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德川幕府时代,浪人连当普通劳工的资格都没有?

论坛 期权论坛 知乎     
论坛热心de用户   2019-5-21 00:45   5358   3
转载声明:本文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部分转载来源来自知乎(zhihu.com),强烈建议您访问知乎查看完整内容。本社区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optbbs@163.com。一经查实,即刻删除。
最近看电影《切腹》,上面有个情节,招工的头目,看到浪人来找工作,一下子就把浪人推开了,拒绝了,并说:“浪人不能当劳工,否则大人知道饶恕不了我。”请日本史专家解读一下。
分享到 :
0 人收藏

3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21 00:45:37 发帖IP地址来自
浪人的意思是失去了主君,知行或俸禄的,从封建从属关系中脱离出来的武士。一般认为浪人是兵农分离产生的结果,兵农分离使得无主,无地耕种的武士被赶出农村。实际上当时的战争,改易,减封,移封等因素也跟浪人的产生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关原合战之前,浪人问题并不严重。
但到了关原合战以后,因大名大规模的人事调动产生的浪人达到50万人之多。其中有被称为“小西浪人”“天草浪人”的天主教浪人,也有不少“关原浪人”“大阪浪人”等在战争中失去土地的武士。
在军事紧张的时候,浪人还有机会自由选择主子。各藩在组建家臣团时,也会大量雇佣精于武艺或珠算的浪人。此外,也有不少浪人在关原合战后,深感“此次一战多悲愁,为何生在武士家,若在町人百姓处,怎会为此鸣不平”(《雨窗闲话》),从此弃武归农。
不光是关原浪人,很多浪人要么留在知行地,要么逃亡,藏匿于他国,建立村庄,当上乡士或名主,庄屋等村吏,或者经商,出家,开设道场,在私塾中教书等。后来当幕府推崇儒学为文教政策时,有不少浪人比如熊泽蕃山,新井白石等还被幕府聘为幕臣。
但另一方面,也有武士不肯放弃武家的野心,幻想有一天能以战功成为一国,一城之大名,大坂之战时,浪人们高举“有名浪人此回能剩几人”的口号,争相加入丰臣氏一方。当然喽,加入幕府一方的浪人更多,毕竟跟随强者对自己更有利。
不过这还不是最让幕府头疼的,笃信基督,不畏强权的天主教武士才是幕府最大的威胁,在大阪之战和岛原之乱时,幕府意识到了这一点。
1623年,有着“浪人巢穴之称的京都大规模驱逐浪人”,1632年和1635年,幕府通过《武家诸法度》禁止浪人仕官,接着又在全国推行浪人登记制,加强对浪人的管理。浪人甚至被禁止在寺庙和武士宅邸寄宿。幕府还在城市下发“町触”(针对町的布告),在农村制定五人组帐前书(将五户人家编为一组的法令),反复告诫百姓不要留宿外来可疑人物,各藩也效仿幕府,加强对浪人的管理,限制对浪人的雇佣。
上述措施表面上是为了搜捕天主教浪人,但根本上是为了淘汰游离于士农工商身份登记制度之外的危险分子。这样一来,生活困窘,承受来自幕府高压,且仍有希望重振武门的浪人之间,自然会弥漫着一股蠢蠢欲动的气息,再加上浪人问题还和江户时代旗本普遍贫困紧密相连,使得这一难题越发棘手。幕府对此的内部讨论也分为软硬两派,争论不休。
1651年,德川家光去世,,年仅11岁的德川家纲继位,,就在他就任将军后不久,三河刈谷藩的藩主松平定政突然向幕府提交意见书,称自己将会把领地,马具,武器悉数上交,请求幕府将其发放给窘迫的旗本,并将幕府储存的金银也分发下去。然后松平定政出家,托钵于江户城内。当时不知所措的幕府以为松平定政疯了,草草处理此事。实际上,当时的老中酒井忠盛等人也没有有效的措施挽救窘迫的旗本,仅以节俭,奖励武士习武的消极办法平息事态。松平定政这样的目的就是为了挑战这一消极保守的方针,获得与旗本一样因幕府的大名统治方针而财政困窘的诸大名的共鸣。在这种政情不安的背景下爆发了由井正雪之乱,也叫“庆安事件”。
关于这场叛乱,幕府定义为其目的是阴谋颠覆幕府,但由井正雪在造反失败后的遗书中写到:吾无意推翻幕府,,然幕府制法无道,上下困窘,吾辈忍无可忍,欲流放暴政元凶老中酒井忠盛等人,重树幕政,救万民于困窘。——如果他说的是事实,那么造反的阴谋论也仅仅是后事捏造罢了。
据说这次庆安事件有3000志士,以浪人为主体,上至旗本,藩士,下至富农僧侣均有参加。因此可以说是庆安事件代表了广泛阶层的不满。
事件之后第二年(1652年),又爆发了浪人户次庄左卫门的造反事件,他企图在德川秀忠夫人举办法事时在城中放火,夺取金银财宝,杀害老中酒井忠盛。1657年的明历大火,11万人死亡,神经过敏的老中们高呼这一定是浪人等乱臣贼子所为。之后老中提议将军出城避难,紧急讨论是否要将大名们召回江户。
这一系列事件后,幕府也决定将之前武断的政策方针转为文治教化主义。在庆安事件后第二个月,酒井忠盛提出驱逐江户浪人,遭到阿部忠秋等人的反对。同时,《末期养子禁令》开始缓和,50岁以下的大名被允许收养子,浪人寄宿限制被放宽。幕府开始帮助浪人谋生计,比如江户町奉行石谷贞清在职十一年间曾帮助上千名浪人到各家任职,被众人称赞。之后幕府也逐渐减少废除大名的次数,这是浪人产生的根源,浪人问题也算得到了解决。
3#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21 00:45:38 发帖IP地址来自
你搞反了
士农工商这种封建时代的阶级里 武士混的再差那也是统治阶级
农工商那都是被统治的屌丝
所以你一个刹帝利去和吠舍抢饭碗
不合适啊


浪人至少还是个武士
那个年头
武士是不让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正所谓军队不让经商………
当然这个东西到了后期越来越松动了 这都是后话

4#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21 00:45:39 发帖IP地址来自
浪人再浪,那也是武士阶级,虽然和平时期太平日子过惯了浪人地位的确低,但阶级社会很多时候就算这身份累死人,也不是自己想摆脱就能摆脱掉的。


大清朝只要在一天,有铁杆庄稼吃的八旗子弟就算再过不下去,也不能务工种地一个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730
帖子:746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