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这篇文章?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2 00:23   5820   10
分享到 :
0 人收藏

10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37
再更,微观系列和清南师兄已经删除
但微观一直在别的平台推送,没有道歉的意思反而一直试图发布文章。还望大家看到了举报。

实在是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如果大家看到还有哪个公众号/微博等媒体报道那篇文章,还拜托私信告诉我。

天涯居然还有这个帖子,希望不要再有传谣

谢谢很多人支持我帮助我,评论我会一条一条看,私信也都会回复。谢谢你们,真的很暖心。舆论有时能挑起人的愤怒但谢谢你们告诉我正义都是大多数。

关于有的人认为我没有一告到底所以活该,我在评论里解释了几条回复了,虽然没有绳之以法那样大快人心的结局(我也很想能这样),但站出来发声也至少能带给很多受害人支持鼓励,很迫切地想要大家都好好保护好自己。我自己在这件事上从来没有好受过,也认识一些其他的受害者有相同的痛苦,不然我也不会站出来发声。再说一句,也没有人是一开始就那么坚强

对于评论区里这样

还有这样


的评论,实在是令人耻笑,不觉得生气觉得很可惜。

关于有人说这是小号,不是的……我之前不会玩小社区……有点不好意思……除了点赞收藏就没怎么用过别的操作,私信都是急着联系文章作者才发现有这个功能,每天的推荐也足够有趣不需要关注什么。而且昨晚实名举报文章时上传了护照,上面的照片相信小社区管理人员是可以对照的。

折叠掉了一些人身攻击的评论。


以下是昨晚/今天凌晨写的答案
———————
我就是当事女生。
这篇报道可以说用意非常不善了,自己已举报。
————————
这是我在堪城圈公众号发的声明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kJ4D_nVWTaQJoavPZu54A

这篇文章扭曲夸大事实的地方实在多了去了,真的像是拐弯抹角地制造仇恨。
首先澳洲强奸犯是要坐牢的,不晓得作者从哪里得出来的不用坐牢的结论。边说得澳洲无法无天边让人不要害怕,前后矛盾逻辑一塌糊涂。
———————
其次警察没有不作为,我不决定诉讼也是因为诉讼流程又长又曲折,日后对我生活的影响很大,而且当时报警时已经比较晚了所以很多证据都没了。我报警的那时是夜里11点了,警察半个小时就开车到我的所在地马上录一个大概的事情经过。当时在警局警察都是在尽力帮我的,我没有遇到任何种族歧视或者国籍歧视。所以单单一个女警说错了一句话很伤人,能上升到澳洲警察不作为,根本是在制造仇恨。。
———————
另外,我从未同意过国内任何媒体用我的照片,制片人也完全不知情国内的报道和肖像的使用;作者说不给我打码是让我不要有害怕的阴霾,但我不需要别人给我强加的勇敢,我深知国内有些少数人负面的观点能有多负面,恶毒的人世界上到处都有;我不希望自己收到任何一点二次伤害,我不希望这给别的受害者错误的信息,认为没有站出来而且露脸的人便不勇敢,没有走出阴霾。
———————
还有,国内媒体没有所谓封杀!是我个人不愿意让国内舆论大肆讨论这件事所以拜托了一些很大的新闻媒体不要报道这件事,为了不要让媒体对我造成二次伤害,他们都很理解尊重我马上删掉了,没删掉的也有给我打全码,大到凤凰网小到公众号视频媒体都知道保护我的隐私,反而是小社区这位作者看着特别缺眼球
———————
私信了作者但没回复,并且这位约翰枣已连删了我的两条评论。人血馒头问你好不好吃!
———————
气到写不下功课,想到了更多的再补充。
———————
有人在评论区问我为什么不告那个人告到底复仇,因为第一我报警的时候已经离事发有一定的时间了,很多证据都没有了,当时非常脆弱只要想到就会崩溃,试了许多许多次一直找心理医生才不会感觉那么痛苦;以我的case因为证据原因上诉要两到三年的时间,而且由于缺乏强力证据还不一定能赢,当时警官也很头疼。这两到三年我还要过我的生活,我还要过我的人生,这样的“复仇”只会一次一次制造机会回顾创伤。我做的是对自己心理健康最好的选择。

