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英国留学有意义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39   7982   10
谢谢大家之前的回答 现在已经在利兹大学上学了,(巧的是 刚好是高票答案作者的母校~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15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谢邀请!

虽然我不能完全站在你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不过,对我来说有没有意义。。。要看你!

我认识在英国的中国留学生有很多不同的样子, 但是如果就说极端,绝对的话,可以分为两种。

1。天天在中国或者亚洲朋友圈子里呆着很少说英文不怎么跟本地人交流, 要么吃自己做的中餐要么去连锁店吃垃圾食品, 娱乐方式是吃饭, 唱K,睡觉。 回去时和刚过来时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体重,(也许瘦了,也许胖了)。

我对这样学生没有什么负面的感觉他们也很好玩儿,很善良我就是跟他们一起学中文的。但是我总觉得有点遗憾, 难得有这样的机会还这样浪费。。。很可惜。

2。第二种不常见, 我在利兹认识了不少中国留学生,但是这样的留学生是屈指可数的!
他们有很多非华朋友们,大部分为欧美或者本地人。 他们对本地还有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非常深, 娱乐方式很丰富,尝试过很多不同的事情还有很多好玩儿有趣的故事(偶尔也会有极端的人-比腐国人还能做腐国人有点可怕,不要忘记自己哦!)。

其实无论是英国还是别的国家,出国能对你的思维方式和视界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你在国外的生活方式跟你现在的生活方式一样的话,当然不能期望自己有什么变化。 在国外更要依赖自己和朋友们, 对做人这种事也会有不同的了解。 我在国外碰到的事情是自己在我国从来没设想过的。 这样会使人成熟快一些。

我不能说对你的事业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但是我觉得能有这个机会不应该错过。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1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在出国前写的一篇博客里提到我出去以后一定不要只混中国人的圈子,结果发现这是很难避免的,尤其是在一个中国人还不算少的学校,还没去的时候就被拉进同校中国学生的一个群里,好处也不是没有,提前就认识了同专业的人,下飞机就有中国男生去机场接我。由于我没有读语言,那些同专业过来读语言的人早就凑在一起了,因为我在国内的时候就见过其中一个同专业的女生,她就一下子把我带入了中国人的圈子,我刚来人生地不熟的,这也都是很自然的事情。然后就发现同班同学也都是上上课就走了,如果不去party的话也很难交到其他国家的朋友,一个flat的人也就是在厨房见面的时候打个照面,当初住的flat有三个印度妹子比中国人还要抱团,有个爱尔兰妹子经常不住学校,还有个伊朗妹子还算比较友好,但是她的家人都长期窝藏在她宿舍跟她同吃同住,所以她一般都尽量不打扰别人。我后来只有一个英国朋友,是因为他学中文,混中国圈,曾经还去伦敦见过想学中文的东欧人,但是他们后来就不是很serious了。

所以我很理解那些想跟本地人或者其他国家的同学交朋友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
前天公司组织户外活动,晚上BBQ,party,露营,当我端起酒随便找以前没说过话的人畅谈的时候,当我跟他们一起跳舞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些社交方式现在对于我来说是如此的自然,在我跟他们聊天的时候也有了那么多话题可以聊,然后我才意识到这些年的变化。所以融入真的是需要时间的,留学的一年时间由于各种限制,想要真正融入真的不够。有些本科就在这里的就好很多。如果我能乘坐时光机去跟那时候初来乍到的我指引一下方向,分享分享经验该多好,但是人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没有那时候的我就没有现在的我。

上面说到的是怎样融入本地文化的问题,关于留学其他方面的意义,这个还是要看你自己是不是有主观能动性,比如主动去观察学习一些事情,主动跳出舒服区域去探索一些东西。很多有心的人都有同感,就是思维方式的改变,比如多了些批判性思维,看问题多了一些角度,眼界也开阔很多,但是这些都要靠你自己去勤于思考。但是说实话如果我一年Master就回国我是不会有太大改变的,顶多是开阔了眼界但是思维方式还没有变化到一定程度。
很多留学的孩子并不在乎上面我说的这些,不少人都是家长安排他们的一切,出国的决定也不一定是他们自己的意愿,所以他们混上一年(如果是英国的master的话)就回去了,然后有些家长早已安排好了他们的去处,出国留学只是让家长找关系安排工作的时候更有面子更有资格一些。所以如果你不想像这些孩子一样就多走走多看看,即便是没有本地朋友也多去看几个博物馆,多观察本地人是怎么生活的,可以读一些关于英国人的书,比如《Watching English》。

