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得到和得而复失哪个更可悲?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热心用户   2019-5-18 21:11   17989   5
失而复得是指先得到再失去再得到,得而复失就变成了失去了再得到再失去。还有什么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这样看来这两者哪个更可悲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1:59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历史上的王侯将相,才子佳人都化作一抔黄土。
我们来到这个世间再死去化黄土就是一场得而复失的旅行。
如果给你一次选择来与不来的机会,该如何抉择?
纵使生命短暂,年华易老。
纵使误解背叛,欺瞒狡诈。
纵使百般折磨,万千伤痛。
纵使生命得而复失。
但人依然值得为这酸甜苦辣的经历走上一遭。
得而复失的人生中,恒失的是物质,恒得的是经历。
对比那些被堕的胎儿,虽然我们也终将死去。
但我们来这人间经历一遭,是多么幸运。
(说的有点矫情。。。。)
---------------------------分割线---------------------------------
我个人观点是从未得到更可悲,你去问身边的人,问问他们如果人生有选择,是来还是不来。大多数人回答一定是来。即使我们知道生命是一个得而复失的过程,但我们依然选择勇敢的走这一程。我们也必须承认,这个过程可能是痛苦的,但它一定是有意义的。比起那些连经历,体会都不曾拥有的胎死腹中般地从未得到,我们应该怀着一种感激的心情,庆祝自己在亿万参赛者的马拉松中获得冠军。如果这是一场恋爱,分手的人一定很痛苦,我也承认。但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曾经爱过,现在有多痛苦,曾经就有多爱。爱过分手的痛苦落差是可悲的,更可悲的是根本没有爱,连爱为何物都不知。
如果这是一场辩论比赛,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从未得到和得而复失的东东不是实体的物质,而是latent(存在但看不见的)的经历感受。因为得不到是一个永恒的悖论,但    也只是不能永恒的得到物质财富,经历感受是可以永恒得到的,所以得而复失的一方其实是永恒得到了感受经历的。所以争论的关键在于经历感受值得吗?有意义吗?失去后带来的落差你能不能承受?
如果有意义,值得你去尝试,但你从未得到!所以从未得到更悲。
如果没意义,感受经历不值得去尝试,或者即使是有意义值得尝试但你不愿承受失去的痛苦,宁愿从未拥有!所以得而复失更可悲。
理性的辩论赛会承认其有意义。
所以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你能不能承受,也即你是选择积极还是消极面对!
如果得而复失的一方因合理的表达消极人生意义而取胜,是值得佩服的观点。
所以人生毛不易
一杯敬自由
一杯敬死亡
只不过
辩论中你只能敬一个罢了
点赞喽!
3#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2:00
如果不曾看到阳光,我本可忍受黑暗。
4#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2:01
从未得到还是得而复失更可悲。
逻辑判断:从未得到很可悲,得而复失不可悲。
粗暴一点,分物质和精神

1.物质上。
小时候心心念念的玩具,物件,总会在一段时间后被冷落,最终消失在不知道的角落里。是一种常态,也是物质上从得到到失去某件物品的常见过程,所以它不见了的时候,或许烦躁,或许埋怨自己习惯不好,但是不可悲,在你珍视并拥有到它的过程中,已经实现了它对于你的较充分的价值,永久的拥有某件物品通常来讲意义不大。  可以举手机,签字笔,书本教材等等例子,说明物品上得而复失的常态性。
但因为贫困和所处社会制度的缺失下产生的从未得到的状态,是在于少数,在于某些年代,在于某些区域,在于不是常态,也所以可悲。
要做的攻防:分期购买的手机,不小心被偷窃,atm上刚取出6000元血汗钱就被抢走,物品在没实现充分价值前被外力强制失去,怎么理解?

2.情感上。
人与人之间的友情羁绊,爱情羁绊,都是希望永恒但几乎无法永恒的,比如小学初中,高中的很好很铁的朋友,现在大学阶段掏心掏肺的人,都很难在迟暮之年仍可以把酒言欢,一些朋友陪你走一段路,是常态,在情感上得而复失,失去的过程往往不是瞬间完成,而是慢慢因为很多原因消耗掉的,真有天造地设的知己,自然不会有失去这个概念。
但是因为内向,因为被歧视或是因为当时社会上不接受同性恋而自己是同性恋而从未得到过上述某一种情感的,未免太过可悲。情感上的可悲往往是由于时代的悲哀和自身天生心理疾病导致的,在于少数,在于过去的某些年代,不是常态,也才突出可悲。
攻防:同样的,由于意外带来的情感突然失去的可悲,突然丧偶,或是正常下的与父母的生离死别,这种悲痛如何面对?

偏向于从辩题探讨了,题主见谅。
5#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2:02
这要看从哪个角度来看待。
从第三视角得而复失好歹得到过,所以收益曲线比从未得到更漂亮。因此,从未得到更可悲。
从第一视角,还要分两种情况。
这里要加一句,可喜或者可悲都是相对概念,而相对概念的核心是比较。而比较的前提是对几种比较物有充分的理解。
所以说,如果对一件事物缺乏得失的理解,那么就不能产生比较,也无所谓喜无所谓悲了。打个比方,一个先天盲人,根本无法理解光明,也无法在与失去光明的对比中产生特别强烈的对比,所以也无所谓悲了。
而如果他复明过,体会过光明,自然能理解光明的意义,那么当他再次失去的时候,对比就会非常强烈,失去的痛苦也会成倍增加。
这时候得而复失会让人觉得更可悲。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未得到过,但依然能理解得到的意义,这种情况对比的前提已经具备,而不需要先得到才能去对比失去。这时候,从未得到与得而复失都能理解得与失的对比,而从未得到还添加了从未体验过的遗憾,因此从未得到的悲剧性会更重。
最后,所谓的悲喜不是一个可以客观审视的命题。这都是主观感受
6#
zhihu用户  16级独孤 | 2019-5-18 21:12:03
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小鸟,整天被关在笼子里,从未飞上过天空。有一天上帝看到了,觉得它好可怜,于是把它带到了天堂,在天堂里,它可以尽快地翱翔,于是上帝心满意足的离开了。过了很久,上帝又想起了这只鸟,于是去问它:“鸟儿鸟儿,你在天堂过得还好吗?”鸟儿回答:“是的,我亲爱的上帝,我在这一切还好,只里天堂这个鸟笼太大了,我无论如何也飞不到边……”
这个故事你可以从很多角度来理解,但是有一种悲哀最为深重,那便是也许你所追求的东西其实一直就在你的眼前,可是你庸庸碌碌兜兜转转,却早己迷了双眼。本可以伸手就得到的东西,却永远的失之交臂,缘木求鱼,越走越远。
其实世界上本就没有永恒的东西,你所拥有的一切最终都会失去,所以在你最需要某些东西的时候你可以恰好拥有它,这已经是一种幸福了,一切本来都是有时效的,至于之后的得失,根本不重要,又何谈可悲呢?
至于从未得到的,又该如何定义呢?就像那只鸟儿,它所苦苦追寻的笼之边界,难道不是它心中求而不得的自由吗?可是它在真正自由的天堂中反而陷入疑惑。从未得到一件东西所以你便永远也无法理解你所追求的事物的本来面,而你无法理解它,甚至不知道它本该是什么,却又如何去得到它呢?
得不到,本来就是一个永恒的悖论,这种悲哀会比你所以为的求而不得的悲哀更加悲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64547
帖子:1291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