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发物」,在哪些情况下不能吃,为什么?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20:58   6359   5
忌嘴期间不能吃的「发物」是什么?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8:39 发帖IP地址来自
在中医的食物禁忌中,发物是一个高频词汇。
所谓发物,通常是说,在吃了这种食物后会诱发或者加重某些疾病。
而历代中医在诊治的过程中,也常常会叮嘱患者哪些“发物”不能吃。


这些进入”发物”名单的食物就包括:
虾、螃蟹、黄鱼、带鱼、扇贝、蛏子……
鸡蛋、小麦、牛奶、大豆、花生……
番茄、茄子、菠菜、辣椒……
桃子、樱桃、荔枝……
酒、酱油……


你可以看到,“发物”遍及各类食物;
不管是主食、海鲜、蔬菜、水果、还是调料,都有可能落入发物的范畴。
但可惜的是,历代的医药家对发物缺乏一个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这样一来,似乎就成了“只要你愿意,任何食物都可以是发物。”


但发物毕竟是前人经验的总结,大概率是有其道理的。
那我们能不能通过现代营养学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发物的理论呢?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至少可以将发物分为4类,分别是:
①造成过敏的食物;
②高组胺的食物;
③高发漫的食物;
④小麦制品


[h1]① 造成过敏的食物[/h1]食物过敏是食物成为”发物“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发达国家,每100个人中,就约有10个人存在一种以上的食物过敏。[1]
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似乎也在变得越来越高。


最常见的6大食物过敏原包括:鸡蛋(主要是蛋白)、小麦、牛奶、大豆、花生和坚果。
而这些食物,都落入过“发物”的范畴。
事实上,小麦是一个被低估的发物——它是造成中国人过敏性休克的首要因素。


食物过敏的症状是非常多样的,除了常见的皮炎、湿疹、荨麻疹外,还包括胃痛、肠胃炎等消化症状,以及鼻炎、哮喘、肺泡炎等呼吸道症状。
这些多样的症状,更为”发物“提供了依据。


从理论上来说,所有食物都可能引起过敏。
因此,任何食物都有成为“发物”的潜质。


如果你有“过敏体质”,那这一种类型的发物会是你最需要留意的。


[h1]② 高组胺的食物[/h1]许多患有慢性头痛或慢性荨麻疹的人会发现,一些食物会加重他们的症状。
而当他们去做过敏原检测时,却往往并没有发现存在明确的过敏物。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面对的发物,可能是高组胺的食物。


组胺是过敏反应中的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
在人们接触过敏原后,人体会释放大量的组胺;
当大量的组胺和某些受体的结合时,就会引起我们上述所说的过敏症状,比如荨麻疹、瘙痒、胃痛、头痛、打喷嚏。


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在不过敏的情况下,人体也可能会聚集起大量的组胺。
一部分人对组胺代谢不良,这就使得他们只要吃少量高组胺的食物,就会产生“仿真的过敏”。


这些高组胺的食物包括:不新鲜的海鲜、发酵食物(包括酒、酱油和醋)、一些茄科植物(如番茄、茄子)和菠菜。
而另一些食物,即便本身的组胺不高,也可能促进人体自身释放组胺而造成问题。
这些食物包括橘子、草莓、木瓜和菠萝。


事实上,对于健康人而言,一次性摄入大量的组胺也会产生症状。[2]
吃了不新鲜的海鲜造成的“组胺中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3]
“组胺中毒”的症状和海鲜过敏的症状极为相似,同样包括皮疹、恶心、头痛、腹泻和呼吸困难。


[h1]③ 高发漫食物[/h1]许多患有消化问题的人会发现,他们吃很多东西都会出现腹胀、腹泻和产气过多的症状。
这种状况在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尤为常见——而他们很可能是对发漫(FODMAP)不耐受。


所谓发漫,简单的说,就是一类可发酵的碳水化合物。
其中包括:果聚糖、低聚半乳糖、乳糖、果糖、木糖醇和赤藓糖醇。


这些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容易聚集液体,而在大肠中容易产生气体。
对于一部分肠道特别敏感的人来说,这些液体和气体就容易给他们造成不适。
事实上,一喝牛奶就腹泻的“乳糖不耐受”就属于发漫不耐受的一种。


