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江苏要提高南京的首位度?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围炉听雪   2018-9-24 00:42   3780609   9
分享到 :
0 人收藏

9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张雨辰  2级吧友 | 2018-9-24 00:42:41

首位度是什么?在目前简单来看就是一个省会城市GDP占据全省的比例,按照这一指标测算,南京首位度仅次于山东济南,倒数第二。当然,延伸开来首位度必定是省会城市在整个省的各方面统领局面,即全方位的霸主地位。以这个角度来讲,南京除了gdp总量在省内不如苏州,居于第二,略高于无锡,其他主要方面,包括政治地位、医疗水平、大学、交通等在省内基本没有对手。那么,提高南京的首位度,除了南京自身的禀赋,无非是再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促进经济更大水平的提升。至于提升到什么地步差不多,那就是尽量缩小与苏州GDP总量的差距,这是核心任务,也是提高首位度成功时最主要的方面。

16年底,有一个会议,会议强调,南京市要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努力建成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强的特大城市、国际化程度高的历史文化名城、幸福感强的宜居宜业城市。请记住,会议是李主持,而书记历经江浙沪,还曾经是秘书。这句话你可以看作这个回答的灵魂,多停留几秒。前不久一个海南吹风,宣称要赛马的海南罗牛山的股票总涨停一样,再一次说明,“一个城市的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所以,当初苏南模式固然值得赞扬和佩服苏锡常等地百姓的勤劳与聪慧以及靠近上海的先天优势,也不能否认各种开发区等政策的扶持。极端点讲,在河南驻马店建造我国的拉斯维加斯,也不需其他方面扶持,又一个新一线准会诞生。

其实观察就会知道我国沿海省份出现了太多双子城甚至三子城。究其原因,无非是一个省会和其他省内城市不分伯仲,甚至经济发展不如计划单列市或者地级市。无论是辽宁大连、山东青岛还是浙江宁波以及江苏苏州都是过去非常出名的外向型城市,出口贸易加上港口优势造就这一现象。 而相对于省会这种权力中枢来讲,无非是市场化的结果。很早之前,出口、消费、投资是我国拉动GDP总会讲到的三驾马车,目前来讲,出口对我国gdp提升方面已经大不如以往。另一方面,省会城市的社消水平基本都是翘楚,同时又与省内的双子城依旧不分伯仲,甚至和gdp排名相反,实现反超,典型如南京,目前人均社消已经算是国内大城市第一,超过广州、深圳,至于能否保持就犹未可知了。而且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这一项,南京也已经实现超越苏州,一方面说明南京的金融禀赋不错,毕竟有着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类似机构加成,另一方面也说明首位度不是空话,正稳步进行。

既然提高首位度在其他省有着类似行动,那么对于南京而言自然是迫切的,有压力的,时不我待的。内陆城市,成都、西安、武汉一城独大,提高首位度没有敌手,而对于南京这样一个处在颇为均衡发展的江苏省而言,争议肯定避免不了。但是提高南京首位度,会出现成都等掐灭或者大幅削弱其他城市发展的机会么,我想不会。提高南京的首位度,面对的主要方面必然是来自成都武汉杭州等城市的竞争,这是南京的对手,我想这是没有争议的,次要方面才是吸省内城市的血。吸血是必然,但是在目前这个13兄弟市全面开花发展的局面,提出这个口号,更是一种危机意识。主次矛盾需要分清。

那么吸兄弟城市的血怎么吸,苏南模式延续至今,采用了一种苏北工业用地指标给苏南的方法,以一种乾坤大挪移的转换方式实现了苏南的发展,这无可厚非,有着历史和发展的错位因素,同时很遗憾也造就苏北、苏中工业用地的瓶颈化问题。现如今,提高首位度就是吸纳人口,几个月前南京和其他城市一样打着吸纳人才的口号就是这一措施,效果虽比不上天津、西安吸纳的量,至少到目前已经实现差不多11万人到南京就业,数据还可以。根据前不久报道,主要还是安徽、苏北等,而盐城、淮安、徐州三座城市的人口来宁居于前列,吸血还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吸血,并不等于吸收人口这么简单,但是吸收人口确实是掏空6个钱袋子,甚至是命。

回过头来讲,既然能吸引到其他城市的比较优质的人口,自然有吸引他们工作甚至定居的重要因素。况且对这些城市都是损害吗,也许短期会造成新鲜血液的流失,甚至一个城市的没落,但是从这些人以及他们的后代还有整个国家来讲,无论是南京还是其他类似大城市的发展,都是一种城市化的国家进步。当然,对于说接盘侠的,也不能否认,我想能迁移的人,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秤,衡量利益深浅,明净着呢。

究其本质,南京和其他城市在吸引人口方面的考虑并没什么区别,所以提高首位度,也是打造南京的各方面,尽可能在未来的大城市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很多人提到国家中心城市没有南京,其实杭州深圳不也没有,发展的一样好,有什么意义呢?有值得开心,没有也并不需要太大沮丧,做好自己就行。在我看来,国中更多处于本来地位以及新一轮经济潜力的综合考量的结果,前者是北上广,后者例子郑州、成都、西安。他们更能在新一轮中带领区域发展,一个中等生努力点进步会更大,而南京杭州做好自己往前冲就是对国家锦上添花了。

你说南京压力有没有,必然的有。前面有杭州、苏州,后面有青岛、长沙甚至合肥,很多人对合肥嗤之以鼻,认为霸都不足以构成威胁。在说提升南京首位度的时候,合肥可是一直在厚积薄发,平地起高楼,我一直认为后发城市是非常值得警惕的,一方面国家大发展它完全可以借鉴其他先行者的治理经验,比如我认为南京的地铁就比北京、上海的老地铁方便,还比如我认为合肥滨湖新区有些地方还真是和南京河西或者苏州工业园建设的水平差不多。同时,有种说法,合肥是我国近十年发展最成功的城市,的确如此,无论是每年的人口净流入、三分巢湖壮大自身的策略、以中科大的为主打造的和北京上海并列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米字型高铁、京东方科大讯飞等企业都值得南京警惕和学习,尤其是在国家一些区域规划,合肥已经和南京杭州并列,虽然从实际政治考量来讲南京依旧高半个身位。

