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出国留学能收获到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在国内能收获到吗?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1:19   6497   5
我在学校读2+2出国班
现在已经是第二年了
读完这年就可以出国
但是,学校的课程很多很满,多到没有好好学
我想好好的去学,但是课太多而且也有很多自己的事情干,微博营销,模特队走秀,外联部工作之类的事
我现在很疑惑出国的意义?
出国留学能够收获到什么呢?
在国内,能收获到吗?
希望各位叔叔阿姨可以给点指引,提示,建议我!
在此先谢谢!!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19:46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个人觉得如果家境一般的话,最好在三观已经形成之后再出国,而出国能收获的东西在我看来是留在国内无法收获的。


跟一般人不太一样,我是大学毕业之后做了几年生意后出国的,在出国的人中算比较大龄的,虽然这段经历对我来说非常珍贵,我本以为以我当时的阅历和生存能力能让我迅速的在国外扎根,但是刚开始的生活艰辛也确实让我吃了好一阵的苦头。


我个人觉得长期在国外相对于在国内,最能锻炼的有两点:


1,对待生活有一份底气
出国的人一般的来说,家庭条件再差在国内也算得上中产,生活的艰辛其实自己并没什么感触,但突然间到了物价是国内数倍的发达国家,用父母汇的人民币去消费当地的物价,瞬间的阶层就陷落了,大多数在国内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小王子和公主很大一部分屈从于生活压力而选择去打工赚取生活费,如果没有出国的这段经历,这部分人如果一直生活在国内的话,大学毕业大概率的就去谋一份坐办公室的白领工作,应该一辈子也不会体验到国内的这种底层人做的工作的艰辛,自然也无法感同身受的去理解那一部分人生活状态和思维,而如果一个思维开阔的人连最辛苦的工作都做做的很好,那么实际上对于生活来说他就是无所畏惧的,反正混的再差老子也能活命,这种底气在国内父母的呵护下,很难有机会锻炼出来,其余的诸如生活自理能力,做菜做饭之类的,简直小菜一碟。


2,突破自我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突破自我就是相对于目前已知的生活,生活中多一个更好的选择。


中国留学生目前很难做到像发达国家的学生那样,单单的就是为了一个爱好,不考虑经济回报的前提下就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去留学,大部分留学生出国都耗费了家庭很大一部分开支,所以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出国其实都是去博一个更好的未来。


如果你认真的对待自己在国外的每一天,善于思考动脑,不沉迷于玩乐和游戏的话,我敢说出国就是一项性价比很高的投资,能力上的提升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思维和眼界的高度和广度都会提高,也正因为发达国家普遍比国内发达几十年,发达国家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你会基于这种对比,考虑到很多你在国内的时候没注意到的问题,有心人还会利用自己在发达国家观察到的好的东西,移植回国内而做一番事业。


而一直生活在国内的限制就是你的眼光无法脱离国内这个环境,你想努力,但是你看不到你自己的差距和国家的差距在哪,时间久了目光就是狭窄,就会把身边发生的一切看成想当然而不去思考,有一种有力使不出来的感觉。


其实,人总是给自己设限,想要突破这个限制,往往需要付出自己所不能想象的辛苦,不过辛苦的突破自我限制后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远远的把这个限制甩在后面,这种感觉是很爽的。


出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更好的教育水平,更清新的空气,而在于自己能摆脱曾经拥有的生活,重新建立对于自己的认识,尤其是对于自己上限的认识,然后借由自己的力量去打破上限,去挑战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独立的,坚强的人。


很多人都问过我要不要去出国,我觉得如果有留学的条件(出国不会对你的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我还是推荐去尝试一下。


出国的准备其实并不是很难,不要觉得留学的门槛非常高,留学的准备上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专业偏好,文化偏好,所申请学校的条件限制,设定一个明确的留学申请目标,这样就不会盲目。


相比于以前希望出国留学的人缺乏各种留学相关信息以及需要支付昂贵的中介服务费用,现在的人留学无疑已经简便了很多,最近有几个朋友是通过“留学快问”这个公众号办理的留学,反响还不错,它可能是国内独立顾问入驻最多的中立第三方留学平台,汇集大量学生评分评价和申请案例,能帮助你找到靠谱的留学服务,并对服务费用和服务进度进行监管,不得不说,这一代希望出国留学的人相对于我那个年代选择更多了,是比较幸运的。


