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鑫股份研究报告:聚焦证券业务,发力大型高频交易客户服务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2-11-26 17:54   6544   0
(报告出品方:中信证券)
行业分析:革故鼎新,商业模式重定位

传统证券业务从成长期进入饱和期
经纪业务:互联网释放成长潜力,高质量客户占比下滑。互联网扩大投资者覆盖面, 释放增长潜力。2013 至 2021 年,A 股投资者总数从 6669 万户增加到 19741 万户,增长 196%。其中,近 5 年投资者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 10%左右,呈现较为稳定的成长势头。 但高质量客户占比出现下滑。根据对中信证券渠道调研数据估计,2015 至 2021 年,持仓 投资者占投资者总数从 41%降到 26%,信用投资者占比从 4.0%降到 3.1%。持仓客户比 例和信用客户比例的下滑,体现了传统经纪业务增长乏力。
投行业务:注册制带来行业结构变化,股权融资总量受制于市场流动性。根据全球交 易所联合会数据,2021 年上半年,APAC 地区(东亚、东南亚及澳洲)IPO 数量占全球 55%,沪深交易所分别以 140 家和 105 家的 IPO 数量,分列全球交易所的第二、三位。 中长期看,大中华区域仍是全球股权融资的核心市场。但短期看,股权融资受制于二级市 场的流动性。历史上看,A 股年度股权融资规模大约是当年 A 股日均交易额的 2 倍左右。 注册制推行后,对投行业务的研究、定价、销售能力要求提高,必然会导致投行业务格局 集中,核准制下的通道型投行模式前景不容乐观。
信用业务:需寻找融资业务和股票质押业务的新驱动。两融业务,截至 2021 年末, A 股市场两融余额为 18322 亿元,占比流通市值比例为 2.45%,未来随着散户机构化和更 多的衍生金融工具推出,融资余额市值占比可能逐渐下降。质押业务,2018 年质押风险 暴露之后,监管引导券商收缩股票质押业务,预计未来的质押业务将限定于投行服务实体 框架下,是小而精的模式,而非大规模的交易型信贷业务。



高质量发展,证券业亟待突破
证券行业总量繁荣,但边际效率出现下滑。2016-2021 年,中国证券行业营收增长 53%, 净利润增长 55%,净资产增长 57%,总量呈现繁荣。但是效率指标表现堪忧,行业净资 产回报率出现下滑,从 7.53%下降到 6.44%。效率下降并非由股市活跃度下降导致,这是 传统业务进入稳定期之后的必然结果。 展望未来,证券行业已进入准入放开的新周期,竞争压力不容忽视。随着外资持股比 例和业务牌照的放开,现有平衡的竞争格局将会被打破。根据日韩证券行业开放经验,外 资券商主要依靠专业能力在资产管理、机构服务、交易业务和财富管理领域开展业务;而 本土券商则是依靠资本和渠道能力在零售、投行、融资和投资业务领域进行防御。中国资 本市场正在深化改革,金融管制进一步放松,新业务和新产品层出不穷,这样的周期更适 合外资券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业,本土券商需要抓紧补齐相关的短板、迎头赶上。