另,因为有人质疑我是不是当事人,在这里放与制片人Alea和记者Nina的邮箱截图





末尾挂一个拿别人坚强当无所谓拿脆弱当活该,生怕别人不知道什么是恶毒,觉得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完美变态的负面高潮。


真是心里是什么口里吐什么。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38
昨天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越看越扯,想点反对发现不是回答。
我记得去年吧,小社区也有这么一档子事。某大V写了一篇揭露儿童卖淫的文章,也是曝出大量图片且不打码,还专门强调故意不打码,为了让大家了解事情的严重性。短时间内刷了大几千赞。
最后被扒出,他本人恋童癖,在微博QQ多次分享进行相关性交易的经历。(大概是这么个事,具体的细节记不清了,如有错误请指正)
我觉得大家要提高对网络文章真伪性的辨别能力。这种文章,从谋篇结构到遣词造句再到图片使用,都透露出“我要火”“我要钱”这几个字,既无深度也无关怀。被骗一次也就算了,这套路出来这么久了大家还是相信,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希望视频中的当事人走法律渠道维权,也希望小社区上的法律工作者们可以予以帮助,让这种无良的,甚至可以说毫无底线丧尽天良猪狗不如的媒体付出足够大的代价。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39
承蒙各位厚爱,当事人已经出来要求删除图片了,然而我们的 @约翰枣 同学还在装傻,希望各位义士诉诸公心:
1,点开这个: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
2,拉到最下面点三点:举报!