高发漫的食物在各种食物类别中都有存在:
高发漫的水果包括:苹果、桃子、樱桃和荔枝;
蔬菜包括:大蒜、韭菜、洋葱和芦笋;
谷物、坚果包括:小麦、开心果、腰果;
此外,绝大部分的豆类也都是高发漫的食物。


研究发现,许多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在排除了高发漫的食物后,不仅症状能得到缓解,而且身体中的炎症指标也会得到改善。[4]


对于存在消化问题的人而言,发漫是需要留意的发物。


[h1]④ 小麦制品[/h1]小麦会造成的不仅仅是过敏。


小麦中的麸质是另一种疾病的重要驱动因素——这种疾病就是乳糜泻。
乳糜泻患者在进食麸质后,身体会产生自身免疫反应;
这种自身免疫反应会引起小肠的炎症,并最终会造成小肠绒毛的萎缩。


乳糜泻的常见症状包括:腹泻、腹痛、便秘、疲劳、体重减轻和严重的营养不良。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面食是被当成发物的。
一些老人认为,吃太多的面食会引起胃胀、便秘、头疼、眼涩和面部发肿。


而在古代,有许多名家甚至声称:“面食有毒”。[5]
这些人包括:唐代药王孙思邈、北宋医家董汲,北宋科学家沈括、以及南唐学士张洎。


孙思邈曾坚定地认为”面食有毒”。
他表示,自己曾亲眼看到过许多常吃面食的山西人和陕西人小腹发胀、眉毛脱落,最终在极度的痛苦中死去。
根据我们现在的理解,这种“有毒”针对的会是特定的人群。
但话说回来,孙思邈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意识到乳糜泻存在的医者。


在全球范围内,乳糜泻的发病率为1%——而对于这1%的人来说,面食就不仅仅只是发物了——可以说是“毒物”


在乳糜泻之外,大约有6%的人群存在对小麦的敏感。
小麦敏感的人群,既不对小麦过敏,也不会因为小麦而产生自身免疫。
不过,他们在进食面食后仍然会出现各种症状。

图:麸质/小麦敏感人群的肠道症状




图:麸质/小麦敏感人群的肠外症状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小麦敏感人群的直肠和十二指肠的黏膜中,均存在炎症的迹象(主要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过多);而摄入面食则可能会加重这种炎症。[6]

此外,在人源化小鼠的模型中发现,小麦中的“胰蛋白酶淀粉酶抑制剂”能够加重肠道炎症和呼吸道的炎症反应。[7]


所以,对于基因易感或存在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人来说,小麦是一种需要被重视的“发物”。


[h1]“新发物”[/h1]不管是引起过敏、高组胺、高发漫的食物、还是小麦制品,你会发现发物多多少少都和“炎症”有关。
我们甚至可以说,大部分发物,都是可能引起炎症反应的食物。只不过,这些发物通常会因人而异。


而在近100年,由于食品工业的新起,我们的膳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食物。
它们大规模流行的时间还相当的短,以至于还未被我们的先辈纳入“发物”的范畴。
然而,其中的许多食物或食物成分却的的确确容易引起炎症或恶化疾病。
这包括:
①添加的糖(如白糖、果糖、高果糖浆);
②过量的精炼碳水(如大量的白米白面);
③不健康的脂肪(如反式脂肪、经过高温烹饪的植物油);
④许多食品添加剂(如大多数代糖、乳化剂、色素和香精)。


我们之前讲的4种类型的发物可能有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而后面的这4类“新发物”却往往是广谱性的。
对于前面这4类,我们需要考虑个体的反应;
而对于后面这4类,则是人人都应该避免的“发炎食物”。


按照这样的分类,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认识发物的全新框架。





当我们有了这样的框架,我们会更明白,在繁冗复杂的发物中,哪些才是“我需要避免的发物”。


[h1]木森说[/h1]“发物”是一个传统的概念。
因为有这个概念,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一个事实:错的人,在错的时间,吃了错的食物,会产生“错”的结果。


然而,一直以来,却少有人对发物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和分类,以至于“只要你愿意,任何食物都能被归为发物”。


但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我们可以用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视角去重新观察发物的理论。
我们会发现,传统的发物至少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①引起过敏的食物;②高组胺的食物;③高发漫的食物;④小麦制品。


大部分的发物,都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而许多随着食品工业而诞生的新食物,往往可以因为其“促炎症”的特性被归入发物的范畴。
它们是:①添加的糖;②过量的精炼碳水;③不健康的脂肪;④许多食品添加剂。


