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卢梭认为自然原始淳朴安宁的状态反而能比文明精致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快乐更多?卢梭这种看法是否是 ...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20:41   5755   5
伏尔泰反驳卢梭说:从来没有人用过这么大的智慧企图把我们变成畜生。读了你的书(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真的令人渴慕用四只脚走路了。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48
谢谢邀请。如题目说明所示,大概你得是伏尔泰才能说出这段话。

首先伏尔泰和卢梭同属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所以这里并不存在后来的那种虚无主义等等。

伏尔泰这个人可以说是启蒙时代里的科学主义者。他被放逐到英国的时候,看到,哇,英国基础设施也比法国好,基础科学在牛顿的带领下也比当时还沉浸在笛卡尔系统的法国科学好,所以回到法国之后,伏尔泰那是非常卖力气想跻身科学界,自己在家里安装各种试验仪器等等。 那感觉很有点“科学才能救法国”的意思,呵呵

卢梭不是这样的,两个人同样倡导自由民主,如果说伏尔泰是偏向理性解放人类的话,卢梭则强调情感啦,意识啦,人本善啦,所以是本性解放人类。——对这伏尔泰肯定不高兴,当然要打击。

其实卢梭更反对的,倒不完全是科学艺术的丰富发展,他所反对的(或他所认为的),是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社会权力的集中与分层,人不可避免的成为这些权力关系的奴隶。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49
卢梭对于科学与艺术的态度是显而易见的:他认为这些文明的产物扼杀了人类一切的自然自由(natural freedom)。但是,即便如此,卢梭从来没有认为人类需要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或者这种回溯是极为不可能的,原因如下
1. 卢梭对于历史一直保留轻蔑的态度,因而,他对于自然原始状态的认知来源于一种metaphysical and moral approach. 即便这种认知不准确,但是这是卢梭推测成为可能的唯一方法,这直接决定了卢梭对于过去的认知只能停留于推测阶段,而不能实现重构。
2.卢梭对于自然人的能力定义中涵盖了一种特殊的能力,即为perfectibility. 他认为人能不断完美化,而这恰恰产生了一切的问题。第二, 人类在开始占有土地的时候,农耕与冶金开始的时刻,自然而然开始了堕落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是一切历史的必然进程。
3. 人类同时在原初状态下,出于amour de soi, 自爱(self-love),只关心自我保存self-preservation。因而,人类会伤害到其他个体,但这种伤害被一种怜悯,(pity)被自然而然的削弱了,但人类由于另一种的本质情愫(amour-propre),自负,会在文明开始之后,不断的为了财产和社会评价斗争出于self-love决定他们要这么做从而有利于自我保存和成为身体上(physical)或者财富上(social)的优势者。
4. 卢梭对于自然人的定义综上,是极为明细的:一个自给自足(self-sufficient)的个体。一个独立于一切科学与艺术,能够以个人之力解决所有自然困境的人类。同时,即便他受制于自然的框架之下,他也能违背自然意志,因为他拥有自由的精神性。(spirituality of the soul) 但是,由于文明的出现,人的自然力自然而言开始受束,个体无法再抵御自然的压迫,但形成种群的同时,受于种群评估的压迫(social evaluation),以及自负情绪的高涨,人类如果想要真正意义上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得不屈服于一种枷锁之下。

于是这成为了社会契约论的开头语:


人(曾)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处于枷锁之中。L'homme est né libre, et partout il est dans les fers.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开头语第一句话使用了过去式,但现在一般的翻译都直接翻译为“人生而自由”,这是极为错误的。在自然状态下,自由式一种消极意义的自由,即个体的完全独立性不受任何框架体系的束缚;但在文明的开始之后,这种社会与道德自由(social and moral) 是一种积极意义的自由,即一种自治(autonomy),我屈服于我自己的法律之下。
极其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境况是不糟糕的,反而是让人心欢的,这种枷锁在卢梭系统内,不仅仅是法律,而且包括了一切意义上的友谊,美德与关爱。这些品德(virtue)正是来自于人最开始的怜悯,不仅限制了自负的任意妄为,同时让道德有了一种新的定义,即对于义务的履行。而正义也被重新定义,即由理性发现的一种对美德的践行的概念。因此,卢梭的幸福不是指文明或者自然状态本身是幸福的或者是精致的,而是一种处理方法。卢梭对于幸福最为直观的定义,就是对于”所有幸福和苦难最为良善的处理。“
而科学和艺术在扼杀了自然自由之后,成为了道德自由和社会自由枷锁上点缀的花朵,让这一种奴役状态从而变得不那么苦痛。
the sciences, letters, and the arts, less despotic and perhaps more powerful, spread garlands of flowers over the iron chains which weigh men down, snuffing out in them the feeling of that original liberty for which they appear to have been born, and make them love their slavery by turning them into what are called civilized people.
最后,卢梭把安宁定义为了一切的终点,这在《论一切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的卷首语已经表达明确了:只有通过幸福才能赎买到安宁,关于这一点,参加卢梭的政治哲学与《爱弥儿》。这种对于物,即公意(general will),的依赖而寻求自治(autonomy)而非依赖他人成为一种他治(heteronomy),参见如下:
”There are two kinds of dependence: dependence on things, which is the work of nature; and dependence on men, which is the work of society. Dependence on things, being non-moral, does no injury to liberty and begets no vices; dependence on men, being out of order, gives rise to every kind of vice, and through this master and slave become mutually depraved. If there is any cure for this social evil, it is to be found in the substitution of law for the individual; in arming the general will with a real strength beyond the power of any individual will. If the laws of nations, like the laws of nature, could never be broken by any human power, dependence on men would become dependence on things; all the advantages of a state of nature would be combined with all the advantages of social life in the commonwealth. The liberty which preserves a man from vice would be united with the morality which raises him to virtue.“
总结一下,原始的自给自足是一种动物性的生活,那时候只有自爱与怜悯,卢梭即便赞美它,也依然称之为愚蠢的状态。文明的出现萌芽了理智(reason)也产生了痛苦,所以现代文明要做的是运用这种理智继承最开始的virtue,不让最美好的品德消失;同时也要平衡所有的痛苦,不让人类限于无限的悲哀之中。最后在这种平衡态下取得安宁。这个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过去最幸福的状态是不可回溯的,所以不存在文明的倒退。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50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我对卢梭的敬佩上升到了无比的高度。
小孩子喜欢抓脸,很多家长会给他戴上手套。
我采用爱弥儿的方式,不给他手套。
然后事实证明,她把脸抓破了,而后两天就自我愈合了。
而且,在此之后她再也不抓自己了!!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51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读书笔记
论证主题:指出在事物发展的进程中,权利何时取代了暴力,自然在何时让位于法律,并且说明在经历了怎样的一系列奇迹后,强者甘心为弱者服务,而人们甘心放弃已有的幸福去追求空想的安宁。P18
论证结论:(1)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自然状态中几乎没有任何不平等,所有现在生性的不平等来源于人类能力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并随着这两者的发展而逐渐加深,最后总在私有制和法律建立之后,确立成为永恒的合法现象。P79;(2)对待人类不平等的态度:仅为是在法所确立的精神不平等,当和生理不平等相抵触的时候,它就和自然法则相冲突,这两种不平等之间的区别足以使我们决定对待所有文明国家之中的那种不平等应该持有什么样的看法。P79
分析切入点:(1)认识人本身的困难性:人类每前进一步,就和原始状态远一些;我们掌握的知识越多,就丢掉了更多的发现重大问题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人类越是研究,就越不能理解自身,因此必须从人类体质的秩序变化中寻找人类差别的根源。P13;(2)路径选择:对原始人、他们的真正需求以及他们职责的基础原理的研究使我们解决种种难题的唯一合适的途径。P16