单就这篇文章,我该说的已经都在出门合辙:解读《2017年澳大利亚大学性骚扰和性侵害报告》——兼驳《那群在澳洲被强奸的中国留学生们》@约翰枣:抱歉,我不想让你装好人说过了。接下来我就谈两点:1,为什么我和这篇文章杠上了;2,为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社会影响很不好。
为什么我和这篇文章杠上了
其实我的文笔一直很差,高考模拟考每次都是六十分钟写八百字的选手,所以说实在的从理性角度来讲我没必要怄气对吧。我写 花了八个小时,误了 晚饭,写 又花了四个小时, 误了宵夜;我要写这个写久了,指不定早饭也不用吃了。其实没意义对吧,别人写,只要借两个段子,一张信息图,一个视频前七分钟,急就章写一份四行内有明显错误的文章,煽动一下情绪五千赞到手,OK回去睡觉了。我从那篇文章一千还是两千赞开始写,写完的时候它已经得了四千赞了。我知道我没法赢的,煽动情绪吸粉是别人吃饭本钱,我吃饭本钱是cad,写文章顶多就是业余爱好。
但是我还是要斗它一斗,为什么?因为我也是个留学生,我还摔断过手,我也有过很沮丧的日子,每天闷家里不上课,吃饭去餐厅吃,吃完回来打游戏,不跟任何人沟通。一开始只是单纯的不想和人说话,最后就专门躲着人走,更不敢和家里说。说什么?“儿子我fxck up了成了废人?”结果就越来越糟。我不会说我能体会到性侵犯受害者的痛苦,但我知道要走出来真的很困难很困难,你要敞开心扉承认你需要帮助,然后你要找到你真正信赖的人,不会觉得没面子的人。这就很难。
所以我很讨厌这篇文章,因为这里面大部分是假话,还是会害人的那种假话。一般的读者看了就当猎奇,如果是一个受害者看了心里会怎么想?1,不能反抗,因为他们人多势众,连警察也向着他们(假的);2,如果闹大了会被驱逐出境。(也是假的)你觉得这么危险的一个环境受害者敢去利用学校资源自救吗?还不赶紧躲起来,然后一个人闷家里闷久了出什么事连个知情人都没有,后果是很严重的。这是其一。其二,留学生家长看了会怎么想。会不会吓得半死觉得把自己孩子推进了小半个地球外的火坑里?
而且搞笑的是,文章最后说:
一边假惺惺的说你要勇敢,另一边又说澳洲法律保护澳洲人,澳洲人人多势众,事情闹大了你会被驱逐出境,如果全按你这逻辑来,找警察没用,找学校闹事被人轰走,这种莽夫之勇和以身饲虎有什么区别?
所以这篇文章让人看了可笑又可气,可笑在于写的实在很粗糙,都没个人看一眼就发出来了;可气在于如果留学生完全信以为真,觉得整个澳洲都是敌人,是真的会有危险的。
为什么我觉得这篇文章社会影响很不好
之前谈了这篇文章对个人的影响不好,所以我作为一个留学生很反感,算是私人恩怨;接下来我就谈谈为什么对社会的影响也很不好。这里面可能会有点阅读门槛,体现在读者对于时事的记忆力和敏感度上。
反性侵是个基本盘很广的社会议题,正好澳大利亚又搞了这么一份报告出来,本来是有很多观点可以严肃地广泛讨论的,不像某些议题出了一线城市就根本没人觉得值得讨论。而且也的确有现实紧迫性——不要误会,我是说妇联公然宣扬打老婆的问题。
结果这篇文章接过了这么好的严肃题材就直奔下三路去了,而且光煽动,贴标签,毫无人文关怀,就像是大排档老板接过了顶级澳洲龙虾,火上烤成焦炭以后蘸了老干妈给你了。我也不指望能像周刊那样像模像样地写,但是你总得告诉大家,作为留学生,遭遇到这种不幸,去哪儿求助吧:
ANU:Where can I go if I need help?
UMelborne:Counsel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
USydney:Sexual assault support
Queensland:https://respect.uq.edu.au/support/sexual-misconduct-support-unit
UNSW:Where to Get Support
UWA:Sexual Harassment and Assault: UWA Prevention, Response and Support
Adelaide:Sexual Respect | Safer Campus Community
Monarsh:Sexual offences
其实我读澳大利亚这份报告,还是有挺大感触的,就是性犯罪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几个猥琐变态尾行啊之类的,更多是你认识的人犯下罪行。为什么呢?我想这和一个词很有关系:无视。就说,领导层无视性犯罪的客观威胁,就容易出事,如果旁观者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害,就不会出手制止。防止性侵害和性骚扰不能老藏着掖着,藏久了大家见多了就会把这些犯罪行为正常化。所以我们能得个经验,一定要从领导层率先抓起,把它当一回事,保护帮助受害者,惩处犯罪者,才能遏制性侵害和性骚扰。
第二个就是说需要一些机制。比如说澳大利亚的大学就都有这么一个网页,告诉你受害了去哪儿求助(然而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但国内你会发现不存在这么一个东西。我在写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把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对于高校性侵的报告中的change the course翻译成改弦易辙,然后给我的文章取名叫出门合辙,意思就是还是要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把国外的优秀实践学回来,结果我发现我们连车都没有,还停留在造车的地步:
你遭受过哪些令你十分困扰的性骚扰,之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就你会发现你想不到一个机构来做保护,帮助受害者的事情,然后你就很恼怒:明明在这方面有很多可以学的,然后一篇文章带节奏,我们就直接把别人的成果都无视了。
而且这个时候会有那种不知道是装外宾的还是忽悠我说出不能说的秘密的人出来装,说:你别看澳大利亚立法条目多,给性骚扰分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有可行性吗?然后你想想上一个觉得国内有可行性的人……最后你发现,最可怕的是那些根本无视客观差距的人。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0
评论区我附上了原文作者引用的数据原文,原文作者对数据做出了误读。就不在答案中解释了。

——————————————————
我这个回答完全是为了当事的妹子写的。

我作为她的校友,是她勇敢参与纪录片的制作、为反性侵发声的行为的直接受益人之一。

从2016到现在,ANU出了很多反性侵措施,校长给全体学生群发邮件、让我们参与人权委员会的调查,乃至于现在全澳大学的consent matters program,各种反性侵讲座……如果不是当事的妹子和其他勇敢的女孩愿意走到聚光灯下分享自己的经历,我想这一切都不会像现在这样。ANU的这些措施,我不知道具体能收到多少效果,但我确实从其中获取到了某种安全感,这些都离不开当事妹子做过的努力!我不认识她,我们只是校友,但还有很多我这样的校友因为她的勇敢而获益。

可是,当事妹子的评论区有一类评论,说她早该预料到信息在国内被扩散的风险,为什么要接受采访?为什么不保护好自己的信息?

