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大道这个留学机构怎么样啊?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1:45   13675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5:46
前言

有幸以学员、分享者、实习生的身份体验并参与到这家公司的的服务流程中。从最开始对这家公司一无所知,到听朋友推荐这家公司,到目前与这家公司的员工共事,走过了比较典型的几个阶段。这样几个角色给了我相对全面的角度评价这个公司。
但在思考和评价时难免受到利益相关的影响,同时我只使用了部分服务,不一定能够做到足够客观,如果同学们发现有不实或者需要完善的地方欢迎指出。



实际体验

因为申请节奏很紧,我是在开始写文书的前十天左右才知道这家公司。在那时,一起申请的小伙伴相比我对这个公司有更多关注。“这家公司的风格看上去不一样,你可以感受一下他们的官网”,同为 IT 爱好者的他是这么介绍给我的,“你可以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里面经常有各种微信讲座”。从一开始我就决定选择 DIY 为主的申请策略,所以当时已经确定只在文书这唯一一个无法独立完成的环节使用留学中介服务。当时的备选项还有身边同学(我 GAP 一年所以他们已经申请结束)使用过的文书服务、校内学长学姐组织的文书服务团队以及传统的留学中介公司(某道,某通,某傻,某德等等);当时直接否定了传统留学服务,一方面是在准备 GT 过程中长期收到来自他们的各类电话、短信骚扰,聊天内容大多是无脑的寒暄、机械的背景分析或是某某某成功案例,感受不到任何诚意。另一方面让人产生反感的是这类公司在推荐服务时几乎不会推荐单独的文书服务,只要发现你离申请截止还有一段时间就开始极力推荐整套服务,我个人对这种行为有强烈的反感。排除这些服务提供商之后我又搜集了身边人的口碑传播的服务商,排除一些评价都不够全面的文书服务(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背景中文书比重较低,另一部分原因是服务本身原因),剩下包括棕榈在内的三家服务提供商。

真正让我决定用这家公司服务的是它的“试聊”环节,和棕榈大道负责市场的学长联系上之后发现可以免费最多和三位学长/导师进行十五分钟的试聊,这样一个很有诚意的环节吸引了我。第一次试聊对象是一个斯坦福的博士学长,学长的背景很厉害,但是和我要申请的主要项目(CMU 部分项目以及 MEng 项目等)以及我的背景优劣(我的背景优势在于经历丰富,而斯坦福学长的优势在于学术能力和学习成绩)有一定差异,所以决定尝试第二次试聊。第二次试聊的对象是一位来自 CMU 的学长,目前在 Uber 工作。简要同步双方的信息之后(建议尝试试聊前提前准备好自己的背景信息,最好提前能发给试聊对象看一遍,提高 15 分钟的利用率),一方面觉得学长的背景和我相近,另一方面发现学长提出的申请思路和我自己的想法类似,所以决定选择这位学长当我的文书导师。几次沟通之后, 和学长越来越熟悉,开始称他“超哥”。超哥的背景经历丰富,看过他的简历之后深感自己活在一片荒芜中,更重要的是超哥懂得自我包装自我展示的价值(这里的“包装”没有贬义,更多的是“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展示”,“选择合适的描述方式将自己经历的价值最大化”)。虽然从聊天里能感觉出他是一个不喜欢啰嗦的人,没多久他便主动提出免费帮我修改简历,他的“实诚”和热情让人在苦恼的申请过程中多了不少安全感。

文书服务的具体内容包括:背景分析,素材挖掘,提纲建立,内容指导,语言润色服务。因为服务合同里有明确的时间限制,所以我在每次服务之前都提前准备好了所有可能用到的材料,同时超哥也比较爽快,每次环节本来一个小时的服务一般都超出了二十分钟他也主动抹去超出的部分。因为是他的专业和我的申请方向几乎是一样的,所以每个阶段的内容准备都进行得很顺利,我的哪些经历适合拿出来说,经历里的哪些侧面适合单独列出来等等他都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以及文书经验很快做出决定。所以选择一个了解自己的背景和申请项目的导师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一个专业的文书导师会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他们会要求把文书内容不断完善,一旦有新的想法和新的描述方式都会积极跟进修改,超哥的每次文书 review ,即便 review 的内容是他已经修改过一次的都能对内容有新的要求。