提高南京的首位度,包括刚才讲到的人口,都是个问题,都知道江苏包括南京的老龄化很恐怖,典型南通都能排到全国前列了,这真是计划生育执行严格的功劳,近些年总人数多于浙江几千万的江苏,高考人数基本都是30多万出头,值得玩味。而隔壁安徽省也是人口少于江苏2千万左右,16年增量人口为江苏两倍,为50万左右,更需要警醒了。这也就不难理解,最近,在陕西就一向重视教育的领导尊重民意,这几天也被人推崇备至,他建议提高江苏高中录取率由目前50%左右到今年60%,不久将来到85%,以及大学本省录取率不低于25%,也算是为将来尽可能提高人口素质,留住人才的一个缩影。从另一个角度,提高南京首位度有一点就是南京的大学包括最好的大学占据江苏的绝大数,这也是对提高首位度有力的一面。

最近,本市书记又在提交通首位度,的确,诸如郑米、合米都甚嚣尘上,好不热闹,令人艳羡,尤其是旁边的合肥某种程度对南京交通发展不太有利。南京目前有着玄武湖旁边的南京站,兼具普铁和高铁动车,南京南高铁动车,以及正在建的南京北站。有京沪高铁、沪宁高铁、宁杭高铁、宁启铁路、宁合高铁、宁安高铁,正在建的宁淮高铁、南沿江高铁、沪汉蓉高铁。同时,也在图谋米字型高铁格局。那么目前来讲,南京缺南下铁路,在规划中有扬马(扬州、马鞍山)城际,以及南京目前来讲最想要的宁宣黄高铁,这条铁路将通过黄山经合福高铁到达福州,经昌景黄高铁到达南昌甚至深圳、广州。而宁淮是直达苏北的,虽然合肥规划了合宿新铁路,显然目前南京也意识到宁宿新铁路的价值了,甚至省内会有所扶持。

南京一直以来是个体制内城市,实际上南京不缺人才,缺的是留住人才的职位,最近两年南京对人口的吸收实际上已经位居省内第一,当然和杭州合肥还是差距不少,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当然欣喜阿里设立江苏总部,小米来了啊,腾讯也搞了个大数据中心,这些都算值得高兴的事情,不过也要清醒意识到设立的都是非核心业务,好在多多少少能够营造一种生态,至于这生态如何开花结果就拭目以待了。营造得好,会对首位度的缔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谈及另一个方面,包括南大已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京东也与其进行合作,同时清华大学在南京成立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企业性质,也必将对计算机生态产生益处。知乎待久了,也不要被互联网或者计算机行业给迷惑,虽然以阿里和网易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带活了新的杭州,毕竟需要记住三百六十行缤纷多彩才是一个城市发展真正的主旋律。台积电、紫光等芯片业我想也会对南京的发展帮助颇大。那么,我倒是期待南京成为AI之都,芯片之都。另外,熟悉南京的都知道南京的雷达产业,还有南瑞、南自等涉及的电力行业都是国内领先的。在目前各地一流大学纷纷成立医学院的背景下,也希望南京不落于人后,毕竟本来就是弱项。那么一切产业都互联网+,或者AI+的情况下,南京不是没机会胜出的,至少不会是很悲观。所以就看新时期以江北新区为首的能否力挽狂澜了,只有发展起来,首位度才不会是空话。

南京处于江苏西南一角,靠近安徽,这被人诟病地理位置有缺陷,在统筹发展时,总会遇到跨省协调的问题,实际上省内的徐州一样如此。这当然归属于历史上的犬牙交错构造,从而相互制衡。南直隶、江南省中心,是必然结果。然而在我看来,并不构成太大的问题,无论是苏北人还是安徽人在南京的人口其实还真不一定有苏州、上海、杭州多,现在交通实在太方便。另一方面,协调发展方面,以南京修地铁命名为S开头就知道,是可以巧妙借助这种伪城际线路实现自身发展,修到边界即可。以目前南京地铁位居国内第四的长度就可以知道,说南京城市地位不如成都、西安等重要性的是很荒谬的,至少这几个依旧是平级。

3#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42: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紫色前沿  1级新秀 | 2018-9-24 00:42:43

互联网看不到希望,为何不发展高端制造业。互联网就算发展起来了,也永远屈居京杭深一头

但是高端制造业,制药半导体。也是可以依靠的大头。

如今互联网泡沫也很大的,别所有人都往写上面挤



我说的不是南京,是整个江苏。尤其是强行发展互联网的苏锡,不同土壤适合不同的庄稼,之前制造业那么发达,现在不扶持企业升级转型,去扶持互联网,真的有点短视

5#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42: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山川网  3级会员 | 2018-9-24 00:42:45


由于看到这个问题时正值我的工作时间,但是我又觉得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回答。所以我只能一心两用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大家只看核心观点和思维方式就可以了,如果有错字大家见谅就好。


我出生在北方,在泛长三角地区工作生活超过四年,目前在珠三角继续做区域经济和地理人文的研究和体验。我到过长三角地区全部地级市,并在苏南浙北多个城市有生活经历。


这里我来做一个预判,如果在未来十年南京没办法进一步聚拢江苏资源,提升省内首位度,成为华东地区西部的中心城市,那么江苏的黄金时代就将画上句号。


当然,这里我所说的失去“黄金时代”,并不是说江苏成为下一个东北了,江苏就变成类似偏远省份落后区域了。而是说,江苏将彻底失去和广东角逐第一的可能性,成为真正的“千年老二”。


本文会引用大量我之前创作的内容,并作进一步题主问题的延伸——


一、《人均GDP、地均GDP都高于广东的江苏,为何总量迟迟难以超越?》


广东省和江苏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省份,长期以来,一直被媒体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综合360°式地进行无休止比较。但比较来比较去,似乎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均GDP和地均GDP上明显领先的江苏,却迟迟无法在总量上超越广东。