传统的发物往往因人而异,而“新发物”却常常是绝大多数人的发物。


在这个新的发物框架下,我们也许能学会更好地“吃与不吃”。


-END-

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木森说(ID:MooseBB)

参考文献:
[1] Savage, J. H., & Johns, C. B. (2015). Food Allergy: Epidemiology and Natural History. Immunology and Allerg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35(1), 45-59.
[2] Wohrl, S., Hemmer, W., Focke, M., Rappersberger, K., & Jarisch, R. (2004). Histamine intolerance-like symptoms in healthy volunteers after oral provocation with liquid histamine. Allergy & Asthma Proceedings,25(5), 305-311.
[3] Hungerford, J. M. (2010). Scombroid poisoning: A review. Toxicon, 56(2), 231-243.
[4] Staudacher, H. M., & Whelan, K. (2017). The low FODMAP diet: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its mechanisms and efficacy in IBS. Gut, 66(8), 1517-1527.
[5] 李开周. (2010). 宋朝南人不食面. 东西南北(3), 53-53.
[6] Carroccio, A., Giannone, G., Mansueto, P.,  Soresi M.,...& Florena, AM. (2018) Duodenal and Rectal Mucosa Inflamm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celiac Wheat Sensitivity.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7] Bellinghausen, I., Weigmann, B., Zevallos, V., Maxeiner, J., Reisig, S., Waisman, A., ... & Saloga, J. (2018). Wheat amylase-trypsin inhibitors exacerbate intestinal and airway allergic immune responses in humanized mice. 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8:40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国民间有种传统食物,名曰「发物」;
未见于典籍记载,只存于长辈口中;
不明门、纲、目,不知科、属、种;
有时幻化为牲畜,成鸡鸭鱼鹅;
有时幻化为草木,成椒蒜姜葱;
或为鱼蟹,或为蛋奶,或为果蔬;
常人食之,安然无恙;
有病、痛、伤、患者食之:

虽然几乎国人个个都知道发物,然而无论是在现代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中,都没有「发物」的说法。 发物更多还是来自民间定义。


在民间定义中,发物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


比如有些人认为,鱼虾是发物,病人吃了伤口不容易愈合;
有些人认为,羊肉狗肉是发物,吃了容易「上火」;
还有人认为,荔枝等水果也是发物,吃了容易烂嘴角。


而各个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人对发物的定义也五花八门。要是真写一本综合全国各地的「发物大全」,可能就没有什么不是「发物」了。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认识,并不是这些食物真的有问题,也不是这些食物遇到特定的人就会产生什么神奇的变化,实际上这是早年民间对一些个别的现象,错误地总结成了生活经验,并流传下来导致的错误认识。


早年间人们的营养认识匮乏,对一些现在已经看的很清楚的饮食营养常识不甚了解,比如食物过敏,很多海鲜被归结为发物,主要原因就是过敏。海鲜的鲜,来自于其中各种各样的呈味物质,而这些呈味物质非常复杂,有些人吃了就会过敏,比如皮肤痒、风疹团等,少部分人还可能拉肚子甚至过敏性休克等情况。


但实际上过敏是一种和个人体质关系极大的病理生理反应。对于大多数海鲜不过敏的人来说,只要鱼虾新鲜卫生,高温烹煮之后,那就可以放心吃,不仅如此,对于一些做完手术的病人,鱼虾反而是非常好的营养来源。


也许在很久以前,一些对海鲜过敏的人,在病中食用了海鲜,结果一命呜呼,久而久之,海鲜就成了病中忌口的「发物」。


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就把海鲜当「发物」的做法:

而「发物」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则和早些时候异常糟糕的卫生条件有关。


在没有严格检验检疫的时代,寄生虫疾病和细菌污染常有发生,东海之滨的鲜鱼运到内陆,可能已经布满了寄生虫,宰杀的羔羊在存储过程里也被细菌污染。同时鉴于那时烹饪水平底下,食材不能保证干净新鲜,做出来的菜也好不到哪去,而在物资匮乏的时代,这些好鱼好肉往往又是给病人「加餐」用的。


