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我觉得留学生活跟个人性格,和生活圈子有关,以帽君在澳洲的生活为例从不同的角度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澳洲留学生活。[/h1]
个人生活
生活圈子很小,除了两三个朋友以外,基本上都是一个人独自相处,而独自一个人大的时间基本上都花在玩游戏和看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小说等),临到考试或者作业截止日期前临时抱佛脚,以完成任务的心态交作业。这种类型的同学不是很多,但是也有。(当然不排除有同学经常独自一人,特别努力的在苦心钻研学习,但是我没碰到过)
圈内生活
有自己的生活圈,但是基本上都是华人,经常会一起出去唱K吃饭,男生还会约打游戏,女生还会约逛街,学习上的任务也会一起讨论,相对会比较认真。平时也会打工,基本上在华人餐馆等一些工资相对低一些的地方。
圈外生活
生活圈不局限于华人,澳洲人以及从世界各地来的人。业余生活不局限于唱K吃饭,拓宽到体育活动(例如参加校队),文化活动(例如约着一起看展),音乐活动(例如组乐队)。一起学习的时候的讨论和互动会频繁而且高效,目的更多的是如何把做好而不是做完。(当然不排除很多澳洲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非常懒散,这个M也是见识过的)一定会打工而且会参与志愿者活动。
缺乏勇气(离开)
有勇气离开现在的圈子,M非常能够理解刚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时候内心的忐忑,如果遇到一个老乡,身心一下子舒缓的感觉。在我环球背包的第一周,每次碰到中国人或者澳洲人,安全感都倍增。舍弃这种安全感是很困难的,就像大冬天5点起床上学一样,(嗯,这个比喻是很贴切的,至少对于我来说 :P )而舍弃的方式说简单很简单,说难也很难。例如当开学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进到教师,你看见很多中国的同学(虽然不认识)坐在前几排,而后几排全是澳洲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这个时候我们可能都会不由自主走向前几排。这个时候就需要勇气和自制力,让自己尝试着坐在后几排。如果能够做到这样,你迈出了“进入”澳洲人的圈子的第一步。
缺乏勇气(进入)
当坐在澳洲人旁边的时候,如果就这么坐两个小时到课程结束,虽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还没有迈出关键的一步。很多同学可能缺乏开口和他们交流的勇气,心里存着各种担心。可以尝试着打个招呼,哪怕你们之间的交流是Hi My name is XXX,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I am fine
too.
缺乏方法(切入)
能够开口和澳洲人打招呼,就已经又迈出了一步,但是不要停留在I am fine, too. 找一些话题,在课堂上最好的话题,就是学习的内容。可以尝试着问一些和学习相关的问题,这样讨论就开始了,如果是中国学生擅长的科目,还可以反过来辅导澳洲人(增强自信 为国争光 嗯),然后交流就源源不断了。
总的来说,就是勇气和方法,说的怎么跟撩妹一样,也许就是一回事儿,世间万物都是相同的。(小易的声音:澄清一下M绝对不是撩妹高手?)我当时去澳洲的时候是13岁,从澳洲的9年级下半学期开始学习,我去了一个没有任何中国人的学校,所以我是被逼着和老外交流,大家可以想象一下那酸爽的感觉,好在手上有一些看家本领,让我在半年就在语言上和朋友圈上突飞猛进。
————帽君声明————
帽君的回答的一般是通识答案,对大部分情况有效。
有澳洲或者英国留学的私人情况的问题私信或者评论吧。
重度微博网瘾少女,在@易酱的出国攻略 私信,更快回复~
PS:
感谢大家厚爱,帽君的私信越来越多了。我的时间也很宝贵,为了帮到真正想去留学的同学:
1. 请直接说明你的疑问,不用寒暄。
2. 我能提供的协助只限于英国澳洲的高中、本科、研究生(我不懂的东西不敢瞎说),其他国家爱莫能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