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留学圈总体来说比北美要更加单一一些,过来留学的外国学生是除了交换生之外,大部分是就读硕士项目,主要是分布在斯京及其附近区域(KTH, UU, SLU, KI)还有西海岸(GU,CTH)和南部(LU)。硕士项目国际生人数的众多主要是由于语言的支持:瑞典大学一共有超过900个的英文授课的硕士项目。硕士项目DIY申请可以看我写的大学毕业一年,想去瑞典读研,DIY留学申请需要准备什么?本科成绩很重要吗? - 叶茂的回答。相比较而言,本科的100个英文授课项目就比较少了,分布的话主要是在Lule, Dalarna, Gvle, Jnkping, Linkping 和 Linneaus等大学,有一些是和国内大学合作的形式。 从生源上来说也有比较多的“同源”学生,KTH很多浙大的,UU很多同济的(鼎盛时期UU有超过70多个同济学生)。
中国留学生周末会常常聚在一起做饭,做作业,玩桌游,参加nation的活动(UU/LU),和瑞典朋友一起Fika之类的。认真学习瑞典语的童鞋比较少(过分依赖良好的英语环境,瑞典语学习和使用的欲望往往不强)。中国童鞋普遍不喜欢和遍地的三哥、黑哥和阿哥玩儿,瑞典人比较受欢迎。没有太多的娱乐设施,当年我有个朋友从淘宝买了个卡拉OK机过来大家都能稀罕了小半年。交换生平日里基本上都是周游欧洲列国,全日制硕士生只能在学期中和学期间休假的时间出去玩儿。春节的时候大家一起搞搞晚会,吃吃大餐,组织活动还得自己去拉赞助,使馆一般只给斯京学校钱- 。- 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环境下比较适合三件事,烧烤(用烧烤炉的,便携的,野外捡柴火的),做作业(尤其是学计算机的,尽是周末开会期末通宵),同/异性发展超越友谊的感情(中瑞或者中中)。
留学圈朋友的各奔东西依然是在传统的毕业季。现在移民局给了留学生半年的找工作时间,大家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在毕设阶段就找工作。理工科好找,尤其是技术性强的,不会瑞典语的一样好找。不少同学是毕设在公司里做,然后留下来。码农只要愿意找没有说找不到的,拿到面试机会就比较稳了,尤其是小公司。文科商科类的相对而言比较难留,语言是主要原因,不过也要看机会,通过人脉推荐或者瑞典男朋友留下来的也有的。另外申请读博士呢也是一条路,现在也算工作了,四年拿永居(依然学生签一年签一次,但比工作签证要容易拿永居,工作四年就拿是理想情况)。不过想申请读博的同学一定要仔细思考自己的兴趣,并擦亮眼睛看下编制和收入来源。在瑞典一般博士生算合同雇佣,4年或者5年,纳入学校编制,所以并不是你愿意读就有职位可以给你读的。以前很多基于奖学金(CSC的或者教授自己的)的博士生都是不上税的,不上税意味着没有纳入瑞典的社保系统,很多福利都没有更别说申请永居了。 虽然Saco工会说现在这样的shadow PhD candidates 越来越少,但是一定还是要注意。关于博士的申请,我已经在以前的问题里说的很详细了,就不再说了。
2018.3.5更新:
对于基于奖学金的博士生申请永居的问题:当时来看是有些问题的,后来工会以及一些政党力量的介入,现在的情况是,PR不保证能申请到,但是原则上是应该有的。但很多和税收相关的福利还是会比较麻烦,尤其是涉及到和社保局打交道的时候。如果有条件,大家尽量不要选择以奖学金形式过来读博的这种情况,而是学校直接雇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