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哪些方面比中国强?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小社区用户   2019-4-11 21:02   24661   40
2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2
1 Individualism. 重视个人发展大于集体利益
抛开大的法律社会方面先不谈,我从几件小事说起。

美国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系统中,学校没有班级的概念,每个人有一个自己的advisor,专门负责帮学生排课表、提供学业或职业帮助。每个人的课表都不同,大家根据课表去每个教室上课,并不是一天都在一个教室。上课教授提问时,总是要先问一下学生的名字,以示尊重。(这点可以观察美国大学的公开课)

高中交换在田纳西小镇高中,校长时不时在楼里溜达,跟学生关系都很好。在一堂课上,一个黑人女生对我说出了侮辱性言论,我还没吭声,下课不知怎么回事立刻传到了主任耳朵里,立马给我换了课,杜绝我跟那个人的接触。

我本科是文理学院,入学时除了专业学术advisor以外,学校有一位专门负责国际生学业规划,甚至生活起居的老师。开学时她细心为每名新生准备了宿舍大礼包,里面有床单被罩枕头。在学生到达之前她发邮件问了每个人喜欢的床单颜色。

美国的公立学校没有校服的规定,最多要求学生穿带领子的衣服等。也不会有关于头发、外貌、妆容、饰品的要求,美国女生从初高中起就几乎人人化妆、烫染头发、戴首饰,鼓励按照自己的个性发展。更不会阻碍学生“早恋”,情窦初开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大人们看着幼儿园异性小朋友表白还会觉得好可爱呀。中学的男女朋友会经常到对方家里玩,跟父母都熟识。而中国的学校追求的是统一、集体、军事化管理,不仅要求着装统一、发型也要一致,不能搞“特殊化”,给学生洗脑“弘扬个性”是错误的。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方面,国内大家说到“我有一个朋友”系列故事时,一般不会提到具体的人。而美国人在说起别人时,无论是朋友熟人或者兄弟姐妹,总是要提及他们的名字。例句:有一次我朋友Tom去钓鱼……;我女朋友Sara去韩国的时候……。事无巨细,凡事具体到个人为单位。Uber打车、Yelp评分、社交网络facebook、instagram、甚至Tinder上面,大家几乎很少起网名,都是用的真实姓名,独立个体。就连提起自己的宠物,都要以名称代词来讲,“Lukie今天好开心的,见人就兴奋地扑上去。”

服务行业中,无论是餐厅或是酒店的预订,服务生都会事先询问客人有没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忌口、过敏原,是不是生日或纪念日等特殊日子的庆祝晚餐,再比如酒店会问有没有需要提前准备的东西、需不需要安静的房间、吸烟与否等等。

这一点我认为是出于承认个体性、坚持个体独立的观念。也有尊重个人,人人平等,权利均等的思想在里面。

虽然有点所谓“政治争取”,但个人主义的确是社会更加平等的推动力。无论是LGBTQ、弱势群体、残障人士,他们首先是人,拥有人人平等的权利。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比如公车自动升降梯,方便做轮椅的人自由外出,能够合理享受公共设施资源。


2 相对完善的性教育、心理治疗、职业辅导
从小学甚至更早开始就会开设性教育课,有专门的书本以科学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们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宝宝是怎么来的、不能允许异性随意触碰自己的身体等基础性知识。初高中会进行性器官、性交解释,讲解避孕措施。大学里面会有女性健康中心、LGBT中心,甚至宿舍楼里都有免费发放的安全套。我还曾参加过女性高潮讲座,以科学的角度分析高潮到底是什么、怎样正确快速地达到高潮。有专门的性侵防范、报案、受害咨询专线,No is a no。即使半推半就地开始make out,只要最后时刻说了no,对方还继续的话就可以定性为强奸,没有得到同意consent的性行为都视为强奸。

有定期性病、生殖系统体检,一般半年到一年一次。我第一次去学校检查的时候,专门有社工跟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拿着女性器官内部结构模型给我普及所有避孕的知识,从安全套到长效药到避孕环,避孕方式竟有十多种。她还给我讲了各种通过性传播的疾病及其危害、如何预防如何检测等等。如果对哪点感兴趣或有进一步的疑惑,社工会进一步解答,告诉我通过什么渠道能够获取。社工表示这些谈话都是绝对保密的,我可以跟她谈论任何关于性的话题,无论心理还是生理上,鼓励我积极向她提问。我通过社工的耐心讲解,解释了很多心中疑惑,这些问题平时难以向家人启齿,同龄朋友也没有足够的性知识储备。这样的方式是为青少年除了家庭和学校以外,多提供一份资源深入了解性知识,保密的条件也更能使人放松敞开心扉去阐述内心真实的疑惑。

心理咨询同理,学校里面有心理问题、精神类疾病咨询中心。可以采用匿名电话的方式倾诉、询问、答疑,哪怕你只是向找个人倾吐心中不快,也有心理疏通热线可打。还有24/7时刻开通的自杀干预热线,学生如果产生丁点自杀念头,一定要及时拨打这个电话,会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来做自杀干预。

在美国看心理医生是件很普遍的事情,哪怕没有精神类疾病,只是想找个专业人士倾诉、排忧解难,也可以去约心理医生。面对医生可以谈论任何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抛开包袱、减少压力。每个医生的专长不同,有专门的情感治疗师,致力于解决恋爱婚姻矛盾、情侣夫妻纠纷。比如如果一方出轨了,另一方选择原谅、继续婚姻,很多人这时候就会去看心理医生,学习怎样真正地解开心里的结。

成人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青少年时期遇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尤其是来自学校、家庭的影响。有些父母不仅不能给孩子带来正确温暖的家庭教育,反而因为他们自身的一些问题而给孩子带来伤害。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一般形同虚设,孩子遇到困难肯定不会首先想到去寻求专业的帮助。

除了心理健康,同样生理健康也很重视。各种过敏细化到某个部位,还都有对应的药物。有各种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吃乳制品拉肚子)、麸质不耐受(吃面包会拉肚子)的病症,餐厅菜单和超市食品包装上都会明确写出产品含有的物质,是不是没有乳糖或麸质品。所有的快餐店都要写出每种食物的卡路里,食品的成分也要在包装袋上写上明确的含量,这才是“让消费者吃得放心。”

