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申请套磁什么意思,如何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23   5469   10
套磁是什么东西啊?怎么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1
“套磁”是美国大学申请中的一个术语。主要指申请学生通过Email跟自己梦校的教授联系,以此来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取奖学金的机会。
说人话就是,和教授“套近乎”。
5个步骤,手把手教你写套磁邮件
1、邮件主题
  • 包括您的课程和部分#(如果适用)
  • 包括邮件的主题
示例主题
  • POL101 / Section 5: Question about essay
  • Senior thesis on African-American History
2、打招呼
  • 通过““Dear Professor [last name]:”向教授发送电子邮件(你的教授也可能没有博士学位,所以一定要在确定的情况再使用“Dr. [last name]”。)
  • 永远不要用“嘿”为开头发送电子邮件,甚至直呼教授的姓名(除非教授明确表示你可以直呼姓名)。
示例
  • Dear Professor Fiji:
  • Dear Professor Williams:
  • Dear Dr. Jones:
3、背景资料
  • 对于入门级大课,或者如果你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给您未亲自见过的教授,可以提一下你从哪里了解到这位教授。
示例
  • I am a student in your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class (POL101).
  • Professor Fiji suggested I reach out to you because the topic of my senior thesis is African-American history
4、你发邮件的目的
  • 你发电子邮件是出于什么目的?提出问题,还是分享信息。
  • 如果你的邮件的目的是提出请求,在提出更大的请求之前应该与教授进行至少一次对话(例如,你希望他们为你写一封推荐信)。如果你和教授还没对话交谈过,那么邮件的目的应该是和教授找时间谈谈。
示例
  • I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e essay due next Thursday and I was not able to find the answer on the syllabus. Should our essay draw only on readings listed on the syllabus or can I incorporate scholarly articles I read on my own, as long as it fits with the subject of the assignment?
  • I know you have done extensive research in this area, and I think meeting with you before I start my thesis would help me get start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Would you be available for a short meeting next week?
5、签名
  • 以“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或“I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作为签名的开头。
  • 接下来是“Best regards”。一个Propeller Collective的最爱,“Best regards”有恰当的形式。对于更正式的情况,“Sincerely”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而“Best”或“Regards”比“Best regards”略逊一筹。
  • 我们不建议使用流行的签名:不要用“Thanks”或“Thank you!”进行签名。过早的感激可能会使你看起来像是在提出要求。如果你想对某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表示感谢,珍惜你使用“谢谢”的次数。
  • 使用您的全名,以及你的专业和毕业年份。
示例签名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Best regards,
Chantal Jones
Political Science, Class of 20xx
I look forward to your reply.
Sincerely,
Joel Wyatt
History, Class of 20xx

你也可以参考这个示例

[h1]一些误区[/h1]1.过度谈论课外活动
介绍自己的目的是说明你为什么应该被你申请的课程录取 - 而不是你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划船者,音乐人或你学校的艺术奖的获奖人(除非你申请的是体育,音乐或艺术)。
花时间解释你在课外活动中所做的一切,然后用几行虚无缥缈的文字来说明你从中获得的时间管理技巧,这样做不太可能激发教授的兴趣,甚至可能让他们认为你没有足够的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正确的做法将大部分个人陈述集中在与课程相关的主题和成就上。
只是简单地提及一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的课外活动。
2.过度使用陈词滥调(passionate, fascinated, etc.)
每个教授在申请季都会收到无数套磁邮件。那些收到积极回复的邮件的闪光点在于:有正能量,积极向上,但不是陈词滥调。你可以说自己曾经充满热情,但不要为了你主题的每一个小细节而重复这一点!
更高明的做法是通过解释您在该领域已经完成或阅读的内容来表明你对该主题的万分热情。
正确的做法
用真实的语气,并解释你为什么着迷,如果一堆形容词没有实际事例做支撑,这些形容词很可能会成为空话。
3.使用被动语态
写作中最糟糕的组合是使用被动语态,同时使用了passionate等热情话语。
最好在邮件中用主动的姿态写你所做过的东西,而不是这些经历没有经过任何努力就发生在了你身上。
例如,如果你申请的学校要求实习,要说你完成了实习,而不是说你“必须”完成实习。
同样,不要写你是某个组织的“成员”,而要说你作为一个积极的贡献者做了什么。
正确的做法
展示您如何根据自己的主题行动,并主动关注自己的兴趣。
4.向读者讲述你研究过的东西
很多人倾向告诉读者你研究过的所有东西。请记住,教授想要了解的是你是谁,教授在学术领域可能比你做得更好。你要写下的是你的学习成果,而不是总结你已完成的阅读或研究。
正确的做法
将你阅读或研究的内容摘要限制到一句之内。邮件内容应当专注于你学到的知识以及它与你经历或了解过的其他事物的关系。
5.不告诉读者某些事情是否相关
不要只列出你所做的事情,而忘记了邮件的主题。
一定要告诉读者你为什么写这个,以及它如何使你成为你申请学位的好候选人。除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之外,还表明你已经反思了自己的经历或学习,并且你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来应用它或将其与其他学科领域联系起来。
6.过度引用
大量引用很容易让读者认为你没有足够的个人想法,以至于你只能用其他人的智慧填补空缺。此外,引用也没办法生动地表达你自己。
正确的做法
尽量使邮件专注于你的动机,背景和学习,以便教授可以更好地了解你。
7.拼写和语法错误
这应该是最基础的。
尽量找一个英语大牛或母语者检查一遍你的邮件
正确的做法
找一位英语老师或留学顾问,他们可以为你提供有关写作风格的良好反馈。您不仅可以获得语法和拼写反馈,还可以获得风格和内容建议。

如果有帮到你,点个赞吧!


美国留学申请材料如何准备?
美国申请研究生文书该怎么准备?
【美研专业介绍】金融(商科)去美国留学真的那么好吗?怎样申请?
【最详细】高中、本科、研究生|留学美国标化考试完全介绍
GRE、托福、雅思的区别是什么?
双非学校可以申请到美国前三十学校吗?
留学文书有哪些禁忌?有哪些千万不能提的问题?
去美国读研,金融硕士和会计硕士哪一个适合我?
美国申请研究生文书该怎么准备?
想去美国读研,绩点太低了怎么办啊?
什么样的条件适合去美国留学?
低GPA如何申请国外TOP50名校?
在 3 个月之内准备托福,想要达到 100+,有哪些方法建议?
家里没钱可以出国留学吗?
怎样才最有可能被哈佛大学本科录取?
为什么说CMU的CS Master很好申请?
美国私校是否只能申请一所?
怎么写Essay?留学ESSAY怎么写
如何选择好的留学顾问?
为什么要去美国学法律?
怎样复习托福可以考到 100?
怎样被美国名校录取,他们喜欢怎样的学生?
金融从业者深造学历,读在职MBA?还是脱产留学?
有人了解美国的商业数据分析硕士专业吗?



