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尺寸越大抓地就越好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的用户   2019-6-12 21:51   5711   5
请问在其他条件如摩擦系数相同或相近下,轮胎的尺寸越大意味着抓地能力越强吗?
听过另一种说法是雨雪天气大尺寸轮胎容易打滑。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2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坚持的答题原则是:让大家看懂无障碍!


看到这个问题,我觉得我有一篇文章答得还不错,那就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分割线——————————————

【写在前面】
江湖上盛传一种说法:轮胎越宽,抓地力越好。

抓地力,就是摩擦力,还记得中学学的摩擦力公式吧:
F=μ×N(摩擦系数×正压力)


那么问题来了,材料(摩擦系数)不变,车重(正压力)不变,管它多宽的胎,摩擦力F都一样啊!

很多理性汽车爱好者因此相信“摩擦力和接触面积无关”,开始质疑宽胎理论,我也被不止一个朋友问过。诺诺本科正好是学物理的,今天就深聊一下宽胎的流言吧。老规矩,自备瓜子和饮料。


【一个让人纠结的测试】
F=μN,虽然广为人知,但它是摩擦理论的最简版本(中学生会做题即可)。真实的摩擦,可比这个复杂多了。今天诺诺要花几分钟来讲讲物理,但会避开繁杂的理论推导,让深奥的知识尽量白话。

我们先看一个足以让你陷入纠结的问题:
一个木块,按A、B两种体位摆在地上,拉动它们所需克服的摩擦力F一样么?

图:拉木块的问题


把这个问题讲清楚了,摩擦力跟接触面积的关系,也就清楚了。


【宏观接触面积vs微观接触面积】

物体的微观表面都是凹凸不平的,物体间真正“触碰到”的部位其实是很有限的。

一张名片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我们平常说的接触面积就是名片的面积,这叫宏观接触面积。但名片和桌面真正“碰上”的部分大约只占百分之几,这叫微观接触面积,正是它在操纵着摩擦力的大小。

图:放在光滑桌面上的名片


我就不往分子层面聊了,大家简单地记住:

微观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微观接触面积这个概念可能比较陌生抽象。诺诺可以再例举一些实例,供求知欲高的知友加深认识。

拇指按在iPhone的home键上,貌似手指接触了整个按钮,但微观接触部位,其实只是按钮对应的指纹,估计占按钮面积的一半左右。

图:Home键的微观接触面积分析


大胆的说,如果某人天生没有指纹,手指的微观接触面积会大增,摩擦力会比常人大,捏东西就更不容易滑。

这恐怕是一个颠覆的观点吧!因为,从小到大,所有的教科书上都说“指纹有防滑的作用”,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有指纹更容易滑。

如果你们用过标准厚度规,那是磨得像镜子一样光洁的不锈钢块,只要两块厚度规摞在一起了,就得费点力气才能拉开,这就是接触表面过于平整光洁,微观接触面积很大,而导致摩擦力异常变大的真实案例。


图:标准厚度块


明白了摩擦力实际上跟微观接触面积有联系后,还没完,我们接着看看,增加正压力N后,发生了什么。

所有物体在微观上看,都有一定的弹性。正压力N增加,接触表面变形也增加,所以微观接触面积S也会增加,最终导致摩擦力F增加。


图:接触压强增加,微观接触面密度也增大


因此,“压得越紧,摩擦力越大”,这个现象的幕后本质还是总的微观接触面积变大了。

【解读“拉木块测试”】



图:再挂一次拉木块的插图


假设体位A和体位B的宏观接地面积是3:1,那么接触压强就是1:3,那么在单位接地面积内,体位B有更多的微观接触点。

假设木块具备“线性弹性”,即3倍的接触压强,能换来3倍的微观接触点密度。但是,体位B的宏观接地面积只有A的1/3,那么最终A和B的微观接触面积还是一样的(3×1/3=1),摩擦力也应该是一样的。

如果木块的弹性是非线性的呢?那就是说,3倍的接触压强,换不来3倍的微观接触点密度,那体位B就吃亏了(小于3的数×1/3,结果是小于1的),因此体位B的摩擦力必然小于A。这种情况下,拉动A就更费劲。

【轮胎的非线性】

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微观表面都呈现非线性弹性特征,木头、纸张、皮肤、都不例外,因此真实世界中,同样的压力下,往往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诺诺暂且称之为“接触面积效应”。


