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16:19   8069   5
要求:先分点谈哲学原理,其后再写感想。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6:19:52
道德经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费劲做一把手不如轻松做二把手)
揣而銳之(靠语言暗示做老大说明不是老大的命,做老大需要本能,不是靠想法多)
不可長保(没法长期持续的东西都不是真正的哲学)
金玉滿堂(因荣耀而长脸的人)
莫之能守(都没法撑3个月)
富貴而驕(因为任何提供脸的人会被别人惦记)
自遺其咎(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与荣光都应卸甲归田,尽量别添着脸)
功遂身退天之道(放弃,是每个尝到甜头的人应琢磨的事,因为一把手一般都做不久,就像皇帝一上任就修建陵墓)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6:19:53
首先解释哲学原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
先说前一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自然规律会把万物进行平衡,太高的山,它就倒塌,太深的谷,就被填平。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低处的水位也因此而变高。浓的气味会扩散到淡的地方,于是淡的地方的气味就变浓。这是天之道,现代科学称为熵增。
再解下一句:人之道,奉有余而损不足人因为懒散,有贪念等等小心思,希望借助权威,借助贵人,借助富人的力量,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大多数人会奉承讨好,希望得到他们的照顾。其结果势必使富人拥有更多资源,富者愈来富,贫者愈贫,造成马太效应。
何以解?
凡人谦虚卑微,不自盈自满,则天补之;圣人观天之象,执天之行。

下面回答问题: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把好东西用一个容器装着,但好东西有扩散的趋势,不如放它走吧。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不断地加高容器,加大容器,也无法阻止好东西往外跑,终究容器会损坏。
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这都是好东西,你根本守不住,而它们往外跑的趋势会让你自遗其咎。
天道有扩散的趋势,得了好处不要吃独食,功成身退,和朋友们一起享受财富与声望吧。

做人启发:
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这些都是“骄、奢、泰”,都是吃独食,都是一人之上万人之下,都是人为,是有为。得了好处而不分给大家,先富不带动后富,大家与后富就会心理不平衡,合伙把吃独食的人和先富的人杀了,杀了他就可以分财产,分财产的本质就是财产的扩散。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6:19:54
凡事就怕较真,就怕抠字眼。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他又不是老天爷,凭什么他说“天之道”就是天之道呢?后人把他奉为神,他说的话就可以成为天之道了,但老子活着的时候还不是神,他也是这么想的吗?这个问号应该有。
文 | 杨吉德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尹喜问:“持是把持。盈是满盈。‘持而盈之’将这两个字写在一块儿,从何说起呢?”老子画了一个天水卦,




说:“这个是《周易·讼》卦,六个爻中有五个爻阳居阴位,阴居阳位,属于反向而行;只有九五阳居阳位,位正而不可动摇。说明国君虽然正,但君臣有隔阂,臣属势盛欺君。这个卦的卦名为‘讼’,就是臣属和国君争讼。‘持’是臣属把持朝政,‘盈’是权势过盛,这是从反爻人多势众而引申出来的。”
尹喜:“‘已’为止。‘不如其已’,不如停止自己的欺上行为。这是从君臣道义上说的吗?”
“岂止是道义,九五之君是正统之君,不是下面人所能动摇的了的。既然动摇不了君位,又要和国君作对,还能善终吗?所以还是趁早收敛自己的行为,或许有个好的结果。”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尹喜:“‘揣’为抓住;‘锐’为尖利。‘揣而锐之’又是从哪个角度说的呢?”
老子:“作为权臣,既然敢跟国君作对,对其他臣僚肯定也是骄横跋扈,处处显示自己的权势。他抓住别人的错处就横加指责,说话刻薄,不依不饶,逼得同僚与国君联手来消灭他,所以说他的富贵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咎也。
尹喜:“作为臣属如果家里金银财宝积存太多,那就到了被抄家的时候了,没有谁能守得住它。如果因为富贵了就变得骄横,是因自己的过失而丢掉了富贵。这是什么原理呢?”
老子:“财富是有数的,你获得多了,别人必然就少得,这就打破了财富的均衡规则。因富贵变得骄横了,原本挺胸走路的见了你都低下头去,这就打破了人和人之间的平衡度。度是稳定社会安定的水平仪,为什么周公要制定周礼,就在于制定度的社会标准,谁破坏了这个度,谁就会因此而葬送自己。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就是这个意思。”
(注:通行本为“自遗其咎”,据竹简本和汉帛本改为“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尹喜又问:“有了功业,正应该享受富贵,为什么要退出去呢?退到哪里去呢?为什么这是天之道呢?”
老子高兴地说:“问得好!我又不是老天爷,凭什么说是‘天之道’呀!如果说打下天下了,不坐天下是自然规律,岂不违背了社会规律?自然规律怎么可能违背社会规律呢!提溜着脑袋跟随国君打天下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图个荣华富贵吗!
其实这个‘道’是从卦象中来的。讼卦的‘讼’是意见不一致。上卦为天,国君居尊而坐,但九四、上九反居其位,说明国君同周围的大臣意见并不一致;下卦为水,九二管辖着周围的小人,是领主。在国君身边发表不同意见,难免惹上杀身之祸;而领主远离国君,做个一方之长,则可保全身家性命和富贵。这个‘功遂’是立了大功,应该享受富贵;‘退’是从国君身边退下去做领主。
由此说,这个‘道’是筮卦之道,这个‘天’是筮卦之天。从筮卦得出来的道理是天之道,而不是我打着上天的旗号宣扬我的道。如果你不知道‘天之道’的由来,而把它按到我的头上,我可承受不起。”
(陈鼓应:“天之道也,指自然的规律。”)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6:19:55
好吧,我说实话,这一章所隐藏的人生智慧,只怕有些人一辈子都无法参透,既然有缘打开了它,请务必认真阅读完,后面才是重中之重!
原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我读经典
第一句话: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古文今译: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
我的理解:凡事勿求太满。我们大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手里面已经有很多东西了,还想拿着其他的东西,拿得多的时候,很容易把东西弄到地上而事与愿违。
就像有的公司领导一样,巴不得员工把所有时间都放在工作上,除了吃饭睡觉外,员工的个人时间几乎被全部占用,半夜还在发工作汇报。日子长了,员工必定身心俱疲,人心涣散,反而导致公司业绩下滑。所以,怎能一味地贪多呢?从我们个人来说,人生不只有工作,还有生活呢。
一般人遇到名利当头的时候,没有不心醉,没有不趋之若骛的,可若只是知进而不知退、善争而不善让,就必定会招致祸害,所以要适可而止。