留学不仅仅是功利的,不仅仅是会让你找到相对于平均薪资高一些的工作,更多的是可以给人一个人迅速成长的环境,去见识更大的世界,去磨练自己的独立性,去不断的突破自己,而这些对一个人的一生其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19:47 发帖IP地址来自
谢邀。
这个问题真的很大,我为了这个专门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走访了百余人拍摄纪录片。估计到年底才能和大家见面。这里稍微剧透一下:

出国留学的意义是什么?  (带来的变化)
  • 侯娈鸾:思想上的转换。我觉得现在回国的时候有些时候在接人待物方面竟然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在外这么久了,坏境的不同让我们的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吧。也不像以前那么用功了,虽说我认为这是不对的(笑)  我觉得我最大的改变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像以前那么固执了。我以前性格超烂(笑)现在好点。
  • 李琳: 思考问题的方式吧。更客观一些。用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去质疑一些原本觉得不需要质疑的东西,但又同时不偏向另一个极端——就是更加辩证地看问题。
  • 罗皓:这份经历很重要,这四年,从对参加活动胆怯到游刃有余,从每天玩游戏到每天搞cca,什么都经历过了,o level上台领奖,jc1拿warning letter,到现在读ISE,没有这些经历,我也不会是现在的我。花开不败吧。

出国留学能够收获到什么呢?

  • 侯娈鸾:新加坡虽然很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对不起我又官方了)但是说白了 还是成绩才是硬道理~

在国外有没有学到什么在国内学不到的东西?


章莹
出来一趟怎么说,我也挺稀里糊涂的。人情世故么我也不是很懂,总是神经大
条着,不过还是有感受到微妙差别的,跟国内不一样了。这可以说是比我在国
内的同学们提前经历的,我觉得挺引以为豪的。我可以算是看清了人情冷暖,
特别是今年,哎;同时也交到了那么几个一生的朋友,觉得灰常灰常值得!不
光是sm1的,也有自己来新加坡读书的中国人,也有新加坡本地人。我觉得这
绝对历练了我的情商。傻不拉叽的时候我还是傻着,该看人看事的时候我也不
会马虎。有些人来了这儿4年还是和当初一个样,不懂为人处事我觉得也挺可悲
的。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这里绝对给我更多时间空间去好好认识自己,剖析自己。
在国内觉得自己是个读书机器,听爸妈老师的,把书读好什么都行了。(当然
我觉得很多人不一样把,在国内已经有自己的明确目标了,因人而异吧)来了
这读书好是没用的,首先大牛这么多,我算哪跟葱;除了学术还要为社会服
务,为同学服务,要有leadership。自己多数时候还处在中国的读书模式,对
于这些不感冒而且还会处于一种不屑的姿态,结果今年就悲剧了。不过我
也没怎么后悔,说明我这人不适合出头高调呗,也算是自我认识了。


另:
正如我签名里面说的:
(为了避免我修改签名,就截图了)
(如果你有闲工夫的话,可以看看我在留学话题的其他回答。)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19:48 发帖IP地址来自
就我自己来说,留学多伦多对我意义太大了,不敢说他改变人生,但至少让我越来越成熟,让我更加自由,给了我越来越多的选择。


清楚地记得留学之前的稚嫩的内心。

依稀记得留学之前的幼稚的思维。

尤其记得那架把我带出家园的加航波音777.  飞出了家园,飞出了过去,飞出了禁锢,也飞出了天真,当然也飞离了保护。从此,只有自己。。。



留学把我们变得现实。。。

容不得幻想,容不得耽误,容不得懦弱,抓紧学习,抓紧找工作赚钱。在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世界里,每个留学生都被刺激的够呛。学着不在没意义的事情,物件,人上浪费时间,浪费金钱。出来的人会发现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目的,明确的目的。这叫现实。