创新驱动的新周期已然开启
未来几年是对券商创新能力的检验,包括新业务、新产品以及传统业务的新模式。当 下证券行业已经在政策、市场、创新机制层面迎来了创新改革的时间窗口。 政策:鼓励创新、扶优限劣的新周期。2019 年 9 月,证监会提出“深化资本市场改 革十二条”,从参与者、市场规则和监管制度三个方面对资本市场改革进行了系统性规划, 再加上新《证券法》的落地,一个高质量和高效率的资本市场体系正在建立。2019 年以 来出台的证券行业监管政策从纠偏过度从严政策,到延续既定改革,再到寻求新突破,证 券行业监管政策已经回到放松约束和鼓励创新的轨道。
市场:机构化大幕开启,业务重心再调整。2020 年末与 2007 年对比,上交所散户投 资者(持股 10 万以下)持股市值从 0.6 万亿将至 0.4 万亿。同期,专业机构持股市值从 2.1 万亿增加到 6.7 万亿。未来在外资开放、注册制和税收优惠的共同作用下,A 股市场有 望进入快速机构化的阶段。在机构化市场中,证券业务将呈现聚焦核心资产、衍生品和场 外业务高速发展以及从单一服务到综合服务三个特点。
交易机制:衍生品发展和多空机制完善。股票衍生品市场进入全面发展期。场内市场, 50ETF 期权推出以来始终保持高增长趋势,后续推出的沪深 300ETF 和指数期权,也解决 了单一品种需求过载的问题。场外市场、场外期权和收益互换规模自 2019 年起保持持续 增长。交易机制层面,融券制度改革为券商逆周期业务创新提供条件。科创板试行的融券 改革即将向主板和创业板推广,险资公募为融券市场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券源,更灵活的转 融券制度能激发对冲型投资者需求,融券业务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行业格局走向头部集中,中小券商需寻找细分市场构筑竞争优势
成熟市场证券业是集中的产业格局,中小券商需寻找细分市场构筑竞争优势。2010 年以来美国、日本 TOP3 证券公司净利润行业占比基本保持在 40%以上。而中国证券行业 受商业模式同质化影响,仍是分散格局,2021 年 TOP3 净利润行业占比为 22%。海外证 券行业的集中,主要由以下三项因素促成:1. 牌照红利消失,缺乏竞争力的公司退出市场; 2. 头部公司借助资本扩张,扩大领先优势;3. 并购整合补齐业务短板,扩张市场份额。 目前促成海外证券行业集中的三个因素正在中国市场发生。 随着传统业务饱和度提升,依靠牌照红利的商业模式进入瓶颈期,证券行业已进入供 给侧改革时段,财富管理转型、注册制改革、资产管理去通道和衍生品业务的马太效应, 将加速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证券业终究将形成美国和日本一样的龙头格局。在此种 环境下,中小券商需积极寻找细分市场进行布局,通过下沉市场和区位资源形成竞争壁垒, 在行业竞争中保持自身独特的行业竞争力。
公司概况:聚焦证券业务,打造科技创新核心优势

发展历程:历经两次重大战略转型,当前聚焦证券业务
历经两次重大战略转型,当前聚焦证券业务。华鑫股份前身上海金陵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2 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简称:金陵股份);2013 年初公司更名为“上海华鑫 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第一次战略转型发生在 2009 年,业务重心移至商务不动产,传统制 造业比重不断降低并于 2014 年全面退出。公司第二次战略转型发生在 2017 年,公司完成 重大资产重组,通过资产置换和增发股份购入子公司华鑫证券股权,公司主营业务转为证 券业,并于同年年末确立“科技创新型金融服务商”的战略定位。
华鑫证券为核心子公司,重组完成后持续拓展业务版图。子公司华鑫证券于 2001 年 在深圳成立;2008 年增资巨田基金(后更名为“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成为大股东;2009 年收购上海金城期货(后更名为“华鑫期货”)。2011 年华鑫证券与摩根士丹利合资设立摩 根士丹利证券(中国)(原摩根华鑫证券)并控股 66.67%;但随着外资股东方控股意愿持 续提升,华鑫证券于 2017、2020 和 2021 年分别转让摩根证券 15.67%、2%和 39%股份, 目前仅持股 5.94%。2017 年,华鑫证券完成重组后成为华鑫股份全资子公司,在经纪、 信用、资管等传统业务基础上发展投行(之前由摩根华鑫证券开展)、自营等业务。2020 年华鑫证券获批基金托管、证券承销、债券自营、场外期权二级交易商等资格,2022 年 2 月获批保荐机构资格。



