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年轻人最好要接触」的东西?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DONGNANXIBEI   2018-9-22 00:58   9335400   10
1#
贺嘉  4级常客 | 2018-9-22 00:58:19 发帖IP地址来自

对于有追求,想要做一些事情的年轻人,有一种能力推荐大家一定要培养一下---深度思考能力。

为什么很多人去跟老板汇报的时候会被骂?

是结果不够好吗?


不,是你思考的深度不够。


最近有一个管旅游项目的总监跟我咨询

“她问到我说,老板让我去管一个新项目的研发和营销,但是我自己没有研发方面的经验,而且老板对我们这个新项目的方向也不是特别的明确。

老师,您有什么建议吗?”


在我看来这个总监的思考深度是不够的,他的老板虽然没有讲具体的方向。

但是你有没有跟老板沟通过这个项目目标呢?

究竟是为了帮助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带动当地的低收入的村民实现脱贫致富,这个社会意义的目标是第一位的,还是吸引更多的游客,帮助集团增收这个目标是第一位的?

理解了目标,方向自然就出现了...


随着产业化分工的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那种执行层面的螺丝钉,而能够贯穿整个产业链条交付结果的人越来越少。

甚至于有很多大公司的中层,他也只管一个方向的业务,你会发现只懂一个业务模块的中层,很少有机会被提拔成为高层。

在我看来,思考的深度包括三个方面对于洞察规律,理解人性,总结方法论。


01

理解底层规律,先不败而后求胜。

行业里变化的叫趋势,不变的叫规律。

记得多年以前跟某位知名媒体的创始人交流过。

针对媒体的商业模式他说一句很一针见血的话

“媒体做的是卖人头的生意”。

虽然传统的纸媒在衰弱,新媒体在兴起,你会发现媒体和自媒体大部分的商业模式并没有超出这句话。

大家都在用优质的内容去获得用户的注意力,再把这种用户的注意力卖给广告商。

或者是直接卖自己的实体产品,和虚拟的服务(比如知识付费的产品。)

那对于媒体行业在变的是什么呢?

我们的注意力变得越加的碎片化。
注意力的碎片化带来了内容表达的碎片化。
社交媒体的心态,从之前的可以写5000字的博客,变成了只能写140字的微博,再到只能录制15秒钟的短视频。
最近有个朋友写了一篇10万+的文章,我打开他那篇文章一看,通篇的句子都特别短。
基本上没有超过20个字以上长度的句子。
包括说,每一屏幕的手机内容,都要给你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刺激。


当你理解了,媒体在做的是时间的生意。

掌握了生产碎片化内容,获取用户注意力的能力。

你在新媒体时代的收益不会太差,一个月赚100万不好说,一个月赚10万应该不难。


02

理解人性是为了顺应人性,而不是考验人性。

当你没钱,没有资源,没有背景的时候,有没有人愿意帮你?

基本上答案可以确定,没有。

我的有一位朋友,挺让我佩服的一点就是在于他对于人性的理解。

在他经济条件不是特别好的时候,就敢于做到多给一点钱给别人,而不是自己多要一点。

之后再交流的时候,由于他本身的努力,再加上做人厚道,他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已经成长是一个80万粉丝的大号了,收入不计。

他是这么跟我解释之前的行为逻辑的。

当你没什么钱的时候去跟合作伙伴合作,你想要多拿一点,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你要知道,对于合作伙伴而已,他可以合作的对象并不只你一个。

假设你们一起赚10万块钱,你拿了5万,对方就只能赚5万。

那也许有别人比你咖位更大,更有影响力,同等条件下,肯定轮不到你。

其他人的资源比你更好,但如果你更舍得让利,10万块你只要5000。

别人觉得和你合作能够赚到钱,自然你的机会就比别人多很多。


03

总结方法论,

你复制人才和结果的能力,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最近几天在上海讲课,听课的学员里面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总监、副总经理、副总裁挺多。

他们给我一个很有意思的反馈,说贺嘉老师你很擅长总结方法论,我们不仅学到技巧还有思考的方法论。


我当时心里就想,“难道你们这些中高层就不擅长总结了吗?”

和这二三十位中高层学员交流下来才会发现,原来他们中,总结过自己的工作方法论的人不超过五个。

我调查的对象还是职场的中高层,那对于职场的新人和小白而言,经常总结的人比例更低。

对企业中高层而言,并不是自己越忙越好。

观念大部分人其实都有,但是为什么做不到?