人类的不平等(研究第二类才有意义):(1)不平等的类型:人类中间存在两种不平等,一种是自然生理上的不平等;一种是精神上或政治上的不平等。P18(2)造成不平等的原因:第一种不平等是由自然造成的,包括年龄、健康状况、体质强弱和智力或心智上的各种差异;它依靠一种特定的制度安排,并且至少经过人们的一致认同。P18;(3)第二种不平等的根源:原始人和文明人之间差别的根源在于,原始人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文明人一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之外。P78
自然法则:(1)特征:关于自然法则,我们唯一清楚的是,要成为一种法则,必须能使它约束的对象自觉服从它,并且作为自然法则,它必须是直接源于自然的召唤。P15;(2)两种具体表现(两种法则的协调是所有自然权利法则的来源):早于理智而存在于自然人身上的两种法则,第一个是源于热内对自身幸福和生存的深切关注;第二个是在人类看到其他有知觉的生物,尤其是他的同类,在遭受痛苦和死亡时所感受到的那种天然的不愉快。P15
原始社会中的人类:(1)人类的天然优势:从总体来说,人体的构造是所有动物中最完善的。P21;人类凭借观察和学习的能力,获得其他动物的生产本领,具有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优势。P22;原始人理解并能掌握的唯一工具是他的身体。P22;(2)人类的天然弱点:人类有更可怕的敌人,而且没有任何防御的方法,这就是年幼、衰老和各种基本带来的天然虚弱,前两者是每种动物对会遇到的,最后一种主要存在于社会状态中的人那里。P24;(3)人类的生理方面:总而言之,这是一种动物的状态,也是大部分原始人的状态。P27;视觉和感觉必定是人最基本的能力,这和其他动物一样。P29;(4)人类的精神和智力方面:1.自由意志:人也是一台机器,不同的是,在运作动物这台机器时,自然是唯一的操作者,人作为一个自由的操作者,在运作机器和形成性格上享有一部分权利。动物由本能决定取舍,而人依靠自由意志。P28;造成人和动物之间差别的不是理解能力而是人的自由意志。P28;2.智力:人类智力的发展都应该主要归功于欲望,而欲望能否被普遍满足要依靠智力的发展。P29;欲望源于我们的需求,而欲望的发展也依赖于我们知识的积累。P30;世界上所有的民族中,智力的发展总是和人们的自然需求精确成正比,或者说是和人们因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的需要成正比,因此也与促使人们去满足的种种欲望成正比。P30;3.语言:不借助语言,人们内心就不能形成概念,并且除非借助于词句,人们也不能理解这些概念,这也是动物之所以不能形成这种观念并因此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的原因之一,而自我完善的能力依赖于这些观念的形成。P36;4.理性:自尊来自理性并经过思考而加强,理性使人关注自我,远离那些让他痛苦或难受的一切事物。P42;未开化的原始人就没有这种高明的才能,由于缺乏理性和智慧,他总是无知地服从人性的原始召唤。P43;5.同情心:同情心这种自然的感情,能缓和个人强烈的死心,因而对全人类的生存做出巨大贡献。P43;原始人没有强烈的欲望,又受到同情心的良好约束,因此与其说它们邪恶,不如说仅仅是粗野而已。P43;(5)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平等状态):人与人之间的那些差别只不过是习惯所致,或者是由人们在适应社会生活时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P46;在自然状态中,根本不会出现人们相互依赖或者有共同的需要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因此每个原始人都是自己的主人,强者根本无从生效。P48;自然状态中,人们几乎感觉不到不平等的存在,自然的不平等对人们几乎没有什么影响。P48
文明社会以及人类不平等的起源:(1)奠基条件: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人是这样一个人,他第一个圈起一块地,并说这是我的,而其他居然能找到一群头脑简单的人相信他。P49;(2)形成过程:1.原始状态:人类初期的状况是人类局限于生理感受。P50;2.人口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多,人们关注的事物也越来越多。P50;3.技术发展:他们不得不发展新的技术,人和动物以及人和人之间的不断接触。P50;4.智慧产生:人类产生新的智慧,这种智慧通过使人类意识到这一点而使人增加对其他动物的优越感。P50;人类所有的能力都得到发展,记忆力和想象力全面展开,人们更加关注自我,并能进行理性思考,思维能力已经达到了完善的最高点。P58;5.语言产生:人类的交往使他们发展语言。P51;各种不同的因素使语言变得越来越必要,从而扩大和加速了语言的发展。P53;6.普遍价值的形成:人们之间形成一种普遍的价值,最优秀的人得到最好的关注,这就是迈向不平等的第一步,也是迈向罪恶的第一步。P54;7.尊重观念的形成:一旦人们开始相互品评,尊重的观念便在人的心底扎根。每个人对所遭受的轻蔑所施的报复和个人对自己尊重的程度成正比。P54;8.道德影响的出现:新形成的社会以及人们之间建立的联系,都要求人们具有一种不同于人类在原始状态中的品质,人类的活动已经显现出道德的影响。P55;9.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私有财产的出现:对土地的耕种必然引起对土地的分配的问题,而私有财产的出现,一旦被承认,就必然会带来最早的公正法则。P57;10.不平等的出现与竞争对抗:一方面是竞争和对抗,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人人暗藏损人利己之心,这一切灾难都是私有制的最初结果,也是不平等发展的必然产物。P59;11.社会与法律的起源和天然自由的摧毁(不平等的法律和所有权的建立):牺牲一部分自由来保障另一部分的自由是可行的,这是社会和法律的起源,穷人获得一副新的枷锁,富人获得一些新的权力。天然的自由就被摧毁,保障私有制和不平等的法律永远固定下来。P62;12.父权的产生:父权的主要力量来源于文明社会。P66;13.政治组织的建立(不平等的官员制度设立):将政治组织的建立视为民众和他们选举出来的首领之间达成的真正契约,他们双方都约束自己遵守其中规定的法律,这种法律则是连结他们双方的纽带。P69;14.不平等的终点(奴隶制的建立让法治权威转向专制权威):政府不是从专制权力开始的,专制权力却是政府堕落的最终形态。P72;在暴政肆虐的地方,只要暴君一声令下,正义和职责就黯然失色,盲从是奴隶能够拥有的唯一美德,这就是不平等的终点。P76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52
最好能用感受来说,否则争论不清楚。