我虽然人是留在了英国,现在还是觉得读Master的时候有时候我浪费了一些时间,有时候写论文还有拖延症,所以作为后来人我的建议是既然花了钱来了,就尽量减少一些惰性,自我约束力是很重要的,不然很佷容易犯懒的。不过我不后悔的是我去了很多欧洲国家旅行,工作以后时间再也没有那么多了那么灵活了。

所以不是你问其他人你去英国留学是否有意义,而是要问怎样把在英国留学的时间过的有意义。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17 发帖IP地址来自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借用诗人汪国真的话来简单地总结我一年半在英国的留学生活。国内普通大学的国贸专业本科毕业生,没有华丽的简历背景。因为申请较晚,最后去的也不是牛逼的名校,只是排不上什么名次的CU, 但如果你现在问我,这一年半金钱和时间的花费,很值吗?我还是会肯定的告诉你:YES。

名校与否,取决于自己如何“利用”。之前申请到的纽卡和萨利,无论排名还是学生都绝对远高于CU,但因为offer回来的太晚,之前不敢再等下去,所以多少不情愿的选择了CU。 因为学校的学术和整体环境都不占优势,于是乎从落地安顿好开始,我的生活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先通过学校的网站找到各种做志愿者的机会,于是在没有开学前就开始坐着火车跑到其他美丽的小镇开始感受不一样的东西,也是因为那几次的volunteeering,认识到了和我同在CU的英国同学,在她得知我想要针对我学到marketing 专业找实习时,介绍我申请学校的一个关于文化的项目。也是在正式开课没有多久后,我通过两轮面试最终进入团队作为marketing advisor,也是我第一份很正式的实习。 在那期间,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感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文化氛围。就在实习上学期间,通过学校的另外一个项目成功申请到去纽约参加模拟联合国的机会。从大学开始就希望可以参加, 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完全没有想到这个dream竟然有一天会在英国实现。那一刻真的感觉美的不真实。
也是在那时,体会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真实感。 时间过得很快,在第二学期快要结束时,为了可以留下来,在除了准备毕业论文的同时,开始寻找第二份实习工作。简历,面试,几次之后又得到了第二个机会。虽然公司不大,但可以真正做marketing的内容,还是学到了很多。 写毕业论文期间,虽然很痛苦但几个月之后看到自己的dissertation分数,也真的值得啦。“毕业意味着失业”,现在貌似成了很常见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在第二学期开始时,就已经开始各种改简历,投简历,经历面试,虽然最后没能留到英国,但在国内一个国际NGO 找到了自己还算满意的工作。所以,我想说,学校的名声真的会为自己加分,但并不是全部,更多的一定是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和努力。


开阔的视野,独立的性格
漂洋过海,为的不止是一个学位,更重要的是那份经历,一个只会存在心底,又是甚至舍不得和别人分享一种感受。 刚刚到英国,遇到各种不靠谱的事情,口语也不是特别的好,处理问题着急上火。最讨厌的也是老外的一句: you will be fine。 然后现在回过头来,曾经不靠谱的银行卡的邮寄问题,房顶无故漏油,买东西邮寄不到等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现在讲出来都会当笑话一样。觉得 很是好玩儿,而没有了之前那种焦虑不安。甚至遇到问题都会对自己说一句: I will be fine. 这大抵就是成长吧,独立生活 独立思考处理问题能力的一种提升。
当然,独自背包旅行或结伴出游,都是一种开阔视野很好的方式。 心情郁闷时,我会背起双肩包找一个喜欢的地方,在Airbnb上面找一个有趣的房子,在那里拿着相机拍照四处闲逛。 还会给自己邮寄一张明信片以记住当时的那份心情。现在回头看看那些 照片,明信片都是很美好的回忆。

