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观点肯定不代表所有澳洲人以及在澳洲留学的所有情况,纯个人经历、感受和观点(高中和大学经历混杂):
1. 其他城市的人认为,悉尼不算纯澳洲城市(已经变得很不一样了,很不Aussie了)
2. 大多数男生有自己心仪的橄榄球队,一般是本地的地方队伍,遇到球赛酒鬼注意不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起纠纷,球迷都非常认真,你也不知道他醉没醉。如果你有喜爱的球队并且在上学,和你的澳洲同学肯定有共同语言。(还有本地啤酒品牌.20161031更: 昆士兰人认为自己那种很rough的风格非常舒服,经常自嘲自己的拼写能力,所以他们给本地啤酒取名xxxx,因为不会拼bear。-_-……)
3. 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的关系是爱恨纠葛的,他们会互相嘲讽搞笑,但是别的国家人如果讽刺澳洲或者新西兰,他们又会联合起来对付回来。一般全年不对付的高峰是两国国家橄榄球队打仗的时候。。。
4. 下公共汽车的时候,say thanks。有人给你顶着大门让你进时,say thanks。
5. 海滩的巡逻队允许你抓鲍鱼,尤其是只允许你抓比手掌部分大的。(个头小的留下继续繁殖)但是抓多少算太多,抓多大的算太小各地法律有不同规定,不要超出规定哦。
6. 想要参加校队的妹子们注意:澳洲妹子身高和武力值爆表,不适宜参加有身体对抗的运动项目,咱们天然处于劣势。比较推荐排球、网球和水上项目。羽毛球等小球当地人玩的很少。
很多学校男孩儿玩儿真rugby,女孩儿玩touch rugby,通俗解释就是碰到你就收手而不是扑倒你,我国内二级运动员出身,表示玩半局就已经累屁。
cross coutry顾名思义就是长距离越野跑。
net ball为新西兰和澳洲学校特有,简单来讲就是碰到你就不能继续运球的篮球运动...
以上都是高中体育课常见项目,体育课非常重要非常充实。大学好像没有体育课只有社团。体育社团规模庞大,是主要社交之一。
7. 周五晚上喝一顿的意思是:不吃饭直接对瓶吹。所以先垫好了肚子再去。
8. 去酒吧或者赌场没有带护照的话,可以和保安报生肖(他们会看着办的)
9. 私立学校教学质量高于公立学校一大截(大学本科教育以前)。学费也贵,主要是杂费贵。
少数高分学校(高中)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也是要考高分,要开小灶,要补习,同时还要参加社团,做公益,做项目。成绩好的同学也非常aggressive,个人感觉和国内差不多而且要求更全面了。20160201加:最近好好的回忆了下,给家里亲戚孩子他爹妈也表达了一个感受就是:澳洲优质教育资源拼推荐信、拼捐款、拼圈子、拼“爹妈”的模式从小学就有(有的私立学校还包含幼儿园),而且根深蒂固了好些年了。其实这个每个国家都有。留学生多交点学费不一定能弥补这个资源缺口,从什么时候参与这个竞争差别会比较大。本地学生扎根几辈子的教育资源,肯定要比来留学高中或以后加入的要竞争力强,且行且努力,且行且珍惜吧。澳洲是不是你的“主战场”很重要,步入社会后走的越远越这么觉得。
10. 澳洲高中毕业成绩可以全世界随便考大学,如果你想,可以考回北大留学生系,要分不高。(8、9年前的情况了。。说来给大家一个感受)
11. 澳洲大学学校之间(其实整个英联邦国家的学校之间)学分可以随便转,系和主修学科可以随便转,所以不要限制你的视野,如果有想法,可以多跑几个国家和地方待待。(我是文科完全没问题,医科、法律等可能需要牺牲学分。或者因为第一学期开学时间不同可能会晚半年入学)。
12. 大学念书时难免会碰到主观打分成绩(占不少学分的essay,或者小组作业等等),那么给你打分的那个教授或者tutor的想法很重要(有的会很主观),如果你认为他有问题或者你对结果有疑问,及时反馈甚至投诉,不要因为自己是留学生而忍气吞声。(我不是教你坏,而是通常有这种程序,来保证教学公平合理)作为留学生,你要have your say,不要总听老师的,他们也会犯错,faculty也会犯错。