橡胶是一种非常奇葩的材料,它具备严重的“非线性”特征,所以这个效应非常明显,相同条件下,更大的接触面积,就是可以带来更好的摩擦力。


因此,民间盛传的“宽胎抓地力好”,是有理论依据的,这也是坊间汽车传言中为数不多的正解。虽然理论是这样的,但进入实战层面时,依然会出现很多幺蛾子。



【写在后面】


轮胎的魅力就在于它的非线性特征,这是与生俱来不可改变的,让人又爱又恨。为减少非线性特征对汽车的影响,汽车工程师除了改善橡胶性能,轮胎设计之外,还在悬架和操控的调校中发挥极致,这也是个相当有意思的话题,诺诺择日再聊。
3#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3 发帖IP地址来自
理论上,轮胎尺寸越大(含宽度越宽),跟地面的接触面积就越大,抓地就越好。

涉水抓地正相反,轮胎接触面积越小,越容易深入水下去抓地,越宽大的轮胎越容易跟地面夹水——也就是漂浮。

地面状况啊材质啊花纹啊都是进一步研究的话题,二级话题就先不谈了。
4#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4 发帖IP地址来自
好多人觉得换更宽的轮胎,车肯定跑得更快。其实不是,轮胎的宽窄一定要和动力匹配,过宽过窄都不好,视知车学院来给你说说你到底是不是花了冤枉钱!

https://www.zhihu.com/video/918492445140992000
“为啥这些跑车后轮比前轮宽这么多?”不是为了酷也不是炫富,这是驱动方式和马力大小决定的。性能车和跑车大多是后驱,这些车马力大,起步时会重心后移,如果后轮不够宽,抓地力不够,就会打滑。增大车轮宽度才能防止汽车原地打转。还有些车发动机后置,重量本来后边就比前边沉,所以后轮当然更要宽一点。
“那为啥不前轮也加宽?”前轮加宽,抓地力虽然有了,但转向感受也模糊了,而且过宽的前轮还会影响转弯半径。
不过,也不是所有主打运动的车型轮胎都前窄后宽。前驱的思域TYPE-R和四驱的高尔夫R,就是四个轮子一样宽。
秋名山上的赛车以漂移为生,抓地力也不是越大越好,所以虽然也是后驱车但后轮并没有加宽。
胎还是要和性能匹配!就说Polo吧,车胎每增加一点宽度,油耗也会增加一点。

除此之外,动力不大轮胎大,小心速度越来越慢。最后,视知车学院提醒你,想改装爱车的轮胎规格,一定要听从专业人员指导,可能还得换轮毂……
5#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5 发帖IP地址来自
从表面上来看,在车辆的载荷一定是,摩擦力应该与摩擦系数相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μN
在汽车领域中,有个类似的概念,称为路面附着系数。
在干燥路面上,车速增加,附着系数几乎没有变化,而在潮湿路面上,附着系数则随速度的增加而急剧变小。在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时,因轮胎与路面间的积水不能排除,水的阻力会驶轮胎上浮,严重时会产生“水滑”现象。失去附着力。如果轮胎花纹槽沟变浅,或汽压低时,更容易产生这种现象。


所以从宏观的角度上来说,这么摩擦力好像只取决于摩擦系数μ和地面对车辆的支持力N。如果在所有条件都相同时,貌似抓地力是一样的。
但是从微观角度上,正如 @周含露 答案中提到的那样。微观的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F1赛车的热熔胎就是一个极端的例子。高温下,热熔胎好像黏在地面上,微观接触面积很大,所以摩擦力也很大。


我这边还想再说一个另外的方面。
如果是两个相同面积的轮胎 一个宽但是直径小,另一个窄但是直径大。他们接触地面的面积是相同的。
在直线行驶时他们的抓地力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转弯时,宽的轮胎比窄的轮胎的抓地力要更好。主要是在侧倾时,轴荷转移时,“无效”或者“低效”的面积所占的百分比较小,对摩擦力的负面影响也就较小。
欢迎各位批评指正~
6#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6-12 21:51:16 发帖IP地址来自
干燥的路面上,胎面越宽抓地越好;雨雪路面上,胎面越窄抓地越好。
超速行驶中,抓地力多好的胎都没用。
珍爱生命,请勿危险驾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2080
帖子:644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