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业导师 伦敦商学院 项学姐 提供
概述
开始准备申请研究生是在1月份,目标的学校基本都是次年9月份入学。
我大致的伦敦商学院申请流程是:
1-4月做实习的时候开始列申请规划然后开始学习GMAT和考雅思。
5-7月是考GMAT,然后开始找推荐人。
7月底到9月初填写网申,写文书,改简历,上传推荐信,然后9月份第一轮提交。
10月份初出网申结果,然后第一轮面试,10月底进行了waitlist的面试,11月初拿到offer。
![]()
申请的时候因为有太多信息要去做对比和记录,所以自己做了3个申请规划的表格,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几个这样的表格,把自己申请的进度都记录下来:
1.总体申请线:
这个表格用来提前半年到一年规划整体的申请的表格。
我是从1-4月开始着手准备申请的事情,所以我的规划是从3月开始到年末12月左右结束。这个表格里面包括了什么时候考GMAT (要考虑到可能一次考不到满意的分数)和 IELTS, 找中介的时间,找reference的时间和申请的大致时间。
2.学校以及申请的材料:
第二个表格是记录我准备申请的学校的具体申请材料和要求的表格。
横列列出学校。
纵列包括:
-录取材料要求:GPA (往届录取average GPA), GMAT (往届录取平均 GMAT分数,中国学生普遍GMAT), IELTS (学校要求的分数), Reference (要几封,有几个是academic几个是professional), CV (页数和格式的要求), Other Requirements(例如有些需要prerequisite courses)
-申请费用
-申请的网站
-申请rounds: 有些是rolling basis 有些是分批录取,一定要搞清楚deadline时间(算好时差)
3.每个学校申请的进度:
第三个表格是每个学校申请的进度。
比如伦敦商学院申请材料中里short answer会有很多,我也会一项项列出来每个essay的要求、字数、和我写的进度等等,保证自己能在deadline之前完成申请。
对于学校的选择:
一般中介会帮你选出冲刺学校、目标学校和保底学校三个类别。
我当时选择学校的时候也是按照这样所选择的,但是我多做了一步,就是根据学校的申请rounds和自己喜爱的程度把学校的申请分散在了不同的月份。
比如我当时想要冲刺的学校是伦敦商学院的MIM和杜克大学的MQM,这两个第一轮申请截止的日期也非常早,9月份就截至了,然后10月份就会出网申结果,面试结果基本上11月中之前也会出。
另外的学校,比如伦敦政经的management and strategy就是11月截至,然后加拿大的学校截止时间就更晚一些。所以我的规划是9-10月先专注申请和面试伦敦商学院和杜克,如果面试结果不好,10月底到11月会继续专注申请我的别的目标学校。如果再不行的话,可以1月之后申请加拿大的学校。
这样一方面我可以先花精力去准备最想冲刺的学校,另一方面如果可以被冲刺学校录取的话别的学校就不用都去申请,可以稍微省下一点申请费。而且曾经听说有同学保底学校的offer已经来了要交占位费,但是最想去的学校还在审材料的情况,这时候可能会要做出很艰难的选择。
当然,每个人申请的要求、期望和情况都不一样,大家还是尽量选择合适自己的申请方案。如果对国外学校申请流程和环境不是很熟悉,还是推荐向有这方面经历的学长学姐了解一下。
申请材料的准备:
申请材料最重要的就是三围(GPA, GMAT/GRE,语言成绩),但是大家千万不能只把重心放在刷GMAT/GRE和语言成绩上面。刷高三围是在申请前期应该做的事情,但是在申请后期,特别是deadline之前的1-2月份,一定要花更多精力在文书和CV上面。
可能很多人不太重视文书这块,觉得得过且过就OK了。但是我想说,文书也是最不能松懈的一部分,如果是自己写的话,最好能找靠谱的文书机构帮你改一改。像我所了解的admitwrite平台,专业导师改文书,外籍导师进行语言润色。最后到手的文书肯定是任何方面都趋于完美的。
在我看来,写文书不仅仅是为了申请学校,也是一个给自己总结大学经历,挖掘自己潜在能力的机会。
对文书的写作我有以下几点小建议:
1.在写文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Brainstorming (头脑风暴),把在学习上、工作中或者参加课外活动的中相关的经历都列出来。做头脑风暴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给文书和resume的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并且在面试中可以轻松回答各类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自我反省并给制定好研究生规划。
2.有些同学喜欢把所有的经历都写到文书里,生怕漏掉一点点。但是文书并不是举的例子越多越好。因为在申请的过程中你会提交很多材料,所以不需要把别的材料中已经交代过的经历以同样的方式再拿出来说。比如你再简历里面已经交代过的事情,千万不要就改一下句子放到文书里,而是应该选择一些印象最深刻或者是最相关的经历深度去挖掘具体做的事情以及学习到了什么,对你有什么样的启发等等。文书一般都有字数限制,所以一定要精炼,不要把字数浪费在一些重复的句子中。写完文书之后一定要找人进行多次修改,尽量不要写一些很空的话或者用太花哨的语句写出来。
