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怎么做到体系化?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的用户   2019-5-25 20:40   4041   5
如题  本人今年考研
现在数学第二轮强化  复习全书已做了一半

现在就想怎么做到 到最后 数学做到体系化
能够写出各种题型和解法等等

我最不会的就是总结  到底怎么才算总结归纳
光是题海战术应该不行  求大神指点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40:25
句句肺腑!!也真的很有用 !! 考研考数学的真的应该看一下~~
按照我自己当时备考的经验,我觉得只需要三步吧。
一、有圈注和分析错题价值的意识;
二、每周摘录有价值的错题,分析自己易出错的知识点
三、重新回顾易错知识点,方法形式不限
一、有圈注和分析错题价值的意识;
每一轮复习都应该有这个意识,每道错题考察的知识点和错误原因标注在题目上,自己粗心算错就不需要标记了。但是自己没有思路或者思路受阻的题目要用明显的记号笔标注清楚。每周固定抽出时间去回顾错题思路,分析自己每周做的题目易错的知识点内容是什么。然后针对这个板块去复习研究。
二、每周摘录有价值的错题,分析自己易出错的知识点
基础阶段每周的学习进度会很慢,这种方法估计实施起来效果不会很明显,但是仍然可以帮助自己巩固掌握不清楚的已学内容。不过这种方法在一轮和二轮复习的时候是很有用的,每周一总结,你就会很清楚自己哪里掌握不清,然后针对学习。不过我还是建议经常出错的知识点题目还是摘录下来,抽空再做一遍。并且在笔记本上标记清楚是第几周的错题摘录,并且写清楚总结备注,例如:

一轮复习第一周:易错知识点为………,出错原因为………,应对措施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三、重新回顾易错知识点,方法形式不限
经过第二步每周总结规划,到某一阶段结束后,翻开笔记本,你会非常清楚自己哪里会出错,出错原因是什么,加深印象,然后再总结每一阶段自己的问题,根据具体问题最后再重新回顾到知识点上,进行专题练习。基础阶段、一轮复习、二轮复习、冲刺,如果四个阶段都进行了一步,那恭喜你~~查漏补缺这一项你简直是perfect。
以上~~~
3#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40:26
谢邀。
考研数学要做到体系化,私以为先要从教材入手。在你把复习全书复习完一遍时才会对教材上所有内容大概了解。这时候你需要把四本教材翻出开,对着每本教材的目录,只看各章节的大标题,将你能想到所有的公式、定理、知识点全部梳理在草稿纸上。过分细节的东西可以忽略,主要是总体把握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相互关系。


比方刚开始用定义法证明极限,如果不看后面的无穷小、泰勒展开、洛必达法则等等,有的证明起来相当困难。前后知识点互相联系会让你的思路更加开阔,解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又比如无穷级数那一章,证明正相级数收敛性的推论好像有7、8个,其中很多都是利用的极限章节的知识。


再有一定题量的基础之上,你可以还在刚才那张纸上对着各章节大标题,将你能想到的常见、经典、坑爹题型罗列在上面,不必记录具体的题目,只是总结各种题型。

以上是总体把握阶段,其实一共也花不到一两天的功夫。这个阶段不需要过分追求细节,仅要求掌握书目录一级、二级、三级标题部分。

完成以上部分就建立好了知识骨架,前后知识的相互联系也十分明朗。接下来就该填充细节部分,可以通过不断的归纳一些命题达到总结的效果。比方说,连续性、可导性、可微性分别在在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中的关系;常见等价无穷小;函数极值点、拐点、驻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原函数存在、函数连续性与不定积分存在的关系等等。很多命题可以自己做题总结,考研选择题经常出。你可以买本660做一做,里面的选择题很多涉及这些基本概念,分析起来十分烧脑。

多练习,勤思考。没什么特别的方法,功夫下到位了,各种学习心得都会自动来找你。

手机码字,胡乱排版,请见谅。
4#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40:27
数学经验贴目录
  • 学科特点简介
  • 备考资料建议
  • 时间规划及方法
  • 总体复习策略

