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校友在欧洲留学生活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57   2936   5
吉林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校友众多,2000年合校以来,每年毕业的学生有一万多人,但是感觉出国留学的却很少,所以比较关心在欧洲吉大校友的生活状态。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7:02
说说我在英国的求学经历。
我2013-2014年在剑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专业是 Research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学习:
剑桥大学每学年有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八周。每个学期有三次和导师单独见面的机会,讨论你的论文、研究进展情况。每次讨论大概持续1-1.5小时。在学术上,剑桥大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强调批判性思维。我所在的教育系非常重视 literature review 部分。Literature review 不仅仅是对以前文献的一个总结 (这其实只是一个体力活儿),更重要的是你要分析,批判性地分析以前的文献 (这是一个脑力活儿)。这也是训练严谨思维的一个过程。
此外,一开学就有详细的课程安排计划,你需要根据要求要阅读指定书目。阅读量比较大。课堂讨论挺多的,要求英语好。不然就算有好的观点,无法用英语表达也是徒劳的。
住宿:
和其他很多大学不同,学院制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还有杜伦大学的特色。对研究生而言,学院可以理解为给你提供食宿的地方。所谓的好学院,就是房源充足,房价低廉,饭菜可口的学院。一般而言,学院会给你提供住房,都是单人单间,几个人共用厨房和洗手间。如果你不想住在学院提供的房间里,可以自己在外面找房租房。关于饭菜,英国的食物我不是很喜欢。可是上课学习忙的话,还是会到学院食堂吃,不贵。平时会自己做。
休闲:
剑桥的风景环境特别优美,经常在写论文或者看书看不下去的时候,到河边或者是各大草坪上走走。非常不错。
购物:
在剑桥,一般我去 Sainsbury's 购日常水果和蔬菜。如果想吃中国食物,就去稍远一点的中国超市。物价不算贵。至于衣服包包之类的 (英国女生打扮还是不错的),可以去市中心,那里有各种商店,可以好好淘淘逛逛。
出行:
平时出行的话,一般是骑自行车或者是走路或者是公共汽车。很方便。如果去伦敦的话,有直接的火车从剑桥到伦敦 King's Cross Station,快车50分钟就到了,慢车也就一个多小时。

祝大家学习进步!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7:03
希望明年十月可以答这道题
2016.4.2 昨天收到斯图的zu!看来可以答这题了~
2017,1,22  来斯图3个多月了,也认识了一批有趣的小伙伴。在斯图的吉大的,一般都是南校的。我们南岭的是不是都去卡鲁了啊~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7:04
在英。
吉大土木
华威管理
第一体验是,吉大校友真的很多。有其它学校的同学说,感觉在华威遇到的最多的就是吉大人了。另外虽然我们天天自嘲末流985,实际上在很多外校人眼里,吉大是值得尊敬的好学校。所以这种时候都会很懊悔本科没有好好学习,愧对了吉大这个平台,不然可以站到更高的地方。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7:05
终于可以用上“谢邀”这个小社区特有词汇了,第一次回答,样本为1,主要是主观描述,应该会有偏差,还望海涵。
本人在德国读硕,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城市,亚琛,好像如果不是机械,不留意德国,都不会知道这个地方,好吧,它离科隆只有近一个小时的路程(火车)。
记得以前吉大有句著名的宣传语:美丽的长春坐落在吉大美丽的校园里。我想这句话同样适合亚琛:亚琛坐落在亚琛工大里。然而由于这里大学不像国内一样有校园,有时候随便一栋楼就是个亚琛的一个办公楼,我也搞不清一共有多少,我自己的检验方法,就是通过校园网,能连上的时候附近应该就有教学楼办公楼或者研究所了。