只选离校近的住处,只因相信那句”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早一点儿到学校,早一点儿进教室占个好座位,早一点儿去找教授来避免长长的排队。 现实到都要计算家到每门课教室之间的距离。 只选对自己有用的课,加入可以对自己有最大帮助的社团, 认识最能让自己进步的朋友,不停地加强与教授的互动, 以便毕业时他们可以写一封强有力的reference letter助我找工作一臂之力。有目的地去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才慢慢发现真的告别了曾经那个慵懒散漫的自己。  是的,就是这么现实, 因为我们比任何人都明白,付着比当地学生高出四到五倍的学费,时间真的浪费不起。

留学把我们变得勤劳。。。

事无大小,柴米油盐,家里家外,没人来帮忙时,只有自己。要廉价,因为太贵,要省时,因为还有写不完的作业。所有的事都不能耽搁,所有的事都必须做好。习惯了做饭,刷碗,收拾房间,洗衣服,习惯了租房签合同。。。。。。又当爹又当妈。这叫勤劳。 因为我一直相信“天道酬勤”。


国外高昂的生活费用不禁让许多人感慨。大二那年可以算是最辛苦一年了。 那年,开始了我人生第一份工作---后厨刷碗。 这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我来说,这在起初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忘记了有多少次手被水浸泡地脱皮, 也记不清胳膊被消毒水消了几次毒,也看惯了老板对你傲慢的态度。 寄人篱下,有苦难言。 也从那一刻真正明白赚钱的不易。 也明白在这世界上除了爸妈之外,其他人没有任何义务平白无故的对你好。而你想要的尊严和爱戴,只有靠自己来争取。 不管面子,里子,都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


留学把我们变得更国际化

每天周围行走着各式各样的人,黑的,白的,黄的,高的,矮的,苗条的,不太苗条的。。。。似乎已经适应了奇形怪状的环境,听惯了各种听不懂的语言。在国内交朋友问是哪里人,回答城市。。在这里同样的问题。。回答国家,甚至大陆。在学英语的同时免不了搞一点其他语言。同时也变得宽容许多。认识到差距,认识了隔膜, 明白了无法理解。。。文化的差异远比想象中要大得多。。争论,辩解。。。面对一些连教授都无法解决的文化问题,我们能怎么样。只能适应,习惯。宽容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同学和老师交流,慢慢看懂了文化的差异, 了解了世界各地不同国情,不同市场的情况, 也明白了只有开放和交流才是可以在国际环境中玩转的法宝。一切的狂妄自大和固步自封只会像镣铐一下捆住双脚,阻碍前行。

留学让我们更加勇敢

第一次和banker谈账户的建立,竟然还开口问人家” Can you write down the PIN for me?",第一次签租房协议, 硬是被可恶的房东逼迫地马上签协议并且还多交300多刀的保证金,第一次去申请social insurance number, 饱受工作人员的各种冷漠和不待见, 第一次搬家,东西丢三落四,狼狈不堪, 第一次上台演讲才发现西装好像大了一码。。。

数次拼命地行为, 无数不顺利的第一次。那又怎样, 用马云的话讲, So 他妈 What.  我这也不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了,并且还走得很出色吗?


留学让我们更加明白团队协作和竞争精神的重要性。

大学里有数不尽的小组作业,团队演讲。大一那年对此现象十分不解,搞好自己就行了,何必带一个小组呢? 后来慢慢融入社会才明白: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队才能弥补个人的缺点和过失。 而这种思维正是国内教育所缺乏的。而我也是从竞技体育中得到了最深的领悟。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大多数西方,尤其是美国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有的曾经入选大学的体育代表队,有的是职业运动员出身: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团队中去竞争。

这帮人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其次,运动员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留学让我们思想更加自由。。

不要觉得这个概念很大,这确实关乎你我的日常生活。 我们有必要去捍卫这些由古代先贤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成果。自由当然不是你想干嘛而干嘛,而是你的思想不受禁锢。我不敢说我一直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但是我绝不接受被一个程序化的思想禁锢。当年出国,跟大多数父母鼓励孩子出国不同,从头到尾都是我自己的决定,当时的决定前前后后不超过三天。 之后的经历不管好的坏的都得自己承担,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

