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自媒体大号英国报姐主办的大型留学展?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的用户   2019-5-25 20:03   8466   5
微博上看到报姐办了个线下英澳留学展,觉得挺不错的,有没有去过现场的分享下体验?或者比较懂留学这块的说下看法?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3:11
谢邀,说一些浅见,不足之处望斧正。
关于留学要不要中介这个问题,社区上已经撕过不少回,这里先姑且按下不表。具体到题目中留学展这种东西,我建议一些有留学规划的同学如果得空可以去凑个热闹,就当是参加一个social event就行。虽然有很多基本信息,诸如:申请deadline、申请requirements(包括语言成绩、GRE\GMAT)之类的都可以在官网查询到,但面对面跟招生官接触,能够问一些针对个人的、更加具体的问题,比如:
对于跨专业申请的学生来说,prerequisites(先修课程)的要求是不是硬性的;
雅思overall band score 达标但是小分还差些,能不能先入学再读个语言课程过渡;
今年是学校招生的大年还是小年,哪些专业会扩招,哪些新专业正在筹划中明年就开放申请;
自己感兴趣的英国的学校有多大程度上喜欢参考网大(big net)排名,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一个list去筛选国内的学校;
澳洲的八大(如墨大、昆大)某些专业要求均分至少80,如果没达到是否可以先读个certificate program过渡一下。
题目中的这个留学展,算是一个“十全大补,除了雅思招生官之外,还有学校招生官、学长学姐助阵,不失为一个线下networking的好机会。一般情况下招生官可能会现场回复你一些官方套话,但是你可以现场套套近乎,记住招生官的名字,要个私人邮箱,展会结束之后写一封follow-up的邮件,以后如果申请上遇到一些流程性的问题(诸如材料递交过去对方没收到),除了给申请的官邮发件之外,还可以直接联系招生官,没准会处理得更快一些。在参加完留学展之后,除了现场结识的这些学长学姐,还可以去LinkedIn上搜索一下自己本科学校有什么师兄师姐上了国外目标学校的研究生,私信多发几封,他们每个人给出的就读体验也许不一致,所以要综合量化,最客观的指标是通过他们的LinkedIn去了解这些人在项目毕业之后的实习和就业情况,看跟你心中那条理想的career path是否有契合的地方。
英国和澳洲都是把留学,特别是授课型硕士当成产业链来做的国家,所以很难在申请环节中玩出花来,只要流程顺畅,基本不会出太大偏差。美国申请在这方面自由度偏高,曾经在chasedream上看过两个渣背景逆袭美国名校的例子,一个是在面试环节收不到面试,在即将悲剧的前夕发现自己的学校和目标学校有另一个合作项目,于是马上勾搭了自己本校一个不认识的教授,给自己写了一封深情并茂的推荐信去对方学校,然后转呈给招生会,结果被录了;另一个渣背景逆袭的例子是一个申请的妹子打听到了西北大学招生办即将来中国面试宣讲,写邮件争取到了一个面对面面试的机会,充分发挥了自己口语好的优势,在面试开始前带了一篮家乡的土特产,靠这个跟面试官打开了话题。当然,这些逆袭案例对个别英国要求面试的专业(比如LSE的某些专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之与其说申请是一件难事,不如说是一件繁琐的事,你所要做的,是要尽可能通过不同的媒介,最大程度地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再细化到这个留学展的承办人英国报姐。就我观察,运营成功的自媒体一般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是情绪共振型自媒体,如咪蒙之流,你想看到什么,这个号就喂给你什么——帮剩女们骂直男癌,帮经济适用男骂“包治百病”的女朋友、帮城市原住民骂外地人硬盘、帮外地人骂北上广房价和本地拆迁户、帮事业受挫中年男骂闭塞的阶层上升通道,帮更年期女原配骂老公“老房子着火”去外头找小三、帮范冰冰骂李晨。长此以往,这类自媒体号成了集体小说家,与其说它们笔下的人物、意象和情节揭示了时代的情绪,倒不如说这些情绪和情节都是它们特意炮制出来以便加强和收割读者的情绪价值。在反复训练下这类细分读者便成了那条被操纵食道的巴甫洛夫的狗,一看到那种噱头十足的标题,就唾液连连。这类自媒体的从业准入门槛极低,基本上忽悠话术达到发廊TONY的级别就可以入行割韭菜了。