这种论调真的是【友善度】。

妹子难道不知道有风险吗?为什么要冒着有朝一日热度可能扩散、可能被无良媒体消费、传播到国内让家人伤心的这些风险,还要发声?

是因为要让性侵少一点!是为了给这个community中的其他人示警,为了引起各种机构的注意,告诉这个社会漏洞在哪里,还有人需要帮助。

所以请不要再消费她了。她付出的这一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不应该被某些无良公众号当枪使。她联系了原文作者要求删除她的资料,结果评论被删,私信不回……原文作者,你口口声声说亚裔女孩保守含蓄,可是对于这样一位勇敢的姑娘,你做的却是无视当事人意愿消费她?

@Retrointro


写这个答案是想说,你做的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真的太感谢你了!!!


过了一夜,当事妹子的评论区多了很多不堪入目的评论。我希望这个社会对勇敢的人和好人不要太苛刻。所有的好事,都应该有一个正向的回馈,不然长此以往谁还想做好事呢。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1
作为一个前网编,我来跟你们讲讲这类文章是怎么“编”的。
首先找关键词,像个这标题里的核心:“强奸”,它同时具备性和暴力两个要素,是一级关键词,最抓眼球的,但同时也是正经的媒体人在没有实锤的时候绝不会轻易用在标题里的词。
“强奸”配合“那群”、“在澳洲”、“中国留学生”,组成套路,暗示人们:很多中国留学生在澳洲被外国人强奸了。
这个组合,涉及到安全威胁、民族主义、“脏流”,这三个元素都是流量大户。
有一类文章特别能吸引人们的关切,就是指出你正受到安全威胁,但这类话题往往也是谣言滋生的温床,像什么艾滋病毒针头之类,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来一次,它利用的是人们的恐惧,你不想让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不想让它发生在身边的人身上,所以你就会去关注和主动传播,作者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人被外国人侵害,也会吸引极大的愤怒和关注,标志性的评论是“我们的zf在干嘛?”“虽远必诛!”
而“强奸”一旦出现在涉外话题上,还有一个特殊性,它迎合了一部分心术不正的看客,他们对这一类的话题就是抱着异乎寻常的兴趣,甚至是带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去看的,“哈哈让你们出去浪”,“哈哈让你们跟老外搭讪”,“哈哈活该”。这种流量,我把他称作“脏流”。

这么惊悚的标题,事实上是怎么样呢?
作者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看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叫 Australia: Rape on Campus(澳大利亚:校园强奸)。
好像跟中国完全没关系嘛,作者可能已经准备换台了。
等等,第一名出现的受访者是中国人呢,作者一下子坐直了起来,仿佛听到了“10万+”大神的召唤。
更妙的是,受访者还说了一句 We thought back then that Australian law only protects Australians,我们当时认为澳洲法律只保护澳洲人。
太好了,可以把澳洲描写成一个专注强奸中国人,而不受法律制裁的流氓国家。
纪录片里引用的数据,调查了3万名澳洲女大学生,其中在2015-2016这两年间有1.6%的受访者在澳大学生被性侵。注意,这是这篇文章里唯一的数据
作者的数学很好啊,一下子就算出来了,是480人,但是“性侵”?一点都不刺激,大笔一挥,改成“强奸”,这480人就这样被作者强奸了。
好了,但是怎么跟中国留学生扯上关系呢?这480人里有几个是中国留学生?
不重要,因为你看到前面的数据,已经留下了这篇文章“有理有据”的印象。
所以,只要直接上:在校园里被强奸的,大多数是中国女生,以及印度韩国等亚裔女生 这个结论就可以了。
而接下来,只要连篇累牍地贴上中国受害者接受访问的无码截图,就可以在读者脑海中建立起“中国人是校园强奸的主要受害者”这个深刻的印象了。
看到这里的读者,已经完全接受了作者的设定,愤怒的情绪被唤起,接下来随便怎么写都可以了。

作者,我不得不说,你的套路无懈可击,臻于完美。
但是我冒昧问一句:
[h1]你的良心在哪里?[/h1]
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2
为什么刻意制造一个“让人想要去相信”的所谓“真相”?