【持续更新】超全背景提升资源分享-科研、实习、义工、竞赛、夏校(寒假金融项目已更新)
好的留学中介的老师是怎么帮助学生做留学背景提升规划的?
有什么值得推荐的夏校(Summer School)?
提高软实力,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必要吗?
申请美国大学时,怎样的课外活动经历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会比较出彩?



在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NCSU)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华盛顿大学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哥伦比亚大学 (Columbia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宾大沃顿商学院 (Wharton School)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达特茅斯学院 (Dartmouth College)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耶鲁大学 (Yale University)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在芝加哥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作为全校唯一的中国留学生是什么感受?
为什么有人说去美国读 PhD 要避开亚裔、女性、助理教授(AP)、未婚四类导师?
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有哪些是你留学后才明白的道理?
有什么事是外国人来了中国之后才知道的?
去美国留学怎样可以省钱呢?
在美国有哪些奇特法律要小心注意?
在国外怎么和外国人交朋友?
如果中国学生不再选择去美国大学留学,这会对美国大学造成什么影响?
为什么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认为留学的那几年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几年?
留学时如何融入当地的圈子,而非华人圈?
初到美国的留学生如何控制体重?
哪些英语单词我们经常用错?
在美国留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美国人的法律意识达到了怎么样的一个程度?
美国留学要注意什么?
家境不好该不该去美国读本科?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2
套磁这个东西,是建立在你有实力的基础上的。教授又不是傻子,对于他们来说,我给你offer是为了招人来替我做事的,对吧,你连基础的实力的都不具备,我还要给你分funding,可不可能?你要打动这些教授,至少要让他相信,我有能力跟着你做事。

所以在讲套磁技巧之前,我要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实力啊,科研实力啊,research背景啊!这些东西甚至决定着教授愿不愿意把你的套磁信读完……

你说,就这条,大家都在建议你看一下教授的论文,然后自己发表点感想啊什么的,你得:看得懂,能发表见解。什么都不懂你还想跟教授套磁,教授理你才怪。

所以各位在打算申请Ph.D之前,最好先老老实实在自己的实验室踏踏实实做事,能发表paper最好,没搞出来至少你有经历,至少能写写从经历中获得了什么见解和感想。

这里我再总结一下吧。

1)本科申请PhD和研究生申请PhD肯定是不一样的。本科生由于研究经历有限,所以其实在申请中学校更看重的是你的GPA(尤其是专业课的成绩)这些硬件,因为无从判断你的研究能力——但本科申PhD的难度更高,也就是对你的GPA这些硬件要求更高。而研究生则比较注重科研经历和论文,很多本科GPA不高,但研究生阶段科研经历和论文经历都不错的同学,一样可以通过科研和论文弥补。研究生套磁也应该围绕着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和教授进行交流。下面所谈的套磁信也基本上是针对研究生而非本科生。

2)套磁信的目的是让教授因为你的专业能力,科研能力而对你感兴趣,从而增加被选中的机会。如果你只是一个花架子,而没有实际能力,不建议套磁。

3)Match。教授会出于非常实际的考虑——“你能不能为我所用”来对你进行考察,所以套磁信要能让教授感受到“你能为我所用”。把自己相对于教授的价值体现出来。而这实际上就是你在专业上能对申请的项目做什么,能力重要,但也要用得上才行。

前几天有位知友私信我问套磁信搞砸了怎么办?其实他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真的搞砸了,感觉教授似乎不太感兴趣。我想说明一下,教授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

1)你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他觉得你能力不够。
2)觉得你专业能力有,但在众多的候选者中并不是最优秀的。
3)觉得你专业能力不错,可惜跟我要做的项目关系不大。

第一条,如果你有了这种表现,建议更换套磁的思路,围绕着专业问题与教授进行交流。
第二条,比较难,因为他选项多,而你自己又很难短时间提升。
第三条,就是前面所说的match,要和教授做的项目匹配。这个最好事前有个调查,以免浪费时间。如果真心想去,那就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教授说明。

有个学生去年找到我们Admitwrite留学平台,咨询套磁信怎么写,我们分给了在约翰霍普金斯(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就读的A导师,A导师看了这位同学自己写的套磁信,决定直接重新写(问题太多)。但是凭空写是不可能的,A导师因为和那位同学都是生物化学专业,很快就通过聊天做了详细的了解,整理出一份资料,然后根据这份资料,为这位同学写了一份套磁信。其实信的内容主要就是围绕着专业领域的东西来讲,你的内容能让他对你产生兴趣,让教授觉得你有他需要的科研能力,选择你对于项目的帮助是最大的。结果还不错,教授表现出明显的兴趣,最后也拿到了offer和全奖。

另外,如果大家在申请过程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咨询我们的导师。

套磁信只是个教授了解你的窗口,真正起作用的肯定是你本身的实力。一定要在具备一定科研背景的基础上,再来谈套磁中需要用到的技巧。

一、套磁的时间

不是什么时候套磁都合适,联系太早就算教授看了也不会做决定啊,时间久了可能早就把你这事儿给忘了。晚了教授把机会给了别人,你也只能去后悔。所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还是蛮重要的。具体什么时候合适,你得根据教授的安排来,可以去学校官网看看教授的行程如何,尽量避免学期始末(注意不同学校学期设置很不一样)和逢年过节(感恩节圣诞节)教授忙的像狗的时段

因此一般推荐的时间是:
早一点的6-8月在申请前就可以开始套磁 由于时间相当早 不少教授也许还并不清楚来年是否有招生计划 这么早开始套的好处是万一教授要出差比如到什么地方开会你们可以尽早安排面谈机会

然后10-11月算是套磁相对集中的时间段 ,等于是提交申请材料后跟教授打招呼,大量美国本土学生会选择在这个时段开始跟教授交流 实地考察等等。很多学校还会在这个时段直接安排open house之类的活动,迎接来访的学生,甚至是食宿行全免的(不过国际生大概享受不到这个待遇..)。

晚一点的来年2月左右 这个时期基本所有材料都已经到学校了,基本算是最后的机会了 。有的同学因为对申请不熟悉,很晚才找到我们咨询,套磁错过了最佳时机,非常可惜。所以这里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

二、套磁信的题目

这个跟简历不一样啊!我说的是求职简历,因为毕业后写过不少简历,记忆深刻!简历一般都是XXX申请XXX职位,很多人写套磁信题目写得跟求职似的。套磁信的题目不一样,应该写你向教授提出的关于专业的问题。前面说了让你读几篇教授的论文,最好的深入了解一下。当然前提是你真的对教授的专业方向感兴趣,如果你不感兴趣又不了解,也就没有申请的必要了。读了教授的论文,你就需要提出见解啦,或者你提出相关的问题。把这个关键信息总结个题目,教授一看到,wow,看起来很不错的样子,或者,Hmmmm,interesting~这样他就打开了邮件,开始看你的套磁信啦~

三、套磁信的内容

先说说套磁信的目的是什么,明确这个我们才知道如何展开不会偏离轨道。大家会说目的当然是让教授给offer啦!教授凭什么给你offer?他对你表现出来的什么感兴趣才会因此给你offer?

