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知乎用户   2019-7-31 00:54   3758   5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虽然已经搜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但是问题描述不太一样,我还是想问一下,这个困扰我已久的问题。。

我不知道是不是有”讨好型“人格这个心理学定义,但是我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不由自主地讨好别人。比如过度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对方认同自己的观点。
比如我有一个好朋友,处女座的她就很少肯定别人,当然,也很少表扬我。所以觉得自己在和他的相处中,如果她对于我的某些话进行肯定,即使我自己并不那样想,我也会重复一些类似的观点,并且因此而表现出兴奋。
对于熟人,我特别希望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总认为别人对自己会有负面评价,自己总是需要改正。一旦别人出于开玩笑,或者是正常交流中的调侃一下,我就特别的不自在。害怕别人说自己自夸,害怕别人对我有任何的负面评价。
对于陌生人,比如坐地铁时站在旁边的人,在图书馆坐在对面的人,因为公事打交道不会再遇见第二次的人,我都特别希望能给这些人留下好印象。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很荒谬,但是当我觉得别人的目光在我身上时,我就十分不自在,十分想把自己表现的尽善尽美一点儿。
但与此相反的是,对于领导,对于老师,对于我们威权的管理者,我则会表现出一副”天生反骨“的样子。比如总是不同意老师的观点,总是表现出对上级的不屑。

讨好型人格,我在自己身上觉得这是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让我离真正的自己越来越远。
请各位帮我解释一下,这种心理产生的原因。如何克服这种奇怪的心理。
谢谢
    /) /)
( . )

因为我实在是害怕被真实生活中的盆友发现问了这样的问题,就选择了匿名。但是匿名不能邀请啊= =所以走过路过的盆友们,请帮我邀请一下你们认为适合的人来帮我解答一下好吗。
谢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2 发帖IP地址来自
跟题主一样,我曾经也有讨好型人格。
现在基本没有了,我会在文中给出有效的方法。
这些场景以前在我生活中经常出现:
  • 打车时,不好意思不跟司机聊天,不管司机想聊什么,都配合着一起聊。


  • 在同事中,从不发脾气,也不和其他人发生矛盾。今天帮人改个PPT,明天写下文案,总能尽力满足对方需求,即使有时牺牲自己利益。


  • 微信聊天,没有秒回就心存愧疚,每次都仔细斟酌自己的用词和表情,对话框的文字写了又删,总怕说错话。
我总能敏锐觉察别人需求,
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请求,即使无礼或过分的,
都会无条件满足对方。
当被别人夸奖时,会觉得很不自在,甚至反驳他们。
一旦事情进展不顺,就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
“委屈自己、成全别人”是我的人生信条。
虽然觉得这样很累很痛苦,但始终难以做出改变。
讨好型人格的真正问题,还不是把自己搞的很累,
而是这样做根本不讨好
你会发现越是讨好别人,
别人就越不把你当一回事,越看不起你。
而你,也会愈加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更可怕的是,一旦别人接受了你的人设,
你之后只要稍有拒绝或排斥,
就会遭到比普通人更多的不满和非议
这种讨好型人格是如何产生的?
研究发现,大部分都是从小形成的,
两种典型家庭氛围,容易让小孩形成讨好型人格。
[h2]1. 父母控制欲过强[/h2]在这种父母眼里,小孩不能有自我和意见,
一切都要围着父母打转。
一旦小孩做不到,就会被指责、甚至打骂。
渐渐的,小孩变得胆怯,不敢表达自己需求,
觉得自己必须讨好父母才能不受指责。
当他们长大后,就会把讨好心态带入社会。
很难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小孩,
其他人也不像自己父母,
一旦不符合他们要求或评价,就会被斥责。
忘记他们拥有捍卫自己需求和利益的权利。
[h2]2. 附加条件的爱[/h2]一些父母在跟小孩表达爱意时,
通常会附加一些条件:
“你要考到100分,爸爸才会高兴。”
“你这学期要得三好学生,妈妈才会喜欢你。”
这就是附加条件的爱,
也许这些并不是父母真实想法。
但这样的教育方式,
会让小孩觉得自己跟周围的关系不稳定,
一旦自己表现不好,不讨人喜欢,世界就会崩塌。
讨好型人格对安全感、别人的认可,
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心理呢?
我分享3个亲测有效的方法:
[h2]01 明白被人喜欢不是必须[/h2]讨好者一般有这种想法,就是我必须帮别人做什么,
或是忍受什么,别人才会喜欢我。

背后的原因是自己无法接纳自己,
必须要通过外部来获得肯定。

但你要明白,你无须去刻意追求别人的喜欢和接纳。

从现在开始,想想如果全世界的人都不喜欢你,
你身上有哪些值得自己肯定的地方,
不需要靠别人喜欢我,
让别人开心,能自我实现的价值是什么。

你首先要自己喜欢自己,然后你会发现,
全世界也都自然的接纳和喜欢你了。
[h2]02 预演反应模式[/h2]即使我们现在意识到,这种行为对我们有影响,
但还是难免有讨好倾向,
因为这近乎是你的本能反应。
所以我们要在讨好行为发生前,
做好预演反应的准备,
想好你会出现讨好行为的场景,想出你恰当的反应。
比如,上班前,你设想如果同事今天又拜托你帮忙,
不要立刻答应对方,把答复的时间拖长。
你可以回答:
“我现在有点忙,下班再答复你。”
给自己时间去考虑,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这样做吗?
这是帮助我们,不要本能地对别人的拜托都说是。
[h2]03 持续创造[/h2]讨好行为的另一个原因是内心空虚,
他们无法自我满足,必须从外界寻求认可来填补。
我建议你成为一个创造者。
无论是写文章、录播客或成为短视频博主,
这些都能给你成就感、满足感,
还有别人的关注与赞美。
而这种因你的才华、技能、坚持等,
体现你能力和价值的东西,得来的关注和赞美,
远比你通过讨好换来的珍贵。
拿我举例,以前我是很容易空虚和自我怀疑的人。
当我开始写作,逼着自己深度思考、吸收、输出,
最重要的是拥有创造和分享的心态,
我发现生命变得无比充实和有价值。
当我收到读者
“谢谢你的文章,对我真的很有帮助”
之类的反馈时,就会觉得成就感爆棚。
这时我会意识到:
我没必要讨好别人,也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我们从心里没有接纳自己,
别人的认可真的能有用吗?
答案肯定是不能。
我们只会更加小心翼翼地去看别人脸色行事,
更加敏感,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这样的委曲求全与讨好,给了全世界伤害你的权利。
很喜欢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的这段发言:

蒋方舟自曝自己有讨好型人格https://www.zhihu.com/video/1099020451036160000
正如蒋方舟所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价值,
如果你放弃自己的个性和价值,
去打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就意味着:
你吸引来的,不是真正欣赏你的人。
真正能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
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不要去寻找自己的意义,而是去赋予。
活着不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是更好地成为自己。
整理了一些个人成长的干货,
免费送给大家,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微信公号:海猫君(搜索:idea-ht),
回复【TED】,送你20个经典认知提升TED视频
回复【礼包】,送你PS+PPT学习礼包+精美模板
回复【成长】,送你20本豆瓣高分个人成长电子书
回复【英语】,送你四六级助过必备资料包
回复【提升】,送你高效学习、情绪管理、职场提升等纯干货
关注我 @海猫君,让你少走弯路,拒绝庸碌。
3#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3 发帖IP地址来自
感谢邀请。


如果我们可以剥开任何一个“讨好者”的内在,都会发现其中有一个过度敏感和脆弱的小孩。




我接触过不在少数的来访者都有着讨好别人的倾向。
几乎每一个讨好者都清楚,讨好别人会令自己很累,会令他受很多委屈,会令他丧失自我,会令他变得软弱。


讨好别人不仅是一件很没有必要的事,而且还会对他自己造成很多的损失。


但是尽管他们在理智层面是很清楚讨好行为的负收益性,却在实际生活中却无论如何都无法停止对别人的讨好。


为什么会这样呢?




讨好型的人必备的一个特质就是敏感。


他们非常的、超乎常人的心思细腻,这种对于别人感受与想法的洞察力似乎是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


他们总能十分敏锐的觉察到别人的需求,并随时都准备、并能够无条件的去满足对方。


他们总是非常的无私,几乎难以拒绝任何人的请求。即便是一些无礼的、过分的要求,他们也根本难以反驳。“委屈自己,成全别人”这种事情经常在他的身上发生。


“讨好者们”似乎是没有需求的人。他们几乎从来不会提出自己对别人的期望,要求,喜好,或不赞成。他们好像也从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


他们非常过度的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他们总会本能的避免一切可能会引起和别人的争吵发生的事情,本能的会逃避和别人的冲突,和别人的竞争。


即便是和别人起了冲突,他们绝对会是最先道歉的那一个。他们似乎根本不知道该怎样生气,在和别人起冲突时非常轻易的就会妥协


即便是别人的过错,他们也会向别人道歉。哦,说到这里又引申出了另一点——讨好者不知道“是不是别人的错,自己【该不该】生气”。


讨好者总是会无时无刻都试图去营造一种【很温馨,很和谐】的气氛。




如果不是通过心理咨询的话,我想绝大多数的讨好者们只有经历过一次甚至多次「彻底的绝望」之后才能够放下对别人的讨好。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讨好者而言,他们往往穷其一生都无法走出讨好别人的困境。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讨好者想要摆脱讨好会是如此的困难呢?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讨好者们对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早年时期,讨好者们往往是在一种充斥着“不安全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倒也不一定是说讨好者就一定有一个一言不合就开打的父亲、一生气就将他丢下不管的母亲。


其实幼年时他在童年玩伴中的地位,他在学校里面时是否遭受过不良少年的欺凌,很少得到别人的照顾等等,这些都会令他形成一种胆小、时常担惊受怕的心态。


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时期有过和别人起冲突后被打、被侮辱,和别人争吵后被抛弃、被孤立,和别人意见不一致就被指为怪胎、异类等创伤的话,那么他就会对「和别人发生冲突」这件事情变得异常的敏感,他们竭尽所能的试图避免一切和别人冲突的发生,这样就能够不用面对那么冲突会给他们造成的“巨大”伤害了。


所以讨好者们总会难以拒绝别人的要求,因为他们害怕拒绝的话会和别人发生冲突;
出现了矛盾他们总会先去道歉,因为他们害怕冲突升级;
他们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害怕自己的需要会为别人带来麻烦、造成别人的不满;


所以他们会如此热衷于维持一种表面上的和谐与温馨的气氛,只有在这种氛围当中,他们才会感觉到安全。


在讨好者所有的讨好行为之后都有一个非常强烈的目的,或者说是信号:我对你这么好,你能不能也对我这么好呀?


讨好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是“利他”的行为,其最根本的动机还是为了“利己”。


讨好者渴望别人对他好,渴望别人能够关注他,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能够欣赏他,帮助他,关心他,甚至——保护他。


讨好者从骨子里就认为自己是没有价值的,认为自己一文不值,不可能有人会爱他,不可能有人会无条件的关心他,他几乎从没得到过、也不相信会有无条件的爱,会有人仅仅是因为他自身的一些特质就欣赏他、就对他好。


对于讨好者而言:「我必须做得很好——别人才会对我好」,「我必须成为别人所期望的人——他们才会爱我」这种信念已经从他们的意识至潜意识之中都根深蒂固。


所以他们认为,必须通过讨好别人,通过满足别人的需要,别人才会欣赏他,爱他,关注他。
讨好者们的内心之中永远会有一种从未向别人表达过的潜台词:我这样对你好,我希望你也能这样对我。


假如一个讨好者不喜欢工作的时候被打扰,他就不会在别人工作时打扰别人;
假如他不喜欢被严格的要求,他就会对别人的要求非常宽松;
假如他希望在出现冲突时别人能够理解和接纳他,他就会先去理解和接纳别人;


讨好者们很难亲口向别人表达自己的需要和要求,他们总是会试图通过自己行动的方式来“暗示”对方:我在你难受的时候陪伴你,是希望当我难过的时候你也能走过来陪陪我;
我在你发言无人响应时回应你是希望当我出现这种尴尬局面时你也能帮我解围;


但无论多少次孤独时无人陪伴的失落,起冲突时对方的寸步不让,一次次的在认真工作时被打扰,讨好者们始终难以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他会这样对我?


