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思想的深度」?如何让自己的思想具有深度?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20:50   7269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0:15
我很小就会下象棋,十二三岁在同学中已经基本没有对手。一次看院里的大人们下棋,那位水平很高的人明明有一步可以双吃的棋却不走,我就替他着急支招让他跳马。没想到他回过头来笑着说:“他让你啊?” 我顿时明白了,他的意思是,那样对方一定会悔棋还不如不走。他要走貌似没有威胁对方不会悔棋慢慢磨死对手的棋。

思想的深度就是接近事物本质的距离。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0:16
过了一天在标准的海洋里遨游的七夕,游累了,来换换气~:)

看了很多答案,可惜的是,没看到我期望的答案。

思想的深度,在我看来,就是准确概括事情的能力,用能理解的话讲就是:能用一句或几个字简洁、精炼地概括一件看起来错综复杂事物的能力。

它需要的条件,我以为有以下几种:

1、对常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忽略的概念!个人必须要把它放到第一位!它看起来非常不显眼,但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事的发生,不管看似是否合理,它的发生都是有一定的规律和触发条件的。而最忌讳的,就是在不完全清楚现状的情况下,直接给打了判断的标签。所以,“不要判断”这个思想非常重要。但据我观察,真正做到“不清楚前不判断”的原则的人,很少。前两天刚读了王小波的《中国知识分子与中古遗风》,更加深了我对“判断”这两个词的惧怕。因为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是喜欢教训人的,而且都喜欢教训不如自己的人。这里倒忍不住要呵呵自己给自己封的头衔了。。。
那么,什么是常识?不好下定义,给题主共享一下我最认可的两句话,自己琢磨并概括这个事吧:1、一个巴掌拍不响;2、人与人的交往,其实质就是交换。这两句话,自我听到之时就一直在牢记。并被我奉为常识。
如果觉得这些话还是太少了,可以参考一下梁文道对常识的论述。对不起,书倒是没读过,但首先不论内容,就这个视角来讲,个人非常欣赏!

2、切换视角的能力
我认为,一个思维深刻的人,必须要有一个看事物的多个视角才行,而且最重要的,是上帝视角,也即跳出事物去俯瞰这项事物的能力。这个能力需要怎么培养我倒是不清楚,就说一个启发我心智的一个寓言吧,这个寓言是上研究生的时候读的,现在还很受用,我一般只把这个故事,讲给对我而言非常重要的人,在网上讲,还是第一次。

两个天使的故事:
有一天,一老一年轻的两个天使来到人间,去体味人间冷暖。他们装扮为两个衣衫褴褛的穷光蛋,到了晚上,没地方住了,他们先来到了一家看起来非常富有的一个大户人家,大户人家一看,是两个穷光蛋,没说赶他们走,但接待的态度很不好,自己家里人吃肉,给他们吃粗茶淡饭,然后还让他们睡地下室,让他们垫着草丛睡。到了半夜,老天使起来了,年轻的天使看到他给本来很破旧的地下室修缮一新,没说什么。第二天一早,他们继续赶路。到了晚上,他们投宿到了一个非常穷苦的人家,穷苦的人家把来的衣衫褴褛的两个人奉为上宾,把最好吃的留给了他们,然后让他们睡大床,主人都去睡地板。结果第二天,年轻的天使看到穷苦人家抱着已经死去的唯一一只奶牛哭泣,心里很难受,他看了看老天使,意思是:做点什么吧。老天使像没事人一样,仍然该吃饭吃饭,该赶路赶路,一点不伤心的样子。
半路上,年轻的天使忍不住了,就质问老天使:富有人家和穷苦人家对我们什么样,你都知道了,但你为什么帮富人修地下室,却让穷苦人家唯一的一只奶牛死去了呢?老天使淡然回答:我在富贵人家的时候,半夜看到了他们地下室破洞那里有很多比黄金还要贵重万倍的财宝,为了不让他们发现,我就把整个地下室都修缮了一遍,把所有能看到这个财宝的位置全部堵死了。而在穷苦人家,是因为,奶牛有非常严重的病,虽然不能致命,但挤出来的奶喝了会让人得急病死去。所以,我给那只奶牛施了安乐死,但第二天会有一只新的奶牛到他们家。

