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动方向和幅度是对未来经济走势判断的一个极佳风向标吗?为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Adrian WANG   2018-10-16 00:09   3642   2
分享到 :
0 人收藏

2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尹小二  4级常客 | 2018-10-16 00:09:32 发帖IP地址来自
总算没有太监。

本回答献给我的老东家。
囿于本人有限的学术水平和市场经验,本回答的质量不能保证。
本回答谢绝转载,如需盗版,请注明知乎id:尹小二

概要来说:
1、肯定的回答,十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变动能够较好地表现未来经济走势预期。
2、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变动只是市场预期的表现特征之一,还有其它许多灵敏的指标,而且每个指标都可能失灵。经济预测没有万灵药。
3、债券收益率变动之所以能反映经济预期,是因为银行作为国内债券的主要配置者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债券收益率变动能够很好地反映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济预期。
4、国债在所有的债券品种中,集发行量大、发行频率高、参与者广、价格发现机制好、纵向历史数据完备等诸多优点于一身。
5、10年期是较长时间跨度中,中长端国债流动性最好的品种。跟踪中长端国债收益率变动能够尽量减少市场短期流动性冲击对收益率变动带来的巨幅扰动,更加纯粹地表现机构的经济预期。


------2014年9月22日19:40的补充------

回答写到后边说到了经济预测。其实金融市场里应该没有人用国债收益率或者权益资产收益率来预测经济走势。准确地来说,长期利率债收益率的走势是整个金融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预期的一个代理变量。它是所有市场参与者通过无数次预测、博弈之后得出的一致预期。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这是一个结果。对于市场以外的人而言,这个数字才有风向标的作用。

债券收益率和权益资产收益率是机构赌徒们进行无数次博弈后得出的结果,所以它天然含有了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

------2014年9月22日19:30的上半部分回答------
先来回答是不是的问题,然后再来回答为什么。

首先要明确一点,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变化方向只是预测经济走势的良好指标之一。权益资产的价格变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其实未必一定要用10年期国债收益率,所有的长期无风险收益率变动方向都是预测经济走势的良好指标。7年-10年的国债、政策性金融债、铁道债,他们的收益率变动对未来的经济走势都有指示性作用。


简单用Wind做了一个图给大家示意一下。用了克强指数(克强指数=工业用电量增速×40%+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35%+铁路货运量增速×25%),而没有用GDP季度同比增速,主要是因为克强指数是一个月度数据,频率、时效性都高于GDP季度同比。另外一方面,克强指数来源于真实的经济运行数据,万能的统计局能够操纵的空间比较小。从图里可以看到三点:1、长端利率债的变动方向与克强指数的变动方向有较高相关性(券商出身习惯看图说话,具体数学上的关系,请各位学霸自行验证),而且在很多大方向变动时,长期利率债收益率先于克强指数变化。
2、10年期国债和10年期国家开发银行债券的变动方向基本一致,我就是懒了,其实放10年铁道债也是一样的。
3、2013年四季度时,克强指数明显领先利率债收益率下行,领先时间达到了丧心病狂的一个季度,与以往经验完全相悖;2011年全年克强指数都在下行通道,但是长端利率债并没有显著下行表现,10年期国开行债甚至有明显的收益率提升。
看到这个例外,这里就要插进来说一下某个指数或者金融指标的风向标作用。没有一种指标是完美的。由于经济活动是纷繁复杂的,我个人觉得,没有办法用一个指标来衡量一切。有些时候,某个指标经济走势的指示作用比较好,不代表过一段时间它仍然有比较好的指示作用。拿2013年四季度来说,经济其实已经走弱,但是长期国债收益率仍然在持续上行,甚至创出了新高。这是由于去年下半年在“上下限管理”思路下,导致了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极度趋紧,加之短时间内利率债一级市场供给失衡,所以出现长端利率债与经济走势悖离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长端利率债收益率变动趋势对经济走势的预测作用就失灵了。上次我回答国债招标的问题时,随口举了沪深300指数作为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标,被某些朋友喷了,认为股票走势不反应经济状况。我觉得这是把宏观预测与微观层面的交易搞混了。基本上长期来看(长期上,我们都死了),股票指数的回报率与经济增长是有比较强相关性的,这个应该有过实证分析(欢迎各位学霸补充)。A股也不例外。