学校的职业向导也很重要,美国中学的advisor有兼职职业、心理导师的职责,会帮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答疑解惑,根据学生兴趣来做大学选校和初步职业规划。到了大学,学校则有专门的career center,可以约时间跟职业导师聊计划,导师会帮你规划下一步应该怎么做。中国的高中一切以应试教育优先,缺少是对于学生考上大学之后的规划。导致很多学生高考志愿和专业选择都不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学生自己甚至有时候都没有什么想法,听从家长的安排。

(未完待续)
27#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3
传播学技术,说中国一直被花样吊着打,丝毫不为过。要不是这两年少壮派发力了一下挽回了点自信,说输的老本营被拆光都不过分。


1)混淆自私与自由,资本的自由和人的自由,搞出整个一套自洽度极高的话语体系,要不是最近几年出现了裂痕,基本无懈可击。

2)在1的基础上,把mzzy偷换成一个超级流氓软件全家桶,包括全民普选,多党制,小政府,乃至低税和媒体金融各种无底线的自由等等。即便二战后落后国家没有一个靠这套工业化起来的,仍然有太多人深信不疑。

3)人为输血起来一两个小确幸样板后,靠留学精英输出芝加哥男孩(市场原教旨主义),试图让其他国家国门大开。神话"竞争",美化"比较优势",却不说马太效应和技术垄断的影响,掩盖扼杀其他国家发展和倾销的野心。将"资本主义国家"边界偷换为"老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催肥起来的小确幸,对于第三世界穷苦的落后资本主义国家,则淡化体制与经济的联系,转而强调"白左"和廉价同情心。

4)建立"滑坡"联系,煽动逆向民族主义, "经济落后(日子不好过) – 体制不行 – 人种不行"的强行联系,既能卸掉庸俗自由主义(自私主义)者移民者的心理负担,吸收人才,又煽动别人国内对立,摧毁其他国家的民族自信和精气神。

5)在1234的基础上,通过媒体技术(把敌对的班加西部落称为人民追求自由,把性派对搞起来的队伍称作凛冬结烈火),将对方国家的大部分负面问题归结到体制,人种上等等,靠给代理人发奖拍电影来塑造影响力,强行包装成圣人和英雄。通过这些手段,将一套本来根本就是毒药的东西伪装成万能药丸,似乎吃了就能瞬间解决一切问题,造出理想国。

打造"美丽新世界"的结果,就是许多国家一口吞下这口毒药丸,变成了饥饿,内战和输出金丝猫的失败国家。
28#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4
比中国安全
我说这个绝对有人要骂我吧?
但是我还是要说
生活是不是安全判断标准可不是“我半夜敢不敢出门”。

道路安全,中国车祸死亡率(看清楚是死亡率不是死亡人数)再综合汽车保有量,汽车保有率共同计算,是美国的将近20倍,每年10万人。有些人引以为傲的中国出门不会被人用枪打死,但是别忘了在中国出门被车撞挂的的概率也是美国的几十倍。(交通部公布的是六万多一年,世卫组织公布的是二十几万,卫生部门也有自己的数据,所以我取的大致的平均数,那些纠结数据问题的你们自己不会用搜索引擎?OK这么多人叫我贴出来,我贴出来呗,还有质疑算法和数据的别来找我撕去找人民政协网撕)。














食品安全,算了这个不说了……要这个也洗我也没办法。半夜到是敢出门上夜市了,可是就是不知道夜市上吃进肚子的是什么。(我真是服了,为了证明美国食品也不怎么样,居然还有人说美国用瘦肉精合法!?你们这都不是洗地了简直是舔地了,我被迫再次贴上资料我看这次你们还有什么招?)





未成年人安全,恋童癖在美国可是重罪,还有专门的恋童癖猎人。携带儿童乞讨,性侵儿童,校园暴力,遗弃儿童(很多留守儿童都被事实遗弃了)都是不被容忍的。(自己搜搜“八部委:依法打击监护人遗弃留守儿童行为”要不是社会普遍性问题犯得着出动八部委联合发文吗?)

劳动安全,街上保安 服务员 送餐员 快递员,民工能享受到多少劳动安全?一天夸赞中国快递,送餐便宜方便快捷,别忘了这都是建立在剥削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的。要是这些人全都有无责任底薪 ,五险一金,你试试还便不便宜?

抱歉啊,我是不是伤害某些无脑粉红的心?我是不是跪久了站不起来了啊?还有我不喜欢是不是可以滚啊?连喷都程式化了换点新花样呗?
29#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5
美国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

美国现在人均GDP5万多,GDP18万亿。
中国GDP11万亿,人均GDP8000多。
美国从1776年建国,几乎一直发展到现在,除了南北战争,本土基本上没有经历过战争。

中国1840年到1949年,本土基本上没有一年停止过战争。

美国和平发展了240多年。
中国和平发展了68年。
美国比中国强的地方太多太多太多!

军事装备比中国强。
科技比中国强。
金融比中国强
制药比中国强
农业比中国强
自然条件比中国强

…………
美国比中国强的地方不胜枚举


在1949年以前,和美国打仗,想都不敢想。
1950年,打了也就打了。

30年前,和美国比,除了比人多,其他想都不敢想。

现在,再给中国30年,到建国100年。
这个问题和答案会有很大的不同。

要承认差距,才能有奋斗的动力。



2000多年前,一个叫陈胜的农夫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现在也一样,发达国家是因为有发达国家这个品种吗?