以上是从2010年到2015年,广东、江苏两省的分季度GDP数据情况。之所以分季度显示,是为了方便大家更好从细节上,观察粤苏两地的经济体量变化差异。


接下来,我再贴上从2000年到2015年的十五年间,广东和江苏两省在经济总量、人均GDP和平均工资上的较量(附带山东省):


素材来源丨百度贴吧

通过数据我们发现,从2000年开始,广东经济体量就一直是全国第一(事实上,广东已经连续28年全国第一),并且在2000~2008年之间,与江苏的经济总量差距在逐年拉大,最高曾一度达到了近六千亿的差距。而从2009年开始,粤苏两省的经济体量差距,开始逐年缩小,最终被拉到了一千多亿的差距。而为什么2008年是转折点,其实也很好理解,那一年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对于长期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东影响十分明显。


由于表格时间较早,所以小川这里分别再贴出2015年全年、2016年全年和2017年上半年粤苏两省的经济总量数据:2015年,广东72812.55亿元,江苏70116.38亿元,差值2696.17亿元;2016年,广东79512.05亿元,江苏76086.17亿元,差值3425.88亿元;2017年上半年,广东41957.84亿元,江苏40821.20亿元,差值1136.63亿元。


我们发现,粤苏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进程被终止的转折点,发生在2016年。这一年,粤苏差距从两千多亿的差值,被重新拉大到三千多亿。关于这背后,一方面是由于广东最早经历经济危机,所以也最早进行产业升级改革,并且效果开始突显;另一方面,珠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推出,进一步拉升了珠三角经济数据上的表现。

但是从2017年上半年粤苏两省的经济总量差值来看,两省的经济总量差距再一次被拉近。伴随江苏经济结构的调整,以苏州、南京、南通几市为代表的经济增幅提升,整体拉高了江苏省的经济总量。


素材来源丨百度贴吧


人均GDP方面,基本上就没什么太多可讲了。自2005年江苏超越广东后,粤苏两省的人均GDP差距逐年呈现进一步拉大状。江苏的区域均衡优势,在人均GDP上表现十分明显。


素材来源丨百度贴吧

人均工资的数据,小川的一贯态度是只可参考。个中原因,大家也不难理解。

那么接下来进入本文的重点,为什么江苏会出现,某些媒体所谓的“江苏苦追广东XX年未果,经济总量差距进一步被拉大”的情况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粤苏两省,在两大影响经济总量的核心因素上,差异十分明显。

首先,就是人口差异:


以上,是粤苏两省从2000年到2015年人口总量的数据。截至2015年时,广东总人口10849.0万人,江苏7976.0万人,广东比江苏足足多出了2873万人;而最新的2016年两省人口数据分别是:广东10999万人,江苏7998.6万人,差值更是超过了3000万人。


3000万人是什么概念呢?依照2016年的数据,上海人口2415.27万人,北京人口2172.90万人,广州人口1350.11万人,深圳人口1190.84万人,重庆人口3016.55万人。也就是说,广东比江苏的人口,多出了广州+深圳的体量。如果算比值的话,广东比江苏多出的人口,是江苏现有人口的三分之一还不止。这三千万人口能够创造多大的GDP总量,是毋庸置疑的。


为什么广东和江苏人口总量上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地区,自然也是外来人口流入更早更多的省份;其二是相较于江苏的均衡型,广东的双巨头型(广深)显然对于外地人口吸引力更强;其三是相比珠三的广东一省,长三是一市两省的格局,上海和浙江的存在,同样分流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


其次,除了人口之外,粤苏两省在面积和城市数量上,同样差距明显:



广东省面积17.98万平方公里,江苏省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广东面积是江苏的1.75倍。差值方面,广东比江苏大出7.72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4.7个北京,11个上海那么大。如果按照拳击选手的赛制比喻,江苏就是轻量级选手,而广东则是中量级选手,两者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



那么在面积上,江苏是没办法有什么改变的,省份的行政区划一旦确定,变更成本非常之高,所以这里我们不予考虑。那么江苏超越广东的唯一机会,就是在人口。江苏现在总人口距离广东有近3000万的差距,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市,总人口也不过是2600万人口,北京也不过是2400万人口。那么上海和北京的经济体量是多大,大家心里应该都有数。


那最近几年江苏人口增长情况如何呢?答案是——不容乐观,尤其是和广东比起来,就应该说是非常不容乐观。


这里我只贴出最新的2017年的全国各省份常住人口增量数据,往前几年情形是相似的,感兴趣大家自己去找。单是2017一年,广东新增人口就达到170万人,而同期的江苏,增量却只有30万人,这个差距堪称是难以弥补的。


江苏全省的30万人增量,你知道放在广东是什么水平吗?就是不到广东广州或深圳一个市的人口增量。以2017年为例,广州新增人口45万,深圳新增人口62万。那具体到江苏的城市呢?苏州新增6万,南京新增5.5万。作为全国范围内北上广外最出色城市阵营的苏州和南京,这种情况堪称尴尬,且危险。



可能还有朋友会说,我就不喜欢那么多人,北上广深那么多人挤也挤死了,我就希望南京和苏州人口少一点。能说出这样的话,真的是无知者无畏。为什么?因为江苏全省的老龄化情况,在全国范围内处于最严重阵营。



早在2014年,江苏省的老龄化指数就已经达到了20.6%,近几年的情况是没有任何明显好转的。另外,大家也应该注意到了,浙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但区别就在于,浙江,尤其是杭州这几年人口新增情况良好,而且新增的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这对于缓解当地的老龄化情况很有帮助。


这份数据由于是省份老龄化排名,所以上海没有列在其中,事实上,上海的老龄化情况也不容乐观。依据《上海市老年人口和老龄事业监测统计调查制度》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全市户籍人口1449.98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57.79万人,占户籍人口的31.6%(此项仅户籍人口老龄化数据)。非户籍人口的老龄化数据相比没有户籍人口这么准确,但是整体上海全部人口的老龄化比例,一定是超过20%无疑的。