留学的意义于每个人而言可能会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想明白自己是否真的愿意出去? 是否愿意改变现在的一种生活方式用心感受也许完全不同的模式,我想如果自己内心对此很坚定明确的话,再问自己为留学的意义,我想应该会有答案了吧。

希望我的经历的小小分享可以多少帮助到你。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18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谢邀请。

我在英国已经很多年了,从中学到博士毕业,也有幸和当地名流交友恋爱甚至婚配,或许我的经验不能对你有任何的借鉴作用。

但是如果你来这里一年硕,我必须给你泼点冷水,如果你愿意去承受这些风险。

来这里一年之后,过得又是哪门子日子?毕竟班里全是同胞,以及自己的英语也欠佳。视野?能力?前途?我觉得在留学途中都没有什么改变。所以一年或者几年的外国朋友也没有几个,英文能力不升反降,前途依然黯淡无光,视野也更是依然局限在中国。现在无论在哪个国家都很难拿到工作签证,而且更不能保证最后有得到永居的机会。更有甚者,为了出几年国,家徒四壁,负债累累。

本科三年毕业,花了四年甚至五年才拿下的,更是大有人在。因为学习方式的差别,国外强调的是学习的自主性,努力和选择是相辅相成。而很多同胞知道努力,但是不知道如何选择,也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的结晶。有些时候,学习并不得法。没有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学科,反而扎堆一起,从而集体丧失竞争力,再加上一些大学可能看到了中国学生作为肉鸡的潜力,从而巧取豪夺,高昂的挂科率让很多没有做好准备的学生无所适从。更加上代写肆虐,某日还可能东窗事发,从而钱和精力全打水漂而不由得打道回府。

再加上,正式读书之前,还有可能要来个十几周的语言附加课程,这对学了至少有十年英语的中国学生们,难道不是一种羞辱?学了这么久英文居然连区区英国大学的入学要求都没有达到,然后来英国就恶补一些大学就应该掌握好的东西?我知道国内的大学也有责任,但是,语言不好,难道没有想过真的要开始就学,也会很吃力和挣扎吗?而且,这样的附加语言课程,本来就是要给一些极有才华但是语言暂缺的人准备的,而大批的人去就读这样的附加语言课程而其中还不乏英语系毕业?这到底要我说什么好呢?我自己还见过一个北京联大,学英语的本科生,要我帮忙改PS,而她自己想去UCL读管理!我不知道她最后被录取了没有,但是我总觉得,内心不很舒服。

我真的不愿意去抱怨,毕竟一个洋文凭的诱惑超过了我在这里喋喋不休的吐槽,但是很多人真的没有想过,一个留学经历能给自己带来多少的提升?其实所谓的提升也是有限的,除非自己做好了在海外永久生活的准备,不论是学力还是财力。我自己也见过一年硕士毕业后就拿到了工作许可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实在是太少了,很多人冲着留在海外而来,但是回到国内,混迹于人才市场成为了无奈的结局,

如果是从中国一流大学毕业的,我认为已经不需要用一个洋文凭来提升自己了,就像一个在英超大获成功的英国球员,难道还要去意大利和西班牙,甚至是法甲葡超荷甲来证明自己吗,至少踢球风格就不对路。如果是从不算太知名的学校毕业,还不如用自己在职场上的勤勉来弥补,因为现在的文凭的含金量也在迅速的褪色,满街的本科硕士和博士,不论留学与否,早已超出了一个产业应有的数额。

其实,我觉得,如果要在中国的职场出力,中国大学自产自销的毕业生才是最好的选择。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19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也是从 自称女汉纸,实为萌妹纸+别字女王的 @谭蔓茹 戳进来的。在我看来:何必把留学这一年看的这么功利?所谓厚积薄发,最差最差,你这一年也会积累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答主本科C9某渣科,毕业找个8-10K的工作是轻松的,现在英国Durham University Msc Management在读,9月毕业,工作寻找ing。

对我来说留学一年,让我学会的最宝贵的是:对不同的文化真正包容的心态。这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改变,让我理解到了国外的人们思考问题是怎样的。

