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学习,便于以后翻看.
目录
1.观察磁盘分区状态
2.磁盘分区
3.磁盘格式化
1.观察磁盘分区状态
lsblk 列出所有磁盘列表
lsblk 是[list block device]缩写

运行指令 lsblk

表明有两个装置,sr0和vda,vda下有三个分区,具体列明如下:
- name : 装置文件名,会省略/dev等前导目录
- MAJ:MIN : 主要/次要装置代码
- RM : 是否可卸除装置,如usb,光盘等
- SIZE : 容量
- RO : 是否是只读
- TYPE : 是磁盘(disk),分区槽(partition),还是只读存储器(rom)等输出
- MOUTOPOINT : 挂载点
blkid 列出装置的UUID等参数
parted 列出磁盘的分区表类型与分区信息
一个很实用的命令是 parted /dev/vda print 查看分区信息.
2.磁盘分区
磁盘分区之前要查看分区表的格式,用parted /dev/vda print指令查看

MBR分区用fdisk分区,GPT用gdisk分区,否则会失败.两个命令功能和用法极为相似,上图就用fdisk命令分区
进行分区可以随便弄,只要离开时按[q]就不会保存,按[w]保存.
用fdisk进行分区 1.fdisk /dev/vda [p]选项查看磁盘状态

如上图就没法再分区了,vda1已经占用了几乎所有的空间,即使分区成功也没发格式化
2.帮助命令,fdisk 用 [m] gdisk用[?]

3.新增分区[n]

如果你的磁盘足够大,在Last sector 选项那一行不要用默认选项,那样做会占用掉所有空间
4.删除分区 [p]选项查看,然后[d]删除对应的分区

5.保存[w],更新分区信息
按下[w]保存后,用partprobe [-s] 指令更新分区信息,加上-s选项会出现更新信息.
3.磁盘格式化
xfs文件系统,mkfs.xfs


EXT4文件系统 mkfs.ext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