另一种类型的自媒体是知识传播型自媒体,如博物馆君(介绍博物馆知识)、英国报姐/  谷大白话(专注外网段子和新闻的整合)、大力如山/饭统戴老板(介绍金融财经知识)、欧神(介绍炒房、房地产知识)等等。这类自媒体的准入门槛稍高,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作为依托,也较为适合发展矩阵。比如博物馆君可以考虑进军展会、古玩行业,大力如山和戴老板可以发展自己的金融平台,英国报姐和谷大可以发展留学咨询,粉丝黏度较高,业务需求也比较契合。特别是对于报姐和谷大这类擅于把外网资源整合并传播到中文社区的、且坐拥千万级年轻粉丝的自媒体来说,做起留学这一门生意有天然优势。
但毕竟现在留学这一行水太深,市场上的players太多,对于报姐这种半路出家类型的player,我还是持观望态度,总体而言有几个建议:
1,可以先试水做做细分领域,比如传媒、电子商务、BA(business analytics)等,在简历提升这一块,可以让那些实习经验缺乏的学生客户加入报姐的公司做相关实习;
2,文书环节把好关,不要找一些英语六级、八级刚过的人当文书导师,写出一些啼笑皆非的chiglish;
3,差异化运营,良心宣传,不要找托,因为市面上其它无良中介的浮夸造假数据,导致现在的学生已经越来越精明,越来越会拨开数据的美颜滤镜去看本质。对于报姐这样专注外网的自媒体,由于粉丝一般都是喜欢关注墙外新鲜事的年轻人,如果被学生客户攻击,负面舆论很容易在网上发酵,影响到公司的其它主营业务。
3#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3:12
谢邀。
虽没到场,但基于之前的参加类似活动的经历来说,最大的意义在于你可以与官方交流问题和个人情况,所以要带着问题去哦。之前做些准备工作,目标院校官网的专业介绍和具体要求要知道,对比自己的现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礼貌性咨询。
4#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3:13
最近在帮我老公准备英国留学的申请,他打算关了自己的公司,去读一个体育管理的Master,追随终身热爱。我非常支持他的选择,买房不如去读书,所以在热心搜集这个领域的留学申请项目资料。
关注英国报姐好几年了,在报姐的公众号上看到了这个留学展,正和我意,毫不犹豫报名了,恰好也去北京看看朋友,联络一下合作伙伴。
根据我自己的留学经验,留学最磨人的就是申请过程中,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担忧和煎熬,这个过程需要自己搜集大量的资料…搜索能力、语言能力不行的人,就得交几万块钱给中介公司。
说个趣事,这两年整体经济行情不好,尤其是金融行业遭遇寒冬,并且业内普遍预估这场寒冬能持续至少两年,所以很多人就打算利用这一两年的时间去留学读个学位镀金,等回暖了再战。然后,英国这种一年的Master据说今年竞争激烈。导致游学市场也小小地爆发了一下, 我认识个姐们儿在剑桥专门接待游学团队,收费不菲,业务应接不暇。
这么一对比,正儿八经的名校硕士,拿个回国能通过教育部认证的学位,还是很划得来的。
而报姐的这个留学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就是自媒体大IP,掌握了信息流的资源,可以对传统模式进行什么样的资源配置的优化?关注报姐这个号的,基本上都是对英国文化有兴趣的,基于这么大的流量基础,应该是很大程度上覆盖了潜在的留学市场了。有流量的报姐做留学展,最大的优势就是规模效应。手握大量一手精准粉丝,集中资源,可降低获取信息的成本。
就好像我老公行业每年参加行业展一样,都是紧着大的,有影响力的去参加,因为能收获的规模红利更多。能极大地节约市场运营成本,所以基本上在展会上成交的单子价格会比平时优惠很多。
这对想要留学的人来说,是很好的机会。很多以前需要依靠中介获得的消息,直接可以在留学展上一网打尽,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胖子当天去了留学展,回来很开心,表示收获颇丰,参加的学校还挺多,比如英国排名前15的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澳大利亚前三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都有参加。还有前雅思考官、签证官、雅思名师等留学业界名人在峰会开讲座,除此之外,能在展会上直接对接招生办,套取一手资料。还顺便加了几个在那边读书的“学长、学姐”的微信,能掌握一手的生活信息~

