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情感分析(Word2Vec)
** 前几天跟着老师做了几个项目,老师写的时候劈里啪啦一顿敲,写了个啥咱也布吉岛,线下自己就瞎琢磨,终于实现了一个最简单的项目。输入文本,然后分析情感,判断出是好感还是反感。看最终结果:↓↓↓↓↓↓
1

2

大概就是这样,接下来实现一下。
实现步骤
加载数据,预处理
数据就是正反两类,保存在neg.xls和pos.xls文件中,

数据内容类似购物网站的评论,分别有一万多个好评和一万多个差评,通过对它们的处理,变成我们用来训练模型的特征和标记。
首先导入几个python常见的库,train_test_split用来对特征向量的划分,numpy和pands是处理数据常见的库,jieba库用来分词,joblib用来保存训练好的模型,sklearn.svm是机器学习训练模型常用的库,我觉得核心的就是Word2Vec这个库了,作用就是将自然语言中的字词转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稠密向量。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jieba as jb
from sklearn.externals import joblib
from sklearn.svm import SVC
from gensim.models.word2vec import Word2Vec
加载数据,将数据分词,将正反样本拼接,然后创建全是0和全是1的向量拼接起来作为标签,
neg =pd.read_excel("data/neg.xls",header=None,index=None)
pos =pd.read_excel("data/pos.xls",header=None,index=None)
# 这是两类数据都是x值
pos['words'] = pos[0].apply(lambda x:list(jb.cut(x)))
neg['words'] = neg[0].apply(lambda x:list(jb.cut(x)))
#需要y值 0 代表neg 1代表是pos
y = np.concatenate((np.ones(len(pos)),np.zeros(len(neg))))
X = np.concatenate((pos['words'],neg['words']))
切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利用train_test_split函数切分训练集和测试集,test_size表示切分的比例,百分之二十用来测试,这里的random_state是随机种子数,为了保证程序每次运行都分割一样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否则,同样的算法模型在不同的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效果不一样。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标签无非就是0和1,直接保存,接下来单独处理特征向量。
X_train,X_test,y_train,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y,test_size=0.2,random_state=3)
#保存数据
np.save("data/y_train.npy",y_train)
np.save("data/y_test.npy",y_test)
词向量计算
网上搜到的专业解释是这样说的:使用一层神经网络将one-hot(独热编码)形式的词向量映射到分布式形式的词向量。使用了Hierarchical softmax, negative sampling等技巧进行训练速度上的优化。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语言不能够直接被计算机所理解,当我们需要对这些自然语言进行处理时,就需要使用特定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或预处理。使用one-hot编码形式对文字进行处理可以得到词向量,但是,由于对文字进行唯一编号进行分析的方式存在数据稀疏的问题,Word2Vec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实现word embedding
专业解释的话我还是一脸懵,后来看了一个栗子,大概是这样:
word2vec也叫word embeddings,中文名“词向量”,作用就是将自然语言中的字词转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稠密向量(Dense Vector)。在word2vec出现之前,自然语言处理经常把字词转为离散的单独的符号,也就是One-Hot Encoder。

在语料库中,杭州、上海、宁波、北京各对应一个向量,向量中只有一个值为1,其余都为0。但是使用One-Hot Encoder有以下问题。一方面,城市编码是随机的,向量之间相互独立,看不出城市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关系。其次,向量维度的大小取决于语料库中字词的多少。如果将世界所有城市名称对应的向量合?"GB;:KjRcb: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