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成功迫降事件。如果由你来做编剧,会如何改编成影视作品?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20:41   8866   5
类似于《萨利机长》 和空中浩劫系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08
我不会现在就拍,而是需要等几年。
建立一个组织,跟踪此次川航3U8633航班获救乘客们,在未来几年内的日常生活。


然后,拍个记录片,讲述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乘客,在过去几年内,经历了些什么。
谁建立了家庭;
谁孕育了后代;
谁走进了新校园;
谁开创了新事业;
谁又在各样平凡的岗位中,做着怎样平凡的贡献;
......
小故事之间,穿插着18年5月14号,发生在20多分钟内的惊险,包括以上乘客当时在机上的惊恐闪回。


最后一个故事,转回机长刘传健,以及副机长徐瑞辰,
记录,回顾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
自述,讲述他们在危急时的所思所做。


最终,两人用最直白和朴素的态度表明,
精准、冷静、坚毅、经验、责任.....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祖国的天空,人民的生命,老兵的职责,
当仁不让,无需多言。


最后回到两人的日常工作情景,全剧终。


(若此片由空军赞助,末尾可落脚在刘传健和当年空军战友和学员的聚会场景。觥筹交错,目光渐迷离,满满的兄弟情。画面出,字幕入,”We few, we happy few, we band of brothers” 之中文对应版)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09
真是不想戳破有些人的幻觉,照着这个答案下大部分方案(照搬罗伯特麦基那个电影结构、甚至有些连镜头都想好了的)拍出来的电影,基本就会是你们现在作为观众骂的那种烂片。


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食材都是现成的,看的是选什么样的烹饪方式。在决定用清蒸还是红烧之前,在内容上来来回回没有什么大用。
川航这次事件首先是全程很短,20分钟,很快就结束了。其次是单一的突发事件,没有预谋(暂时)。
5月14日早上,四川航空(下文简称“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时,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驾驶舱瞬间失压,气温降低到零下四十摄氏度……在意外发生后,万米高空中,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吸”了出去,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机组向地面控制台发出了“7700”信号(表示遇到紧急状况),紧急求助。
危急关头,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在自动化设备失灵情况下,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手动操纵,于7时40分左右,成功让飞机备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整个备降过程前后仅仅20分钟。
一位民航业界专家闻讯,称赞川航本次备降“是一个奇迹”。

1、时间短
《萨利机长》为什么不能直接拍迫降,而是用问责的形式还原当时的情况,反复的阶段性展现那天迫降的过程,那是因为迫降过程太短了,就那么十几分钟。如果不用这个结构方法而是把迫降过程集中在片头或者片尾作为高潮展现的话,全片会断裂的很严重,节奏整个没了。迫降过程在片头的观众会觉得你后面怎么全是文戏没有这么紧张的东西了,在片尾的观众会觉得我他么等了一个小时才看到这么点迫降?前者是《集结号》,后者是《珍珠港》,而在导演并不会是冯小刚和迈克尔贝的情况下,可想而知到时候影片的完成度。所以《萨利机长》这种方式是因为时间短不得已而为之,只能这么结构。
电影里的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在现实里也并没有为难萨利,就是把事情调查清楚了而已,因为都知道是奇迹。但毕竟飞机掉了,总得查清楚怎么掉的,写个报告交上去啊。


2、单一、突发
《迫降航班》(丹泽尔华盛顿)前半小时展现完迫降(还有一个机身反转的牛逼场面),机长成了英雄,后面也是大段的问责和还原,但他有一个设计,就是事发当天这英雄机长不但磕了药还喝了酒。随着事件发展,围绕着这个秘密或追查或掩盖,是有过程的。把真实事件改编放一边的话,这部片子故事性要比萨利机长好一些,这剧本还拿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提名,纵使这样,断裂感也很严重。
《空中营救》(连姆尼森)空警被要挟给赎金,不给就每隔20分钟杀一个乘客,而凶手就在飞机上;《空中危机》(朱迪福斯特)女儿在飞机上凭空消失;《红眼航班》(瑞秋麦克亚当斯)酒店经理被坐在旁边的恐怖分子要挟给一个顾客换房间,以刺杀住在里面的高官;《航班蛇患》这些更不用说了。
这些片子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有一个强设定,因为有预谋、有反作用力、所以故事的延展性也很好,能做出过程来,有类似于追查秘密、发现秘密这样大的事件节点,而且因为故事的发生有一定的长度,因此节奏上也能做到张弛有度。
《93航班》真实的事件也是发生过程极其短,好像是一个多小时吧,也是突发事件,但在这个过程里,也有多个情节转折,乘客被挟持、通过手机知道了有飞机撞了世贸大厦和五角大楼、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冲击驾驶舱、飞机坠毁等等。