于是他会陷入强烈的沮丧,失望,委屈,被背叛,被忽视,被抛弃,被不尊重的痛苦情绪之中。




那么,究竟该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呢?


归根结底,讨好型人格的根源在于三个错误的核心信念:


1.我很弱(我还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脆弱)
2.我必须要做些什么别人才会爱我
3.我不配提出自己的需求




讨好者在潜意识中还是将自己认定为是一个“孩子”。


也许是早年创伤与恐惧的影响太过巨大,他的被抛弃的害怕,被忽视的失落,被打骂的伤痛,这些深刻的留存在了他的潜意识之中,这种创伤泛化到了他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导致他一旦和别人出现一点儿冲突,就会马上“退行”到童年时的状态。


有非常多的问题和病症其实本身并不是多么的严重,而是有这些问题的人自己将问题和病症看的太过严重和恐怖,并十分坚定的认为自己受到了非常重大的伤害,于是问题就被夸大到“无法解决”的程度。


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当事人本身逃避问题的一种手段。


“这个问题太难了,我解决不了。”给了自己这个放弃的理由,就能继续轻松地生活,而不用自己解决问题,或是可以让别人为自己负责,让别人来帮自己把问题解决了。


所以讨好者想摆脱讨好困境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孩子了。”


你不是那个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的小孩,也许你现在还靠父母的经济支持在读大学,但即便没有了父母的经济支持你也不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你是一个成年人,你拥有足够的自理能力。任何一个超过十八岁,没有身体残疾或病症的人只要认为“没有父母我就活不下去”这绝对都是在逃避责任和过度的软弱。


最不济的去饭店打工,去做些体力活,你也不至于饿死。


既然你拥有足够的自理能力,你也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所以即便是和别人发生冲突,即便你被别人抛弃,即便你不去满足别人的需求,你也不会死。


你知道为什么你会不由自主的讨好别人吗?你知道为什么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吗?你知道你为什么不敢拒绝别人吗?


因为你真正害怕的是——死亡。


死亡是最强烈、最根本的恐惧来源。


在你幼年时期,你认为如果不讨好你的抚养者,你就可能被抛弃,对于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小孩子而言,被大人抛弃就意味着死亡。


这一原始恐惧是你今后所有人际关系中恐惧的根本模型。你害怕和别人起冲突所真正畏惧的也是怕被别人打死,怕别人都抛弃你——这一切都和对死亡的畏惧有关。


而你是错误的把童年时对死亡的恐惧带入了你成长中所有的人际交往里,你也一直还把自己当成了那个要依靠别人才能活下去的脆弱的小孩子。


而现在你必须彻底认识到这一点:你不再是一个脆弱的小孩子了。


所以即便别人抛弃了你,即便你和别人发生了冲突,即便你向别人表达出了你的不满,你也不会死。




第二点你要意识到的是:追求别人对你的爱或者关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人在童年时期能否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这是会对一个人的一生造成巨大影响的事情。


区别就在于,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就能够得到满足,他们在成年后就不会始终处于一种对爱极度匮乏的心态之中,他们就不会对别人的爱有太多的执念,不会太过的在乎别人是否爱他关注他。


而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的孩子,则会由于童年时对爱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对别人的爱有一种超乎寻常的执念,他们会拼命地寻找机会试图弥补童年时的遗憾。


就像是性一样。那些在青春期性欲有得到良好的满足与释放,曾与异性发生过多次性关系的男孩,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对性满足了,性对于他们而言就变成了一种很正常的生理欲望的一部分,转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与追求上。


而那些性欲未在恰当的时机得到良好满足的男孩可能以后许多年都会始终处于一种“性匮乏”的状态之中,他们会不停地寻找与异性发生性关系的机会。


强烈的性欲未被满足的时期使他们产生了非常多的对于性的过度美化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不停地试图寻找能够将过去的那些幻想满足的机会。


你现在对于别人无条件的爱的追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满足你童年时未被满足的遗憾,和你的那些过度美好的幻想。


但是对于现在的你而言,无论怎样,过去的遗憾都是不可能被弥补的。


而且,你也不可能再得到别人对你无条件的爱。


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对你好,没有人会无条件的爱你,没有人会无条件的包容你的一切。每一个人都是自私的,包括有时候你自以为的“对别人无条件的好”其实这背后也是有条件的——你希望对方也能给予你同样的好。


你已经错过了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年纪,就像十岁的女孩喜欢玩芭比娃娃,你小的时候从没得到过娃娃,现在你赚了钱给自己买了一整间屋子的芭比娃娃,但你不可能满足十岁的你的遗憾的,你不可能让30岁的你再因为得到了芭比娃娃而感到满足。


我知道这一点对于你而言很艰难,因为过去很多年里你可能不知不觉间都是在以追求别人对你的关注和爱为你在社交关系中的目标,现在要你接受“我不可能得到别人无条件的爱”这一点的确可能会令你不愿意面对这一点。


不过你当然可以选择是否要接受这个现实,是否要放弃对于别人对你的关注和爱的追求,因为你接不接受和别人没有丝毫的关系,也不关我屁事。放弃了就能轻松下来不再去讨好别人,继续维持自己的幻想,那你就继续痛苦。




第三点你要明白:你必须尊重自己的需求。没有人会主动过来满足你的需要。


对于讨好者而言,直接讲出自己的需求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讨好者们特别向往那种人际关系很和谐、别人都对他很热情,很照顾的环境。


因为处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不需要开口别人就能够理解和回应他了。


但讨好者所渴望的在本质上是一种“边界混乱”的相处模式,即他能为别人负责,别人也能为他负责。


不清晰的边界只存在于父母和未成年的幼儿之间,讨好者的这种渴望也是一种对于童年时安全感的渴望。


成年人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边界,能够独立的为自己负责。只有孩子才会不停的在意别人有没有关注他,才会要求别人来满足他自己的需要。


所以你要意识到,如果你不亲口说出来,别人就很难知道你的需求。因为别人没有太多的注意力放在你的身上。


就像五岁的你很想吃冰糖葫芦,但又不好意思和你爸爸说。你们走出好远之后你一直在撇嘴,但你父亲可能根本就没看到你在撇嘴。即便是看到了,他也不可能知道你是因为吃不到糖葫芦才撇嘴。


