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去英国留学前应该做些什么调整以更快的适应留学生活呢?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24   4975   6
虽然我的顾问已经给我整理好了行李清单,但是我还是想问一下去英国之前还有哪些是必须要了解的呢?还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6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4:30 发帖IP地址来自
顶楼上的!看英剧真的是提前适应英国留学的必备法宝啊,赶巧我是英剧迷,推荐N部英剧,周末请赶紧开撸~

推荐一:神探夏洛克Sherlock



被无数推理宅们捧为神作的BBC迷你剧。

柯南道尔的经典推理《福尔摩斯》被改编过无数次,而这一次,舞台被搬到了现代,21世纪的伦敦。阴郁的天气、冷幽默的台词、黑色的影调,再加上卷福那一口地道的RP,真是再典型不过的英腔了!

对话上能看出美式幽默和英式幽默的差别,比如你蠢萌蠢萌的搭档犯了个错误,美剧主角会说:watch out ,you idiot!英剧则会说……你拉低了整条街的智商……



另外,这里澄清一下,很多人都以为这句广为流传的台词说得是画右的华生,实际上他说的是跑得比记者还快的Anderson。可怜的很多时候花生就这样无辜躺枪了。

推荐二:浴血黑帮Peaky Blinder



我们可爱的雅思大师Don也说过这个问题, some movies use a lot of slangs, and maybe dialects. You don’t even understand these accents. Maybe do not focus on those movies so much. 因此,对于刚到英国的同学来说,这部掺杂方言的剧可能有些吃不消。不过浴血黑帮实在太赞了,喜欢教父、太平洋帝国的朋友们千万不要错过!

一部英伦年代剧,讲的是北爱尔兰的黑道家族与匪帮、警察斗智斗勇的故事。这里先普及一下英式口音的小知识。



大家都知道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分,其实英音中也有好多dialects。一般来说英音泛指RP,即received pronunciation,是英国上流社会和南部小镇居民惯用的方言,也就是BBC广播、女王新年贺词、卡相演讲的英语,神探夏洛克的主角也是用的这种血统纯正的RP;

而北方的约克、利兹等地则说约克音,小编刚到利兹的时候被人打招呼:eulp, how is doin。而浴血黑帮则用北爱尔兰口音,而且充斥大量slang。第二季新加入的汤姆哈迪大叔,还操着一口浓重的下里巴人的Cockney口音。

去伦敦读书的童鞋可以挑战一下不看字幕听汤姆哈迪的演讲~

推荐三:《是,首相》/《是,大人》Yes, Prime Minister

在英语国家真的很火。就在上周熊皮君和塔斯马尼亚大学的教授一起聊天时。席间谈到了某个政客,经济学的教授提到“visionary”。Visionary本来是褒义词,愿意指激进的、有美好愿景的政治或者纲领,在《Yes, minister》中,被用来反讽不学无术,不着调的大臣,这就有了这个梗。巧的是,在座的老师们都是yes minister的粉丝,聊起剧来毫不吝惜激赏之情。

类似Visionary的英式幽默数不胜数。

很多当下热点在当年就被提到。比如英国与欧盟的微妙关系:
Hacker: To strengthen the brotherhood of free Western nations.
大臣:(欧盟)是为了强化自由西方国家的友谊。
Sir Humphrey: Oh really. We went in to screw the French by splitting them off from the Germans.
常任秘书:对。我们加入欧盟,就是为了把法国从德国那边拉拢过来。
Well, the French go into it to protect their inefficient farmers from commercial competition.
而法国人加入是为了从经济竞争中保护他们可怜兮兮的农民。
German went in to cleanse themselves of genocide and apply for readmission to the human race.
德国就是为了撇清跟种族灭绝的关系,得到人道主义的认同。
Hacker: I never heard such appalling cynicism! At least the small nations didn't go into it for selfish reasons.
大臣:这太扯了!至少那些小国家都没有私心。
Sir Humphrey: Oh really? Luxembourg is in it for the perks; the capital of the EEC, all that foreign money pouring in.
常任秘书:真的吗?卢森堡就是为了挣外快,首都在它们那儿,外国货币滚滚流入

推荐四:《9号房间》Room No.9




BBC的金牌编剧Reece Shearsmith和Steve Pemberton

同样的黑色讽刺题材,在国内知名度远小于《黑镜》,但在英国却有很高的评价。

要想知道英国编剧的脑洞是怎么形成的,就看看这部剧吧!

