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凉山一位大学生毕业论文 2.5 万余字,其中致谢部分达 ...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无形草   2022-6-20 13:53   5159   5
毕业典礼,四川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曾经辍学的他,从放羊娃成为了一名大学生。他的毕业论文2.5万余字,其中致谢部分有6000多字,回顾了自己虽坎坷但充满希望的求学之路。致谢全文→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fdo  1级新秀 | 2022-6-20 13:54:0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没点开前我以为他在水论文,点开后才知道是本科生,除开致谢,正文部分也写了1.9万字,赞!
希望你在今后的道路上能再接再厉,祝一帆风顺!
3#
kbwhx1  1级新秀 | 2022-6-20 13:54:50 发帖IP地址来自 广东广州
本科毕业论文,就算把致谢删了也1.9万字了,也符合要求了。
4#
7wne1  1级新秀 | 2022-6-20 13:54:58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首先说明一下:论文的致谢部分一般是不纳入查重的。四川凉山彝族小伙苏正民的这篇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去掉致谢部分也有约1.9万字,字数上也是符合目前(2022年)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字数要求的。因此,说他这是在降低查重率、水字数的人可以歇歇了。



2022年5月26日,苏正民获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服务类“公道美品德行奖”,母亲和妹妹特意从大凉山赶来参加颁奖礼



苏正民的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封面

以下为苏正民论文致谢,有少量删减:

我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的一个小山村里,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因为不支持父母的爱情,他们只能私奔到深山里独自生活。母亲怀我的时候,常常只能吃野菜充饥。我从生下来就营养不良,村里的老人常常劝父母放弃我和妹妹,“这么营养不良的小孩是养不活的”。
母亲给我取了一个小名“石头”,她希望我能够像石头一样活下去,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石头一样坚强的人。靠着山泉、野果我跌跌撞撞地活了下来。
父亲是一个极其嗜好读书学习的人,他和他的八个兄弟姐妹却因家庭贫寒而只能辍学回家放羊、种地,父亲最终也只成了读过三年小学的“文化人”。当得知因为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这个“沉睡”的大山迎来了许多大城市来的支教老师,于是村小又开课了。
父亲义无反顾,当着村里人诧异的眼神,将我们三个子女都送进了学校接受教育。“阿苏,等到学校开课了,你们三个都去学校读书学习,家里的活我和你阿莫(母亲)来做。”家里虽很拮据,父亲依旧选择砸锅卖铁地把我们三个子女都送进了学校。
山里的道路,看着很近,常常却要绕很远的路,走两三个小时的山路能到达学校是家常便饭。说是学校,其实就是黄土垒起来的几间泥瓦房而已,常常是屋外下大雨,教室里下小雨。
“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会走出天山。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我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是我学会背诵的第一篇课文,也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课文。
语言是我们求学路上第一道难以翻越的坎。从小耳濡目染的都是彝语,来到学校,老师们讲的却是我们从未接触过的汉语,我们听不懂老师们在讲什么,支教老师们也听不懂我们这群“黝黑的小鬼”在叽叽喳喳说些什么。语言障碍吓退了好多小伙伴。我在父亲的鼓励下,选择了坚持,在支教老师们日复一日地细心教导下,终于在三年级的时候听懂了汉语。因为错过了学习汉语拼音的黄金时间,以至于后来考试只要考拼音就拿零分,也常常因为打不出字而打开手写键盘。
如今回想,小学时不知吃了多少苦,但让人最刻骨铭心的还是那群年轻的支教老师。小时候我想不明白,这样一群皮肤黝黑、衣衫褴褛、浑身散发着汗臭、鼻涕满脸、连句汉语都不会讲的“小屁孩”,有什么值得他们留恋的。我还想不明白,他们是怎么做到对简单的数学题教了十遍还不会、简单的古诗背了无数遍还是背不会的“傻小孩”依旧充满耐心的。我更想不明白,一个艰苦到连当地老师都无法留下的地方,这群来自大城市的支教老师是如何坚守下来的。