这种文化,既可以是国家层面上的。
比如饮食文化:我之前有跟谭MM聊到过英国的“国菜”——炸鱼薯条;我也吃过了正宗的意大利面和各种pizza、匈牙利的goulash牛肉汤、苏格兰的哈吉斯、德国的猪蹄啤酒等等。你可以喜欢也可以不喜欢,但是你体验了各个国家不同的口味,这为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有什么不好呢?
比如作息习惯:作为一个典型的中国大学生,我是晚睡晚起身体差的典型;来了这边你就会见到各种每天夜里嗨到两三点的老外第二天照样八九点正常工作。不可思议吧?那还不去乖乖的睡够八小时?不然等着被人家在学业上超过一大截?

这种文化,也可以是个人层面上的。
比如之前的香港占中事件,我们学校也有香港学生组织在图书馆门前拉横幅喊话什么的。我问过几个外国朋友,除了一些表示没听过的,大部分的想法都是:Hongkong不是97年就归中国管了么?现在突然闹事,扯犊子呢?
再比如,在这里,你们要习惯台湾的同学说our country,你不可能气急败坏上去揪住别人的衣领骂,而是更加体会到祖国统一的路程艰辛。还有就是Tibet的问题,你也需要靠自己的客观讲解来告诉外国友人西藏和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的,而不是一副“你们这群愚蠢的凡人”的态度。老外更喜欢你陈述事实,由他自己判断,而不是你代替他决定对错。这也是我十分欣赏的一点。

再说说蔓茹MM说的。稍微补充一点吧:留学的生活,甚至你以后的生活,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你的选择在别人眼里看来也许不是最优的,但是一定是你自己觉得对自己以后最有好处的

比如你真的也没怎么跟外国人交流,但是你认识了一个在这边读MBA的国内企业的高管,他觉得你还OK,直接给了你不错的offer。这样是不是也很赞呢?
比如你真的跟我一样是个典型的中国胃,三天不吃米饭简直比断了wifi还难受,那你干嘛苦了自己天天跟老外出去吃带血的牛排,吃完还回来拉肚子?

蔓茹MM的意思我想在于:鼓励你多去接触一些新事物,这样能给你提供更多的选择,但这些选择对于你来说只是客观存在的,怎么选择仍然是你的自由
这一年我也认识了很多外国朋友:他们当中有能在我头上扣篮然后摸摸我的头的非洲黑人;有在北京教过书喜欢优衣库胜过GAP和HM的北欧小哥;有打篮球经常被分到跟我对位散场了还给我带特色小吃的西亚妹纸...作为回报,我也会去自己常去的formal dinner和bar跟他们一起聊天喝酒、教他们简单的中文(我教西亚妹纸的thanks in Chinese是 么么哒,哈哈)...这些都是这一年里美好的回忆,你说这些对我找工作有什么直接好处么?并没有。

关于你说的两个问题:
1.英国顶尖的大学(牛剑自不说,从杜伦、巴斯、华威到爱大、曼大等等)国内都还算是有名气的,至少不会比双非的一本大学差吧?如果HR不知道这些学校,那么恭喜你,可以排除一家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好的公司~而且英国的一年master体系也很完善,学校会不断的给你找工作的机会,我们学校9月就在帝都和魔都有专场招聘会,虽然留在英国确实很难(最近工作签证又卡严了sigh),但是回国就业还是没有问题的
2.不管怎样英语总会比在国内提高,起码你得听懂你的老师同学们说什么是吧?而且来了这边会听到各种各样的英语,比如英格兰北部把but发成类似boot,比如velly velly bloody的Scottish accent,比如hard do undersdand的Indian accent,你都会无缝切换了。这是不是更符合你学语言的初衷?就好比你跟在中国的老外说“你看什么呢?”他不会不理解,但你来一句“你瞅啥?”,是不是就给他整懵逼了?一个道理。而且在这边你的写作确实会提高很多,这算是我英语提升最大的部分。上完四周的语言课,我就发现我原来高中大学甚至新东方学的那些写作都是翔啊!还有你会发现那些考试有时还是过于严格了啊,你跟老外说话突然神游了,完全可以pardon pls解决的,而且有时候他们确实经常用到一些他们觉得常用但我们水平不够不理解的词语,换个说法就好啦!就好比我第一次见我的Dissertation supervisor,他要我回去邮件发给他一个Gantt chart,我就懵逼了啊,然后我就老老实实问他,他就告诉我说like a kind of timetable,我就懂了啊,然后他告诉我拼写我回来google一下就好了啊,交上去也挺满意的。