股权架构&管理团队:上海市国资委为实控人,高管主要来自大股东
上海市国资委为实际控制人。仪电集团是华鑫股份第一大股东,截至 2022Q1 直接持 有公司 34.12%股权,并通过全资子公司华鑫置业集团(第二大股东)间接持有 13.15%股 权,共计 47.27%;国盛资产为公司第三大股东,持股 9.99%;其余股东的持股比例均低 于 2%。上海国资委为华鑫股份实际控制人,截至 2022Q1 通过仪电集团和国盛集团间接 持有公司 57.26%的股权。董事会层面,4 位非独立董事中,董事长李军和董事沈巍来自股 东仪电集团,董事袁涛来自股东国盛资产,董事俞洋来自华鑫股份内部。
高管团队主要来自大股东仪电集团。公司主要高管团队共 5 人,其中 3 位来自大股东 仪电集团。董事长李军曾任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投资部副总经理、计划财务部总经理, 代表控股股东仪电集团管理公司。总经理俞洋曾任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总裁、华鑫证券总 经理,现兼任公司董事和华鑫证券董事长,负责公司及子公司华鑫证券的运营。副总经理 赵恒曾任华鑫证券副总经理,分管投资业务和期货业务;总会计师田明和董事会秘书胡之 奎均来自股东仪电集团,分管财务和投资者关系。



盈利能力:经纪业务驱动增长,ROE 水平波动较大
净利润三年 CAGR 超过 180%,ROE 水平波动较大。2021 年,华鑫股份实现营收 23.12 亿元,同比增长 29.07%;实现归母净利润 4.95 亿元,同比下滑 30.15%。2018-2021 年,华鑫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22、0.64、7.08 和 4.95 亿元,尽管 2021 年净利润水 平出现同比下滑,但是过去三年 CAGR 达 182.90%。股东回报层面,华鑫股份 2019-2021 年 ROE 分别为 1.03%、10.25%和 6.83%,ROE 水平波动较大。 证券经纪业务驱动增长。华鑫股份通过子公司华鑫证券以及孙公司华鑫期货和华鑫投 资开展证券经纪、投资、资产管理、投资银行、信用和期货六大金融业务,并通过公司和 子公司华鑫思佰益开展房地产管理、融资租赁等其他业务。其中,证券经纪板块和投资板 块是主要收入和利润的来源。证券经纪板块主要提供代理买卖证券和金融产品销售服务。 投资板块主要以自有资金开展证券及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交易、新三板做市以及另类投资 等业务。2021 年,证券经纪板块和投资板块分别贡献净收入 7.91 和 7.05 亿元,合计占各 板块净收入之和的 74.09%。
其他业务板块中,资管板块开展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业务等; 投行板块开展债券资本市场融资活动的承销服务、新三板挂牌服务等;信用板块开展融资 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等业务;期货板块开展期货经纪、期货资管等业务;融资租赁 和房地产管理等非金融业务由子公司华鑫思佰益和金陵投资等开展。以上各板块 2021 年 分别实现净收入 1.20 亿元、0.73 亿元、1.82 亿元(包含除信用业务外的利息净收入)、0.99 亿元和 0.41 亿元。 轻重资产收入占比均衡。2021 年,华鑫股份实现手续费净收入 10.90 亿元(其中证 券经纪 7.91 亿元、期货经纪 0.99 亿元、投行业务 0.73 亿元、资管业务 1.20 亿元),利息 净收入 1.82 亿元,投资净收益(含联营合营)+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7.05 亿元。如非金 融类业务收入按净额计算,轻资产业务收入占比 54%,轻重资产收入占比相对均衡。



