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明德”怎么理解?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的用户   2019-6-12 21:51   4750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7 发帖IP地址来自
理解明明德,理解了一半的儒家!
1、德
首先是“德”,德是什么?这个字的解释起来太复杂,又麻烦,还很难让人理解。但还是可以说清楚的。说清楚的关键,不是给德下一个定义,而是解释清楚德的来源。德从何而来,从天!
什么是从天而来?人生而有,是天自然赋予。这就是德,德是从天的,因在人身,所以可以说是人本自具有。德者,人之所得于天也。
所以古人说,德者,得也。
2、明德
人从天那里得到了不少,所以人的一身具备众德。德的名目众多,但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德,就是明德。什么是明德?勉强而言,就是人的灵性,人的能觉、能知、能明的特点。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这一点能明的灵性。我经常喜欢做这样的比喻,你可以把一个人教成狗,比如狼孩;但是你可以把一条狗,教成人吗?
人禽自有界限。也就是儒家认为,人,乃天地之心。天地之间,原本是混沌的,有了人之后,才有清明。身怀明德,这就是人。从日常而言,就是人可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了什么,为什么而做。人能自知,就因为有明德。人为什么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因为有此明德。
此明德天然具足,不因任何人而有增减。后来孟子说良知良能,虽有区别,但也是基于此而讲的。
3、明明德
德、明德,都搞清楚了,德是得之于天,明德是灵而能觉,那什么是明明德呢?是让人知道,我们人身上有此明德吗?
这的确是个问题。让人知道身上有明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最难知道的,就是已经熟悉了的东西。而且所谓的知道,也不是告诉一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话说回来,不是人人都知道,自己是能明白的吗?世上有几个人认为自己是无知的呢?都知道自己耳聪目明啊。这还用得着特地去让人知道吗?
由此,会有另一种的解释。那就是将明德推高推远,觉得是了不起的境界,成了类似众人口中的佛性、道体、本性之类的高大上的东西。这样一来,明明德,就成了一件很重要、也很有意义,且貌似大部分人都达不到,只有小部分人能完成。而且只要是达到了这个过程,什么人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人生圆满的意义都能实现了。
我个人不是喜欢这一路的解释和说法,人生之踏实,不会在彼处。瓜豆之果,必自其因。言归正传,那么究竟什么是明明德,我们为什么要明明德呢?既然明德本具,何必还要明之?
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既然人之明,从德而出,因为具备明德,人才有灵有觉。那么用来明那个明德的明,是不是出自明德呢?
这就好比,光是从蜡烛而出的,却是用来照亮蜡烛本身。也好比一般而言,既然人人本就是佛,为何还要成佛。难道这不是自说自话,自问自答吗?明明德的过程,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
不必强猜,《大学》里面,自己就有解释。

