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会对人的一生有多大的影响?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1:22   21469   40
2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47
某哥伦比亚大学女博士写的,正文及截图
------------------------------------------------------------------------------------------------
有人说:留学之所以珍贵,那是因为真的很贵!
虽然这是事实,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全部,那你的留学之路一定不怎么走心。
对很多留学党来说,留学来得很猛烈,对自己的冲击也很大,留下的影响和痕迹当然也足够深厚。
大部分留学生都觉得,留学生活的那几年是一辈子最难忘的经历,也是最珍贵的经历,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说?
留学,给了我太多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在你真的出国后,你有了在国内无法拥有的体验,开创了好多个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的经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留学,给了我太多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在你真的出国后,你有了在国内无法拥有的体验,开创了好多个人生第一次,第一次的经历总是让人难以忘怀。
第一次坐10个小时的国际航班;
第一次离家上万公里;
第一次自己一个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而且没有任何亲朋好友的地方;
第一次自己租房子;
第一次自己一个人搬家;
第一次自己换灯泡;
第一次自己修马桶;
第一次自己买菜做饭;
第一次不在家不和爸爸妈妈一起过年;
第一次全英文授课;
第一次写全英文的作业;
第一次听一节课,一个字都不懂;
第一次在图书馆熬夜,听得见时钟滴答在大厅里回荡;
第一次和小伙伴一起BBQ喝酒喝到断片;
第一次在人山人海中和陌生人一起跨年;
第一次在除夕之夜隔着千山万水倒计时,吃自己包的水饺,想念妈妈做的菜的味道;
第一次泡吧,第一次醉酒,第一次犯规,第一次粗口,第一次开车环游,第一次徒步流浪;
第一次明白了世上最值得追求的是自由和智慧,真正开始学着独立和坚强;
第一次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大牛比比皆是;
第一次知道自己原来还有很多很多的闪光点!
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第一次,让每一个留学生在异国他乡更快地成长,学会适应环境,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感谢每个第一次。
留学,让我前所未有的独立
没错,独立是自己的态度和选择,跟在哪儿好像没什么关系。但是在国外给你的却是一次纯粹的独立,你没有退路。
留学党在异国的独立生活,都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
在国内你可以选择独立,离开爸妈独自一人在外租房,但是不论在哪儿你还是在中国,你还有朋友,再不济你还有同胞,你的独立始终掺杂着水分。
一到国外,面临的将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发现身边唯一且只能依靠自己时,独立来得那么自然又别无选择。学会一切自己选择,并且学会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还记得当初自己选的课,被虐成狗也跪着学完的惨痛经历;
也记得当初为了省那一百刀,选了一所校外合租的房子,结果每天晚上被室友吵到神经衰弱,大晚上搬家的“和谐画面”;
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参加了一个创业俱乐部,每天忙成狗还压榨了自己不少赶due的时间,赶due赶到想死的心都有的时候也没后悔参加那么多俱乐部。
留过学的人都是有开辟新生活能力的人,以一种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自信,学会了独自面对一切事情,不再惧怕任何人,任何事情,任何地方,任何情况。
这个独立不仅仅是能力上的独立,一定程度上也是精神和人格的独立,留学的时候有大段时间独处,独处的日子里,你更容易自我对话,认识自己。
在国外闯荡的意义就在于:把从小到大的一切清零,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
在国外闯荡,经济独立是第一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第二步,精神与人格独立是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超过60万人,其中商科、会计、金融等热门专业的留学生占据大半。与此同时国内本科应届毕业生高达860余万人。记得刚到华尔街的时候 都觉得这个地方看不到蓝天白云的感觉 摩天大楼密集度 走在街上又觉得自己很渺小 那时候就在想为什么自己要花上百万的学费出来读博呢  这么多年自己的睡眠时间基本都在六个小时 但是觉得挺充实的 默默的凌晨四点已经习惯了开始对新的一天学习挑战 和复习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
然而,这么多的应届毕业生,又有多少人在将来会从事与自己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呢?名校毕业不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例子大家可能也听得不少。
海外藤校、北大清华、本硕博连读,毕业后北大学子出来卖猪肉、哥大毕业生街头卖煎饼...清晰记得第一次和室友在曼哈顿街头展示自己的才艺赚钱
早知如此,去个蓝翔技校,曲艺杂坛便好,何必寒窗苦读,换一纸文凭呢?费尽千辛万苦读名校,学费百万换来的一纸文凭真的就这么浪费了?
我认为人的前进方向是不断调整的,调整是为了将来更好,而过去的经历就是调整的依据。
所以我很少会后悔自己所做的事或者所做的选择。如果不能毫不犹豫的扔掉旧衣服,衣柜里就永远没地方装新衣服,也就不会因为新衣服而遇见新的自己和新的机遇。
与其用90%的时间做无用功,不如用30%的时间先思考该做什么,再用60%的时间去做有用的。
人应当为创造将来的快乐而活,不应该被过去的包袱缚了手脚。我们的能力,本就是为了能给自己带来理想的生活。不行动,就别抱怨。有想要的,就去争取。
每个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所以即使专业对口也需要不断学习方可持续进步。学什么专业固然重要,但有能力不断开拓自己的事业,提高境界和应变学习能力才是根本。
虽说隔行如隔山,但各行业都会对自信和勇于追求的人敞开大门的。一生丰富的实践经历才是真正的专业。
名校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的机会,更是教会我们从事任何工作的学习能力、适应力,以及适用于任何工作的基本素质或者说软实力,比如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自我驱动力等等。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越是好学校设置的通识课越多,因为通识课承担着传授你从事任何工作的基本能力的功能。很多人进名校不只是为了学习专业。
所以评判一个选择的对错,不是看选择本身,而是看将这个选择执行到最后的结果。开始,谁都无法判断他的好坏,至少结果出来前你没后悔就行。
学姐在哥大,分享学霸练习英语口语心得
第一招先忘掉中式翻译 不然你就尴尬了
真正的教育就是让你成为最好的自己 《大学的精神:教育是让一个人成为最好版本的自己》
---------------------------------------------------------------------------------------------


2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48
我觉得首先取决于你的性格,如果你属于【猫】性格,敏感怕生,好奇好玩,那么来到一个全然不同的地方,会对你的人生有明显的改变。
就好比很多人说的那种,什么“看守所的15天让我重新认识了社会”“兼职快递员的日子改变了我”,所谓打破舒适区嘛。
但是如果一个人大脑木然,那么你给他扔到火星也没有啥改变或者冲击。


1.让你知道了外国月亮到底圆不圆。
其实一句话概括:外国月亮也有阴晴圆缺,外国月亮总体上比中国圆润,但是不代表一年四季都那么圆。
2.让你知道了很多人吹捧的田园牧歌小生活可能于我而言是蹲监狱。
人的社交需求是很强烈的,如同水,有水的时候你感觉不到,一旦真到了沙漠,你就知道什么叫社交荒漠了,你根本受不了。
3.让你知道了人确实都是人,黄人黑人白人,大家还都是差不多的人,人性真的都差不多。
你以为别人很开放,其实不是,你以为别人很保守,其实不是,你以为别人很懒惰,其实不是……
4.让你知道世界真的很大,价值观真的很多。
都说留学圈乱,也不是没有道理。丁克的不婚的,30多又开始新生活的,约炮滥交的,虔诚信宗教的,打工小王子,挥霍富二代,外国小战狼,黄皮纳粹党……
5.让你知道纷繁世界,还是返璞归真的好。
花花世界也许很引人入胜,但是最后你会发现,家庭爱人好友宠物,这些随大流一样的东西并非不重要——如果你真的遗世独立不婚不育,未必是多么牛逼的生活,因为国外一堆人都在这样过一辈子,牛逼啥呀,正常操作而已,就像你觉得蹦迪帅,你去了迪厅,于是你发现所有人都这样,你还帅吗?你是真的喜欢蹦迪吗,还是只是刻意标榜独立?

2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49
记得出国的前一天,我后悔了。
那天晚上,我们全家躺在一张大床上,我莫名的满脑子都是归来后,在机场和爸爸妈妈激动地相拥场景。
黑暗中,我侧过身去,眼泪不自觉流了出来。我刻意平息气息,却还是被妈妈发现了。她还这样安慰我:“要不咱们不去了。”
我知道我不能回头了,从最开始收到offer,全家都为我高兴,帮我打理行李,准备材料开始,我就知道我不能回头了。
我知道我是全家的希望啊,他们那个年代没有机会出国,我就是他们的寄托,我要替他们走完从未走过的路啊。
所以,即便我从小被娇生惯养,我也还是要一个人面对一切未知,即便我特别害怕孤独和独处,我也要一个人忍受,即便我自卑无助怯弱,我也要一个人处理克服...
在海关门口,我知道总会有这一刻。可是我真的不想和他们拥抱,我怕我忍不住,我也怕妈妈舍不得。我和爸爸妈妈一一拥抱分别,我不敢看他俩的眼睛,也不敢说一句话,转过身立刻推着行李进了海关。
妈妈是个坚强的女子,从来没在我面前掉过眼泪,但是我分明感受到她那一刻的脆弱。
我故作轻松,把两个23kg的大箱子一口气抬上安检,我知道他们还在外面没走,这个时候如果我显得吃力,一定会让他们担心的。
然后我飞快的跑进拐角消失。我也知道,此时的海关外面,爸爸妈妈一定矗立良久,也许爸爸在帮妈妈擦眼泪。我望向偌大的机场,我知道,今后的路要一个人走了。

辗转多趟才来的芬兰最西部的一个小城市--瓦萨
从武汉坐飞机到北京,从北京飞俄罗斯转机,到赫尔辛基,再坐bus到瓦萨,在tutor接引下来到宿舍安顿下来。

二月的芬兰正直凛冽的寒冬,拖着两个大箱子在满是碎石子的雪地上走,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早已失去知觉。
地铁上都是陌生的西方脸孔,窗外都是千篇一律的白雪皑皑。我不知道这座城市能给予我多少温暖,不知道课业和生活的琐事会给予我多少烦恼。当我真正置身他乡,我却发现自己也不像想象中的无助,我被自己的从容和适应力震惊了。

我不记得已经多久没见过太阳了,偶尔雪停了心里会稍稍好受一点。漫长的黑夜从下午五点持续到早上十点,干什么都没有精神。
天黑的时候,总会被悲伤的情绪淹没,孤独感是一点一点把你吞噬的。我好想回家,好想吃妈妈做的饭,好想看看中国的太阳。那段时间,我不知道自己究竟哭了多少次,但每一次跟家人视频的时候,我都会强装镇定,说一切都好。
我必须一切都好啊,我还要一个人面对,还要微笑着拥抱爸爸妈妈啊。
那段时间,我经常梦见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只有我一个人,任凭我怎么哭怎么喊,都没有人答应。醒来眼角还挂着泪。
我甚至,看见一个老太太在等车,偌大的车站就只有她一个人,我都忍不住流泪。

我学会死皮赖脸的找外国人聊天。也会周末约一波下午茶。
孤独的时候,做饭似乎成了消磨时间最好的方式。每个周末去超市购物,都成了我一个星期的精神寄托,我喜欢那种怀揣期望去,满载而归回的感觉。
我知道桑拿可以消除浑身的疲惫。
我领略了欧洲大部分的城市美景,文化差异。
我有了人生很多个必做的第一次。
我学会在怎样自己安排好学业和娱乐。
我学会习惯。
学会随遇而安。
学会坚强。
我知道并不是所有事情都是按你想象的发展,但是回想起来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然后我满载着对芬兰的美好记忆和那片心中的蓝回国了。
我冲出机场就看见爸爸妈妈的笑脸,他们对我挥手。
这时候的我,就像当时想象的一样,激动地拥抱了他俩。我还记得爸爸眼角深深的皱纹和妈妈满眼的笑意。

我想,出国的真正意义大概就是:当你发现你的生活并不是你所期待的样子,你会不遗余力去改变它。
2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0
20岁和男朋友一起来加拿大留学,现在我们30岁了,在这里读书工作生活,定居十年整,已经结婚有了两个小宝宝。首先,不敢说国外一定比国内好,但是和国内同龄的人比,我们生活的压力确实小很多,生活质量也高不少。在这里读书完了工作,赚不了什么大钱,但是也不辛苦。没有所谓的加班,每天不紧不慢的七八小时,剩下的时间都陪伴了家人孩子。20-30岁人生价值观形成最重要的十年在国外,人会单纯很多。特别是男人,没有国内的应酬和油腻大环境,他也没机会花天酒地,家庭观很重,一心扑在家里孩子身上。其次,有了孩子以后,觉得留学以后没有回国真的是为孩子奠定了好的基础,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其他,孩子享受到的各种福利,会让我觉得出国这条路没有走错。即使大人会觉得这里生活无聊,但是久了,也就习惯了这里的平淡。十年前出国留学一个决定,我们的一生改变了,让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就走了和我们童年不一样的路,不敢完全确定一定比我们过得好,但是我想还是有优势的。不过,最后的最后,无论在哪里,我一直和他们说,你是中国人,要学好中文。这点,是一个出国十来年的人最值得坚守的,因为只有出国了,才懂得了 祖国 的真正含义
3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1
出国留学的影响,可从两方面来考虑,一是留学在专业训练、学术修养上的影响,二是出国后的全新生活对人的影响。因为不同专业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不一样,很难进行总结,所以我们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看出国生活本身对人究竟会有哪些影响。


