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毕业美国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且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你怎么看?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09   5013   10
【留学生万字长文数落父母 12年春节不归决裂拉黑父母6年】在父母和外人眼里,王猛(化名)符合所有“别人家孩子”特征:从小成绩数一数二,四川一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被北大生物专业录取,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研究生……然而,这一切背后却是王猛和父母的决裂:12年前,他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他甚至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近日,他写下万字长文,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0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两百年前,我大清依然存在的时候,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小地主家庭的父母,要求孩子好好读书,学习圣人语录,考上秀才、举人、进士当官,一点问题都没有,因为这个时代的出路就只有这么一条。
如果把时间拉回到一百年前, 父母让孩子出国留洋,回国当官,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因为这个时代的出路也只有这么多。
如果将时间拉回到五十年前,父母让孩子好好读书,然后当公务员进国企,一起点儿问题都没有,因为这个时代的出路只有这么一条而已。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这个世界的变化之快已经超出了父母的想象,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创业公司,NGO,或者自己在家通过网络谋生,都可以找到光明的前途,父母是不明白这些的。
我现在在家码字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购置房产、赡养母亲,但是我从来不和她说我干的是什么,因为她不会理解。
如果没有这层关系,我大概会背着电脑,每个月换一个城市,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认识当地的妹子,应该过得更开心吧,但是在家里,我妈妈操心的总是我为什么还不结婚,老是让我去相亲,可是我真的不喜欢这些啊!
我们一生都在等父母说出“对不起”,而父母一生都在等我们说“谢谢”。最终,我们谁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Casual Season、
要怪就怪这个世界变化太快了吧!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1
开始没有想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自己在躲避,躲避那些过去。
想着现在毕竟大了,独当一面了,父母毕竟有父母的局限性,就不要追求苛责。
我想,这必定是大部分的人看法,做法。
那些过去,也就埋在肚子里吧,可越来越发现原生家庭对我性格造成的影响,携带一生,不可磨灭,总有些歇斯底里,能够找到源头。
看着现在的自己,做些回忆吧。

小时候被比我大几岁的人欺负,被人追到家门口,跑回家和爸爸说。
吃着饭爸对我说“你怎么这么孙(怂的意思)”,从那之后,在外面受什么欺负,就算被打,也不会和家里说半句。

我哥学习不好,所以爸妈对我的学习,基本是暴力逼迫状态。
从小学就开始,每天晚上必须学到8点。
在院子里吃饭的时候,小朋友们来喊我玩。
妈对他们说,他还有作业没做完。
当然,其实我已经做完了。
有一次寒假,表哥来家里住。
和我哥,表哥一起玩了几天。
可能是家里有外人在,妈也不好意思管我。
那天表哥走了,我和小伙伴在家门口玩,妈正要去上班。
她出门直接把我拽过去,推搡到屋门里。
狠狠踹了我一脚,说,心里一点数都没有么玩他妈几天了。
而这些,都被小伙伴们看在眼里。
当时身体的疼痛没有一点感觉,那种羞耻,丢人。
进院子一会后,我怒骂了我妈。
她好像听到了,晚上回来质问我。
我说没有,我谁也没骂。
恕我直言,当众打骂孩子的父母,不足以称为“我是为你好”。

小学时候有一次我不堪妈给我买的额外暑假作业的重负,嗯对,放假白天也不能出去玩。
我偷偷地撕下去几页,塞到了柜子里。
天真的我当时没有被发现,过了大概半年,被发现了。
然后父母来了一个混合双打。
为了半年前的事。
我哭了,可人家不让哭。
说的是“委屈你了?哭啥?你是不是觉得委屈?”

