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渐激烈的就业环境,这一届 00 后毕业生应该如何应对 ...

论坛 期权论坛 金融     
期权匿名问答   2022-7-7 02:43   2121   5
又是一年毕业季,即将步入社会的 00 后,面对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或许会迷茫、或许会害怕,但每道题都有不同的解法,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10 所高校学子云合唱《你的答案》,致敬每一位踏上新征程的年轻人,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作为过来人,在择业上你会给这届 00 后毕业生什么建议?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说句不太好听的大实话:总是去想“如何应对”,说明还没有脱离学生思维。
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一所学校的两个同学。

  • 一个进了某新兴互联网公司,年收入20w,收入增长迅速,各种奖金福利。
  • 另一个去了一所学校当老师,年收入10万,需要熬资历。
按照收入的标准,看上去是前者赢了。
但是:

  • 进入了互联网公司的同学,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很长时间都在家待业没有收入。
  • 当老师的同学,虽然收入变化不大,可是旱涝保收。
这又算谁赢谁输呢?
(不是说哪个行业更好,双方的位置调换一下,其实也是一样的)


学生思维最大的特点在于: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始终是静态的。比如这道题,社会就业压力大?那我就问问“我该怎么应对”——潜台词是什么?只要我找到正确合适的应对的经验,我就可以在就业竞争中卷赢别人。
问题是:社会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而动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就是它压根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我依稀记得我刚毕业那会,能去大城市、从事新兴行业的才是大佬,只有条件最不行最失败的那一拨人,才会去考老师。在这种经验的影响下,我们很多人都宁可去大城市卷加班,也不愿意回老家当老师当医生当公务员。
你说这话对不对?是对的,确实在那个阶段,大城市最容易赚钱。
可谁又想到,2020年左右,大家的观念就已经转变了。曾经的“大佬才去互联网公司”变成了“傻子才要996”,曾经不招人待见的体制内,反而成了yyds。


这说明什么?
说明就算是正确的经验和方法,也未必能让你真正意义上的卷赢职场
社会复杂的地方在于,我们除了需要个人努力之外,时代机遇的影响同样很大。很多看上去很差的人,并不一定是他们真的没本事,可能恰好他们的本事不招人待见罢了。
反之,很多看上去年纪轻轻就成功的人,真的是他们能力很强很top么?未必,不少人只不过是恰好踩在了风口上,那些赚钱很快的行业,不少就符合这个特点。


就算你恰好踩在风口,而且得到了正确的建议,你就一定能成功吗?也未必。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身体不太好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算去了互联网公司,别的不说,光基础的996,卷的动吗?


所以我的这个回答,并不想和大家分享什么“如何应对就业压力”。
诚然,错误大概率会导致不成功。

但人生的公式并不能因此倒推出“正确=成功”

不是说经验是对的,就一定适合你,也不是说你走了正确的道路,职场就会一直顺利。


那对于刚毕业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个人认为,有几点:

  • 始终保持着“我要成功”的强烈欲望。
  • 不要害怕犯错,现在犯错是宝贵的财富。
  • 投资健康。
  • 可以社恐,但绝对不能不社交。

其实很多人对强烈的欲望的理解是不对的。强烈的欲望,不是“我每天大声喊自己要干嘛”,也不是“把自己的野心写在脸上”。
实际上,绝大多人只会忠于自己的本质。不少人虽然嘴上喊着我要去清北,但该玩的时候还是会去玩,面对厚重的习题集依旧忍不住劝自己还有其他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这种人真的是想上清北么?不,这类人其实压根就没有上清北的想法,他们已经把“上清北”的优先级排在了“玩”“轻松点”“性价比更高的选择”之后了。
拥有强烈欲望,是会不计代价、各种研究方法也要完成这件事的。可以看上去低调,也可以进度缓慢,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