这里我提到的“导师”主要基本都是专业对应的学长学姐,他们能够在文书里帮助确定基本素材,素材的描述侧面,素材的描述方式,大致的用词。更加精确的语言层面修饰是由专门的 Native Speaker 负责的,文书服务的倒数第二个环节是交给 Native Speaker 做修改,我一共用到了两次语言修改(一次是破例争取到的),每次修改都几乎全篇 40% 以上的词语都被优化调整到更加符合歪果仁表述习惯的表达。抱着好奇的心态,我搜了一下修改稿的署名,发现一个 Native Speaker 是斯坦福毕业的从事语言/编辑工作的歪果仁学姐,一个是哥大心理学院的会各种乐器的歪果仁小哥。整体来讲修改的效果很不错(另一个利益不相关的有多年文书服务经验的学姐也给了积极评价)。

这里需要单独给同学的建议有两点:
  • 注重效率。真正有价值的服务都是有严格时间限制的,一分钱一分货,所以建议不管是使用谁家的服务,都尽力提高服务效率。一方面在服务前准备好资料并让双方都了解必要信息;另一方面服务过程中尽量把控服务效率,出现响应速度慢的时候及时指出并纠正。为了提高信息同步效率,我每次服务用到的信息都列在文档里提前发过去,同时我也特地选择了 Google Doc 进行文书修改,提高文书协作的效率。
  • 主动争取。留学行业的一大特点就是目前所有环节几乎都由人来操作,同时服务人群和被服务人群的素质普遍较高。只要是人来执行的服务,都是可以通过主动争取来换取更高的服务质量或者更多服务机会的。例如我当时申请的项目有十七个,文书至少有五个不同方向(这里的方向指的是 CS 的领域细分以及项目要求的细分),棕榈服务囊括的只有其中两个方向,其他几篇文书虽然大部分相同,但是仍然有明显区别,通过主动协调,超哥也帮我 review 了其他几个方向的文书。这样的效率是比较高的,避免了再找其他导师重新了解背景,分析背景等等步骤。


这家公司与传统留学服务公司的区别
---- 私以为评价留学服务的最重要准则是给你提供服务的这群人是否真正了解并在乎你的专业和背景

1. 传统公司的强运营

传统留学中介的运作是典型的强运营模式。公司的大部分投入都在营销上,关于留学机构华丽效果的包装广告布满校园和地铁公交站;各类”成功学长/学姐“的讲座铺天盖地;市场和销售人员非常能说,过分夸大/断章取义的成功案例描述让刚接触留学服务的同学无所适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现象呢?一方面是因为留学行业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行业。(虽然大部分有用信息都是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的)国内外招生流程的巨大差别以及国外录取评判标准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造成了同一个标准/现象有不同的解释;强势的营销力量让各类渠道充斥着不实甚至相互矛盾的描述;这样的场景下虽然信息”多“,但学生能够确信的信息是极其有限的;对于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不足的同学很容易造成困惑,这时候如果有一个人/机构能够站在”专业的角度“给一个确切的结论会极大地提升安全感;而留学中介一方有着相对丰富的信息获取渠道以及较多的历史案例。他们就能站在”专业的角度“凭借这种信息不对称,利用、夸大、甚至捏造最终效果。另一方面,国人严重的”花钱买安全感“的理念加剧了这种现象。大部分同学天真地以为相比自己 DIY,多付钱留学服务的这份钱能够买到更好的效果,其实不然。

与强运营形成典型对比的是”弱实力“,大部分传统留学中介公司的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营销上。那些市场/营销人员除了口头禅一样的几个成功案例,几个常用申请步骤,几个公式一样的背景分析之外根本谈不上理解留学申请。经过”拉人头“(市场营销)这一步之后学生就被分配到导师辅导阶段,这里的导师除了倒背如流的申请硬技巧(申请流程、背景和项目的一一对应,文书模版等等),很少真正了解你所申请的专业,甚至大部分负责某个专业申请的导师根本没有过相关专业的任何留学、工作经历,他们懂的是在学生的背景和申请项目之间划上一个等号,这个等号的意义在于最大程度保证学生”不失学“以及他们最小的投入和最大的收入之间的平衡。从我的个人接触以及身边同学的实际体验来看,”弱实力“绝对是对大部分传统留学中介公司的准确评价。