支教老师们用点点荧光照亮了我那条狭窄崎岖的小路。小学毕业后,我有幸进入了凉山州数一数二的中学继续求学之路。然而,我蹩脚的汉语、浸染着火塘煤烟味的破旧衣裳、矮小的身高,成了被嘲讽对象。年轻而敏感的心啊,我又该如何拯救你呢?身边的同学基本都来自城里,不仅家境优渥,学习成绩也是令人羡慕,第一次测验我就倒数了。
我疑惑自己应不应该坚持下去。初一的寒假,我打包好行囊,向父母提出了退学,准备跟着村里的哥哥姐姐们出去打工。就如同电影中的那样,父亲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母亲掩面痛哭,“我和你阿达(爸爸)没日没夜地辛劳为了什么?我白天打扫大街,晚上还要兼职种地;你阿达白天在砖厂烧砖,晚上还要去种地为了什么?不就是想着你们姐妹三人能够好好读书,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要再吃我们这种没文化的苦吗!”
年少时,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总是让人永远难忘记。我将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生活费全部买了学习资料,一个科目两本,一本教辅书,一本试卷。每天下晚自习之后,我就偷偷打着手电筒,用被子盖住,趴在床上开始学习这些附加的学习资料。偷偷一个人在校园最不起眼的角落里背课文、练习汉语,练到走火入魔到睡觉时的梦话都在练习汉语。
我的学习成绩、汉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我原以为,我能够通过努力读书走出大山,但改变命运的时候,父亲离世的噩耗打碎了这个梦想。多年来,父亲为了我们三个子女的教育日夜操劳,最终积劳成疾,患上了多种疾病,从心脏病到肝囊肿、肺水肿。
父亲的医疗费用也让这个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雪上加霜,欠下无数外债。我和姐姐都毫无约定地选择了辍学,只是她选择了去广东,我选择了祖祖辈辈们耕耘的那片黄土地。
那时的我,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直到一个人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我灰暗的人生。天津日报的张俊兰记者有一个温暖的名字——“凉山孩子们的张妈妈”。正是她用瘦弱的身躯,在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帮助了几万名像我一样的凉山贫寒学子重返校园。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还为我的家庭送来了低保等政策扶持,为我送来了国家助学金等资助。正是在党和国家以及张妈妈一样的好心人士的帮助下,我重新坐回了明亮、干净的教室。
回到校园后,班主任找到我谈心时说了一句影响我一生的话:“阿苏,现在党和国家、社会上那么多好心人士都这么关心你,给了你那么多的帮助,老师希望你有一天也能学会把手心朝下,去帮助其他人。”这句话在我心中留下了一道不可磨灭的印记,时时刻刻影响着我。