中华必可取而代之!
30#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6
很多点别人已经提过了,不用重复。
我这里整理了29个点,分为7个门类:

1. 环境保护
2. 公共设施
3. 城市规划与管理
4. 教育
5. 家庭那些事儿
6. 工作上
7. 流行文化
建议在评论区留言的知友如果想针对我的某一个点,请按照我的符号系统标出具体的点。
最后,提前对那些说我是“黑中国”的知友们说:我这写得都是尽可能多地客观,在广泛大环境有道理。但是既然美国和中国毕竟都是庞大的国家,其中地方和群体各种各样,所以当然也存在很多例外。有些晚例外我下面用*符号说明。我这29个点只是回答了问题“美国有哪些方面比中国强”而已。当然,我也可以在另外一个问题“中国有哪些方面比美国强”写出29个点。
[h1]1. 环境保护[/h1]1-1. 空气。大部分城市PM2.5很少超过100分,很多大城市平均PM2.5在25分以下,甚至有些城市在5分以下。天天很看到蓝天。如果天空是灰色的,那是因为阴天或大雾。*必须承认美国空气好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制造业的衰落。美国100年前的空气比今天糟糕,但如今很多工业已经移到了国外,比如中国。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部分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正在为了美国市场服务。还有政策的原因。美国的环保政策近40年越来越强(这两年在川普指导有点退步,等川普被赶走了后再纠正过来)。
1-2. 水质。很多人说到中国环境问题就是指空气差,但我恐怕中国的水质污染问题可能更加严重,而且问题是更加隐形的,不是天天都能看得到的。生态学家告诫我们中国再过几年面临含水层危机。*美国水质也不是完美的,请看密歇根州弗林特市前两年水质危机为例。
1-3. 国家公园制度。美国共有21万平方公里国家公园。美国国家公园历史悠久,第一国家公园1872年建立。国家公园是大众都可以公用的。一家人一起进去才需要20-30美元的门票(如果是走路或骑自行车进去才需要10美元)。80美元可以买到国家公园年卡,一年时间内全部国家公园通用的。美国另外还有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家森林、州公园、等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1-4. 野生动物的保护。美国很重视野生动物的保护,因此美国野生动物的品种多,数量多,地理范围广。不一定需要到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美国很多城市城内就能发现野生动物。
[h1]2. 公共设施[/h1]2-1. 货运铁路系统。美国的客运火车被很多人视为一个玩笑(更不用说美国的“高铁“),可是美国的货运火车网络绝对是世界最厉害的。美国共有22.5万公里的货运铁路线属于美国的私家货运铁路公司。货运铁路是美国物流系统的重要部分。美国的38%货运是通过铁路的。美国的货运铁路又高效又快。美国几乎每座大中小城市都连接全国货运铁路系统。美国的客运火车每年亏钱,但是美国的货运火车利润高,属于500强(BNSF铁路公司前几年被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沃伦·巴菲特购买了)。
2-2. 民航可用空域。美国民航可用空域为80%,中国民航可用空域才20-30%,使得中国民航准点率很低。
2-3. 可饮用自来水。美国自来不用烧开,不用消毒,可以直接喝。*又得提到密歇根州弗林特市为例外。
2-4. 公共直饮水器。美国人不用随身对矿泉水塑料瓶。餐厅里都会提供免费的饮用水,而城市各种公共场所以及路上都设置了公共直饮水器。近几年看到中国也开始是设置这样的公共直饮水器,但是还没有美国普遍化。
[h1]3. 城市规划 / 城市管理[/h1]3-1. 城市规划公共参与。美国任何大规模的建设项目都不仅需要当地市政府批准,而且需要通过几次公听会。该项目的开发商和设计师都得亲自来公听会,跟市民交流,回答市民的问题并按照市民的意见调整项目细节。其实,作为城市规划行业从事人员,在某种程度上美国这种参与性可以视为一个缺点。它经常使得建设项目的成本增高,项目运行时间延误。还有,反对项目的人经常爱把项目开发商甚至市政府告到法庭去了。但是跟中国城市规划参与性几乎为零的制度来比,还是参与性重要,给民众某种程度上的发言权,也挡住了害得公共权利的项目的运行。最终,个人觉得最理想的制度应该是在中美两国之间的。
3-2. 历史建筑保护。很多中国人喜欢取笑“美国没有什么历史“但是你如果到了美国的任何大中小城市都会发现,美国的历史建筑比中国的又旧又多。在中国,一个仅仅50年前建的房子都被视为“老房子”,但是在美国很多城市,很多房子是100年前建的,甚至200年前300年前的都有。可能是因为美国的历史比中国短暂,所以我们对存在的历史事物更加珍惜,对保护历史事物的意识更强。
3-3. 城市街区及路网密度宜人。全世界的城市设计规划从事人员已经广泛共识:街区面积越小,路网密度越高,就是越宜人。这个问题就不谈论中美两国的老城区,毕竟中美老城区街区都相对小(一万平方米),路网密度都相对高。但是如果看两国的新城区,差距就大了。美国新城区的街区面积一般在三万到四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可是中国大部分城市的新城区街区面积在四万平方米以上,六万,八万,甚至十万到二十万平方米都有,造成一种对行人非常不良的环境。
3-4. 公路宽度宜人。城市设计也告诉我们,公路宽度越窄越宜人,而公路过宽是给行人造成很大危害的。其实在公路宽度这个问题美国并不是做得很出色,反正欧洲和日本都做得比美国好。但如果比较的是中美哪国公路宽度更宽,答案绝对是中国。