1考研数学学科特点分析
小编背景:14年数三110,卒,工作一年,16年数三132分。
本人所学是数学三,数一和数二同学考试范围略有不同,但方法原理相通。考试卷子难度也是考题类似,难度逐渐加大。
考试难度分析:近几年的数学难度呈现较有规律的难度波动性,近4年大体上一年难一年简单,其中以2016年为最难。大家可以问问所有16年考上的,基本上考的不错的也觉得挺难的。贴上近几年数学一平均分,数二和数三难度波动跟数一也是一致的。
16年数据没找到,但根据我的判断,16平均分会略低于14年的67分。因为14年难度感觉没有16年大。教育部将平均分控制在75视为最优命题,所以16年的命题组会被批评,17年应该不会这么难了。当然,只是个人想法,大家仍然要重视数学,花足够时间复习。
  • 题型分布:客观题56分,解答题94分。高数占比最大,线代和概率论大约相等。
  • 数学复习的方法:大量刷题+总结规律


2数学复习用书及工具
辅导书:
数学复习全书(李正元、范培华版本)
张宇真题大全解(1987-2015)
张宇冲刺8套卷
冲刺5套卷(高教版)
备注:真题建议买两个版本,可以再买一本李永乐王式安出的10年真题解析。因为不同版本方法不同,对一题多解、开阔思路很有帮助。


3复习时间规划和进度

个人7月份开始复习考研,7、8月份全天只复习数学(因为数学差),当然每个人学习方法不同,很多人不适应全天学习一门课的方式。请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主要时间进度:
  • 7.1-9.1 早上9点-晚上9点半
数学全书很详细的做了一遍(每一题)
  • 9.1-10.1 下午1点-下午5点
数学全书较为详细做了第二遍(放弃部分怪题偏题)
  • 10.1-10.20 下午1点-下午5点
全书快速过第三遍,总结一本笔记,形成体系
  • 10.21-11.3 下午1点-下午5点
每天下午一套真题(近15年真题,每天一套)
  • 11.4-11.25 下午1点-下午5点
张宇8套卷+经典400题,部分难题放弃,感觉都太难,甚至看着答案做。做这两本纯粹是为了锻炼考场面对难题的心态和适应性。并不指望对知识有太多提高,因为确实偏难怪!
  • 11.26-12.06 下午1点-下午5点
真题87年-2000年,每天2套,因为早期的卷子题量小。
  • 12.06-12.22 下午1点-下午5点
近10年真题第二遍,并穿插做了高教版的冲刺5套卷模拟题。最后考前挑选了近两年的真题做一遍,算是回归真题。
上述期间,始终在每次批改答案的时候完善自己的笔记。因此最后所形成的笔记对考前知识点复习挺有用处。时间进度靠回忆写的,不保证完全准确,供参考。

4总体复习策略
  • 核心:大量的刷题+必要的归纳
两个过程缺一不可,数学是不断解题的考试,而且题型都是有限的。所以一定要大量做题,才能找到解题的感觉。没有足够的做题,不可能总结出有用的归类,就算拿着我的笔记直接看,也没有意义。因为这不是语文考试。但是,只是刷题的话,当考试简单(例如15年)时可能高分。一旦考试难度加大,则会考场懵逼,无所适从。举个例子,我有个研友15年一战考清华数学三150分(后因专业课没录取)。二战数学仍只是刷刷题,16年二战数学三成绩降到120分(难度变化对成绩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总结题型和知识点,才能才面对难题的时候思路清晰,找到隐藏的解题突破口。

复习方法与心得
考研数学不像其他科目有太多技巧可言,主要还是踏踏实实做题,打好基础。因此,小编只是将几点心得写出来供参考。
  • 做题过程,要按照考场规范草稿,规范解答,数学答题文字不用太多。
  • 做题过程要尽量自己思考,同时要想办法列举每道题的不同解法。这个过程可以多和研友交流,看看解法是否一样,各取所长十分有用。尤其真题,可以考虑买张宇+李永乐两个版本的真题,不同解法会让你豁然开朗获益匪浅。
  • 每一门课要形成知识体系,扩充自己的笔记,总结经典题型。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如果能对整本书的知识主干在形成体系,那么考试分数不会太低。
  • 如何形成知识体系及应用举例

(1) 如何形成知识体系 ?
数学全书第三遍,自己参考全书总结笔记(基本不做题),很多研友此时选择不做第三遍直接做真题了。我在第三遍,将每个知识章节进行笔记总结,相当于形成了自己的一本精简版的复习全书,之后做完真题我一般看自己笔记而不再看厚厚的全书。
主要笔记要点:
(1)本章简要知识框架
(2)本章最主要的题型+每个题型最全的解法(后续不断更新补充,用A4活页纸)
(3)经典易错的概念、解法
以上笔记(1)有助于心中形成知识体系,(3)有助于辨析概念,突破选择题、填空题易错点.(2)的总结最为主要,将决定了今后答题的解题思路速度。