一来二去,一些吃了加餐的病人,本身身体羸弱,又因为寄生虫疾病或者其他问题导致病情加重扑街嗝屁,那这账就又算在「发物」头上了。




而关于「发物」影响伤口愈合的观点,则是早年民间对伤口愈合原理认识不足。


真正能够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包括年龄(年龄越大,伤口愈合越慢)、高血糖(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引起血管病变)、感染局部血液循环差吸烟(吸烟者血液循环中一氧化碳和血红蛋白的结合,降低了对氧的运输能力,尼古丁会使周围血管收缩,影响伤口愈合)还有心理因素


然而上面几个因素,都不是在伤口愈合期间单靠吃几个东西能够影响到的,其实只要营养充足,吃什么并非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因素,而且与民间说法相反,鱼虾、羊肉等「发物」其实都是高蛋白食物,只要患者平时不过敏,吃一些反而是有利于伤口愈合的。


而像荔枝、龙眼吃多了会烂嘴角,所以被理解为「发物」,其实吃多了荔枝之类的烂嘴角,原因有很多种,比如作为手剥带壳水果如果没洗干净,果壳上的尘土、细菌容易进入口腔;而这些高糖水果,如果吃的太多、吃完还不漱口的话,就很容易滋生细菌。


至于像辣椒、花椒、韭菜、大蒜等具有辛辣味道的食物,本身就是一个「量力而行」的东西。病中之人身体承受能力差,肠胃不适,睡眠不好,这时候非要给一些怕辣的人吃辛辣味的东西,刺激肠胃,产生一些不适情况。


其实看到这,你们会发现,「发物」的产生过程和「食物相克」非常相似。都是错把事物的先后顺序,理解为因果关系,同时也忽视事物的多方面影响因素,固执的归因到一点上,然后总结成错误的经验流传下来。


你吃了 A,又吃了 B,结果出现了 C 的情况,就认为是 A+B 就会导致 C,于是就有了「食物相克」的说法。


正常时候吃了 A 没事,生病不舒服的时候,吃了 A 却会导致 C 的情况,只能解释为 A 是有一种「神奇特质」的食物,在特定条件会激「发」身体,于是就有了「发物」的说法。


然而无论那种说法都没考虑到食物不洁、食用方式不当、肠易激、食物过敏甚至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如果身体些小毛病,其实是没啥需要忌口的。如果是像做了大手术之类的,出院回家后,除了个别类型的慢性病,患者反而应该适当提高蛋白质的摄入,补充创伤修复需要的重要原料。


所以啊,别再盲目相信所谓的发物了,如果身体已经不好了,更要注意听医嘱「吃好」才是,毕竟在咱们吃货国,一切以稀奇古怪理由不让我们吃的行为。

最后读一赠一时间,戳下面看看「食物相克」是怎么回事:
食物相克真的存在吗?




内容参考丁香医生科普文章:
生病了不要吃「发物」?可能的结果是…… - 丁香医生
作者: @庄时利和
神经科学硕士
吃「发物」影响伤口愈合?那该吃什么? - 丁香医生
作者:杨杰 - 个人主页 - 丁香医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住院医师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8:41 发帖IP地址来自
今天,我想从术后饮食的角度谈一下这个问题。
[h1]一、手术完千万不能吃「发物」?[/h1]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半门诊的患者会问我这个问题,剩下的一半,估计也只是憋着没问而已。
最经典的例子是,一个大娘一边诚恳地问着你,是不是不能吃「发物」,说「发」的时候,一个手从攥拳到慢慢张开,似乎在比画一个花骨朵的发芽过程一样,让你一下子就能理解她要表达的意思。
就是说,有些食物,能够刺激肿瘤的种子在身体里面开花结果。这个「发」字,实在是形象生动,深入人心。
但是这种「发物」,真的适用于肿瘤吗?其实,如果说西医的肿瘤学发展是一位 200 岁的长者,那么中医在肿瘤方面还只是个 20 岁的孩子。
有人会反对说,中国人很早就会治疗肿瘤了。但是肿瘤的好发年龄平均是 60 岁,中国人以前平均年龄是多少岁呢?中华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平均寿命是:东汉,22 岁;唐朝,27 岁;宋代,30 岁;清代 33 岁;民国时期 35 岁。其实只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人们的寿命才逐渐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1985 年我国人均寿命 68.92 岁,2010 年,部分地区才超过 70 岁。以前我们对于年龄的描述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实际上,能活过 50 岁的人已经算是少有的高寿了,又怎么能期待那个时候的中医祖先们对于平均 60 岁才发病的肿瘤有独特的治疗理念呢?
所以千万不要拿祖传了几千年的中医理论,去套现在的西医,这就好像喝咖啡啃大蒜,红酒配猪蹄一样,未免是一种过于奇葩的混搭。
肿瘤的发病是由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非常多的致癌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也根据证据级别把它们划分为 I 类致癌物(确切证据)和 II 类致癌物(证据不明确)等,这才是科学家无论是在细胞,还是在动物,更是在人体已经被证实的东西。但是我们老祖宗的这些所谓的「发物」,都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并没有发现其中任何成分会致癌。其实我理解很多手术后的患者,他们也是抱着任何能够提升癌症治疗效果的心情去向医生询问的。我也同样理解很多患者将信将疑地离开,最后仍然选择避开那些所谓的「发物」,因为大部分医生都可能会非常不耐烦地说「没有『发物』这一说!」然后便把病人打发走。
这并不是医生和患者的错,医生说的是科学和事实,而病人需要的更多的是安慰,他们更需要知道的是,为了让我的爸爸肿瘤不复发,我能不能做点什么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没有什么忌口,有没有什么注意事项,如果医生不告诉我,那我只能去网上查。
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由西医引导患者去适当选择正确的饮食策略,比否定任何饮食策略,放任病人自行选择,要有效得多。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8:42 发帖IP地址来自
我不懂医呀~ 但是从小家里人都常常给我说这个是发物,那个不是… 所以就凭借着这些经验来判断~