我不太会讲故事,只是把记得的内容都复述出来了。语言比较无趣,按需吸取吧。

3、敢于承受孤独的心智
思维的深刻,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很多人追求的,不一定是真理,别人说的话,做的事,不一定真正符合你的需要。因为你思维的独到,肯定会做出在别人眼里很多看似不能被理解的筛选。遭到非议也是必然的。这点,就需要你的心智去鉴定你的选择,并坚定你的选择。

4、对生活的感悟
我相信,任何一件事物的出现,都是很重要的。只不过我现在的能力还没到识别这样事情的地步。只能通过不断去观察和思考、总结去梳理这些事情。这个是一生的事!如果不做,其实我感觉就跟行尸走肉没什么两样了。我以为其要义是:用心,去感受自己经历的一切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大脑去思考。还是提供这个老办法,记日志:看书或看事的时候,觉得感悟很深的,可以考虑用笔把这份感悟写出来,并看看别人都是怎么想的。

补充一点:不要用苦大愁深的视角去看待这样的事情,虽然它确实需要一种享受孤独的能力。但我认为,真正的智者是乐在生活中的,不是孤芳自赏的不食人间烟火,而是朋友来了有酒喝,没朋友了也有聊的这一号比较洒脱的人。所以,也得提醒题主注意一下,别用苦大仇深的态度对待这个事,就行了。

以上肯定不全,但只求能接近就好。如果有遗漏,欢迎补充。

在七夕即将过去的时候,留一份自己比较满意的答案,还是有点纪念意义的。:)

以上。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0:17
让思考更有深度的 4 个技巧
「持有多种观点」的过程,是在第一堂课中介绍「自我意见建立法」中,步骤 ②「深入理解」与步骤 ③「持有意见」之间的过程。
例如,把「只靠听就能大幅提升英语能力的音像商品企划方案」,做成第二堂课中介绍的「理解程度检查表」(参见 35 页),让思考更加深入。
接下来就是持有自己的意见,可是在这之前先考虑和自己不同的其他人的观点。你如果赞成这个企划案,就要想「自己虽然想赞成这个方案,可是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不知道是怎样的」。
走到「提出意见」这一最终步骤之前,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想法,让想法更有深度。这就是持有多种观点的意义。
那么,现在就来介绍增加观点的方法。
[h2]Tip 1 站在「不可忽视者」的角度来思考[/h2]基本上,这和 57 页孩子们做的事一样——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他人的心情。顺序如下:
① 决定想成为的人
并不是变成自己喜欢的人就可以。想成为的对象只限于,和想仔细思考的信息(他人的意见、企划、提案、报告等)内容有利益关系的「不可忽视者」。因为让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上场,可能只会得到「都可以」这种程度的观点。
「不可忽视者」的人选如下:
(1)彻底思考该「信息」内容,与他的未来、生活、工作等有关联的人。
(2)认为这将会使每天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对该「信息」内容抱有期待的人。
(3)与该「信息」有直接关系的人。
在你想变为他人思考时,首先依照上述 3 个类别,建立一份「不可忽视者候选人名单」。
例如,关于「只靠听就能大幅提升英语能力的音像商品」,不可忽视者候选人名单参见图 3-1。