说到这里,大部分同学也可以明白为什么考完 G/T 或者参加完讲座之后来自各种留学机构持续不断的骚扰。他们打电话来时”机械的礼貌用语“之后甚至都读不全我们的姓名和专业,造成的效果只能叫”骚扰“了。

2. 类C2C模式

就像之前说的,留学中介行业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服务你的人真正了解并看中你做的事情。哪里能够找到这样一群人呢?所有群体里,在商业化(scalability, management) 和服务质量之间能够达到最好平衡的群体就是已经在读或者读过对应专业的学长学姐了,他们以过来人的身份,不仅以第一人称走过你要申请的项目的全部流程,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你的感受以及解决你遇到的问题,同时他们贴近或者仍然是学生身份,和学生的沟通效率更高。

找到了这样一群人,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他们的服务呢?我们见到的很多本专业出国 QQ/微信群其实是一种组织形式。这些微信群提供了我们获知的大部分“靠谱信息”,但是这种组织形式比较松散,同时也缺乏全面性。松散是因为对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受者之间只有一层松散的学籍关系,无法完成更深入的工作(简单讲,不是很熟的学长不会帮你改文书的)。缺乏全面性是因为学长学姐仅局限于本专业或者本校,但国外一个项目招生面覆盖多个国家多个大学,仅凭本校的参考样本无法做一个完善的预估并获取全面的服务。当然,有一种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是跟学长学姐之间达成利益关系,这也是很多校内文书/留学服务机构存在的一个理论依据。但是这种形式仍然无法完全摆脱上述提到的两大弊端。

回到正题,棕榈大道解决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通过自身影响力以及利益关系构建了这样一个更加系统性的体系。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和学长学姐能够达成有效的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同时补充完善这个关系(用系统化的管理让服务更加高效,提供背景提升的机会,文书内容把控等等辅助服务),让之前提到的这样一群合适的人的价值最大化。从结构上我更想把这个平台看成 Customer to Customer (C2C)而非 Business to Customer,因为服务提供端也是由一群用户(学长学姐)组成。

这里已经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种模式和传统中介模式的巨大差异。在我看来,通过合理的管理,这种新体系的势能是足以颠覆传统模式的。

需要单独说的是,单看棕榈本身提供的服务(背景提升,信息获取,文书内容把控),是比较接近传统留学服务公司的服务内容的,这部分服务的价值也是非常巨大的,但是它的巨大价值是基于我前面提到的那群真正了解并看中你的专业和背景的人的。

3. 新媒体和口碑传播

传统中介给人最直接的烦恼是频繁持续的骚扰。其原因是之前讲到过的留学行业里营销的重要性。营销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尤其对于这个信息不对称的行业,但是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传统留学行业的营销重点仍然停留在”增大受众面(通过各种合法/非法手段获取更多预备留学生的联系方式)“和”提高转化率(挖苦同行,鼓吹、断章取义甚至捏造成功案例)“上。而新媒体的产生给营销提供了一个更高效,人性化的渠道。看过黎万强的《参与感》的同学能够理解在新互联网形式下口碑传播的重要程度,基于微信,微博,小社区等新媒体的传播比传统的地毯式盲扫来得更有效果同时给受众带来更小负面影响。

棕榈是一家运行在微信上的公司。公司的几乎所有运营活动都基于微信,微信群讲座,公众号文章分享,甚至连文书的修改审核都是通过微信发送的(更不谈公司内部沟通几乎只用微信,公司人均微信号个数超过 1.5 等等)。同时棕榈也很注重其他新媒体渠道的传播。

新媒体和口碑传播带来的优势在哪里呢?首先,人机工程学上,预备留学生群体的计算机熟练水平是远高于普遍水平的,对新媒体的融入程度也远高于普遍水平。简单讲就是这群人用得更多也更相信新媒体上获取的信息。另一方面,基于新媒体的口碑传播自然地过滤了无用信息,自然地对信息做了筛选和有用性区分,降低了对受众的负面影响并提升了信息性价比。基于这样一个传统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新媒体在未来会成为整个留学服务行业的普遍传播方式。

4. 人员普遍素质较高

这是我不太喜欢提到的一点,尤其是每次看到一堆学历/学校排名的罗列,但它的普遍价值仍然不能忽视。虽然我们不能以学位/学校/社会地位区分人的实际能力。但是这家公司员工以及聘请的导师的普遍学历/学校排名都看起来很华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服务提供者的基本素质和服务质量。