个人经验是大学时没必要买教材,因为很贵而且每年都换新版。一般上课好好听没问题,杀手锏是考试前把校图书馆的教材通过预定抢到手看看就可以了。实在不行买二手。
大学时你会感觉到很多本地澳洲学生不咋学,考试不咋好好考,因为人家学分学费便宜啊,时间有的是啊,你不要因此而松懈,赶紧修学分吧,课业之外的大学生活是很多姿多彩的,非常自由,不要反复回来补看书哦。问人家考试成绩神马的不太礼貌,会被拉仇恨。
13. 住townhouse有可能会遇到入室小偷,而且都是白天来。不要和贼打照面。提前把手提电脑等设备的serial number啥的记下来,被偷了报警时用,一般警方公示的序列号产品,不能通过二手市场卖掉,也算是种可有可无的保护吧。注:警察叔叔办事效率很低。
20160103更:有过骑自行车没有带头盔被警察追2条街拦下罚款的惨痛经历。
住在悉尼的同学们有没有印象,悉尼晚上垃圾桶经常着火,然后来一大队消防车灭火加堵车。这点我觉得治安上差其他城市一些。
14. 回国记得买日常用药:云南白药、创口贴、感冒药、拉肚子药、口腔溃疡药、体温计等等以备急需。确实很少生病,但是生病时去买药pharmacy未必开门,去门诊可能排队,而且大多小病不给开药,靠自己身体去扛。
15. 来个校园与就业衔接的吧,说些文科商科的:大学里很多教授都是前大企业的高管返聘回母校(因为从事教育可以免不少个人所得税,政府鼓励),所以最后一年的教授有这种情况的很重要哦,他可以直接把你拉到他任职高管企业的终面。(大学时你经常去你教授办公室那里唠嗑么,给他看看你写的东西?怎么?没有?还不赶紧去,教授会很高兴的,因为这样重视他的学生不会太多^_^)
澳洲雇主认为:从事就业的基本技能应该在本科时间内已经培养完毕。念研究生就应该继续念博士,继续从事科研。这个国内观点相左,如果你念了master之后来就业了,很多雇主会希望你解释原因,他们认为你的选择体现你的观点和价值。
20150917加:读商科时选elective(就是选修课)我认为是很可以好好研究下的,据我个人经验(因为兴趣广泛,我先是以建筑系入学的,后来转了Marketing,然后选了一大堆法语、心理学、人类学、工程画图、政治学神马各种选修,打工的不少钱全用来交额外学费……),你的雇主会很感兴趣你都选了哪些课,他们认为你的选择代表了你的性格、观点、承受力、视野等等。很多有个性的选修课,里面藏着本学科的大牛,他们偶尔才开课,一定要修。
20151130更新:有小伙伴私信我问就业的事儿,就想起来一段我的经历,希望可以给看到的人一些感受。那时大学快毕业时对于就业真的是压力比较大,对于很多同学志愿去4A广告公司、大型消费品企业等等的想法感到非常迷惘,我一直认为既然是中国留学生,所学专业就业竞争非常激烈,我应该做出自己的差异化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我最后一个实习课的教授,我是面带苦涩吐槽去的,和他谈了1个小时我做过的事情,付出的努力和心中的想法,结果2周后他说已经推荐我去他以前做高管的企业实习(实际上因为当时中国市场很热门,所以作为唯一一个了解中国的新人,我只做了一次面试,后来我没有完成实习就签合同了,再过半年就做了一个小经理,占尽优势)。对于这个事情我一直想感谢那个老教授,想了很多,最后从国内给他寄了杨柳青年画的卷轴(不贵,就是有中国特色)。其后,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回去学校参加毕业典礼(直接被实习公司外派到国外了),想当面说句感谢也一直没有机会,因为他真的是扶我走上了一条如今看来非常正确的职业道路。转年的感恩节,我收到了老教授一封5页纸的手写信,大意是能帮到我他很高兴,希望我能够努力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礼物他收到了但是希望我不要对于感谢报有任何压力,这是他应尽的义务,以及,不用再寄礼物和贺卡了,有空回来学校。
16. 大多数高中和大学没有食堂,没有学生宿舍。(这个好像不是澳洲特色?)