当然是你在专业上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是的,你应该表现出我很喜欢这个专业,我想在这个专业上有深入研究,想要在这个专业上有所作为。嗯,想法不错,可是怎么让教授相信你?毕竟空口无凭啊,天知道你能不能做好?

这个时候,你就要展现出你的专业能力了。这个套磁信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就专业问题上发表见解,这里靠的就是你真正的实力了,能不能提出对教授来说有吸引力的见解和问题,基本上就决定了教授愿不愿意给你offer。

这个时候有些同学就着急了,我之前的项目有点水,科研经历基本上就是走过场,没什么深入研究……那我只能说,别申请了,就算教授眼瞎给了你offer,到时候你也会感受到什么叫压力,留学生里面抑郁的也挺多的,你这样到了大洋彼岸估计也免不了。

四、关于熟人推荐

前面有位答主说得真好啊,可熟人推荐不是人人都行的。毕竟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能用的熟人。这些人脉往往也是通过你做科研,写论文积累的。关于人脉我真的有特别多的感想,有时候你就会想,要是你和谁谁谁认识就好了,或者要是你在某个高端圈子里就好了,其实大家往往忽略了一点,很少有人愿意跟比自己层次低的人交往,尤其是在你工作后这种感觉会非常强烈。如果你能在某个圈子混,那说明你至少具备在这个圈子混的实力。打个比方,嗯……举个比较通俗的例子,马云爸爸很有钱是吧,你想要是你跟他关系不错那得多好……可是要达到这点,你的能力也不可能差到哪里去吧?我说这些的意思是,套磁靠关系,其实靠的还是实力……提升自己比把套磁信写得漂亮更加容易获得教授的青睐。

五、发信的频率

发信的频率一定要注意,不要说2,3个月都不搭理人家了,突然发了一封信给他,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在频率上基本上最好保证1到2周联系一次。如果时间太密的话,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如果时间跨度太大的话,很有可能人家都忘了你是谁了,这样每一次基本上都是新的,效果必然会大大折扣。所以要保持一个长久连续的联系。让教授看到你真的对他的研究感兴趣,这样才有可能打动他让他招收你并提供奖学金。

六、关于模板

切勿使用模板,这东西基本上没什么用。因为你用模板别人也用,这些模板都是网上泛滥得不能再泛滥的了。千篇一律是大忌啊!你想想教授要看的套磁信肯定不止你一个人的,结果一看怎么都差不多,你的和其他人的区别不出来,没有亮点,机会肯定也就不会给你了。其实真心向往写出来的套磁信最能打动教授,因为情真意切,有细节,很真实,教授不动容都难。强行套磁教授感受不到你的热情,完全就是浪费时间。

七、一份套磁信发多个教授之类的愚蠢行为

这个就是纯粹的作死行为……一份套磁信发多个教授,内容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干货。因为有干货的套磁信肯定是针对具体的某个教授写的。你不花心思,教授也感受不到诚意对吧?

还有同一个院系的教授发一个人就行了,别A教授发了又给B教授发,这要是两个人聊起天知道了你大概一个offer都拿不到了。

八、当面套磁

这个难度颇高,表示真的很难很难很难……就算你见到教授了,教授也愿意跟你聊一聊,你肚子里没干货,那也是聊不到几句,教授只会觉得失望。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3
对于大部分留学生来说,套磁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环节,从表面意思上来看,套磁就是套近乎,搞好关系的意思,当然不要把它理解为所谓的“走后门”,“找关系”等意思,在留学中套磁其实就是先和导师联络熟悉,通过联系达到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一般来说,一般理工科博士申请需要套磁。
了解完套磁的基本意思后,我把套磁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分别来看看在每个阶段套磁需要做的事情。
前期套磁:是在申请学校确定前,我们向教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自己的研究背景,询问教授的招生计划。在进行学校申请前,我们还可以就自己关于学校申请方面的疑问向教授咨询,这个时间段的套磁基本是让Prof在脑海里大致有印象,为之后套磁打下基础。
中期套磁:是在申请材料寄出前后,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与教授保持合适的联系频率,可以向教授汇报自己申请的关键进度,如学校的申请提交之后,我们可以发邮件告知申请已经提交,询问教授是否看到自己的申请材料。我们也可以通过学术套磁,向教授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从更深层次去挖掘跟教授研究的匹配度,另外争取interview的机会。
后期套磁:是在拿到AD或者offer前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和教授表示自己对他所做的事情感兴趣,进一步展现自己现阶段的成果。也可以询问教授什么时间段可以得知申请结果,如当未得知学校结果时,我们可以发邮件给教授进一步表明对学校申请以及对教授的研究感兴趣;获得另一所学校的offer并且回复时间紧迫,但是更想去教授所在的这所学校时,可以发邮件催教授结果。此外,当我们获得了学校的录取,但是录取通知书上没有说明奖学金的决定时,我们也可以发邮件给教授询问奖学金的情况。
我着重提醒大家注意前期的套磁,在这个阶段中,首先要说的是态度问题,态度一定是遵循两个原则的:有礼貌和谦虚。当然话说回来,做到这两点不是要把虚心变成乞求,虚心的人人人都爱,可是过了头,就会被嫌弃,所以要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在内容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入口点很多,很多同学不知道如何开头。其实开头很容易也不容易。容易在于,我们可以从专业上考虑,不容易的是如何。有如下两个建议:
1、看教授的论文,把自己的真实感想写出来做一个总结,这是第一步。然后把写完的东西给自己学校专业知识和英语水平都比较牛的老师看,让他们提一些修改的意见,根据老师的意见修改完后发给要套磁的Prof。
2、现阶段的实验报告。每个人在做实验的过程当中每天可能都有不同,在一段时间内把实验进展,以及遇到的困难写在邮件里告诉他你是怎么解决相关的问题的。以上两方面说起来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确实需要功底和能力了,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良好的PS的缩影。
在表述一些自己观点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是要表现出来在专业方面的兴趣和对于做研究的兴趣,但是我们不能只说:“我对该专业的兴趣和我对该方向的研究的热爱如滚滚江水绵延不休”这种浮夸的话,就是说我们不能仅仅通过堆砌形容词来描述我们对它的兴趣。我们需要的是通过说专业来表现出兴趣,以事实为依托,这样才能显示出自己的专业度,关于这点,我们可以在文书篇章也有大量的文字来说明。
另外,找一些跟自己熟悉的老师或教授,如果他们有可能对你的申请有所帮助的话,建议请他们先发一封私人推荐信,让导师来帮你套磁,比如说:“我这边有个学生比较不错,想学你那个方向的专业,能不能麻烦你有时间的时候看看他的情况?”如果可能的话,可以让导师先把简历发过去。这样做的最大帮助就是和那边的教授建立起很有效的联系,也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回复率。如果有回复的话,就可以从自己的老师那里得到有用的信息,比如说意向学校和教授今年是否招人,要多少人,需要什么要求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
发信的频率要注意,不要2、3个月都不搭理人家,然后又突然发了一封信给他,这样的效果很不好。在频率上基本上最好保证1到2周联系一次。时间太密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时间跨度太大的话,很有可能人家都忘了你是谁了,效果必然会大大折扣。所以要保持一个长久连续的联系。让教授看到你真的对他的研究感兴趣,这样才有可能打动他让他招收你并提供奖学金。
要提醒大家在套磁中切记不要用任何的模板,模板这个东西,现在在网上已经非常泛滥。可以说你能找到的,其他人一样能找得到,你能发现的,其他人一样也能发现。而且你可以找一下模板看一下,大家写的东西都基本上一样,一上来都是那一套。套磁本身就是你自己推销你自己的过程,那么怎么可能每个人推销自己是和其他人都一样的呢?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我们在给自己做推销的时候当然要立足于我们自己啊。所以不要用模板,但凡有能力就一定要自己写。
最后,套磁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因为现在的套磁情况就是这样,发100封信,回的可能只有10封,有可能这10封里有6封以上是客套话,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一定要保持很好的心态,应对困难的能力。套磁就是这样,现在套磁信泛滥的已经可以算成为了垃圾信息。但是我们要知道,往往笑到最后的那些人并不是那些所谓的牛人,而是那些坚持到最后的人,只要套到了一个导师,我们就多了一份希望。在申请的时候,我要很感谢辅助我的留学平台admitwrite,除了套磁这部分外,包括选校,选专业,定位,文书写作等等一系列都是他们为我保驾护航,在平台上导师非常认真贴心根据我的情况为我推荐学校与专业,文书导师和外籍导师全方位“包装”我的文书材料,“班主任”时时跟进我的留学项目的进度,这4V1的服务,还怕拿不到offer?
希望我的回答对所有想要套磁的同学能有一些帮助,也希望有留学疑问的同学可以添加【admitwrite014】的微信号进行询问,希望大家留学梦都能成真!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4
一、套磁的含义。套磁本身的意思是套近乎,放在留学中,意思就是通过邮件的方式和教授套近乎,通过沟通来建立联系和彼此的印象。说得更直接一点,就是你通过写套磁信获得教授的青睐,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二、套磁的前提