在成年之后,如果你还是试图通过撇嘴来告诉别人你想要什么的话,这就更是不可能得到结果。因为别人不是你的父亲,别人也没有必要去在意你的需求。


但同样你也应该明白,别人不在意你的需求,父亲看不到你的撇嘴,这绝对不意味着的你的需求就是不重要的,你的需求就不应该被满足。


你也不在意你其他朋友的需要,这也不意味着他们的需要就是不应该被满足的。


因为你想满足自己的需求的话,这根本就不需要任何的理由,也不需要任何的条件。


你就是想吃糖葫芦,你就是想让男朋友把你抱在怀里,你就是想在难过的时候不和任何人说话。


不要试图给自己任何的理由来论证你提出自己需求的合理性,也不用拼命地试图论证清楚对错认为自己是对的之后你才敢去做什么事情。


不需要理由,不需要条件,你想要什么,你去做什么,只是因为你想,仅此而已。




在认知的层面上我们已经针对三个核心的信念找出了针对的措施。但你必须在行动层面上执行了之后你才能真正的将这些信念内化。


即便你现在非常清楚,你想要什么根本不需要任何理由,你完全可以理直气壮的去提出、去满足你的需求。但是当你在和别人起冲突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害怕,你在想拒绝别人的时候还是难以说不,你希望伴侣对你更好一些的时候还是无法说出口。


那你要怎样才能从行动上逐渐改变自己的讨好行为呢?


其实说起来也非常简单,从现在开始不再讨好别人就可以了。你可以找出一张纸,把你的所有讨好行为全部都列出来,然后逐条停止就可以了。


那有些人可能会问:道理我都懂,我也知道该怎么做,但我就是做不到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和我没关系,这不是我的事。


那有的人可能就会说了:哎你怎么这样说话呢?还是咨询师呢,怎么这么冷漠呀!


但我所阐述的只是一个客观事实罢了。
我的意思是,你所说的“我做不到”这是一个伪命题,没有人拿刀逼着你不让你改变,改变行为也不是违反基本公理不可能实现,你只是“不想”去做到罢了。


有很多人习惯了一种逃避问题的思维,他们所希望得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是:很轻松的什么都不用做,问题就自己解决了。


所有在客观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偏说“我做不到”的人,本质上都是属于这种不愿意付出努力和面对困难的人。


想改变,就去做;不愿意做,就改不了。


如果你把讨好别人的精力都放在自己身上,也许你早就已经成长到不需要讨好别人的程度了呢?
与其讨好别人,不如讨好自己。


自己权衡吧。




改变,就从改变开始。


开始,就从现在开始。






以上。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炼己者   ID:fengxuwake   关注后回复 社区 ,可以获得我精选的9本高质量电子书。
http://weixin.qq.com/r/3TgLE2-EXDIjrStw923P (二维码自动识别)


我的微博:炼己者风墟  炼己者风墟
预约咨询请加微信:fengliu145236
其它回答推荐:


自己过于在意别人想法,如何克服?


男孩怎么快速变成熟?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4#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4 发帖IP地址来自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向你推荐一本书《取悦症》。
也许你一直觉得自己为人包容、说话温柔、善解人意、甘于奉献,从不与人产生冲突,朋友众多,时刻乐意伸出援手,是个「佛系好青年」。
本书的作者哈丽雅特布莱克会告诉你,这也许是一种病,一种名为「好人」的病。
我们都希望与人为善,不想做自私自利的「坏人」。但回想一下,你是否经常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答应他人的请求,过后却陷入纠结、后悔和自责?你是否发现自己总是非常忙碌,一直在为别人做事,感到心累却说不出口?你是否会不由自主地想「为什么他不愿意为我做这件事?换做是我,绝对会一口答应」?你是否总是在心怀不满的时候选择冷战,而不愿意直接说出自己生气的原因?如果这些情况经常发生,并且为你带来了纠结、怨恨、压抑的情绪,那就请你一定要把这场音频听到最后。因为这些都是取悦症的典型症状。作者把这种病命名为「The Disease to Please」,直译过来也就是「取悦于人的病」。
为什么我们要把它称为一种病呢?因为当好人一旦超出了限度,其代价将远远大于回报。
第一,为人太好,反而可能让别人利用我们的好心好意,而有取悦症的人往往被善心蒙蔽了眼睛,无法看破他人正在利用自己。
第二,取悦症会让人竭力避免冲突,但这样也逃避了自己的消极情感,患者会不断牺牲自己去满足他人的需求,最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第三,一味的取悦会让人际关系不再真实,患者很难与他人交心,却会发现他们所做的一切并没有带来期望的感激和报答。一旦心理失去平衡,他们就很容易爆发,最终反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灭。
你看,无论是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还是人际关系的角度,取悦于人都显然是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不能认为自己不过是个热衷于让别人开心、为别人做事的好人而已。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解读本书的精华内容,帮助你进一步了解取悦症。
首先,取悦症有三种类型,认知型、习惯型和逃避型。 其次,取悦症来自于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行为,并且它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 最后,取悦症有可以治愈的方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取悦症的三种类型,认知型、习惯型和逃避型。
在取悦行为中,有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
第一,一套有关自己和他人的错误概念;第二,取悦上瘾的强迫行为;第三,对消极情感的恐惧和逃避。它们就像一个三角形,相辅相成,三条边共同构成了取悦症。
先来看第一种「认知型」好人。这类人的根源问题在于抱有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自我强加的规则以及逻辑错误。当我们的三观被这些有缺陷的思维方式污染之后呢,对于事实的加工处理就会出现偏差。
比如不少「认知型」好人觉得,只要当好人,就能赢得别人的喜爱,保护自己免受刻薄、拒绝、愤怒和冲突之害。所以当他们受到伤害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这种想法真是又可爱又善良啊!可惜的是,这样的逻辑就像小孩子的幻想一样不切实际。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很多人就是会拒绝你,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5#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5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是一个“讨好者”。

我总是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中,我总是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我的认可,我总是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但就和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我们越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越是讨好别人,就越是会被别人不当一回事,越是会被别人看不起,越是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在几年前我就已经意识到,做一个“讨好者”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生命最大的践踏。

我们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我们凭什么要对别人低声下气,我们何必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高傲的理直气壮的做自己?