说了这么多,我也没有给你直接的建议,因为就如我刚所说的,我就负责给你提供一些客观的事实,至于你最终的判断和决定如何,都是你的自由,我都祝你未来幸福快乐
以上,还有问题欢迎评论区或私信交流~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20 发帖IP地址来自
答主背景:国内985和英国爱丁堡2+2项目化学生,九月份大四。家境小康,念两年书不怎么影响家庭生活品质。

首先说结论:去。
题主家里经济条件允许,趁年轻出去走走看看更大的世界是对的。像前面说过的,读书的年纪错过了非常可惜,以后即使自己工作攒钱了出来念书,也没了学生时代的那份心境。

社交方面,去年八月出国,到今年五月回国,第一学期我对城市、新的生活、新的人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再加上我的舍友有一个中国人一个美籍华裔,所以虽然我的英语口语跟shi一样,有这个妹子翻译我和其他四位相处的非常愉快,我的舍友们都觉得我很可爱很喜欢我。这样的氛围下我整个人都过的很开心。那时候基本上我和舍友出去玩的时间大于和中国其他2+2学生(那时候根本“不屑于”认识其他中国人)

到了十二月份的时候我经历了一场感情的挫折,我觉得可以属于我前后转变的一个分水岭。那个时候天气很差(苏格兰冬天日照时间短,风大,冷),感情挫败,考试压力,让我非常憎恨这个城市。我匆匆考完就出去旅行了接近一个月,基本上一分一秒都不想呆在爱丁堡。回来之后舍友也换了(本地人回家住,另外四个都是交换生),我没有那种心境想要去混外国人的圈子,刚好和几个2+2的朋友熟了起来,所以第二学期可以说基本上都是和中国人在一起的。在此不得不提到豆瓣,实在是留学生心灵的寄托,第二学期刚开始的时候我在豆瓣小组混了两个星期,遇到了非常欣赏的朋友,也见识了很多空虚寂寞冷的留学生(我当时也可以算这种状态吧)。

总的来说,社交既看自己性格,也看当时所处的环境。希望题主比我坚强幸运一点。

学业方面,刚去的第一个星期自然是听不懂的,但是那时候新鲜啊!我做什么都特别有热情,什么都想做好,对拿A有近乎偏执的狂热……然后到了第二学期,课程变得很难,写报告碰壁了很多次(那时候真是生气到想狂揍那个实验指导员),整个人也变得很消极,2月份过年前下大雪,我经常看着窗户很想推窗跳下去……安妮薇啦还是很坚强地挺过来了,就是憋了很多话没和别人说,自己默默地消化了。现在对待学习没有那种特别想努力的念头了,最近拿到期末成绩也觉得可以接受,没大一大二在国内那么好就是了。在英国学习真的是既需要聪明又需要努力,相信研究生亦如是。

金钱方面,我们家疑似中产阶级(最近听说中产阶级家中要有700万,真是哭晕在厕所),一起过来的朋友应该有挺富裕的,只是大家都还不算夸张,偶尔有妹子买买奢侈品。我不在那个圈子内,也没怎么见过传说中不思进取花天酒地的留学生……不过在北美吐槽君那里看到了很多 ( ̄(エ) ̄) 题主可以参考一下,总之做好自己就行了。

摘录我四月份的博客:

很长一段时间我很喜欢那句“Good things never come from comfort zone.",现在也是觉得不敢苟同了。comfort zone不应该被逃离,而是该被扩大,为了“锻炼自己"而不断地get out of the comfort zone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的行为。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扩大,就拿写报告这件事来说,如果写的好我就高兴,写不好我就不高兴,而这个好不好显然是事后才知道的,所以我绝对不会说我会喜欢写报告,不管我已经尝试了一学期多了,这破事没法让我舒服。

