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留学生都会认为留学的那几年是人生中最珍贵的几年?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1:20   7106   5
大部分留学生都觉得留学生活的那几年是一辈子最难忘的经历,也是最珍贵的经历,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说?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0:34 发帖IP地址来自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0:35 发帖IP地址来自
因为真的挺贵的。

———————————————————————————————————————————
第一次这么多赞简直受宠若惊,竟然还上小社区日报了,点赞的小伙伴们么么哒!
答主身为在伦敦富人区上学的穷比,这真的是内心深处的呐喊!
我也是遭报应,刚上热门英镑就涨破10了ORZ

另外反对这个答案的壕,我接受捐款。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0:36 发帖IP地址来自
国外的时候有大量独处的时间,而在独处的时间里,你能够自我思考对话,智慧和解脱,都是寂寞的时候产生的。而国外好山好水好孤单,正好为你提供自我沉思的机会。

还有留学的日子里,种种经历让你明白"围城"的意义,或让你能够心甘情愿回国过生活,或让你破釜沉舟异乡拼搏。

2015年9月23日
今天再来补充一下问题。

在国外读书,除了让你能够更认识自己,也能让你提前开始"生活"。

比如在国内我能随时找朋友帮我搬家,可是在国外我只能一个人从法国北部搬到南部。曾经我觉得自己真是不容易啊,那么多行李,但是仔细想想,身边的朋友都是这样一个人处理好的。在国外我们没有依赖。

然后在这里你明白,一个人搬家克服困难,一个人重新在没有人认识的新学校,新城市开始生活,不断的自己克服挑战,就是生活的常态。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0:37 发帖IP地址来自
这么说吧 为何弥足珍贵--------


留学党在异国的独立生活,都是需要勇气与智慧的。身在海外面对那些遭遇的苦,大多数人会选择沉默,或者有选择性地只讲那些在国外有趣的好玩的经历,那并不代表没有故事。只是因为看得太多,经过的太多,有时候麻木了不再会被惊吓到,有时候只是在处理的路途中无从诉说。
在国外的留学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真的,毕竟大家都是正常人,没有谁是天神下凡。但是,出国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很了不起。如此说是因为,我们有着其他人不能体会的辛酸苦辣,也看过和经过太多气愤无奈。可是从来不愿说起,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我们的故事太多,已经不再为此大惊小怪,或者应该说,我们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去想如何诉说了。

不论是自己向往,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来到国外,从到了异国他乡的第一步,在语言、文化、生活上都暂时和中国脱离了关系,我们就有了一个新名字,外国人。外国人,顾名思义就是外面国家的人,一个本不属于本国的人,外面的永远和里面的有着所谓的区别。本国人口头上是很注意回避用"差别"这个词来形容这种所谓的区别,回避使用带有优劣色彩的词汇,然而这又能如何?实际生活中,赤裸露骨的差别何处不在?租房子,进学校,找工作,就连消费都包括在内,一切从头学。外国人这个名字,随时提醒着我们这里不是家,所以不要幻想平等,能帮自己的只有自己。

1、时间

国外的时间流逝的很快,一天分三十六个小时来用都不够,因为我们要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一些曾经觉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洗衣扫地,烧水做饭,以前不曾碰触的家务也成为了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理想不算伟大,只期望偶尔某个早上能偷偷的睡个懒觉。夜里即便学习或者工作回来,总会是比较兴奋的,即便是自己想要去睡觉,也睡不着。身体很累想要睡去,精神却还在折腾。于是每天上床睡觉的时候,才发现又预支了第二天好几个小时。


2、朋友

对于在外面的我们来说,有两群朋友,国内和国外的。每次想到回国,封印的记忆被打开,见到国内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只是随着在两个不同环境成长的我们和他们之间,共同语言越来越少,当自己满怀激情的要把经历和感受说给他们的时候,反而让朋友们感到莫名其妙,虽然每次朋友都会微笑点头,但是直觉告诉自己,他们不会懂,就像自己很难理解朋友们的许多想法一样。在国外的朋友就不同了。经历相同的事情,接触相同的时间,共同语言就会多许多,然而离的越近,摩擦面也就越大,好在虽然时不时吵到面红耳赤,几个小时以后,大家又都会回到不分你我,正如蝙蝠不会和鸟儿飞翔,也不同于兽类的习性,能和它为伍的只有和自己一样的蝙蝠。