把澳洲刻画成人间炼狱是能满足很多容易被蛊惑的人的需求

但是人血馒头真的好吃吗?

但是人血馒头真的好吃吗?


但是人血馒头真的好吃吗?


你看上去所谓的主持正义难道就是不经他人同意擅自歪曲事实,夸大宣传,给受害者伤口二次撒盐。

你的行为也不比强奸者高尚
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3
总是有人不理解为什么很多姑娘遭到了这些事情会选择沉默,不去直接发声,报警。
喏,活生生的例子。
这件事在他们眼里是流量,是噱头,是天赐的良机,是一个妙笔生花的背景。
唯独受害人什么都不是。
勇敢的人要为自己的勇敢二次付出代价,那你还指望以后谁再来勇敢呢?
我以前认真的说过,这个自媒体时代作者的文笔、观点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真诚和良心。
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4
注:澳大利亚关于Sexual Assault的解读分为社区含义和法律含义。
具体参考: What is sexual assault
社区版定义为广义的性侵,包括猥亵、乱伦、强奸等。
法律版定义为强奸。
在报告中所述的Sexual Assault 属于社区版用法,所以属于广义上的性侵(包括掐一下屁股、摸一下大腿这种也算)。
作为持有澳大利亚执照的律师,虽然执业方向不是刑诉方面的,但是实在忍不了了,想出来澄清几点:
首先,当事人是特区的,我就按照特区的刑法来看吧。(其实几个州都差不多,这种重罪一样)Crimes Act 1900 (ACT)
强奸分三个等级:
  • 强奸+受害人重伤, 17年;轮奸+受害人重伤, 20年。
  • 强奸+受害人轻伤, 14年;轮奸+受害人轻伤, 17年。
  • 企图强奸或者威胁要强奸+受害人轻伤, 12年;企图轮奸或者威胁要强奸+受害人轻伤, 14年。
你要知道澳大利亚是没死刑的,最重的谋杀是无期,其次就是过失/无意/故意杀人了,20年。强奸的惩罚力度算是仅次于杀人了。

所以强奸不坐牢是不可能的,想太多了。

其次,这个视频的受害人,我没别的意思,但是你自己对澳洲的各种主观臆断和偏见,被这篇文章的作者加以利用,不得不说你可能也是造成这件事情的帮凶之一。
什么叫你曾经以为澳洲法律只保护澳洲人?
为什么会有那么unreasonable的想法呢?
澳大利亚的司法体系,属于英美法系。核心价值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谁有钱谁请得起好律师我就保护谁。这怎么就保护澳洲人了?你有钱请好律师肯定保护你啊!什么你没钱?没关系啊,签个基于伤害赔偿分成的协议,你获得的民事补偿%多少归律师,这家伙不仅要坐牢,还要被你民事上再告一遍赔的倾家荡产。
这件事的本质误解在于,你对澳大利亚司法系统的无知!
什么叫有些麻烦了还会被遣送?? 你是受害者啊!就算对方再牛逼,无罪!你也不会有事的啊,难道检方因为对方无罪然后把你遣返回国?。。。
澳大利亚在保护女性方面其实比很多国家都要做的好。法律各种偏袒女方,离婚什么的,只要女方没什么很大的过错,男方真的是吃不了兜着走。
结果被你这个奇葩的认知让很多吃瓜群众对澳大利亚的司法体系感到了恐慌。
虽然我也一直黑土澳,但是土澳的司法体系还是可以的,甚至比起给钱就是爹的美国来说,还算有一点正义感(我没说美国司法体系不好或者不正义,我只是在认知层面的对比)。
所以这件事我觉得写文章的人有问题,而你这个受害者自身也有很严重的认知错误!