[h1]出国可提高自我概念清晰性[/h1]当我们说“我越来越了解自己了”,或者“我觉得自己很陌生”,其实都在体现着自我概念清晰性(self-concept clarity),是指一个人在自我认知内容上的清晰度、确信度、自我一致性和稳定性。较高的自我概念清晰性让人的幸福感更高,更能应对压力,提高工作表现。而国外生活就是一种会增加自我概念清晰性的经历。
学者Adam(2018)在网上招募了296名实验参与者,其中一半人曾居住国外,一般人未曾居住国外。所有参与者需要完成一份自我概念清晰度量表,评估自己认同程度,例如:“通常情况下,我很清楚地了解自己是谁”、“我的性格的不同层面之间很少发生冲突”。结果发现,相比不曾居住在国外的人,曾居住国外的人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
这一过程与自我识别思考(self-discerning reflections)的增加有关。面对外国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规范,自我识别思考使人识别出自己的身份能否真正定义自己,还是只是反映了以往的文化教养。当一个德国人来到不以守时为准则的国家,就可以判断守时究竟是自己的个人价值观还是文化规范。长期生活在一个国家就很难有机会进行质疑和判断,因为周围人的行为往往与自己很相似。


[h1]出国可增强创造力[/h1]许多答主提到多元文化经历会提高创造力,研究也有相似的发现。新加坡学者Leung和Chiu(2010)招募了65名欧洲裔美国人进行实验,对美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进行不同类型的接触(单一文化接触、双文化接触、不接触),之后完成创造力任务。结果发现,进行两种文化接触的参与者在创造力任务中表现最好,这个效应在之后的5-7天都会存在。
相比只认同单一文化的人,双文化者(同时认同本国和所处外国文化的人)不仅会表现出更强的创造力,事业上也会更成功。这种效应与双文化者整合复杂的能力有关,在信息处理中,越是能思考和整合多个视角的文化,创造性活动的表现就会越好(Tadmor, Galinsky, & Maddux, 2012)。
其实任何好的改变都不是从天而降的,即使拥有多元文化经历,如果固守认知封闭,太过需要获得确定答案,或者存在强烈的恐惧,就很难增加对外国文化的接纳,继而创造力也很难有所改变。


[h1]出国可增加普遍性信任[/h1]对于许多没有出国经历的朋友来说,国外环境存在许多未知因素,需要更警惕。但研究得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越是到过多个国家旅行,就越会对周围世界产生普遍的信任感,这种普遍的信任感是指对人性仁慈的信念(Cao, Galinsky, & Maddux, 2013)。
当存在这样的信任感,我们就会更多参与社会,做出亲社会的公民行为。不同国家的、不同种族的人交流时,也会因为这种信任而降低阻碍。形成信任感的关键在于关注国家、种族之间的不同之处,而非相似之处,关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降低人的消极预期,对他人产生积极、信任的态度。


[h1]去过的国家越多越好?[/h1]出国经历会对人产生许多积极影响,然而并非只要踏出国门就会获得改变。心理学家从国外经历的广度(生活过的国家数量)深度(居住在国外的时间)的角度进行了解答。他们发现,国外经历的深度对自身认知、能力和观念的提升和改变更为关键。
Adam(2018)邀请了559名有国外居住经历的MBA学生参与实验,发现旅居国外的时间越长,进行自我识别思考的机会越多,也就越能提升自我概念清晰性。此外,国外经历的深度是增强创造力的关键驱动力。在一项针对全球顶级时装公司的研究中,时尚总监在国外工作的年数越长,所在公司时尚品牌的创造力就越强,工作过的外国公司的数量并不能预测创造力的提升(Godart et al., 2015)。


但是,居住国家的数量却并非越多越好。广泛的外国经历可以促进普遍性信任,增加认知灵活性,但有研究表明经历的广泛性会使人的道德观念更具“灵活性”,容易让人觉得道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降低对特定文化中道德原则的遵守,容易产生不道德的意图和行为(Lu et al., 2017)。这个现象在相当广泛的人群中——不同文化人群(英语、法语)和不同人生阶段(高中生、大学生、MBA学生、中年人)——都得到了证实。


你赞同以上的研究结果吗?来结合自己的经验聊一聊吧~


References:
Adam, H., Obodaru, O., Lu, J. G., Maddux, W. W., & Galinsky, A. D. (2018). The shortest path to oneself leads around the world: living abroad increases self-concept clarity.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45, 16-29.
Cao, J., Galinsky, A. D., & Maddux, W. W. (2013). Does travel broaden the mind? breadth of foreign experiences increases generalized trust. Social Psychological & Personality Science, 100(1), 75-81.
Godart, F. C., Maddux, W. W., Shipilov, A. V., & Galinsky, A. D. (2015). Fashion with a foreign flair: : professional experiences abroad facilitate the creative innovations of organiz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58(1), 195-220.
Leung, A. K., & Chiu, C. (2010). Multicultural experience, idea receptiveness, and creativity.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 41(5), 723-741.
Lu, J. G., Quoidbach, J., Gino, F., Chakroff, A., Maddux, W. W., & Galinsky, A. D. (2017). The dark side of going abroad: How broad foreign experiences increase immoral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2(1), 1-16.
Tadmor, C. T., Galinsky, A. D., & Maddux, W. W. (2012). Getting the most out of living abroad: biculturalism and integrative complexity as key drivers of creative and professional success. J Pers Soc Psychol, 103(3), 520-542.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当一对情侣无话可说的时候,该怎么做?
为什么部分人友善且独来独往?
低自尊的人应当怎样自我治疗或调整?



3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2
我觉得我也可以发表一下出国对我人生的影响。 可以说是改变我人生轨迹的一步举动。这也是我后来一直在鼓励很多留学生留下来的原因。
正常来说,如果我不出国,我在国内读的是土木工程,按照同学的评价发展水平,现在估计也是在2-3线城市安家,一份差不多的工作,但是可能也比较辛苦,会常常出差。直接用钱来衡量的话,应该是年薪在20万左右。 主要头疼的还是孩子的教育和医疗问题。 如果没有买房的话(likely),现在应该压力还是很大的。
大三的时候选择出国还是很有魄力和勇气的, 06年的时候美国大学的学费和现在差不多,可能还贵一点点(当时的汇率是1:8)。主要是家里穷,父母在我决定出国的时候,从亲戚朋友那里借了20来万给我,算是我的所有留学的费用。 我知道我拿着这钱在美国我不只要赚生活费,第二年的学费也得自己去弄。 当时并没有考虑太多。 我就一个想法,我可以赚到学费,我可以找到底工作。 后来在美国的前两年应该是我人生当中最辛苦,压力最大的两年,学过修车。在中部读书,坐火车到纽约买出事故的车基本完成自己的维修后开回中部卖给别人,运气好的时候一辆车可以赚4000美元到6000美元。 因为我花了太多的时间在赚钱上面,而且课程压力又及大,每个学期都是18个学分,第一年结束后我GPA不到3.0。但是我总算是把第二年的学费给赚到了。 还能贷款买个房子出租给学生和自己住。 去美国的前两年是最有激情和最能吃苦的。 我清晰的记得我刚到美国的第一周,感觉什么东西都好贵,吃了一周的cup noodle和饼干。
后来研究生为了拿全奖,也是一个一个老师的问,而且不止问一次。 整个学院都被我问过好几遍, 最终还是有老师不嫌弃我的低GPA,和没有GRE的情况下给了我全奖(让我帮他做了一个夏天的实验,还给了我一小时15-20美元的工资),这是我非常重要的一步,不然我觉得我很难在美国呆下去。 我至今还是非常感谢那个教授的。  2010年毕业的时候,经济危机,但是当时的我居然拿到了纽约一家比较大公司的offer。当时,中国留学生唯一的一个,算是院里面的留学生中不小的震动。后来的路就比较顺了。 包括后来的转行,去咨询公司BCG。 直到从bcg辞职出来之前,工资也拿到了20多万美元。 现在拿了绿卡,在美国也有几处物业,国内前两年也买了一套房子, 能开S550,想去哪里度假一般都能去,不太需要担心将来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医疗问题(因为,不出意外,孩子应该会在美国生)。. 我觉得我是一个资质一般的人,包括现在英语都没有说的特别利索。 大部分的人如果做好奋斗的准备,美国是给你非常大的机会的。
3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3
看了很多的回答 很多都是对未来就业 或者对自身价值的影响
我是千千万万留学党中的一员 但是出国从性格和思想上改变了我

以下回答只说说自己

从15岁初中毕业留学到美国 坐标科罗拉多 读完了四年美国高中(美国初中两年制高中四年制) 现在在西班牙马德里准备上本科

我不勤奋也不聪明 有突如其来想要读完一本英文小说的想法 也会只看完一页就将书封存 成绩不拔尖但是四年下来GPA4.07 在学校参加各种球队

很多人会说美国的大学都是混日子 飞叶子吸烟喝酒没事炫炫富 但是美国高中的情况完全不同 我所在的是一所私立基督学校 人不多 全校中国人加起来30个左右 基本每个人都要住在寄宿家庭 寄宿家庭的情况不等 好的会把你当亲生孩子照顾 坏的只会把你当成来自中国的摇钱树
我住在姑姑的家里 但是她的脾气并不好 非常极端 不是非常容人 心情好的时候嘘寒问暖 心情不好的时候会被拎过去臭骂一顿 她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 会说我没有帮助他们学习 然后我开始学着看人的脸色 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事事都需要她 不可以像和父母一样耍性子 不要认为生活在亲戚的家里会舒服 真的是要看情况看人的…
于是这四年我学会了做各种菜 pasta 甚至感恩节火鸡
我身边的朋友呢就更是看情况了 有的幸运的 寄宿家庭常常带着去看NBA各种演出球赛 有的不幸运 寄宿家庭买了草莓都会偷偷藏起来吃

我们的城市是科罗拉多第二大城市 距离丹佛一个小时 但是我们没有任何交通工具 市内基本找不到公交 没有地铁 只有uber起步也是7 8刀 日常都靠寄宿家庭接送 周末出门会打uber 去丹佛的时候大多数是和朋友拼uber 但是路费也不便宜 我们也没有到考驾照的年龄 也没人买车 所以我们最常见的就是去市内的mall逛逛街 看看电影 minigolf 郊区的outlets 也没有到酒龄甚至烟龄 偶尔春节圣诞节会相约丹佛滑雪 吃顿像样的中餐 大家都过着相对健康积极的生活

那么每天三点放学以后做什么 学校体育项目分三个季节 秋季有男生网球 田径 摔跤 男生高尔夫 女生排球等 冬季是男生篮球 女生篮球 春季是女生网球 女生高尔夫 田径 马拉松等  每天训练 然后开始进行学校之间的比赛 最后会进行区赛 区赛赢的学校进入州大赛 也是最激动人心的体育比赛

来到美国以后 我发现我所有在国内的爱好 学的东西 全部都可以用上 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打了三年的网球 两年的高尔夫 而且从小画画 然后来到这边随便课上的画被老师挑去参加比赛拿了个第一 然后网球和高尔夫均在校队 所有你学过的你会的在美国的校园 都不会忘记 会给你非常多的机会去展示你自己 然后我意识到了小时候父母逼着学的这些”才艺” 如果搁在国内 可能会被慢慢遗忘 但是到了这边才可以真的发挥你的才艺
在美国高中 受欢迎的不只是学霸 更受欢迎的是运动员 很多美国女生会的不只一项运动 有个女生秋季去打排球(排球队队长 冬季打篮球(队里速度最快的后卫 春季跑田径(4*100m进了州大赛 这个女生做起俯卧撑来比男的还暴躁…凭着成摞的奖项拿着全额奖学金步入大学

而且说一个很现实的事情吧 很多人一听留学美国就会想常春藤 中国人拿着120的托福就去了常春藤 但是在美国人的日常里是很少见的 就算被录取了家里也没钱上 所以很多美国人选择上公立大学拿奖学金 我们高中一届毕业的都没一个去常春藤的…

总之书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 但是你除了脑子里的知识 你的手 会做什么 你的身体 会做什么 你的实践能力 这些学了增加自身价值 增加技能点的东西 千万不要扔!!!