在上面这张图中,能看到很多次克强指数与沪深300指数变动方向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克强指数的成分因子数据发布都是滞后的,所以沪深300指数在很多时候实际上扮演着先行指标的角色。股票的例外就更多了,比如说2010年三季度、四季度的大涨,2014年二季度以来上行,其实都与当时的实体经济走势相悖离。
扯这么远就是想说,经济预测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没有任何一个完美的指标或者一堆完美的指标可以预测经济走势。由于经济、金融活动是非常复杂的,而且金融创新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所以很难静态地使用某一个指标来预测经济走势。10年期国债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好的代理变量之一。


本回答谢绝转载,如需盗版,请注明知乎id:尹小二

------2014年9月23日00:00的补充------
再来回答为什么。这个问题要分三个层次来回答。首先回答为什么债券收益率变动能够反映经济预期、其次回答为什么选择国债,再次回答为什么选用10年这个特定的期限。
为什么用债券收益率变动可以反映市场对经济的预期?
因为债券收益率变动是整个金融体系风险偏好、经济预期和流动性预期的优良高频指标。
从国内现在的金融体系来看,银行类机构仍然占据着最为核心的地位。他们通过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吸收低成本负债,然后向相对高收益的贷款、票据和债券资产投资。银行的作用有多大?用几个数字说话。在2013年的社会融资总量之中,与银行类机构相关的新增人民币贷款+新增外币贷款+新增委托贷款+新增信托贷款+新增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85%。不考虑债券和信托贷款等资金来源较难界定的分类,与银行资金直接对接的贷款和票据类融资占比就接近60%。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仍然是一个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其核心是商业银行。银行的行为影响了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方向。债券投资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仅仅是信贷资产的一个重要补充。但是,银行对于债券市场而言,却是最大的投资者。因此,它的边际需求变化,会在债券市场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债券市场本身,在目前却不太能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




一般情况下,银行优先考虑的肯定是自己的信贷客户,这种信贷投放可以通过企业贷款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同业资产的形式也可以通过商业票据的方式。总之,投资债券的钱,只是信贷投放剩下来的钱。按照这个逻辑,银行会在一种情况下大量投资债券资产:流动性宽松且风险偏好弱化,当银行手上捏着一把钱,但是又觉得什么企业都不靠谱的时候,它就去乖乖买国债和金融债了,啥贷款呀、非标呀、供应链融资呀,一概不给通过。目下我们就处在这个时代。在另外一种情况下,银行会停止新配债券(让老券持有到期也是减少债券配置的一种方式)甚至抛售部分债券:流动性被收紧且风险偏好强化,银行又觉得经济形式一片大好,企业各个前途无量,手上钱又不太够用的时候,它会首先抛弃收益率最低的债券类资产,把有限的子弹贡献给信贷。典型的时代是2007年上半年。当银行大量买债券的时候,债券收益率就会下行,当银行不买甚至卖债券的时候,债券收益率就会上行。银行风险偏好的变动一般与经济运行周期相吻合,经济好的时候银行风险偏好高,经济差的时候银行风险偏好低;而系统流动性因素受到中央银行的逆周期操作,也往往表现出经济高涨时流动性被收紧,经济衰退时流动性放松的模式。以上就是站在国内债券市场最大买方的角度来看,债券收益率能够与经济走势保持大方向同步的内生逻辑。

实际上大多数时候,经济和金融都运行在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limbo状态。流动性未必就是非常宽松,银行的风险偏好也没有那么疲弱。整个债券市场的各个参与者就会根据各种高频的经济数据来猜测流动性、风险偏好和经济走势可能的变动方向。然后大家根据各自的预期,来交易债券。在无数的涨跌、换手与血泪之后,形成了一条条债券收益率曲线。这些曲线,都是市场对经济走势的预期和博弈的结果。