初中时候,攒了一个月的钱,还是从课程费什么的抠出来的,买了一个爱在西元前的磁带。
每天晚上学习的时候听,很有效率。
爸进屋来,看到我在听,问我在听什么。
我说,英语。
他拿耳机,听到了。
我说我听歌学习有效率。
显然,他不信。
他当着我的面,把我最爱的磁带砸在地上,用皮鞋踹烂了。
他走了以后,我把磁带里面的磁条一点点的拿出来,想缠起来。
发现已经缠不起来了。
当着孩子面把孩子内心世界毁掉,不外如是。

高中没考上历城二中,中考后的一个暑假,依然是逼我学习。
后来去了县里的一中,住校,每个月生活费100。
因为不好好学习,所以是100。
疯玩了一个月,年级850人我考了800名。
就不让我住校了。
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我才缓过来。
最后一次模拟考年级第一。
高考年级第十。

而所有的这些,在他们眼里,都是严加管教的功劳。
是他们育儿有方。

我对大学没别的要求,离家远就行。

只是为了逃离,逃离囚笼。

憋了十几年,大学的我玩疯了。
大一差点挂科高数和代几。

大学四年没好好学习过,最后差点没能毕业。
他们眼里的好儿子,签了一个好企业东风本田。
我偏不听,偏叛逆,不到一个月就因为一个女人辞职了。

这所有的行为,都离不开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他们的监督下,三战考研考上了硕士。