我属于好动型的 学校活动参加的多 加上个子高 网球什么都有基础 这四年也收获了不少





好多人觉得留学去美国不靠谱 变得爱玩不爱学习
可是我在美国呆了四年以后 真的变得不爱玩了...因为没有交通工具 要去哪里玩都要经过学校家长中间一层层同意 很多时候学校怕担责任根本不让大家去别的城市玩 有的时候大雪一下 学校一放假 在家里窝搁三四天都是正常的
然后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消磨时间 消磨时间消磨时间 肯定不是学习…
因为也出不了门 都不愿意给家里添麻烦接送 然后我开始研究自己做好吃的 想吃什么了就研究 折腾一上午 吃饱了就会拿kindle看书看小说 然后交替着看看剧 我不爱玩游戏是真的 冬天开始研究织围巾…闲的给爸爸妈妈妹妹男朋友好朋友都织一条……
唉…大雪天盖个被子看着剧织着围巾一天就过去了…
然后四年下来练就一手好厨艺 和 各种花样的围巾都会织………
我现在自己一个人呆着一点都不觉得无聊…也不会想着每天都往外跑 然后深更半夜回家
就感觉从一开始的很浮躁变得沉稳下来了吧



留学呢最大的好处就是自己做决定 父母的手伸不了那么长的 给你的钱有限 你自己安排该买什么不该买什么 你如果真的想学抽烟喝酒飞叶子 也有的是渠道 自己选择 也自己负责 思想上开始真正的独立 不在指望父母为你选路 到了临近毕业 有的人大学连个消息都没有 有的人早已准备妥当就等着毕业舞会了 这时候就看出 脱离了父母 你知不知道到了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 我从未逼自己去在该玩的时候玩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 但时间下来 确实就是这样做的 你可以一直玩 不学习 但是挂科要重修 极度影响GPA 但是在别人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你只能打电话给家里要求买答案(美高这种现象算是少 所以最简单的就是你自己拿主意 好了坏了你都要受着


最后呢是对我的思想的一个大改革
在我没出国前 我觉得我会一直学画画 时候考美院学设计
在我刚出国的时候 我觉得我在美国上大学 学心理 读研 未来在美国就业
但是四年下来了
我开始想 美国的大学是不是我想要的 那种说美国大学就是吃喝玩乐炫富的 我不反对也不赞同 我身边有这样的学长 也有不是这样的学长 所以在个人
有的学长毕业了和我说 上大学发现都不用说英语 就是上个大课交个paper考个试 整日混在中国圈子 其实有点把我吓到了 我不敢保证自己会是一股清流 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我也不是和美国多么说的来 于是我害怕了 我开始想美国的大学 花了几百万读四年 我能得到什么 当我觉得我得到的可能不值得这么多钱的时候 我就开始有各种想法
欧洲 西班牙 马德里
我想学西语 我想来欧洲
然后这个想法真的就是挥之不去 美国的四年我已经学了很多 体会到了很多 那我还要再待下去吗 我还可不可以去看更多的地方
然后在我已经收到了几封录取通知书和奖学金的情况下 我选择了来西班牙学习准备本科

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还年轻 我是不是只想安分守己
我没有了固定的思维 我会根据情况为自己选更好的路 更适合自己的路
我不会在脑子里就过完了我的一生 按部就班

那么我需要多学一年西语
我可以多学一门语言 多去几个国家 了解更多的文化
我觉得很值得
我知道了美国是个现代化的国家了 那现在我就想去一个有历史有人气儿的地方

然后我来了
我很喜欢这里 这里的大街小巷 这里的建筑 这里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悠久历史 这里来往匆匆的欧洲人

现在在这边也呆了很久
我从不后悔我的选择 自认为明智 我觉得相比起美国的大学 我更想来欧洲看看
所以呀 趁着年轻 勇敢点做出决定 包一拎睡一觉 就是另一个世界了 多走走多看看才知道哪里更适合自己 有的时候我自己也会觉得不可思议 我在马德里的街头听小提琴 不到二十已经走过数十个国家 这些经历用钱都买不来


我还不能说出国留学对我的一生有多大影响 但是目前看来影响非常大

我觉得对于我自己来说 国外的环境 或者说国外的人并没有多么多么影响我 而是当我离开熟悉的母语环境 离开我的父母 我真正的明白了我是什么样子的 我能做什么 我做不到什么 在这个环境下 我如何调整自己 去适应环境 很久以后 这些收获的习惯 心态 和为人处事的方法可以影响我的一生



我相信我的留学路还长 我会学到更多 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我 这些丢不掉忘不了的 才是我最喜欢国外的地方






和妈咪在毕业典礼







马德里与法国




谢谢
3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4
不好意思,不知道当时怎么就连错人了:-P 是这一位:@Todd Sandness
至于中英混杂这件事真的挺抱歉的,写文章的时候比较着急,有些词一下不知道怎么用中文精确的表达就直接写了英文,真的不是在装。
-------以下是正文--------
出国留学对我23年的人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我16岁就来美国了,那个时候英文说的很差,什么都听不懂,连security是安检的意思都不知道。当时自己站在Chicago O'Hare错过了航班,十几个小时没有睡觉,生病又找不到行李,跟三个女生在机场附近的一个酒店过夜,躲在洗手间里一边哭一边给爸爸打电话说我想回家的那种绝望的感觉现在都忘不了。在我之前的一个回答里,我分享了我16岁做交换生去了一个几乎没有中国人的地方的感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440285/answer/68231475
这一年的体验真的很好,虽然有过很多挫折,很多的不愉快,自己也有过一整晚一整晚因为想家,想说中文但说不了哭的时候,但是对我整个的人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除了英语提高,了解了很多美国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这些经历真的教会了我怎么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扎根生存,从一个朋友都没有到有很多的朋友,从英文讲的不好到被人误认为是ABC。如果题主也在一个没有中国人的学校挣扎的话,我想说,这种体验是人生难得的财富,可能当下很痛苦,但是现在努力去拥抱这些挑战,日后回过头来会发现,这真的会是很美好的回忆。
这是在美国的第一年。
后面的4年对我来说,第一个感受是我体会到了做北漂的感觉,真切感受到在外靠朋友的含义。父母不在身边,所有的事情都得自己处理,他们最多只能在经济上支持我。刚来LA没有车,那个时候还没有Uber,所以一切都是靠走的。记得当时想要买车,但附近没有dealers,我在北京认识的好朋友从Irvine开车来接我带我去看车又把我送回来他再回去,来回一天大概开了160miles,约256公里。我买车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怎么跟人砍价,那个时候社会经验欠缺,根本不知道怎么跟别人argue,于是我的一个朋友帮我找车带我去买车帮我砍价。我不敢想象没有他/她们会是什么样的,所以我对我的朋友们都非常的感激。
第二个影响应该是对于美国的政治正确性有了切身的体会。以这种政治正确包括支持trump就会被骂,不支持LGBTQ就是错的,以及black lives matter。记得学校因为政治正确,建立了gender neutral的卫生间,即男女生可以同时用一个卫生间和浴室,一个卫生间里有几个隔间来保护隐私。这是为了保护学生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即如果一个认为自己是女性但生理其实是男性的人不用纠结是要去男卫生间还是女卫生间,不过学校的同学还是很默契的把一层的两个gender neutral的卫生间变成了一个只有男生用一个只有女生用。
另一个更加深刻的事例是大三的时候,学校进行了POC(People of Color)的游行,我所在的学校是个典型的“白人学校”,(我个人觉得这个说法挺奇怪的),学校里的非白人学生觉得学校不关心他们的利益,有一位拉丁裔的低收入学生写邮件抱怨在学校感觉很不舒服后,我们的学生处主任在回复她的邮件中说她不符合“CMC Mold”(CMC模式,一般可以理解为富人+白人+精英主义),





而于此同时,万圣节的时候,Facebook上有几个学生发了一张穿着有racist意味的constume并举着牌子说"Sorry",让很多墨西哥裔的学生非常的不舒服。



第二天就爆发了全校的POC运动。早上起来一打开宿舍门,感觉回到了文革时代,门上,墙上,走廊里,卫生间,电梯里都是传单,走出宿舍发现全学校都贴满了传单,教室里,水池旁,食堂里,等等你能想到的地方都贴满了。后来学校出面道歉,我们的学生处主任和校长被学生“批斗”,当众道歉,但是学生并不满意,于是出现了绝食抗议,逼她辞职。我们年级的学生会president也辞职了,因为她出现在了那张照片里。我非常不认同我们的Dean说的CMC Mold,这句话非常的offensive,我也非常的不认同那些发racist照片的学生的做法,我也支持抗议游行。只是在批斗的过程当中,一位中国的留学生跑上去发言,当她分享她自己被黑人歧视的经历的时候,很多支持POC运动,支持种族平等的人开始骂她,让她闭嘴,让她下来,那个场景我到现在都忘不掉。这就是政治不正确。我自己在学习哲学的过程当中也遇到了类似的经历,我们读了一篇文章,里面的观点是:在African slavery时期,由于白人对黑人的剥削,以及多年以来白人对与黑人隐性和显性的歧视,导致黑人的收入状况非常不好。如果一个白人穷,那么是因为他不努力。而如果一个黑人穷,那么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白人对他和他家族以前的剥削导致了这么多年他们无法像白人一样积累财富,输在了起跑线上。文章提出的解决方法是要求现在社会上的白人把他们的财富分配给黑人,这样可以达到种族平等。我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被震惊到了,而在讨论这种解决办法的好坏时,班里的同学竟没有一个人说这个解决方法很奇怪,很不公平。大家都是支持的,而唯一提出反对意见的人是说这样的分配会激化种族矛盾,对黑人更不利。这一系列的事情让我感觉到美国没有所谓的“自由的空气”以及真正的“言论自由”,所有的言论自由都是建立在政治正确性上的。

第三个感受应该是意识到了我要为自己做的决定负责。以前总听说美国的本科教育允许学生一直变换专业,直到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为止,我非常的喜欢,幼稚的认为这就是政治正确的,因此觉得无论我怎么折腾,只要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能走上人生巅峰。我也是这样做的,刚进大学,我一心想读法学院,于是所有的课程都是政治类哲学类的,这样的情况维持了两年,我才发现我对经济的兴趣越来越高,对哲学的兴趣越来越少,于是换成了经济和金融专业。在这四年里,我确实很好的利用了liberal arts的自由,找到了自己的passion,但是同时我也意识到即使是在一个崇尚学术自由的环境里,也需要时时刻刻考虑到现实的残酷。以前的我太过naive,以为素质教育就是不用承担后果的教育,但经过了这四年的学习和努力,我发现作出任何的选择都是有后果的,这让我在未来作出决定的时候更加的谨慎。我也非常感激我的父母对我全力的支持,以及对我任性的包容,我也意识到自己非常的幸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承担的起素质教育和任性探索自己兴趣的后果的,如果没有父母的大力支持,我不可能这么的任性。
我从不后悔自己读了很多的书,学了两年的哲学,写了很多的paper,跟别人辩论了很多次,因为这些经历让我的逻辑思维变的更加严密,更能发现别人语句间的逻辑漏洞,并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更加理性的解决问题。这些soft skills在我的工作中,创业中,跟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都有很大的帮助。
出国留学对我的影响是很大的,让我认识了很多很优秀的人,我希望能够将我的这些经验,教训,以及资源分享给跟我一样挣扎的学生,帮助他们尽早的发掘自己的爱好和所长,制定计划,少走弯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实现他们自己的American Dream。我很幸运的遇到了我的partner @Todd Sandness, 一位在Morgan Stanley和Edward Jones有多年职场经验的人,我们一拍即合,创立了Global Professional Success (GPS) Advisory Group, 希望将我们两个人的经历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自由的探索自己的兴趣,而由我们来帮助他们兼顾到现实的残酷;我们也希望能够帮助已经工作了的在职人士少走弯路更快的实现自己下一步的职业目标。如果大家有任何关于求职,学术,学英文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或者 @Todd Sandness ,我们都会很愿意帮大家解答!
最后的最后,我非常感谢提问者给我这个机会来回答这个对我来说有sentimental value的问题。
3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5

在荷兰交换学习的五个月是我最最快乐的五个月。 文章较长,看前半部分就好:)
2018年8月27日,一个人,两个24寸行李箱,降落在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机场转火车来到小城 Zwolle,虽然有六小时的时差,然鹅睡意全无。整洁舒适的街道,引起极度舒适。