行业地位:位列行业中游,金融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位列行业第 60 名左右,行业排名整体稳定。华鑫证券是华鑫股份的主体部分,占据 华鑫股份收入的 84.9%和利润的 106.5%。截至 2021 年末,华鑫证券归母净资产 72.40 亿元,排名行业第 68 位;归母净利润 4.95 亿元,排名行业第 57 位。从总资产、净资产、 营收、净利润等指标看,近三年公司指标排名在行业 46-72 名之间,整体排名较为稳定。 2022 年 1 季度,华鑫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 0.81 亿元,在 50 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 28 位, 较 2021 年的第 45 位上升了 17 位。 行业集中格局下,金融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2021 年,23 家券商归母净利润 突破 20 亿元,归母净资产突破 200 亿元。头部及中上游券商占据行业 21.6%的券商数量, 但贡献证券行业 80.8%的净利润。除马太效应下的头部券商外,中小型券商均需扬长避短 培育和打造各自的竞争优势。公司坚持“金融科技引领业务发展”的经营战略,2020-2021 年连续获评中国证券业金牛奖的“证券公司金融科技奖”;两年各有 6 家券商获评此奖项, 其中只有华鑫证券和华泰证券两家连续获评。
资金投入上,2021 年信息技术投入占营业收入 24.33%,排名行业第 2 位。人员配备 上,公司研发人员从 2020年的 44名增加至 2021年的 89名,占公司总员工的比例从 2.60% 提升至5.69%。对外产品上,子公司全创科技自主研发的特色金融科技产品线已全面落地, 其中以证券、期货、期权、贵金属等多市场实盘仿真为特色的“N 视界”高仿真交易平台 已积累超过 27 万用户,与 400 多家私募机构及超过 120 所高校合作,取得了良好的市场 反馈和业界评价。对内赋能上,华鑫股份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对各业务条线升级赋能,有效提升业务线运营管理质量与效率。在两融业务层面,华鑫证券依托金融科技能力构建了多 样化的两融交易策略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业务线服务能力。



经营分析:经纪业务为核心,聚焦大型高频交易客户服务

经纪业务:证券经纪收入逐年提升,龙虎榜百强营业部数量行业居首
证券经纪业务营收水平及占比逐年提升。2019-2021 年证券经纪业务净收入和占比均 逐年提升,净收入从 2018 年的 2.45 亿元提升至 2021 年的 7.91 亿元,其中 2021 年同比 增长 41.65%;收入占比从 2018 年末的 27%提升至 2021 年末的 39%。营收方面,2021 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含席位租金)实现净收入 7.79 亿元,同比增长 43.63%,有效带动 了证券经纪业务的快速增长;2021 年末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行业排名第 42 位,同比 上升 8 位,股基交易量排名第 30 位,同比上升 9 位。2021 年代销金融产品业务实现净收 入 0.12 亿元,规模较小,同比下滑 25.48%。
网点覆盖经济发达区域,龙虎榜百强营业部数量行业居首。网点布局方面,华鑫证券 一方面稳步推进网点覆盖进程,2014 年末全国共设立营业网点数 50 家,随后 7 年平均每 年新设约 5 个网点,截止 2022 年 6 月末共计 87 家,并以华东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 环渤海三大经济圈为战略性布局重点;另一方面与大型高频交易客户绑定打造大型营业部, 华鑫证券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上半年分别有 7 家、6 家、11 家营业部上榜龙虎榜 百强营业部。其中,2022 年上半年龙虎榜百强营业部数量行业居首。 期货业务:2021 年净收入占比约 5%,近三年净收入基本平稳。华鑫股份通过全资孙 公司华鑫期货开展期货业务,2021 年实现期货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 0.99 亿元,同比小 幅下滑 11.07%。