这是小编上学时,被编剧选修课老师每日布置的作业——回去看一集《9号房间》,再来课上seminar讨论如何设置电视迷你剧的情节。当时最有意思的练习是,老师会随机挑几个破碎的电视剧元素,比如农场公路、车祸、两个卖菜大妈、一个异乡客,让我们展开想象,写一段故事梗概——英国编剧的脑洞大概也是这么来的吧。

英剧推荐五:《无人生还》Then, there is no one.



英国推理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娜的经典之作,暴雪山庄杀人事件的集大成者《无人生还》。灰常烧脑的悬疑剧。不多说了,这种剧评价多了就是剧透。

英剧推荐六:黑镜Black Mirror



时下大热的黑色讽刺剧。犹记得第一季第一集,一个行为艺术家绑架了英国公主,而赎回公主的条件就是首相和猪做不可描述之事,把正直的小编看得三观尽毁(捂脸)。目前第三季正在更新。此剧脑洞之大,连一直习惯黑色幽默的英国观众都大跌眼镜。

政治、网络、娱乐节目,所有时下的热点都被拿来讽刺,每一个故事都令观众不寒而栗。这部剧致郁,这部剧致郁,这部剧致郁,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英剧推荐七:空王冠 Hallow Crown



你想看抖森、卷福同台飙戏?你想看卷福穿一身中世纪板甲?你想找世界上最纯正的英音?你是莎士比亚原著的死忠粉丝?只要符合任何一条,该系列都能列为你留学前必看的剧。

英剧推荐八:维多利亚



一部ITV出品的历史正剧——当然,你也可以把它当成青春偶像剧来追。小编感觉ITV在学BBC出品的一系列英式小言《傲慢与偏见》、《唐顿庄园》这些剧。总之学得还是很妙的!把王公贵族尔虞我诈之下的爱情拍得如此清新隽永,也只有英国编剧啦。

英剧推荐九:战争与和平 War and Peace




你没有看错,这是部英剧,不是俄剧,是维多利亚式言情与托尔斯泰史诗的结合。BBC今年年初的开年大戏,着实把小编惊艳到了!当然,里面所有俄国权贵都是英国老戏骨。耳熟能详的俄国英雄皮埃尔、安德烈、库图佐夫说着一水流利的伦敦腔,拿破仑也配合地用法式口音讲英语……然而,并没有什么不适应!因为原著中的美轮美奂的冬宫,广袤无垠的乡野都在剧中展现地淋漓尽致。俄法战争中,有的人野心勃勃,有的人醉生梦死,有的人渴求荣誉,有的人超然物外。

英剧推荐十:黑爵士 Blackadder



你知道罗温·阿特金森的憨豆先生,但不一定知道他早些年主演的黑爵士。没错,小编的恶趣味又来啦,这是一部极尽嘲讽的历史题材情景喜剧。和BBC这些年的历史剧,不一样,历史人物不再是歌谣童话里的公主和骑士;反而成了一群“何不食肉糜”的弱智贵族大老爷。就是在这一群蠢蛋的统治下,中古时代的英格兰会走向何方呢?

先推荐十部,能看一段时间了~~

主业唠嗑,爱好留学答疑。关于澳洲和英国留学的问题,都可以问我~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4:31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伦敦,有很多值得参观和游玩的地方,让你在繁忙的学业之余,也能很好的享受生活哟!如何更好地适应伦敦生活?如何融入英国文化呢?

