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止涨、房租上涨的市场变化,将产生哪些影响?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伯牛尔   2018-9-21 00:57   2400117   8

本问题已收录至新闻专题 >> 追问房租:谁在「操纵」价格暴涨? 更多关于房租上涨的相关内容欢迎关注讨论。

新闻背景

受到房地产市场密集调控的影响,大城市的炒房资金开始转向房屋租赁市场,致使近期一些大城市房租大涨。有统计数据显示,今年 7 月,北京住房租赁月租金均价为 4902 元/套,环比 6 月份上涨 2.9%。北京房租市场近期涨势凶猛。
一位资深的房产中介曾表示,“目前北京房租整体涨幅同比超过 10%,特别是五环、六环附近的房子,根据面积大小,很多业主都是 500 元、1000 元地往上涨”。现在五环以外的二居室的房租均在 6000-9000 元/套左右。
另据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 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57230 元,比上年增长 8.9%。即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4769 元。而 2017 年北京人均月租金为 2795 元,同比上涨 14%。
高房价之后,又是谁制造了高房租?

相关问题

怎样理解目前房价下降而房租上涨的情况?

如何通过房屋租售比来判断房产的价值或泡沫?

分享到 :
0 人收藏

8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gashero  4级常客 | 2018-9-21 00:57:34

从今天住建委约谈内容看,基本确认了一个事实。此次房租突然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中介公司/代理公司从银行拿到了低息贷款,于是大量吸收存量租房资源。

结合过去几个月的数据来看。当前银行系统里有大量的流动性,但放不出去贷款。炒房方面,大量的城市限购,部分城市限售,以及一些城市不允许提前还款(不能完成还款就不能出售,也是一种限售)。于是炒房方面的交易量接近冰点。传统上另一个贷款大户是国企/地方政府,但由于很多基建项目已经被叫停了,于是暂时也不怎么要贷款。而小微企业一如既往的拿不到贷款,自生自灭。

结果就是央行通过MLF、将准等操作,给银行投放了大量的流动性,甚至要求必须购买一些低评级的债券,但银行怕坏账还是不放贷款。结果就是大量的流动性在银行里,放不出去。进而导致了SHIBOR、余额宝等利率的迅速下跌。当前SHIBOR一年期利率已经到了3.364%,比基准利率低了近一个百分点。

资本有逐利的特性,这些大量的流动性早晚要想办法出去。而且大量的资金几乎不可避免的会去炒作民生相关的商品。2008年以后,除了炒房花样迭出以外,还出现过炒大蒜、大豆、姜、猪肉等等。

这次推高房租可以认为是这些大量的资金突然找到了个突破口,刚刚涌出几天,就突然被约谈叫停了。

结论就是,房租突然上涨事件不会是个例。未来半年到一年,在任何有关民生的领域都有可能突然出现价格的暴涨。

租不起房!中介被约谈,到底谁是房租上涨的推手?-腾讯网

住建委约谈的要点:

约谈会明确要求住房租赁企业:不得利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获取的资金恶性竞争抢占房源;不得以高于市场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抢占房源;不得通过提高租金诱导房东提前解除租赁合同等方式抢占房源。
3#
匿名用户   | 2018-9-21 00:57: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4#
万金油  5级知名 | 2018-9-21 00:57:3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得站得更高。