我参加了高考,在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照顾下,我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走出了大山,实现了儿时那个靠读书“逃离”大山的梦想。
父亲始终坚持鼓励我读书学习,最终却积劳成疾,没能见到我考上大学走出大山的那一天。但我相信父亲始终是一束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夜晚昏黄的白炽灯下是母亲一针一线的爱。母亲是个不善言辞,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人。知道我要去外地读大学了,母亲腾出晚上的时间连夜为我缝制了一套彝族服饰,还将我书包的肩带,衣服裤子容易磨损的部位缝了一遍又一遍。“好好学习,活出个人样来,永远不要忘记党和社会好心人士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是母亲对我为数不多的要求之一。
母亲是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因为不认识字、不会讲汉语,22年来,她始终默默做着环卫工人的工作。以前,年少而又敏感的岁月里,我总是羞于谈及她的工作。可正是这个“毫不起眼”的环卫工人,靠手里的小扫把养活了一家人,靠瘦弱的身躯独自养大了三个子女。多年来,她靠淳朴、善良、坚毅、感恩教会我们成长,她总教导我们“做人做事和扫地是一样的,都要干干净净、认认真真”。
无论身处何处,无论在经历什么,想起母亲,我只有沉甸甸的忧伤。在外求学的岁月里,每当吃到美食的时候,我总会突然地悲伤甚至流泪,我总会联想到远方的母亲是否又为了省钱,一碗苦荞、一个土豆就草草解决了自己的伙食。
故乡的索玛花又绽开了,山坡上再也没有父亲沉重的脚印,火塘边只有思念成疾的母亲。
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带着母亲“好好学习,永远不要忘记党和社会好心人士对我们一家人的帮助”的谆谆教诲,我走出大凉山,又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
老人们常说:“娃要多读书,读书的将来一定会有出息。”可是,从小学到中学的路我走了很多年,凌晨的沙马拉达乡,天是不够亮的,山的那边还是山,大学的那边又是什么呢?
“孩子,再坚持一下,考上大学就好了……”就这样,我背起了行囊,在颠簸的火车中挨过了十几个小时,不管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也许我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巴士到站了,我回过神,收拾收拾下车,抬头便能看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校门,道路两边是熙熙攘攘脸上洋溢着青春笑容的同学。我有些恍惚,从小埋头读书的我确实没见过这种景象。我听到身后有一阵嬉闹的声音,转身看去,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置身于一片红蓝帐篷组成的海洋中。田径场天空的景色逐渐拉远,而我只是其中的一叶扁舟。
因为自己的身高、肤色和家庭环境,从中学时代开始我渐渐变得无比自卑与沉默,总认为自己与其他人有着很大的差距,总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不会主动跟别人去交流,更不会主动去参加任何活动。
“阿苏,我看武汉降温了,我给你买了套被子,已经到楼下快去取一下吧。”远在北京开会的赵老师,知道我一直只盖着一床薄薄的被子后,偷偷为我买了一床厚棉被。进入中南大后,正是无数像赵老师一样的恩师与挚友,毫无保留地给予了我这个“小男孩”家人般的温暖与帮助,让我的大学生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回想起大学的第一学期,我的生活和来时似乎并无区别,我依旧拒绝同学们的热情对待,对老师朋友们的关心下意识疏离。这样的大学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的能够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吗?