我曾经在乌江上行船,常常是几十里峡谷不见人烟,悬崖上的溶洞、森林、一线天上的蓝天白云、咆哮的江水,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于是自以为是地认为,船员们天天在旅游,太幸福了。结果和船员们交流,船员说,他们在船上呆了10多天了,天天都是这些,有啥看的,相互间也没什么话说,无聊透了,嘴都闭臭了。

一曲《茉莉花》,多好听,天天都听,受得了吗?肉吃多了,想吃菜,可是天天都只有萝卜白菜,行吗?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在其代表作《五蠹》中说:“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蜯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这表明,上古时代的自然状态,并不意味是舒适的生存。在西南地区一些地方,过去由于山高林密,山雾弥漫,恶性疟疾流行,被称为瘴疬之乡,动辄致人于死命,乃至有“人在前面走,鬼在后面追”之说。

人类会趋利避害地创造适合自己的生存状态,但这种创造过份时,会破坏自己的生存基础。所以需要一个与环境相得益彰的环境,取得一种平衡。快乐应该在这种平衡中。

卢梭可能是出于对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某些文明对自然状态破坏的不满,而在心里上希望上得到一种安宁,从而以此说对原始安宁状态进行了诗意化想象,这是把问题绝对化了,恐怕他也不会真想回到宇宙洪荒的状态中去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