客观前提——找到正确的套磁对象
一般来说,一个合适的套磁对象应该是有决定录取的权力,有招生意愿,有资金的教授。
一个教授是否有决定录取的权力,要看该院系的录取方式是委员会决定还是导师决定。总的来说,一般跨院系的program基本上都必须走录取委员会这条路,教授无权直接招生,最多替你说两句好话。而如果是导师有权决定,那么他一般会挂靠在某些系或者某些program底下,可能适合做你的套磁对象。
但除了有录取权力之外,一个教授适不适合做套磁对象还跟他有没有招生意愿,有没有资金有关。
美国大学里的教授通常分为三个级别:教授(professor 或 full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
按照招生意愿来讲,Assistant Professor的招生意愿最强烈,因为他们通常是有资金,但实验室还没搭建起来,急需人才,系里也会帮Assistant Professor招学生。
而Professor通常年纪都比较大了,无论是实验室运转还是招生数量都比较稳定,招不招生通常是由实验室和项目需求决定的。而且招生习惯比较固定,要求比较严格,难度会比较大。
Associate professor的招生意愿和难度处于Assistant Professor和Professor之间。

主观前提——自己要准备充分
不管是缺乏科研经历还是硬件不足的同学,抑或是申请牛人,其实都应该套磁。套磁不一定能拿offer,但通过套磁大家能对自己的申请方向,将要从事的研究领域有一个更准确的认识。
但如果申请人到了套磁阶段仍然疲于应付考试,忙着参加实验室课题,那么建议还是缓一缓。不要因为大家都开始套磁了你就着急。重要的是,套磁并不是比谁套得早,而是一个择优录取的过程。你要做的就是准备充分以证明自己更qualified。

三、套磁的时机

套磁在申请的不同阶段目的和效果都不太一样,通常套磁有4个时间段:

1)网申提交前(6-8月)
由于时间太早,教授之前录取的学生还没有报道,后面申请的经费等等都不确定,所以基本不会给确定的答复。除非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教授急需要招生做项目,可能会给积极的回复。我们在这个时间套磁的主要目的并非一定要争取教授的青睐,打听教授的招生计划和资金情况也是我们的目的。如果你准备比较充分,可以直接进行针对性的套磁,给教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2)网申提交后的初期(10-11月)
10-11月是美国大部分学校申请提交的截止日期前一段时间,大多数人都完成了网申。这个阶段是套磁的集中阶段,美国本土的学生也大都选择在这个阶段跟教授展开交流。这段时间一过,到了圣诞节前后,学校会放假,教授基本上不会回复你的邮件了。

3)1月初2月底
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争取最后的机会了,所以竞争会非常激烈。

4)录取offer发放阶段
这个阶段是录取和offer发放的集中阶段。因为学生要在4月15日之前对教授发出的offer给出回应。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时候确定一个offer,拒掉其他offer。而如果某个教授被学生拒掉了,那么他组里的位置就空了出来,你就有机会再争取一下。现实中在这个阶段也有很多教授主动给学生offer的情况,所以一定不要放弃希望。

四、套磁信怎么写?
如果是早期的套磁(以了解招生计划和奖学金情况为目的),不用进行太过深入的学术交流。不过这种算不上正式套磁的套磁信很容易被教授忽略而收不到回复,所以建议第一封套磁信就直接是正式的套磁信,这样教授也会认真对待,即便是没有招生需求或者资金也会明确地回复你。得到否定的回复也是有用的信息,这样你就能及时更换套磁对象。
通常一封完整的套磁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标题。套磁信的标题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因为这关乎到教授会不会打开你的邮件,而不是直接删除。通常我们建议学生按照这样的格式来写套磁信邮件的标题:
Your name - Ph.D application(with CSC support) - 你要研究的方向
是否自带奖学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会极大地影响教授的选择。
其实Dear Prof XXX:Application for phd position这样的标题也无可厚非,但绝对没有上面那种形式有吸引力。
2、称呼。一般我们都是Dear Professor XXX或者Doctor XXX开头,千万不要搞错对方的title或者姓氏。
3、自我介绍+表明目的。这一段一定要简单直接,直入主题。我是谁,来自哪里,我写这封套磁信是要干嘛,几句话让对方一目了然。My name is XXX, a graduate student in computer science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of China,一句话介绍自己,不要一句多余的废话。 I am writing to you to apply for a Ph.D position in your team,表明目的。如果有CSC奖学金,就加一句with financial support from CSC。