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求从这种讨好别人的模式中走出来的方法,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的尝试,走了不少的弯路,却因为过去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于现实错误的认知令我挣扎徘徊了许久始终不得要领。

但终于在最近这几个月痛苦焦虑的瓶颈期令我获得了许多的成长,我终于从一个“讨好者”蜕变成了一个自尊自爱,不再为别人低下头颅的人。

可是在网上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文章非常少,许多对此的阐述都只是流于表面化,或者只不过是变相的心灵鸡汤,无法对有此类问题的人产生实质性的帮助。

因此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写下这篇文章,如果你也受到过和我同样的困扰,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发誓不要再对别人低声下气,如果你也希望蜕变成现在的我这样自尊自爱,请你静下心,静下心,不要囫囵吞枣,而是逐字逐句的读完这篇很长的文章,我相信,这一定会对现在的你有所帮助。

Ⅰ.讨好型人格的表现

1. 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的察觉出或「自以为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

2. 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
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的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此道歉。

3.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4.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
对社交中争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的状态会十分的不安,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

5. 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的表现自己,反而会令其与别人的社交总会充满了「不自然」的状态。

6. 大多数行为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

7.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说是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对他的“逾规”行为。
因为其自身的自我边界模糊,所以往往想当然的也以为别人是像他一样没有边界的。
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他们会因为能够轻易地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界限而很容易和一些人变得较为亲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得不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关注而更加痛苦。

Ⅱ.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心理

1.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地讨好别人,在其潜意识中最大的一个动机其实是:期望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对他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

讨好型人格一般不会或者是羞于用语言表达出对别人的需求,他们只会用行动、付出、讨好来“暗示”他所讨好的对象他期望对方能够给予他回报。这是因为“讨好者”内心敏感,总能敏锐的觉察出别人的需求,因此他以为别人也都是像他一样同样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

但是讨好者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讨好者的同理心与对别人内心的敏感远远超越于常人,所以:一般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体察到“讨好者”的需求的。

然而大多数讨好者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总以为被讨好的对象能够理解到他们的需求,所以在讨好对象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只会付出更多的讨好,投入更大的付出,期望讨好对象能够觉察到他们的需求。

随着讨好者对于讨好对象的付出越来越多,他就更难停止讨好,就如同买彩票的心理一样,讨好者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他们往往“不甘心”令自己所有的付出和讨好都化为幻灭,因此只能陷入「无休止的讨好并期盼着别人永远不会到来的回报」之中。

2.“讨好者”的内心是完全空虚的。因为他们将全部的关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别人身上,他们只能通过不停的“乞求”别人关注与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因为很多年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自身,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们也很少会主动的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建设自己强大的内心,他们也从来没有主动地去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他们没有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给予自己滋养。

现在请你跳脱出来,认清关于你自己的这样一个事实:你从来不关心【你自己】,你从来不主动的培养【你自己】的内心充实——所以你的内心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空虚和匮乏的状态——因此你只能通过追逐外界的认可和关注来【暂时】填补你的空虚。

但是你必须要意识到:内心的空虚永远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我必须再重复一遍,你内心的空虚是永远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的,你一定要真正理解并且接受这一点,然后你才能明白,任何“讨好”他人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和满足。

外界的力量,别人对你的关注那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你只能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要建立在你自尊自爱,建立在你内心充实,能自给自足,不再向外寻求的基础上。

所以对于现在的你而言,你需要认识到:在你自己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永远是你自己,你必须为了你自己而活,你必须为自己完全负责,没有任何外界和别人的力量能够给予你帮助,只有你自己找到你想做的事,只有你努力改善你的生活,只有你令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内心才不会空虚,你才能将这种空虚「整体的」转化为充实和富足,并给予你安全感和滋养。

3.通过为别人负责来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痛苦,区别只在于那些心智成熟的人能够坦然的面对并接受这些问题和痛苦。

而讨好者却因其脆弱和敏感的内心而往往无法承受自身的痛苦,他们也不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

他们的潜意识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脆弱的、懒惰的,但是为了逃避这种潜意识里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他们会通过讨好别人、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来证明给它自己:“看,其实我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所以当他们讨好别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愉悦感和自我肯定,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也能以此为借口:“我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所以我当然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只是不想去解决我的问题而已,那并不代表我没有解决我自身问题的能力。”

但是你得接受现实:即便是你和你的讨好对象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那并不代表你也能为自己也解决这个问题。你心里其实很清楚,当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是很轻松、毫无压力的。而问题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时你会很紧张,你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所以不要欺骗自己,现在的你的确是很脆弱,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面对自己的问题的勇气,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解决你自身问题的能力的。

我不是在蛊惑你否定自己,而是对于现在的你而言认识到并且接受现实才是最重要的,你不用因为需要面对自己身上那些负面的因素而焦虑,事实上如果你能接受这些负面因素,你反而能够因此变得更强大。

如果你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状况,那么你接下来还是只会逃避,你还是会不能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

4.“讨好者”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实际上是因为当他们处于弱势的时候反而能够给予他们安全感。

因为受到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影响,讨好者自小就害怕冲突,害怕和别人平等的交流,他们可能从小就会被父母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

一旦他们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必然会有一部分不符合他们父母的期望,为了不被父母或抚养者否定、批判、打骂,他们只能表现出顺从,听话,没有攻击性。通过伪装自己、通过摆出低姿态来迎合父母或抚养者的期望,从而避免被否定或打骂的危险。

这种认知模式会根深蒂固的贯彻在“讨好者”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总是会认为别人是无法接受真实的他自己的,一旦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就会被别人否定和拒绝,一旦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那么童年时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就会再次重现。

所以当他们与人交往时,为了避免冲突和被别人否定,他们会在一开始就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动权,他们会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去做,他们会尽力的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他们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对方的感受生怕对方稍有不顺便会否定或离开自己。

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必须意识到:你已经拥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你不再是像小时候那样完全要依靠父母、要通过乞求父母给予你的关爱才能生存,你已经不再需要从别人那里来获得关爱了。

而且,你必须得接受这一点: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对方会如何看待你、如何对待你,本质上只是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你对别人的任何讨好行为不仅不会令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降低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

社交关系绝不仅仅是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要记住,你对别人的付出能否获得别人的回报,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你是谁,你是否有足够的价值。

你是一个百万富翁,即便是随手将一个小孩从地上扶起来,小孩的父母都会对你感激涕零;你是一个乞丐,你天天跪着给这小孩的父母磕头,给他们掏粪,给他们打扫卫生,他们也不会感激你。因为他们认为你的价值太低,没有必要回报你。

所以现在你是否明白了?