5. 重视技术

这也是一家很重视技术的公司,相信目前没有其他一家留学服务公司的 CTO 能够有这家公司 CTO 的位置重要性(可能其他家都不一定有 CTO )。作为一个 IT 从业者,最开始让我对这家公司产生好感的其实是他家的网站,和那一堆上世纪门户网站风格或是诈骗网站风格的传统留学公司网站产生了鲜明对比。同时他们对技术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公司形象上。公司的服务也一定程度上依托于技术带来的优势:文书流程的几个重要步骤都可以使用到棕榈开发的文书工具,讲座分享活动也通过棕榈开发的 app 进行。作为一个开发实习生,我也感受到了公司在技术上的自由和追求(这里就不细讲了),整体来讲,这是一家认识到并发挥技术力量的公司。这也是我赞同的一点,从我对整个行业(不完整但足够典型)的观察,技术是可以极大程度上革新这个行业的,目前这个阶段,除了组织形式,技术也是帮助这家公司破局的一大支点。


然而存在的问题仍然很明显

前面看似夸奖了这么多,背后真正的原因是这个行业亟待革新而棕榈在这个风口上走得相对靠前,但这绝对不意味着这个公司是完善的。从我不多的接触里,已经发现一些明显并且会有长远影响的问题。

这里我从 服务接受者(学员),服务提供者(导师)和服务参与者(实习生)来阐述我发现的几个侧面的问题。这里的对比标准是我最熟悉的也是所有行业里效率最高的 IT 行业,看似标准严苛,在我看来是这个行业未来的合理要求也是让公司在行业 stand out 不得不考虑的地方。

1. 管理不足和服务流程的低效

前面讲过,棕榈的 C2C 模式让最适合的一群人给学生提供服务,和传统的 B2C 模式(公司来提供留学、文书服务)对比,质量优势明显。但是管理这样一群人并让整个系统可拓展(scale up)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棕榈雇佣的导师(学长学姐)大都身处国外,文书服务只是他们学习/生活里很小的一部分,雇佣的束缚力有限,同时加上时差的问题,造成了服务响应的不及时,经常出现服务请求长时间无响应或者沟通效率低下的状态(经过反馈和协调,效率低下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另一方面,棕榈本身偏向员工的自我管理,但对应的任务/时间分配不够科学导致在导师和学员中间协调的员工也会出现响应不及时的状态,直接的例子是第一次决定使用棕榈服务时我在官方微信号留言无果,三次主动打电话才有员工帮助协调服务(经过反馈和协调,效率低下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后期的文书流程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进度协调问题,如果不是主动推动进度,整体效率会明显降低。

不论是导师的角色、时区这样的外部因素还是公司管理内部因素造成了这些问题,用户都会降低对这家公司的评价,也不可能因为这些原因容忍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2. 反馈流程不通畅/执行力不足

这里更多的是以实习生和导师的角度来阐述,希望给同学们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

在我以不同身份的接触过程中,遇到过多次来自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反馈被长期搁置没有回复的情况。以 IT 行业的视角,用户体验是一个公司维持服务质量,公司形象的重要侧面,而对反馈的响应是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如果没办法及时得到响应,再多的反馈也没有意义。
基于微信的纯线上运作带来了众多好处,但是多方面(营销、沟通协调、内部管理、服务提供)的事务混淆在一起会让任务和时间的管理变得混乱。微信作为一个通用的生活化的通信工具,没有针对不同类型事务做适配,时间/任务管理意识不强的人难以在多个角色中高效切换,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效率底下。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给同学们在评估这家公司的服务质量或者高效使用这家公司服务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效果或褒或贬,我能做到的是尽量接近客观观点。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5:47
棕榈大道就是免费啊!而且感觉比收钱的好的多啊好得多~找中介剩下的钱买香奈儿包包不好吗?