离别时的雪https://www.zhihu.com/video/1076558011325124608
入住学生宿舍的第二天, 从阳台上进来几个刚抽完大麻的西班牙人(我室友的朋友),还一度把大麻放桌上向我展示,并问我要来点不.......  我当时心想,哎哟我擦,这都什么人啊,走开走开。虽然荷兰大麻合法,但我可是正经儿学生,当然是拒绝的。经过初步相互了解后才发现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那么的刻板,“小眼睛,一喝酒就脸红,毛 is watching“,但他们还是比较友善的。有个大麻吸飘后的西班牙人一直抱我,这让我想起了以前一个喝醉后抱我的同学,倍感亲切。为了展现大国风范,以食会友的优良传统,我请他们吃了我的可乐鸡翅。 后来我一度因为用可乐鸡翅会友的方式在交换生中小有名气。

其实是第一次做见过面,聊过天,吃过中华美食后,当天晚上,这群人想拉我去酒吧。对于我这在中国从来没去过酒吧的人,再加上对酒吧、夜店以及国外夜晚安全形势的传统考虑,断定那是是非之地,不该去。但是最终鉴于“来都来了”的原则和西方的夜生活文化背景,我最终还是豁出去了。其实也不就这么回事嘛;)关于酒吧,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患有先天疾病并坐轮椅的交换生,在荷兰的五个月里,她party参加不少,在酒吧里坐着轮椅,该蹦的迪照样蹦和大家一起嗨,这是真正面对生活该有的样子。生活并不公平,但我们依然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


不出国,我绝对不会知道这些吸大麻的西班牙人后来竟成了我的Best Friends, 我绝对想不到天天吸完大麻后flying的人竟然想当警察,而且正在为警察考试做准备。 他们日常的礼貌程度与吃饭和社交时的礼仪让来自礼仪之邦的我倍感惭愧。

爆个照出国后,我才意识到我的生活竟可以如此多姿。借着假期的空闲,从未出过国的我,在短短五个月里不知不觉已在 “荷兰,比利时,法国,德国,捷克,匈牙利,奥地利,意大利,瑞士,英国”留下足迹,走过二十多个城市。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巴黎,柏林,布拉格,布达佩斯,维也纳,罗马,伦敦,剑桥,爱丁堡.......世界此刻触手可及。

科隆大教堂前的我旅行,让我遇见了许多可爱的人。

最左边的马来西亚小哥是柏林青旅认识的,右边小姐姐我在莫斯科转机认识不到十分钟,后来出来一起玩,我们四个人一起玩了一个星期。告别了马来小哥,本来是计划到维也纳与小姐姐离别,结果我改变行程和她们飞米兰跨年。买了件fashion一点的衣服,也算是为伦敦街头的设计师偶遇做铺垫吧,哈哈
身后那条沟是瑞士某个大冰川大大的世界,充满着大大的机遇。

伦敦街头帮助了一位陌生人,给我阿玛尼的衣服没敢收,可能刚好那天我穿着米兰买的衣服,确认了眼神,才看上我的
罗马斗兽场乱入的小姐姐
出国,是我二十周岁这年收到的最赞的礼物
旅行,让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与友善,少了猜忌和隔阂,陌生人之间也可以默契十足。一人上路,旅途中却从未只身一人。


唯一的遗憾是,离开荷兰的最后一刻也没去尝一口大麻。毕竟一点也不碰是我在那边坚守的原则。

不知道哪个伙计掉的草本精华https://www.zhihu.com/video/1076558406357331968


回国时在布拉格转的机,窗外飘着雪,凝视着Praha字牌,和朋友告别时都没落泪的我竟忍不住热泪盈眶,机翼结冰为我争取了些许时间与这片承载着我最快乐记忆的土地挥别。从这里起飞,那就真正该说再见了。

宿舍的小白板上书写着我与国际友人的故事在国外的日子里,我谨言慎行,始终没敢放下大国包袱,致力于弘扬国威,扫除刻板印象。在捷克和英国吃饭始终不忘付一点小费。经常滔滔不绝地向国际友人述说着中国的改变和腾飞的我,再次回到祖国的怀抱时,才真正意识到了国内外差距依然很大,祖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幸运的是,年轻一代洋溢着蓬勃的希望。

感恩所有的小幸运。2019,世界依旧很大!


学校上学期刚与巴塞罗那一所大学签了交换项目。当飞机落地的那一刻,我知道我接下来会干什么了


未完,待续......


此处更新轶事一则
+++++++++++++++++++++我与阿玛尼设计师邂逅++++++++++++++++++


在伦敦旅游时的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十字路口正准备过马路时,一位衣着光鲜座驾大奔的陌生男子从前方驶来,他探出头询问是否可以帮他一个忙。No problem 没问题啊,我可是活雷疯儿。他把车停靠路边,于是,我们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阿玛:你是住在伦敦吗?
雷疯:不,我是来这边旅游的。
阿玛:没关系,我也不是这的人。你知道去机场的路吗,我要去接老婆,你能帮我谷歌导航一下吗?
雷疯:(他手机可能出了点什么问题,这都不是事儿,嘿嘿,看我的。)可是,我的谷歌地图是中文版的,你看得懂吗?
阿玛:没问题的,能把手机给我拍几张照吗,放心我不会抢你手机的,I have money.(好的,我不介意你有钱的)


雷疯:你确定能找得到路?
阿玛:你看,这里有距离,路名,我之前在上海呆过一段时间,能看懂一点中文。
雷疯:嗯,好的。


(活雷疯做好事儿,在快完事儿时......)
阿玛:请稍等一下。
(阿玛从手提包里拿出了张名片递给我,我接过名片,瞄了一眼,看到阿玛尼的图标,但是随后就直接放进口袋里了)


阿玛嘱咐我说:你如果去了纽约一定要来找我。哦,疯儿,我车后座还真有点东西,是几件衣服,你喜欢时尚对吧?知道伦敦时尚周吗?我是来这边参加时尚周的


雷疯:我知道巴黎的。


阿玛:对,是一样的东西。你穿什么码子,中号对吧?我这几件衣服不会带回美国的,川普你懂的,税收太高了,你看看喜不喜欢。你可以坐我车上看,来这边吧,我把灯打开。


雷疯这时心想:好怕怕,不会是人贩子吧,上啥车。正好那个车门方向车多,便婉拒了。


阿玛:好吧,你看看喜不喜欢。(边说着边准备从打开的手提包里拿出衣服,车内太暗,他于是先找了下车内的灯,却没找到对的按钮,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怕我走了。)




雷疯儿太年轻,没见过啥世面,只知道阿玛尼很贵。
突然要给我阿玛尼衣服,幸福来得太突然。


我霎时间思绪万千,时光之轮在我的二十载岁月当中穿梭。俺娘的叮嘱在我脑海里不断地重复:不要回答! 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啊,呸........  应该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不会掉馅饼,天上不会掉阿玛尼.......


我思考着,思考着,说道:I think it's OK, just a little favour,  Amarni is too expensive for me, it's OK , nice to meet you.  没事儿,我也就帮了个小忙儿,阿玛尼对我来说太贵了,不客气,很高兴遇见你(边说着还伸出我的小手儿跟他握了握准备走)


此刻的阿玛很沮丧,脸上写着懵逼:why? I will not take it back to America anyway. 我反正不会把这几件衣服带回美国(为什么不要呢?发生了什么?因为我刚开始看起来也是想要的)


雷疯儿:You 可以 give 这些衣服 to 你的 friends 呀!Thank you but 阿玛尼太贵了,我只是帮了个小忙。


阿玛有点不开心,似乎是可能认为我把他当骗子了,最后在我离开时不情愿地说道:Ok,fine. 好吧......


雷疯儿开心地回青旅了,拿出了阿玛尼名片看看,在地铁上思绪万千,虽然脸上洋溢着学雷锋做好事后的喜悦,可这心底儿呀不是很舒畅,仿佛做错了什么,是因为让他觉得自己是骗子了而愧疚呢?还是因为错过了几个亿?




遇见阿玛对我的影响还是挺不错的。有一天我看到了个交流项目专业叫国际时尚管理,突然勾起了我进军时尚业的激情,立志要做一个懂 Fashion 的仔儿。
现在再想想,帮助他人不求回报还挺好的,留下了个好印象,我如果真读了这专业,打算给他发条信息呢。
冥冥之中,似乎我们碰到的人、遇见的事都在不断地影响着我们成为最后的那个自己。


谁知阿玛变了,他变坏了,一开始还只是将信将疑,可后来.......


感谢 评论区里@胡辣椒 提醒我那是欧洲流传已久的骗术,我上网查了查,原文如下:

恍然大悟

这时候该响起柯南的背景音乐:)
来来来,小板凳搬好,坐稳了。
以下是我更加断定他是山寨阿玛的理由:




关于阿玛:


疑点一:手机竟然不能导航?(具体我忘了,如果当时问的话,他肯定能给出满意的答案)
疑点二:叫我上车坐副驾驶座位上看衣服。(戒备心 grows dramatically)
疑点三:要给我衣服,直接给我就好了,半天不拔出来,还想开灯。
疑点四:半天找不到车内的灯。(就是不想开,估计怕露出狐狸的尾巴)




关于我:


中奖理由一:当时我刚才大英博物馆出来,往地铁口走,附近有好几所大学,学生多。
中奖理由一:我那天背了个书包,看着像学生。
中奖理由三:我是亚洲人,几乎可以认定是中国人。
中奖理由四:我当时是一个人,而且长得嫩,好骗(嘿嘿)




关于我们:


在对话中,阿玛问起了我是哪里人,还先问问是不是美国人。
我说是中国人,他说他老婆也是中国的,一直跟我套近乎。(反正我也不赶时间, 来套吧)


刚开始感觉有点荒谬的是,阿玛拿着我手机拍了几张导航内容就完事儿了,我一直反问他你确定能找到路?
不愧是专门骗中国留学生的阿玛呀,拿着照片跟我解释说:你看这是多少距离,这是什么路,在哪里转弯。可信度还是挺高的。


说实话阿玛的手法,高,实在是高啊!严格的说是突破了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这条防线,因为我帮了他,这相当于是回报。 如果接下他给的衣服的话,很可能接下来就是骗我买他的假货了。
出门在外,还是安全第一。 特别是女生,一定要结伴而行。做人不贪心,阿玛没得骗。
口袋里的两磅五十便士巨款算是保住了,虽然比起“衬衫的价格九磅十五便士”少了点。


阿玛还是值得敬佩的,和我在深圳地铁碰到的要给我价值五十便士的“劳力士金手表”的大爷比起来,甩他不知道几条街。
而且,阿玛开的大奔是真的大奔~~
阿玛和那些骗几十几百块钱的人不同,他,一个亿起骗。




总的来说,此次被骗体验有滋有味~。~ 世界真大,有钱真好。
阿玛,等我,等我有了一个亿,咱儿伦敦再见!