与此同时,广东省的老龄化数据是多少呢?差不多只有江苏的一半左右。老龄化意味着什么?对区域经济有怎样的负面影响?大家看看隔壁的日本就一目了然了。


说了这么多关于人口和老龄化的问题,目的想表达什么呢?只有一个:目前中国的人口红利期早已彻底结束,且不因二胎政策而逆转。在这样的客观前提下,如果江苏省内接下来没办法诞生出一座对全国有人口吸引力的城市,继续保持仅对周边省份有一定的吸引力,那么江苏的新增人口将完全无法对冲老龄化情形,最终进入经济的滞涨期。


江苏之所以在过去这么多年始终无法超越广东,就在于没有广州、深圳这样的超级城市,没能够做到对全国人口(人才)的吸引力。没有全国人才吸引力背后,就是没有全国产业和技术优势。


二、《2017年上半年26省省会GDP排行榜下,多少省会在一城独大?》


时间原因,这里直接引用我之前写过的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


上半年26省省会城市DGP总量依次为:广州9891.48亿元、成都6111.4亿元、武汉6019.08亿元、杭州5689亿元、南京5488.73亿元、长沙4757.35亿元、郑州4040.23亿元、济南3417.4亿元、西安3304.08亿元、合肥2896.9亿元、石家庄2850亿元、福州2806.85亿元、长春2651.1亿元、哈尔滨2424.9亿元、沈阳2412.2亿元、南昌2092.7亿元、昆明2049.11亿元、南宁1807.31亿元、太原1515.88亿元、贵阳1466.99亿元、呼和浩特1373.9亿元、乌鲁木齐1164.87亿元、兰州1108.1亿元、银川733.25亿元、海口704.35亿元、西宁611.56亿元。


上半年省级行政区域数据如下:广东41957.84亿元、江苏40821.20亿元、山东35017.39亿元、浙江23383.00亿元、河南20304.72亿元、河北16404.90亿元、四川16080.30亿元、湖北15871.39亿元、湖南15275.51亿元、上海13908.57亿元、福建13289.77亿元、安徽12645.40亿元、北京12406.80亿元、辽宁10296.80亿元、陕西9581.10亿元、天津9386.87亿元、重庆9143.64亿元、江西8961.20亿元、内蒙古8465.70亿元、广西8179.81亿元、山西6577.91亿元、云南6447.81亿元、吉林6124.22亿元、黑龙江6108.00亿元、贵州5732.35亿元、新疆4362.98亿元、甘肃2993.00亿元、海南2198.23亿元、宁夏1397.61亿元、青海1204.30亿元、西藏555.41亿元。


省内经济首位度水平:

广州9891.48亿元,同期广东全省41957.84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57%

成都6111.4亿元,同期四川全省16080.3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8.00%

武汉6019.08亿元,同期湖北全省15871.39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7.92%

杭州5689亿元,同期浙江全省23383.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4.33%

南京5488.73亿元,同期江苏全省40821.2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13.45%

长沙4757.35亿元,同期湖南全省15275.5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1.14%

郑州4040.23亿元,同期河南全省20304.72亿,省会经济首位度19.90%

济南3417.4亿元,同期山东全省35017.39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9.76%

西安3304.08亿元,同期陕西全省9581.1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4.49%

合肥2896.9亿元,同期安徽全省12645.4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2.91%

石家庄2850亿元,同期河北全省16404.9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17.37%

福州2806.85亿元,同期福建全省13289.77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1.12%

长春2651.1亿元,同期吉林全省6124.22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43.29%

哈尔滨2424.9亿元,同期黑龙江全省6108.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9.70%

沈阳2412.2亿元,同期辽宁全省10296.8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43%

南昌2092.7亿元,同期江西全省8961.2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35%

昆明2049.11亿元,同期云南全省6447.8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1.80%

南宁1807.31亿元,同期广西全省8179.8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2.09%

太原1515.88亿元,同期山西全省6577.9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3.05%

贵阳1466.99亿元,同期贵州全省5732.35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5.59%

呼和浩特1373.9亿元,同期内蒙古全省8465.7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16.23%

乌鲁木齐1164.87亿元,同期新疆全省4362.98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26.70%

兰州1108.1亿元,同期甘肃全省2993.0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7.02%

银川733.25亿元,同期宁夏全省1397.61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52.46%

海口704.35亿元,同期海南全省2198.23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32.04%

西宁611.56亿元,同期青海全省1204.30亿元,省会经济首位度50.78%



有些朋友很喜欢抬杠,特别喜欢拿中西部高首位度的成都、武汉等省会城市举例,认为这些城市如何如何吸血了。今天的主题不是讨论这个,所以我也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中西部省会的首位度,有其不得不为的客观原因,不应该遭受这样的非议。


我们先讨论广东不是省会独大型省份吧?2017年深圳的经济总量都超过了广州,广州也一直被一些网友唱衰。但是广州的首位度是多少呢?依照2017上半年数据,23.57%;杭州也不能算是省会独大型吧?首位度呢?24.33%。而经济发达地区省会首位度最低的是哪里?是山东,济南的首位度只有9.76%,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山东近十年来经济始终温温吞吞,经济第三省的地位还在,但是和广东江苏的距离越来越远。


所以单独就首位度而言,我自己有个理论:就是如果低于10%,那么这个省会一般作为省内行政地位最高城市,就无法真正发挥出其区域资源聚集的定位价值,最终导致在省内,在区域内没有话语权。看上去是省会脸上无光,实际上却是整个省份都将受其连累。


而如果超过30%,就基本形成了省会独大型的状况,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大家参考成都和武汉,自己琢磨就好。


那么最合理的首位度是什么?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基数的省份不一而足。但是就中国目前阶段的东部沿海省份来说,20%是一个合理的区间。也就是说,在全省经济总量达到10万亿时,省会能够达到2万亿(2017年广东全省经济总量89879亿元,其中广州经济总量21503亿元,深圳经济总量22438亿元),是比较合适的。