首先进行自我介绍:我是人大纯文科专业本科,从大三上学期开始准备留学,找NUTS做过一对一咨询,后来报名了Bebeyond16500的4月班课程,后来9月选择保研,现在已成功保研。

作为一名纯文科,准备留学的路上经历了各种艰辛(曾经把所有文科能去的研究生专业都自己查了一遍,专排综排专业要求都基本背下来了,光表格就做了好多好多),也遇上了各种坑(各种中介简直就是呵呵哒)。现在,周围还有大量的朋友准备着申请,有的文书还没有写,还有的找了中介,自己完全做甩手掌柜正在愉快的环游世界,每天回宿舍看到楼下的布告栏Bebeyond还在疯狂的做宣传,招学员,内心也是崩溃的!所以怒答!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棕榈大道,关注微信平台(或者直接上官网)就能拿到在Bebeyond报了名也根本不给的各种文书材料!

BTW我对Bebeyond的了解只是基于他们北京的研究生申请。据说谢总讲课很好,据说他们的模式很适合MBA申请,据说他们还有求职培训(但我当时预约了,好几个月以后还是没人理我,好像这个服务只针对上海),而且我的亲师姐向我推荐的他们,可能他们去年做的真的很好。我真的不是故意黑他们,不然可以专门提一个问题,让我们班当时缴费的20多个人(现在纷纷去找其他中介,或者保研,或者直接被坑呵呵哒)大家回答下在Bebeyond做咨询到底是种什么样的体验。在此提及他们只是用作背景。
  1. 下面是正文
复制代码
      大概15年5月的时候,我开始在朋友圈里看到大规模的棕榈大道讲座和材料分享。嗯,那时候我正在Bebeyond上课,所以朋友圈有非常非常多留学的同学。当时我准备申请教育学,偏mental psychology方向,关于校方的资料基本只能找官网,或者论坛。然后就看到同学分享的关于教育专业的排名啊录取学生比例啊(大概每所学校会录多少亚洲人,差不多之类的),好像是类似的内容,只要关注公众账号,然后分享朋友圈就会给你发链接。当时我觉得这一定是在搞笑,怎么可能拿到这些信息呢,毕竟连官网都不会有类似的信息,上了一个月的留学课程,Bebeyond的导师对我的所有问题都是说“可以按照官网上的邮箱发邮件问assistant”,再有问题的话就会反问我“你真的查够时间了吗,真的差不到吗?”总总。所以当时满怀恶意地分享了朋友圈,认为一定不会有回复。但是,但是后来竟然真的收到了回复,他们发给我了百度网盘的账号密码。

       后来我就一直密切关注这个公众账号,听了怎么复习托福,怎么找教授套磁写推荐信,怎么找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怎么做(天啊我当时为了申请去美丽中国做实习,虽然美丽中国很好,但很多时候不知道怎么发挥主动性,上班总是做表格,一看excel就崩溃)等等讲座。重要的是,当时Bebeyond让我们每周写三篇文书,没错!就是五月份,我GT还没考出,教育方面的实习还完全没有做,对想申请的方向几乎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他让我们每周至少写三篇PS。我们泪眼婆娑表示PS要写什么都不知道,申请学校也没定,对专业了解更少,然而培训师温柔的反问我们:你们觉得PS要写什么,你们先按自己的想法写,不用管学校要求,你对专业的调查花了多少小时!天啊噜!培训师是工科,不管我怎么向他表示我没做实习对专业不了解,不管我多么真诚的恳求他给我一些samplePS,他都让我自己回去做调查。于是,我百度棕榈大道,在官网上找到了有详细分析和打分的各种文科专业(有各种教育学)文书,还有传媒新闻等等各种专业,而且关于被录取者的其他信息也很详细。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页面做得太美啦,让我这个上升星座为处女座的人看了也很是喜欢。
截图为证:


      他们的微信公众号讲座很多,不过后来我发现本科专业才是自己真爱,进一步选择保研放弃出国以后对他们的活动关注就少很多了。不过,好多朋友还在出国的道路上挣扎,他们都表示关注了棕榈大道公共账号,有一个之前在Bebeyond的同学还和我说她默默加了棕榈大道6个的小助手。而且棕榈最近开始做线下的workshop了,去参加的朋友和我说全程免费,棕榈的CEO亲自帮她改简历,做完以后简历就改的差不多了。我刚刚专门看了他们的公众号,最近棕榈还要去上海、杭州、南京、武汉、广州做免费的workshop,真是良心啊!
截图为证:
  1. 总结:
复制代码
总之,我非常后悔自己没有在大三上学期就知道这个组织(好像他们那时候确实没有火起来)。如果我早就知道这个,就不会花掉妈妈的16500去参加Bebeyond,说不定也不会早早放弃申请留在国内,而是能接触到和自己相近专业的学长学姐(天啊!我就直接说了啊我学的是哲学,从古至今只有一个学长申到了比利时鲁汶的Master,去英美搞分析哲学有多艰辛我就不说了,哲学专业每年招多少人我就不说了,学校有多么难毕业我就不说了!仰天长啸300声),顺利出国读书(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国内读3年的研究生再出国)。