4、如何完成明明德的实践
《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明明德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大学》这几句话就解释得非常清楚,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几句话所描述的过程。
首先要明白的是“知止”从何而来,这无头无尾的两个字是从哪里冒出来了。其实刚才已经说了,人的知,从哪里来?就是从明德才能有知,不管是知道自己的存在,还是知觉外物,明白事理,一切都从自身的明德而来。
那么止从何而来,止是停止的意思,其实这个字的意思还有立足之处的意思。理解这个字,就会知道,所谓止,就代表了限定。万物出于天地,有分有限,各正性命。什么时候是止,做不到了自然就停下来,立足之处,就代表了自身存在的方式。从做不到的止,到自觉的停下来,是一个智慧发生的过程,需要经验累积和传授。
有一个例子很容易明白这两者的区别,俗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撞到墙了停下来,是止;但是正常人看见眼前有墙,自然就停止脚步了,不必撞到才知道。
人能做什么,拷问的是人的不能。人身的局限,在此有限之中,才是人的本分和本位的出发点。
知止从何而来?因德故止,由明故知。
德,得也。人得之于天,自然赋予了人身的一切,也决定了人能做到什么,做不到什么。这一份界限,就是自然之止。有此之止继而演化为内心之止。
明德,有灵有觉。有灵则能感,有觉则有受,感受就是知。得之于天,决定了人的限度,也由此决定了人的感受的限度。耳目所及,内心所及,就是人的限度,人的知的限制。
因明德,故知止。
知止,其实就是一种我是我的限度,这份限度是人的自我的起点。恰恰是在做不到的时候,人的自我显露了。走到一处拦阻的地方,难以前进了,人的局限就清晰展现了。正是因为这份限度,人才能区别自我和其他的外物,不是混沌一体,而生分别。
孟子说, 人有所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是从这一道理引申而出的。
人可以从外物的阻碍之中,察觉自我的限度;也可以从自己内心的为与不为之中,逐渐建立自我。自古以来的文明自觉,都是从这一步的立戒生规开始的。儒家的弟子之学、佛门的戒律,乃至摩西十诫,都是不要不要不要不要不要...........意思也都是在这里。
有了这个基础,人性才有自觉,才有安稳的根基。否则就是人性物化,善恶不判,难入人道。
理解了知止,之后的过程就比较清晰了。自我萌发,便有确定。什么是定?定就是决定,就是决定了方向,向左还是向右,已经清晰。定而后能静,静是从令,不生别见,嘈杂的不同意愿平息,自然是安静,安静就是团结了。静而后能安,安是自得,是从本分形成了本位,也就是自我出现。
安而后能虑,有了自我,才有思考的余地。否则失去本位,为谁思考呢?难道进入上帝视角吗?虑,就是看见了,就是建立了条理。既看见了自我的限度和意愿,也看见了自我与外物的关系和距离。
虑而后能得,这句就是关键了,得个什么?得其明也。也就是从明德开始,在知止之后,一系列的定静安虑实现下,明德始终被保存,成为自我之基,并通达外物,显出自我到达外物的条理。所以这虑而后能得的一得,就是明德不失,而得其明也。
以上的过程很抽象,举个例子就很清晰了。有个男生,路上迎面遇见了一个心仪的女生,忽然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这就是知止发生了。男生立即又再看一眼女生,这不是判断过后的行为,而是直接的当下,所以是知止而后有定,是立即就有。不像后面都是能静、能安、能虑。
能就代表着可以不,能静,也可以不静,能安,也有可能不安,至于为什么在此不多说了。
问题的关键是男生的这一种莫名的感觉,是有两种可能的。一种是心动,另一种是欲望血气之动。两者都是知止吗?
这才开始真正的修身问题,已经不是这个问题范围之内了,在此就不多说了。但是可以提一句的是,欲望气血之动,是被动;而心动,是主动。里面的区别,明白之人,自然就明白哪个是知止了。
明德得其明,才是明明德,有此一明,后文就接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事物的本末始终,正是需要明德之明,才能了然。唯如此,人方能知所先后,这就是大学之道啊!
3#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8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我虽宗儒学,但反对儒学的学问化,就这个明明德的问题,之前还和某位兄弟有过争论。所以思来想去还是强答下,说说自己的理解。
儒学能成为传统中国的意识形态有几个原因:
1、夫子出身贫寒,所以对底层民众有强烈的情感,舍不得放不下,由此情而生发有能力者的责任感
2、一个文明想生存发展下去,需要积极进取、理性实用的态度,纵观先秦诸家,同时满足这两点的只有儒法两家(法本就是对儒家过于理想化的纠正,墨家讲天鬼明志什么的,实在无法让我相信其具有理性态度),但法家没底线纯以利害相驱使,没有韧性
3、农业社会,低流动性、高密度的熟人的特点,决定了传统中国只能采取道德伦理的治理方式,先秦诸家只有儒墨,但墨家在理性程度上差的远,一个兼爱就无法在熟人社会中自圆其说
最后,儒家的师徒体制能够在识字率低下、学习成本非常昂贵的传统中国源源不断的提供掌握了一定水平的知识分子
这就使得儒学在传统中国不但要起到个人安身立命、抚慰心灵的作用,还要担负起社会治理的责任,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说儒者,不过可能是学者、甚至只是个爱好者而已,不过是情感上认同儒学的核心理念而已。但在传统中国,一个儒者同时还要担负起社会风气的纠正作用、社会治理的作用,即实际担负着社会道德的维护者与民间利益的裁决者。这就相当于要求儒者起到法官的职责。
所以传统中国的儒者的要求和现在完全是两个世界的:
1、勤学明理,这是基础要求,认识水平、视野、理性精神要达到一定的水平
2、极高明而道中庸,对各方的利益诉求有充分的理解并有能力进行利益格局的重构
3、德高望重,传统中国是以道德伦理来进行治理的,居中裁决者无德则不服
因此要理解,传统上,儒家的学一是有着强烈的经世济民的指向的,学以致用,从不以纯粹的知识追求为最高目标;二学的内容核心是学习如何在这高密度的熟人社会中成人者终成已也。对照传统中国对儒者的要求:
明明德就是道德垂范、不但要知道儒家对德的要求还要努力去做,这样的儒者才能在传统中国立得起来,所以我说它是手段;
亲民就是道中庸,不能空谈心性而脱离民众的实际诉求,所以我说它是指向;
止于至善就是要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行仁,儒者无论何时何地都应本仁心善念,没了仁义在心,这还是儒家吗?!所以我说它是目标是价值所在。
但这是传统中国语境下先贤对夫子仁道的理解,而当下由于社会治理不再需要儒学的道德伦理进行治理而是以法治原则进行治理了,所以儒学更多的是个人的安身立命,所以我说儒学在当下就是中国人的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大学说的这些内容,理解不理解的已经不重要了,学儒学我觉得还是要多读论语,大学中庸之类,如果理解了仁、理解了传统中国的背景,也就容易理解了,否则和当下离的太远,很容易学偏了的。
4#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9 发帖IP地址来自
不必看注解,以经解经就可以了。可以与孔子说过的另一句话互相印证: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明明德,就是使明德明的意思,也就是彰显、推行的意思。与孔子说过的“君子之德风”可以互相印证。所以《大学》开篇就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此处要提一提何谓“学”。必须有“学”,然后才有“大学”。此处的“学”,可以参考子夏说的: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也就是说,只要有这些品德行为,虽然本质上这个人仍然说“未学”,但子夏仍然认为这个人是“学”,就是学问到家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已经理解通透、可以身体力行了,所以才称之“学”。那么大学也是一样。书上的道理、纸上的道德,必须要身体力行,才能称得上“大学”,否则书呆子而已。从这个角度看,“在明明德”是一句很重的话。也就是说,如果做学问的人,如果最终结果不能起到教化、风化的作用,不能身体力行使得这些好的品德能流行起来,那就不能称之为“大学”。所以孔子才说,君子之德风,要以身作则,倡导乃至改变一地一国的道德风气,这才能称之上“明明德”,才可以说掌握了“大学之道”。