正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凉山这片贫瘠的土地,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摆脱了贫困,渐渐过上了好日子。
我有些激动,作为受助者的我希望能够成为施助者,为那座山背后的孩子们做些什么。
“阿苏,‘百生讲坛’要不要参加一下?这个比赛的目的是用青年的声音,讲述青年的故事……”这一年,老师们推荐我参加了湖北省“百生讲坛”演讲比赛,“你刚好可以把你们家乡的故事分享一下,让更多人认识你们大凉山。”
一路走来,父母的期待、支教老师们的耐心、同学们的善意、老师们的鼓励……以上种种如同电影画面般地在我脑海中闪回,我知道是时候做出更多的改变了,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锁在层层叠叠的峦嶂中。
我开始更加努力地读书,全身心地准备比赛。在团委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一次次地修改演讲的稿子,纠正汉语的发音。我不再拒绝他人的帮助,而是将这一份关怀默默地记在心里。我不再忧心来来往往的问候,而是将他人的善意坦然接受,并悄悄回馈。我将那头名叫自卑的野兽关进内心的牢笼,任由校园间的真善美一次次地冲刷它的爪牙。
终于,我来到了“百生讲坛”的演讲现场。面对这准备许久的一刻,难免有些紧张。我的手微微颤抖,只得缓缓地将手中的稿子对折再对折,收进了口袋。深深吸了口气,一步、一步、一步,走上了灯光璀璨的舞台……周围的环境安静了下来。“大家好,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苏正民,是一名普通的大凉山彝族青年……”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这一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召开,举世瞩目,无数中南大的同学们都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小水杉”志愿者。
现在回首,2019年的“百生讲坛”是我大学生涯当中一个重要的节点,“百生讲坛”让我真正树立了信心,真正摆脱了自卑,成了一个自信、乐观的人。也是在这一年,我发起了凉山阿依(儿童)助学计划,号召同学们“一天节约一块钱、一个月少喝两杯奶茶”,用月捐的资金去帮助凉山的困难学生。几年下来,有1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加入了我们,用点滴微光资助了65名凉山贫寒学子。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虽人不在武汉,我也挺想为这座英雄的城市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
当得知团委和社区在招募志愿者之时,我第一时间报名成了洪山区双建社区的线上志愿者,为249户的武汉居民提供生活需求统计服务,每天都要接打六七十个电话。虽很辛苦,但是听着这些英雄的人民的声声关切与感谢,立刻又充满了力量。
与此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家乡的血站面临严重缺血,临床急需血液救命。得知这一消息,我与血站医生取得了联系,并承诺“只要需要,随叫随到”。1月至6月期间,我一共8次前往中心血站捐献成分血,并签署了器官遗体捐献协议,加入了中华骨髓库,影响了身边40余名师生加入“三献”(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人体器官)的行列之中。我也一直坚持献血至今,已累计献血32次。
当时疫情尚未结束,家乡发生了“3·30”森林大火,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第一时间加入了防火救援后勤保障志愿工作,连续工作90余小时,直至火势得到控制。也是在这一年里,在学院老师与同学们的帮助与支持下,我们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为家乡凉山的教育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历史时刻。从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历史性巨变,一路走来,我和我的家庭,正是这一巨变中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3月,在学校的推荐与组织的考核下,我有幸被推选为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百所高校、百名选手之一,与湖北另外5位同学一道前往北京参与节目录制,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7月,我成功入选全国大学生新党员培训示范班学员,前往红色圣地湖南韶山参加学习培训。10月22日,敬爱的党组织通过了我的转正申请,在建党百年之际,我终于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一年,在大家的支持与帮助之下,我们还成立了凉山州教育基金会阿依助学专项基金,为更多凉山学子提供精神帮扶,助力他们更好地走出大山。
临近毕业,作为一名受益于党和国家少数民族政策而走出大山的学生党员,我选择了报名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回到家乡大凉山支教。我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也许改变不了什么,但我相信在我们一代代中南大青年的接续奋斗中,一定能够点亮更多凉山阿依们的求学之路。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四年是我收获、成长最多的四年,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疑地选择中南大,再过一遍这样奋斗的青春!就如我们校歌里的歌词一样,无论走多远,我永远把中南大当作自己的母亲,爱护她,为她争光,永远以她为荣,我不会忘记在这里的每一天。