3-5. 礼让行人。美国人来了中国,就是这个问题感觉最不妥。在美国,车让行人又是法律问题又是道德问题。*当然不能说所有美国人开车时都会礼让行人。每个国家都有素质低的人,美国部分城市行人设施也设计得不太好,斑马线隔得太远之类的。这个问题也有地区性,比如旧金山的司机比纽约的司机礼貌。
3-6. 喇叭文化。在美国,除了紧急情况下以外,按车喇叭是非法的又违反公共道德的行为。*这也又地区性。纽约的司机没有加州的司机有素质,天天爱按喇叭
3-7. 公共场所违法吸烟。中国公共场所都挂着“严禁吸烟”的警告,但是大部分地方实际上不执行。在美国公共场所吸烟是严重忌讳,经理绝对会把人滚去场所,甚至可能报警,就是这么严重。*其实这也有地区性。美国38个州(包括我大加州)已经在所有公共场所禁烟,但是另外12个州是没有通过此法律。
[h1]4. 教育[/h1]4-1. 课程安排自由。中学生的课程安排比较自由。虽然学校会提出一定的课程要求(比如每年必须上外语课)但是在每种大门类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TA喜欢的具体课程(比如外语课可以选择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拉丁语、汉语)。另外,还有很多选修课可以选择。最后,美国学校是没有晚自习的。学生完成作业是每个学生要自己负责的事情,一般都会在自己家做。另外,不是课程上的“自由”,但是美国的学校没有禁止学生谈恋爱的自由的规定。
4-2. 批判性思维。美国的老师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点要看是哪种课程。数学课的话,就不怎么强调批判性思维,因为每个数学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在历史课,文学课之类的,每个题可以有很多答案。老师看的不是答案“正确不正确“而是答案的逻辑思维。历史课,文学课的考试除了多选题,还要求学生写文章,给学生空间解释自己的想法。*当然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能力培养学生这种思维。美国也会出现“填鸭式”教育。
[h1]5. 家庭那些事儿[/h1]5-1. 男女平等。我并没有说“美国男女已经平等”的意思,美国社会很多方面也存在“重男轻女”的问题。比方说,美国还没有选出一个女性总统,女性才占国会的22%席位,女性才占500强公司5%的CEO。美国比起其他国家(比如瑞典)还是差得远。可是如果跟中国比较的话,还是中国的“重男轻女”仍然比较严重。美国人不认为只有男性可以遗产血缘(虽然美国孩子跟着爸爸随性,但是认为女儿和儿子一样可以遗产血缘)。美国人不会只供儿子读书不供女儿读书。美国人不会给儿子买房子不给女儿买房子(其实美国人儿子,女儿都不会买房子)。
5-2. 以爱情为主的婚姻观。我刚来到中国的那几年,我还以为中国现在的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的,也以为”媒人“和”包办婚姻“都是已经被淘汰的老传统,或者以为这种只会出现在农村。我是很多年以后才真的了解到中国“以现实为主的婚姻观“其实在城里现在的年轻人群体那么的普遍。或许这不是现在年轻人真的想要的,或许他们是因为被父母,被老一代逼的。反正我觉得凭“条件满足,对方有房有车,家长愿意接受,就凑合凑合“可是没有真正的“爱”就结婚实在是太遗憾了。*也并不是说美国人在婚姻观没有一点现实的考虑。当然每个人都会考虑对方的条件。美国也有“拜金女“,也有男人有了钱喜欢上更年轻的女孩子出轨离婚。当然中国也有以真爱为基础的婚姻。就是总的来说,了解到大环境,觉得美国人的婚姻是更多地基于爱情的考虑,而中国人的婚姻更多地基于现实考虑。美国男的和女的第一次结婚平均年龄都比中国大可能是一个原因。
5-3. 剩女们。美国传统中也有几种说法指大年龄却没结过婚的女人:"spinster"和“old maid”。如今这些说法现在已经很过期了,被广泛美国人视为“歧视“语言。再说,"spinster"和“old maid“原来指40岁以上的女人。反而,中国30岁以上的女人就给贴“剩女”的标签。美国人男女都结婚得比中国人晚。女人30岁或40岁甚至50岁以后才结婚不被美国人视为“有问题”。再说美国男人不会像中国男人那么大程度排斥离过婚的女人。美国家长不会因为女儿“到了年龄还没结“而给她压力,逼她相亲。
5-4. 父亲在家。美国大部分爸爸五点下班后直接回家陪家人吃饭,帮孩子完成作业,帮孩子准备睡觉。周六周日美国的爸爸喜欢在家跟家人一起呆着,或者一家人一起出去玩,打球,爬山等活动。据我所知中国很多爸爸貌似把养孩子的重要任务都交给了老婆或交给了婆婆。美国人不跟婆婆同居,没有这个可能。在美国如果爸爸晚上出去喝酒不负责地带孩子,会收到广泛的批评,被称之为“不负责的爸爸”。*当然这个两边都有例外。部分中国爸爸也很好,很爱孩子,天天帮忙带孩子。美国部分爸爸也很坏,不理孩子,甚至干脆抛弃爸爸的责任离家。觉得全世界都有很多爸爸们需要加强自己的责任感。
[h1]6. 工作上[/h1]6-1. 作息时间表。美国白领一般周一到周五上班,早上九点到下午五点,周六和周日都休息。老板不会让员工晚上加班。美国人很重视他们的休息时间,认为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应该和家人孩子一起过。美国不是一直都这样。这是美国人100年钱进步运动时候争取的权利。*我说的是大概。当然有些行业不一样,比如餐饮行业的人上晚班,或者金融行业的人常常加班。
6-2. 简历不放头像。美国人投简历时,不会放自己的头像。招聘的公司也不会要求看头像。招聘广告也不会要求“五官端正”之类的话。*当然,面试的时候如果人长得丑会被发现。如果申请的是模特,演员,脱衣舞者之类的工作,老板会对长相有要求的。但是在一般的工作上,至少在理论上,这种要求是不符合美国的劳动法。美国员工认为被公司欺负,也可以告公司。