而到了北美,这种想法更加变本加厉。 国内的教育太多的是给你灌输,而这里充分鼓励你表达自己的看法,发展自己的个性,讲究人的创造性思维。课堂上教授讨厌千篇一律的回答,课后一味肯定别人的答案达不到尊重。 你之所以是你就是你跟别人不一样,要像签名一样与众不同。 人云亦云是可耻的,就算你表达的是错误的,但至少你得说出来,错也要错的有风格。总之一句哈要有独立的思维。

而独立的思考是建立在你读过上百部的经典,这就是为什么北美的大学鼓励甚至到压迫的程度让学生多阅读,多总结。 有时候读了一本书才能在你的论文里用一句好体现出来,读不同的书,当你看到不同的观点和思维相互碰撞的时候,也正是你建立独立思维的时候。

也许是我一直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也许我已陷入思想自由的深渊无法自拔,而现在我也在做着一个重大的决定,以前是走出来,现在准备赶回去。按照自己的性子固然显得自由潇洒,但其结果我也会去承担,不管好的还是坏的。


所以,  留学,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主题 只有一个:奋斗为了梦想奋斗,为了爱奋斗,为了荣誉奋斗,为了未来奋斗,为了一切有意义的事奋斗。 这可能就是留学最大的意义吧。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19:49 发帖IP地址来自
有人说出国好,出国镀金,回来就是海归,能有好工作好前途。
有人说出国开阔眼界,回来可以比别人有更宽广的视野。
有人说出国可以锻炼独立能力,能学会如何自己打理生活和学业。

我觉得这些都对,但不全对,首先国外的教育所教授的东西是以本国社会文化经济体系为基础的,在国内不一定适用,有些甚至完全无用,比如法律。我相信国内211,985的毕业生在专业水平上一定更高更适应国内的需求。至于开阔眼界,我觉得也就是那回事吧,就像文章里讲的,在山下的羡慕在山顶的,都想上去看看,已经上去的看过了之后估计都会跟下面的人说:“山那边也就那样吧”。也许有的会很满足于跟山下人说这句话的感觉,但这不是留学的目的不是么。最后说锻炼独立能力,我觉得在国内也能自己锻炼租房子,购置家居,买菜做饭,打理生活啊,只要不是和父母住都能学会。

那么留学的意义到底在哪,为什么要大费周章跑到世界的另一端,花大把钱在这上面呢。
在我出来这么久后我觉得我收获最大不是知识,不是眼界,也不是买菜做饭,而是一种内心的成长。

我深切感受到家的重要并学会了如何面对陌生与孤独,国外毕竟是一个社会文化氛围完全不同的地方,很多在国内习以为常的事在这里都不一样,你得时时刻刻小心着,就像你到一个不熟的人家里做客一样,无法完全放松下来像在家那样随心所欲。这种长期暴露在家之外的感觉曾经让我很痛苦,不过我已经渐渐适应了,不是适应这里的社会,而是适应了内心的对于陌生与孤独的恐惧感。当我欣然接受这种感觉,它便不再折磨我了。

同样,正是在这样一个孤立的环境中,没有外界的干扰,能够专心做一些事。因为没有节日时亲人的团聚,没有周末死党们的狂欢,没有那么多让人热血澎湃的期待。于是心安定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似乎在留学这一过程中都能实现了。我看着听着反思着前进,我有了自己全新的人生观,价值观。我找到我的梦想和我想要的人生。我不再混混度日,而是充满热情并认真的对待,我坚信我的每一天都能比昨天更好。我了解到学习是一生的事,读书并不只是为了学位和未来的工作。

有些宝贵的领悟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经历才能获得,我很感谢我的父母能给我这种经历,因为这将彻底改变我的人生。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1:19:50 发帖IP地址来自
以留学美国为例,我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先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再详述:留学的意义在于,亲身体验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多么的大,以及差距在哪里。