最后特别感谢丁丽红老师。没有丁老师的细心指导,我是难以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的。作为论文指导老师,丁老师从开题报告到论文初稿,再到定稿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的指导我进行修改完善,丁老师一丝不苟地严谨学术态度,令学生感到无比敬仰。
特别感谢张俊兰记者、傅爱民叔叔、于艳平医生、唐英医生、莫杨志律师、罗梦雅律师、荣敬龙秘书长、谢国雄会长、何佳老师、翟珉老师、王月老师、邓梅老师、沈颖老师等多年来对我和家人给予的关怀与帮助。
特别感谢刘筱彤老师、杨茹老师、褚晶晶老师、王瑄老师、吕瑞老师、胡坤老师、钟开炜老师、符双喜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法学院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余小朋老师、葛明老师、石凌老师、赵晓老师、张雨舟老师、左思老师、谢吉老师、刘璐老师、于苏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学工部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梁娜老师、夏东伟老师、李司铎老师、尼加提老师、张艳芸老师、胡瑢老师、赵长越老师、刘诗卉老师、潘芳老师、吴昊老师、董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校团委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周巍老师、陈博老师、徐江老师、程凌华老师、白高辉老师、杜鹏老师、杜玥老师、徐志持老师、胡兰老师以及其他关心、帮助过我的党委宣传部的各位老师。
特别感谢第24届研支团的梁睿涵、吕卓如、张海琢、庄原通、朱易、刘雨辰、周尚雯、王浩恩、陈一凡、沈佳瑜、林雨源、严宇飞、张心宇、袁婧怡一年来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何其有幸……这一路虽坎坷崎岖,我却遇到了无数好老师、好同学、好朋友,感谢你们,让我暗淡的人生充满了光亮和希望。奈何文章有限,无法一一表达对你们的感谢,阿苏唯有继续努力学习、带着知识回到大山,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扎根最基层,永远做这片黄土地上最忠诚的儿子,默默耕耘一生以求回报党和国家、社会好心人士以及你们对我和家人多年来无私的关心与帮助。
我读这篇致谢时数度落泪,个人读后感:退一万步讲,即便这篇致谢里的故事都是苏正民编的,画面感也是很强的,故事情节也是很有感染力的,更何况,这应该就是他的亲身经历。
在此附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歌《中原大学两周年纪念歌》歌词,祝愿这位小伙毕业快乐:
从战争走向胜利,
从黄河走到长江。
人民的大学,
你在胜利中成长。
火热的斗争,
锻炼了我们。
工厂和农村,
是我们的课堂。
千万青年,
奔向你像找到了亲娘,
多少人脱胎换骨受到你的哺养。
革命战士,走上岗位;
优秀儿女,排列成行。
在华中,在海南,在边疆,
你的儿女为人民争光。
勇敢热情,虚心学习,
我们有远大的理想。
在党的光辉下,
建设幸福的祖国,
我们要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希望他像他的母校校歌的歌词里所写的那样,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党的光辉下,建设幸福的祖国,走向人民需要的地方。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有没有男女主互动很甜,越看越上头的小说?知乎故事大赛第三季:什么样的青春故事让人难忘?男生眼里的白月光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那些因彩礼而谈崩的男女们,后来怎么样了?为什么现在男生普遍不追女生了?
5#
921g5  1级新秀 | 2022-6-20 13:55:19 发帖IP地址来自 北京
每当我在知网下载博硕士论文时,我最先翻看的是作者在学期间的成果,然后就会翻看作者的致谢。我认为致谢是整篇论文中最具人文气息和个人情怀的部分。通过致谢,仿佛也能跟随作者体悟他的科研之路,有时也能感同身受找到自己的影子。
· 先客观分析

看到这个问题下的有些回答在质疑这位同学毕业论文字数,为此我特意查阅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规范(试行)》。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基本规范(试行)其中规定: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引论(或导论、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语(或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总字数不少于10000字。
所以该同学的毕业论文(设计)总字数2.5万,除去致谢的6000多字,基本上从字数上来说问题也不大。
再看看该规范对致谢部分的一些具体要求:
(十)后记(非必选项)
后记内容。后记为非必选项,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是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也可以是对指导老师以及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个人表示感谢。后记文字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
规范中规定,致谢(也就是后记)中涉及的内容应该是:
1)作者对论文过程的记录与写作感悟
2)对指导老师以及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组织、个人表示感谢
也就是说论文的致谢是要围绕“论文”来阐述的,是用来描述撰写论文过程的个人体悟,以及感谢的对象应该是直接对撰写论文有帮助的人或者组织。这么看来,在论文致谢中感谢的家人、朋友等等,以及该同学描述的个人成长经历其实与论文的撰写没啥太大关系,其实是不太合乎规范的。该同学的致谢6000字,但只有第六部分的只言片语是感谢了论文的指导教师,其余的部分都是与论文撰写无关的情感抒发。


此外,该规范也要求了后记要简洁、得体、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6000字的致谢属实臃肿了太多,并不简洁。我不反对个人情感的合理表达,只是很多话其实没必要放在论文的致谢中说,除了论文致谢还有很多途径。
话虽如此,不过相当一部分人这部分写的确实不是很规范,我也能理解。毕竟学位论文是自己当前求学阶段的一个句号,是一个人学生时代的重要“作品”,回想走过的路难免感慨万千。所以这部分虽不规范,也无伤大雅。
· 再说主观感受