作为一个皮肤容易过敏的宝宝,少吃发物是基本的常识。辛辣的,海鲜,都很少很少吃… (我是吃海鲜不会过敏,但是过敏的时候吃海鲜会加重哦~ )

至于油腻,油炸的,我一般不太在意。但是感冒,喉咙痛,或者在南方湿热容易上火的地方,我会尽量避开油炸,煎炸… 吃一次,上火一次,百试百灵~
然鹅在北方,春秋冬三季,油炸的少点没关系~ 毕竟我还是很爱吃炸鸡,汉堡之类哒~ (⌒▽⌒)

牛肉,猪肉,鸡肉不忌口。(似乎鸡肉也会发,但是我不会呐~ ( ̄^ ̄)ゞ不吃鸡肉,我会哭滴~ )
羊肉我一向不敢多吃。吃也只会在寒冷的天气吃… 比如冬天偶尔吃个刷羊肉之类哒~
以前吃羊肉很容易上火,现在感觉不太要紧呐~
还有鲫鱼也是发物,草鱼似乎就好很多~

水果类的话… (我很爱吃水果~ )
比如芒果… 我吃一次,长一次湿疹… 大概一个芒果的量就会让我长湿疹惹~
每次给北方的盆友说,我吃芒果会长湿疹,他们都不信… 其实这个真的分人,分水土。~_~;
榴莲,荔枝在北方吃完全木有问题…
但是之前生活在南方的时候,吃榴莲就会上火,也会长痘痘… (可是南方的榴莲便宜嘛… )

oh,对对对,还有韭菜,韭菜也是发物…

表问我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哇~ \(////)\
我只是会避开自己吃了会加重过敏,湿疹,感冒的东东… 如果你吃啥都不会过敏,都觉得好,那就最好啦!!!请随意次次次次… d(^_^o)

我觉得自己也是个奇怪的特例,毕竟是个早产,生下来差点进保温箱地宝宝,所以可能身体有些不太好…
我很羡慕那些什么都能吃,吃得开开心心的人~ 但是我不挑食的哦~ (⌒▽⌒)

也有人给我说,如果我从小就不管不顾发物不发物,过敏加重了不要理会,说不定现在就不会过敏,不容易上火,不用忌口了~
我觉得也有道理滴~
总之能够吃是福气嘛~

*\(^o^)/*希望大家都能吃到喜欢的东西~
也希望和我一样过敏体质的宝宝,能够变得越来越强壮,征服世界上的美食~ 嚯嚯嚯嚯~

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我就是因为在北方吃东西不用那么小心翼翼的忌口,才留在北方生活滴~ \(////)\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8:43 发帖IP地址来自
  • 发物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发物的分类&相应的忌食人群




































  • 发物致病的可能原因




























【参考文献】黄进,.“发物”初探[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9)
链接:发物初探_黄进_百度文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