读了一半,休学了。
创业,至今,算是小有所成。

而对他们,我也已经释然。
因为也只能释然。
年事已高,确实很多事不容易。
我对他们很好,依然孝顺。

可是心里,总觉得是在孝顺,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好。

每每看到新闻里那些对父母不好的孩子被骂的时候,我总会说一句偏信则暗。

是啊,这种事,只有自己有资格选择说出原谅。
像周立波在节目上劝嘉宾原谅抛弃自己20多年的父母,嘉宾拒绝后周立波还骂嘉宾不懂事,这纯属道德绑架。

这种事,只有当事人,有资格,选择原谅或者释然。
如果你身边有劝别人原谅这种委屈的人,请远离。
不懂换位思考的圣母,很多时候比坏人更危险。
晓老师的其他高赞数优质干货回答:
1.男生 25 岁了,应该明白哪些道理? (2w赞同)
2.如何辨别女朋友是不是真的爱你? (1w赞同)
3.男生恋爱有哪些常见的误区? (3.5k赞同)
谢谢大家的赞同,晓老师的公众号是:
摸鱼情感教育,id:MOYUTV。
关注公众号摸鱼情感教育即可领取三份见面礼:
1.公众号后台回复“咨询”可享一次来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情感答疑,包括但不限于脱单,追求特定异性以及分手后挽回另一半,本服务男女,女女,女男均可提供专业咨询对接;
2.男生粉丝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电子书”领取晓老师亲笔未出版手稿《通过聊天让女生爱上你》;回复“语音课”免费收听8节音频恋爱课程《让你快速脱单的8节恋爱秘籍》。
3.向来宠粉的晓老师,在广大女粉丝的强烈要求下,经长期系统研究提纯,正式上线女性撩汉(包括吸引男生,长期恋爱关系的维护,挽回男生技巧等)课程《锁爱研习社》,共包含8节录制好的音频课程,价值998元,晓老师的女粉丝免费领取
领取方式:
关注公众号锁爱研习社 ,点击按钮女生课领取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2
我内心挺感慨的,因为我也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也曾经在父母的影响中剧烈挣扎过。
我父母的人生在结婚生子的时候定型,此后他们进入了一种稳定的人生模式,不再学习和思考,我6岁时他们是很好的父母,但10岁时已经显得笨拙,但是他们不知道啊,其实人生学无止境,父母应当与孩子一同成长,这是父母的义务也是上天赐予父母的礼物,我们本来应该互相支持和鼓励,可是后来撕裂越来越大,我在七岁读完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知识储备已经超过了他们,但却一直习惯性的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仰望着父母,而且必须在金钱问题上长时间的依赖父母的供给——这是我们很多不幸的根源。
在我跟我妈已经有过几次长谈和解之后,我妈曾经哭着对我说,如果人生重来,她希望有一个不优秀的孩子,考试垫底、性格迟钝、不爱看书、毕业找工作靠家里花钱找关系、每天跟婆婆吵架,哭哭啼啼跑去找她助拳——那才是能够让她内心平静的女儿,那才是她原来期望的人生。
可是我的出现打乱了这一切。
对她来说,我真的就像是“别人家的孩子一样”,让她觉得陌生和不安,于是她一边习惯性的无视那些让她陌生和不安的东西,一边努力把我拉回她熟悉的认知轨道。
我记得大概高二的时候,她去接我放学,回家跟我说,原来你们学校有那么多人啊~原来你一直考全年级前几是超过了那么多人啊~
那是她第一次出现在我读了五年书的省重点中学校门口。
父母对我的忽视和对我的爱几乎一样深沉——这种奇妙的共生,非亲身经历不能感受。
一起生活的那些年,我们爱着彼此,也怨恨着彼此,我们关心着彼此,也小心翼翼地对彼此的巨大冲突保持默契的沉默。
我妈是过日子的普通人,但内心并不平静,我记得她常常不说明理由就突然生气、暴怒、哭泣,小时我有时尝试去理解她的愤怒,但我探索发问的过程只能让她的愤怒升级。
后来长大了,我知道她的大部分愤怒都来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她的人生经历下放和下岗,但思维的某个点仍然停留在她幼年时国家担负一切的认知上,现实和思维惯性的脱节造成了她内心深处很多惶恐不安。
而我认为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地球花了二十亿年方进化出智慧生命,生而为人不过百年时光,如果一生昏昏度过,那是多么令群星也要心痛的浪费~
