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国说的是哪种汉语方言?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17:00   7223   5
例如耗子尾汁,英国大力士,源赖氏佐田等。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7:00:46
答案:河南南阳内乡县
我们来看看马大师的一些主要口音特征(他视频里的实际发音介于这种口音和普通话之间。一多半字是如下发音,一少半字是接近普通话的发音)
  • 分尖团,并且尖音撮口呼把介音发成 [],如“全”[ts][sup][1][/sup]、“续”
  • 影疑母开口呼(即普通话汉语拼音以 a、o、e 开头的音节)有声母 []
  • ai、ao 接近单元音 [、]
  • an、en 接近无韵尾的 [、]
  • iai [j] ≠ ie ,如“解”[tj][sup][2][/sup]、“切”[tsi] 不同韵
  • d、t 拼 ei 不拼 ui,如“右鞭 těi”
  • z、c、s 也是拼 ei 不拼 ui,如“六十九 sèi”
  • “二”读 [] 类发音
  • “他”读上声
  • “输”声母是 r[sup][3][/sup](当然《眼睛给蹭了一下》里“输”说的是 shū)
  • 古清入(如“德国骨折”)读阴平
  • 古次浊入(如“落纳肋密”)也读阴平
  • 德陌麦韵入声字“肋[sup][4][/sup]、克[sup][5][/sup]、得”韵母是 ai [],“或”韵母是 uai [w][sup][6][/sup]
  • üe 韵发音 [y],且“诀 = 脚”[ty]、“穴 = 学”[y]
  • “出、如”韵母读 []
  • 但“祝”韵母是 ou[sup][7][/sup],另外“素[sup][8][/sup]、图”韵母也是 ou
  • 有 [、] 韵母,分别是“折、说”的韵母
我们拿这些特征跟马大师自述中提到的河南南阳内乡(出生和长大)和山东临沂(祖籍)两地对比,再加上河南山东唯一有入声调[sup][9][/sup]的冀鲁官话章桓小片(位于桓台、邹平、利津、章丘):
河南南阳山东临沂冀鲁官话章桓小片1. 分尖团+++2. []++3. [、]+++4. [a、e]+++5. iai ≠ ie+++6. tei++±7. sei+±8. []+++9. 他 上声+10. 输 ru+11. 清入归阴平++12. 次浊入归阴平++13. 肋 lai+14. 诀 = 脚++15. []??16. 素 sou17. [、]???(临沂分尖团仅限老派,章桓小片分尖团也仅限少数方言的老派。章桓小片影疑母开口呼是 [])
细说一下。前 8 条特征没有说服力,第 9~13 条才是决定性的。首先,马保国口音里没有“清入调”(这一点我之前在 @天降伟人塔什干 的回答下也弄错了)。确实,那些古入声字马保国常读成稍短的 (44)调,章桓小片的清入调正好是 (44),但非入声的阴平(如“多磋”)马保国也会这样读。这只是他说得短促有气势而已,不是入声——连北京人自己快速读无韵尾的字不也可能被听成入声嘛!而且更重要的是,章桓小片的次浊入归去声,所以马保国不可能带章桓小片的清入调
南阳话和临沂话都属于中原官话,二者确实较为接近。它们之间决定性的差异是第 9、10 条和第 13 条。临沂话“他”就是阴平,“输”声母就是 sh,而“肋、克、得”韵母是 ei,因此马保国明显就不是临沂口音了
第 14~16 条看似奇怪,但《河南省西南部方言的语音异同》描写了:南阳(市区)“诀”[tye] ≠“脚”[ty],但内乡县是“诀 = 脚”[ty] 的。同时,这篇文章描写了 d、t、l、z、c、s 后的 u 内乡读成 ou,以及 zh、ch、sh、r 后的 u 内乡部分读 [](来自近代汉语细音)部分读 ou(来自近代汉语洪音),正是马保国“祝、素、图”韵母读 ou 的来源。这说明,马保国就是南阳内乡口音!!!