最后说一下很多人关心的1.6%的问题。
原版报告在此:AHRC 2017 University Report
首先,这份报告的对象是三万多名分布在澳大利亚30所大学的学生。这就包括了国际学生和本地学生。
其次,1.6%的同学说自己在15-16年被性侵犯了,算下来是480人吧。这里的性侵是指从强奸到摸大腿袭胸都算!
然后,女性被侵犯的概率是男性的。。。三倍。 也就是说有120位男同学被... 爆了菊或者被弹JJ摸屁股强吻之类的!
我觉得这份报告给我的最大触动就是在澳大利亚的大学中,居然每年特么的有0.4%的男生被基佬给爆了!!!
这大概是全球大学被爆最高的地区了吧!
所以这文章题目如果是《那群在澳洲被爆的男同学们》就完全没有问题哇!
我觉得这个更博眼球。

(感谢经常失眠的猫在评论中指正,调查重的sexual assault 并非严谨的法律解释,根据她所做过的调查报告,更倾向于性骚扰,那么就完全不存在强奸的说法了)

补充一些关于sexual assault相关的内容和趣事:
你要知道所有涉及到强奸的案件,只要有一点点的证据,检方都是把被告往死里弄的。检方从来都是能定谋杀坚决不按照过失杀人起诉,能起诉强奸坚决不起诉次一级的性侵。因为有陪审团啊。虽然陪审团只负责定罪不负责判多少,但是因为每个罪名的上限是不同的,所以次一级的犯罪外加一些减免条件,其实差距就很大了。
举个例子,大概三年前,一个在南澳的同学问我一个非常囧的情况:她和她男友都是中国留学生,异地恋,刚在一起没多久。她男票在墨尔本,她在阿德莱德。某个周末的晚上,她男票去找她玩,就暂时住在她家了。然后嘛,你懂得,男的想要,这位同学呢并不想给,但答应帮他口。然而是正式交往的嘛,男的被口爽了就开始脱女生的衣服了,女生力气小啊,但是她真的不想做啊,所以就。。。
报警了!
男的吓了一跳,赶紧让她和警察说没什么事。结果警察还是来了。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控制住了带回了警察局。后来有意思了,这个男的之前和她的ex也发生过类似的口角,然后有案底了。但前一次是初犯,又确认了是正式的男女关系而且也确实没有实质发生什么,所以警察就口头警告放了。这一次警察死活不肯放了!检方打算起诉男生强奸或企图强奸,但需要证人,每周打两次电话找这个女生让她做证人。。。这个女生很为难,因为如果出庭作证这个男生永居肯定是黄了,还要被遣送回国。但是不出庭作证的话,可能会被法院强行传唤,这才是真的烦。最终这个女生决定放自己的现男友一马。。。
当然,故事的结尾是,这个男生最终还是进去了,没办法,前女友作证了。。。
1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5
那个公众号主动删贴后,现在这个事情真的往魔幻化发展了。
一群澳黑冒出来,质疑当事人的身份,动机,初衷,胆识,人文关怀。在澳洲的人觉得这事不靠谱发句声,那就是黑心中介,留学小清新,黄皮白心,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晚期。一帮人吵着要真相——他们想听到的那个真相。一日之间仿佛回到了当年全民倒韩的热闹日子呢。
话说你们这帮人即使不信任何对你们需要的真相不同的声音,基本逻辑总有吧,同一篇文章中除了你们”需要“的数据外,旁边的数字总该看看吧。

这是1.6%的出处,下面那几个这么鬼大的图标,紫底白字的百分比能看到吧。这1.6%的性侵里,有21%发生在学校或者居住区的集体活动里,15%发生在与到学校或从学校出发的公共交通工具上,10%发生在学校操场上。这要都是”强奸“,那澳洲真是威震全球的人间地狱呀,强奸犯光天化日之下在户外推倒就上?就算因为文化差别你们不知道在这个调查中sexually assault的具体含义,有初中逻辑能力从这张图也可以推出来吧。
好,你一定要刨根问底,小社区这里谁说的都不信,到底这个sexually assault在澳洲是什么意思,问问你家度娘啊。好吧,你们都是好孩子,不翻墙不在外国网站冲浪。那我给你们贴出来吧

What is sexual assault政府机构的官方定义拿去不谢。我知道你们只关心“真相”,这些与“真相”无关的东西都懒得点进去看看,我直接给你们贴出来吼母吼。
Commonly used terms which describe sexual assault in the community are:

Rape is a term used in the community which describes the forced penetration of the vagina or anus of any person with any part of the body of another person, or any object, against their will or consent.  It also includes oral sex. In NSW Criminal Law, the term rape is no longer used. It has been replaced by the unisex term, sexual intercourse without consent. Click here for more details about  commonly used legal definitions.