在这里建议大家没必要非得一下子给自己设立多高的目标,这样挺累的。生活是需要一些鲜活的、可以即时反馈的高频的乐趣的。
可以不断地给自己设置一些阶段性的小目标,比如一个漂亮的包包,一个满意的旅行,当工作很累的时候,想想小目标,然后努力把它们实现。这种一一得到自己喜欢的事物的快乐,可以刺激人变得愈发努力和精进,对自己完成更大的目标更有信心。
以我自身为例,16年的时候非常喜欢Tiffany的一款高级珠宝,长这样:


但买是肯定买不起,而且大概率早就被其他藏家买走。
但那时候的我不甘心啊,美好的东西我也想要,为什么我不能拥有?我不仅想要,我还想去创造美好。
从此一边向专业人士学习,一边做功课,一边自己研究设计。说来好笑,我当时自己都不相信,我真的可以去做设计。
谁曾想几年后的我,真的得到了我自己设计出的、独一无二的蝴蝶。


我甚至甚至具备了独立设计的能力,并能够通过我过去的消费欲赚钱。
在朋友眼里,我品味极佳,很懂省钱,审美也好。
在专业人士眼里,我也从一个对珠宝充满渴望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很有天赋和想法的新人。
如果几年前的我想着“这些是昂贵的智商税,我配不上”,别说发掘自己的创作天赋,我估计买都买不起吧。


诚然,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可是如果因为害怕欲望,早早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争取美好生活的机会,那这样的人大概率是不幸福的。

我很感谢我年少时期的贪念。
它们让我知道,我其实有很多很多的可能性,我比我想象的优秀得多。它们让我尝到了“越大越升值”的滋味,让我相信未来的自己或许有更多的美好的可能,我完全可以努力试试。


年轻人要注意的另一点,就是不要害怕犯错。
我知道不少人喜欢说,年轻的时候,是赚钱的最重要的时机。
这话对,也不对。
对的无须赘述,但我们同时需要明白的是:在职场刚起步的时候,大多数人,其实得不到太多赚大钱的机会。等到真正的收入飞升,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惊艳的累积的。
对于00后而言最宝贵的是什么呢?时间。
因为这时候,他们的时间还不值钱。

当时间不值钱的时候,我们可以不断尝试各种各样的事情,恋爱也好,工作也罢,不害怕犯错,反正机会很多,随时可以重来。再加上本身二十出头也赚不到什么钱,输也输不到哪去。
但等到三十之后,心态就会变。进入了稳定期的工作和已经成型的三观,让人改变的机会和意愿疯狂降低减少。
所以这个阶段,反倒是不要害怕失败,多尝试,多累计。同时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用开阔的心态,学着去体谅身边的人。长此以往,不仅工作有所精进,和亲近的人的关系,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提问里这个短片就是一个挺典型的例子……虽然有点鸡汤(笑),不过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一个对梦想有强烈欲望的人,是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路,并以自己的方式闪闪发光的。
而这个追逐自己欲望目标的过程,伴随着努力、复盘,不断的自我记录和自我修正。

在这里提一个小建议:不要忘了多多复盘

二十岁是最佳的尝试的时机,通过不断的试错和调整,并复盘总结,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赛道和方向,是适用于每一个年轻人的方法。
复盘的方法并不难。
个人目前比较推荐拍vlog。
Vlog并不纯粹是记录自己的生活或者出行,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并总结出来。能露脸最好,在这个过程中:

  • 学会审视自己的长相,慢慢学着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外形方案。
  • 学会视频剪辑
  • 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挺百利无一害的方法对不对?更何况现在是视频类的风口,说不准你哪天自己拿来拍着玩的视频,就可以吸引一大波粉丝呢。
到时候恰恰饭,做做官方活动,甚至自主创业成立团队……岂不快哉?