5#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20 发帖IP地址来自
一、
见仁见智是自然而然、势所必然、理所当然。

相对主观有客观,
相对唯心有唯物,
相对微观有宏观,
相对已知有未知,
相对相对有绝对,
相对太极有无极;
相对有不断创造,绝对有不断局限;
相对问题会不断化解,绝对问题会不断产生。

二、
心跳呼吸、冷热苦甜、吃喝拉撒、恐喜悲怒、思想行为、生死病康、胖瘦美丑、男女老少、寿夭残健、愚智拙巧、成败祸福、公私正偏、是非顺逆、明暗虚实、亲疏利害、治乱分合、连断彼此、强弱灭生、增减有无、新旧来去等。

三、无极太极解说宇宙自然

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阴阳:相互消长,此起彼伏;
动静:阴阳动静,缓速显隐。

四、宇宙自然是道



宇宙自然合和无极太极:
1.一化二:阴、阳,
2.二化三:阴、太中阴阳和合、阳;
3.阴化二:阴中阳、阴中阴,
4.阴化三:阴中阳、阴中阴阳和合、阴中阴;
5.阳化二:阳中阴、阳中阳,
6.阳化三:阳中阴、阳中阴阳和合、阳中阳;
7.合和为一。



知行自然合和太极无极:
阴中阴阳和合,合情合理:慈、静、行、退、柔、舍、文、信、曲等;
太中阴阳和合,合理就好;
阳中阴阳和合,合法合理:严、动、止、进、刚、取、武、疑、直等。

五、太极道无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局内常迷局外清,只因心在此局中;
化去所有及身心,一无所有身山明;
太极有无无极无,易行无有有无通。

六、无极道太极

道是宇宙自然;
一切文化、学术、宗教等,为人体悟道而解说道;
无极零,无无有;太极一,有无有;
无极通同道合和太极。

七、道

若有其他的一切世界,都必然符合太极无极;
无极合和道同通太极;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八、宇宙自然自存在

空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时间:周而复始,无终无始;
阴阳:类比物事,矛盾统一;
动静:善恶吉凶,缓速显隐。

宇宙自存在,空间存在的过程是时间;
自然自存在,阴阳存在的过程是动静;
自然宇宙矛盾统一。

九、道自存在

相生是相生亦会相克,
相克是相克亦会相生;
道不会僵化,自有变化,
变不会失序,自有规律;
无终无始,生生不息。

十、八卦易经
1.先后天八卦南是乾离,互相重叠是同人大有,同人综大有,错师比。
2.北互相重叠是师比,师综比,错同人大有。
3.东互相重叠是噬嗑丰,噬嗑丰综贲旅,错井涣,井涣综困节。
4.各排列得出:
先天: 后天:
北:师、比 北:比、师
南:同人、大有 南:大有、同人
西:节、涣、旅、丰 西:困、井、贲、噬嗑
东:噬嗑、贲、井、困 东:丰、旅、涣、节
东北:小过、中孚 东北:颐、大过
东南:大过、颐 东南:中孚、小过
西南:观、临、大壮、遁 西南:升、萃、无妄、大蓄
西北:大蓄、无妄、萃、升 西北:遁、大壮、临、观

5.南北不变,东西、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互换。




6.按上面方法将一个八卦转180度同另一个排列,得出另外24卦,余十六卦如图。


6#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21 发帖IP地址来自
你知道的好的德性要做出来,不能天天躲在网络背后当键盘侠,忧国忧民,实际生活中一点点好事都不做。你说你懂得应该尊老爱幼,但就是不给老人让座,这就不是真正的明德。“明明德”强调的是知行合一,是要去做。如果大家都像大家知道的道德标准去做,那这个社会就是仁爱的社会,仁者无敌,全人类俱欢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2080
帖子:644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