3、亲情

想家想父母,但是不懂得如何能确切表达。每次和家人好友一遍遍说着“我很好,一切都很顺利”,挂完电话落寞地叹气要面对其实冷冰冰的残酷现实。即便在国外学了许多语言,却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越来越差。"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面的分量,心里明白,也想说,说不出来。想家的感觉很美,就像圆月的深夜,想要沉浸在这个美丽中,却有冷风时时提醒自己,这是外国的月亮,其实的确,如吴克群《将军令》中所唱:“外国的月亮没比较圆”.


而且走出家乡 你才会明白闯荡的意义

1、性格

现在自己承认,人和人在成长中形成的性格真的有天壤之别,不同的性格决定了每个人的追求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追求的是薪酬待遇与世俗的成功,还有人追求的是人生体验与自我成长。选择待在自己家乡的人大多追求的是安稳、舒适,而选择长期在国外工作学习的人追求的却是奋斗与精彩,当然他们也会为之付出种种代价,比如少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或者少了很多在家乡可以依靠的人脉等等。而根据二八原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一定会成为微软高管,而只是看起来和家乡童鞋收入差不多。但是他们的奋斗使他们多了许多丰富的人生体验与阅历,这对他们来说才是无价之宝。


2、精神与人格的独立

在外面闯荡久了,你会很明显的感觉到在家乡学习工作,长期生活在父母身边的人比起在外闯荡的人来说多了妥协与认命。在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的几年,因为长期的耳濡目染,他们会逐渐变成与父母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相似的人。而在外长期闯荡的人因为无所依靠,什么都要靠自己,反而在不断的摔打、与社会的碰撞中打磨出自己的野性与力量,进而发展出自己天性中原本就有的性格与潜力。这是最可贵的。


在国外闯荡的意义就在于:把从小到大的一切清零,你是谁?你能做什么?你想做什么?

如果不是走出家乡,原本书痴与理想主义的我不会遇到这么多困难与挫折,也不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变得有力和强壮。把自己从熟悉的家乡扔进这个陌生地的第一天起,我开始真正关注最简单的吃住行,被迫学习一切必备的学习与生活技能,去寻找和我志同道合的圈子朋友一起成长与交流。

在国外闯荡,经济独立是第一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第二步,精神与人格独立是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如是而已.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20:38 发帖IP地址来自
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要回国?
七年半了,要放下美国的一切回去,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易的决定。曾经铁了心要留下来,尝试了各种方法,用尽了全力找工作。然而在现实面前,我还是选择放弃。
回国并不是不好,只是意味着一切从头开始。一切都是崭新的,一切都需要调整心态,重新适应。
问我甘心么?不甘心。但是你怎么知道,我没有用尽全力。
这篇文章,纯粹想告诉你,为了留下来,我费了多大力气去找工作。如果你也在这条路上徘徊,你不妨看看。