回到川航,这次川航起飞一小时后遇险,20分钟后备降,过程很短,又很凶险(比萨利机长凶险多了),基本没有什么时间和空间做变化。去年有一架飞机起落架出了问题也是挂了7700信号备降深圳,但是那架飞机在深圳机场盘旋了很久把油放光最后才降落的。如果这次的事件,有这样一个放油的过程,能够把开头遇险和迫降两个阶段分开,节奏上能够有变化一些,操作性还会更强点。
纪录片是最好的,也肯定会有。就像是那个追踪幸存者的回答说的那样,纪录片最合适。
考虑到这次事件的奇迹程度,我觉得大刀阔斧的改编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由于这次时间短+突发事件,也不适合人物驱动型的做法,因此把机长单拿出来做典型也有难度。
综合看,《萨利机长》的结构方法可能是最适合的,但是中国没有保险公司和事故调查组这种反派,目前的情况下,也不允许有这样的反派。但是没关系,我们有空客啊。这架飞机出厂到现在才7年,玻璃还是原装的,如果真的是安装或者质量问题,那《萨利机长》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可以等等看调查结果


所以结论那还是那个,这种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食材都是现成的,就看选什么烹饪方式,在决定用清蒸还是红烧之前,在内容上来来回回没有什么用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10
我一直期待,我国能拍出一部脍炙人口的,描绘专业精神的影视作品,而不是流量明星们披着医生/律师/飞行员/程序员/科学家之类的外衣,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下挣扎,在深色或者浅色床单上哭泣,斗公婆,骗原配,把鼻子怼进试管里使劲闻。
医生凭借精确的专业判断,正确诊断出了一种疑难杂症,或者有一次被表面现象误导了,耽误了病人,在一阵自我怀疑和反思之后重整旗鼓。律师和当事人对话,在充满误导性,饱含戒心的一面之词之中,摸索着客户的真实诉求,确定了可以下锅的证据,制定诉讼策略。程序员勇斗一个玄学bug,试过一切常规方法都没成功,最后发现,原来是磁盘和风扇的振动频率引发共振,拿起锤子一敲,嘿,好了!(玄学bug的设定出自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747929/answer/310031007
类似地,我想看到飞行员如何一关关闯过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如何飞过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在模拟机上一遍遍用各种可能遇到的事故考验自己,淡然应对单发失效和鸟击,和雷达图上不断逼近的红绿色块周旋。
我不想看到一部“超级英雄”电影,而只是想知道,一名肉体凡胎的普通人,要多熟悉机舱布局,才能在完全无法通过视觉辨认物体的情况下夺回对飞机的掌控;没有超能力的机长,又是通过怎样的锻炼和自律,在一瞬间爆发出惊人的抗寒能力,肺活量和臂力。
答案是专业精神。开飞机不是和空乘眉来眼去,打官司不是请客吃饭,医护人员不是在宫斗,程序员也并非不解风情。在我列举的例子之外,还有无数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我希望能有一部影片描绘他们的真实工作状况,仅此而已。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11
Sully这片子的主线冲突不是机长怎么救飞机,而是在机长救完飞机之后、配合事故调查的过程中,怎么被怀疑和刁难的。
今天这事机长表现完美,同行和网友一致好评,相信事故调查组也不会额外苛求机长什么了,那么至少Sully这个套路是不能用了。
可能挖掘一下在军方当飞行员时期的故事会比较有意思,比如可以移花接木把另一个拯救军机/驱离外敌的故事和这个故事混剪到一块……
举个栗子,机长自称飞过这趟航线100多次,所以非常熟悉,所以可以在仪表坏掉的情况下目视开回成都,那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会不会是在林芝附近的实控线上跟敌机拼刺刀负伤然后把飞机开回来的那次呢……(纯属虚构)

出山这一段往前延长,正好可以到林芝附近的藏南实控线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20:41:12
这个真实事件其实很难改编成剧本。有很多编剧朋友说的很好了,我就不在编剧原理层面多啰嗦了。很多兴致勃勃在下面写故事的人,真按你们写的拍,百分之百都是你们平时痛骂的烂片故事。


简单说,如果一件事第一眼看上去觉得「这就是个电影啊」,那这个事往往拍不成电影,或者难度很大。
因为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像「电影」,只是你对事件本身的高度戏剧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于一个剧本来说,无论这个事件本身有多么强烈的戏剧性或冲击性,距离构成一个故事和一个剧本都是很遥远的。故事需要人物、动机、环境、冲突、阻力、高潮等等诸多元素复杂构建而成,但在这个真实时间中,其实缺乏很多元素。
川航迫降事件,无论是事件本身,还是限于国内电影审查环境,最后大家会发现,就算你能硬编出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天然地缺乏各种「冲突」事件。
飞机驾驶舱的玻璃忽然爆裂消失!高度戏剧性!然后呢?一路顺拐,一切都像大家最完美的期待那样发生了,机长和副驾驶在恶劣环境下冒着生命危险,临危不惧,在各种帮助下,顺利把飞机平安迫降了。
在这个过程中,以及由此引申的所有延伸支线中,所有构成「冲突」的元素,基本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案头工作和现场调查后,进行重新建构或虚构。一个尚未有官方结论的迫降事件,改编为剧本后,如何在真实和虚构之间进行取舍诸多元素,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工作,也一定会撞上电影审查这堵无形的墙。基本上,大概率,会变成一个「主旋律」故事吧……而所谓「主旋律」,其实就是「我才不管你想看什么呢我只能讲领导让我讲的不要哔哔不要耽误我工作」。
「电影审查」这事不是借口也无需过多抱怨,但它确实存在,而且只对业内有意义。绝大多数观众并不在乎也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所以不多做讨论了。


最后,写剧本之前,咱们要先确定类型,不然基本是无用功。把这事儿想明白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基础工作和技术工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