没买手机的朋友可以考虑入手一个拍照比较好、适合拍摄视频的手机。题目视频里的荣耀70其实就是一个蛮不错的选择,尤其是主角模式,替代一下g7x3之类的卡片机问题不大。荣耀系列的清晰度和美颜一贯做得不错,70增加的主角模式,还可以通过智能追焦,随时cue到当事人。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更加智能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活,并在复盘中提升自我。


为什么要投资健康?
等你25以上之后你就会发现:同样一件事,难度完全不同。
年轻的时候减肥速度很快,即使节食也能熬夜工作。
如今别说节食熬夜了,吃饱了熬夜都会犯困。

至于社交,不想多说。
虽然现在社会的大风气是鼓励大家摆烂、做自己,可是人是社会性动物,你真的可以放飞自我、什么都不管、完全不顾及别人么?你真的认为这样反而可以得到真正的快乐么?
网络上的很多言论……其实挺好笑的。
之前看到一个高票,一个男生声称自己摆烂了,具体的做法就是和女同事吵架了,就把吵架过程抄送给所有领导,并一脸得意地说自己“不惯着”。
???
真的很好奇他们从哪找来的领导,居然还会像爹妈一样去管自己的私事……
合着他们解决异性矛盾的方式,就是当个大龄baby,把锅甩到同事身上?
社交这个事儿,可以不用,但没有的话,问题很大。


以上是我的一点点经验,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点反思和提升。
我们未必可以成为生活的主角,但我们可以在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中,成为自己的主角。

开源节流。
开源是指多渠道赚钱,思维不要太死板。节流是指节约,存钱,警惕风险——前面说的多渠道赚钱不包括拿自己的钱去投资,避免债务。
拒绝消费主义,量入为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进行支出。如果周围有人消费水平比自己高很多,不要受他们的影响,毕竟不同家庭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完全不同。人当有自知之明,认清自己的处境。
就给一个建议:
别浪费应届生身份!
别浪费应届生身份!
别浪费应届生身份!
尤其是在今年这种背景下,各位弟弟妹妹千万不要听学校导员的话,为了学校面子,随便找个假单位/电子厂/小卖部/水果摊就签了三方,交了社保。
一旦交了社保,你的应届生身份就没有了。而没有了应届生身份,以后你就只能去参加社招了···
社招具体会有多难?
就以现在“年轻人都在逃离”的银行为例。
中午时候刚和某行干人事的朋友聊天,正好谈到就业的问题。他给我说,他们行有几个固定院校招聘名单,原则上只有名单内院校的毕业生才有资格进入面试。
而对于应届生来说,除开985/211院校,绝大部分省内双非院校都在名单内。
如果是社会招聘的话,名单里就只剩985211院校了,非985/211的连简历都投不进去。
银行都这样了,某些福利待遇好的大型地方国企更是如此···没有了应届生身份,想进都进不去。
聊到这,顺便谈谈当年我毕业找工作的一事儿。
毕业时候五大行校招,和几个哥们一起讨论过要不要去银行,我们最终得到的结论是:“银行真的特别坑,没有关系去到都得轮岗干柜员,又累钱又少,不值得啊。”
结果最后各大银行的笔试开始前,一个个地都在朋友圈分享笔试题的营销广告(类似那种分享朋友圈拿历年真题那种形式)。
我很疑惑,过去问他们,不是银行坑吗,咋一个个投的这么勤快?
这群孙zei很诚实,纷纷表示:“确实坑,但是其他的也坑啊,今年这形势能找个工作就不错了,咋还挑三拣四的?”


讲真,今年就业形势比我们那年更严峻,听学弟们说,往年拿来当保底的四大offer,今年都成了香饽饽了,一堆人搁那抢。。
我们公司是个基层的小公司。但是今年招聘进的新学生,成绩一个比一个优秀,履历一个比一个扎实,如果不是我早生几年,我肯定竞争不过这帮学生。。。
所以各位00后毕业生真的挺难的,如果能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银行桂圆其实也挺香的,好歹能吃饱饭。


预祝大家一切顺利吧。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00后有迷茫和抱怨,这并不是年轻人的矫情,看几个数据:
2022年高校总毕业生1076万,比2021年增加167万,为历史新高;
2022年研究生报考人数457万,比5年前翻了2倍还多;
6月份统计局发言人表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偏高,对此也需要高度重视”;