你根本完全不需要在意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别人会如何对待你,你也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讨好别人,你需要做的只是关注你自身,努力的去提升你自己的“价值”。

你拥有了足够的价值,别人自然会尊重你,或者说在这个时候你为别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你希望别人满足你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你没有足够的价值,再多的讨好不仅没用,反而会令别人在心底贬低你。

Ⅲ.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

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

当他们违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就会被父母大肆的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于幼儿而言父母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权威,并且他们的生存与安全感是完全来自于父母,所以他们会对此形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这种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他们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在他们既没有迎合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违背父母期望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

一个幼儿是很难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的孤独感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刻意的想去做些什么来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能够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

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习惯,甚至他会逐渐的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而这也成为了他对今后所有亲密关系的认知蓝本: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真实的我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只有当我不断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我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


第二个原因在于,在“讨好者”的认知中,对于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的途径,只有“讨好”别人这一个方式。

“讨好者”的内在与心态太过的无力和空虚,他们从一开始就直接忽略了他们其实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做出成就,提升自己的能力等这些方式来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讨好者”是很懒惰且不求上进的,他们就和那些幻想着通过买彩票发大财然后衣食无忧的人一样。

在他们看来,“讨好”别人是获得别人认可的最容易的途径,你只需要多说几句好话,装出善良无害的样子别人就会认同你了,别人就会夸奖你了。

但是像这种廉价的认同与赞赏不过是用来填补他内心一时的空虚和不安全感,因为廉价,所以来的容易,去的也快。醉心于追逐这种廉价的认同和赞赏,只会令“讨好者”越来越依赖和沉迷于那内心的空虚得到暂时满足的假象之中而无法自拔。

第三个原因是:“讨好行为”已经成为了讨好者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他人格模式的一种。“讨好者”——已经成为了他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成为了他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定义。

这一点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或认知问题很难被改变的最深层次的原因。

因为在我们的意识层面,是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的认知习惯等构建成了我们的人格模式,我们的人个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变得十分的稳固,因为人个模式将我们的各种习惯和行为等等全部联系并且杂糅在了一起,在我们的认知层面中,我们即便只是想改变人格模式中一个非常小的点,那感觉起来却是我们要将自己全盘否定,我们要将自己的整个人格模式全部改变。

所以我们时常会听到:我懒就是因为我懒啊,如果我不懒了那还是我野生范冰冰么?;我爱吃甜食就是因为我爱吃甜食啊,不吃甜食的坂田银时还有资格叫坂田银时么!;我特么就是喜欢强X郭德纲,一个不强X郭德纲的于小谦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义?

这一类的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缺点其实倒也真不是把“改掉了这一点我就不是我了”当借口,而是在他们的认知中的的确确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些缺点或行为是他们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改掉了这一部分的确会给他们带来仿佛“整个自我都被否定”或是“我就要不存在了”这样的恐慌。

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种自我认知只是我们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个固化的定义,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自我”,也不存在你改变了身上的某个习惯某个点你就不是你了这回事。

固化的自我认知只是为了维持我们的情绪,思维,意识等保持在一个稳固的、不会轻易崩溃的状态中,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坚持固化的自我认知实际上是对自我的限制,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改变我们身上的任何方面,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是谁”。



Ⅳ.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

人的自我认知是在「客观与现实」因素的前提下对自我的「主观」评价。

在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与现实因素,一个是主观评价。

当我们意识到或在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人格或自我认知的时候,因为往往我们是处于和别人的交谈或是在读文章的情境下,因此我们会习惯性的、或是因为懒惰而只集中在「主观评价」的这个方面,或者可以说当你试图通过看书、找别人解答的时候,你所期望的就是别人能给出你几句令你恍然大悟的话然后你就改变了、你只要在思维层面有所改变你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你倾向于忽略现实中实际的行动与付出,你倾向于只靠“想”与“思考”就能解决你的问题。

你必须要意识到:人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客观与现实」因素的前提之前,你在客观与现实层面的价值才是决定你自我认知的主要因素。

不仅仅局限于讨好型人格的问题,我们人类的大多数心理或精神层面的问题其解决方法都是在你的现实中通过行动与付出来改变你的【现实情况】才能解决。

你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也并不仅仅只是通过和医生聊天,医生给你讲了什么道理令你“想通了”你的心理问题就能解决了;而是医生能做的是先改变你对现实的理解与认知的偏差,然后令你在现实生活中付出行动去印证你的理解与认知,然后你才能真正的做出改变。

但凡涉及到人的“改变”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得清楚,那是真的实实在在的「改变」,你现在的行为模式真的会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你的确需要去做一些你以前不会去做的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也必须要向另外一种状态转变。

不要再幻想仅凭着看看书,做做思考你的问题就能解决了,我反复向你强调这一点是为了令你明白,唯有「行动」才是令你能够有所改变的唯一方法,意识层面的理解,思维层面的懂了,那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明白了吗?所以,请从书籍和思考的自己好像可以变得很好的幻想中走出来,不要再自欺欺人。
意识到这一点,是你想改变讨好型人格的第一个前提。

第二个你要意识到的前提是,改变需要时间

我知道你听过很多“想做成某某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坚持”等之类的说法,我也很清楚这种说法在你的潜意识里会被你下意识的忽略。

但我必须向你指出这个事实:你不会在看完这篇文章后马上就能有所改变,你也不会在按我说的方法尝试了几次之后就能马上改变,即便你现在感觉自己懂了感觉自己找到了方法那也是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行动和努力后你才能真的有所改变。

并且,这个转变所需要的时间绝对比你所想象中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两年,也许甚至是三年五年,但是它永远没有你想象的转变的那么快,也绝对不会如你幻想的转变的那么轻松。

我知道习惯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习惯了用幻想来“解决”问题的你总是会把问题想的太过轻松,所以你现在死了这条心吧,一旦你真的决定改变自己,这个改变的过程会是充满了痛苦,煎熬,和焦虑的。

你要一点一点的否定掉过去的自己,你要硬生生的逼迫自己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你要承受在得不到别人的关注的状态下独自去面对你内心的空虚,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苦,它绝对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美好。