你会发现管理者很大的一部分时间,花在了掌握项目的进度和把握项目的方向上。

特别是涉及到不同团队的协作和配合的时候,难免有很多意见不一致的地方,甚至说更直接一点,利益不统一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者出来去开会协调。

很多时候,这是因为这些管理者本身并没有总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方法论。

复杂性低,不确定性低的的环境,员工只需要有执行力就可以。

越是复杂性高的环境下,我们越需要方法论的指导

越是不确定性高的环境下,我们越需要价值观的指导。

不论你是不是管理者,我都鼓励你多总结方法论。


连续创立NTT通讯,京瓷两家上市公司,又把欠债1200亿元(人民币)的日本航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企业家稻盛和夫对于人才的成长就有自己的总结:

人生工作的结果= 能力×热情×思维方式

这个成功方程式,不是稻盛和夫用来展示自己理论做做样子的,而是在实践中考察提拔干部的真实标准。从这个等式出发,稻盛和夫坚持在公司中不用聪明人,而是用对于事业有热情的人。

一方面是提高你自己下次碰到解决类似问题的效率,另外一方面方便其他人在碰到那些问题的时候,可以用你的方法论去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你对于方法论的总结,就是你个人能力的最好名片。


04

如何提升自己的深度思考能力?

看到这里你也许已经认可深度思考能力,对规律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以及方法论的总结,这三项能力的重要性。

你最大的疑问可能是,怎样去提升这三种能力?


1)对于规律的理解,来自于高质量的输入+主动性的反思。

我特别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厉害的朋友聊天,问他们有什么对他们帮助最大,启发最大的事情。


比如说有一位在电视台待过的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现在电视台的分工已经特别细了,很多时候呢下面的小导演只是在做执行,只有总导演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比如说拍一个综艺节目的现场直播三个镜头,为什么要按特定的位置摆放?

我这个朋友他就特别好奇,就跑去问总导演,总导演才告诉他“是因为三个镜头成90度角摆放,这样拍出来的镜头不容易穿帮,也就是说不会在某一个镜头里面出现其他的镜头。”

朋友跟我分享的是讲的一个电视台里分工的故事,但我从中看到的是行业分工对于新入行年轻人的挑战“如果你只知道执行,你就一直是个螺丝钉。”


2)对于人性的理解,其实可以多看看经典小说。

针对提升对于人性的理解这一选题,有一位上市地产公司的副董事长,推荐我去看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小说集。

里面对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没落的贵族和新兴的商业市场,阶级之间的利益勾结,描绘的那是相当的细腻。

你会见到为了一份10万法郎丰厚的嫁妆,而勾引商人家小姐的贵族军官。你也会看到自私自利,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从中作梗,拆散爱情的贵族小姐。

虽然环境不同时代不同,但人性是相通的。


3)方法论的总结能力,可以从模仿开始

一个方法论之所以能够成为方法论,包括能立的起来,绝对不是拍脑袋能搞得定的。

在很多经典的管理学著作、心理学著作里面,都有大量的模型和方法论。

比如说下面这个很经典的四象限,是乔布斯曾经用来去区分自己和其他智能手机的差异的。

表达的意思是比我iphone智能的手机,操作便捷性不如我。

便携性比我好的这些传统手机智能化程度不如我

假设你是一位技术背景的销售。你是不是可以模仿这个四象限,画出自己的竞争优势。

方法论的总结,没有你想的那么难。只要你开始总结,你会发现这件事变得越来越容易。


小结:

在不断变化、不断有新的挑战的各个行业,“深度思考能力”变得越发稀缺。

毕竟“想清楚,才能做明白”。


因为担任高管私教,我见过迷茫的博士和不知前路的创业者。

迷茫是因为看不到前面的路,更是因为看不到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对于善于深度思考的人而言,这个世界充满了未被满足的需求。

中国的每一个行业,都值得再做一遍。


深度思考能力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多思考规律,才能预判趋势。

多理解人性,才能聚合资源。

不断总结方法论,才能实现成果的复制。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中,再加上一项深度思考能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让迷茫的人,少一点,再少一点。


PS:辛苦写的3000字,觉得有点用的同学,欢迎给个赞支持...

送你一本99页的《贺嘉演讲指南》电子书PDF。

关注公众号: 贺嘉老师 ( ID:kuajie123),回复关键字“演讲”领取。

经常有朋友问我的成长之路,如何跨界转型和变牛x的,如何获得机会给长江商学院CEO班讲过课,给腾讯、国信证券这些公司中高层做私教的故事。

我在贺嘉老师(公众号 ID:kuajie123)专门写了篇文章,回复关键字“套路” 查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