4、主体部分
写这一部分的原则是——逻辑清楚条理清晰,用词简单准确。对导师研究内容不提,没有逻辑,细节错误都是非常忌讳的。
说白了,套磁信就是一次和导师的短暂交流。要在短短的几百字内获得导师的兴趣和好感,不能太泛,要说到实质的东西才能戳中导师们的心。
所以我们就要搞清楚导师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你GPA有多高?背景有多丰富?还是别的什么。
答案是,导师们招你去,是因为你的能力和他的项目匹配,你能够为他的项目出力。通常我们谈及导师和PhD们的关系,尤其是需要套磁的理工科导师们和PhD的关系,更接近于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所以你完全可以把PhD申请当作找工作。老板为什么招你?是因为看中你的能力,你能把他的工作做好。
很多同学在套磁信中大谈自己有多优秀,却没有写明自己的能力和导师有什么关系。作为看这封套磁信的导师,肯定不会动容。因为就算你再优秀,但压根就和导师没什么关系。一个很重要的概念,match,是套磁过程中最最重要但又非常容易被忽视的。这和销售是一样的,推销自己的前提是,对方有这个需求。
所以与其大谈自己有多优秀,不如先谈谈导师的研究方向(要具体一点),表达自己很感兴趣,再介绍自己做过什么(要和导师的研究相匹配),有哪些技能,再写希望能够得到导师的指点,在导师的方向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这样写的好处在于,导师知道你对他有一定的了解(你不是盲目申请),他也能对你有一个了解。这样他才能做出判断是否要你。

这里我们再细谈一下这个逻辑结构中的具体问题。

1)谈导师
我们提及导师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让导师明白,我们对于导师的研究有一个真正的认识,毕竟他不希望招一个连自己做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的学生。而提及导师研究虽然不宜太详细,但也不能太表面。通常这个部分应该包括三部分:
a)你对导师工作的了解(不能照搬他的信息,而要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同样需要简洁)。比如你可以写“我从XXX了解到你关于XXX的研究,对我启发很大”,先大概提一下导师的研究,然后再“其中关于XXX的研究/关于XXX的引用,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将其中一部分细化下去,让导师知道你不是随便提一提,而是仔细看了的。这一部分两三句就够了。
b)你对这个领域工作的一些思考(假如你真的有的话,顺着导师的思路,提出自己的见解。),有能力的话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导师解答(当然我们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得到答案,而是让导师知道你是认真对待他的研究的)。
C)表达自己很希望在对方的领域里得到他的指导。 If you have any vacancies, I wish to apply for a visiting Ph.D position。

2)谈自己(经历和成果)
这一部分大概就是谈自己的研究经历和成果,具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同学们要清楚一点,就是我们所有这些谈自己的内容,都要围绕着“对于导师来说是有用的”来进行。以下几点需要我们注意:
a)相关性。很多同学容易把自己的优点一股脑儿都往上放,要知道我们这儿的套磁是学术套,目的非常明确。如果你申请的CS PhD,却大谈自己在钢琴上的造诣,谈自己在马拉松比赛中获得的成绩,就已经南辕北辙了。
b)态度上。有些同学太谦虚了,用词上处处小心谨慎,给人的感觉就是不自信。或者对老师进行虚情假意的赞扬,说出“most knowledgeable and authoritative scholar”这种假大空的话,只能起到反效果。而另一部分的学生又太高傲了,“你不录取我就就是你是损失”这种话虽然说起来痛快,但要直接说出来又会让人生厌。
c)诚信问题。可能你把一段经历说成两段,一篇论文说成两篇,没发表的说成发表了的。这些都是极其危险的行为。因为你不知道教授会不会去核实,你也无法保证谎言可以一直不被拆穿。

通常这一部分的正确展开应该是这样的:
你最近的研究经历+你发表的论文+研究的成果介绍。
经历直接(1)XXX,(2)XXX,(3)XXX……这样写,清晰明了。论文一定要概括内容,以及发表在什么期刊上,让导师一目了然你做过什么,在哪能核实。成果的介绍不用太多,说清楚即可。
一定不要扯别的,要单刀直入,简洁直接。

5、结尾部分
这一部分的功能主要就是告诉对方你有随信附上的材料(CV, thesis abstracts, research proposal等)。最后再来一句套路的“我期待着您的回复,谢谢您的阅读”。
最后的最后,落款Sincerely XXX。

6、写套磁信容易出现的其他问题:
1)拼写、语法错误。这种低级错误千万别犯,会导致对方阅读困难的同时,对你产生非常不好的印象。
2)排版问题。字体样式,大小要统一,不要变来变去,这只会让人觉得你一点都不用心。真实案例中有的同学甚至有用过宋体写英文简历,绝对是个大坑。
3)最后再强调一下,千万千万不要把学术套磁信当作模板套磁信来对待。模板套的目的是了解招生信息和奖学金情况,真正套磁还是得学术套,一定要按照上面讲的一步步来,更不能让对方看出你是在用模板!

五、教授回复套磁信的类型以及如何应对
一般情况下,教授看完你的第一封套磁信后给的回复有以下几种类型:

1、套错人了型
如前所述,一般来说美国大学的PhD录取分两种:一个是委员会决定制,一个是导师决定制(也就是强弱委员会的区别)。如果是委员会决定制,导师是没有权利干涉录取的,如果他回复了你,可能会说“ I do not have a problem of being your supervisor”,but,你得先过委员会那关。
套磁的对象搞错了,自然得不到积极的回复。

2、没有实际内容的回复
1)模板型。
例:Thanks for your interest. Please submit your application package to XXX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t time. Regarding to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you can contact XXX. I encourage you to apply to XXX for your phd ...
为什么说这是一封模板型回复,因为这段话一字不换他可以发给别的学生。这里面压根就没提及关于你的信息。如果教授真的对你感兴趣,肯定会针对你套磁信的内容进行一些回复,或者根据你的CV表达一些积极的看法。
用模板回复你,说明教授对你的套磁没有产生兴趣,换句话说,你的套磁很失败。这种情况下你可以直接放弃跟进,换一个目标。