3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6
我研究生在澳洲墨尔本读的,一年。之所以出国是因为我不想考研,还需要研究生的学历,将来好找工作。从小到大就英语学得还行,于是就懒着脸皮问我爸妈要钱出国。。。。。。我爸妈觉得出国挺长见识,就给我拿了钱。。。。之所以选择澳洲,是因为不用考GRE。 GRE对我来说太难,我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对我来说一年制最好,因为时间短,花费少。英国也是一年制,但是学费太贵,所以没考虑。选墨尔本是因为这个城市比较nice,是那种跟国内省会城市差不多的感觉,不喜欢地理位置偏僻的,所以选了墨尔本大学。
我本科西工大读的,四年下来85分吧,属于中等偏上。考雅思考了三次,前两次都是作文不够,我就记得那时候我同学都去复习考研,我就去复习雅思。终于最后一次作文达标了,就可以申请墨大了。我就申请了一个学校,很容易就成功了,貌似澳洲的大学都特别好申请。。。。。其实就算你雅思考不过也可以去读,不过就得先去读个语言班,就是提前去一个月补英语。。。。好像得几万块钱。我研究生的同学不少是读了语言班的,他们的本科学校比较差,本身英语也一般。
我记得刚去的第一天,中介给找的房子,贼破,结果去了心态就崩了,哭了。我男友安慰我,说先委屈一个月,他帮我找好点的房子。后来他果然帮我找了很可心的房子,当时一个月750澳元,很干净的卧室。房东是上海人,人很nice,开饭店的。我们临走前还给我们做了一桌子菜,特别赞!刚去那个月感觉很烦躁,语言不是很通嘛,住的也不好,就总跟我男友耍脾气,总要分手。。。。我男友就一直哄我,现在想想多亏了他陪我度过那段适应期!
到了学校,发现老师讲课一半听不懂,有点崩。每次做作业都挺费劲,还总有作业。成绩一直属于中等。班级里亚洲人不少,听课都比较认真。有几个中国人,我平时跟他们坐一起。有的是学霸有的是学渣。学霸就是每天学习,课余时间打工赚钱。学渣就是每天给家里人代购。。。。要么就是出去high。我属于中等,主要生活就是学习,闲了看视频,去市中心买菜买点好吃的,也会自己去转一些比较近的景点,毕竟我一个女生比较害怕危险。我大部分时间都自己在家做饭,出去吃太贵。
我的课不多,但是难度不低,印象最深刻的是wireless,PPT加一起300多页,复习那个的时候都我快哭了,有些知识点理解不了就问问老师,也问我男友,他本科跟我一个专业,懂得比我多。我记得我每次考试前那段日子就是每天在家复习,到点了做饭,闲了就跟男友视频,就这么简单。
我们学校的要求是只要挂科了一门就得复读一个学期重新考,这个搞得我压力很大,因为实在不好意思再要父母的钱在这里读下去。我就记得我当时最大的目标就是全部及格。。。。有时候作业不合格都会哭。。。我男友就安慰我。他一直在很努力地帮我,比如一些编程之类的作业,帮我改改PPT和演讲稿之类的。总之,他是我留学期间的精神支柱!
算了算其实我总共就在墨尔本呆了7个月,三个月一个学期。那边的暑假特别长,三个月,我就回国了。下半学期考完试男友来参加我毕业典礼,我俩一起玩了半个月,就当成婚前蜜月了,回国我们就结婚了。事实证明我脑子还算够用,基本上都是B,有一门我很喜欢的课还拿了A,说实话,挺高兴的,也挺有成就感的,努力没白费!
出国那段日子我觉得是对我的一个很大的考验,也是一段很珍贵的人生经历吧。苦涩,寂寞和无助感是有的,但收获也很多。
首先是锻炼了我自己喂饱我自己的能力,经过这一年,做饭无压力,算是一项必备的生存技能吧。老公去了以后我俩也经常一起做饭。我记得有一次去海滩还带了份饭,坐沙滩上吃,真香!哈哈。
再者就是语言能力肯定是提高了一些,尤其是听的能力。我说的少,但是复习的时候是要反复听老师上课的录音的,所以听的能力有提高。不见得每个单词都听懂,但是能理解他要表达的意思。这一点我还是要安利一下墨大,每个老师上课之前都会录音和录PPT,所以就算你不去现场听你也可以回去登陆学校的网站去听课自学,就是录不到黑板上写的东西。这个对期末复习还是很有帮助的。
还有就是那里的环境吧。跟老公玩了一些景点,大洋路,黄金海岸。很多饭店也都让我们印象深刻,现在都记得那些菜。反正我现在想起来真的就觉得像做梦似的。。。。因为很美很美。现在都记得我老公在黄金海岸看到那片绿色的海兴奋的样子,像个小孩似的到处跑。可能那段日子是我俩最开心幸福的日子吧!这段异国恋也算是对我和老公的爱情的检验了,熬过这小一年,我们觉得再没什么可以把我们分开,于是结婚。
最后,因为这个学历回国以后我顺利进了个外企,我现在也一直在这里工作。当时把我招进来的是个美国人,就是因为面试的时候聊得比较好,就进来了。跟我一起进来的另外两个也是留学生,美国回来的,人都特别赞!我很喜欢我们单位,待遇比不了华为,但是属于在西安不错的工资水平,这几年工资也有稳步的提升。最主要的是我们单位压力很小,环境很单纯,几乎不加班,我觉得很适合女生。我很喜欢我现在的状态,说起来是该感谢我的这段留学经历的。
说实话国企和研究所是很不待见留学生的,尤其是我这种一年制的,简直被鄙视哭啊,我还是个女的,可想而知找工作很费劲。。。。所以我想留学回国以后找工作的话,也许只有外企能稍微体现你的价值?当然我是因为我不够牛逼,成绩都不突出,那些学霸大牛留学归来的肯定比我找工作强。。。。
不过这种一年制也算占了便宜了,毕竟我老公两年以后才毕业。。。他国内读的研究生。也是因为我工作早,所以我俩节奏也比较快,比较早的进入了婚姻,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买房买车都比同学早几年。现在我俩的孩子马上出生了,我们研究生同学还没几个结婚的呢。其实也没刻意着急去结婚生子,就是按部就班的吧。我其实骨子里挺传统的,我就觉得既然我没打算这辈子当丁克,那我为啥不趁我年轻的时候把孩子生了,恢复得也快。我想我如果跟我老公一样也是刚研究生毕业的话,首先我不一样能进入这个外企,再一个我很可能会工作两年以后再考虑要孩子,算下来那至少得到28岁了,对我来说有点压力。所以这个人生轨迹也算是被我出国这个选择改变了,而且是比较让我满意的改变。
将来如果有条件我也会送我孩子出国,最好一两年的那种,重在体验。我不会送他出去读本科,本科我觉得投资太高,回报率很低,我说的回报就是钱,我觉得在国内很难赚回来,除非留在国外。博士不敢说,身边有去的,是大学霸,想必耐得住寂寞吧,不过应该是晚婚晚育了。这东西也难说,人家的孩子生出来父母就攒够了足够的财富,想必跟我们这种比成长体验要好一些。
总之,我认为,有条件出国的尽量还是出去待一段时间吧,这段经历一定能带给你一些想象不到的变化。
3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7
18岁以前,只知道高考,读死书,读书死。没经历是什么,当时就有一点,最后4个月每天睡觉4小时,牺牲了身体的情况下,把各门课的分数提高了不少,这种经历可以锻炼一个人为一件事努力的拼搏能力,当然,过的很不幸福。

19和20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遇见了值得一辈子珍爱的女孩,这两年是感情的开始,投入很多精力去培养,去相互了解彼此,是非常有意义的。现在很多人到了30岁甚至40岁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人,只能相亲凑活解决,结婚前根本不够了解彼此,冒着风险,也许结婚后会过的不愉快。

21和22岁,在国内考完了托福gre,准备各种材料,寄送了10个学校,拿到了4个offer,就去了波士顿东北大学。去了美国才有了第一个微信号:weizhicheng0,经历真的太少。

23岁,波士顿到处都是中国留学生和印度留学生,给人的感觉比较传统,冬天很冷,地铁很慢,我只是每周上两节课,也没做太多其他的,开始去教会,接触信仰,在ymca打球,常常一个人,生活很平淡。

突然想改变,突然喜欢每天早上起来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并不是碌碌而为,孤单寂寞。而我的梦想不在学校里,那些大学的教授也不会告诉我。而幸运的是,我知道我想做什么,所以,我要去加州!我要去硅谷!说走就走,马上动身。身边的朋友都很奇怪,仿佛我打破了什么,好像在一个黑屋子里面,大家都在低头做事,我突然不干了,抬起头对着他们大喊了一声,他们奇怪看着我,眼神里有好奇、担心,然而还有欣赏和祝福。

夜里11点,飞机缓缓盘旋在加州硅谷核心城市san jose上空的时候,我看到如烟火般绚烂的夜景,这一刻我知道,我的命运被改变了。在硅谷,我开始学计算机技术,同时时时刻刻被自由、高科技的文化熏陶着,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天天上演着几个穿着T恤和拖鞋的人一夜暴富,四处演讲融资的故事,开车总能经过apple、google、oracle的总部大楼,让人充满热血和敬意。我也亲自见证了uber优步从硅谷的一个小公司变成世界级跨国公司的整个过程。容忍失败,万众创业,当这些事情真正发生在你周围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就不一样了。就像中国深圳,现在也是这样一个城市。

华人在硅谷做码农的比较多,一般有一些天花板,创业的都是佼佼者,但是很难和美国人合作,很多都是在华人圈子里,创业能进入美国的圈子是很不容易的,即使你是abc。在硅谷认识了很多有趣而传奇的华人,比如mia。一个国内3本院校的女孩,来硅谷也没读名校,从银行的商业分析师做起,现在积累了7年经验,顺利进入google担任商业分析师总管,目前已经去了ebay更好发展。有点逆袭的味道。当时我是她第一个学生,mia把她的多年工作经验直接教给了我,一个月时间,我就变成了2年工作经验的商业分析师,她帮我知道面试技巧和准备简历,我第一天投简历出去就拿到了10多家面试通知。mia也利用自己的人脉,帮我找了很多更好的机会,最终几乎确定一家公司,甚至可以提供h1签证。mia现在依然在利用业余时间招生带徒弟,希望更多华人进入到商业分析师这个领域。看着她朋友圈常常发一些她的学生成功入职facebook等公司的喜讯,作为她的第一个学生,我也感到十分高兴。

我可能就是一个骨子里都不安分的人,从小就是这样,于是我在硅谷创业了,因为我感觉有太多中国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需要解决留学、找工作以及工作身份的问题。而我自己一路走来,没有看到这个产业在正常的帮助华人,要不然就是中介乱收费,提供各种虚假信息。在硅谷,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选择创业就是选择改变点什么。我会在这条路上一直努力的探索下去,希望能让这个世界变好一点点一点点。

感觉自己一直在做正确选择,人活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要违背自己的内心而活,这话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也说过,生命就几十年,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话生活。还有就是,on the way,且行且珍惜。

现在26岁,拿着剑,带壶酒,浪迹江湖......
37#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8
出国留学最大的意义在于国外相对于国内来说没有那么严重的学历歧视,尤其是新加坡。讲两个故事,一个是我自己的,一个是我在新加坡带过的小兄弟的故事:
我的故事:
05年我来到新加坡留学,读的是一所给钱就能进的私立大学MDIS,学校的课程是和澳大利亚Edith Cowan University合办的,毕业时给的是ECU的文凭(MDIS前几年已经终止和ECU的合作了)。说起这个位于Perth的ECU,虽然它在西澳还算有滴点名气,但是世界排名500名开外的它放眼全世界范围来看就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不入流大学,它的文凭价值真心一般。
虽然我拿的只是一个不入流大学的本科文凭,虽然我在职场上面对的是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两所亚洲最顶级高校的同龄高材生的竞争,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在毕业之后的09年-15年这六年间在新加坡的职场生涯中收获了在美国AT&T,Equinix,新加坡交通部,苹果公司,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多家世界知名外企、投行、政府部门工作的经历。2015年11月,仅仅29岁零3个月的我更是靠着这张不起眼的ECU文凭以高级网络顾问的身份拿到了“世界第一土豪大学”:沙特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offer,成为了KAUST建校10年以来IT部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来自东亚的终身职员。年薪也从最开始折合的10万人民币涨到了今天的120万。
每次在新加坡跳槽换工作时我没有遭受过哪怕一次所谓的学历歧视,新加坡大公司的hr从来不会因为你的本科学历,你本科读的什么学校而对你低看一眼,只要你有能力,只要你能胜任这个职位,公司就会给你offer。这是一个真正任人唯贤,不论出身,没有文凭歧视的国家。我能在职场上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自身的努力外,离不开汇集了世界上所有你能叫得出名字的500强大企业的新加坡给我提供的“人人平等,能者为之”的就业平台和大环境。如果当年没有迈出这一步,没有来到新加坡,我的人生很大概率会是另外一个十分平庸的版本。


小兄弟的故事:
我曾于2015年在新加坡著名的华新网上发布了《谈谈新加坡计算机网络从业人员的薪水攻略》这篇帖子(现在已经被我搬到我的小社区专栏里)。一位当时年仅20岁,来新加坡留学的90后小兄弟在读了我的帖子后联系到了我,向我请教读Poly(新加坡的理工学院,专科文凭)该选择什么专业,随后听从了我的建议选择了计算机工程。随后的三年来他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在学业、技术、就业方向都听从了我的意见,最近快要面临毕业的他在今天告诉我他收获了JP Morgan的一份一年后可以转正的学徒合同!














除了小兄弟自身努力的因素外,敢问这个世界上除了新加坡,你还能说出哪几个国家的专科应届生能从世界顶级投行JP Morgan这种级别的平台开启自己的职场生涯?还有哪些国家的知名大公司愿意给刚刚毕业的专科生提供工作机会?
如果当年没有迈出这一步,没有来到新加坡留学,我和我这位小兄弟的人生很大概率会是另外一个十分平庸的版本感谢新加坡,感谢这段留学经历,它改变了我们的一生!