第一,可以加入学校俱乐部及校园社团
校园俱乐部和社团是在校园中,为你提供很好的机会来认识新同学、发现新事物。通常情况下,学校会有很多和中国背景文化相融合的社团,你可以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家的感觉。
第二,拥抱英国的酒吧文化
英国人非常热爱他们的酒吧文化,如果你可以让自己融入这种本土娱乐活动中,你就可以更真实的体会这里的生活方式。不用担心你不会喝酒,因为即便在酒吧,也会有果汁和茶可以选择。你可以在伦敦的大街小巷找到不同类型的酒吧,进去点一份炸鱼薯条,品尝一下酒吧的特色甜点,和朋友聊聊天,绝对是不错的选择哦。
第三,可以深度体验伦敦的文化艺术
提醒一句哈,在伦敦,大多数博物馆都是免费的。从著名的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泰勒美术馆,到大英博物馆和科技博物馆,你都可以让自己沉浸在艺术、创新、历史和文化的氛围中。你可以从中学习世界历史,感受科技的发展,发现人类及动物的发展过程,同时体验伦敦的现代艺术氛围。在伦敦,总有一个博物馆是你感兴趣的。千万不要错过大英博物馆的中国展览馆,你会在那里看到许多来自中国古代的艺术瑰宝。
第四,空闲时,可以逛逛伦敦的传统集市
在伦敦,没有比逛传统集市更能体会当地风土人情的方式了。伦敦有很多传统的集市,从可以尝到各国美食的Borough Market集市,到每个周末的Columbia Road Flower Market,再到可以淘遍各种古董配饰的Old Spitalfields Market。在伦敦,传统集市的受欢迎程度不亚于高大上的百货商场,在这里,你总能淘到意外的惊喜和品尝到难忘的食物。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4:32 发帖IP地址来自
给你说一些日常~
1,如果你习惯所有衣服用洗衣机,恭喜你少了一个适应环节。如果你有的衣服手洗,尤其是有的衣服用肥皂或者内衣皂手洗,请自带肥皂和内衣皂。
2,不晓得题主男女。如果是女孩子,请带姨妈巾,尤其是长款夜用!
3,喜欢漂亮床单的,请自带~
4,老干妈红辣椒之类,中国超市都有,英国买东西还是挺方便的~
5,可以自备一点常用感冒药腹泻药这种~
6,请逐渐习惯喝凉水。。。像我这种只爱喝热水的孩子,在国外真是太难过了。。。
7,想不起来了,我觉得英国还是很宜居的~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4:33 发帖IP地址来自
狂看一个月英剧,边看边跟读,去了立刻能适应,很神奇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4:34 发帖IP地址来自
对于初次英国留学的学生来说,难免不禁在心里忐忑:如果文化冲击太大怎么办?如果没有人喜欢我怎么办?如果我认识不到朋友怎么办?想要快速适应在英国的留学生活,提前了解英国的生活学习“规则”必不可少:
1.早预约:在英国,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应当尽量避免在晚上10时后打电话到别人家,而晚上11点后打电话,则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英国的许多服务都需要提前预约,如看医生、理发、美容、配眼镜等。如需要取消预约,就必须提前24小时通知对方,否则可能须支付取消费。
2.早预订:各种出行机票或火车票,早早预定都会有大大折扣。
3.注重隐私:在和同学朋友的交流中,个人问题,例如婚姻、恋爱关系、财政、健康等话题,应当避免,除非对方是很好的朋友。
当然了,新的环境,势必有一段适应过渡期。一般大学都会有Welcome Week包含校园参观活动和学校设施介绍,向学生介绍学校师生、教学方法、教学设施、学校规章和课程注册等各个方面。学生入学前可向学校了解其提供服务的内容,并参加入学介绍课,尽早掌握各方面情况并借助这些信息开展学习。
由于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国际化的国家,有超过8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学生社团是一个最好的融入媒介。学生可以有很多机会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朋友,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发展建立良好的社交网络。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4: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分享一下我个人留学的经验,不仅仅是语言,其实心态和熟悉环境也很重要
----------------------------------------------------------------------------------------------------
虽然大学毕业后蚕豆也曾独自到陌生城市工作,还常常背包旅行,但现在回想起来,到瑞典前3个月仍然是一段煎熬的日子。
新环境、新学习模式、新文化……
除了学习,还要应付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琐事,
一切都陌生而充满压力。
在这里,蚕豆总结了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和大家分享怎样度过留学前3个月的适应期。
希望小伙伴们都能快速适应并享受留学生活。
【本文首发在微信公众号:蚕豆要发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留学、旅行和海外文化相关内容!】