本人本科在吉大读的车辆,我知道我们学院一直很有去德国的风气,“随遇而安”如我,一直就没有想过北美这种可能,等出国后才接触了一些信息,加上自己个人的生活感受,确实觉得当初应该至少考虑一下北美。不知道美国和加拿大的差异有多大,鉴于我对加拿大有些了解,我会写的时候做一些对比吧。
1.生活
我想德国的生活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学语言的时候,第二种是上课的时候。因为我选择的是英语授课(后面会讲一些蛋疼的体会),所以直接跳到第二个阶段。身边大多数同学都是到德国后读语言,考DSH,然后入学。一般来说读语言会耽误至少半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不能本科毕业就入学(除了我本科班上一个大神,从大一就做留德规划,然后毕业后没几天就去德国了,暑假搞定了DSH,10月正常入学!)读语言的他们,生活看起来很美好,每天半天的课,有大量的时间去感受生活,而且学语言的时候也是交朋友的大好时机,总是有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们,一起聚餐,一起旅游,一起玩耍。。。。。之所以感觉特别美好,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都是“朋友圈”里看到的,也不排除别人只是展示了生活的美好而已。所以,想玩耍的趁这个时间赶紧玩,然后多交朋友!多交朋友!!因为接下来的上课的生活,我个人认为,肯定是不如读语言的时候多彩的。上课之后的生活可能由于原先的小伙伴们分散开来,你平时接触不到太多人,会变的单调而平静。需要学会一个人独处
为了思路清晰一点,从衣食住行用玩6个方面来说吧:
1)衣。
这点好像可讲的不多,关于时尚神马的我也不懂,只能说这里的衣服真心不好看,个头不高的同学不如自己从国内带衣服吧,可能人家的设计就是为了他们那种骨架,加拿大倒还能有些不错的选择,但也不多。这个地方顺便说下奢侈品吧,确实便宜不少,特别是打折村,牌子比我在加拿大逛的那个要多些,而正价的商店里的东西,应该就和枫叶国差不多了。
2)食
四个字:糟糕透了!特别是跟北美对比一下!提到德国吃的,估计就是啤酒,烤肠了。我猜想这样的结论是不是和他们别的食物相比的?反正虽然有中国超市,但没有北美的唐人街,虽然也有几个中国餐厅,但是选择真心没有北美多,加拿大一个商场的地下美食广场,总会有不少中国人开的,这边,没有这样的氛围。所以,不习惯西餐(不是中式“西餐”)可能就要自己做饭了,懒惰如我,都已经无聊到天天尝试不同的菜了。其实除了大学里,稍微住远一点,基本就看不到啥中国人了,这密度,和北美不能比啊,也难怪苏学长另个问北美留学体会的帖,有那么多人回答!
3)住
亚琛的房源很紧张,别的城市不大清楚,但是看相关的微博总是转发求房帖,可能哪哪都差不多,所以刚来的时候基本别期待能找到可以常住的房子,僧多粥少,搬家就当锻炼身体吧。学生宿舍很便宜,不过很难申请,需要提前再提前,据说会照顾女生,工科嘛,也可以理解的。具体的怎么租房可以搜到很多贴。与此对比的是加拿大的房源很多,很多楼房一年都挂着待租的牌子,选择很多,个人感觉比德国的租金贵。环境方面也许不如德国。
4)行
德国的大学一般都会有学期票,就是公交、火车(非快车且在某州内)通票,有效期是一个学期,每学期前寄到,夏季学期是4.1-9.30,冬季学期是10.1-3.31,这个福利真心赞,把票带着,只有查票的时候再拿出来,公交是奔驰(意淫一下自己每天是坐着加长奔驰去学校的),火车也跟等公交一样,没有检票口这回事,而加拿大就跟国内没啥区别了,也许乘客相对少点。。。
5)用
就是想吐槽一下时常有人问德国的电子产品是不是便宜啊,化妆品啊便宜不啊。。。。答案是否定的!不知道最近汇率跌成狗一样,是不是有所变化,反正美帝最便宜!!!
6)玩
其实这点我体验很少,常听一个说法,欧洲好山好水好寂寞,其实可能是文化很难融入吧,他们的很多活动都是偏运动的,挺健康的,不过我很少体验过,就不瞎歪歪了,懂的人可以补充,我也想知道。

简单的说,我感觉加拿大的生活更接近国内,刚好介于欧洲和中国,很多地方要么和德国差不多,要么和国内差不多。换句话说,德国和中国的生活差异也许有更多不同吧!
。。。
有点混乱,总而言之,就是很单调吧,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多了,总要考虑怎么去分配,你可以多交朋友减少孤独感,也可以把时间花在自娱自乐上,或者充实自己。我觉得德国留学和别的国家(特别是国人很多的国家)最不同的一点,就是你自己要学会独处!