后记:
学历歧视在国内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凡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大学学的那些东西到底有多少是在工作中用得上的?到底有多少能影响和决定一个人在职场能爬到什么样的高度的?一个人毕业后是否有上进心,是否自律,能否持续努力、保持终身学习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最重要的因素,绝不是文凭一张纸就能说明一切的。国内这种文凭歧视传统硬是逼的当年盛大的CEO唐骏都要去搞个美国野鸡大学的博士文凭打脸充胖子。。。我想今天的华为、BAT、大疆要是能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给国内的专科生也提供同样的校招、社招的机会,不求完全平等,哪怕只给个3%-5%的招聘名额给那些有上进心的专科生,我想它们的人才库,它们的成就还会更大一点。
38#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2:59
我15岁出国,在加拿大读的高中,然后上大学。目前仍在大学在读中,我只能浅谈一下目前感受到的影响。十年后,或许又是另一番感受。
出国留学呢给我提供了一个更好更大的教育平台,能让我可以就读于一所在全球还不错的学校。如果我没出国的话,至少是无法念一所同等的大学。
然后,自己也变的更加的独立和勇敢。从15岁就面对异国他乡和陌生语言,到16岁自己租房做饭,再解决着生活里大大小小的问题。我在出国前,基本不太会做家务各种的,现在就得心应手地处理着所有。也会去直面并克服自己的恐惧,比如我超级恐高但去跳了伞。
整个人的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强了,出国后父母也从没操心过什么。总之,体会到了来自生活里的各种的刁难,但也努力地在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发生再大的事情,过了两三天也要擦干眼泪继续生活。 那些曾以为过不去的每一天,我都自己一个人走过来了。在体会过各种刁难后,就会更加地善良,总是会想去帮身边的人。更重要的是,能接受和适应着各种不同质量的生活。豪车豪宅动摇不了的平淡心态,安逸依靠也动摇不了的坚持。在这充满着诱惑的环境里,继续抱着初心的前行。坦然地接受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宽心地去面对着生活里的落差感。学会了抱着坦然的心态,去努力的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我想,这些性格的改变也会在未来里的某一天某件事里给我的人生提供到一定的帮助。

如果当年我没有提出要出国的话,我大概不会过早地体验到这些。我还会是那个爸妈身边娇滴滴的小孩,家务不会做也不独立,没什么想法,也根本不懂生活的艰难。因为他们依旧会在我的背后处理着所有的苦与难,安排好所有的一切,让我就这么顺风顺水地走下去。但是,我知道这不是我想要过的人生。

出国也给我的人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后工作回中国或加拿大又或许是其他的国家。毕业后会去读研,留在加拿大或许去澳大利亚又或许去英国。在你见过了更宽广的世界,对比了各种选择后,做一个喜欢且适合自己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能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喜欢的专业,挑选喜欢的学校,为自己的人生做着每一个决定,错了就停留然后改正…在几年前我问过我妈妈,我以后要是赚不回这些留学的钱岂不是会亏。我妈妈答道:“重要的不是赚回钱,而是你拥有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经历。” 我想,几百万的留学费用给予的仅是一个更大的平台,而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努力与选择。在这条道路上,不懈努力,不留遗憾就足矣。


看到一些评论说去农村等之类的也会有相同的收获,我同意,不管去哪做什么都会有一定相同或不同的体验。个人认为呢,每个人选择的方式不同,没有对错也不需去比较,只要是你自己喜欢的就好。对我来说,是先选择了必经之路,再获得了这些附加的收获。最后,愿大家的留学路上万事胜意。
39#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3:00
先送给所有纠结是否出国留学的同学:出,还是不出,都是你人生的一部分。选择在自己手上。如果想拼一把,出国是比较好的选择。拼了,最多失去的两年时间和学费。不拼,得到的可能是一辈子的后悔。
[h1]奇葩的我[/h1]我一共留学过三次,去过法国,日本,美国,加上中国的那个硕士学位,我一共拿了四个硕士学位。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数量上能跟我匹敌的。当然,学位质量上也都还行,对于我现在和以后的发展,是够用了(其实一个就够了,我是走了弯路)。因为我参加了两次双学位的硕士项目,并且本科只读了两年,所以我并没有读到30岁。26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工作了。
出生在一个小县城,家庭并不属于特别富裕。幸运的是,每一次的留学,我都是有奖学金的,我并没有花家里的钱。基本的流水账是,06年上大学,08年去了法国,10年回国读了研究生,13年去了日本,14年去了美国,15年在美国毕业工作。
之前写过一个答案,主要讨论的是出国留学对视野方面的影响,所以本篇会谈谈其他方面吧。
出国读研真的是这个时代必须的吗?十年期,如果让我想想现在的自己。我应该是不会相信自己现在能在Google上班。
我觉得我每一次留学的过程都是完全不同的体验。每个国家的留学生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同学,不同专业,差别也是很大的。出国可以让你接触到不一样的圈子。而很多时候,你再努力,混到的也是你这个圈子的最顶端。你看看你的学长学姐,其实就能看到你未来的样子。
[h1]法国--口味越来越大[/h1]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并没有出国留学的打算,对这方面一无所知。大二的时候,一个去欧洲交换留学的机会砸到了我头上。我想着能出国玩玩也是很好的。当时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任何打算和计划。现在想想,真的非常危险。
法国的经历对我非常重要,奠定了我到目前为止非常重要的两个价值观:
  • 成功当然要靠努力,但是选择和环境更重要。对于我这种人来说,国外是Easy模式,国内是Hard模式“。
  • 我基本可以自学所有的学科。。而且计算机是所有工科里面最简单的。
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国外机会都冲我来。普通家庭出身,家里并不能提供太多的财力和关系的支持,国内就得和千千万万个跟我背景类似的人去拼那些为数不多的机会。国内一直读到大二,身心俱疲。虽然每次考试都能保持年级前十,但是实在是太累了。而且很多时候,一次考试就能决定你的生死(我高考就就考岔了)。之后的那些年,我再也没那么拼过。在国内呢,有时候努力不是因为我想,而是因为我没办法。
08年,一次出国,坐上了前往法国的飞机,开始了在法国为期两年的生活。读的学校是法国的Echole Centrale,属于还不错的学校,不过法国的Ecole都属于比较小的学校,所以国际上的排名非常吃亏,不过在法国国内还算蛮吃香的,自称Elite Education。
去之前基本不会法语,所以前三个月的课,我基本都听不懂。不过后面我就不去上课了。。。材料全靠自学,强大的自学能力就是那个时候培养起来的。其实学校规定翘课次数不能超过15次,但是当学校告诉我这个规定的时候,我已经翘了两周多课了(四五十次了),我和一个清华的同学索性就压根不去学校了。因为成绩比较好,所以学校也不得不让我毕业。
法国学校学的是通用工程师,基本就是把所有热门专业的核心课都学了遍,学的不精,但是很广。物理,化学,电子,计算机,数学,商科,管理。。。这里面,其实我觉得计算机真的是工科里面最简单的。。。
觉得法国的同学好多都好菜,很羡慕他们生活在一个这么低竞争力的国家,只需要花很少点的努力,就可以上很好的学校。当时他们毕业工资我觉得好高,一年3-5万欧元左右吧。要不是后来赶上IT的大潮,我估计就在法国工作了。
记得第一学期过后,大家需要找实习,当时觉得法国世界500强企业真的很多,而且很好找,当时靠着校友的光环,就去意法半导体实习了。
然后我海归了。
[h1]中国--残酷的现实[/h1]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我第一次海龟的两年内,我下定决心再一次开启留学之路。
因为去法国是属于交换项目,所以我必须回本科的学校读完一个通信工程的硕士。三年时间。说实话,这是我目前为止人生中最失败的三年。在学校真的一点知识都没学到,教材老旧,偏理论,还得搞一些没卵用的研究。最让我失望的是,临近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找工作并没有太多优势。我当时觉得自己亮点蛮多的,”年级Top1“,”英文好“,”海龟“。并不是我瞧不起国内的工作,或者自己的同学,只是我觉得自己拼了这么多年,居然和每天混过来的同学没太大区别,都需要被血汗工厂以7000左右的月薪收购。
国内教育和业界脱轨太多,好学生不等于好工作。学校给你铺的路很多时候是死路。如果你不自己给自己牟点前途,那么其实你学不学都是一样的。
当时对国内的教育是彻底失望了,唯一的用处就是攒了个高GPA,好找下家。我觉得中国不适合我。在法国的经历真的让我觉得国家强盛的重要性。但是回国之后,我又感觉到个人的无助。我觉得我没有任何的用武之地。不是我觉得自己有多diao,只是我觉得我很难找到一个用武之地。
当时我研究生二年级了,第一次开始计划自己的未来。当时是12年左右,IT产业如火如荼,国内程序员的工资快超过法国了,而且美国更高!我花了大概三两天的时间做了决定,出国读书,而且是转CS。我立刻出国,转CS。我知道自己肯定可以申请到一个好学校,而且我坚信自己可以在美国找到工作。所以我跟家里说好,要倾家荡产出国留学了(美国的学费是在太贵了)。
幸运的是,我拿到了一个CMU和日本兵库大学的双学位Offer,并且有全奖(日本方面出的)。当年这个项目并没多少人申请,所以有点水。最初给日本老师发邮件咨询的时候,老师直接说我over qualified。虽然项目比较水,但是我根本无所谓,我觉得我只需要一个学生身份即可,我根本不在乎项目水不水。不过后来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是我们项目当年唯一一个在美国找到工作的,而且当时高薪的IT公司的offer我都拿到了。而且CMU毕业之后,没人在乎你是什么专业的,大家都是CMUer。
[h1]日本--做最好的工作,追求回报比[/h1]然后我就来日本了。兵库大学的课,对我来说实在太简单了。不过为了拿日本方面出的奖学金,我也没办法。
来日本之后,我接触到了Udacity和Coursera。我开始狂上公开课,接触到的课程都是美国Top学习的课程。大概上了一年之后,我去CMU基本无压力,并没有感觉到转专业的劣势。
日本这边的留学生,很多人都在打工。我一次工都没有打过。我觉得我所有的时间都必须花在学习上,这样以后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这样才是最好的回报比。基本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一两年之类,我变成了一个Job Oriented People,所有很找工作没关系的事情都被我弃之脑后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日本呆了一年之后,一句日语都不会,一个日本朋友都没有的原因。
日本政府对留学生是真的好,而且日本的留学门槛比美国低很多,工作也很好找。日本教授是我见过的最关心学生的教授,对我们是真的好。
美国虽然工资高,但是那边也是各自985,211高材生竞争的修罗场。而且美国政府对留学生真的不咋地,工作照顾本国人,搞种族配额,OPT和H1B各种政策把你搞得欲仙欲死。即使移民了,也有亚裔细分。
当时我觉得,我不会留在日本找工作,废了这么大力气,要去就去硅谷。
[h1]美国 -- 原来大学是这样的[/h1]这辈子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就是去了CMU,虽然只呆了一年,但是我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让我坚信了一点:
好的大学不是让一个聪明的人成功,而是让一个资历普通的人变得成功。我觉得CMU做到了这一点。
我在CMU没有那么拼,主要因为我有奖学金,所以我还是过得比较轻松的,每一学期我都只选了三门课。基本CS该学的课,我在日本都自学过了。我就慢悠悠的找工作了。
美国的留学生,大部分都是怀揣着美国梦的,不但优秀,而且很拼。没毕业的时候是:找一个工作!毕业之后是:努力升职。
我毕业之后运气实在太差,导致我其实在职场混的奇差无比。我感觉刚毕业的那半年是我的人生巅峰期,而我现在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我觉得事业只算一部分吧。看过世界了,我觉得生活的方式其实很多。所以我搬来日本做一个佛系玩家了。这次会硅谷,朋友说我”不务正业“,其实我只是有点累了。。当然,过几年,我可能还是会回硅谷。因为有过一次海归的经历,我对回国其实是有抵触的。
对了,CMU是一个出网红的地方。比如小社区上一个讲硅谷工作的男网红,其实算跟我是一个项目毕业的学长。小社区上一个做PM的女网红,我上下学经常能看到她,因为她个子比我高很多,所以很容易记住。当然,他们并不认识我。
----------------------------------------
留学的事情太多了。先写这么多吧。
最后,打个广告,我准备开始做直播了,欢迎关注,主要内容分三块:
  • 留学感想 -- 适合想要出国留学,或者想了解情况的同学。
  • CS公开课学习  -- 我觉得优秀的资源需要推广出来。
  • CS硅谷就业入门 -- 这块真的被讲烂了。
  • 码农Talk -- 找一些码农朋友同事过来做一些直播。

40#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3:01
父母送我去机场的时候,进安检前,妈妈找我要抱抱,我没有给,觉得矫情,头也不回地走进候机厅。
过去20年来,一个人坐飞机已经是很平常的事,我以为出国一个人也是很平常的事。

十几个小时的航班,飞机上坐立不安,我第一次觉得我再也不可以坐经济舱,我下次一定要坐头等舱或者公务舱。整个人开始负面情绪爆炸,十几个小时,真真一个小时都没有闭眼,脖子痛,腰痛,身体不再是自己的。

到了终点已经是晚上7点多,填写入境须知后,过了安检,一个人三个超大行李箱,一米六不到的身高,我也忘了我怎么扛住这些东西,自己一个人搬上车的。我甚至忘了以前,在国内的时候,我是出门连包都不愿意提的姑娘啊。

因为提前听闻了各种奇葩房东事,没有选择homestay,父母对自己的绝对放任,也没有管我这些问题。出国前,自己提前在网上联系了房间,和同行的姑娘到了后才知道没有床,两个女生大半夜从另外的人那借了张床垫凑合也就过了一夜,真的是只有床垫,现在想起来,我怎么有活得那么糙的时候啊,说出来,谁又会信?