中午自己带饭,大多本地孩子带的是冷食(三明治等等,就是不用热饭的那种)
我的高中大学没有宿舍这件事造就了我没有体验过寝室文化,非常非常遗憾,每次回国都对于国内老同学的寝室各种羡慕嫉妒恨。我和同学的选课不太一样所以有的同伴甚至就是一期一会(一个学期才见到一次)。
17. (2015/09/10)更新:澳洲蚊子很大,脚很长,目测国内蚊子1个半到2个那么大,飞的很慢,见着就拍死,要不然咬的包超级疼,有时会肿。蚊香对部分蚊子没有用……
18. 20150917加:出于人道考虑(法律规定),澳洲杀生猪是不放血,是电死。因此猪肉有膻味(和国内吃起来不一样),水煮猪肉会有很多沫,用肉时处理下再正常做菜做汤比较好。另,我发现有华人超市卖按照国内方式处理的猪肉,但不知道怎么躲过的监管。
19. 20150917加:野外开车遇到袋鼠,你就是停下它也来撞你车头(尤其是晚上,它们喜欢移动的亮光,遇到过3次,都是非常欢快地冲过来,而且袋鼠的急停制动不太好……),出于对你和袋鼠的安全考虑,减速,撞就撞了,因为减速了双方不会造成严重伤亡,而且备不住它自己反而跑岔开了;但如果你不减速,那就得祈祷它跑不过你,或者这不是一只非常大的成年袋鼠,或者你的车异常坚固,我觉得还是不要这么尝试的好。
跑题一个:超市有卖袋鼠肉吃。
20. 20150917加:开车的乐趣还是很多。我发现大部分澳洲和新西兰的高速都不是封闭道路,有时会遇到羊群过马路得停下等很久。另外,测速器非常隐蔽,很少立个杆子杵个摄像头,极少情况下还有警察大叔睡在车里藏在路边的移动测速器。在没啥车的情况下,开长途特别容易超速(没有参照物啊),建议从国内捎个探测器/电子狗装起来,一靠近测速器就可以哔哔响,可以不用仔细辨别测速器藏在哪里,少挨罚单。有的时候对面来车给你闪灯,那就是前面有警车埋伏哦。
20160103加:路口行人信号灯如果是绿色,过马路行人不会看往来是否有车的,行人会默认所有车辆都在遵守秩序。如果你在驾车,请注意一定要停下,看过几次很危险的情况。即使是乡村道路,没人过马路你也要停。
在澳洲这样的国家,没有自己开车,生活会很受限制。买一辆二手车并不是奢侈品,考一个驾照,勤劳些的学生党都可以办到,二手车交易市场非常成熟,毕业后还可以再次转手出让,一定要手续上齐不要抱着没人查就不花相关费用的侥幸心理(没有必要)。
21. 20150917加:紧急电话“000”,按的时候不要太快,按0->停顿->按0->停顿->按0 停顿不用很久(太傻了……)。这样很傻但是比较有效,有时线路不灵光,玩命快速按三个0,会“嘟嘟”占线……尤其是使用公用电话。
实在等不到公交车,而且很晚了,可以考虑报警求助,警察叔叔送你回家。
在高速公路,荒郊野外,若有警察叔叔帮助动物过马路,请不要太介意,常有。
22. 20160103加:记得海关是不让带肉制品的,我很喜欢吃牛肉干,密封包装也会被拦下来扔掉(试过墨尔本、悉尼、阿德雷德)。后来发现,只要我的牛肉干包装上没有画一头牛,就没有人管我了……
23. 20160103加:整理了日记,发现了一个以前拟的假期回国采购清单,转需:发圈发饰(女孩儿)(不要带姨妈巾)、手机壳手机膜、充电宝、移动硬盘、备用笔记本电池、常用必备药品、工具箱(男孩儿和女汉子)。当然如今你都可以网购转运了,但是考虑价差和时间成本,小东西自己还是带着吧。
24. 20160201加:在澳生活有些便民措施没有你想的方便而且贵。例如日常修理,修个水管、补个房顶、修个车的小毛病,都得自己来最好,因为人工贵不值当的。出国前如果具备这些生活技能还是很便利的。我的室友很会修电器和车,还赚了不少外快。另,商店关门早。另,网络比较落后,bug多,service call center都是印度远程外包的,你的印度英语听力会大幅进步的,祝你好运:)
到这里你就明白了,很多东西来之前都要买起来,包括称心的工具。待够几年,萌妹子妥妥练成女汉子的节奏。
25. 20160201加:关于歧视,是个大命题,有的时候你也碰不上,但是碰上很糟糕。我的经验:碰上喝酒耍酒疯飙车开过并冲你吼go home的,要利利索索的竖中指回敬。碰上学校你在做presentation或者project等等主观打学分时,若感觉评分不公平,请马上口头提出抗议并提交faculty review。碰上青少年找茬是个大麻烦,因为他们定罪低一般只能受害者认倒霉,这个时候你要态度冷漠点但是不要发生肢体冲突,一般他们只是想口头占个便宜不理他们也罢。如果你还未成年还在上高中,碰上有高年级的堵你要烟神马的,装听不懂走过即可。过海关有的时候有那种流动型的海关人员在出闸口挑人审查聊天的,如果你觉得问的问题有些offensive,例如反复确认你的来澳目的并且耽误你的时间,你可以问他是否有合理解释,如果没有好的解释,请他出示录音要求review(他们依法需要录音才能盘问你),一般他们就闭嘴放你通行了。
在工作上确实有点歧视现象,大公司高管中国人很少或者干脆没有,打工的没有待遇区别不过在机会工时安排上面会有些不同。大公司的玻璃板很容易就顶到了,内部资源分配和架构都很牢固,打破潜规则非常不容易,站队正确也没有地位保证容易被牺牲,这个导致很多人都是拿澳洲做跳板或者中转站。中国人做技术、做财务骨干的较多。这个情况不是澳独有,这个程度个人感觉比北美和欧洲严重些。