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后起之秀,营收规模大幅提升
投资银行:牌照逐步完善,有望保持高增长。营收方面,2020 年投行净收入出现同 比 78.59%的大幅下滑,原因是 2020 年华鑫股份出售摩根士丹利证券(原摩根华鑫证券) 2%的股权,摩根士丹利证券投行收入不再直接并表;2021 年投行业务实现净收入 0.73 亿 元,同比大幅增长 236.50%,得益于华鑫证券在获批证券发行与承销牌照后,大力拓展投 行业务。项目方面,2021 年华鑫证券投行债券业务获取批文主承销项目 7 个,其中已发 行项目 5 个;向交易所等监管部门申报在审的项目 6 个。牌照方面,继 2020 年获批证券 承销后,2021 年华鑫证券获得企业债副主承销商资格,2022 年 2 月获得保荐机构业务资 格,牌照的完善有望推动投行业务保持高增长。
资产管理:营收水平及管理规模均大幅提升。营收方面,2021 年资产管理业务实现 净收入 1.20 亿元,同比增长 175.23%。管理规模方面,截至 2021 年末,华鑫证券资产管 理总规模为 441 亿,相较 2020 年末增加 99.65%。其中,集合、定向、专项资管计划规 模分别为 166 亿、151 亿和 113 亿元,同比增长 298.78%、74.48%和 30.04%。2021 年 内发行 9 单,发行规模 76.83 亿元,在交易所市场分别排名 35 和 34 名。产品方面,2021 年华鑫证券完成了大集合产品“乐享周周购”公募化改造,发行了第一只 QDII 产品和保 险资金委外产品;并重点加大了固收+、量化产品的开发。



重资产业务:投资业务收益显著下滑,拖累公司整体营收水平
投资业务:投资总收益同比下滑。营收方面,2021 年华鑫股份实现投资净收益(含 联营合营)+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7.05 亿元,同比下滑 33.36%,原因是与处置摩根士丹 利证券股权相关的投资收益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下降。2018-2021 年投资收益+公允价值 变动损益 CAGR 达到 89%,占比从 14%提升至 35%,成为第二大净收入来源。风险方面, 2020 年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为 32.85%,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为 92.72%。 另外,公司通过全资孙公司华鑫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华鑫投资注册资本 6 亿元, 规模较小。项目轮次方面,华鑫投资以 Pre-IPO 为主要的投资阶段,并且逐步探索投资阶 段适当前移;赛道选择方面,华鑫投资已陆续布局消费、半导体、生物医药及器械、新材 料、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中已投企业百川畅银和商汤集团在 2021 年登陆资本市场。
信用业务:两融业务稳定增长,质押规模持续收缩。两融业务方面,截至 2021 年末, 华鑫股份融资融券业务规模(未计提减值)67.17 亿元,同比上升 35.15%。2021 年实现融资融券利息收入 3.85 亿元,同比增长 9.39%;维持担保比例为 301.86%,同比提升 3.88 个百分点。股票质押及约定式回购业务方面,截至 2021 年末,股票质押及约定式回购业 务规模为 1.44亿元,同比下降 38.03%。2021年实现利息收入 1.06亿元,同比下降87.92%; 履约保障比例为 142.26%,同比提升 11.18 个百分点。股票质押资产 2021 年末已计提减 值损失 6.89 亿元,减值覆盖率为 47.70%。 非金融类业务:资产重组后营收水平基本稳定。2021 年非金融类业务实现净收入 0.41 亿元,同比下滑 34.62%。融资租赁业务方面,公司通过华鑫思佰益开展业务,2021 年无 新增业务投放,主要做好存量资产管理工作;截止 2021 年末租赁资产余额 3.75 亿元,其 中国企资产占比 78.5%。房地产业务方面,公司持有华鑫海欣大厦 50%的股权,2021 年 平均出租率为 91.75%。



投资分析

盈利预测
经纪业务方面,尽管 2022 年股票期货市场交易量预计有所下滑,但是得益于金融科 技对经纪业务的赋能,一方面提升投资决策、执行和风控等相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另一 方面基于“鑫科”系列产品打造平台,为客户提供立体化的财富管理服务,预计 2022 年 华鑫股份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上升 9.45%。投行业务方面,随着承销保荐资格获批带来业务 版图的完善,投行业务将持续高增长,预计 2022 年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上升 77.81%。资管 业务方面,随着主动管理转型持续推进,资管新规全面落地,预计资管收入 2022 年同比 上升 20.00%。投资业务方面,受股债市场波动影响,投资收益率可能下滑较为明显,预 计同比下降 60.05%。基于上述情况我们预测 2022/23/24 年营业总收入为 25/27/29 亿元,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 4.1/5.7/7.4 亿元。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4347
帖子:7887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