其实我看了之后还是很感动,能感受到该同学一路从大山走出的不易,尤其我读到下面这段话早已煽眼泪下。


看到作者虽坎坷但充满希望的求学之路也让人很欣慰,庆幸地是苦难没有打败他。一个人最苦、最累、最细的事情都做了,就能够经得起锻炼、有意志力。有这样品质的人就可以去做其他任何比较困难的事。社会给予的温暖也让成为一个怀揣感恩之心的人,他在致谢中数次感谢国家政策,也感谢了65位帮助过他的人,能深刻感受到他的真诚。
他的经历也能激励更多家境贫寒的学子,对于他们来说翻身是难,但通过个人努力仍有机会可以弥补“寒门”与“贵门”差距,“门”只是一种辅助。我相信,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然后一起发光,这种光能把压榨的阴霾照亮。
最后,我也想将《送你一朵小红花》的几句歌词送给这位同学,也衷心希望每一个经受苦难但又努力挣扎向前的的孩子,都能有光明的未来。
送你一朵小红花
开在你昨天新长的枝桠
奖励你有勇气
主动来和我说话
不共戴天的冰水啊
义无反顾的烈酒啊
多么苦难的日子里
你都已战胜了它
送你一朵小红花
遮住你今天新添的伤疤
奖励你在下雨天
还愿意送我回家
科罗拉多的风雪啊
喜马拉雅的骤雨啊
只要你相信我
闭上眼就能到达
送你一朵小红花
开在那牛羊遍野的天涯
奖励你走到哪儿
都不会忘记我呀
洁白如雪的沙滩啊
风平浪静的湖水啊
那些真实的幻影啊
是我给你的牵挂
送你一朵小红花
开在你心底最深的泥沙
奖励你能感受
每个命运的挣扎
是谁挥霍的时光啊
是谁苦苦的奢望啊
这不是一个问题
也不需要你的回答
6#
ybc9bm  1级新秀 | 2022-6-20 13:56:09 发帖IP地址来自 湖北
2022年6月16日上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举行2022届毕业典礼,来自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苏正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发言。在2.5万余字的论文中,他感谢信部分用了6000多字,回顾了自己‘’虽坎坷崎岖,但充满光明和希望的求学之路‘’。并对65位帮助过他的好心人一一致谢,发到朋友圈后收获了超300个赞,手机一屏都看不完!


       我含着眼泪读完了苏正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感谢信。他和许许多多的寒门学子一样,家庭贫困,条件异常艰苦。在求学路上,有很多很多好心人帮助过他,也有党和政府的关怀,老师的厚爱,托举出这个自强不息,心怀感恩的孩子,他缔造了一个爱出者爱返,福往着福来的故事!
        当今大学生都应该像苏正民学习。
    第一:学习他逆境中倔强前行、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在本来条件不太好的高寒山区,他不怕困难,从未放弃学习。15岁时,他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已是债台高筑,可他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重新回到了教室,考上了211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期间,他一遍读书,一遍兼职,赚取生活费的同时,努力偿还家里的债务。
    第二:学习他心怀感恩的赤子之心。
        他饮水思源,他不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不忘记母亲沉甸甸的厚望,不忘记党和政府的照顾,不忘好心人的关怀,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回报社会!参与公益事业。他多次献血,他积极参与多种公益活动,无偿参与支教活动,义务帮扶同年级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生活,多次参与志愿者活动……他说:‘’我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用知识回馈社会,改变家乡,他要带着知识去帮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扎根基层,建设家乡,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闪光。


        第三、学习他乐观、自信、豁达的品格。他从小家庭贫困,长相不佳,曾一度自卑,但是是周围人的温暖,让他意识到:‘’山里走出来的孩子,不能将自己的心锁在层层叠叠峦嶂中。‘’于是,恩师,挚友的关爱,融化了他,成为他动力的源泉。他变得自信,开朗,乐观向上。他参加学校的‘’百生讲坛‘’,一次次慷慨激昂的演讲,激励了许许多多的学子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也让他自己。锻炼得更加明媚阳光,他就是一束光,温暖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催人泪下的不是苏正民苦难的经历,而是他那种面对困难砥砺前行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饮水思源、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苏正民熠熠生辉的个人事迹,见义勇为的青年担当,是值得全国人民学习的精神榜样,是大学生优秀的典型!发挥了先进人物的导向!愿苏正民以及和他一样的有志青年‘’树高远之志,践模范之行‘’!一往无前,凯歌而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