6-3. 应酬。美国工作上根本没有应酬文化。美国人大部分做的生意是在白天正式开会时搞定的 *美国有一些特殊行业会存在一些类似中国的应酬活动,比如金融业。晚上会请客户吃饭,看秀,喝酒,但没有像中国应酬文化中那种“不醉不归”的压力。尺度最大的,有些金融行业的可能会带客户去脱衣舞吧玩,但也不会请客户跟小姐睡。
6-4. 工作福利。美国正当的全职工作一般都会提供给员工齐全的福利,包括退休金和医保。虽然新闻经常说到美国那些无医保的人很惨,但是大部分美国人是有工作提供的医保,而且这医保很强。除了保险免赔额,自付费用不会超过一定范围的。有工作提供的医保的美国人不会因为生了什么严重的病而破产。
[h1]7. 流行文化[/h1]7-1. 小众影视作品。总是感觉中国大部分电影,电视剧都是按照大众口味的,而适合小众口味的很少在电影院或者电视上反映。美国大部分电影和电视剧也是按照大众口味的,但是美国另外也有很风度的小众影视作品。有制片公司专门做小众电影,比大众的作品独特原味。有小众电影院会专门放这些小众电影(一般只有大城市才有),或者放海外电影之类的。美国电视剧尺度比中国大,可以看到更多适合成人的内容。
7-2. 小众音乐。跟影视界一样,美国的音乐空间很大,有大众化商业气氛浓厚的音乐,另外还有许多小众音乐类型适合各种群体的口味。美国音乐的类型简直太丰富了,不仅是流行、摇滚、嘻哈爵士,还有几百种类型。社交网络给了玩小众音乐的乐队和歌手更多的路径选出他们的作品,吸引不受地理限制的粉丝。美国现场音乐文化很发达,大中城市天天都有现场音乐可听,连小城镇周末也有。再说,美国现场音乐不像中国某些酒吧天天同一歌手无聊地唱同一首歌。*当然中国也有个性化的原创音乐。比如我最近很喜欢一个叫“马帮”的民谣乐队超级棒。就是总的来说,中国商业化符合大众口味的流行乐占的比例比美国要多。
7-3. 全球化的菜系。我不敢在小社区说“美国菜“比中国菜”强“。反正,事实是相反的。单独比较中国菜和美国菜绝对是中国菜占优势。但是我敢说美国比较强的是全球的菜系都有。这点专门指美国大城市。美国小地方的“中餐厅”,“墨西哥餐厅”都不正宗。但是在大城市你不仅可以吃到正宗的中国菜,日本菜,越南菜,还有世界各地的正宗菜系你可能都没听说过,摩洛哥菜、秘鲁菜、埃塞俄比亚菜、缅甸菜、匈牙利菜、伊朗菜。中国一线城市也可以吃很多国家的菜系,但是消费通常要远远高于正常菜,而且味道不一定正宗美味。再说中国的国际菜系只占总体餐厅数量的一小部分,而在美国国际菜系占总体餐厅数量的大部分。
7-4. 绿色食品。中美两国都有绿色食品的概念,但是在美国绿色食品行业绝对更加发达。也许你以为美国人都是胖子,天天只吃垃圾食品。当然,我说绿色食品轮不到他们。这个特征指美国大中城市比较多。现在很多美国人都不去大众的超市买菜,而去专门的绿色食品超市(比如Whole Foods)买菜。美国有机蔬菜水果很发达,也有官方的检测制度,不会有骗子公司打个幌子贴“绿色食品”的假标签。美国大中小城市现在也很流行农贸直销市场(farmer's market)。跟中国的农贸市场不一样,不是商家批发买来的菜,而是农民自己种自己卖的。再说,美国做特色农产品这个行业有许多中产阶级的人在做,甚至有原来搞金融,律师等行业的人放弃高收入白领工作做农民。农民在美国人眼里不是什么看不起的身份,相反我们认为农民值得佩服尊重的,给社会带来很多价值的。
7-5. 自酿啤酒。近三十年美国的自酿啤酒文化越来越发达,现在大中小城市都能找到自酿啤酒吧。美国青少年的饮酒的习惯不成熟,喝酒就是为了醉,也有同侪压力劝酒的毛病。但是美国人长大了,大部分会脱离青少阶段那种幼稚的饮酒习惯。长大了,美国人养成品酒的习惯,酒一定要喝好的,慢慢享受,不劝酒,不存在“不醉不归”的习惯。毕竟美国法律允许酒后驾车,但是不允许酒醉驾车,所以大部分美国人去了酒吧喝一两杯就够了。*答主知道现在中国的自酿啤酒文化也正在迅速发展,认为这个趋势很赞。我自己的好朋友在昆明和成都都开了自酿啤酒吧。不过他们告诉了我目前来说中国人对自酿啤酒的意识暂时还处于初步阶段,大部分买一虎小麦啤酒觉得已经很有特色,而对其他类型的啤酒(世涛、波特、印度淡艾、赛松、科隆酒、酸变啤)根本不感兴趣。在美国去任何大众超市什么类型的啤酒都有,但是中国的大众超市目前除了黄啤黑啤只有小麦啤酒。
31#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7
美国的捐赠文化,值得借鉴。
捐赠,不仅是钱和志愿劳动,更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2014年,美国人均捐赠超过1000美元。比我们多很多倍。
几年前,我在斯坦福大学附近住过一段时间。切身体验了美国捐赠文化的传承。
          哀 使
                一个失独家庭的故事
120多年前,美国太平洋铁路建设的首要功臣,铁路大亨利兰.斯坦福的三口之家,是美国最幸福的家庭之一。在四季如春的小城帕洛阿尔托市,全家人经常与亲戚和邻居一起聚会,跳舞、打球、骑马、读书、听音乐。
幸福在1884年戛然而止,十六岁的独生子小利兰.斯坦福因病去世,斯坦福一家成为失独家庭,从快乐的天堂跌入了哀伤的地狱。经营铁路赚来的巨额家产也失去了直系血统继承人。
斯坦福夫妇在悲痛中决定,将全部的家产捐出来,创建一所大学,以纪念他们的独子。这就是以儿子小利兰.斯坦福的名字命名的斯坦福大学(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他们把帕洛阿尔托市旁边的私人马场捐出来作为校园,(这片33.1平方公里的校园,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大学校园。)用土黄色的砂岩,盖起了学校最初的建筑——主方院,主方院的中心则是拯救灵魂的斯坦福教堂。
1891年10月,斯坦福大学开学了。
1893年6月,利兰.斯坦福先生逝世。
利兰.斯坦福的遗产因为继承诉讼被政府查封。
刚刚开张的大学,因为缺钱面临关闭。