出国前的我,觉得中国是越来越了不起了,当年一穷二白,父母小时候吃饱饭都是问题,然后逐渐的越来越好,到如今960万平方公里的基础摆在那儿的,然后奥运,世博,F1,站在上海外滩看浦东各种摩天楼,体验432公里时速的磁悬浮,奢侈品横行,豪华公寓以及别墅,以及各种买得起的消费者,真是觉得扬眉吐气了。然后本人有幸能读上国内比较好的大学,再看见同龄的很多成绩不怎么好,家里有些钱的家庭的孩子,纷纷被送出国读本科,觉得现在的中国已经和父辈时截然相反了,毕竟那会儿真的是最优秀的才可以出国留学,倒是现在考不上好大学的反而出国,这难道不是国力强盛的体现是什么。

那会儿网上流传一篇日志,说的是假如世界是一个班,那美国是班长,中国是团支书,等等等等。也就是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已经是这种国际地位了。我的自豪感确实发自肺腑的越来越强。

2010年来的美国,刚来第三天(8月17号)还在车上广播听到新闻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达到世界第二,作为一个在外的中国人听到这新闻,我的民族自豪感大概是那会儿达到了最高。
直到后来接触美国社会越深,这种自豪感就消失得越彻底。

我所看到的美国,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国度。今天的美国已经不像中国办各种奢侈的像奥运世博那样的很排场的东西,因为美国也不需要了。
美国国民整体比中国国民整体富裕太多。是,中国是比40年前富裕了很多,但这是不够的。这种整体富裕,和藏富于民,真的不是一天两天能造就的,更不可能暴发。

我去西雅图的航空航天博物馆参观,发现波音公司之所以叫波音,只不过是因为20世纪初叶的创始人姓波音。当年真就是一个小作坊,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如雷贯耳的公司。20世纪初美国的汽车行业也是,一堆一堆的小作坊以及怀揣抱负的先驱者,虽然大部分倒了,但造就了坚实的汽车工业基础;最杰出的代表当属亨利福特所改进的生产流水线,使得之前在美国也是奢侈品的汽车,变为一个美国工人几个月的工资就能买下的东西,也使得今天的美国是汽车最便宜的国度。又看了电影《乔布斯》,以及电影《社交网络》,看到70年代,以及21世纪的美国人是怎么创业的,波音还短暂的留学过欧洲,乔布斯已经没有留过学,扎克伯格更没有留过学。想想中国在20世纪初那会儿的状况,哎,说多了都是泪。今天的中国呢?还是需要大批大批的留学生去看世界。

美国的今天也不是一夜造就的。像我学化学,18,19世纪的化学基本上都是被德国垄断,既然德国最牛逼,那会儿的美国人也流行去欧洲留学,留学回来了说不定就能混个哈佛的教授当了(比如Arthur Michael)。今天美国已经超越了当年的所有强者,美国人也不需要像18,19世纪那样去留学了;诺奖得主美国占相当大一部分。

美国人民有着对祖国由内而外的自豪感,就像我出国前那种对中国的自豪感一样。想起个冷笑话,说:老师问学生,请用自己的看法描述一下其他国家的食物匮乏问题?非洲学生问“什么是食物?”欧洲学生问“什么时匮乏?”中国学生问“什么时自己的看法?”美国学生问“什么是
其他国家?”用4种stereotype,非常贴切的描述了4个整体。美国人民,自信和强大到了自己就是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这和天朝上国的想法有何异,不过比如大唐那会儿,本来也是天朝上国,唐僧去路过西域,一报上来头,说是东土大唐而来,都是如雷贯耳,高昌国国王直接派了一小只军队护卫他到印度,如此给面子)。

留学美国让我看到了,今天的美国如何倾吞全世界的人才。国内非常优秀的学生来到美国后,很多自然而然的已经把美国当成了家,虽然当年的佼佼者已经成了一位非常平凡之人罢了,再加上依然是非移民身份的签证,但他依然享受在美国的这感觉,不想再离开,可见美国是有多么强的魔力。
这种差距的产生,就像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我只希望我当初的那种中国自豪感,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由内而外的产生。
韩寒好像说过,没有看过世界,哪里来的世界观。当一个人知道了世界最发达的角落是什么个情况之后,或许他的世界观就能够更趋完整一些吧。或者说当自己和自己的民族就生长在世界最发达的角落的时候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