我习惯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她面对问题时,发泄情绪才是首要的,问题是否解决绝不在考虑范围内。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她可以忍耐啊~在她成长时获得的世界观里,忍耐是解决一切的法宝,而且忍耐比起解决问题更加彰显美德。
她是把忍耐和受苦等同于努力的人。现在她每次来看我,还是会不远千里的装满一大方旅行箱的生活用品,比如整提的卫生纸、成打的风油精、隔夜买的猪肉和蔬菜、没拆封的袜子和内裤。尽管这些东西我家出门5分钟超市就有,还比她带来的新鲜。在这一路上,她辛辛苦苦的挪着沉重的箱子上下地铁、公交、火车,然后用这一路的受苦证明她爱我——每次看到这个旅行箱我内心感受到的不是爱,是梗梗的噎着慌的烦躁。
她受的这些苦在我眼里看来等同于拉着空磨转圈的驴所受的苦,无用且莫名其妙,而且可能有害——她可能在路上因为沉重的行李摔倒在某个楼梯上,但这却是她人生仪式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吃苦可以安抚她内心深处永不停歇的惶恐不安。
而我却坚持认为我努力和吃苦的目标是不要吃苦——这又造成了我们很多的对抗和撕裂。
我记得上学时有一个冬天,她替我装了一个大箱子的沉重行李让我带回家,我希望能够用快递寄回家,但她坚持要省下快递费,为此我们大吵一架,后来只好一路冰天雪地,不敢打车,我几乎是哭着拉着行李到了家门口,两只胳膊抬都抬不起来,整个春节每每晚上疼的醒过来——可是她并不缺快递费和打车费,吃苦是美德,浪费者可鄙,我不能在春节时做一个让她可鄙的女儿,也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去支付那笔费用。
她竭尽全力节省的态度造成了我内心深处很畸形的金钱观——我不在乎钱,钱与可鄙相联系,但穷也是可鄙的,我对金钱的这种矛盾态度,让我非常羡慕那些对钱财很精明的人,他们好像比我更能理会金钱的真实意义,钱能给他们带来愉悦和富足。
从头到尾我们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却奇特的成为父母子女,在漫长的相处过程中互相伤害。
我记得曾经在10岁时被父亲指责过虚伪,原因是我认为老师给出的数学题答案不正确,而他认为我只是为了虚荣才会声称老师有错,我那时非常震惊,一向为我敬仰的父亲竟然会不经调查就得出这样的结论,那种感受,如同我幼年透明的心灵上被最尊重的人吐了口痰;我曾被母亲指责为性格过于敏感,因为她在我14岁左右时,在公共澡堂中大声与搓澡大妈谈论我的乳房发育情况,而我那时一丝不挂的站在旁边,强烈羞耻感几乎要把我烧焦,而事后她毫不在意地认为这根本无关痛痒,用中年妇女大开大合的态度要求一个青春期的少女。
我觉得那时我更幼小,心灵受到的伤害更大;父母认为他们没有接受那么多教育,没有你想的多,他们才是弱势的一方,至于他们的蛮横无礼和横冲直撞,既然你读了那么多书,你当然应该拥有一笑置之的教养。
在这点上我们无论多么爱彼此,都无法达成共识。
我有的时候也会质疑,我为什么会爱他们那样的生物——显然我不会和他们那样的人做朋友的,我们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互相看不惯的人才对,可为什么,我爱他们呢?
是因为小时候发烧时父亲搂着我去医院吗?是因为我还记得那时他温暖的怀抱吗?是因为他半夜骑自行车去接下了补习班的我,我还记得那时拂过发梢的晚风吗?
是因为母亲给我念睡前童话故事吗?是因为她在我第一次识字读书时开心的大笑吗?
是因为我第一次自己站在陌生城市的街头,忽然明白父母养育的艰辛吗?
好奇妙,好奇特,我那么爱他们,又那么恨他们,人生如此短暂,我们只希望彼此能够幸福,却控制不住的要彼此伤害。
幸好的是,我已经长大并且经济独立,真的拥有了可以略微跳出这一切纠葛,去看到全局的能力,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的,这不是他们的错,也不是我的错,我还是会爱他们,但不再仰望,在心理上也不再有依赖——写下并彻底接受这句话,从6岁到如今,我花了太长太长时间,付出过太多太多努力。
从父母的影响中超脱,就像是渡河,你不能站在岸边等待
希望那位北大博士,在指责完父母后,也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
人生很长,真的应该到了该踏出一步的时候了。