简·斯坦福夫人挺身站了出来。这个失去了独子和丈夫,倍受打击的家庭主妇,成为斯坦福大学的主心骨。她在1893-1905十二年间,直接担起了主持学校财务、行政和发展方面的重任。她放弃了富豪生活,遣散了家中大部分仆人,节约家庭开支,典当个人的首饰,自掏腰包来支付教师的薪水,用主持一家的方法主持学校,直至斯坦福先生的遗产解封,挺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在斯坦福教堂前面的走廊上,从开学第二年(1892)开始。每一学年嵌入一块表示年代的铜砖。 2012年,当嵌入第120块铜砖时,已经由最初的559名学生,发展到17,000名学生,其中近三分之二是研究生,研究生的三分之一是外国人。
在这120多年里,在一批又一批智者的主持下,斯坦福大学逐步发展成为美国和全世界的著名大学。
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受到普遍的认可和欢迎,他们中有美国总统、日本首相、以色列总理;有雅虎、惠普、谷歌、耐克等世界级公司的创始人;有国际互联网之父;有审判日本战犯的中国首席法官;有奥运会冠军、影视明星;还有歌手费翔——北京春节晚会唱红“一把火”的那个人。
斯坦福大学先后产生了5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世界大学中排名第九。而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斯坦福大学则当之无愧地排在第一。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收入在美国排名是最高的。这可能是因为铁路大亨斯坦福赚钱基因的延续,或者是其首创了先进的利益分配机制。
40年代末、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首创了产、学、研结合的工业园模式。成为全世界的楷模。因为斯坦福夫妇捐赠时规定不许出卖校园的土地,大学就划出一片地租给创业的学生开公司,借助大学的科技优势,培育了惠普、雅虎等许许多多的高科技公司,成为硅谷的发源地与核心区。目前苹果、谷歌、脸谱,推特,思科,英特尔,特斯拉等著名高科技公司都环绕在斯坦福大学周围。几乎遍布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和台湾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际上是将斯坦福工业园模式与各自国情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
1972年在斯坦福大学的 沙丘路(Sand Hill)产生了 世界上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资本极大促进了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沙丘路是全世界风险投资公司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几亿,几十亿,上百亿的美元投向哪个最有前途的技术,就在这条路旁的小楼里做出决策。“沙丘” 在美国成了风险资本的代名词。
斯坦福大学的文、史、哲、法律、医学等研究成果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它第一届毕业生、美国前总统胡佛赞助的“胡佛战争,革命及和平学院”,是美国最著名的智囊机构之一,其女教授康多莉扎.赖斯曾经出任美国国务卿,卸任后又回到斯坦福大学继续做研究。该学院收集保存了世界上大量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原始文献,俄罗斯学者到这里找早期的《真理报》,德国学者来查阅《戈培尔日记》。而大陆和台湾的历史学家在这里可以看到《蒋介石日记》和关于蒋经国、陈立夫、陈独秀等许许多多中国历史文献的原件。
斯坦福一家因大学而永恒,其捐献的钱,却只维持了初期的运转。120年来不断有新的捐赠。斯坦福大学的校友是重要的捐赠者,大学给他们插上了翅膀,他们又成为新的天使。惠普公司的创始人在创业时,曾得到学校538美元的资助,在他们发达之后,先后向母校捐款数亿美元。雅虎公司的华裔创始人杨致远和夫人山崎秋子也捐献了上亿美元。斯坦福大学目前有四十多亿美元的捐款储存,每年用这笔存款投资,就能产生足够的回报以供学校的日常开支。
在暑假里,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人似乎比平时还要多。在教堂、主方院、胡佛塔和大草坪,一队队的青少年在游学参观、摄影留念。世界各地的学子,专程来这里学习和考察,验证自己的成才期盼和求学梦想。
有些旅游者会沿着小路走进树林,去参观斯坦福一家的铜像:斯坦福夫妇和他们英俊的儿子站在一起,凝视着生气勃勃的校园。
在铜像正后方不远有一个小花园,花园中央有一座纯白色的大理石雕塑:一个身穿长裙中年妇女、长着一对天使的翅膀。她跪在地上,正面朝向斯坦福一家的铜像,悲哀的脸庞深深地埋在臂弯里,正在伤心欲绝地俯身哭泣,后背上长长的翅膀,无力的垂在两边。
这个雕塑的名字是——“哀伤天使”(Angel of  Grief)。
“哀伤天使”掩蔽在密密的树林中,周围幽静而清凉。她的灵魂升上了高高的天堂,而把千千万万的学习机会留在了地上。
茂密的树林外面,受到天使赐福的优秀学子们在勤奋地学习、卓越地成长。他们一代又一代,不断延续着斯坦福一家的善举。这——或许能些许抚慰天使的哀伤。
                                                                                    2012年10月
32#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8
法制