梓伦问过我为什么不呆在英国,一方面是找工作很困难(需要找到经理以上级别才能签证),一方面是我觉得即使找到了一份工作,除去薪水按汇率来说更高,实际上这份工作的价值和中文的同种工作是一样的,并且显然后者更容易一些。在付出就是这么多的情况下,回到国内我可以完全发挥我的能力把工作做得更好,那我是不是还应该在国外求职呢?两种情况下我都可以成长许多,但是现在的我倾向于做得更好而不是做到。感觉这种想法说不定过几个月就变了。

人生既不能一直用别人的想法来欺骗自己走在痛苦的道路上,也不能错把懦弱当作“识时务"。因为不喜欢写报告所以不想念化学是懦弱吗?因为求职困难所以想回国工作是懦弱吗?我想这都是我需要弄明白的事情。

------------------------

我现在在国内实习,毕业的时候也会回到国内,除非拿到我很想要的某大学的某研究生offer,但是我确定我不会走科研这条路——这大概就是我这一年最大的感悟。出国一年,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不是我想象中那么坚强的人;我不是那么外向的人。我比较弱,我不想在不舒服的环境中溯流而上,我想在一个喜欢的地方,努力地奋斗,想要被夸奖,想要有成就感。

题主提到会不会找不到工作,明确的说:不会,但是可能找不到理想中的好工作。我对自己的定位是:努力想要不眼高手低又有点不甘心的junior,我会努力在毕业的时候尽可能攀上一个高的平台,但是如果不行,“不管最终去到哪里,我都不会担心自己。”

所以去吧,最起码,会对自己有更深刻的认识。

2016/6/10更新

今天刚看到学位,最终拿了2等1。不是最好,但是也算是达到了自己的要求。重新看自己一年前写的这个答案,感慨良多。

我大三实习结束的时候非常想要能够毕业直接工作,因为我喜欢工作多过学习(现在也是这样认为的)。大三暑假结束的时候尝试过参与了两场比较早的校招,不过最终都没有过,如果过了的话可能今年就直接工作了。实习给我带来的最大感悟是「不要做可替代性太高的职位」,那样简直毫无成就感可言。9月份回英国的时候是非常迷茫的——留在英国很困难,无法参与国内校招,又不想毕业了以化学背景去求职;就是在这期间我萌生了回亚洲念一个商科硕士的念头。

我还记得我去年写这个答案提到的“最想去的研究生offer”是NUS和慕尼黑合作的化学项目,大四开学的时候我最想去的项目就变成NUS的MSBA了。那时候也挺赶的,到了大四才决定申研有点晚,还是听了中介的才知道要考GMAT而不是GRE,所幸最后结果也还好,12月份690和GMAT分手。然后就是陆陆续续的面试,没有去成NUS(缺计算机背景),最终去了CUHK的BA项目。

2+2短短两年,我的想法一变再变:
大三开始:去美国读化学博士
大三结束:毕业回国工作
大四开始:毕业回亚洲读商科
大四结束:(卧槽一年的项目我到底什么时候开始准备找工作比较合适啊_>`)

之前有和相似经历的朋友谈过在英国这两年算不算浪费时间和金钱,因为我们最终都转了专业,这两年辛苦的专业学习有点讽刺。但是也正是这两年,我渐渐地从“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转变为了“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虽然还不清楚未来是不是还会变”。

出国给了人一个契机,让你明白自己在遇到困难时,选择战或是逃(我考GMAT前一天才开始练作文 当时都要抓狂了);让你知道自己想走的道路只有自己去创造,提前很久去准备,就为了等机会到来时不会白白错过(一个师兄的话:车到山前必有路 多半都是原本不想走的泥路)。诚然,有一些人很早就能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我觉得这种人放在哪里都会发光的;但是像我,衣食无忧温室里的花朵,对待社会的认知极其片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就停留在口头——出国简直是一个剥去自己掩饰 直面完整的自己的一个机会。