这个是出国的第一天,满是狼狈,没有卸妆地过了超过24小时,妆全花了不顾发型地折腾了一天。

第一次去超市。被物价给吓到了。





从来没有考虑过钱的我,开始不忍心花钱,开始学着计算着生活。会在心里衡量价值与价格。

在国内,从小学开始,虽然也不是特别有钱的家庭,但是对于钱这块,从来不吝啬,因为是独生女,又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从小最得宠,到高中,乃至大学,我的零花钱应该算比较多的。
出国后,每天会习惯性看看汇率,开始觉得父母赚钱不易,毕竟国内人民币在国外真的是不值钱,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我居然会去打工,因为每天就算只工作3小时,也可以抵得上父母一天的薪资,我真切地觉得开始心疼父母,心疼钱。
从最开始不愿意做代购,到后来自己亲自采购,亲自打包。从最开始无人知道,到后来有自己的淘宝店,如果说不是利益驱使,我都不信自己能做下去。都是因为认识到钱的重要性。


直至今日回国内,我觉得这种习惯仍旧保持着,我不会像以前那样花钱没有概念,攒钱意识疯涨,也正是因为意识到钱的重要性,一定要自食其力,自己赚钱的想法比出国前强烈太多。

所以,就算我记得我说过我再也不要坐经济舱,但是每次选择的时候,还是买了低价的票。

在国外,独立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国外读书应该是我短短人生中最努力的时候了,也是深刻体会到,越努力,越幸运的时候。
众所周知,国内挂科大不了补考就好,总能过吧,但是国外读书,过不了求老师也没有办法,挂科补考一门好几万,还要面临再重修的压力。我真的有见过凌晨4点的奥克兰; 真的有听不懂课时,自己私下把整本中文译本看完,再学英文课本的时候; 甚至还帮人写过论文,因为是完全不同的领域,自己查了很多资料,虽然很累,但是若不是这种强迫式输出,我根本不会自主输入。
另外,英文听力阅读口语比普通人要稍微好些吧,一直觉得语言是让人接触更大世界的桥梁,语言本身也承载着文化,相对多数没有出过国的人而言,我觉得我会有更多选择,尽管这种优势是不是我努力得来的,但是确实让我受益,这个也算是一种影响。

并且,我学会了与自己和平相处。学会接受。
在国内的时候,因为被宠坏了,家里对我真的是溺爱,身边朋友对我也是各种包容,稍微不顺心,就特别容易生气,对人和事,都比较强势,得理不饶人,现在想起来,真的是难为他们了。出国后,依赖别人的程度减轻,很多事情逼着你向前走,逼着你亲力亲为,我不再强求别人,也不再强求自己。我会学妥协低头,但是我并不认为这是件坏事,我更平和地对待自己,朋友,家人。甚至开始学着哄父母开心,哪怕自己真的是累到扛不住,也要给身边人报喜不报忧。

接受差异性。
其实,身为一个四川女生,有的时候真的是很牙尖的(具体牙尖法自己体会 )
国外生活的经历,让我学会接受不同,你不会惊诧于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尊重各体,尊重差异。
同时忍耐力提高,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感恩。国外呆久了后,习惯性对人说谢谢,这种行为其实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会更多站在对方角度去想问题,避免很多摩擦。

而我亦相信,这种尊重差异性,以后当我自己为人父母,也可以更好地和自己的宝宝相处。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多地是教会他们如果去面对这个不怎么样,但是你会爱他的世界。


每次回国后,虽然与父母仍然吵架,虽然一回国秒变慵懒小公举,但是会开始理解父母,冲动消费减少,不计较不责备他人。
我们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终究会忘记,但是每一步走来,从选择出国到落地海外,都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到行为。

尽管我真的好多次被作业压力压得喘不上气,尽管因为手脚不麻利被老板明着暗着指责,尽管经常遇到奇葩顾客要求我各种奇葩问题,我都扛过去了不是么,那些我以为我做不到的,我都通过了。而正是在这些我以为我的做不到中,我成为一个better me,我学着,摸索着找到生活的平衡点,我比多数人更能处理突发事件,我比多数同龄未经社会的人抗压能力更强,我成为了在同学中那个能把自己学费赚起来不可思议的存在。

我好多次想回到我的舒适区,要不要就此逃回国吧,你明明可以不费力气过一生啊,为什么要去伺候别人,老子不干了,我也会有这种想法啊,我也是个普通得又胆小又怯懦的人啊。
但是我更怕自己后悔,更怕自己本可以。


所以留学还影响着我,凡事要面对。不是有退路就可以逃。管他怎样呢,我先面对,做得到做不到是一回事,敢不敢去试试又是一回事。

我没有后悔过两年前头也不回离开国内的每一步,我亦将勇敢地面对未来回国的未知。要等我。
41#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3:02
没有焦虑感了,明白活着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活着就好了。
以前在国内很焦虑,因为房价、课业等等。


觉得自己努力,能上天r i地,登上人生巅峰。
Too naive.
出国两三个月还好,待着超过半年绝对会不同程度地出现情绪低潮抑郁,尤其出现在工薪阶层出身对成绩有追求的这一类学生里。
大概一个月前我就陷入了长时间的抑郁期,睡不着,躺在床上闭眼,睡不着的那段时间会很恐惧。不想和人说话,觉得整个世界抛弃了自己。
向父母求救过,没有用。
其实我自己性格挺拧巴的,当我真正遇见情绪大感冒走不出来的时候,我会切断自己和外界的联系,因为我太明白这个时候没有任何人能够帮助到我了,只有我自己能帮自己。
没有人会喜欢负能量的人。
后来怎么想开的,忘了。和我妈深入谈了一回,和她说这样下去我肯定会得抑郁症,希望她放低对我的要求。
她说她从来对我没有那么高的要求,是我自己给自己太大压力了。这一点没什么好纠结的,我妈是最爱我的人,她会把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学业得为我的精神状态让步。
抑郁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痛恨和无能为力,阶层的差距太让人崩溃了。我倒不是羡慕人家有钱,是因为有钱人接受最好的教育、那种智慧和谈吐见识,可能我一辈子都无法抵达。
我是一个雅思都考不到7的渣,谁和你们说出了国英语就肯定好了?
雅思考到7也不见得在国外交流无障碍。
但是能上7的都不容易。牛逼。
(然后身边有雅思8会几门外语的欧盟学生…手动再见
我羡慕有智慧和学识的人,但是我自己永远无法成为这一类人。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现在不焦虑是因为不想上天ri地了,学业能有个中上,身体健康,然后提升一下自己的厨艺,我就觉得挺棒的。
我想要的生活就是有一个安身之所,四十五十平米的小地方,一份稳定的工作,能自己养活自己,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群不错的朋友,亲人身体健康。
我爱我的父母,我也珍惜我的朋友。
我只喜欢喜欢我的人。
对国内的认知更加清晰了,鼓吹努力个人奋斗是有原因的,但是结果嘛……
说到底我觉得上升的路太难了,我这个能力和智商承受不了去精英阶层的路,奔个中产就很不错了,实在不行小康我也能接受,我也没什么奢侈的爱好,攀比心不重,能让我吃一顿好吃的肉就能很开心了。
我觉得人快乐不快乐是能力和欲望的平衡。
我现在没什么欲望,大概是因为国外的分数通过论文给,我自己每次论文都尽心尽力写了,分数可能不太好可能勉勉强强,但我努力过了,问心无愧。
总结下来,清楚认识了自己,清楚自己想要的最基础的物质生活底线在哪,自理能力飙升,人变得佛系,不偏执。
挺满意现在的状态的,佛系不是说不争不抢,而是有目标,尽力去做,结果无论好坏尽力过后没什么好遗憾的了。
就和知道喝奶茶长胖,但是戒不掉,那怀着愧疚的心态喝,不如别想那么多,开开心心的喝。
小社区也好微博也好,打发时间才看看,小社区精英太多了并推崇精英的生活。
对不起,你们牛逼你们的,我实在是个普通人,每天睡6小时杀了我吧,我8小时才能休息好。
精英的生活我承受不来。
安安心心当我的普通人并且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乐趣(我的乐趣很简单,吃好吃的就够了。
Emmm看见蓝蓝的天空和很好看的男生我也会觉得很快乐。
我本性是一个急躁且偏执的性格,现在算是找到一个平衡点吧。
对无望的爱有一种自虐的沉迷感,觉得偏执控制欲很迷人,很容易和这类文化作品里的虚拟人物引起共鸣(比如歌剧魅影的男主
但是现实里看开点会过得更舒服,魅影依然吸引我,只是我不会像他那样去做了。




——分割线——




随手一答,没想到深夜还有人给我点赞,留言。
很感动。
我也配了语言班,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语言班的老师对我说 You always study hard.
非常感动,虽然我不聪明,基础也不好,语法差得一逼,但是老师是肯定我的。
她夸我努力,我觉得我并没有一无是处。
留言里的朋友们,没有远大志向并不是可耻的事情,这个世界成功的人不到百分之一,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地生活呀。
以前没出国的时候看重学历,想着以后找男朋友怎么也要找一本的,好一点985211,现在不了。
出国也破了我对学历的盲目崇拜。
不知道为啥,我从小到大接触的学霸(女,都没几个心理健康的,都非常自私,甚至没有感恩的心。
有的对父母都是如此。
可能在他们心里我是低他们一等的,所以我才会觉得他们不够珍惜我这个朋友,他们自私。
我不喜欢给人传递负能量是因为我被学霸荼毒了,她们负能量太多了。
现在就是,qnmd。
你成绩好了不起啊?凭什么我给你当情绪垃圾桶?你心情不好找我,我心情不好你就理都懒得理。
我也是女生啦。不是异性之间的舔狗行为。
我现在觉得人心理健康太重要了,我自己现在快乐,结了。很好。
她们学霸的人生我不揣测,可能名校竞争学业压力更大吧。
但是这不是我得捧着你的理由。
我一个普通人,找自己志同道合相处舒服的朋友。
心理健康很重要!
心理健康很重要!
心理健康很重要!
当我不焦虑后就发现以前的自己挺傻的,事实证明焦虑了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呀~


——再更新——
谢谢给我点赞留言的朋友。
写自己抑郁的时候我也哭了,我算是和抑郁症擦肩而过吧,所以特别能理解有抑郁倾向和已经得了抑郁症的人。
留学生的抑郁症风险是一般群体的好几倍,2013年耶鲁大学的调查,高达46%的中国留学生都有抑郁倾向或者已经有抑郁症了。
刀子割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才知道有多痛。
就算这道伤口好了,以后想起一段时间还是会心有余悸。
大部分人眼中,留学生这个群体都是一群没有经历过人间疾苦的孩子。学费十几万到几十万,还有人背地里说你一辈子都赚不回这个留学的钱,不如买房子。
我以前很害怕,怕我以后赚不回这个钱回馈我的父母,我想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这是我努力的意义之一。
我以前不明白我妈妈那句 我只是想让你在最好的年龄,走出去看看。
能走到什么地方,走的什么方向,她从来没想过。每次打电话都是劝我要吃好一点,多出去玩见识一下这个世界。
我现在明白了。
我见过白人、黑人、黄色人种,我遇见过基督信徒、遇见过穆斯林。
我见过大街上堪比欧美明星颜值的年轻男孩,我也见过半夜在pub门口大吼大叫的喝醉的男人。
我遇见过很好的老太太热心帮我指路,也遇见过种族歧视的人,甚至当着我的面骂中国人。
我永远忘记不了我站在伦敦议会大厦门口的震惊感,那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在那一瞬间肃然起敬,对这个建筑的缔造者、对人类对艺术美学的成就;我也忘记不了在宜家吃中餐因为英语不太好点了两份,结账11磅但是薯条是冷的软塌塌的,炸鱼很咸时候的崩溃,边哭边吃,贵啊。
我终于明白我妈妈想让我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能为真正的美、为生活中的善感恩,遇见不好的事情能自我消化,并且并不会让这些事长久地影响自己的心情。
一个真正的,成年人,独立自主的,虽然不够优秀,但是懂得感恩,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底线和原则;一个能发现生活中美好的普通人。
一个拥有让自己开心起来的能力的人。