[h1]1. 调整心态[/h1]
心态是决定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留学生们初来乍到,多多少少心中会有些彷徨和无措。
更不用提当课程开始后,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教学模式以及繁重的课业所带来的压力。





蚕豆还记得自己初到瑞典的那一天,一个人带着三个行李箱,坐在隆德的路边等待去赫尔辛堡的车。
等了1个多小时,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越来越少,天色也越来越暗,第一次在心里怀疑自己的决定。
而瑞典的学制是一个月一门课。当课程开始之后,一上来就是大量的课程和作业,也让蚕豆疲于应付,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实,困难是一定存在的,但也要记得保持兴奋感和好奇心,并把这些困难当成人生体验,体验新事物和学习新技能只会让自己变得更好。
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想着逃避,其实很多事只是看着难,一步一步去做了反而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此外,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想着我一定要得A,一定要一周之内看完所有文献之类的。给自己一段适应期,慢慢去适应摸索,磨刀不误砍柴工。
多一些好奇心,少一些自我压力,适应期就会变成有趣的探险期。


[h1]2. 熟悉环境[/h1]
到一个新环境,快速熟悉周围的人事物,让生活步入正轨,能够给人极大的安全感。
初到瑞典,大家肯定都需要采购生活用品,趁着这段时间多在周边逛一逛,这是一个很好的熟悉环境的机会。





哪里有超市,超市里面能买到些什么?哪里有饭店、健身房、公交站、公园、图书馆?
住的楼里有哪些小伙伴,厨房、洗衣房、活动室在哪里,院子里有什么,垃圾房在哪里?
学院里面的老师是谁,哪里有有趣的社团,咖啡厅和餐厅在哪里?
不要太依赖朋友和软件的导航,多自己走走看看。
多走几次就认得路,也知道需要什么了可以去哪里获取,这样心里不会慌,也更有兴趣出门逛逛了。
虽然在瑞典生活已经将近一年,但直到现在蚕豆也喜欢在生活的城市随处逛逛。
没逛过的小店总要找机会进去看一看,每次逛超市也要尝试新食物,或者凑一些本地活动的热闹,虽然都是小细节,但也能给生活增添一些乐趣。





除此之外,也要认真布置自己的房间。
蚕豆很相信这样一句话:房子是租来的,生活不是。
虽然住在学生宿舍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硬装,但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选择更舒心的布置也能大大提升幸福感和归属感。
不管是被单的花色、家居的摆放位置或者是喜欢的香薰味道,尽量让自己生活得舒服一点也是平稳度过适应期的秘诀。


[h1]3. 提升语言能力[/h1]
即使考了雅思或托福高分,真正进入一个纯英语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还是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
更不必说瑞典的学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各种口语一齐上阵,还真让人有些晕头转向。
同时,文科类项目的同学一开学也会面对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任务。





去年蚕豆一直工作到7月,剩下的一个月完全放纵自己在家里吃吃喝喝,以至于一开学很是措手不及。
说这些不是为了吓唬大家,而是提醒小伙伴们在现在的假期就可以开始语言方面的准备和适应了。
在休息之余多听一听ted,看看专业文章,日常碰到各类话题也记得用英语过一遍,这样开学也能更从容一些。
不过也不必太焦虑,语言的提升是需要环境的。
只要做了能做的准备,即使到了瑞典一时适应不了,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1-2个月也能跟上进度。
至于很多小伙伴问到需不需要带录音笔,蚕豆自己虽然带了,但是完全没有用上。
因为蚕豆的课程动辄2个小时,回到宿舍还要看文献做作业,根本没有时间去反复听录音。其实课上集中精神听课,再辅以课堂笔记和ppt就够了。


4. 参加社交活动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还有什么比朋友更能慰藉心灵,排解寂寞呢。