2)不确定型
告诉你“我在招生”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前面的模板套其实就是这种类型。但还有一种是教授自己都不确定是否招生,措辞中出现诸如“I'm not sure”,“I cannot say”,比如“ I'm not sure if I will take students…… ”这种基本上就要慎重跟进了。

3、有实际内容的回复
这种回复包括消极回复和积极回复,但无论如何都会提到一些实际有用的信息。

1)消极回复——直接型
消极回复里面最消极的就是,明确告诉你他不招生或者没有funding,比如unfortunately I don’t have any open positions 。但这种回复至少会比模板回复和不确定型回复好,因为让你知道招生信息你可以及时作出调整。

2)消极回复——婉拒型
这种情况一般是项目的申请人数很多,竞争很激烈,而你的条件太一般。教授会明确跟你说竞争人数很多,并且都有比较好的软硬件。你可以申请,但没有保证。这种套磁信可能会先夸你,但绝对不会夸奖你的核心能力,而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话,然后however之后来个大转折。
这种情况下跟进要慎重。

1)积极回复Lv1
只回复“在招生”肯定没有用,但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教授还明确写了你的条件不错/很好,那就有跟进的必要了(虽然没提深入交流的意思)。更好一点的情况就是,教授夸你的东西会更具体,可能会针对你套磁信的某些亮点进行夸奖。同时,他也会表示有意愿进一步联系。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诸如schedule a time, keep in touch之类的词语。这种情况教授可能会要求你提供更多的材料,而你要做的其实就是对他的研究和最新的paper进行了解,为接下来的沟通做好准备。如果你准备充分了,也可以直接询问能否来个phone talk,展现你的自信。

2)积极回复Lv2
直接回复主动约电话/skype面试。如“ I suggest that we have a conversation over Skype”,对方主动要求电话或者skype面试基本上就可以算作非常积极的正面回复了。一般这种回复里肯定会有对你的大力夸奖。措辞上也不太可能出现well,good之类的词,更不会是afraid之类的词。你会看到very这个非常重要的词汇。very impressive,very interesting。你也可以这样认为,除了very,best之类的词汇,其他的都只能说明你很一般。另外还有可能会提及match这个词,你也可以当做是非常积极的回复。

3)积极回复Lv3
直接谈funding!或者直接口头承诺offer。这种情况就算是最积极的回复,offer也就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不过这种回复很难得,说明你的各项条件在他看来都已经非常优秀,而且经历和成果都和教授非常match。一般情况下教授都能兑现自己的承诺,不过也有意外,并不是百分百确定。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5
套磁是指在申请美国学校的过程中,以邮件或电话等形式和有意向的教授进行沟通,沟通的目的就是从教授那里获得更多招生消息以及进一步让教授对你产生印象。一般多用于博士申请中,当然硕士申请者也可以有针对性地跟有意向的学校的老师套套磁。
套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4. 初步套磁(自我介绍):这个部分一般是把自己的一个教育背景还有之前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经历以自我介绍的方式简短介绍给教授,当然前期在挑选教授的时候一定要按照专业方向来,一定要match,广撒网毕竟不是一个上上策,还是要多做功课。
5. 深入交流:如果有教授回复你的邮件,对你以及你过去的经历比较感兴趣,你可以把你的学术简历,个人网站或者是学术论文发给他,进一步让教授了解你
6. Online面试:如果你们聊的很投机,email来往已经不能满足你们的需求了,教授会跟你商量安排Skype面试,这个阶段一定要好好把握,面试前多看看教授近几年发的paper或者实验室的课题项目文章,以便达到“谈笑有鸿儒”的地步。
套磁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因为不同的教授会喜欢不同风格和背景的学生,但是有几点“不要”做的事情是共通的。
1. 不要写错教授的名字,更加不要用Dear Professor这样的称呼
2. 不要把邮件写的太长因为教授们都很忙
3. 不要提及或者发送GRE或者托福成绩,教授看重的是研究经历和学术背景
4. 不要使用简写词语或者俚语
5. 不要以“.doc”的形式发简历或者其他文件,请使用PDF
6. 不要弄错教授的研究方向
7. 不要一个系的所有教授一起群发,因为教授们之间会交流的
套磁就像相亲,两情相悦总是很难的,所以你要不断寻找不断努力啦~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6
套磁,是我们留学生经常听到的词汇,那究竟什么是套磁?顺顺给大家普及一下。

套磁是博士生申请奖学金的必经之路,它是由申请者和国外教授主动通过书信往来建立联系和彼此印象的过程。

当然,套磁不是博士生的专利,部分的研究生专业也是需要套磁的。只有当教授有招生计划并且认可学生时,学校才会接收学生就读该专业的研究生。





套磁具体怎么“套”才有效?
First

首先,套磁之前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套磁之前的准备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科研实践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学生做好铺垫与准备。学生在大二、大三时期,就要寻求机会与海外教授进行学术交流,但前提是要找到合适有效的教授。

一些本科院校会和国外的名校实验室有合作,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这样的机会,通过参与实验室项目与国外教授建立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汇报项目进展,进一步实时地展示软实力;

也可以立足于进行中的项目,寻找与教授研究的交叉点,进而获得与教授进行学术沟通的机会,增加申请成功的几率。

这时候同学们要注意,教授们可都是极具经验的专家,不要总想着采用什么样的语言能够让教授眼前一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争取做到从学术上进行套磁。


另一种是属于诚意者的准备方式,基于教授的项目或发表的文章,进行交流讨论,主要通过阅读教授发表过的paper。


但这种方式难度很大,尤其对于一些已经进入大三的学生来说,专业课很多,还需要花精力把教授的文章看懂,还需要看很多其他的资料来了解这一领域的背景……

虽然困难重重,但专业确实是唯一能让教授产生回信愿望的东西。




正式开始套磁
Second

做完准备工作,就该正式开始套磁了。

进入套磁阶段,又分为前期套磁和后期套磁两种,前者适用于申请材料递交之前,作用在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教授现在的项目是否匹配,以及了解教授的招生情况;

后者指的是在申请材料递交之后,除了向录取委员会和学院确定自己的材料是否齐全外,更为重要的是持续性的与教授保持沟通,增大自己的录取成功率。

在奖学金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最好在申请工作正式开始前的6个月就开始前期套磁的工作,这样不仅能够对心仪导师的研究方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能在众多申请者中先行一步。

套磁注意事项
Third

了解了以上这些还不够,下面的套磁注意事项你也要牢记:

1、称谓一般就是Professor或Doctor,如果分不清first name和last name,就写上全名。可以根据教授回复邮件上的署名来称呼他。

2、邮件内容不要缩写。

3、一周之内套磁的最佳时间是周二晚上;另外,建议大家第一波邮件可以在9月份发送;第二波邮件在12月-1月发送;第三波在2月-4月发送。

正式开始套磁时,我们第一封邮件的内容是极其重要的,要优先选择edu后缀邮箱、国际主流大邮箱,比如gmail、hotmail、yahoo、sina等后缀的邮箱。邮件主题要学术一点,不要太生活化。