Incest is known in the community as sexual assault by a family member or close relative. Some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see incest as child sexual abuse, however, the legal definition of incest is different.

Indecent assault is unwanted touching of a person's body by another person. For example it can include kissing or inappropriate touching of a person's breasts, bottom or genitals.

Child sexual abuse is any sexual act or threat to a child or young person under the age of 16 that causes them harm or causes them to be frightened or fearful.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are sexually assaulted when a person uses their age, size, authority or position of trust to force the child into a sexual activity. This can include a range of behaviours such as forcing a child or young person to: look at pornographic magazines or DVDs; watch someone masturbate; be kissed, touched or fondled in a sexual way or to sexually penetrate them.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ssible signs of sexual abuse in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refer to the Family and Community Services webpage How do I know if a child or young person is abused?and the NSW Interagency Guidelines for Child Protection and Intervention, 2006.
Under the law, children under 16 years are not able to give consent or agree to any sexual act or threat.
More information about some special arrangements as a result of changes to laws is provided in the information sheet: Changes in laws to assist victims of sexual assault (PDF, 140Kb).
请看第三点“Indecent assault”:不情愿的被其他人触碰身体。例如包括亲吻,不正当地触碰一个人的胸部,臀部,或私处等。
这一年三万人里的480个sexual assault指控,包括了在学校的公众活动中,公共交通工具上,学校操场上的咸猪手。
这480里面有没有强奸?有!有多少?不知道。
这480里面有没有华人?有!有多少?不知道。
这就是对这个数字的正确解读,你基于这个正确解读发表观点,没问题。你把这480全看成强奸,强行认定这480里大半是东亚人,而东亚人显然绝大部分是华人。那就是扯蛋。这很难理解吗?不需要任何身份确认,不需要怀疑别人动机,只需要基本的逻辑和一些公开的资料就能解决的事。可惜这不是你们想要的真相,不是咱想要的真相,还算是真相吗?

还有人说,这是个问卷调查,3万人里有480个,那么按这个比率放到所有大学生,每年会有多少起?问得好呀,这就是体现中文博大精深的时候了。
原版英文插图是这样的

翻译版中文插图是这样的

大家来找找茬?不知道哪位体育老师兼职的英语老师教的“responded”是翻译成“参与了”。你给我一份调查问卷,问卷送到我的手上了,难道我不就是已经“参与了”吗。我参与后觉得事不关己选择不回应,也是“参与的一种形式”呀。那么这个调查发出了多少问卷呢?
报告的附件里说了

三十二万份,发出去三十二万份问卷,有9.7%回应了。在这不到10%人中,有1.6%在过去一年里受到过sexual assault。
这不是三万的1.6%,而是三十万的0.16%啊。

还有那帮指控“澳洲政府不作为”的,你们说的对一半,澳洲政府是不作为,收了我那么多税还搞成这个鬼样子我就从没满意过。问题是在这件事上说澳洲政府不作为,逻辑上确实说不通啊。

首先小社区上的那个当事女生就不认为澳洲政府不作为。当然这点对你们没难度,质疑她的身份就行了。那我们看看视频上的当事女生,她在视频里对警方和澳洲社会的不信任全部都包在一个“we thought back then”总起句里,也就是“那时我们以为”,这一堆指控被没有真实发生啊。

唯一坐实的,是一个女警官说了句很不得体的话。有多不得体呢,原文是:


话说这不就是小社区上的政治正确吗?你去翻翻那些反对”我可以骚你不能扰“的高赞答案。
当然这在澳洲确实是不得体的甚至冒犯的,立刻受害人就作出了作为受害者最正常的解读



她认为这个女警在怪她这次不小心。但从女警角度出发,她说不定真的是想提个建议,而且也意识到这种建议很敏感,所有才会特意在前面加了句”This is not your fault“。她不是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士,其实这种话她不该乱说。但要说有多恶意,也就这个无心说错话的程度了。
至于广义上说政府不作为,我只想提一点,我们现在知道这个事情