为什么不用信贷数据来跟踪?其实我也想用,但是压根没有高频数据啊。
至于为什么所有的债券里面唯独用国债?
因为它发行频率高、发行周期稳定、数量充足、而且是无风险利率。这里上个表。
表:2013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汇总




在中国的债券市场里,2013年发行量最大的类别是政策性银行债,其次是国债,然后是短期融资券,其实每年的结构差异都不大。当我们要研究整个经济的走势时,肯定就要找一个发行量最大且常年稳定的品种来说事,那就只能在这三个主力品种中选择。如果我们跟踪的指标,一个月也未必有一次发行,那么它的收益率变动就有可能表现了其自身的供需变化,而未必是经济走势的预期了。

为什么不选短期融资券?因为短期融资券和所有的企业债券利率一样,不是无风险利率。它还包含了一个信用利差。这个东西除了企业层面的信用风险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受到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因素变动影响,不利于我们对经济走势的分析。再者说,每个企业都有各自不同的信用特征,所以很难找到完全可比的两个企业债券(除非是同一个企业发的),利率的跟踪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这个指标不好。

然后就剩下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了。其实站在目下来说,政策性银行债(以国家开发银行债为代表)是一个比国债更加敏感的无风险利率指标,发行量也很足。但是它收益率不具备纵向可比性。记性好的人应该还记得,在陈元下台之前,国家开发银行曾经一度致力于商业化改革。这是过程到今年才完全逆转。国开行债之所以能够被认为是无风险利率,正是源自其政策性银行的公益性质,因此在过去的几年中,国家开发银行债券相对于其它政策性银行(农发行、进出口行)债券出现过折价。也就说,历史上它的收益率水平曾经一度带上了信用利差。这就不好了。另外两家政策性银行,虽然一直都是无风险利率,但是发行量小且发行时间不稳定,指标性作用也就不足了。

所以还是只能看国债。国债的发行非常有节奏。每年财政部都会在年底公布下一年的国债发行计划,其中7年和10年的国债基本上每个月发一次,为了鼓励大家参与竞标,国债招标过程有各种teaser和制度设计,一切都以价格发现为宗旨,猜对的投机者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抛售赚取价差。因此,整个市场上的投机者都会参与投标。每一次国债一级市场的投标都是市场参与者综合所有公开或者非公开的经济预测、流动性预期进行的一次赌博。这种赌博每个月都要按期进行,其结果就是国债收益率。如此有节奏的市场风险定价,就是经济预期的不二选择啦。





为什么用10年期的国债呢?
因为我们要研究的是债券收益率变动中隐含的经济预期因素。中长期限的债券收益率受到货币市场流动性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小(并不是没有),能够更加纯粹地反应市场对经济预期的判断。在所有的中长期国债中,相对流动性和发行节奏都很密集的就只有7年和10年期国债了。

其实现在7年期国债的标杆意味更浓一点。2013年之前,10年期国债的流动性好于7年期国债。在国债期货上线之后,由于5年期国债期货的CTD是7年期国债,因此7年期国债的流动性已经逐步超越10年期国债了。不过更长期限的国债期货推出之后,10年期的流动性想必会提升。所以在这一点上,其实还是一个纵向可比性的问题。在长时间维度上,10年期国债相对7年期国债是中长期无风险利率的较好衡量指标,我们一般就把10年期国债拿出来说事了。
3#
周强  3级会员 | 2018-10-16 00:09:33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有近半年没有怎么上网了,所以一直没有来知乎,而且我的朋友们大多也离开了这个平台。
这个问题,有精确的分析了,我只说点其他人未提及的内容!
1、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率一般在7~10年为一个短经济周期,所以10年期国债对比5年期等短期国债更有其趋势性指标式的意义。
2、我国的权力机构总体上是10年一代,每代领导核心都会有自己的经济方向,所以5年期的债券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是服从于10年期债券导向的。中国的政治连续性是最大的显性因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528
帖子:9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