而且实话实说,相比广东的21个地级市,20%的省会首位度其实说略偏高也可以。但是对于只有13个地级市的江苏来说,省会首位度达到20%是完全合理的。而目前的南京实际首位度呢?只有13.45%。


为了更好地方便大家比较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的省会首位度情况,大家可以看下以下数据(2017年上半年):


广东:省内第二深圳9709.02亿元,省内末位云浮386.16亿元,省会广州是第二位深圳的1.02倍,是末位云浮的25.14倍


浙江:省内第二宁波4456.60亿元,省内末位丽水563.39亿元,省会杭州是第二位宁波的1.28倍,是末位丽水的10.10倍


江苏:省内首位苏州8290.12亿元,省内末位宿迁1210.23亿元,省会南京是第一位苏州的65.73%,是末位宿迁的4.54倍


山东:省内首位青岛5075.08亿元,省内末位莱芜422亿元,省会济南是第一位青岛的67.34%,是末位莱芜的8.10倍



上面介绍了南京现在的面临的问题,已经相比广东和浙江,江苏面临的一些问题。

但是,现在又有朋友问了,你说江苏缺龙头城市我理解,但是你为什么不是苏州,为什么不是无锡,偏偏得是南京呢?

尤其是特别热衷于“内斗”的江苏网友,可能特别热衷于抬这个杠。

原因不止一个。


其一,苏州和无锡的地理位置,就决定了其不具备成为新的区域龙头的基础条件。因为距离城市群内既有的龙头城市上海过近。即使是在珠三角,深圳和广州之间还得隔着一个东莞(而且,还是建立在广东对全国人口有足够吸引力的前提下)。相邻城市同时产生两座超级城市,从区域经济的逻辑上就存在缺陷,也不符合上层设计对于平衡均衡各地区发展的立意。


其二,苏州和无锡的行政级别过低。深圳的改开试验田地位超然,且还有紧靠香港的天然优势,再加上种种超普通城市待遇,才有了在距离广州如此近的地段,产生了第二个区域龙头城市。


其三,南京的地理位置非常奇特,南京是很少见的位于省份边缘的省会。正常情况下,省会城市都是在所在省份偏地理中心的位置,方便对省内各个城市的辐射。但是南京的地理位置,却在江苏的西南角,与安徽直接接壤。并且因为长江之便,还直接连接上了江西北部的部分城市。那些总在调侃江苏“徽京”的网友,根本就意识不到,安徽和江西,正是有希望让南京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最大希望。在对安徽和江西的辐射上,南京比杭州更有优势,这和原本南京作为华东铁路枢纽定位关系重大。


其四,从产业结构来说,传统的苏南外资加工制造模式接下来面临巨大转型压力,转型成功的机会是什么?无疑就是北京和深圳模式,即不断向第三产业转型,通过提升第三产业占比,用服务业的高附加值来弥补经济转型痛苦。而在江苏省内,无论是医疗教育基础,还是城镇化比率,或是当下产业机构情况,还是行政地位和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南京承担这个责任即是当仁不让,更是无可奈何。


当然,真正的原因还远不止以上这一点,展开说几万字也并不为过。时间原因,建议大家自己去我之前写过的一些内容中去探索,相信你会有收获。所谓国也好,省也好,归根结底就像是一家家企业。一家企业之所以成功,一定是每个个体分工明确,且始终以大局为重,知道到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没有个体个性的舍,就没有整体的赢,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人生的根本道理。


文末,附上一张江苏高铁规划图:


2017: 2017海南各市县GDP2017甘肃各市GDP2017贵州各市GDP2017山西各市GDP2017云南各市GDP 2017广西各市GDP2017江西各市GDP2017陕西各市GDP2017安徽各市GDP2017福建各市GDP2017湖南各市GDP 2017河北各市GDP 2017湖北各市GDP 2017四川各市GDP 2017河南各市GDP 2017浙江各市GDP2017山东各市GDP 2017江苏各市GDP 广东2017各市GDP 2017中国城市GDP百强 2018中国最富1000人榜单2017年31省市GDP2017年一线城市2017广东企业竞争力500强


城市:性价比适中城市 安徽经济很多人低估了南京2018白领生活状况中国铁路大数据8折6800元/㎡的武汉公寓你也太低估天津政府了农村和县城找不到女朋友天津开放落户政策二线城市房价又高2018中国品牌百强18年一季度各省GDP一线城市的房子一季度可支配收入排名中西部省份外出人口站内换乘三四线城市的房子2018年Q1招聘大数据城市营销的用人手腕贵阳社区西安房子海南自由港深圳三和大神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地铁爆挤不仅因为人多2018求职旺季人才趋势报告改开四十年第二劫


人文:海底捞和呷哺呷哺北京/上海女子图鉴帝都、魔都、妖都、雌都人口是个大问题上海女子图鉴“网红”城市消费“北漂”京冀双城记中学生作息时间我的城市观和职场观大城市里的城中村城市故事今天是你余生最年轻的一天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2017年中国城市天气之最一日看尽江南雪佛系城市与魔系城市中国最美大学知多少古代的地域黑天下第一雄关我对北方的态度终究隐没的历史名城不流浪的民谣歌手地域自黑哪家强得四川者不易得天下得山西者易得天下


旅行:景区中的孙悟空东北行纪·哈尔滨篇东北行纪·长春篇 东北行纪·大连篇东北行纪·沈阳篇 海南旅游骗局/西藏旅游骗局/新疆旅游骗局云南旅游经典骗局南京旅游经典骗局成都旅游经典骗局苏州旅游经典骗局杭州旅游经典骗局天津旅游经典骗局广州旅游经典骗局上海旅游经典骗局北京旅游经典骗局

7#
周浩  4级常客 | 2018-9-24 00:42:46

不请自来,身份:上海人


在回答这个棘手(懂自懂)的问题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仔细地看过下面不少答主的回答,总体的感觉是有些失望的,很多时候直接转变为苏州(或者说苏锡常)与南京的互相集火,然后上海也时不时躺枪。在回答如何看待之前,我就问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诸位认为,南京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主要的对手城市是哪些?