--------------------------------------------------------------------------------
最后,我想说,我和父母之间的冲突远比上文说的要激烈,父母脱口而出的话也远比上文要龌龊尴尬,可是我不想将那些写下来去证明什么,我不是在寻找同情和怜悯,我的家庭自有其温馨和欢乐,我不想让使用辩论技巧去说服任何人我的家庭有多可怕,因为这不是全部的真相。
我只是在通过陈述自己家庭里的一个客观现象,试图去陈述我们这代人身上普遍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在共和国八十年,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浪潮中,在时代变迁中所成长起来的两代人,拥有多么割裂的理性和情感(这几十年的变迁比过去两千年都要更为剧烈,只是因为社会一直在向上发展所以才不显得残酷),以及去引发读者思考,我们小的时候视父母为神明,但是长大之后新的一代人却需要推翻神明的世界观价值观去塑造自己的时代,新的一代人应该如何去看待旧的一代人,如何对过去进行定性,肯定什么,批判什么,未来怎样——这些工作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要去面对。
我们可以选择为情感的风暴撕碎,也可以选择凭借爱和理性在多年纠缠的亲缘中找到和平的解决路径。我们不能改变时代,甚至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父母,但我们仍然可以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爱,尝试去理解和沟通,即使沟通无效,我们也可以说,我曾尝试过。
承认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理解问题的内容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不敢涉入第二步的内容,我所做的只是用自己的经历去佐证,问题确实存在,它就在那里。

