法,来训练深度工作能力。
比如每天早上,早到公司一小时,不仅躲开了上班高峰,还能在没人打扰的一小时里,专心工作。又比如每天晚上9:00-10:00设置为深度工作能力练习时间,关闭一切网络,安静看一个小时的书,或者拿出瑜伽垫专注一些拉伸练习。睡前阅读纸质书籍或进行温和的锻炼,不仅训练了专注力,还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让第二天的工作效率更高。
找到自己的习惯需要反复试验,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安排,不要怕麻烦,要多尝试和修正。


3. 训练记忆力
华盛顿大学的记忆力实验室通过一系列认知测验得出结论:记忆力运动员和其他人之间在认知能力方面最大的区别不在于能够直接测量的记忆力,而在于注意力。换句话来说,记忆力训练能提升个人专注能力。
《深度工作》中详述了美国记忆力冠军通过记忆一副牌来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就像重量训练可以增加肌肉一样,这个练习可以增加专注能力。
如果对记牌不感兴趣,可以换一个类似的、需要集中注意力进行思维的其他活动,同样可以达到相似的训练效果。


4.定期休息大脑
一个人每天能处于深度工作状态的时间是有限度的。
刻意练习理论创始人安德斯·艾利克森通过研究揭示:即便对于专家而言,高度专注工作时间达到4小时,也几乎是极限了。定期休息大脑,可以提高深度工作的质量。


这几点就是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里介绍的“如何做到专注”的方法。在以快为先的网络时代,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各种诱惑,但我们仍可以选择“慢”下来,多给自己一些深度工作的时间。网络上不会因为我们消失一会儿而发生任何改变,但我们的人生终将因为专注努力而变得不一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82358
帖子:174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