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市场行为的结果,而是政府乐见其成甚至有意推动的。


很多人可能会想房价和房租这么高,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生活和经济发展。

为什么政府不及时出手好好管管呢?其实政府想管,但这事没那么紧要。


什么是政府非常关注努力处理的呢?最最重要的是政府自身的财源问题。

其他什么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等着,只有政府财政收入一分钟都不能等。


08年金融危机后各级政府大量举债,各种各样的融资方式带来天量债务。

除了明面上的银行贷款和地方债券,还有暗地里的城投贷款和其他债务。


财政部和审计署三番五次去搞摸底,还是不能搞清楚地方债究竟有多少。

地方债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的堰塞湖,不知道什么时候湖水就会决口溃堤。


地方债陆续到期还款问题露出水面,很多连利息都还不起更别说本金了。

于是财政部安排了一轮又一轮置换,把高利息的贷款置换成低息的债券。


但这只是拖延时间,不能解决问题,拿什么去偿还债务,政府必须考虑。

地方政府财源无非是税收和卖地款,税收难以迅速提高,那就好好卖地。


前两年财政部暗中让国企高价拍地,开始了全国各地地价暴涨的新高潮。

各地地价上涨迅速带动了房价上涨,逼得市民赶紧买房以免以后买不起。


各地原本滞销的房子迅速清空库存,这就是政府涨价去库存的高明手段。

这几年全国各大城市卖地收入暴增,让大城市政府大大缓解了债务压力。


但是小城市政府财政问题怎么解决?政府又出奇招让小城市也清空库存。

央行几万亿麻辣粉国开行棚改贷款,迅速抬高了小城市房价逼人去买房。


于是全国人民都很快陷入大恐慌中,有钱的赶紧出手买一套又一套的房。

没钱在本地买房的赶紧回老家买房,于是有钱的没钱的都被榨出了老本。


但是房价已经如此之高不能继续涨,否则一旦崩溃会造成极其严重后果。

政府不能指望继续靠卖地收入过活,必须在土地财政以外找到新的财源。


于是房地产税的推出就不可避免了,怎样能更好的用房产税得到收入呢?

那就得让国民尽可能地去持有房子,怎样能让国民尽可能地持有房子呢?


之前很多人已经买了很多很多房子,但也有一些人只肯租房却不去买房。

企业也没有大量购买长期持有房子,怎样才能让这些人也去持有房子呢?