还没有结束,我很清楚因为我说的是「改变需要时间」,所以你那狡猾的思维会在潜意识里把这解读为:“只要熬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改变就会自动降临到我的身上了。”

并、不、会。

你能否有所改变和你熬过多长的时间没有丝毫的关系,时间不会自动帮你把问题解决,你能否改变只取决于你为改变付出了多少,你为改变做了哪些努力。你习惯了只付出30分的努力然后幻想能够得到100分的回报,但这绝对不会实现,你谁都糊弄不了。

关于你能否有所改变这件事唯有你自己要付完全的责任,如果你不为此付出努力,那么无论你熬过多么漫长的时间,那都不会有任何作用。

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这两个前提,接下来我们讨论改变讨好型人格的三个方法。


1.停止讨好任何人。

从现在起,不再讨好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没错,是任何一个人。

我知道现在的你已经在心中不住的盘算并给自己找借口:我还指望老板给我发工资,我不能停止讨好他;我很爱我的女朋友,万一我不再讨好她之后她离开我了怎么办?我现在只有XX这一个朋友,我不讨好他了岂不是会变得非常孤独?

首先,你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对于“不讨好别人”的定义理解是错误的,你以为不讨好别人就是完全走向讨好的反面,不讨好别人就是对别人冷若冰霜,就是对别人没有耐心,就是不再帮助别人。

NO,不讨好别人的意思是说你要用一种正常的方式去和别人交往。该笑还是笑,该帮忙还是帮忙,只不过是你该表达愤怒的时候就表达愤怒,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你只是不再像以往那样再摆出低姿态讨好别人了而已。

但是因为我尝试过许多次,所以我也很清楚,如果让你向着正常的方向去努力的话,这其实并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当你试图“正常”的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你总会不由自主的又落回过去的讨好模式中。

因此,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你不妨带着清醒的觉知尝试着进入到讨好的反面,摆出高姿态,冰冷,拒绝,强硬,不妥协,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和感受。

我知道这让你听起来觉得很疯狂,但相信我,我的确就是用这种方法逐渐从讨好者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的。

因为当你很强硬、当你只以自我为中心外完全不在意别人。当你摆出高姿态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你反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

在这个时候当你回过头去再看以前的自己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理解:你完全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你才能逐渐从讨好模式中走出来。

我必须再废一遍口舌说服你,一定要做这个尝试。这个尝试真的有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

不要担心你会因为这次尝试而失去很多,事实上这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

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你因此丢了工作,没了女友,没了朋友,那也都无所谓。

因为这个尝试带给你的回报比你现在拥有的这点东西要丰厚的多。而且,当你是一个“讨好者”时你所建立的一切人际关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无效的,因为你是一个讨好者,别人都不会把你当回事,这样的人际关系根本不会在未来带给你什么实质性的利益或帮助。

你首先得拥有放弃无用的东西的勇气,你才能获得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果断和能力。

2.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与富足感。

讨好者一切讨好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内心的空虚与匮乏,他们无法自给自足,所以不得不不停地从外界寻求关注和赞赏来填补。

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温暖的内心,我们能够时时刻刻获得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的滋养和支持,我们就不会在外部世界中迷惘,我们就不会被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影响,我们就能坦然的接受无论是外界的赞美还是贬低,我们就不会在任何人面前低下头颅,因为那毫无必要。

我们拥有来自自己内心的力量,所以完全不会害怕孤独,也不会陷入迷惘,我们不会在任何人面前紧张失措,我们只会坚定而果断的做自己。

以上我所描述的这些状态绝不是我的幻想或是给你灌输的心灵鸡汤,而是在生活中的的确确就存在这样的人,真的有人的内心能够强大到这种程度。

那么如何培养内心的富足感和充实感?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就提到过,我并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或步骤可以教给你,我也不知道任何能够让「你」的内心变得充实的技巧,因为这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只能凭借自己去摸索,也没有任何其他人的经验能够供你借鉴。因为在关乎心智成熟的道路上,任何试图走捷径的行为都只会令你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

你必须自己去面对这迷惘的,没有任何方向的前路。

但是我唯一能够向你保证的是:一旦你决定开始有意识的追寻内心的力量,当你做下这个决定这一刻起,你内心深处的力量就已经被唤醒了。

只要你走上这条道路,那么接下来你不管你是向着哪个方向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令你的内心越来越充实。

3.培养一件能带给你成就感的爱好/努力的做好你的工作/发展你的兴趣/学一个新技能等。

虽然理论上来讲我们只要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力量就不会再去讨好别人了,但是在你还没到达那个状态之前,你的内心还会一直是空虚和匮乏的。

为了防止你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空虚而又忍不住的会想讨好别人,所以能够从一个你「可以控制」的事物中获得力量是令你度过这段过渡期的一个比较理智的选择。

无论是一个爱好,兴趣,学一个技能,还是做好工作等等,这些都能够带给你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确认感,或是别人的关注与赞美等。

但是这时候别人对你的关注和赞美却不是你通过“讨好”得来的,而是因为你为你的工作,爱好,技能等付出了努力,你在这些地方证明了你的价值与能力,所以别人自然而然的给予你关注和赞美。

我所选择的这个过渡期的屏障就是写作,当我很多年前苦苦追求和讨好但却对我不屑一顾的女生有一天兴奋的发给我一篇文章说:“hi,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卧槽真是太厉害了!”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的确是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讨好”别人。

SO,现在你想到自己要发展什么爱好,培养什么兴趣了吗?