第二句话: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古文今译:显露锋芒,锐势难保长久。
我的理解:事物表现太过尖锐,难以保持长久。就像我们小时候削铅笔一样,本意是为了能写得久一些,就把铅笔削得长长的、尖尖的,可写字的时候稍微用点力就断了,很难用得长久。
比如在生活中,有些特别优秀或生活窘迫的家庭,都想让孩子事事拔尖。他们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要优秀,什么都拿第一才好。本来武器已经很尖锐了,偏偏还要捶打它,让它更加尖锐,结果轻易被折断。孩子已经很努力、很优秀了,还要不停的驱使,那孩子可能就不堪重负了。
或许,暂时停下来,带着孩子去其他地方走走,锻炼锻炼身体,去博览群书,看看这外边人的生活,做点儿力所能及的善事,去感受和理解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会不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呢?
所以,锋芒太露,锐势难保长久!

第三句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古文今译:金玉满堂,无法守藏;
我的理解:财富到了金玉满堂的程度,无法永远守藏。我想,没有人会否认钱财的作用,但我们的着眼点不应该全放在敛财上,而轻视了做事本身及其意义。
比如在生活中,无论多漂亮的房子,很少能见到房屋突然倒塌或消失不见,反倒是那些房子老是换人。
我们常说,“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懂得为人做事,自然能创造财富。人生起起落落,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无论是现在或将来,更重要的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好好生活。

第四句话: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古文今译:富贵而骄,自取祸患。
我的理解:如果因为富贵而过于骄傲了,这会自取祸患的。就像我们现在有个说法叫“炫富炫贵”。
有的父母认为,留给儿女的财富越多越好。我觉得,富贵是好事,人生有保障,可为什么会骄傲呢?孟子曰:“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这就是那句俗语“富不过三代”的由来。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好的家风传承,正确的处事智慧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留那么多可能反而会害了他们。
其实人生百态,世事无常,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才能出众、能堪大任、虚怀若谷的人,或许这才是更重要的财富。
古话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个人在既有的富而且贵的环境中,却不知富与贵的本身,便是招来后祸的因素。如果还持富而骄,因贵而作,那是不是自己对自己过不去呢?小过不慎,恐酿大祸。

第五句话: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古文今译:功业完成,含藏收敛,是合于自然的道理。
我的理解:一个人在功成名就之后,如能“身退”不盈,才是长保之道。
《史记》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奔波。一般人有一点功劳,往往还没等别人开口,自己就先说了,容易忘乎所以、居功自傲,甚至以此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私利。
老子曰:“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他说,一个人在事情做好之后,要懂得收敛锋芒和意欲,把自己的位置退到后面,以更多人的利益为先,这叫“身退”;功成业就而不自居,不把持,不贪慕成果,这是合于天道的。
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或启发,那就是我感到最幸福的事!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6:19:56
出自道德经。没有看到一个恰当的翻译,特别是第二句。下面是我的翻译,应该比较接近原意:
端着满满的(一碗)东西,(很容易洒掉),不如一开始就少装一点。
把一个锐器装(兜里),是很难长久的,(因为很可能伤到自己)。
财富如果太多,有谁能长久保持它呢?
因为虽然很有权势和财富,如果不知道收敛,就会给自己留下麻烦。
功成身退,才是人生处事的最佳方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