我说下自己的看法,南京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期内,对标的城市无非是同为长三角城市的苏州,杭州,“九省通衢”武汉,巴蜀双子星成都和重庆,以及中原和关中的两大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和西安,而其中,同属江苏省的苏州,恰恰不是南京应该对标的主要对象。简而言之,苏州太特殊了,姑苏城这个地方,是江苏浙江两省普遍强县格局的极致模式,这种严重多中心化的格局,也并不是一个像南京这样的新一线强市应该对标的对象,而且随着沪苏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苏州地铁路网很快就会与上海地铁的路网连通,昆山也极有可能成为上海第三机场的选址),苏锡常通还有嘉湖杭绍甬舟,或许更有可能和上海携起手,去直接对标东京都市圈,或者更加露骨地说,争取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圈

2035上海大都市圈

简而言之,苏州和南京,其实并不是目标相同的两座城市,苏州这种相对分散的经济布局,在沪苏一体化过程中会减少很多障碍,不过苏州靠近上海,且周边除了上海之外亦是无锡和南通这样的经济强市,从区位上也无法独立辐射省内其他城市——确切地说是辐射宿淮盐以及更北面的连徐,可能上海也只能顾及盐城(现在和未来,盐城通上海比同南京更为便捷,且盐城和上海有各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渊源),苏州的经济影响力无法跟上海相提并论,更难兼顾


而南京呢?我们不妨看下,在长三角城市群里,南京其实也力图构建自己的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

在长三角城市群里,上海是首位城市这个没话说,但是显然,长三角城市群本身不可能围绕着上海单核打造,这样会造成地区经济生态的严重畸形,亦不是长三角城市群概念提出的愿望。因此,在上海大都市圈之外,我们亦可见到,南京,杭州,宁波,合肥都有打造自己都市圈的规划——当然,上海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都是有高度重合的,但并不完全,而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重合度是极低,甚至说几乎没有的,因为沪宁之间的距离超过300km


我其实并不认同首位度与GDP单纯地进行挂钩,南京更重要的首位度应该体现在交通,医疗,教育这些领域里,以及对城市本身的宣传,当然这里首先要对南京提出一个小小的批评,房价太高了(嗯,虽然比杭州良心。。。),这其实是南京吸引人才时候一个很大的障碍。然后具体到交通,我觉得南京可以称为国内城市的一个典范,一方面是布局非常科学合理,未来很快将会成为怪兽级别的地铁网,一方面则是四通八达的未来高铁网


而且,单单从南京地铁的规划上,我是看得出,南京为了构建起这个都市圈,在进行着怎样的努力

s2线(宁马线),连接南京和马鞍山市区的地铁线路

s4线(宁滁线),连接南京和滁州市区的地铁线路,而且还有南线和北线

s5线(宁扬线),连接南京和扬州市区的地铁线路

s6线(宁句线),连接南京和句容市区的地铁线路


至于高铁路网方面,我之前就写过一篇文字,这里诸位可以一阅

周浩:长三角未来高铁网——南京篇

通过南北两条沿江高铁,建立沪宁的第三第四通道并优化沿江地区的路网,规划宁淮高铁连接淮安,宁宣黄高铁连接宣城和黄山,并且建设宁滁蚌亳城际以连通皖中皖北的大部分地区。宁安城际(已运营),宁合线(已运营),京沪高铁南京至宿州段(已运营),以及宁滁蚌亳城际(规划),这些线路有没有让诸位觉得有点越俎代庖?恭喜你,答对了。。。


接下来,我希望提出最重要的一个看法——南京,将会在未来承载战略级别的历史重任


其实我觉得明眼人都应该看得出,江苏省政府要做大南京,其实受到冲击最大的根本不是苏锡常,而是合肥这个改革开放以来蹿升速度仅次于深圳的后发城市,所以我总觉得,苏锡常和南京撕,其实根本没意义,因为本质上不是直接的竞争关系,南京规划宁宣黄高铁,宁滁蚌亳城际,加之已有的宁安,宁合,京沪高铁宁宿段,以及连接马鞍山和滁州的地铁规划,究竟是在动谁的奶酪,我觉得似乎不需要解释了吧。毕竟合肥即便在最近10年蹿升速度如火箭一般,已经成为了强二线城市(一线,新一线,二线这样分类),然而即便时至今日,合肥依旧全方位不如南京也是铁一般的事实,从地缘和区位来说,南京对马鞍山,芜湖,铜陵,池州,安庆,宣城,黄山,滁州的影响力非合肥所能及,或许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


如果说上海都市圈的目标是世界第一大都市圈,那么长三角的目标就是世界第一大城市群,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一个光芒四射的南京是不可或缺的。在安徽八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成员之后,能够带动起皖南皖中以及淮安宿迁等地跟上发展大部队的,只有南京,这一点只需看地图就能够明白;而一个更强大的南京,也会激发出长三角更强的发展动力——看看杭州就明白,几位桐庐人把中国快递业做大做强,以及此后阿里令杭州的电商迅速发展,这些不仅仅令杭州在中国诸多城市中的竞争力扶摇直上,成为冲击现有城市格局的强有力候选,而且同样也惠及了整个长三角地区甚至全中国


所以我觉得南京也应该把目光放得长远一点,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条件,南京相比自己对标的城市——杭州,武汉,重庆,成都,包括天津——都丝毫不逊色,她的目标应该是国际化大都市,应该是吸引全国的人才加盟,皖南皖中本身就与南京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南京有着更加优越的区位条件,在所有上述对标的城市里,南京的GDP总量虽然居末但是人均是第一(可见南京的人真的太少了,事实上另外两座新一线,郑州和西安,人口也超过南京),居民可支配收入也仅次于杭州,而南京的高等教育更是全国前三仅次于京沪,所以在我看来,南京应该更有追求一些


因为,无论是长三角的下一轮发力,还是中部崛起的大战略,南京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更能够带动得起大半个安徽的,是南京而不是理论上位于安徽省更中心的合肥,而要带动起整个安徽以及江苏的北部黄淮平原地区,则需要南京-合肥的双核驱动,甚至未来长三角对接中三角,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大格局里,南京的地位也会愈发举足轻重