图 3-1 「不可忽视者候选人名单」(例)
想成为的对象可以是虚构人物,也可以是现实中的某个人。建议可以从「不可忽视者候选人名单」中,选出不同立场的两个人(例如从 A 中选一个,从 C 中选一个)。一个人太少,三个以上又太多了。
我们从名单中选出「想成为的人」之后,接着就要具体塑造他的形象。塑造「不可忽视者」的具体形象时,大概设定他的「职业」「年龄」「喜好」等「不能忽视的原因」,就可以了。
我们以「不可忽视者候选人名单」(参见 62 页)中 A 项「商务人士」为例,来思考一下这 4 个项目: 「在日本企业上班的商务人士」(职业),「35 岁到 45 岁之间」(年龄),「做事喜欢立即看见成效」(喜好),「认为英语是提高工作效率必不可少的要素」(不能忽视的原因)。
塑造出有真实感的形象,令人觉得「确有其人」是十分重要的。
② 思考「那个人最想得到什么」
确立「想成为那个人」这一形象具体到一定程度后,就要思考「那个人最想得到什么」。这是变身「不可忽视者」思考时,最关键的重点。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0:18
==================================以下2015-7-21================
思想的深度与个人在一个专业领域投入的时间、精力有关系,与悟性和导师也有关系。早前有一篇文章讲到一万个小时(10年)的磨练(做事情)造就了天才。之所以会形成优势有如下的原因:
1、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完善细节,所以在具体的事务中有常人难以比拟的工作效率;
2、具有大量的专业资源,如知识积累、经验积累、素材积累、人脉积累,获取成本极低、获取渠道丰富、获取效率较高。

在较长时间的积累背后,对事物的认知逐步加深。
==================================以下2015-1-13================
中国先贤哲学家没有去刻意营造思想的深度,但他们的哲学里面所包含的内容常被冠之于“博大精深”;西方的科学家常常刻意去挖掘知识的深度,拓展各种手段协助他们去发现更广阔的宏观世界乃至更细小的微观世界,不断丰富我们的认识。
==================================以下2012-4-20================
第一、要有深度,先有维度。
混沌是什么?答案:混沌。如果不能从更多的角度,或者维度去看待一个事物,我们得到的就是原始混沌。
格物然后致知,窃以为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要有绝对深度,先有相对深度。
楼上的故事讲的是相对深度,比较之下的“深度”,既可和别人比,也可和自己比,这种比较能够让自己动态地理解事物,不断前进,不断向自由接近。

第三、要有深度,先有宽度。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不牢,地动楼倒”。向上如此,向下亦如此。宽度和深度是相辅相成、动态发展的。
==================================以下2011-7-8=================
我以为思想具有个性,是个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是个人的观念,其目的是认识世界并指导实践活动获得自由。它既具有个性的色彩,但同时也具有共性的成分。

深度是深浅的程度。

思想的深度,即思想认识所能触及到的事物的不同层次和内容。我以为它包含两方面,层次和内容。

第一、事物的层次
一个事物既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与其他事物的复杂关系,更有不同的组成部分。鉴于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事物本身的发展阶段以及复杂组成,必然存在逻辑上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区分的不同层次。
思维中所包含的这种层次越多,说明思想的系统性和逻辑性也就越强,说明思想的深刻性越强。

第二、事物的内容
每个层次本身所包含的内容本身首先必须是正确的,其次与其他层次之间是相互独立的;最后内容本身的细微单元的定义是可清晰分辨的。

综上来讲,思想的深度即表明思想的层次性、逻辑性、系统性,也表明层次中内容本身的细微单元的正确、清晰。

如何磨砺思想的深度?
第一、学习逻辑学,这是不错的选择。我在考试的过程中接触了逻辑,并做了大量的习题,这对概括、分析很有好处。若能将逻辑落实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更好的增加逻辑性。

第二、个人的心得就是凡事都想多几个方面。以三个方面是最好的,太多让人觉得难以招架,太少让人觉得没有层次和深度,思维太狭窄。

第三、常到社区回答问题。回答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书写属于自己的答案。

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积木,在做一个复杂的飞机的时候,手册把飞机分成几个部分:机身、机翼、尾翼、底座。我们用积木组件把不同的模块拼接起来,最后再把不同的模块拼接起来,就完成了工作。

思想也是相同的道理。层次化、逻辑化的思想就是那些可以拼接的组件、模块,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当最终我们发现模块之间的相互联系,将它们拼装在一起的时候,思想的层次性、逻辑性和系统性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

最后感谢问题的提问者。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50:19
思想的定义: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一般也称“观念”。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思想的深度听起来很抽象,我的理解是思维活动的结果丰硕。

因此我不认为1楼和平的答案很准确,他的例子很好。可以说明思想与更高层的思想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不同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