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证监连发“两强两严”四箭:中国金融市场迎来“315”时刻?

论坛 期权论坛 股票     
期权匿名问答   2024-3-19 16:45   503   0
#精品长文创作季#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298篇原创文章



(本文没有任何广告和投资相关的引导,请放心阅读。)
315,原本是消费者的节日,没想到,2024年的315,也迎来了中国金融市场的一次重量级的规则冲击:
3月15日,证监会集中发布四项“两强两严”政策文件,主要围绕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对财务造假、内幕交易、违规减持等行为的监管力度,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弥补交易制度漏洞,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内在稳定性。
新村长最近放了四把火,有观点认为,过去20年该干的事情,新村长一个月就给干完了,这四把火分别对应四份文件,分别是:
关于上市审核发行、上市公司监管、投资机构监管和建设,以及证监会自身的建设四份文件。
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最新政策动向的意义和威力,或许将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能够带来怎样的影响和改变。
四项“两强两严”政策文件,很有看头,也很值得拿出来和大家好好唠唠。
这篇文章,就将基于对证监会在2024年3月15日最新公布的四项“两强两严”政策文件最新动向的详细梳理,深入挖掘政策动向背后的规则意图和愿景,并结合现实,对新政后续影响,以及中国金融市场接下来的可能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参与群体,以及想通过股市投资有所斩获的朋友,这篇文章的内容,请不要错过。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证监会“3·15”出手,连发四文,具体是一个什么情况?



3月15日,证监会制定并集中发布了《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和《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等四项政策文件。


图片来源:见图

这里为大家一下,有以下12个要点,其中第6条,特别重要。
1. 证监会发布四项政策文件,从严把控发行上市准入,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 严禁企业"圈钱"上市和过度融资,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研究提高上市财务指标。

3. 加强拟上市企业股东的穿透式监管,严厉打击违规代持、突击入股等违法行为。

4. 对于上市公司分红采取强约束措施,对多年未分红或分红偏低的公司加强监管约束。

5. 严格监管大股东通过离婚、转融通出借、融券卖出等方式绕道减持的行为。

6. 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

7. 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形成"教科书式"的证券基金行业监管模式和行业标准。

8. 督促证券基金行业机构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端正经营理念,回归本源,合规稳健经营。

9. 引导证券基金行业机构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行,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助力推进高水平开放。

10. 全面深化对证券基金行业的分类监管,对重点领域加大监管力度,提升监管能力手段。

11. 加强证券基金行业风险监测防范,健全多层次流动性支持机制,及时稳妥处置风险机构。

12. 中国证监会坚持以严的标准加强对自身建设的要求,突出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值得注意的是:同日,证监会还配套发布实施了《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监管规定》。
结论并不复杂:上述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利于提升我国资本市场投资价值,释放了强本强基、严监严管、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垃圾公司,伪科技蹭概念公司,还有为了利益为上市服务没有底线的券商机构,睡不好了。
市场生态和规则环境级别的升级,这个比喻,一点都不夸张。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意义和影响分析:证监会的这四把新火,能给中国金融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本次新政动向,为大家总结四个最有价值的点:
第一,是关于上市的,直接用大白话来讲,就是圈钱的、过度融资的、财务造假的、虚假陈述的、粉饰包装的、上市前突击分红的、发行价太高的,这种公司一律不准上市,而且得严查并追究责任,就算你今天申报明天就撤回了,该查还是要查,有问题一样得担责任。
而且会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说白了就是牛市的时候多发一点,熊市的时候少发一点新股,也就是说2024年年后这种行情不好偶尔就暂缓IPO的做法。
但长远注册制应该还是不改方向的。
关键点就在于,合规合法,还得看市场情况,拿捏很到位了。
第二,就是关于减持的规定了 ,简单来说,就是破发破净的、常年不分红的,对不起,不给减持,而且以后也严禁限售股转融通和融券卖出,严查离婚和股权质押平仓,一句话吧,就是不准搞任何形式的借道减持。
而且还说了,以后新上市的公司可能还得要承诺,三年内如果业绩大幅下滑,则原始股东可能会延长锁定期。
第三,是关于分红的,也就是:对于那些常年不分红或者分红太少的,会采取限制控股股东减持,甚至是直接实施ST的措施,那这一步的进步也很巨大。以前分红是提倡而已的,那文件出来后啊,现在就是硬性要求的了。而且还明确了,回购之后注销股份的,也算是分红。
而且有个数据大家注意到没有,今年才不到三个月啊,就已经有87家公司,花了227亿搞注销回购了,这个数据是超过了去年全年的55家和143亿。
所以上市公司们,是真的真金白银在买买买了。
第四,是关于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这次是下了个非常明确的目标,就是力争5年内,形成10家左右的优质头部机构,到2035年,形成2到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那以后券商和公募基金这一块,头部化会非常明显,而且大概率还会展开并购,强强联合,这样才能在短时间里面形成足够强大的头部。
也就是这一次,是真的明确了打造一流券商和保险机构的时间线了。