微信公众号:追忆的撒马尔罕城(zhuiyi_samarqand)

weixin.qq.com/r/CjhXTxL (二维码自动识别)

8#
王启超  4级常客 | 2018-9-24 00:42:47
不提高南京首位度,那咋办呢?
苏南再亲上海,不也是人家的小丫鬟。
晚上下了飞机想回家,被上海崇明长兴的哥宰客。
看个病,跟福建江西病患一起排队挂号。

你高考还得跟江苏其他地区一起考。
你们中的大部分考生还是要来南京。

南京禄口机场的大巴,起码覆盖了镇江常州扬州和皖东地区的主城区,坑过谁?要是南京首位度提高,江苏省有了自己的航空公司,方便的是谁?仅仅是南京市民吗?

南京好了,省会有政治地位,可以提高省内的大学优势,可以提高整个省的相对高考竞争力,可以更容易培养出好的企业,江苏省的年轻人就可以得到良好的发展。

南京是所有江苏人的省会,有所有江苏考生共享的全国前三的教育资源,有各种省域范围内的流畅的渠道,比如省内其余地级市县级市,重症病患需要更好的医疗条件,送往南京其实有着绿色通道,起码临近的镇江扬州和苏北的淮安宿迁对此受益良多。

上海确实牛逼,经济政治科教文卫各方面全国top2,不过你们指望跟着上海,大概率人家只想玩玩你罢了。

南通的海门启东,苏州的昆山太仓,很喜欢意淫并给上海。

我谢谢你哦,上海需要你们去抢高考名额吗?
更何况上海自己的郊县,也不比苏北地区好哪里去。
并给了上海,你们比上海的郊县更郊县。
连个相对优势都没(跨省的工业用水电地税都完完全全不一样)。
更何况人家要你吗?脸大。

南京把全省最后一个通省级公路的高淳,发展成了人均GDP比肩常熟的县区。南京没有亏待过自己的每一个县区,因为南京太需要自己的基本盘了。南京也未曾亏待省内的任何一个地级市,不要总以为苏锡常的一座座工业园区,完全都是自己的能力。

省内不服省会,也没见跪舔上海得多大好处呀,经济一到新常态,苏南后劲立马就不行。

上海确实top2,咱比不了,心服口服不眼红。

但给你们冷落埋汰讽刺了这么多年的南京,依然有着top3的科教top2的每万人大学生/研究生比重top6的医疗top5的军区top6的文化top5的地铁top8的金融机构存款总额top2的人均社消,只是经济总量排11,就给埋汰给抱怨?
就因为南京地盘小,面积不到杭州的零头,计算GDP加不了苏州、成都、重庆那么多郊县?
也没看你说过南京人均GDP比北京上海杭州天津高啊~

top2咱永远没可能,top4目前也没戏。
但为啥咱不可以把南京变成中国的top6呢?
西海岸有洛杉矶,也不妨碍旧金山的繁华!
咱江苏人不应该争口气吗?
难道甘心一辈子小媳妇儿?
难道,干电子加工纺织电器组装刷GDP刷出的成绩单,很有未来?

江苏省的未来足够美好,美好到不会只发展南京。而现阶段,确实需要一个不一样的火车头,能也只能是南京。
所以,你是愿意江苏省有自己的准一线城市,有自己的行业领军企业,有着产—学—研齐整而布局合理的经济结构,还是继续当洋大人或者洋买办的打工仔?
9#
AAAAAAKM  4级常客 | 2018-9-24 00:42:48

不准吵架!咱们讲讲道理!


这几天都没怎么看评论

毕竟我觉得评论里有的时候吧 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

然后结合我这几天看的别人的回答 做个小小的总结

首先 承认一下南京这个省会真的很难吗(别的回答有人喷徽京的)

其次 承认一下苏锡常城乡均衡发展比南京强很难吗(别的回答有说苏锡常市区差全靠下属县乡的)

然后 承认一下南京是现在江苏发展最快产业结构最好的城市很难吗(南京的三产占比真的挺好的)

最后 说一点南京苏州各自的不足

南京被说的最多的不足在于是发展没有苏锡常那么均衡 所以很多人说南京除了市区像农村 其实全中国没几个城市除了市区不是农村的 没啥好黑的 这个以后慢慢发展就行

苏州被黑的最多的无非是什么外企加工厂然后全靠下面县撑着的 首先黑前面那个外企这类的 合着现在就只有互联网其他的不要了? 发展大城市全靠三产IT互联网?没工业基础你玩个 儿三产 第二个说县域经济的 是因为苏锡常的发展模式决定的 还有说什么昆山之类的要是不算在苏州里 苏州被吊起来锤 那南京的江宁这种不也一样是县改区 事实就是南京的市区人口更密集 更像一个大城市的样子 而苏州的下面县发展的跟均衡 一个有中间向两边递减 一个摊大饼模式 没啥好喷得

上述回答不是针对评论区 而是看到其他的某一些回答有点看不过

结论就是要推南京的首位度了 我们也认可了南京的首位度了 都确定了又何必为了捧一个去贬另一个

还有 有位老哥说标点。。。。。。可是真的打字起来空格方便啊!!!



评论区还有说广州的

我说了呀短时间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南京是追不上广州的 但是可以以广州为目标为模板 虽然政治上广东的资源远大于江苏 而且江苏在全国地位偏低充当奶牛的角色 但是说到底江苏依旧是很有钱的省 每年上交国家不少但是自己留的也不少 足够把南京捧起来

南京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于 除了南京土著 外地人真的很难很难很难在南京买得起房子 河西5w一平正常人拿头买 而工资讲真和苏锡一个水平线上 无锡2w不到苏州2w出头的房价比起南京真的有很大优势 啥时候能把南京的房价降下来 我觉得南京的机会会更多





以下原答案


内斗大省别内斗啦 都火烧屁股了

苏州人 南京上学 先说结论

提高南京首位度很有必要啊 有什么问题吗?