       棕榈大道是怎样的你自己看看就知道了!上官网或者关注公众账号都可以,反正我没听过有人说被棕榈坑过。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5:48
所有的申请都出结果了,5录1拒,最终决定去哥大的ECO&EDU了~
欢迎校友们相认
------------------------------------签约后的分割线-----------------------------------------------
这是我当时在选择留学机构时的一些经历和体会,想了解这部分的同学移步这里,里面大概提到几个我接触过的机构,还有我做决定的思路。
凉茶琦:想去美帝留学,但不想找老牌大牌的留学机构,有没有靠谱贴心的组织推荐?
不少同学私信我棕榈服务的细节,以下部分就专门写签约棕榈后的情况吧
------------------------------------签约后的分割线-----------------------------------------------
1、已经配给我的有:主导师、专业导师、学术督导。(我给我的小助手小豪学长说我希望老师尽量在北京,这样方便面谈,然后就安排到了北京的老师)主导师是巴黎高商毕业,专业导师是宾大国际教育毕业,第一次面谈专业时,专业导师给了很多专业上的解释,修正了我的一些天真想法,把专业范围缩小到了可选的几项(后来我自己又看了很多学校官网,被排除的几项专业确实是不合适),主导师本来是负责商科方向,在这方面不太擅长(因为要符合我的在京要求),但是全程她都在记录我和专业导师的谈话,到了最后专业导师嘱咐她要把一些重点记下来,她说:放心吧,我也录音了,回去之后还好再整理。我表示很吃惊。。以为能全程两小时不间断记录算是很厉害了,居然还有录音,还会整理,细心到我自己都觉得意外
2、后来拉了一个『智囊团』的微信群,有问题可以在里面问,有老师回答。目测我的两位导师应该就比我大个3、4岁,群里的气氛还是很活泼的,基本我问一个问题,立刻就有老师回答,在周六周日也能保证1个小时内有人回答,昨天(周六)我差不多定下来专业,在群里和专业导师问了不少问题,她也陪我聊了好几个小时,表示很感动。
3、上周参加了棕榈大道公众号上的一个在线讲座—如何制作英文简历,又被强势圈粉!!!当时还没有签,是以一个公众号用户的角色申请加入的。4天的讲座不仅免费,做的比其他我参加过的收费讲座还良心,全程干货不说,工作人员还勤勤恳恳的把参加讲座的100位同学简历全改了一遍,收到被修改的简历后发现批注满满,泪目。。。(有需要这部分资源的同学私戳我,我可以分享给你干货)
------------------------------------申请季的分割线-----------------------------------------------
1、申请当年的7月份左右进入申请季,在此之前的任务主要是背景提升(实习、科研等等)和标化考试(语言、GRE等等),之后的任务主要是准备简历、文书、推荐信等和申请直接相关的材料
2、我是在今年2月份签约的,具体来说,整个学期中和棕榈预约过3节正式的课,内容根据我当时的需求而定,分别是:和两个专业导师分别约谈过1次(我中间换过导师,这个后来再说),暑期科研1次,消耗的是签约package时赠送的种子课时,我还用过一些种子课时上过几节语言课,现在好像还剩那么一两个。每节课一般是1个小时左右,整个过程大概是:我和班主任讨论最近的情况——计划后来可能要做的某件事——发现某个环节需要提升能力(比如实习的简历、暑期科研的陶瓷)——班主任询问我是否需要专业导师帮我补充这部分——我同意后班主任联系专业导师协调双方时间——三人在微信小群里准时开始语音讨论——专业导师根据之前的准备开始上课——班主任全程记录,最后补充一些可能没讲到的点,我再问几个问题——结束。
这是比较正式的讨论,除此之外的一些小问题,一般是我在微信群里随问随答。最近班主任去美国出差了,隔了半天的时差还基本能保持在5个小时内回复我微信消息,可以说非常感动了,其实问题也不着急,有的时候就是随便吐吐槽,估摸着老师可能是半夜或者清早回复的(心疼),不知道这样算不算加班,公司给不给加班费。。。
班主任几乎每周都会主动问我最近的进展,提醒我后来要做什么。我比较喜欢这点,因为我这个人有点拖延症,有人提醒着能好很多。
(我的班主任是刘梦婷老师,很推荐,现在不怕你们和我抢了哈哈哈)
3、进入申请季后,班主任特别正式的通知了一声,然后就开始排起了日程:简历、选校、文书、推荐信等等,每个部分一节课,形式和我上面讲的一样,就是这块没有课时这一说,属于包含在package服务里的一部分。目前我上过了简历和选校课,在上课之前我要填素材挖掘器,虽然是把程序优化成了递进的形式,但不得不说还是非常多,我用了好几天填写加修改,最后这个内容会同步到导师那端,方便她们对我的经历有更多的了解,对我在简历和文书上要放置的内容做计划。然后在简历课上,专业导师给我讲了下要放上去的内容、书写方式、排版方式等等,课后我根据意见修改简历,然后返给专业导师修改,然后导师提出意见返给我,我还没有改完。。。选校课就是老师根据我之前的诉求,做出来一个列表,里面包括学校、细分专业、特点、申请难度等等内容,然后课上她再给我详细的讲一下各个学校和专业的情况,我再提出一些问题,最后我框定一个大致的范围,目前我还没有考出来标化所以还都不能完全定下来,好像最后定校还需要有个严格的签订过程之类,这个后来遇到再更新。
4、讲两段经历:一个是更换专业导师。我属于转专业类型的,一开始各种机缘巧合遇到了一个非专业导师的棕榈同事,她的学校和专业正好是我的最优选,当时就干脆让她做我的专业导师了,后来一次意外情况要更换专业导师,然后部门负责人给我和班主任建了一个微信讨论组,负责人姐姐给我推荐了一个她比较信得过的导师,我比较抵制,坚持要自己选一个,最后从几条资料中选定出了个顺序,负责人姐姐说帮我挨个问问,我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写出来,她传递给对方,对方愿意接我的话就行。然后我匹配到了现在的专业导师,是正在国外读博的一个姐姐,也算是很符合我的要求。我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有波折的过程,这样比较能从细节处反应一些情况,首先是更换需求后的处理速度和态度,这个部分我给满分,然后是靠谱程度,可能我当时有点激怒到负责人姐姐,她略微有点暴走情绪,当天聊到晚上近两点,怎么劝都不睡要先把我的邮件发给对方专业导师,好在不是一怒之下不理我,而是一怒之下一定做好(捂脸)。
第二段经历也比较奇特,不过比较有参考价值:我同院的同学在大二时候签的棕榈,我进了VIP群才发现他,然后经常一起交流经验,后来因为各种内外部原因,他想申请解约。后来听他说整个退款程序非常迅速,他申请过后就有人受理,然后约好时间他去公司签字拿钱,给他退费的同事听他讲了下原因,因为还没有到申请季,费用几乎全退了,算下来几乎一年棕榈只收了1500,难以置信,和其他赖皮中介各种把式骗钱,出了大问题还不给退钱相比,棕榈在这方面简直是一股清流。
另外提醒大家,每个组织不管多好,内部工作人员的负责程度肯定存在方差,学生自身也常有各种突发情况,因此签约后可能会有各种意外情况发生,比如说导师不合适、自己不打算出国等等,所以要在签约前看整个组织是否有什么机制能有效的监督工作人员,以及发生一系列问题他们会怎么处理,如果不了解清楚的话,后来非常被动,自己完全被压制,各种被坑经历都是以这样的悲剧结尾。。。