-------------------------------------------------------------------------------------------------
2.学习
都说德国毕业难,好吧,是的,难,我觉得是难在考试的“变态”,如果遇到要实习,那么找实习和论文都是要花时间的。还有个规定是,同一门课如果挂三次,那么德国所有大学含该课的专业就不能读了(准确度待定,反正在亚琛至少要面临退学的)。因为自己没有经历实习和论文,就分上课和考试来写吧。
1)上课
上课基本都是国内大课那种,你来,或不来,老师也不会点名,偶尔碰上有平时小测试的课,那分数还只是个bonus,所以不去上课完全没有任何影响!!!对于自觉性不高的同学来说,比如我,根本做不到按时定点地乖乖听课,当然了,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努力听课的!相比之下北美的课程会需要平时课上的presentation之类的作业,应该还是有一定的督促作用,毕竟有平时分嘛。然后上课的课件真心是赞的,就是没有教材!一门课下来,会有很多老师,我会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与之对比的是,加拿大的课程是教授开讲,似乎模式和国内差不多(待指正)
因为我是英语授课嘛,就顺便说一些吧,其实刚入学的时候我挺担心英语授课的教学质量,后来发现,课程的设置没有太大区别,相应的课程,就是开课的单位把这门课的课件翻译了一下(所以课件里偶尔还有德语出没,但没啥影响,忽略),和德语的课程冬夏学期交替开设,然后考试是一样的题(因为刚刚过去的某门考试,一个教室里德语英语混着在考)。不过英语授课的专业太少,而且生活总归是要用德语的,上课的同学也基本遇不到德国人,所以不是特别推荐,还不如去北美读呢。当然好处也是有的,比如德国的教育感受到了,比如肯定是要学些德语的(毕业对德语有一定要求),比如不会把英语彻底丢了吧,比如不要花时间先读语言班,等等。
2)考试
考试的机制是和上课完全分开,不上课也可以考试,不考试也可以上课,记得按时注册就行。之所以描述考试为变态,其实是吐槽啦,吐槽课件里所有的都是重点,题量大,考的细,不过过不过也是看大家的整体水平啦,也不需要过分担心。只是有时一门课,会涉及自己本科学过的好几门课,你懂的,学渣这会就不能不心塞了。。。就像最近一样,考试期间,不想复习,来答小社区了。。。。所以如果来德国,本科还是多少学点吧,混是不大好混下去了。聊考试一定要提下考试月,是的,是月不是周,也还好是月,不然挂的更多吧!考试时间一般是2月中-3月低,7月中到9月底,看运气吧,看老师愿意啥时候设考试吧,一般时间都很固定,选课的时候一般都安排好了,甚至出分数的时间也规划好了!至于什么时候放假,考完最后一门后就是假期。唉~应该各个学校都差不多吧。
再谈一下科研吧,虽然没经历过,但是就看到的情况,这边读博的更像工作,申请研究所,所里一个大牛带一群小牛,所里项目很多,貌似大牛不会来督促你进步的,但是也可以约时间讨论,具体细节就不清楚了,只是想对比一下加国,加国是老板带学生,和国内是一样一样一样的,当然,我只是说模式差不多,比德国更接近中国的模式。

总的来说,我觉得去德国的人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律,就是完全没人管你,你自己能按部就班的学习,生活,显然学霸更适合这里。然后热爱科研的也可以来德国,因为他们不在乎发论文的数量,只在乎把东西做精,从1.0版本到2.0版本,不断地深挖下去,这点品质很值得学习,但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慢慢来吧~
换句话说,可能大多数人都要延期毕业,难以克服的拖延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吧~
-----------------------------------------------------------------------------------------------------
不知道还可以写啥,以后再补充吧~晚安~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57:06
15级电子学院小学渣先占个位置。
参加了学校和法国南特中央理工(Ecole Centrale de Nantes)的联合培养项目,刚刚来法国两个月,同项目还有华中科大,哈工大,武大,天大,南开的同学,相比名头感觉吉大稍稍逊色。希望能在这边给吉大争光(flag

生活还是挺不错的,有法甲可以看,只要5欧的学生票。
以后再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