这篇文章到现在已经9千多字了,如果你能够看到这里,我要由衷的向你表示感谢,因为在这个时代真正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的人不多了,你能够成为我的读者,这是我的荣幸。

关于我所说的一切,只希望你能够真正的理解并愿意付出行动,希望你不要再追逐别人的认同,希望你停止对自我的贬低,希望你学会更多的关注于自身,希望你学会真正的爱自己。

不要让本该属于你自己的灿烂的一生,却在对别人的“讨好”中被埋葬和虚耗。




完。

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 凤红邪的回答拓展阅读。


http://weixin.qq.com/r/4jlQSEbEYhsdrQIr92zw (二维码自动识别)

ps:我在公众号里搞了个送书的活动,会根据你的性别送你一本值得你反复阅读的好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下我的公众号看看。
6#
热心回应  16级独孤 | 2019-7-31 00:54:26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前马戏团里面有一只小象。为了让它驯服,马戏团团长在它的旁边立了一根棍子,上面用绳子一端记在了它的腿上,一端系在了棍子上。小象想要自由的出去玩,但是无论它怎么努力挣脱,它都没有办法逃脱束缚。10年之后,小象已经变的很大很强壮。但是只要马戏团团长用那个童年的小棍子把它栓住,它就会在心中作茧自缚,不敢有任何挣脱的念头。

一个人在他幼小的时候,需要通过“顺从”来克服“被抛弃的恐惧”。这种顺从长大之后,就会演变成一种复杂的“讨好型人格”。作为成长在权威家庭下的一份子,我的抗争精神被镇压的很厉害,所以我自己体会和观察到的这种类型的人往往有如下几种特征:

1.对别人的负面反馈接受程度很高。
你可以观察到他身边会出现一批喜欢打击他的“朋友”。美其名曰:是他进步。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对他直接的负面的评价。

2.很难放松自己。
我观察到讨好类型的人,会依靠人际关系来放松。但是这种放松又和那些具备自我意志的人不同。具备自我意志的人,是以自己的情绪为主,而讨好类型的人,以别人的情绪为主。因此,讨好型的人经常感到自己的精力被耗尽了,同时伴随有淡淡的压迫感。

3.无法拒绝别人
这个是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讨好型的人面对让别人失望的时候,会产生一种要死了一样的负面感觉。因此半强迫的想要按照别人的期望形式。这种要死了的负面感觉,主要就是担心别人不喜欢他,导致童年被遗弃的恐惧卷土重来。

还有很多特征,我就不一一举了。但是现在,同事或者合作伙伴评价我已经变为“内敛和强势”这种类型的,我回想有几件事对我改变很大:

1、阅读伟人传记。
我当时意识到自己身上有这方面潜质后,决定向个人意志最强的人学习。毛泽东的父亲就是一个非常顽固的封建权威。但是毛泽东对爸爸的斗争策略就是,阳奉阴违,建立同盟和大作大闹。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他父亲要当着别人的面训斥他,毛泽东直接跑到池塘边说你再逼我我就跳下去。
还有一次离家出走,结果回来之后他父亲对他的形象反而改观。这几件事让毛泽东懂得了,顺从不是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唯一办法。
后来他还做了很多事,大体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和别人对着干。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后来借这个劲,我又读了尼克松的《领袖们》,丘吉尔传,拿破仑传等等这一些列名人传记,我发现他们都是从小事开始培养自己的抗争精神的,这让我心中有了谱-----至少这玩意可以提高,不是天生的。

2‘、从自己的朋友圈子小事上开始实践。
我后来有意识的观察人际关系中间意志的较量。比如两个朋友中午吃饭,今天去哪吃,总是一个人占主导。或者男女朋友之间去哪里玩,常常也是一个人拍板。这种小事上就需要开始锻炼自己的意志力。比如今晚我要吃饺子,谁让我吃别的也不好使,我一定要吃饺子(有点中二。。)。就类似这种小事,做的多了,自然而然就有一种对自己的自信(毫无理由)。
我控制了我的腿,我就能控制了所有的道路。我控制了我的口,我就控制了所有语言。这么想想自己实现自己的意志也不难。

但是我也遇上了困难。在我开始转变的时候,阻力来自于几个方面。
其一就是父母,就是你顺从惯了,你变了会不习惯。我就和毛主席学,当面不顶,背地不听。反正我在上学,你也不知道我在干嘛。这个倒好办。
其二是朋友,这个蛮痛苦的。因为你讨好人做久了,身边一堆不是那么希望你自信自强的家伙,你需要进行清算。很大程度上需要忍受一阵的孤立。讨好型人格很容易做小弟的,这个时候你画风变了,大哥不收拾你?不过我因为看了不少名人传记,知道这种痛苦是必由之路,倒是比较豁达。我没有集中精力和他们作斗争,而是赶紧去结交新的朋友。最终实现了朋友圈的一次换血。

3.几个重要的转折。

我高中时候有个舍友总是背地里说我坏话。我以前是无力反驳的(讨好型人格的人都懂,就是你和别人起冲突,心理压力会突然变的非常大)。但是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之后,我决定把这个难题解决。于是我找了家里面一个混社会的亲戚问应该怎么办。他告诉我说:你吓唬他就行了,但是吓唬一定要是非常狠的,双方都不能承受的。(因为这种吓唬想核武器一样,双方都不敢动手,都承受不了这个代价)。我想了想,于是有一天他再阴阳怪气的说的时候,我直接冲过去冲着他的眼睛说:你信不信我把你鸡鸡噶下来,***。之后他就老实了。但是还不放心,于是我又带了一把小刀,天天睡觉枕着。结果他们以为我要当马加爵。。。汗。。。但是自己真是一身轻松哈哈哈。

后来开始工作,我发现一个人要想受人尊敬,必须不能主动的卑躬屈膝。我们可以用自己专业技能服务好别人,但是一旦那个人过界了,要毫不犹豫的回击过去。领导也好,老板也好,都喜欢有骨气的干练下属,而不会给软蛋加薪升值和什么订单的。

4.不太妥当的话。

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有情感的一面,有交易的一面。你对交易的一面认识越深,就越不会受讨好型人格的影响。
那么人想要什么呢?想要别人服务自己,最好是无私的,免费的,随时随地的,提供友爱,帮助,性生活,笑容,金钱,资源,时间等等等等。
这是人性中自恋的黑暗一面:
别人的时间不是时间。
别人的情感不是情感。

所以要做好交易,就一定要能够自如的控制自己提供给别人的东西,这个开关要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开关在别人手里,你就不值钱了。
这需要你对自己想要什么有个基本的了解,对人际的负面的能量有个基本的驾驭能力。
人际的负面能量,
批评、唠叨、辱骂、讽刺、谣言、孤立。其实这些也就那么多种,你见识多了,自然就会了。

最简单的,你的笑容,都要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如果一个人让你不舒服,你一定不要对他笑。除非他能给你钱(变成了交易),哈哈。大体是这个意思。

顺从不是实现自己目的的唯一手段。

多问问自己,

你的目的?
你的其它手段?

就这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82358
帖子:174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