然后以下放一些被人常问的问题和我的回复:(把当时的原话搬出来了,懒得再修改)
班主任是自己选吗:
我开始签的时候就提出想见一下带我的老师,但是没有被允许,说签订了之后才能见面(觉得这个规定很不合理。。。),但是不合适的话可以更换,公司一定会及时处理。后来签下后给我匹配了一个上海办公室的老师带我,问我行不行,我提出要求是最好在北京,我能见到面的,最好是商科背景,然后就给我重新安排到现在的班主任。班主任是个核心角色,她是你和其他服务老师的桥梁,一定要有一个靠谱的班主任,具体怎么确保自己的班主任很好,我觉得是:公司监管制度+合同中关于解约的规定+运气。
实习方面棕榈给帮助了吗:
实习有帮助的,首先老师通过聊天对我的想法和发展路线有一些了解,如果她们手上有合适的实习机会,一般是棕榈导师所在的公司或者认识的公司招募,她们就会询问要不要,我第一份相关实习就是这么来的。还有一种是,一般学生自己遇到了什么机会,但是不确定这个实习对自己有没有帮助,或者申请的时候要准备写什么,问班主任的话它们都会找业内人士打听一下,感觉由于棕榈内部的员工本身能力和学历都不差,所以人脉还挺广的,我舍友的第一份实习是这么来的,最后一种就是普适性的帮助,棕榈有个VIP群,我在文商群里,估计还有个理工群吧,里面会有工作人员不定时放出实习内推岗位,大家想去的就会了解一下。
导师质量怎么样:
导师质量我觉得是我答案里看过几家中最好的,申请季之前主要是两个老师密切跟进,一个是班主任,一个是专业导师,我的班主任是巴黎高商硕士毕业的(本科是外经贸),专业导师之前一个是宾大(我的目标学校目标专业)硕士毕业的,现在一个是UCLA的教育学博士。另外我所接触到的一些其他工作人员,比如他们的硕士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北大本科的姐姐。整体来说都是中等偏上学校毕业的老师。我觉得棕榈的人员背景还是比较厉害的,至于他们怎么做到的我也比较困惑,之前和新通聊的时候,我问到他们的学历背景,他们坦言好背景的人为什么要做留学中介。。。我确实困惑棕榈能做到这点的原因。不过老师好背景的优势就是,他们会特别专业,人靠谱高效,人脉比较广,信息比较多,有的时候我们问到一个实习怎么样,他们基本能想办法获得一些业内人士的评价。
-----------------------收offer再更---------------------------------------------------
目前收到CU(ECON&EDU,带15300刀小奖)、UW(education policy)和UPenn(inter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NYU (education and social policy)、UM(program valuation and improvment)5个offer,UCLA1个拒信
最终决定去哥大了,比较符合我期望,领英上看国内校友的背景和后期发展都很好
在此感谢申请季中提供帮助的老师老板亲朋好友,也谢谢棕榈大道~
祝打算出国和正在等待offer的盆友们都能收到最理想的offer!比心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5:49
小学语文有一篇课文叫做【小马过河】,故事的最后,只有小马自己亲身踏入这条河,才恍然大悟:“啊,原来河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作为一个刚刚和棕榈一起拿到dream school offer的童鞋,分享下我的感受,供大家参考