值得注意的是:
经不完全的统计,开年以来,沪深北市场IPO终止数分别为20家、19家、20家,合计已达59家。
有些资本玩家,看形势不对,不想冲枪口上,先退为敬。这是好信号。
59家撤单企业中,不少公司被问询“吓跑”,尚未回复一轮问询,公司IPO就选择撤单。
一些微妙而又关键的变化,正在中国金融市场悄然发生。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新政之后,市场会有哪些变化,行情上,又该怎么看?



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而言,监管和规则的强硬升级完善表现,对于市场而言,肯定是没有争议的利好。
从市场生态环境来看,其实国家的意图非常清晰:
一是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全面从严加强对企业发行上市活动的监管。证监会将研究提高部分板块的上市指标,对于拟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虚假陈述、粉饰包装等行为及时依法严肃追责。
二是加强对现有上市公司监管。
《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重点打击财务造假、绕道减持、不分红少分红等,推动提升投资价值和加强投资者保护。政策提出,将减持与上市公司破净、破发、分红等“挂钩”,加强现金分红监管。对多年未分红或股利支付率偏低的,加强监管约束。推动一年多次分红,在春节前结合未分配利润和当期业绩预分红,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三是加快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
《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提出力争通过5年左右,推动形成10家左右优质头部机构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到2035年,形成2至3家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政策要求优化市场投资者服务,将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正确处理好投资机构功能性和盈利性关系。
四是明确监管自身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关于落实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全面加强证监会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指出,证监会要直面自身问题,坚决做到严字当头、刀刃向内、自我革命,要突出政治过硬,坚持党对资本市场全面领导;要突出能力过硬,着力打造堪当重任的监管干部队伍;要突出作风过硬,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整体而言,此次监管政策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基调更严,力度更大,落实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的要求,突出了“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力在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有利于提升A股投资价值。
当然,以上都是体面话,都是宏观叙事,具体在执行的过程中,资本玩家,投机人性和监管和规则的博弈,是必然会有的。
信号是好的,意图是好的,但是后续具体能够获得怎样的市场结果,还有待观察和跟进,不过态度比现实重要,国家想要打造一个能接轨,能有赚钱效应,能够良性运行金融市场的意图和态度,没有必要质疑。


市场是否能够留优去劣,遵守规则,是一方面。
行情维度,那就是另一方面了。
目前的中国的顶层设计,国家政策,简单概括基本就是All in高科技了,主推新质生产力
这是某些一级投资机构的重锤,是伪科技的噩梦,却是另一批“真科技”“硬科技”企业的时代红利和泼天富贵。
价值投资,还是中特估和红利,还有新质生产力相关的思路,但是短线投机,2024年,或许板块轮动,资金游走,收割套利的情况,要比2023年还要麻烦。
总的下来:市场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和优化,但是对于行情的理解,短期看情绪,中期看政策引导,长期,还是要回到中美博弈走向上去考虑。


图片来源:网络

写在最后:

回到现实,中国股市投资者群体和资金,可以开始乐观了吗?