我说我要留下来
决定留在美国几乎是想都不想的事儿。研究生的最后一个学期,大家都开始找工作,我也幸运的在波士顿一家中型agency找到一份实习。一边上课一边实习,想着为之后找正式工作做铺垫。那份实习是第一次正式意义上在美国的工作,对我特别重大,具体做了什么可以看这篇:
[真相|在美国的广告agency工作,每天都在干什么?]
随着毕业到来,实习也结束了。当时就问了老板很多关于如何顺利找到全职工作的问题,也总结在了这篇里面:
[心得|终于到了玩命找工作的时候了,分享一些tips]
以及这篇:
[造福大众 | 找工作去哪里?这些很有用!顺便分享些有意思的网站]
有了这份实习经验,加上在BU读书时做的那些实例case,我花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在wix上建立了自己的个人portfolio作品集网站,请教了creative的同学,做了些好看的排版装饰。同时,用photoshop重新制作了一份漂漂亮亮的简历,跑去学校career center找老师修改。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就开始投工作了。很幸运,找到欧莱雅的工作是因为刚好大学同学的朋友在那个team里面,所以是通过内推拿到了面试机会。而我其他自己投的工作,很少会给我回音。
当时除了欧莱雅,的确有几份不错的面试。但是除了欧莱雅,其他都没有进到最后一关。记得当时欧莱雅让我去终面时,我还悠闲地躺在波士顿的家里。收到邮件说第二天早上面试,我直接蹦起来定了车票跑去车站,还顺便订了个宾馆。
颠簸了五个多小时,那天晚上到了酒店。在房间里,我罗列了好几个面试要准备的点,把欧莱雅的公司文化背了一遍,品牌牢记于心,又google总结了十个经典面试问题,一个个结合自己的经历准备。那天一直在宾馆自言自语练习,练得口干舌燥,觉得有信心了,才放心睡觉。
果然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那天面试完就觉得状态很好。过了两天就接到了offer。当时我发过一条朋友圈,就是这条:



那个时候的我,真的觉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向我的梦想迈出了一大步。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美妆界巨头,高楼大厦,一切我想要的,近在咫尺。那时候,我根本没有回国的念头。我也没有考虑h1b工作签证的事。做好当下,这份工作我那么喜欢,就够了。
那时候具体的工作心得我写在了这篇:
[真相 | 说说在欧莱雅美国总部工作的事(1)]



我要为了留下来而留下来
意识到该为h1b操心是半年后了。当时在欧莱雅发生了很多事,后来离开去了一家media agency做数据分析。这个时候的目的,纯粹是为了留下来而留下来了。
为什么做数据分析?因为做公关广告偏向strategy方面的话,中国人真的没有什么优势,很难和别人竞争。把产品推广给美国人,公司为什么非要找一个中国人而不是对美国文化知根知底的美国人呢?我也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转行做了数据分析,好歹在数据数学上面比美国人强点,通过marketing research留下来会更容易点。


于是来到了这家总部在迪拜的media agency。这家公司在纽约的office人很少,每天就是做舆情监测,写报告,整理数据,做表格。当时每天会看大量的英文新闻,因为客户分别是汽车、healthcare方面,所以对那些时候什么车又上了什么model,推出了什么活动记得滚瓜烂熟,竟也做的得心应手。那时候想,要不先呆着吧,老板对我评价也挺高的。
到了十月份,老板主动找我,要我把h1b申请流程以及费用什么做成表格发给他。我当时特别激动,想着有戏了,花了一个下午做出了一个表格发过去。
然而十一月,晴天霹雳,因为失去了两个客户,没有了budget,总部大领导不同意给我sponsor。他们说我是他们招的第一个外国人,他们没有sponsor经验,不敢做。同时,trump川普上台,大选结束,随之而来铺天盖地的是对雇用外国人政策的不利改变,让很多公司在sponsor方面,都退怯了。于是我知道,我又该换工作了。






我做这么多就是为了留下来
那个时候已经十一月底,离应该提交h1b的时间只剩下两个月了。我那个时候开始了疯狂找工作模式。各种job fair,各种networking。问每个同学找工作的经验,家里的墙上贴满了鼓励自己的话和定制的找工作目标。
例如,我列出了十多家我喜欢的公司。我每天必须在linkedin上reach out10个人,这10个人要么是这些公司的hr,要么是我想去的team的manager。我给他们发message,介绍自己的背景,介绍自己的优势,问他们有没有时间和我聊聊。linkedin真的帮了我很多忙。那时候,一周保持三个coffee chat/phone chat甚至面谈。简历改了又改。别人说photoshop做出来的简历无法搜索keywords,我就用word硬生生做出了photoshop效果的创意简历。
我每天在linkedin上找出想联系的人的名单,然后搜索他们公司的邮箱规则,试着猜出每个人的工作邮箱,每天发20封邮件。每天在不同公司官网投递简历,注册了各个求职邮件订阅网站。
那时候indeed和linkedin是我主要找工作的途径,还有就是每个公司官网。
我还注册了biginterview,天天在家练习面试会问的几大经典试题,对着镜子一遍遍练习,录音,反复听自己的发音。哪些表情做不好了,重新来过。
我甚至报了coding的课程,去学java script,html,c++,想着能不能通过学些skill找到工作。





那个时候po的ins


之后我做了一个非常轰动的事情。
我在linkedin上发了一个post,就是这个:





这篇post估计戳到了大家的痛点,引起了很多求职者的共鸣和employer的同情,顿时火遍了linkedin,很多别的学校的人都和我说,你火了!火到我们学校了!