信息公开

对各种原因造成身体弱势人群的照顾

永远不缺乏从不同角度出发的分析和反对意见,不缺乏对多种可能性多种道路的实践。实用主义采取其中看起来最有效的方案,并且对错误和恶行的公开承认与反思。
33#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2:59
我一个朋友的儿子在美国读大学,有次回来说起一件事。
美国是二十一岁可以饮酒,他大三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来信,是几个家长的来信。这几位家长的子女,都是在这所大学就读,在二十一岁合法饮酒那天喝酒过量出了事。这些家长成立了一个组织,每个学生在二十一岁生日的早晨,都会收到他们的温馨提醒,用他们子女血的教训警示这些孩子。
我觉得这种人文关怀确实是我们的社会所欠缺的。
34#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0
地缘条件。

美国只有两个陆地邻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超级大国,在全球历史上独一份。远离是非之地为美国的发展赢取了极佳的空间。亚当斯密说过,将一个国家从最蛮荒带到最富足,只需要和平、简易的税收和过得去的司法(peace, easy tax, and tolerable administer of justice),其他的一切都会自然发生。首先第一条就是和平。美国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本土战乱极少,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也长袖善舞,和其地缘因素密不可分。

中国的地缘条件并不差(不和美国这种开挂的比已经算很好),但由于现代亚洲国家大多都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形成,彼此之间的博弈要复杂得多。而由于中国现代国家形成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更密集。
35#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1
这底下竟然没有人回答电影制作?
也许我们票房是快赶上他们了,但是其他方面还是全方位落后。如果开放份额,无限制无时差引进,国产片一定血崩,没有悬念。
本土+全世界最顶尖的导演,演员,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有次老师在课堂上说,在美国剧组,连一个整理电线的都是有工会保障,有保险,他就是专业整理电线,不是随便路边拉的一个大叔,剧组也不会随便让他去干别的。他的工资足够到养活一家大小,准时上下班,如果你敢不结他的尾款,你就准备被工会告到脱裤子吧。
特效制作,我也是一年前的特效制作课做了一个presentation,才感受到那犹如玛利安纳海沟的差距。几大特效巨头都会投入大量的经费研发新的技术,有很多技术都是特供某部影片,比如当时我看的《火星救援》技术详解,团队就花了不少钱开发了一个叫Earth to Mars的程序。
To facilitate this process, the MPC compositing leads developed a sophisticated colour algorithm filter called ‘Earth to Mars’ which gave us fine control to selectively remove the Earthly blue from our shots in a better way than conventional keyers or spill suppression tools. Blue bounce light from the sky polluted haze, shadows and reflections in all our exterior plates so the ETM filter was essential to finding the right balance. This tool also allowed us to accentuate the sky gradation to give deeper, richer colours. This gave us the most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Mars, and allowed Ridley latitude to grade the shots redder or yellower which enhanced the ground colour and took the sky colour to the hues of butterscotch and copper that he preferred from NASA imagery.
大概就是为了尽可能让片子里面的火星地貌更加逼真,他们开发了一个程序能把所有在地球拍的地貌替换成火星的地貌,这种投入在国内根本不敢想象,很多甲方都希望把钱留在明星身上,为了一部片开发一个“特供”软件,做梦吧。还有就是国内用的很多都是人家淘汰玩剩下的,还让你交死贵死贵的专利费。所以现阶段特效行业发展根本举步维艰,就渲染农场给adobe交的钱就够你受了(所以我知道很多公司都会盗版正版混用)。这也是现阶段国产科幻片发展的制约之一。
编剧行业就更不用说了,有能力有理想的编剧是很多,但是无奈这个职位完全处在整个制作环节里的最低端,任人宰割。对比Vince Gilligan,Aaron Sorkin,Terence Winter,老美的编剧处境实在是好太多了。
我们唯一的能叫嚣的,大概就是我们的明星片酬比美国的明星高的多吧。李易峰主演的电视剧《麻雀》总投资8千万,李易峰片酬2600万,占比1/3;同时期能够跟他叫板的只有下木总统,《纸牌屋》第三季总投资6-7000万,凯文·斯佩西片酬1600万,也只占到了1/4。
36#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2
对我们穷人来说,租房比较有保障?
以前在某东南大城市,租住在离市中心开车15-20分钟的地方长达一年半,便宜而且环境相当不错。小区里有临河的咖啡馆。夏日里有萤火虫,河上经常有划船和漂流的人。整个小区都是出租的,有自己免费的健身房和游泳池。租约是跟租房公司签订的,不用担心住一半被赶出来,东西坏了统一维修(这个比买房好)。此外对租客有信用记录和背景调查。关于学区我没什么了解,但认识的中东博士租房把两个娃都送去读公立了。
据说国内现在也有些类似的尝试,叫青年公寓什么的,如果做的好的话,市场不会小,毕竟对于人生还在摇摆尝试区的年轻人,有保障的租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背景调查和信用记录同时也能保障房东的利益。
附小区图。





37#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3
I 绝对是公立图书馆啊!美国有119487个公立图书馆,平均2700个人就有一个公立图书馆, 美国的公立图书馆比麦当劳多。68%的美国人有借书卡,平均每人每年借7本书。答主住的地方,开车20分钟之内有大概12个公立图书馆。

美国的公立图书馆不止是借书的地方,98%的图书馆都有网络和电脑,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接触互联网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家里比较穷或偏僻地区的青少年。公立图书馆也会组织很多读书活动,从刚出生的小婴儿到老年人,都有适合的活动。我家宝宝从3个月开始去,到现在一岁半,图书馆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图书馆儿童区一般都有很多玩具和多媒体,是带娃的好去处。

下面是一些我家附近图书馆的照片:






















图书馆的活动时间表,活动是每天都有,而且大一些的图书馆不同区域从早到晚排的满满的。



我们家住的区是小孩子比较多的,图书馆每年最大的活动是“鸭子节”,有小孩子穿成小鸭子游行,然后有木偶秀,有故事会,后院里有各种各样的小鸭子大鸭子孩子们可以去看。



美国的公共设施要么是自动门要么有残障门。



前天在网站上预定的书今天去取。图书馆一般都是全州联网的。
美国的公立图书馆全免费,每人每次最多可以借50本书左右(至少我们这是这样),每次可以借3周然后可以续借。你想借什么书可以登录在图书馆网站上搜索,然后place a hold,过几天他们会把你想借的书送到你选定的图书馆站点然后你可以去取。至少对于孩子来说我觉得图书馆的影响非常大,我们家宝宝现在读过的书至少有一两百本了吧。她自己特别爱读书,平时在家每天都缠着我给她读书至少要读一两个小时,她自己平时也喜欢在车里或者自己房间里读书。

更新:评论区里好多人说是因为美国书贵买不起只能借,这个完全不沾边。美国除了教科书之外的书并不是很贵,大多数都一二十刀,普通美国人绝对是能负担起的。美国2015年的出版行业是24.99 Bilion 欧元(https://www.statista.com/topics/1177/book-market/),中国是10.51 Billion欧元。





欧美的教科书的确很贵,但是这个和图书馆根本不沾边,从图书馆借教科书用一学期的人很少吧。况且现在美国的大学很多教授都用Connect(McGraw Hill)和MyLab(Pearson)布置作业,必须要买新书才能有active code。
38#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4
因为问题是先进部分,所以就回答我认为人家做的确实好的方面。至于我国的先进,要不去开个镜像问题?也可以数出很多的。

对于残疾人的人性化对待,这个真的跟国内没法比。
在美国这里但凡有停车的地方,必然有残疾人专用停车场,位置不是离停车场出口最近,就是离商店门口最近,总之是最方便的位置。也不会有人随意占用,毕竟被抓到的话罚款能让你肉疼到死,基本就是两百多美刀的罚款。



比如这个就是离门口最近的位置了,不是残疾人使用的车子,罚款最低250我看的也是肉疼。

然后就连超市都有残疾人专用的电动购物车,很好使。
需要推的大门,电梯,都有为坐轮椅的人提供的便利按钮。电梯按钮也全部配有盲文辅助。


电梯按钮的盲文,位置也很低,在正常人的肚子高度。


装在大门内外两侧,为残疾人自动开门的开关。

就连我们学校开学仪式,都会有一个打手语的人全程翻译。
感觉在国内基本看不到这些,唯一一次看到为残障人士设置的电梯按钮,是政府大楼。因此我在国内从来没有见过多少残障人士。不是我国残障人士不多,而是这个环境对他们实在没那么人性化。