文章最后,从现实出发,和大家分享几点个人的独家研判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各位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1,对于国家针对金融市场,特别是证监会换人以后,释放出来的一系列利好动向,是不是就能放心的往市场里面冲了?
当然,各路券商,以及利益关联的群体,以及场内的资本玩家群体,肯定是有这样的需求,但是个人认为,药吃下去,还是要有点耐心的。
2,市场利好,不代表行情利好,当下中国的金融市场,决定行情的两个关键,其实并没有多少变化,这里详细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个是外部环境:美联储高利率货币政策的存在,虹吸全球的资金和储蓄,不在美股,就在美债,要么就存美元赚利差。
当然,背景还是中美博弈的走向;
另一个,是中国国家内部的关键,那就是国家对于金融市场的定位,只要依然没有改变融资优先级高于投资优先级,那么,就不要对股市投资能赚到容易钱,有任何的侥幸和幻想。
当下一切的监管和规则,指向的是打造一个可以持续运行,良性循环的优质市场,但是融资定位依然是没有动摇,既然是融资市场,让好公司,懂得回报投资者的公司,以及让投资者有信心长期持有的优质公司占主流,这是好事,但是,并没有硬性保证投资者有好的持有体验和享受赚钱效应吧?
3,除了最核心的新质生产力之外,对广大的传统产业,必须认清两个基本现实,那就是目前中国还是总体需求不足,资产投资回报率下降。
资本过剩,是当下中国国内金融市场最大的一个问题,三大资本过剩,指的是在中国当前的经济背景下,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过剩问题。
但是目前看政策并没有期待中的强刺激,也没有那么多眼花缭乱的新做法。
现在看基本还是努力在“老做法”中挖改善型存量,有些人会失望,但对决策层来说目前做法更稳健,这也符合此前提出的“先立后破”大方针。
主线还没有出现,现有上市公司也可能拿利润来回报投资者,短期来看,中国金融市场依然是一个投机为主,资本游走,板块轮动,情绪炒作的整体格局。
4,中国对外持续开放程度,以及市场全新外来增量资金的吸纳,是决定行情和未来的关键。
很明显,当下中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资金,基本上都是国内资本过剩的存量情况。
就连北向资金,老股民都懂,其实就是穿了马甲的伪外资,真内资而已。
国家这样做没错,只有绝对掌控,才能保证引导金融市场的钱去国家需要去的地方,但是都是自己玩,这么长时间3000点其实逻辑自洽的。
看懂这个关键逻辑,就知道国内所有的技术分析,盘面逻辑,在国家看来,都是笑话。
如果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未来无法在安全可控,国家认可的情况下,成长为开放市场,能够喜迎外来资本和国外储蓄的真正入场,那么,一个存量市场,谈什么行情?
有些东西,只能点到为止,长熊短牛,肉都烂在锅里面而已……


当然,当下对于国内金融市场的国家表态,还有证监会出手,都是好信号,自己家的金融市场,值得支持和期待,就和中国男足一样,虽然备受诟病,但是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应该都希望这个队伍能有朝一日翻身,扬眉吐气吧?
但是,现实也不能不看,中国男足,别说全球,就在亚洲二流水平的队伍里面,都是垫底的存在,任重而道远,可以期待,但是不能对过程和时间成本过于乐观。
大家明白这么说的意思吧?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这不是玩笑话,无关疼痒,体验玩玩,没毛病,但是什么养老钱,人生重要资本积累,去中国股市进行投资的时机,还不成熟。
利好归利好,现实归现实,未来归未来。


以上,就是基于证监会最新政策动向的梳理,围绕中国金融市场和行情的后续走向,进行的一次专题分析和深入讨论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善意友好的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1732
帖子:78347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