胖子的现场图,现场氛围还是很好的,而且有很多礼品和互动,工作人员也很敬业呢~
但是,报姐的这个留学展也有其短板,来的学校还是不够多啊,还有几个目标学校没参加,毕竟才第一年办,影响力有限,期待来年更好了
想看更多类似话题,来关注我的公众号【杨大宝识】吧!我会持续更新有关留学经验,学霸养成,英语学习,思维见识,个人成长的文章。
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手册。还能看到我为你准备的一份丰厚的见面礼!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 要构建对世界的系统认知,你一定要读的书单&高清电子书资源——大宝多年阅读整理推荐;
2. 摆脱痛苦地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从初阶到精通,真正学会像外国人一样使用英语的方法&资料;
3. 学霸的自我修炼手册:出国留学申请到顶级奖学金,我是如何做到不拼“智商”,也能升级学习能力的。

5#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3:14
对英国报姐介入留学业务这件事,我是乐见其成的。


五年前,报姐还不叫报姐,叫“英国校报”的时候,本就是一个致力于为留学生服务的帐号。虽然后来由于各种机缘,有了今天的报姐,但这个帐号身上,浓浓的海外文化色彩却始终没有变过。
做到四千万粉丝,在自媒体行业几乎已经到了天花板。这个时候重新拾起初心,做一点回馈粉丝的事情,既顺理成章,又理所应当。
就像马云最初的愿望是当一名教师,当时的他肯定也想不到,自己能成为后来的“悔创阿里马爸爸”。但是前段时间他又拾起了当年的理想,身体力行开启了乡村教师计划。看来,在一个领域登峰造极后,下一件事情往往是籍如今的力量,实现当初的理想。


抛开情怀这一点不说,即使从同为自媒体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我也很看好报姐的这次尝试。
留学资讯的需求一直是刚需,报姐的入场正当其时——一方面是留学市场增长快速,另一方面则是大部分准备留学的学生普遍缺乏指导。


教育部政务网站给出的统计数据显示,仅2017年一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便突破了60万,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之中。

其中自费留学共54.13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88.97%。


这些还只是已经申请到学校的留学生的数字,而还在准备的、有意愿但不知道如何下手的只会更多。在他们申请学校的过程中,谁能提供及时而有价值的指导?在异国他乡留学的生活中,又应该从哪里获取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信息?
报姐的留学展或许可以解答大多数疑问——从哪个食堂好吃到哪个学校奖学金多,从学校里有哪些风云人物到怎么通过PHD,你想知道的和你可能想知道的,这里都有答案。
固然,各色各样的留学中介机构从不缺少,但正因为传统留学中介市场竞争激烈,准入门槛却很低,机构自身难以产生辨识度,受众也面临甄别的困难。
从中信银行2018出国留学蓝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提供留学中介服务的条件越来越宽松。
相应的,当选择变多后,鱼目混珠的情况也变得屡见不鲜,很多实力不足的小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取信于想要留学的学生,但他们不能提供优质的资源,也没有广泛的渠道。

相比之下,作为本来就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国外资讯类自媒体大号,报姐不但在这次的留学展中请来了众多名校的招生官,还邀请了名校教授、大使馆签证中心代表等等业内大咖来做讲座。
看下面这些标志,就知道有多群英荟萃了:

像报姐这样从自媒体转型的留学业务机构极为罕见,不但对留学市场是一个生力军,也可以作为自媒体转型的一大参考:
报姐留学业务的线上推广自带话题性,线下推广依托于线上进展顺利(留学展);报姐的粉丝中有很多是本身就准备留学而没有选择中介机构的,这部分原本打算DIY的粉丝可以转化为报姐留学业务的第一批受益者。


除此以外,作为自媒体大号,报姐对留学业务的运营肯定与传统机构大相径庭:
比起很多把精力耗费在宣传上的传统留学中介,报姐可以在四千万粉丝的基础上从容做好自己应做的事情。


自媒体往往会面临一个相似的困境,有曝光,有资源,也有运营经验,但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把内容从线上推广到线下。
报姐做留学展的案例,或许可以为我们指出一条理想的道路——如何正确地行使从粉丝那里得到的影响力,为粉丝提供更现实的帮助。

6#
热心的回应  16级独孤 | 2019-5-25 20:03:15
看了一下所有的答案,一群圈内人士自娱自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2080
帖子:644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