大多数人还是很nice的。
26. 很多人认为澳洲看起来很村(一般都说澳村澳村)。澳洲人不喜欢太精致的装扮自己,你很少看到打扮精致入时的澳洲大学生或者年轻人(不是主流)。澳洲人对家居舒适度要求很高,喜欢自己折腾DIY捯饬自家房子屋子,这可能和人工贵有关系。(租townhouse要自己剪草地,铲蛇……逗弄小松鼠^-^)澳洲人喜欢户外运动,蓝天白云,阳光大海山谷。出国工作的澳洲人不喜欢在外面太久,因为老家生活很舒适,气候适宜,没有什么比下午4点半下班然后去酒吧喝一杯再回家陪老婆孩子更美的了(不止一次听澳洲已婚男这么说了)。晚上下班回到自己的社区里,街上没人各家都亮着灯。高山平原山谷湖泊大海沙漠雪山冰原沼泽无人区野人区原始森林,各种地貌应有尽有。整天暴晒干活出去野的澳洲男人,竟然人均寿命比日本长,这也是我后来才知道的。
27. 20170301更:澳洲上班族除了特殊需要不喜欢穿西装套裙等正装。公司每周的casual day,连男高管都很happily的穿起格子短袖肥衬衫(不知道这种shirt叫什么……),但是你去面试还是要正装。他们好爱这种easy“憨厚”风格。澳洲人注重“平等”,称呼你的老板或者老师first name完全没问题,Sir或者Madam不要说哦,别人会受到惊吓。经常会听到“mate”“Good day”“Ta”“Cheers”。当你加入一个本地团队后,很有可能会去伙伴家的bbq party(三天两头就搞bbq,读Barbie Q), 带一些包装好的cakes、muffins、低于100块的红酒(澳币,本地中档酒就好)什么的会很nice。 和你熟了以后会自黑,黑你是喜欢你(make joke之类的),澳洲人讲话很直接,不喜欢你不会费脑子joke你。
-----------------------慢慢添的这个答案我又来继续写了的分割线 20170803 ----------------------------
28. 农场主是澳洲挺具备特色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其实数量庞大而且过着土皇帝般的生活。在我看来,每天都能睡到日上三竿,自己的私人领地望不到头,有很多自己的宠物或者“动物帮手”,房子随便盖,想逍遥了可以进城或者出国玩儿,农场凡有作物基本全部自动化,而且有的时候还顾着外国人给跑跑海外订单。南澳,西澳等很多地方都有这些农场主的地盘。但是,人家大多有持枪证和猎枪,游客还是不要随便进入,除非收到邀请或者本就是个旅游农场。如果有农场朋友,去那里放个假是非常舒服的。
29. 感情生活:
我高一孤身一人去的国外念书,那个时候国外没有亲戚没有朋友小小留学生没有现在多,算是从头开始,直到工作了3年后回国,前后十几年。高中、大学都换了学校,大学、工作期间换了国家继续发展。从高中开始感情空窗期基本没有,也没有过异地或者跨国。鉴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我就不细说我的感情生活了……呵呵。如果说的不符合别的同学的实际经历,不要打我啊:
我当初上学的时候(现在我已经是阿姨了……),留学生恋情比较普遍,单身的人少。住宿舍的人少,自己租房子的多,所以同居的伴侣也很多。因为远离故乡和父母,所以小伴侣们的同居生活就像是居家过日子的夫妻,共同承担费用,打点三餐,上学,打工,度假玩耍等等。有那么一两次,过年没有回国,都是大家聚在一起吃火锅打麻将过除夕(炎热的除夕)。那个时候,基于很多朴素的客观因素(人工贵服务差等等),男生女生都会做饭洗碗除虫割草维修房屋,和国内爸妈身边的独生子女相比好像两个自己。正因为有那么点互相依靠的意思,很多人在回国或者换国家的时候容易分开,即使在一起很多年了。
-------------------分割线20180727------------------------
30. 最近很多性侵新闻爆出来,有一些安全方面的事情想和要去留学的女孩子们说说:
没有什么规律可以保证绝对的安全,但是晚班打工/走夜路肯定是相对不安全的。请保持警醒。
有一个电话叫做 1800RESPECT 报警专线。Australian Human Rights Commission可以起诉并且是免费的。 25岁以下女性有免费的法律咨询(这个我还需要查一下 好像是Lawmail)。
今年澳洲大学爆发的学生被强奸的新闻,简直是噩梦,保护好自己吧。Universities need to step up to protect students. (这个新闻建议男同学也看看)
Universities need to step up to protect students.http://honisoit.com/2018/02/end-rape-on-campus-publishes-the-red-zone-report/End Rape on Campus publishes The Red Zone report - Honi SoitEnd Rape on Campus publishes The Red Zone report - Honi Soit
想起来再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