政府拆除违章建筑缩小住房的供应,供应少了需求没少房租自然会上涨。

租房者发现房租太高快要接近月供,自然就会考虑买房或者回老家买房。


企业发现房租上涨愿意去持有房子,居民的房子慢慢汇集到企业的手里。

本来出租房屋就应该纳税各种税款,只是零散的租房行为政府很难管理。


如今企业把零散的房子收集到手里,政府去找企业收税成本会降低很多。

租房有利可图,企业除了租市民房,也开始建新房并持有专门用于出租。


即使租房者不买房也不回老家买房,他的租金也会变成租房企业的税款。

租房者逃过了买房贷逃不过租房贷,因为房租暴涨后租房也得去贷款了。


于是房产税的税基就被成功地扩大,当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有了房主以后,

政府就能获得源源不断的房产税了,银行也能靠租房贷款开辟新的财源。


政府现在和未来的财务压力减轻了,租售比的提高也夯实了高房价基础。

政府也不担心高房租赶走所需人才,因为可以用共有产权房公租房调节。


经过涨房价和涨房租两轮高明操作,政府和企业的杠杆转移到群众身上。

同时解决房价房贷地方债和房产税,这样的高明手段真是让人叹为观止。

5#
想下海的老和尚  1级新秀 | 2018-9-21 00:57:37
8月20日更新:评论被强制关闭了,不知答案能活多久。
——


1949年7月,华东、华北地区先后暴雨成灾,上海粮价应声而涨,投机资本纷纷转战大米和纱布。上海的物价暴涨很快造成了全国市场波动。
  当时,陈云把大米、纱布、煤炭这三样东西简称为“两白一黑”,他认为“黑”即煤炭问题比较好解决,关键是解决大米和纱布问题。
  陈云认为,要抑制飞涨的物价,首先要从稳定粮价开始,解决了吃饭的大事,其他事情就好解决了。陈云急电东北财委,紧急调一批粮食支援华北地区,还派中财委的一个副秘书长专程前往东北,坐镇沈阳,保证东北每天发一列车粮食到北京。在北京,他指挥有关部门在天坛打席囤存粮食,每天都增加囤席存粮的数量。上海乃至全国的粮食投机分子看到国家手中有粮,就不敢轻举妄动了。
  解决了一“白”大米问题后,陈云紧接着就去解决另一“白”纱布问题,当时上海的不法资本家到处收购纱布,将其囤积,控制市场。在投机分子的疯狂抢购下,上海棉纱的价格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上涨了近四倍。棉纱价格的上涨,带动了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在此情况下,陈云一直冷静地观察经济形势,他在内部发出指示:要让资本家怎么吃进去,再怎么吐出来。
  陈云提出的策略是,将冷货闲货抛给资本家和投机商,但不把主要物资给他们,等收紧银根、物价平衡之后,商人吐出主要物资时,再趁机买进,然后再寻找机会用经济手段打击他们。陈云的想法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赞成。
  通过具体分析市场上商品和货币的流通情况,陈云得出结论:物价综合指数要比7月底上升2倍至2.2倍,才能使两者大体平衡。11月中旬,物价已涨了两倍,涨势渐趋稳定。
  陈云认为时机到了。
  1949年11月25日,陈云下令全国统一行动,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大量抛售纱布。
  当时上海和其他大城市的不法资本家认为是进一步囤积的好机会,马上大量购买。等他们买进大量纱布后,上海等地的国营纱布公司开始源源不断地抛售,一边抛售,一边降低价格,不法资本家见大事不好,也赶紧抛售,这样,纱布的市场价格就越来越低了,投机商们大大地赔了本,手里的资金很快就不够用了。
  与此同时,陈云下令中财委几路进兵。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与公安部门经过充分准备,对地下钱庄进行了突击清查,这一招截断了投机资本的资金来源。
  投机资本阵脚大乱,他们赶紧抛售手中那些高价吃进的纱布,但他们抛得越多,亏得越多,市场行情跌得也就越快,再加上国营公司的降价推动,上海的棉纱价格在一天之内就掉了一半下来。
  纱布价格的降低,很快就带动了其他商品价格的降低,使上海和全国各地的物价基本稳定了下来。
  自此,上海工商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执政能力刮目相看。有人竖起大拇指说,那个商务印书馆的小个子(陈云)确实不简单。
  紧接着,陈云再次建议发行公债,控制流通货币量。1950年1月,中央政府开始发行2万份公债,银根收紧,拖住了大批游资。
  在上海粮食市场上,历来就有春节后“红盘”(指正月初五开市)看涨的老规律。投机商看准这一点,四处囤积粮食。陈云领导中财委做好了万全准备。上海周边已然形成了三道粮食防线,三道防线合在一起,粮食足够上海周转一年半。
  1950年2月21日(农历正月初五),上海粮食市场并没有“红盘”开出。投机商们傻了眼,粮食价格不但没有上涨,反而连续下跌。上海持续十几年的通货膨胀终于被驯服。这场没有硝烟的新中国金融第一战以投机势力彻底失败而告终。
  “红盘”之战以后,上海金融趋于稳定。毛泽东对这场金融经济战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平抑物价、统一财经,其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毛泽东引用诸葛亮《前出师表》“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为能”赞扬陈云“可称之为能”。
  1949年陈云“战上海”,成为这座城市的一段峥嵘岁月。(汪静赫《陈云“战上海”》)

本来上面是希望利用资本优势把增量市场搞出来,缓解一下房价高企带来的民怨;然而资本却利用政府政策在原有的存量市场野蛮收割,最后搞得民怨沸腾;谁利用谁还不知道呢。

房租在中国官方是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重要权重,仅次于食品。

消费者物价指数(英语:consumer price index,缩写作CPI;亦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经济学上,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它是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之一。一般定义超过3%为通货膨胀,超过5%就是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1]。CPI往往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CPI稳定、就业充分及GDP增长往往是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目标[2]。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国家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可用的手段有加息、紧缩银根、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增加生产、平抑物价等[3]


滋滋~ 经济下行+通货膨胀 = 滞涨。


有些人是要进历史的,或是名垂青史,或是遗臭万年。


资料来源:

zh.wikipedia.org/wiki/%国家统计局>>CPI在中国

7#
半佛仙人  5级知名 | 2018-9-21 00:57:40

作为金融从业者,曾经设计过房租分期产品的产品经理,我只想请各位思考几个本质问题。

中介哪里来的这么多钱屯房子搞垄断?

钱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给中介?

要达成什么目的?

1.融资是一块,但是这点融资根本不够。

2.ABS是一大块,但是房租ABS如果不是某些特批,是连入场资格都没有的。

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蚂蚁金服借呗的ABS被叫停逼的阿里连夜注资上百亿给自己的小贷公司,连借呗这种国民级优质标的都不能随意上ABS,这些房屋中介是凭什么能上的?谁同意的?

3.最大的一块,房租分期贷款,谁给的钱?

银行给的,而且费率极低,和按揭差不多的费率。

按揭是有房抵押,且客户准入严格,房租分期凭什么?

上海青客瞎JB替用户乱操作的背后,是华瑞银行的资金。

那么自如,相寓,蛋壳背后的大金主是谁?大金主为什么要撒钱给他们?

我不敢乱说,但是你们可以想。

最后,房租暴涨后,是不是很多人算来算去还是买房划算呢?

拉动了谁的六个钱包?

谁最后又会跳出来当好人?