同时,你还要知道发第一封邮件时,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谨慎避免雷区,给教授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哪些该做?
Fourth

1.在信里写明自己的背景

2.明确自己想申请什么专业
3.明确对教授那个研究领域感兴趣
4.重点是展现你的学术能力,内容要超越提交的材料
5.一定要有针对性,让教授感觉确实是写给他的
6.在信的最后要加个问句

哪些不该做?
Fifth

1.第一封信不要太长,不要带附件,非得要也只能是PDF格式
2.跟教授混熟之前,最好先不要问有没有funding,可以问招不招生
3.切忌不要同时跟同一个学校的多个教授同时进行套磁,如果发了邮件,即使不回复也得等一周
4.不要问在教授主页上都能查到的信息

邮件回复有哪几种情况?
Sixth

邮件发出后,收到的回复通常有下面几种:


1、     无回复、模板回复
2、     积极回复但不能影响申请结果
3、     积极回复并愿意帮助推荐
4、     帮助获取offer

当出现后两种回复时,很明显是积极的信号,这个时候一定要积极的去寻找与教授沟通的机会,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面对面的网络沟通,抓住机会就对了。






当然,首先同学们要练就良好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哦,不然机会来临时可就要傻眼了。

以上就是顺顺为大家奉上的美国留学必备套磁技能啦~

你可别因为套磁条条框框很多,就懒于仔细阅读、记录了,要知道掌握了这些才能更好地指导大家实践哦。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7
套磁专指留学申请人和dream school的教授通过邮件联系,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一封好的套磁信不仅能够很好地向目标导师展示自我的学术科研能力、综合实力,更能够吸引目标导师对自己的兴趣,从而增加自己的录取几率。除此之外,在准备套磁信的过程中,申请者会从学校的项目、导师的研究兴趣等角度入手,深度地挖掘自己和导师之间的匹配信息和程度
在这种情况下,套磁信的撰写无疑会增加自己对目标学校目标项目和目标导师的了解,同时能够精简归纳自己的相关背景和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其他文书的写作质量。

针对有志于 Ph.D.申请的同学,套磁目的在于:

1. 与 potential advisor 建立联系,增加录取或获得 funding 的几率。
2. 加深专业认知,精准自我定位

举例:
教授对套磁的看法(极端情况)
“People don't realize what they are doing when they email a professor asking to be their student. You are essentially asking for somebody to give you $500,000…

So now think about this when you email me asking to be my student but you have no publications in a top-tier database research conference (SIGMOD, VLDB), no relevant industry experience, have never taken a database course, and are not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Do you sound like you are worth $500,000 from my perspective?
I don't care that you think you are a fast learner.
I don't care that you are going to take a MOOC on databases over the summer before you start grad school to fill in your background gaps.
I don't care that you want to come to CMU and build a graph DBMS.
I don't care that you are "passionate"about "big data."
资料来源:http://www.cs.cmu.edu/~pavlo/blog/2016/04/should-you-email-a-professor-during-admissions-season.html

套磁本质的本质其实是知己知彼的“销售”过程。

知己:了解自身基础,目标是成功推销自己,底线是调整定位。
知彼:了解教授情况,目 标是寻求平等合作,底线是加深领域认识。

个人套磁经历分享:
经过与硕士研究导师的探讨,小范围定向联系了五所学校(JHU,UIUC, USC, UPenn, U of Maryland)的七名教授。
最后面试了四位教授,两位有 funding (USC,UPenn),综合考虑选择了宾大。

套磁方法:

E-mail 是最基础的方式,发之前一定要先合理定位,节省精力。

首封套磁 E-mail 需要包括:
标题、自我介绍、兴趣、方向、合作点(connection)

套磁进阶方法:
(1)电话套:发邮件后又在 LinkedIn 上发消息,与教授约时间电话聊
(2)面套:NAACL paper 在投,在 weekly colloquium 之后与教授探讨,或参加 conference

套磁后续跟进:
比 get 更难的是 keep,当套磁信得到回复,一切才刚刚开始。

(1)收到积极回复?
  • 继续读 paper 跟进问题(非常重要!)
  • 争取面试机会
  • 聊申请,保持联络

(2)收到婉拒?

可能有三种主要情况:
  • 自身能力不足
跟教授多聊专业问题
  • 申请人多
    多交流,同时有其他保底选项
  • 方向不匹配
    事先调查方向,请求推荐 Department 其他教授

套磁时间:

以每年 1-3 月申请出结果时间为参照:

早鸟: 5-8 月,太早教授可能尚不清楚招生计划,所以不建议过早,除非争取面谈机会。
集中时间段:9-11 月相对集中,竞争激烈,在美国可实地考察交流。
冲刺阶段:1-3 月。最后机会,一般圣诞节后开学开始审材料  。

套磁 Tips 分享

◆ 一般来说,套 AP(assistant professor)的回复率会高一些 -- AP 的实验室规模小,发展潜力大,加之转 A P转 tenure 对发 paper 的需求大。