3.CV有一点要注意的就是格式,特别是如果申请商学院,还是不要把简历版式搞得太creative。如果申请商学院的话,有些商学院会有自己简历模板,可以按照那个商学院的模板来改。
伦敦商学院申请的建议
对于成功申请上伦敦商学院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1. 突出你可以带来的diversity
虽然班上很多学生是有商科背景的,但是伦敦商学院非常喜欢招各类背景的学生。突出你能给班级带来的不同和你自己的优势在文书中很重要。而且伦敦商学院很喜欢会说多国语言和有国外经历的人,所以如果你会二外会有很大优势。如果有海外交流的经历,例如参加过外国的夏令营或者是exchange program,也可以让你的申请背景更加突出。
2. 推荐信一定要让对你了解并且有很好印象的人写
因为国外对推荐信的真实性很在意,所以必须提供给他们推荐人公司或者学校用的邮箱,然后学校会直接把链接发给推荐人。
同时,我也不会知道推荐人最后给我写的是什么样。伦敦商学院的reference不是让推荐人直接上传一封信,而是让推荐人回答好几个问题。所以,一定要找到对你很了解,并且愿意花时间给你回答那些问题的人。
至于推荐人的title我觉得没有那么重要,当然如果你能找到很牛的推荐人那是再好不过。我当时是找了一个assistant professor 因为我跟他上了好几门课并且成绩都很高,和一个实习部门的manager,也是因为实习得到了很好的评价。两个申请人都是比较普通的title,但是并不会说因为太普通而拉低我之后申请的结果。
3. 如果三围不高的话建议越早申请越好
以我自己的经历,在8月的时候我的GMAT还没有考出满意的成绩,但是我后来决定还是把文书写作和cv的修改放在第一位,并且一定在第一轮的时候提交。因为伦敦商学院的招生越早申请的话位置越多,到后期特别是1-3月申请高峰的时候,会有很多GMAT或者GRE考的特别高的人去申请,那时候如果还是考不到满意的分就会让你拿到面试的几率跟第一轮申请比变小了。而且越早申请也增加你拿到奖学金的概率。
4. 面试一定要准备充分,熟悉自己的经历以及对职业规划有自己的看法
伦敦商学院的面试前1到2轮一般是校友面试,中国区应该是12月左右会有招生官直接去中国面candidates。
因为我是第一轮申请的,所以给我安排了一个在同一地区做金融的校友进行面试。伦敦商学院会告诉你出网申结果的日期,到了那一天非常准时的就发来了面试。之后的1周之内会帮你匹配到一个你地区的校友,然后你需要跟校友约时间。
校友面试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好处就是氛围会比较轻松,因为校友也是有过同样经历的人,不会太刁难你;坏处就是因为校友不是最后做决定的人,如果他们传给招生处的内容不够完整的话,你很有可能被放到waitlist。被放到waitlist之后,我写了一份邮件去给招生处表达了自己对学校的喜欢,以及自己的决心。后来招生处给了我第二次面试的机会,面试前又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总结,第二次面试2周后拿到了offer。
伦敦商学院申请小彩蛋:
1.学校官网上有个可以帮你免费评估背景的,只需要传一下你的resume即可,然后会有人给你一些建议,这个不会影响到你之后的申请。
2.在申请之前多找以前的学长学姐对学校的情况进行咨询,也可以看看网上往届学生的资料,对申请会有帮助。学校也很重视alumni推荐,如果有认识又关系比较好的学长学姐给你推荐的话会对申请有很大帮助。
其实我这篇文章已经比较具体的写了我怎么申请伦敦商学院,大家可以参考我的申请来进行申请。当然也可以找中介做半DIY,这样更省事。所有的规划、选校、文书,中介的专业导师都能给出你更专业的经验,比你自己一个人孤军奋战要好很多。像admitwrite平台就是“4V1”模式,4位老师负责你一个人,一条龙的全面服务了。
不过到底是选半DIY还是只选文书服务,都要依据你们个人的情况,我向来不建议盲目的去做选择。毕竟是和未来人生走向相关的事情,马虎不得。
可能还有小伙伴想知道其他信息,但是我这篇文章中没有涉及,欢迎来咨询我。导师背景
加拿大环境科学学士,英国管理学硕士。
本科收到U of T, McGill, Waterloo等学校录取,且多数获有奖学金。
本科期间在加拿大完成了4段不同行业的实习,dean’s honor list毕业。
研究生DIY申请管理学硕士,伦敦商学院waitlist后2周通过argue转正,第一批拿到offer。
因为在加拿大生活了5年多,对加拿大生活各地的生活、学校、专业、实习工作等都有深刻的了解,也可以提供学签工签移民政策等的咨询。 本文来自AdmitWrite留学平台专栏——【海外名校申请经验】,专栏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申请经历,就读体验,专业前景,就业分析等。想看更多的申请经历以及就读体验,欢迎关注~
海外名校申请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