(顺带一提,这里明确提到统计中被性侵的人群中有五分一是留学生,如果套回到基于3万人的调查算出来的480人中,那就是96人。当然这96人中有多少是华人我们仍然不知道。)
全靠一个叫Australia's Human Rights Commission的机构在进行全国性的调查,视频引用的是2015-2016年的数据,去年又做了一次3万多人39家高校的调查,报告在这里
Change The Course: National Report on Sexual Assault and Sexual Harassment at Australian Universities (2017)《那群》一文引用的数据和图表全部来自这份报告。看网址,.gov.au,政府机构
看自我介绍

一个运作了30年直接向联邦议会汇报的委员会。这就是政府的一部分呀。如果政府不作为,你连这些数字都不知道好不好,你和我能拿着这些数字骂政府的某些部门不作为,恰恰是政府的另一些部门在作为的结果。然后你们套上个大而化之的”澳洲政府不作为“是什么鬼?

我在这里也不想给澳洲政府洗得太厉害,澳洲政府这个熊样也确实需要敲打敲打,我只是说一些基本的逻辑。你们骂澳洲政府完全没有问题,但好歹讲点逻辑,别让人看得太尴尬。放过当事的女生,不要人家没发声前可以利用就一顿勇敢善良的猛捧,发声后发现不是自己要的”真相“就一顿质疑活该的猛踩,吃相太难看。你们的观点不需要去依靠什么人的什么证词,仅仅靠公共材料和基本逻辑就能看出不靠谱,不要”与人斗其乐无穷“了。
1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2 00:23:46
再更新
那些打着"都是为了你们好"的人请注意
所谓为你好,是要你们为的对象真的感觉到好才叫为你好
对当事人,对她人言行断章取义且侵犯隐私权,你敢说为她好?
对广大留学生,你们这样散布报警无用的谣言,在哪个角度利于大家保护自己了?
对于国内的家长,你们把一个世界犯罪率以低闻名的国家写成比印度性骚扰局面还不堪,是要家长夜夜难眠吗?
说为了让大家提高警惕的,防范性骚扰有一万种方法,然而你们却选择以弥天大谎和对当事人的侵害来教育他人?人血馒头有多好吃?

更新:我全文仅论述了凸凹没有那篇造谣文章说得那么可怕,什么强奸案遍地警察不作为~且以我有限的朋友经历来看,对女性的保护绝不比国内差
一堆喷子就在喷崇洋媚外甚至对留学生进行诅咒真是醉醉的
你们这些人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哪只眼睛看到我说土澳远超中国?
中国的建设要是靠你们这些没有逻辑也没有阅读能力还骨子里极度自卑的人才是没希望了

以下为原回答
作为一个坐标悉尼,在凸凹念研究生,也在国内念本科的人
负责任的说,凸凹在对女性的保护上绝对不比国内弱
我的朋友被房东猥亵,没有产生性行为的情况下,当地警方鼓励她起诉,后来上庭,没有请律师,自己上庭赢了。得到了凸凹人身保护令的保护,对方不得在她目之所及的地方出现,一旦出现她一报警对方就进监狱了!而且还被鼓励进行经济上索赔
警方还联系了学校,将她安排进学校宿舍,找一个懂中文的女老师专门辅导
我并不认为这种情况下在国内她可以得到更好的帮助
而凸凹每个州都有专门对受到性侵害的人进行援助的机构,从心理到身体到法律
而作为学校的宿舍学生,我们所有人都被强制学习了3个小时,如何防范性侵以及出了事怎么办
凸凹的医院也有专门的机构帮助受到侵犯的人,从取证到疾病防范
我对国内大篇幅地报道在澳洲多么危险多么容易被强奸表示疑惑
同时声援当事女生,人家为了鼓励很多的女生积极报警这么勇敢地站出来!
而营销号为了带节奏却说凸凹报警没用法律不保护受伤害的女性!人血馒头很好吃嘛!!良心何在
如果看到那篇文章的受侵害女性,因为这样的谣言从而不敢寻求法律的帮助,这是多么严重的后果!
同时再次允许我对当事女生@Retrointro 表示敬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