◆ 不要同时套一个 department 下的多个老师,杜绝模板套,也不要把模板回复当成 positive 的回复。

◆ 如果收到还算 positive 的回复,一定要 keep in touch,别傻傻的就等着申请了。

◆ 如果教授说不招人,可以请求推荐下系里有 funding 的教授。

◆ 可以试着从 lab 里的 graduate 入手,先撩学长学姐,再撩教授。

◆ 不要轻信口头 offer,身边也有拿到口头 offer 最后被拒的,毕竟有时候是 committee 招生,教授也做不了主。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8
意思就是提前和导师联系获得青睐,增加被录取的机会,或者是奖学金的机会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9
首先弄清楚什么不要做:不要让套瓷信变成模版化的垃圾邮件,也就是说你也许把相同的邮件群发给1000 个教授。看到这样的邮件,教授凭什么回复呢?更别说看你的简历了。有的学生甚至连标题都懒得改一下,统一规格“dear professor”,邮件里面也没提及教授的研究和目前从事的项目。这样的邮件,哪怕你在信中表达多么想和教授一起工作,多么想跟他学习,自己能够多么 勤奋,多么能熬夜,教授根本不会鸟这样的套瓷信。善良的教授看到这样的信也许会回一个学校网站,说有问题去查网站信息。但是,问题是,如果你发了这样一封 信之后再去查这个教授做了什么也来不及了,因为在这个教授眼中你已经是个loser。
下面来说应该做什么。如果你真的很想和某位教授套瓷,首先去查这位教授的研究领域:他/她做过什么研究,目前正在做什么研究。细节越多越好。然后,如果你在该领域没有什么经验,get some。读一些目标教授的期刊论文以及其他教授相关的论文,自己先想一想,研究研究,思考一下自己能够在这个领域做什么,能够为这位教授做什么,以及你能从中收获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给教授写信了。
写信的时候要注意,Keep it short and sweet.但是如果你写的东西类似于"I'm a student in my X year of Y university.  I'm interested in your work on X (be specific) and would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it. Can you suggest the best way to do that?" 教授会把它扔进垃圾箱去。因为这样的信教授收的太多了。你最起码要问一到两个具体的问题。这样做首先显得你确实做了功课,其次教授也有的回。否则这种“希望您能给点建议”的问题实在太宽泛了,教授无从下手。
至于是否要附带简历和cover letter,这个看情况。因为有些学校的邮箱系统会自动把带有附件的不明发件人邮件定为垃圾邮件,这样你的邮件可能永远不会被教授看到。
教授是否回信取决于以下几种情况:教授有多忙,你有多优秀,你的英语表达能力,你有多么想为这个教授工作。关于套瓷的时间线,建议越早开始越好。这样你就有更多时间和教授熟络起来,教授对你的印象更深。如果申请旺季开始,所有人都开始套瓷,你就会消失在茫茫套瓷大军中。最后切记:套瓷并不能保证录取。哪怕教授很喜欢你,如果她/他当时没有项目资金再多雇一个人,或者出现了更好的候选人,你就没戏了。但是,就算没跟这个教授,最起码交了一个业内的朋友,也许他/她能推荐你到其他教授那里,也许日后能帮上你也说不定。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50
同学你好,
[h1]什么是套磁[/h1]
“套磁”是留学申请者较为熟悉的一个术语,专指留学申请者和申请学校的有关教授通过Email联系,并通过联系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通常来说,使用套磁申请博士要比申请硕士有用,因为硕士是没有导师带的。
套磁并不能应用于每个学科,申请理工科比文科有用,因为对于理工科的同学,你所拿到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教授的研究经费的一部分,因此与其说是学校给你发奖学金不如说是教授给你发。而对于文科,情况完全不同,研究经费一般由院系决定,教授可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因此套磁作用有限。套磁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和教授、同学的联系,加上专业的咨询,可以筛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定位自己最适合的专业和方向。
[h1]导师选择[/h1]套磁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导师,这一步越早开始越好。

选择导师的基础是学生已经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兴趣。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先确定想去的学校,再在学校的官网界面搜寻有相同研究兴趣的导师,然后发套磁信。这个方法虽然能够确保搜寻到大部分教授,但难免有漏网之鱼,因为有些教授的研究兴趣可能没有涵盖某些关键词,但是他/她现在做的项目恰好相关。因此给大家推荐另外一种寻找合适导师的方法。与其查找教授,不如查找相关博士项目,如果查到有相关博士项目,就把项目里教授的名字列出来,再从这些教授里找出合适的教授。所有整理出来对教授信息要仔细核对汇总,方便一一发送套磁信。

[h1]套磁时间和反馈收集[/h1]建议大家尽早开始套磁,4-5月间可以开始准备,暑假7-8月是发出套磁信和收到回复的黄金期。对于给出正面回复的教授,要做好记录并且积极跟进。另外,由于套磁涉及到和教授的交流沟通,邮件往来,因此博士的套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可能延续半年甚至更长,所以建议同学们做好长期套磁的准备。

[h1]套磁信内容[/h1]套磁信的内容主要介绍自己研究经历和以后的计划,突出自己的特长,可以表现对教授项目的熟悉,但是不要不懂装懂。如果没有研究经历,那就做简单的介绍让老师认识自己,或者大学阶段的论文也是可以的,这些论文可以是没有发表过的,但是论文的研究内容是一定要有的。如果实在是什么也拿不出来的话,那可以仔细研究下教授的研究。如果某些教授介绍页面写得比较笼统,可以到数据库中查下他最近发表的文章,了解一下教授研究的领域,等有了一定的理解或者想法了再和教授交流,着重谈谈未来打算。
套磁信中不建议出现GMAT, GRE和TOEFL的成绩。对这些成绩不加讨论的原因不是它们不重要,而是这是申请的基础,如果你GMAT和TOEFL都没有考好,那很难说明你其它方面有优势;反之,你GMAT和TOEFL好了,也不能说明你其它方面同样好。学科基础与研究水平才是讨论的重点。
另外,和美国人通信切记简短,直来直去,一般Email不要超过300字。套磁的风格并无统一规则,每个人做法不同,但应该注意不要烦别人,不要催促别人,言语要简单明了,意思表达明白即可,写作时开头尽量追求高效率,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套磁邮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
根据申请方多年运作和了解套磁案例的经验,套磁中的邮件交流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套磁邮件切忌冗长复杂。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末尾直接联系面试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会更加高效。
  • 申请者需要有一定的“眼力界”,做到基本可以从教授的第一封回复里的措辞口气就能看出是否有戏,然后决定是继续深入交流还是立马换下一个目标继续套。忌死缠烂打。如果你发邮件给教授,教授没有回复的话,千万不要鲁莽的打电话给教授。在国外学习过程中,老师往往不喜欢学生打电话问他们事情,更何况你还只是个申请者。如果超过一周都没有回复邮件,那基本上可以确定他们不会回复了。请勿发更多邮件去催问,即使你很心急。因为发的邮件过多,会让教授产生厌恶情绪,可能教授不回邮件的原因是去度假了,所以当他回来一看邮箱里面有你八封信,他一定很不爽,这样你的机会也会丢失。
  • 对于教授研究的方向理解不深或者学术知识经验不足的申请者,不建议进行学术套,容易弄巧成拙。套磁的时候扬长避短这是很基本的原则。
  • 试图对教授的研究或者学术问题提出质疑或者大的建议基本相当于自己作死。虽然确实曾有牛人在看了几篇论文之后就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但这样的人一般压根不需要套磁就能申到任意一所学校。你如果拿他们的经验用在自己头上就要先做好被教授“呵呵”的准备。
  • 应该避免同时与好几个教授同时进行深入的学术套。毕竟深入阅读大量的论文和思考高深的学术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和申请。
  • 套磁得到回复后,交流的重心还是要回到谈你自己做过什么,不要总谈教授做过什么或者不着边际的学术问题。毕竟一般来说大部分套磁者那点学术油水在一封电子邮件里装高端还行,交流多了就容易露馅。
  • 如果教授的回复是模棱两可或者只是客气的鼓励申请,只需要默认教授的回复都是大实话,理解字面意思就可以了。记住任何试图解读(你自己认为存在但其实不一定存在的)言外之意的想法都只是自找麻烦,你永远不可能知道到底教授是真的在等funding还只是找一个搪塞你的借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