隆德大学有针对新生的欢迎周,会将新生分到不同的mentor group,有学生志愿者带着新生熟悉环境,认识朋友。
社团和院系也会举办类似的迎新活动,可以购买门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
个人非常建议新生们提前1-2周到学校,留出充裕的时间安定下来,并参加这些活动认识新朋友。
Facebook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本地活动,看到感兴趣的都可以大胆去参加。
除此之外,咱们中国学生也会有自己的组织,多认识一些老乡,也能互相帮助,多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并缓解思乡之情。
最后,也别忘记和国内的亲友保持联系。
虽然瑞典和国内有6个小时的时差,但是多和家人朋友聊聊天能够缓解初到陌生地方的惶恐和紧张,有一种被支持的安心。


5. 建立稳定生活习惯&日程

这是蚕豆毕业后搬到陌生城市生活时总结的一点经验。
到一个新的环境生活,会有时差、水土不服、事物繁多、心理焦虑等等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会打乱我们习惯的生活节奏,甚至过上昼夜颠倒的生活。瑞典昼短夜长的漫长冬天更会加剧这种现象。
所以,尽快建立规律的生活对生理和心理都很重要。
特别是在适应期内,当你参加party半夜归来,倒头就睡,第二天在入住没多久的陌生宿舍醒来,窗外天色暗沉不知今夕是何年,心情会一下子down到谷底。





首先,要做好时间管理,将生活、学习、社交、运动、娱乐等等的时间都规划好,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
其次,北欧人民的生活总的来说还是好山好水好寂寞,所以也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给自己找点娱乐活动。
不管是参加Party,郊游,还是窝在家里刷剧,只要能够带来放松和满足感就够了。


6. 转换学习方式

关于瑞典的学制,其实蚕豆说过了很多次。
不像国内大学七八门课上四五个月,刚开学时可以放松1-2个月,瑞典的课程是1个月1门课,有时课程安排重合,还可能1个内2门课。
这就要求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并在短时间内对一个领域进行深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时间规划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一般课程开始之前,老师都会在系统里上传课程表、课程介绍和书单。
因为课程时间并不是每周不变的,所以建议小伙伴们在自己的日历app上做好标记,提前规划好时间,避免和其他事务冲突,并提前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
预习也是能够帮助小伙伴们适应学习的一个好方法。
根据课程表和课程介绍中的信息,可以提前阅读书单里的文献,或者简单google一下相关资料,这样上课的时候就不会被动输入,学得很吃力。


7. 多看多问

最后,要多看多问,千万不要太害羞。
不管是瑞典本地人,还是在瑞典工作学习的各国人士,大部分都是非常和善的。不要害怕自己表现得太无知,其实大部分人都是非常愿意帮忙和解答的。





学习上有问题,可以老师多沟通。以隆德大学为例,老师都有自己的office hour,可以在Live@Lund上预约,或直接在课上提问,课后留下来问,打电话发邮件等。
也可以多问问身边的同学,在班级的Facebook里提问等等,问清楚总比稀里糊涂做错要好。
生活上各方面有问题也不要犹豫,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去联系相关的人或机构。
这里要提一下,瑞典人的效率实在堪忧,如果没有第一时间得到回复,也不要忐忑,多催催就好了。
最后还有一个靠谱又高效的渠道,就是中国留学生群和当地的各种中国留学生组织。作为过来人的学长学姐们也非常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


大部分小伙伴都是秋季入学,来到瑞典的前3个月就会慢慢体验瑞典昼短夜长的冬天。
四五点就天黑,七八点天还没有亮,最短的时候一天的日照只有5个小时。
缺乏日照会抑制大脑中调节情绪的多种化学物质分泌,并导致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人不知不觉陷入winter blue的抑郁情绪中。
这种情绪再和初来乍到的适应期重叠,更是雪上加霜。
作为一个南方人,蚕豆一开始完全没有概念,也不以为意,等到受到了影响被朋友提醒才反应过来,
而蚕豆身边的同学和朋友也出现过这种情况。
蚕豆建议小伙伴们参考上面提到的建议,保持平常心,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生活习惯,出太阳时多出门晒晒太阳,并提前补充维生素D。
留学适应期和冬日抑郁症听起来很可怕,但学会享受多姿多彩的生活,很快就能如鱼得水。

【本文首发在微信公众号:蚕豆要发芽,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欢迎关注获取更多留学、旅行和海外文化相关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