多少人的歇斯底里,不过是因为他者对问题的视而不见啊~

——————————————————————

补充一点,在这里吐个槽吧,最近一想到家里事就心烦,很多人说你忘了童年的经历不就好了,可是我的父母还在那里啊,他们还是冲动、易怒、情绪化。
我早已习惯了他们这个样子,可是还是会受伤害,会难过。
最近我妈着急花光她大全部积蓄在老家买电梯房(尽管他们生活在另外一个城市),原因是“其他人都买了”,现在老家的房子是历史最高点,一堆拿着退休金的老头老太太买房装修不亦乐乎,年轻人的工资却仅够维持基本生活,学历稍高的年轻人很少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我重点中学的同学们大多分部在国内的大中型城市,很少回到家乡。
我看着她大有一把花光手头所有积蓄的架势,真心不知道她平常省钱为了啥,她来我这里住的时候,我周末早餐叫外卖都会引发她暴怒,觉得我乱花钱不知道攒首付。
我深信妈妈是爱我的,可是多年来“被爱”似乎已经成了我的一种惯性的信仰——而且很可能也仅仅是信仰,很多事情让我有时候怀疑这种爱的稳固,在这几十年中,有几个瞬间,他们的所作所为让我觉得脚下的基石在崩塌陷落,我置身悬崖边凝视深渊,空有被爱着的虚名。
我并不贪图她替我攒首付,我也没有买房的计划,只是首付是她念叨多年、也折磨我多年的事情——却在一瞬间忘了精光。
我早已习惯了父母在最关键、我最需要他们的时候背叛我,但是无论经历过多少次,做了多少心理准备,我还是会有种淡淡的腻歪,觉得这样的人生不值得,没意思极了。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3
感同身受,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害真的是太持久,太痛苦,而且很难以消除,我的家庭也差不多是这样,从小被控制,被忽视,被肆意打骂,那时候我最羡慕的不是别人家孩子,而是那些没有父母的孤儿。比起没有父母更难以让人接受的是有父母但他们并不爱你。周末朋友约我出去玩却被锁在家里,等到我真正安安份份的待在家里时又会赶我出去,高兴也不能在家表现出来,会被打,因为他们相信狗欢无好事,人欢有灾气,也不能闷闷不乐,因为父母觉得你是在对他们耍脸色,人家都说女孩子要富养,我没有奢望富养,就是简简单单的不挨打都很难,我激烈的反抗过但是被打的更厉害了,初中以前我经常被关到小黑屋里毒打,皮带被抽断是常有的事,身上经常都是青紫的。童年对于我来说就是地狱,那时候我经常失眠,做噩梦惊醒,每一天我都过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尝试过自杀,可自杀前想到的竟然是他们常说的:我们养你花了那么多钱,你总得给我们赚回来,就算养条狗还知道看家呢,养你有什么用?可能是我太懦弱了,连死的勇气都没有,我竟然就以此为理由的活了下来,可是从那天起我觉得我就没有真正再活着过,我变得按部就班,凡事都按他们的意思去做,行尸走肉一般的存在着。
大学的时候我选了心理学专业,就因为不是他们想要的专业我差点就上不了学,我在学校做一个学期的心理建设回家一天就能被彻底摧毁。随着不断的学习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就像请回答1988里说的他们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我试着与自己和解,也试着理解他们,但也就仅仅是理解而已,我没法做到原谅,因为那些伤害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我试着跟他们聊心理学上的东西,告诉他们我是独立的个人,不是他们的附属品,告诉他们这样做会伤害我,但是很难说通,他们固执的认为自己是对的,固执的不肯改变,我的言辞一激烈,一不按他们的要求去做他们就开始闹,仿佛他们才是那个得不到满足就哭闹的孩子,他们觉得送我去读书读成了书呆子,是学校把我教坏了,教的不听话了,仿佛要他们承认错误是比杀了他们更大逆不道的事情。后来我也就放弃,在原生家庭这样的环境中只有我一个人做出改变是难以改变延续了那么多年的习惯的。我试着渐渐的以温和的方式远离他们,不论是在距离上还是感情上,也许是他们一天天的变老了吧,他们开始不再那么独断专横,尽管如此,可我此生都不再会过的幸福了。
我也不会要孩子,愿所有的伤害到我为止。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4
可能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看,家庭教育,父母的爱等等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孩子多次和父母反应沟通,应该引起父母重视,而不是一带而过,让孩子一味的忍受妥协。再回头看孩子,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更严重。之所以30多岁了,依旧无法走出童年的一些负面情绪,主要还是跟童年缺少疏导,缺少父母的支持,认可,赞赏,使其树立自信心,和建立强大的心理基础有关。导致了现在的心理脆弱,遇事消极,考虑事情比较极端等问题都是可以能出现的。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5
挺好,每个人做事都有他的道理,无所谓善恶是非,即使他是发疯。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6
这是一个具有社会普遍性的问题,类似的情况在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不想评价对错,只想知道这种情况什么时候能解决?父母与孩子是最亲密的人,不是敌人。