“昨”河南很多中原官话是读上声的,所以马保国“昨天”说的是“佐天”。“以”河南很多中原官话有阴平和上声两读,所以马保国“可以”说的是“可依”,“以和为贵”说的是“依和为贵”[sup][10][/sup]。“袭”虽然是古全浊入,但和“夕”一样在一些中原官话中是读阴平的,所以马保国“偷袭”说的是“偷吸”。至于“为之”为什么会说成“尾汁”,我也不清楚了;不过注意到马保国其他视频里“从来、才能、徒弟、然后、抗(扛)压”说成“cǒng 来、彩能、土弟、染后、kǎng 压”,可能这是一种阳平作前字时的自由变调也说不定(另外他“山东、欧洲”也说成“闪东、偶州”)
[h1]参考文献[/h1]
  • 贺巍. 河南省西南部方言的语音异同. 方言, 1985, (2): 119–123.
  • 徐奕昌. 南阳方言概要. 南都学坛, 1982, 2 (3): 4–18.
  • 丁全. 南阳方言韵母说略. 南都学坛, 1995, 15 (5): 45–47.
  • 张全真. 临沂方言音系.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 (3): 70–75.
  • 陈建伟. 临沂方言和普通话的接触研究. 苏州大学, 2008.
  • 赵学玲. 山东方言入声调研究. 山东大学, 2003.
  • 张梦瑶. 桓台方言语音内部地理差异研究. 山东大学, 2018.
  • 王小梅. 山东滨州方言语音研究. 山东大学, 2017.
  • 熊燕. 再论官话德陌麦韵音变. 方言, 2017, (3): 56–69.
  •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河南省志·方言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
广告:来听我配音的中古汉语版!
北魏人不讲武德!用中古汉语给马保国配音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7:00:47
根據 @安森垚 大佬在抖音上的分析,是掺杂了中塬官话大杂烩的普通话,至少混合了三種不同地方的中塬官话口音。
我直呼河南烩麺。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7:00:48
作为南阳人,我一听就觉得是我们这块的
但因为马老师游历四方,个别音会有变化,比如“塔们说”,按南阳话转普通话应该是“te3 们说”
听他读“劲儿”,基本上我能定位他不是市区,应该是内乡、镇平两县的可能最大,这两个县的儿化音有种特殊的味道,市区方言里没这个味儿,周边还有几个县比这个味儿重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7:00:49
楼上说入声的够了。。。
这不就是中东部地区老一辈的塑料普通话吗?(河南称呼这种叫二普通,二频道)
中官入声字归到平声,所以马老师 国 德 等都是念得几乎普通话阴平
而普通话阴平字,如珍 真等,和东中官的上声调接近,因此许多老一辈的念普通话阴平字都读成了普通话上声
至于 普通话的上声字,则和东中官的阴平/去声接近(郑开去声312,商阜,兖菏阴平213),所以往往会读成近普通话去声调
比如马老师经典的耗子尾汁(更有一点,好4在河南山东地区很常用,意思是喜欢,喜好),好就读成了近普通话去声。
不光是马保国,我日常见到的许多中老年人,二普通基本都是这样,并不只是根据马保国的语音信口开河。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7:00:50
是河南方言为底
但是马老师因为学贯中西
又在上海开武馆
语言也博取百家之长
以北方普通话为内劲
个别发音还是没有脱离原本河南方言的根底
马老师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
短短两分半的视频不仅把自己跟健身房两个三十多岁年轻人的是非曲直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颇具传奇色彩和电影大片的蒙太奇分镜感。修辞上灵活多样,生动的拟声词,长句和短句得当的节奏感,还有重复强调突出重点。
甚至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还输出了传统武德点到为止的价值观。
我看后叹为观止。
我觉得马老师的口才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个人要是有马老师一半的语言天赋,那出去汇报讲ppt肯定是无往不胜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