我刚出国那段时间觉得自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冲着年薪百万奋斗,梦想就是用自己的工资让父母去世界各地玩。
以前在国内的大学里很羡慕用迪奥口红香奈儿粉饼的同学,我因为要出国省钱,所以基本都不买啦…然后也不去旅游,因为要存钱念书。
现在在boxing day买了打折的化妆品后好开心啊,也没有以前那么羡慕别人了,国外买名牌化妆品真的好便宜23333感觉自己在赚钱,但是我也没有买很多,就只是买了基础要用的。
包括我也穿着primark的一套去逛过奢侈品店,没有任何不好意思,嘿嘿。
所以你看,出国其实还不错的,最起码我绝对做不出来以后为了一个包、大牌护肤品化妆品花光自己的工资、或者去贷款。别人拥有这些,我也不会羡慕。
我现在会懂得调节自己的状态,管理自己的生活。其实生活就是分配你自己的资源去各个地方,你要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去找这个平衡点。比如我喜欢喝奶茶,那就少喝两杯咖啡留奶茶钱……我晚上学习效率很低,就尽量在白天学。
这个世界很大也很小。我很难融入英国的文化,他们social都是去喝酒。我讨厌酒,还讨厌熬夜,所以不太能和本地的白人学生做朋友,仅限于见面微笑寒暄几句。
我出身在中国,我是中国人,我的胃是中国胃,我不会为了融入当地文化去委屈自己喝酒,强行融入别人的圈子。
这个世界上强求的事不仅过程不舒服,长远来看结果大多不好且没有必要。
Bb这么多好混乱,我想说啥来着……
出国纵然很不好,但我不后悔。
我改变了很多,并且喜欢这种改变。
人客观认识到自己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也很不容易。
生活酸甜苦辣都有,我们要把甜细细地珍藏记忆,尝到苦的时候回忆一下甜,让生活好过一点,没有错。
希望处于低落状态的小伙伴能看到我的回答得到一些思维上的新的点。
你们并不孤单啊。
看着你们的留言我也很感动,我是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有人和我一样有共鸣,真的太好了。


——今天又更新一下——
大家的评论每一条我都会看的!
而且会非常认真地看,因为你们的留言也让我感觉到特别温暖。
答主现在在英国留学,还是学生
无论出不出国,希望大家生活都能尽力让自己快乐起来~
关于学霸的问题我想说一下哈,我感觉心态不太阳光的学霸,大多家庭条件不是大富大贵(小康或者中产甚至家里条件不太好,因为读书还比较厉害,家里人老师自己都给予了厚望,所以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承受的压力更大,而且这个学习的过程并不幸福……毕竟真正热爱学习的人是少数嘛。
名校里家里条件好的太多了,都生活在他们身边,他们看到了上流社会或者说中上层怎么生活的。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过得更好。
他们也想过那样的生活,但是短期内很难实现,这个时间段内会觉得很煎熬;一方面觉得自己的同学和自己差不多,但是他家里条件好太多,享受的生活比自己好;一方面那些出身好的比他能力更强,他会更加觉得无从追赶,因为从小享受的教育资源就领先了,更加怨恨自己的出身……
人在无法承受痛苦的时候,会把责任转移于其他人,减轻自己的痛苦。
这只是我片面的看法啦,因为被女学霸朋友伤害过,看清她们自私的为人后很无语。
我总觉得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没必要强行凹造型,p图p半天,然后发上社交媒体,来鼓吹一波精致生活,实际上背地里袜子都还没洗。
出国的另一个启发,做饭做得好吃的人都是神仙…………
厨艺很重要朋友们……信我。
国内好吃的很多而且不贵但是大部分不太干净,自己在家做的才放心啊。
今天朋友来我家做了简单的葱油面和煎午餐肉,我吃的那一瞬间感动到流泪……无ps
他就是我永远的朋友了。




——统一回复——
居然有家长辈的鼓励我,给我留言,这真的是万万没想啊…而且居然还是身为人父的男性……要知道我平时给我爸爸发微信他回复都两三个字或者很短的一句话……非常简洁…我父亲节给他发短信,他回我:谢谢。
=)我就这个表情。
有人说也指出来这些道理不需要出国才能明白,人和人情况不同,在国内以我的急性子和进取心,焦躁会一直伴随我, 看不了这么开……并且跳出国内的环境反而会对国内的一些现象有一个更加客观的了解。
留言里真的有好多优秀的小伙伴啊,你们也很厉害。特别是靠自己攒钱或者已经工作了的,希望你们越来越好。
学生思维和工作了的人还是不太一样的,这也是为什么我现在对成绩没有以前那么耿耿于怀,因为我的实习经验告诉我课本上的知识学好了真正作用的时候还是……不太一样。
这不是说不好好学习啊!!!
评论里现在正在经历抑郁、否定自我的小伙伴们,我告诉你们,会好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咬牙坚持过去,你真的会更上一个台阶。
我很赞同说和自己相比的人,自己和自己比在进步,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你的抑郁是因为你在努力适应新环境。你的力不从心是因为你接触到了一个新的知识面或者思维方式,这些都是你不擅长的,等你习惯后,也许你不能做到最好,但是你会发现你的改变就是潜移默化的……你和以前比确实进步了。
答主直到出国以前接受的教育资源都是稀烂,初中英语老师没有教音标(而且英语水平也…反正the在元音字母前读法不一样都不知道那种,高中英语老师觉得初中老师教了,也没教……这导致我音标还是大学在b站上自学的……orz
我在国内的时候,我大学的英语老师对我班主任说不看好我出国,因为英语底子太差。
我国内的大学同学背地里也说过我的能力配不上我的野心。
但是最后我做到了,虽然配了语言班,雅思6.0。我知道这个成绩很普通,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资源匮乏的小地方走出来的我,一个大学之前一直都是闭口英语的我,真的是一个大进步。
我妈妈对我说,不需要我多么高强度的学习,但要保证每天都学一点,慢慢来,把时间线放长,总会看到进步。
我高中的时候英语一开始大概90分左右,后来为了提上去,每天下了早自习45分钟的早饭时间我15分钟出门买饭、并且在路上吃完,剩下的30分钟做3篇阅读……我们教室在6楼。
这个记忆太深刻了,因为我为了省时间每天都吃饼,可干了。我属于不喜欢熬夜的,晚自习10点放学后再让我回去接着学,不太可能……
就这么坚持了两个多月吧,后来的月考我的英语考了87。我崩溃得大哭,跟我妈妈抱怨,我这么努力了,还在退步,这一切就是一坨狗shi
但是……
后来我的英语就稳定在100到105了。
进步没有那么快,任何人都受不了巨大的付出没有回报,无论是感情还是学习工作,但是学习,真的是你投入1分就有1分的收获,哪怕笨一点,投入1分也有0.1的收获。
不放弃学习,但不能因为最后的卷面成绩就否定自己,只要自己努力过,就不后悔。
——(///▽///)——
诶真的没想到我的回答得到了这么多人的赞。我一开始也只是想记录一下自己的转变,我的这种想法其实和小社区一贯鼓吹精英生活是背道而驰的,谢谢大家认可我。
取匿是不可能的啦,因为这一篇长文有点像我自己的剖析,如果被人认出来了羞耻感爆棚好吗…
今天在家门口出门上课的时候摔了一跤,地上结了冰没注意,倒在地上的时候还是懵逼的没反应过来,门口汽车里坐着的大人把车窗全部摇下来了,他和他的5岁左右的儿子都问我 Are you ok?
呜呜呜太感动了。嗯,衣服穿得很厚,除了当时有点痛啥事儿也木有。
上学路上看见学校有人专门用机器融化地面上结的冰怕学生滑倒…超级人性化了。


给大家拜个早年吧~希望你们都年年有余~




——说正事专用分割线——
我真的不喜欢杠精这种生物。
怎么,我写下个人体验还要有logical thinking,那我是不是还要按照格式引用一下文献?
还有怼我评论区努力生活或者正在挣扎的人的,看把你们能的,是家里有矿还是祖上是贵族啊?看不起我们这些努力生活的普通老百姓?
我的地盘我做主,评论看得我不开心的,我就删,爽。
关评论区了,如果后来看的小伙伴,认可的话点个赞就好啦。谢谢你们,么么哒。
再说一下,答主现在就算成长了,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性格和温柔文静八杆子打不着,非常刚,正面撕从来不带怕的,人送外号钢铁直男。
不想和杠精撕是因为我现实生活中朋友都对我挺好的,不想理这些破事。
看到这里杠精又不爽了,想骂我。
哎呀怎么办呢,我关评论区了。
略略略。气死你们。


——8.5k赞分割线——
你们是魔鬼吗。
我一直以为1k已经很多了,直到到4k,我当时在想4k了应该到顶了。当初88赞的时候就已经很意外了,评论有两三个的时候特别开心,因为留言的都是感同身受或者鼓励我的人。
呜呜呜呜呜呜呜呜谢谢你们。
不知道说啥了,给你们表演个当场感动得嘤嘤嘤吧。
最近小病,预约GP,半个月后了…英国的看病效率,我真的恨……希望半个月后我的病还有症状吧,不然等我去的时候健健康康的,那也太尴尬了。
中国的医护人员太良心了。大家不要因为个别人渣禽兽就骂这一个行业啊,他们真的已经在有限的资源里把效率发挥到极致了。
我朋友说她会拍年夜饭的视频给我……绝交!太过分了!就知道馋我!
过年一大桌子菜一家人围在一起,大家记得少说话,多吃肉。嗯。
想国内的亲人了……(ì _ í)


——1.6k赞——
纠结到底要不要更新,因为写太多了感觉可能大家也看不完,就我一个人在这碎碎念…
其实写完这个答案后我有时候会想,为什么得到这么多点赞?
我自己的思考结果是,因为真实。
真实的,才打动人。
往简单点说,一个普通人流露出来的共性脆弱就是比电视上播音腔宣传的 要对这个世界充满爱,要更加能引人共鸣;往文艺一点说,就是帕慕克的观点,文学应该高于国家,一部分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东西很大程度上还是描述人性,而人性是相通的。
不然没办法解释那么多国外的好作品翻译后在其他国家依然能受到人们的追捧。
为什么我一直觉得人不必强求,是因为成年后发现,教育让我见识到更多、具有包容性,但是生活里我依然喜欢和三观相同的人做朋友,相处起来舒服,友谊能长久,谁也不觉得委屈。
成年人是要直面生存压力的,这个时候还把自己放在一段非常不舒服的关系中,那就是给自己添堵,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年轻时候喜欢轰轰烈烈无可厚非,再大一点就会发觉太过压迫的关系直接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或工作。
拜拜了您呐。
最近喜欢看锵锵三人行、行天下、圆桌派。
基本上窦文涛主持的节目都尽力找来看了,我觉得这些都很棒,窦文涛或者节目组请人考虑得很周全,会尽量避免嘉宾的趋同性,如果只是一种观点一种声音,是不利于观众自己去思考的。这些节目更像是抛砖引玉,听他们聊天真的是一种享受,不停地有比较新的有意思的观点给我启发,大概类似于哇原来这个事情还能这么看这么分析。
然后听他们聊天,越发觉得自己是个文盲了……
最近又有一个疏解心情的好办法,就是逛免费的博物馆。
我第二次逛大英博物馆的时候在一个小房间里看到19世纪一些女性的首饰,每一件设计都超级好看,我边看还在边想,这个设计图稿和制作工艺一看就是花费了大量心血,应该是以年为单位去做的。
一个小小的胸针装饰品,都有人愿意花费那么久去精雕细琢,且胸针并不是生活中的刚需。
那反过头来,我急啥急呢?急就能解决问题了吗?(这个急和效率不挂钩,是心态的急。我性子真的太急了,有时候我自己都受不了。
这个感觉就像很热很渴的时候,身边有人递来了一杯冰可乐,瞬间安抚了我。
小声bb,国内搞淘宝网店珠宝设计的逛这个就赚大发了,直接改改细节,材料用便宜点的替换,做出成品后定价亲民点,然后坐等顾客下单啊…做高端市场的就不行了,专家集中太多容易扒皮抄袭。不过这只是我个人乌七八糟的想法,实际可操作性不知道哈哈哈哈。
我小时候看中央台放大象被猎杀,因为象牙的交易,非常气愤,等我在博物馆看到象牙雕刻的东西后瞬间明白为什么会这么有市场了……
这个展柜里的首饰大部分用了金,时间久了有点发黑,看上去肯定不如当初的样子了,但是象牙雕刻出来的胸针或者别的什么,年代差不多的情况下真的就是雪白雪白的,太美了……
但是猎杀大象为了象牙做这些东西,还是太残忍了,如果我有经济能力购买的话也是不会买的。
窦文涛说和周轶君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忘记她是一个女性。我觉得这是赞美,要是有人这么和我说我绝对乐开了花。
本来嘛,知识就是不分性别的。
希望大家能开心度过每一天吧,以前觉得我妈对我说的只希望我健康快乐太虚伪了,现在才觉得,真的是最朴实的对我的祝福了。
我也希望你们能乐观开心地生活。
以后不更了,真的不更了,谢谢你们看完我这篇超长回答,比心。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