四万多个点赞,2000多个评论,以及十几万的浏览数……这是那时候这篇post带来的相关的数据:







每天处理100多个好友请求,至今还有400多个没弄……同时每天只接受校友和心仪公司的employer的好友请求,居然还从300个好友活生生加到了快2000个。



节选了一些别人的评论
莫名其妙有了2000多个follower……


那个时候,每天有几百个人加我linkedin,我的profile有几万个人看,还有几千个follower。我不知不觉,居然把自己当成一个marketing营销案例,推销出去了。
那两个月,每天接到很多电话,聊天聊到手软,面试接到手软。我自己都数不清这篇post为自己带来了多少面试机会。


最终,真的有两家非常心仪的公司进行到了终面。那时候我信心满满,觉得一定没问题了,肯定有一家公司会要我的。
然而,至今我都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没有拿到offer。
我把一切归结于命。当时,我还写了这么一篇非常沮丧的文章:
[杂谈|找工作可以变成一件很绝望的事]




我看见了留下来的曙光
那时候我开始怀疑非要留下来是不是正确的选择。为什么我这么拼命,仍然没有公司愿意sponsor我。后来,阴差阳错,经朋友介绍去了一家华人公司。在h1b递交申请的deadline即将到来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愿意sponsor的公司。
开始准备材料,一切都很圆满。那时候心里想,如果抽中了,留下来,以后可以转去自己喜欢的公司,再也不会有公司因为visa的借口拒绝我了。如果没有抽中呢?嗯,如果没有抽中………………
四月底,陆续有朋友收到receipt。还早还早,不急。
五月份,越来越多的人收到了抽中的通知。今年抽签的人特别少。我开始想,我没那么倒霉吧,这样还没抽中?研究生不是抽两次的吗,我这样都会没抽中?
五月中,我开始想放弃了。
和爸妈商量后,开始找国内的工作机会。或者再呆一年,明年再抽?我赌不起了。
国内的工作找的比我想象的顺利许多。当时拿到了很多大公司的offer。我坐在23楼的窗户旁,看着hudson river和帝国大厦高高的楼尖,想着也许回国才是适合我的。
晚上十点半,对着手机小小的视频镜头,大洋彼岸另一边的面试官对我说,我觉得你是一个有潜力有能力的姑娘,欢迎你回国。我觉得,我失去的信心又拾回来了。






曙光灭了
订机票是一瞬间的事儿。一旦你决定好做一件事,你就什么都不怕了。
一旦我决定回国,我开始努力找国内工作了。
也是在各个网站投简历,也是linkedin找人,也是托人内推,一切进展的很顺利。
定好机票,日子就开始了倒计时。
至此,我这几个月所有的努力,都落下了帷幕。
我不敢说我放弃了美国,但我暂时,留不下来了。
以后我一定会回去,但再也不会这样长住着了。不会再有一个家,不会上班的时候想着怎么和美国同事搭话,想着下班去soho买个衣服,买点wholefoods的盒饭当中餐,搭着纽约标准性肮脏的地铁回家了。
不会看见老印说着蹩脚的英语,不会看见黑人在街边唱rap,不会看见老墨憨厚的笑容。
后悔吗?不后悔。因为我真的用尽全力,努力过了。
抽签纯粹是个概率问题,没抽中,看来老天都不让我留。



世界这么大,可以去的地方很多。如果你也在徘徊,希望我的经历可以帮到你。我没有什么建议,也不知道你的背景,更不能帮你做决定。但是如果我的故事能触动到你,那也是值得的。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左东右西(leftErightW)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