首先江苏在经济的体量上一直都是和广东一个级别的 别说山东 真的山东这个老三和广东江苏的差距越来越大 浙江则是受限于面积和人口 也很难追上广东江苏 而在体量同一等级的情况下 广东有广深两座一线城市 而江苏至今为止也就三座所谓的“新一线” 真的是不够的



那营造一个曝光度很高的城市对于江苏有没有好处呢 那肯定是有的

举个栗子

这几年成都的名字频繁出现在网络上 “网红城市”的标签一时间让成都声名大噪 同时伴随的是这几年成都的经济指标不断上窜 四川为了扶持成都 甚至于去吞并周围的其他市的地盘

那四川这么发展成都了 有用吗?

有!

有多大用?

多到了在知乎上出现了拿四川和山东比的问题

四川和山东在省的层面上真的不是一个级别的

可是就是因为成都

让人有了一种四川>山东的错觉

所以集全省之力造一个明星城市对于大众来说有多重要了吧

同理

这几年的西安武汉杭州

哪个不是全省扶持的 对吧



好了回归正题

那既然确定了要造一个明星城市

省内选谁最合适?

作为苏州人的我也会选南京

给出理由 (理由重要性不分先后)

先说一下我尽量只拿南京苏州做比较 一是熟悉这两个城市 二是觉得江苏如果扶持一个 一定是这两个中的一个

1 南京是江苏省在互联网IT行业做的最好的 在这个三产称王 互联网风光无限的时代 IT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杭州不就是这么起来的吗? 而南京拥有江苏最好的这方面资源 而苏锡常受限于之前的发展模式 转型升级慢 已经有掉队的迹象 常州的体量小暂时不评论 无锡前几年几乎为0的增长就是转型的震动期 而苏州前几年的增长也很低 全靠底子在过 但是南京不一样 转型升级早 那几年的增速真的是吊打苏锡常

2 南京的科教文卫的优势 老生常谈但是真的很重要 医院方面 苏州拥有全国地级市里最好的医疗资源 然后和南京不是一个级别 高校方面 苏州应该也应该有全国地级市里数一数二的高校资源 然后和南京依旧不是一个级别 南京作为老军区 省会 在这些资源上可以说是全方位碾压苏州的存在

3 政治地位 这个倒不是说南京多高 看江苏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有多尴尬就知道了 而是苏州的地位真的低 一个经济最高全国第五还是第四的城市 不说副省级和计划单列 连个机场也没有真的说不过去(最新消息可能在昆山要有了???) 而南京 好歹是省会城市加上江苏唯一副省级 在政治上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4 影响力 我这里说的影响力并不是在全国谁有名 而是辐射能力 苏州不论如何 永远都是被上海辐射 而南京不一样 离上海有距离 而且南京是作为辐射者而不是被辐射者 南京对于周边的镇江 苏中 安徽都有很强的辐射能力 是这个区域里最大的城市 南京都市圈的核心

5 城建 首先作为一个苏州人来南京的第一反应就是城建不如苏州 但是 这个反应最大体现的地方在于 南京有点“粗” 就是粗糙的意思 而苏州的城建比起南京更干净与精致 但是!!!南京的城建真的大气 而且所谓的粗糙只要弄一下就是可以解决的 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然后 南京引以为傲的地铁 真的是长三角除了上海以外无敌的存在 建造速度一流 甩苏州杭州不知道多少 从这点也能看出来省政府是扶持南京的 毕竟这么多弄地铁的钱光靠南京自己估计不够

6 资格 苏州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都是富足与发达 但是门面这个词基本和苏州无缘 又或者说是苏州的气质和门面是不搭的 即便是苏州最鼎盛的明清时期 基本上可以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 也并没有成为当时明清政府的门面 说白了就是奶牛 但是南京不一样 六朝古都金陵王气 南京相比于苏州多一分老大哥的气质 想当年好歹也是民国旧都 新中国成立后的直辖市啊!

7 交通地位 先说铁路 整个江苏能比得上南京的只有徐州 奈何徐州。。。emmmmm不说了 南京南站别提多牛逼了 京沪线上必停的站除了北京上海就是南京 同时南京与上海之间还有第二条通道 与杭州也有 往西连接安徽然后武汉重庆等中西部大城市 苏州就很尴尬 在京沪线之间 造自己的高铁还被上海打压 再说公路 高速讲道理南京苏州都挺发达的 绕城大家也都有 没什么好比 航空真的没什么能比的 苏州机场都没 禄口的话 处境也一般般 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这方面南京苏州都要加油 水运 这点苏州小优 毕竟长江在南京这一段比苏州那一段窄小很多

最后 发展南京对于苏州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啊 苏州的市委书记也兼任省委常委 并不会存在打压的情况发生 而且苏州的外企等行业与南京的产业正好形成互补 形成广深那样的双子星模式不是不可能(我说的是模式 毕竟我觉得南京追上广州是有希望的 但是苏州真的很难追上深圳) 希望以后南京以后可以做长三角除了上海以外的第二大城市 也希望苏州以后可以做长三角除了上海以外的第二大经济发达城市

我知道有人说杭州

不是看不起杭州 杭州在科教文卫上落后南京 同时浙江的体量也不是江苏对手 江苏完全能供得起南京苏州两个城市 杭州的优势在于互联网 但是互联网并不是全部 你看纽约有互联网吗?你再看西雅图 有了互联网在美国是个什么城市排名 杭州这几年是不错 但是体量摆在这里 除非以后体量上有大幅提升 不然杭州只能是浙江省会 在长三角肯定是比不过南京的 毕竟一个025和0571是有差距的 和苏州比同理 苏州是长三角除了上海以外目前唯一的1000w+人口的城市 所以还是体量问题 杭州还有路要走 但是由于政治地位 杭州作为城市超过苏州是可能的 当时在经济上真的不一定


纯手打 大家别喷啊 有问题我再找时间回答

10#
匿名用户   | 2018-9-24 00:42: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