社会什么时候重视父母的岗前培训,明白孕育一个生命的使命,社会上有多少不合格的父母?如果有统计,这个数字绝对让人心惊。因家庭教育的失败而导致的社会问题有多少?可以去看看多少犯罪情况追根究底,还是从小家庭的教育出了问题。养育养育,有多少父母只做到了“养”忽略了“育”。每个人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父母,但让我奇怪的是,居然没有开授“为人父母”的班,让每个想升级当父母的人都先接受培训,合格了再生。有教的是让每个孩子孝顺父母,就算父母做错了,也是为你好,你要原谅他们,不管他们怎么伤害到你,都是你的父母,要听话,要孝顺。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的环境,一代又一代,悲剧每时每刻在上演。“儿孙满堂却没人养老”,“高分低能儿”,“操劳父母不领情的儿女”,“少管所的孩子”,“恐婚族、不婚族”,“出轨、婚外情”,“家暴”……屡见不鲜。如果有一天,每一对父母都学会正确养育孩子,孩子们都幸福成长,社会的进步有多大?有多少悲剧不再上演?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7
我是理解并感同身受的。
我的童年特别幸福,但是很短暂。奶奶总是说爸爸妈妈很爱我,只是很忙,没有时间来看我。这种谎言我信了很多年,我自欺欺人我觉得他们很爱我,大家都说,父母一定爱自己的孩子。九岁那年,我父母搬家,来我奶奶家拉东西,因为对爸妈的渴望,我爬上了搬家的货车,大人们不知道,我就跟着货车,到了父母的新家,从此和父母住在一起。现在想想从那时起就是个悲剧。
到了新家,住在一起,我周末想奶奶,想回奶奶家,我的妈妈笑着跟我说,你知道吗?你奶奶早晚都会死的,你那时往哪里去?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大人为什么会对一个九岁的小孩说那么恶毒的话。等我长成一个大人了我仍然不理解。我从一个备受呵护的小孩变成了家里的女劳力,只是我很小,衣服洗不好,饭也做不好,本来让我干一大家子的活,变成了负责自己就好了。我的妈妈每天给哥哥们洗衣做饭,然后站在院子里骂我,骂我懒,骂我不好好上学,我大概一直都是第一名第二名的成绩,可是在他们嘴里,我很差劲。我记得我喜欢吃米饭,在爸妈家吃的米饭总是被泪水泡着的,嗯吃饭的时候也挨骂。
我六年级的时候,和同学一起照的照片,我觉得自己很丑,小时候不是总是有贴画嘛。我就把照片上的自己剪下来贴在了我的日记本里。然后被爸爸发现我被剪掉的照片,没有问缘由,也没有任何情况的向我破口大骂,说我是个变态。那会我是十二岁,因为这一件事,我的爸爸说我是变态呀。
后来我选择了住宿,上了我们这最好的中学,中考是县城的第七名的成绩。然而我放假回家得到的仍然是漫骂,骂得邻居都能听到。我邻居家的小女孩告诉我,我妈妈跟街坊四邻说我不好好上学,让我卷铺盖回家。中考的时候发高烧吐了一地,我的妈妈笑着说,肯定是考不好吓得,生病了找借口。
中考考的很好,我们这高中都给我父母打电话,邀请我去他们的学校。我自己选择我原来的中学,因为我自律性比较差,需要一个比较严格的学校。我父母强迫去了另一所学校完全不顾我的理由和眼泪。后来上了一年我的成绩下降的厉害,我要求转学,我的父母理都没有理会。不出所料,我高考考的差极了,我奶奶要让我继续读书,我爷爷急的想办法。而我的爸爸妈妈,却已经想好了,让我跟他们出去打工挣钱。一直骂我他们这么辛苦我上不好学,我活该。几个哥哥都没有上好学,都是因为为了让我念书。呵呵,我的哥哥们,想去干嘛我爸妈都花钱培养,踢足球也好,连拳击也好。他们把生活的艰辛全部怪在我身上。一个爷爷奶奶养大,给予零花钱,生活费的我身上。
后来我工作挣钱我奶奶总是让我给父母钱,我很听话,前前后后给了两万四千块钱。平时买买衣服睡衣,每周会给父母买一百多零食。等我要结婚的时候,他们跟我算账,撕破脸皮的要钱,这个之前我在小社区上提过问题,就不详细描述了。我结婚的前一天晚上,我大哥找人撞我的婚车,我急的结完婚就开始发高烧。结婚当天,父母家人没有跟我说一句话。我给奶奶的遗像磕了三个头嫁人了。
现在自己也快有孩子了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原谅他们。以前觉得大了就理解了。等我变成大人还是不理解,我怀孕了,我想给我孩子全世界最好的爱。我的奶奶到死之前都说他们爱我,从来没说过他们一句坏话,临死之前的愿望是看我结婚,也被残忍的拒绝了。我是有遗憾的。我想要做一个好的妈妈,这是我最大的心愿,而我的性格缺失,我的没有安全感,我可能是改不了了,我老公一直在包容我,融化我,我现在过的很好。以后我也不知道父母那边会出什么妖蛾子,能一辈子不见,我觉得就是上天对我的垂爱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8
原生家庭造成的问题是很难自己克服的。童年无法跟父母建立信任关系,成人以后很难与人建立亲密关系。这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不是我们选择恨,是无法爱。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09:49
提前申明,并没有完整的看作者的原文,只是看过简介,有感而发,如果有理解偏差,大家只管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欢迎指正。

我是大三学生,我能理解原作者的感受,我的家庭教育也很复杂,我也会分析我现在性格的优缺点以及成因,很客观的审视环境塑造的我的整个自我。我能清楚的感受到父母对我的影响,以及我身上他们的影子。我也知道我有一部分的性格,情感缺失是他们造成的,但我仍然很爱他们,仍然要感恩,我与父母之间也有过很多次争吵和分离。但我还是想尽我所能对他们好。

借用良心访谈节目《和陌生人说话》里杀马特教父的话:


























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很多时候,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的性格因子也决定了我们遇到情况的反应。

每个人都会犯错,更何况在养育孩子这么大的事情上,时间占线这么长,任务这么复杂,要教你学会吃饭走路,牵你的手过马路,害怕你磕到桌角,吃鱼要替你剃干净鱼刺……如果他不爱我们,我们该怎么长大呢。

与此同时,两个不一样的个体一定会有分歧,父母的角色优势会对孩子产生很重大的影响,但这就是现实,也是人生,毕竟人是社会的产物。我这么说并不是要我们认命,而是在我们接受到更自由更深刻的思想和知识时,尽可能的让我们朝着我们期待的人格走去,博爱,勇敢,快乐。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何况人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