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人员
2018-9-25 00:35
2308
0
行业现状:我国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车最大产销国。 2016/2017/2018H1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 32.9、 55.4 及 41.2 万辆, 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 45%/47%/50%,是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的 NO.1。 结构上, 三股新能源乘用车势力, 自主品牌具有先发优势。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主要存在三大势力:自主品牌、合资/进口品牌以及互联网造车企业形成的“造车新势力”, 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 以 2017 年数据为例,纯电动市场 Cr5 为 51.38%,插电市场 Cr3 为 83.3%。 车型结构上, 补贴套利+车型供给不足导致国内市场以 A00\A0\A 级车为销售主力, 以纯电动市场为例, A00/A0/A 的市场份额分别为 34%/25%/41%。
市场新形势下, 新能源乘用车是新能源板块最确定的“量增”, 预计 2018-2020 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分别为 77.58、 126.69 及 151.32 万辆。 从需求看,多重政策叠加,新能源乘用车需求稳中有升。 1) 补贴新政倒逼乘用车提质换挡, 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及续航里程,支持真购买需求。 2)持续免征车船税等税收优惠, 减少购车及运营成本。 3) 新能源网约车的催化带来对新能源的新需求, 目前包括一汽、东风、上汽、吉利、广汽在内的主流车厂已经开始加强 2b 的销售。 从供给看,自主品牌百花齐放,合资&进口品牌加速供给。 自主品牌方面,吉利/北汽/上汽/江淮/重庆某区域整车厂/奇瑞的 2020 年新能源车(自主品牌)销量目标分别为 180/50/20/20/40/20 万台,未来 3 年新车型密集推出,且 A 级及以上车型占主流,占比 50%以上。合资品牌方面, 双积分政策督促整车厂新能源化进程,比如 2019年下半年大众 MEB 新能源平台逐步量产, 造车新势力方面,逐步进入到设计规划落地阶段。
三重势力交织,自主品牌有能力持续领航市场。 1)关键核心零部件“三电”基本实现自主供应: 自主品牌车型动力电池基本由国产供应商宁德时代、比亚迪提供,电机除掉体系内配套外,独立第三方基本由上海电驱动、精进电机供应。 电控实力稍弱, 多以合资研发为主,但有合资背景的自主整车车企有能力获得配套。 2) 国内新能源自主乘用车的综合质素(包括全球研发、全球设计能力、充足产能、日益完善的经销渠道以及三电核心产业链等)更加成熟,与国外新能源乘用车的综合差距已经非常小。 同时,自主整车还拥有“对国内政策成熟理解”“快速反应”等优点,自主整车有望在未来持续领航新能源市场。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上汽自主、比亚迪更有优势,同时可关注吉利汽车、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关注蔚来等造车新势力在产能、渠道上的突破。 推荐新能源乘用车龙头上汽集团: 最早开展新能源业务的整车车企之一,对市场反应最快,当前市占率第二,在新能源“三电”核心零部件均已掌握核心技术,核心件自给率最高;同时,未来 3年车型供给丰富,且竞争力强, 2020 年大概率实现 20 万辆销量目标。 建议关注比亚迪:上游电池材料与锂矿资源、中游三电核心零部件、下游整车制造全产业链各环节闭环。 2018年公司先后推出元 EV360、新唐、宋 Max DM、秦 EV450 等多款新车品牌,市占率持续保持第一。
[url=]查看PDF原文[/url]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