这其中有很多我无法接受的我自己 比如我失恋的时候会变成神经病 比如我面对困难好想逃避 比如我非常需要来自朋友的关心和支持 不喜欢一个人面对…

不过我仍然非常讨厌爱丁堡,不愿意回想过去两年的很多事情。爱丁堡记录了我人生中很多失败的时刻,关于学业,关于感情,关于对未来的打算,这个地方让我非常憎恨(就像我去年回答里写的“一秒都不想停留”)。要是哪天我觉得回去爱丁堡看看也无所谓,那我就真的接受了。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21 发帖IP地址来自
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在英国留学期间也还是在混华人圈子的,其实不光英国,任何国家都一样,本族人都会抱团。听楼主的描述,你性格不是很外向,那多半还是会加入华人圈子吧。。。流利的英语则不一定能保证哦,当时我的同学中,临到毕业英语还磕磕巴巴的也不少,只不过留学会让人都敢开口说了,哪怕说的不好。这其实比流利的英语更重要吧。
开阔眼界肯定是有的,但是据我所见,大部分的英国留学生增长的是独立生活能力,烹饪水平,旅行见识等,要说学业上能比国内读研多多少,那还真不好说。不过,能有机会出国肯定是好的,只要你出国不会让你家砸锅卖铁,那就去吧,这样的经历你以后一定会很怀念的。

利益相关:Cardiff University毕业生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22 发帖IP地址来自
同学!你和我一毛一样啊!同双非财大财务管理专业,AUFE,本省好找工作(我都怀疑你是我校友了),父母也希望我以后去银行工作(因此我感觉你可能是个妹子(≧≦))同性格不是很外向,不过我已经定了出去读的计划啦,今年大三,顺利的话明年秋季入学。

其实我当时和你有一样的疑惑,不过后来想想,钱永远可以再赚,但错过了读书的年纪就很难再重来了,男生其实还好,但是对于女生来说,毕业找工作找对象结婚生孩子,你会发现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读书和深造了,而且那个时候你的生活重心也会转移,很难有时间或者有心思扑在学习上,所以在我看来,想做就去做,机会不等人,错过了真的很难再有。

对于一年的研究生花那么多钱是否值得,我觉得应该是相对的。家境好不缺这三四十万就出去念,回来不管能不能获得与学费相匹配的工作都不会觉得心里有落差或者觉得读书没用,那就值得去念,如果家境一般,但是并不觉得读书是为了获得工资高的工作而是想看看这个世界,那也值得去念。总之现在出国的很多,如果特别寄希望于出国回来就是高薪,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那还是慎重考虑一下,摆正心态,明白自己出国是为了什么就好啦。

至于一年的研究生是否靠谱,我想告诉你的是,国外的教育机制和国内差别还是蛮大的,我很多朋友在美国和加拿大之类的国家留学,平时常常有作业,期末考也都不轻松,和国内平时作业不多期末突击一周就能高分是很不同的,所以值得值得考不靠谱,还是得自己尝试了才知道,多体验不同教育模式对于自己也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呀~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23 发帖IP地址来自
身为一个在英国成功找到工作的人来说,我觉得蛮有意义的;在英国中国留学生起新高、平台大,除了增长见识之外物质上也有不小的收获~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39:24 发帖IP地址来自
看到你的问题,我之前也有像这些,说说我的一些看法吧,算是给你抛砖引玉。
国外的生活在你没出国前,要不是看别人写的一些,要不是听亲朋好说的,都是道听途说吧,没有亲身经历过,你真的不会体会到。
首先你学会了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真的,在国内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把问题交给父母、朋友和亲戚了,很少自己去动脑子。在国外,真心地说啊,会很用心去想如果解决问题。
关于你说混华人圈的问题啊,这个问题不止止是英国,任何国家都一样。但是也是因人而异的。去年我有个朋友去英国读书,是个木讷的男生,几乎是你说十句,他不见得能回答你一句。但是他英语很好,在国外一年了,现在他的朋友很多,不止止是中国人,更多的是当地人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所以,你首先先把语言学好,少了沟通障碍,你更容易融入到更多的社交圈子。
年前的时候,我去英国,去了巴斯、伦敦、兰卡、曼彻斯特,看到很多中国学生。很多都能过的比较好,学习、生活都很合理、很丰富。也见了一些从我们大学出去读硕的学生,感觉他们真的变化很大,更善于自己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了。
如果有这么个机会,你应该珍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