(2)知识体系如何应用?
知识体系,重要在内化为解题的思维框架。此处,我无法系统的将我的笔记每一页截图传上来,我将以线性代数一个题型为例。
  • 举例:(此题为16年解答题较难的3题之一)
  • 16年数三真题21题:线性代数求矩阵的n次方。即已知A,求A的高次方矩阵。
  • 分析:此题不同考生的差距在哪?
在于你花了多长时间才想到解题方法,考完很多人说花了好几分钟尝试了不同常见解法失效后,才最终找到正确解法。
小编得益于总结题型中覆盖了矩阵高次方的解法归纳。当时看完题目,脑子思考约不到半分钟就确定只有一种解法可行。小编不是为了装逼,而是告诉你们建立体系化的知识(思维)框架很重要,而不要只是做一题懂一题的解法。写到这里我还未提供答案,大家可以自己试试多快能确定解题方法?在2016年考研数学三中,在这里浪费时间是很影响答题速度的。
  • 下面先提供小编的笔记中此类题的总结:
  • 如上图所示,关于矩阵高次方,秩r(A)=1和A为三角阵,是本题型两种常见解法。很多人也只是掌握了这两种方法,考场花了很久才发现是用相似的方法(因为确实很少遇到此类习题,不会是思维的首选)。

  • 小编解本题思维顺序还原:
(1)小题:
秩是1吗?若是,则解法1
否,秩不是1。那是三角阵吗?若是,则解法2
否,非三角阵。那相似对角化法可行?是,则解法3.
上述过程笔记已做总结,平时解此类题养成类似的解题思维,则考场不会感到题目很难。
(2)小题:
秩是1吗?否,解法1排除
A是三角阵吗?否,排除解法2
那相似对角化法可行?否,解法3排除
低阶有规律吗?是,B=BA即为低阶规律(迭代规律).
故找到解法。
不要看小编此时解题挺顺的,其实第(2)小题,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几乎也是很勉强做出来。上述只给出思路,具体计算不做展开,当然了,小编考场这里貌似时间不够,计算出错也是扣分了.....
以上,就是数学复习经验了。其实数学的经验贴最难写,因为数学是一个孤独的解题打怪兽的过程,没有人能帮你。因此,大家应该考虑我的建议“刷题的基础上,要注意总结经典题型以及知识体系”。
--------------汇总的考研帖请点头像去社区主页或微博查看---
5#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40:28
刚参加完去年的研究生考试,本科985,专业工科,考的是TOP5某高校本专业。
九月份以一名之差保研失败,重新拾起8月份开始准备的考研。由于底子尚可,加上方法还算凑合,侥幸得以录取。简短说说我数学复习的过程。
1、建议做数学复习全书之前好好看看课本,我考的是数一,高数、线代、概率都过了一遍,建议大三下在学好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好好看看这几本书,做做课后题,练练手,回复下以前学的(其实大一学的这个时候都忘了23333)
2、第一遍复习全书过得很痛苦,好多都得看例题答案,感觉我在第一遍这接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更多的是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看看动笔画画记一记,不要因为什么也不会而焦躁,这才刚刚开始。
3、第二遍的复习全书,我看的比较快,大概用了一个月吧,重点看的是第一遍标记的,结合着某李的660题,练了练(当然发现时间太紧,加上660也比较难,其实也没做几道题2333);奥对,在这期间看了一些视频课,高数推荐陈文灯的暑期强化班,线代毫无疑问李永乐了,概率记不得了。边看边记得看完视频,感觉有些似懂非懂,哈哈。还是感觉缺少做题的过程...
4、囫囵吞枣的过完两遍复习全书,接下来的感觉是我最想强调的:那就是好好做数学考研真题!!!没有什么比真题更能反映出题者思路啦!真题真的是个宝,前前后后我得做了三四遍了吧,掐着时间成套做、分题型做、错题汇总再做....做完真题感觉心里有底多了,呵呵~毕竟考研数学不算难。最后再强调:真题很重要!!!尤其是数学和英语!
5、吃透真题之后我记得又找了几套模拟题做了做,好像是从网上找的什么合工大五套题,很新颖,见识下就好啦,难度也不小,也没必要纠结对错。
回想了一下,我整体的数学复习就这样了。还是时间太紧了,虽然数学最后考的也不算好,好在专业课太难,在大多数人没过单科线90分的情况下我考的还算不错,算是赚了一些分,侥幸得以录取。
学习计划这个东西,还是跟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就好。说点题外话,考研好好准备不难的,坚持就好~希望我的一点经历对你有所帮助~
6#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40:29
同为考研人,个人感觉数学是最重要的,我的燃烧学老师说:"考研就是玩数学。"这句话一点不假。
要做到考研数学滴水不漏,一定要做到一个字:熟。好,那我就以数学一为例,说一说考研数学该怎样复习(数二数三与之类似,因为鄙人考数一,而且数一相对考点最多,难度也较大)
分段:分段就是分阶段,包括基础阶段,考研阶段,刷题阶段。基础阶段指的是以课本为主的阶段,加以一定的资料辅助。这一阶段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也就是双基。千万不要小看基础,这是决定你数学复习的最重要一环,如果你基础打的好,后面的进展会极其顺利,就算是在难的题,我也可以保证你能找对路子,至少就算你不会去看答案,也能看懂每步的门道,知道这是为什么,而不是像有些人看答案都看不懂。
时间:3月到5月中旬(最迟应在5月底结束)如果你基础较差,建议从寒假开始(不要老想着玩,笨鸟就是要先飞)