动动脑子。

8#
玄睛  5级知名 | 2018-9-21 00:57:42

泻药。

对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房租上涨会进一步加大中国经济的困境。因为房租提高会进一步挤压民众消费,中国的消费数据会更加难看。内需不振外贸受阻之下,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更加严重,更进一步依赖于投资拉动。

现在中国的根本问题就是土地和税收制度造成的分配制度不公,贫富分化严重。一方面地产金融过于膨胀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过去依靠土地财政狂热追求GDP造成了天量债务,一方面居民债务攀升,大量财富被水泥砖块吸纳,造成消费能力急剧下降。

而消费能力的下降,会导致企业的利润率下降,大量的企业会因此陷入困境,即使没有问题的企业,也会收缩战略,暂缓投资。所以可以看到,固定投资也下降了,和消费增速下降是同步的。

以上这些根本问题不去解决,仅仅冻结房价上涨租金,表面看租售比好看了一些,实质上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反而更加恶化。

不仅是消费端,生产端的企业也会因为内外需求不旺而举步维艰,艰难的经营环境下,倒闭的都是没有后台的中小民营企业,整个经济环境愈加僵化和凝固。

说来说去,统治阶级总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所以他们是革命者最好的盟友。

-------------------------------------------------------

鉴于评论区出现了某些何不食肉糜的当代晋惠帝,在这里我解释的详细一些。

为何房租提高会挤压消费。

因为房客相当于房东,通常来说前者属于比较穷的,而后者则更富有。尤其是在当前三四线城市房价都已经纷纷过万过两万的情况下。所以房租提高,等于是劫贫济富,进一步加大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越大,则相对消费的能力越低,因为穷人的钱基本都是月光消费掉,而越有钱则消费倾向越低,投资倾向越高。所以在经济总盘子不变的情况下,贫富差距越大,整体消费能力越低,内需越萎靡。

举一个例子,小张刚刚从一所普通大学毕业,在二线城市的一家企业工作,工资收入全盘算下来,税后年收入5万元,考虑到2017年本科生平均月工资为4300(注1),刚刚追上平均。他一个月的房租大概在1200左右,此外水电网络再加上手机通信费一共300,交通费一个月200。另外工作日中午已经在公司食堂对付了,所以一个月餐费加起来只要800。此外每年的衣服和鞋子,平均下来每个月控制在150以内:这每个月2650的支出基本是刚性的。剩下的1500要覆盖他日常的娱乐、交际、日常购物等等。小张是一个非常节约的人,所以他尽可能的省钱——娱乐就靠用电脑看盗版游戏和盗版电影电视剧;交际嘛基本没有,如果要交个女朋友就要去吃土了;日常购物的需求只能尽量压缩。这样每年下来顶多存一万多块,至于买房子这种事情只能放在梦里了。

你还别觉得小张过的惨,要知道按照统计数据,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240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83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1969元。换句话说,小张妥妥的碾压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全国城镇一半人的收入只有小张的67.7%。

图1 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小张所在的二线城市,遇到了和北京一样的情况,政府拆除违规租房,长租公寓利用融资大规模扫收房源,导致房租上涨了500元。结果就是小张扣除刚性支出外,每个月仅剩下的1500再次缩水三分之一。小张之后要么安心做月光族,要么就需要进一步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比如不买衣服,比如考虑群租房,比如考虑租远一点,比如考虑信佛教吃素,等等。

连作为底层精英分子的小张都是这种情况,其他比他更差的底层,生活可想而知。这就是传说中拼多多为什么会这么火的原因。这就是中国当前内需萎靡,消费降级的现实。

注1:你的工资还不如2018年应届毕业生起薪?不信就来看看

9#
埃尔文  2级吧友 | 2018-9-21 00:57:43

会制造一大批在城市漂泊,充满怨气的年轻无产者,他们会成为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力量。中国的80.90后相对于父辈,忍耐力较低而维权意识甚高。在老家他们有家却没有工作机会,大城市有工作却没有住处,面对生活的窘境和漂泊的痛苦,很难保障他们不付诸于更激进的方式。

无论是法国大革命,俄国革命还是中国革命,其主力都是一无所有而又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如今观念已经改变的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恐怕更类似于现代国家的年轻无产者而非中国传统的坚韧耐劳惯于忍耐的农民。

物价,住房(至少有房租),就业是国家稳定的三个基石,一个都不能出问题。最近房租大涨,又因寿光洪水菜价大涨。

老百姓最关注的就是柴米油盐,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恐怕就很难稳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