短短一周的时间,棕榈让我知道没什么是不可能的。从一个完全不知道ps是什么,不清楚analytical essay要写成什么样的申请小白,到领悟申请材料的精髓, 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抓住重点,定点击破,再到等到offer的这一天。

棕榈成立的智囊团,中美两线全天候24小时支援辅导,让我觉得"you've always got someone there,for you."

值得一提的是,小棕负责人会快速为你匹配到和你背景以及心仪院校专业最匹配的导师,辅导我的是曾经放弃了哈佛offer,由于太优秀直接拿到直博offer的Almog老师,老师不仅自己学术过硬,而且申请经验丰富,了解学校的招生特点,贴心的为学生着想,整个辅导氛围开心愉快,还给我讲在美国做TA的小故事,从交流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很多。

还有负责协调的Ley老师!同样是一位哈佛校友,除了负责和导师以及团队的沟通桥梁工作,也会全程超贴心辅导,关心细节,认真负责。和有趣有料的人在一起做事,这本身已经足够幸运了。

总而言之,周密详尽的安排计划,是像我一样的拖延症晚期同学的福音;给力又配置周全的团队,给你无死角的支持。这些可爱的棕榈人,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最贴心的朋友和家人,他们真心的为你着想,设身处地的帮你走好申请的每一步。

这条河既没有老牛说的那样深,也没有松鼠说的那样浅,只要他适合你,就可以帮你到对岸去。

顺祝福所有在国内吃着汤圆饺子,却心系大洋彼岸圣诞老人的小伙伴们,早日如愿以偿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45:50
什么叫坑,效率低的要死算坑吗?
棕榈大道只适合有充足时间余量的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