资料: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课本

课后习题解答辅导书(当然也可以找网上答案,不过个人感觉还是书可靠些,也更方便,每道题都有解答)

武忠祥的高数讲义(也可以用张宇18讲),现代和概率推荐用李永乐王式安的讲义,题目少而精。

计划安排:因人而异,比如你可以:
第一遍看书(讲究速度,首先你之前学过,其次因为之后还要看第二遍,重点是定理记忆和例题)下午做书本上的习题(一定要做!)不会可以先做下一题。做完之后回顾一下没做好的题(做错的,蒙的,虽然做对了但是没吃透的),然后带着问题再看课本,重点放在概念的理解,注重联系,吃透例题,然后在做那些没做好的题,如果还有问题就看答案,那么之后就可以开始看讲义了。看讲义也要仔细,重点放在解题方法上,之后做讲义上的题(对没做好的题也要采取之前的步骤,切忌不能跳过,更不能蒙,唯一可以蒙的时候只能是上战场)

以此类推,逐个完成各章复习。注意定期复习之前的东西,如果有一直不会的题直接写在笔记本上。

预期目标:基本上对于大学期末数学考试游刃有余(尽情的秒杀学弟学妹们吧,主动帮他们答题,成为他们心中的大神)

——————————分割线——————————

第二阶段:考研阶段

时间:第一阶段结束以后——8月20号左右

因为这段时间有期末考试,课程设计神马的,所以可能时间较紧,而且英政开始加力,专业课也要开始复习,所以留给数学的时间比较少。

资料:复习全书(个人建议,当然基础较好的可以尝试一灯大师的复习全书)+必要视频

进入了考研阶段,题量增大,难度增加,一个更大的考验。这段时间要"磨题",死缠硬打,不要畏惧,不要懦弱,要有坚定的信心。必须做到点点到位,反反复复,尽力做到无死角。如果你之前做好了,这时难度就会下降不少。复习方法与之前看讲义类似,注重方法,做完一遍书上的题以后带着没做好的题回顾前面所讲的东西,然后再做一遍,不会的上笔记本。

这一阶段可以加上视频辅助,个人推荐高数汤家凤,线代李永乐,概率王式安。

那么第一遍全书过完了之后可以稍微休息一下,这时需要把笔记本拿出来,每天回顾自己不会做的题就行了

接下来9月:复习全书第二遍

第二遍注重整体性,要学会构建框架,集中进行专题式复习,比如积分专题(一二三重积分,曲面曲线积分,也包括概率里的分布函数部分),导数专题(一元多元等等),矩阵和线性方程组专题,二次型专题等等

——————————分割线——————————

第三阶段:刷题阶段

10月开始,就要进入刷题阶段了。首先推荐使用660题,争取15到20天完成。接下来进行第三次全书复习,主要是针对660题中检查出来的薄弱部分针对性复习。这段时间较短,10月底即可结束。

那么从11月开始就进入真题了。每天尽量争取一套题,做完一遍还可以再做一遍,遇到问题及时查漏补缺(部分较难部分不用强求)

时间段:11月——12月20号。

最后:考前热身
重点是回归基础,背背概念,看看笔记,考之前拿一套简单的真题做热身,增强信心,无忧无虑上考场。

祝你考研成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2080
帖子:644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