有人评论区说北京上海还是有残疾人用按钮以及停车道的。大概是我没有注意到吧╮( ̄▽ ̄)╭至少我国大城市已经在普及啦。配图先加到这里啦,大多数都拍全了吧。
39#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5
国内常见的校园欺凌美国也有,拿我看到的新闻和自身经历来说,国内多数情况下是叫家长,写检查记处分,充其量勒令退学,而受害的学生多数时候是得不到法律保护的,施害人多数时候都得不到应有的惩罚。
   而且多数时候,一旦发生欺凌事件老师学校都是拼命往下压,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美国呢?我不了解美国,也没去过。
   但去年那个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欺凌同学被判刑10年的案子是真的让我羡慕到不行!
   我活了20多年,真的是头一次看到有人因为欺负同学坐牢的。
   我是真的羡慕!我初中时候被全寝室的人欺凌,去报告班主任得到的回应是:肯定是你自己有问题,不然为什么他们不欺负别人欺负你?
   假如我小的时候国内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也能有美国这样的力度,那我初中的时光会不会过的稍微好一点?如果那些欺凌者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坐牢,我相信会减少相当一部分的欺凌行为,被欺凌的孩子,至少有一条能保护自己的途径。
40#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6
契约精神。

这些天受日方委托在日本做大型国际展销会中日英三语翻译感触尤深。

受日本主办方拜托去拜托欧美展区和中国展区的商家下午不要提前离开(展会提前离开空了的话整体不太好看)。即使离开也留下海报和宣传册。其他东西包括垃圾之类的如果不能带走也至少通知一下日方安排的垃圾处理站工作人员。

欧美展区(主要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人会把细节问清楚,然后说好,或者和我说有哪些地方不太方便。我就会通知日方工作人员来帮他们解决。
中国展区的人笑着满口答应说没问题,好好好。我问会不会有什么困扰,他们都说不会不会。

日本这边的主办方和我确认是否一切办妥,会不会给他们带来困扰。我回答说没问题的,因为是中国人嘛,很好说话的。

结果如何?

你们自己想象吧。

我的休息室在中国展区附近。直言不讳地说:看到规定时间之前一个个空荡荡的隔间,一间间凌乱垃圾也不收走的样子,日方工作人员一边摇头叹气一边自己动手弯腰收拾的时候,我的心也空了。

说出来的话作出来的承诺,大家就当无事发生过?

我也在国内工作过,不过接触范围只在上海。在日本反而接触到了各地商团,这才真正开了眼,也大致了解了外国人眼中对我来说本来算严重抹黑扭曲的中国人形象是怎么来的了。

契约精神这方面,不好意思,没得洗。

ps.

顺便给诸位提个醒。

如果有自己家里做产业的花钱买展位派员工到国外参加展销会的,如果营业额不高,最好建议你的员工在接待顾客时至少能站起来。而不是顾客来了,关于产品一问三不知,还坐在那一边回答一边玩手机。

知道你们爱玩王者农药,知道你们靠内需就够活所以不是很care。但别的国家的员工都站在那迎来送往,你们这一大片门可罗雀瘫坐在隔间里玩游戏打牌一副咸鱼样。观感真的不是太好。
41#
小社区de用户  10级大牛 | 2019-4-11 21:03:07
出来混了几年,我发现有个地方美国比中国强太多——美帝的个人诚信/信用体系:
在美国,每个公民从出生开始就会得到一个社会保险号(Social Security Number),这个号码将跟着你一辈子。它是印在社会保险卡上的九位数号码。自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社会安全管理局后,联邦政府就要求所有合法公民和居民必须持有有效的社会保险号。

这九位数字串联起了一个人在美国几乎所有的信用记录。工作、租房、贷款,甚至办理手机号码时都需要社会保险号。通过社会保险号,任何人都可以查到自己的信息,比如年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与房东、税务、保险、银行打交道时的引用状况记录。
美国大学生非常注重个人信用记录,考试作弊、骗取奖助学金、履历造假等不诚信行为少之又少。一位来自纽约大学大三的韩国留学生告诉我们:就算是我们写论文,也非常注重出处,每一个支撑论点的论据都要是有迹可循、不加一丝水分。如果怀疑论文抄袭什么的,就更加严重了!
来源:在美国信用到底能有多重要? 美国信用体系解读
完善的信用体系有很多用处,而且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在Coach Surfing、Airbnb这些分享经济平台,信用值的高低是租客和房东相互选择时非常重要的参考标准。信用分高的租客更越容易租到房间,拥有高评价的租客也更容易赢得房东的好感,更快融入当地生活中。

信用分低,除了容易被商家或者金融机构拉入“黑名单”,也会严重影响职场的发展。美国雇主往往会调取面试者的信用报告作为依据,特别是重要的金融财会类岗位更是如此。即使是疏忽大意的一小个信用污点,也会使你失去大好机会。
此外,美国人谈恋爱、找对象也都会选择打探对方的信用分数。信用记录甚至会影响婚恋交友。在他们看来,信用分低是一个人不成熟的表现,说明缺乏照顾自己的能力,是对生活不负责任。
来源:在美国信用到底能有多重要? 美国信用体系解读
反观中国呢,人与人之间基本不存在信任:
不管你是租赁,还是共享经济,上来都是先交押金再说,退不退你那就另外一回事儿了(北上广漂没被黑新房东坑的有吗?);
老板可以随时跑路,拖欠员工工资无处申诉,过几天换个注册公司继续坑人;
电信诈骗无处不在;
陌生人坑你都算是轻的,熟人背后来一刀才更加美滋滋;
公司拖欠货款,被拖欠方只能去门口上吊,而拖欠方法人早就别墅沙滩逍遥法外,等风头一过照样回来“连续创业”;
签的合同不如废纸,who tm cares!
一大堆人逃票、作假、拖欠工资、搞传销、闯红灯、不退还押金、学术网文抄袭,然而基本没有任何惩罚措施。
霸凌、犯罪被曝光?换个学校读就好啦!
强奸幼女?!机关单位不作为?哎呀,批评下就好啦,风头一过,该吃吃该喝喝,岂不美哉?
砍了医生?不要紧,给钱私了,下次依然大门对你常敞开~


鼓掌鼓掌!好一片亚马逊丛林!
看来我的房租押金是再也要不回来了,而我的单车押金还得继续交。啥时候tm是个头?
12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000
帖子:40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