而年轻人聚集的几个行业,比如教培、地产,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缩,
最火爆、最多金的互联网行业,巨头们也在控制人员规模,动不动就传出点毕业、降薪的新闻。

就业环境变得激烈,是事实,也是大趋势,各行各业的红利都变少了。在这样的预期下,年轻人普遍有个趋势:求稳。

像清北的学生,去街道,去体制内中小学教书,都不算新闻。顶尖高校都如此,更何况普通学校的学生了。



好了,难听的话都说完了,回到正题:抱怨和焦虑,有用吗?
当然没用,大众舆论宣传焦虑,可以赚取流量,但年轻人陷入焦虑的气氛,只会增加戾气,不解决实际问题。

而作为一名过来人,90后,可以分享几个经验:

1,放平心态
每一代人,在年轻的时候会自恋,包括已经成老油条的80后和90后,刚毕业的时候都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觉得自己碰到的问题,什么高房价、高房租、激烈的竞争,就是全是天下最难的问题,
但真的快到30岁40岁的年纪,才会发现,其实每个时代都有机会存在,也有对应的最优策略,
最关键的,是找到解决办法和路径。说难听一些,放大自己的焦虑情绪并沉浸其中,只是在逃避问题和合理化自己的困境,
我也经历过类似的迷茫,抱怨时机不好、环境不对,不过好在很快调整过了心态,步入正轨。


2,集体情绪 VS 个人选择
今天很多人容易犯一个错误:把宏观情绪和微观个体混在一起。

比如今天的舆论场上特别喜欢鼓吹「佛系」「躺平风」,社交媒体上动不动就来个「00后整顿职场」的事件,年轻人流行自贬为「牛马」「打灰」,
在普遍焦虑的情绪下,出现这样的集体倾向,是事实,但这是社会学家和决策层需要关注的事情,
对于个体而言,要尽可能少的受这些影响,

说的俗一点:在网上可以肆无忌惮的宣泄,舒缓情绪嘛,也是一种放松。但回到工作生活里,还是得该干嘛就干嘛,

真正骨子里就想要躺平、接受平庸的年轻人,是极少的。早早的放弃了奋斗和努力,看起来潇洒,但真到年纪大了后,很可能遗憾,
因为最可惜的事情,并不是失败,而是“我本来可以”。


3,努力也要有方向,奋斗也要讲究性价比。
努力,并不是像无头苍蝇一样的996熬夜加班,努力也是一个技术活,
比如在特定的行业和岗位上,奋斗的性价比是很高的,在关键的时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可以换来三五倍的回报,这就是很好的机会,千万别错过,

再举个反例,许多人填高考志愿的时候,三五个小时就搞定了,连基本的专业调研都不做,也懒得问学长和亲戚长辈。辛辛苦苦三年,结果因为几个小时的懒散,而后悔4年,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工作也是这样,关键时刻的努力,产生的回报可能超过平时一年的付出,但错过这种机会,失去的也会很多。


4,厚积薄发,找准优势。
每个人的特长不同,有些人天生适合理工科,和数字打交道,和实验器材打交道;有些人可能对文字敏感,或者喜欢和人打交道。
在象牙塔里,读书的时候,比拼的是综合实力,
但在工作里,比的是长处,是不可替代的优势。


能做出实验结果,是优势;
能和领导与同事相处的异常愉快,是优势;

我有一些朋友就是如此,本来在学校里很不起眼的优势,比如能说会道、会搜集各种信息、甚至是快速与陌生人拉近关系,这些小技能在工作时都能带来帮助。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00后更有优势,他们比前几代的年轻人,都更“清醒”,因为社交媒体的出现,即便身处四五线小县城,也能快速获得最新的最有价值的内容,

这代年轻人更现实,行动力更强,更加以自我为中心,外界的讯息都可以为自己服务。

而且更难得的是,80后90后们虽然也有自我中心意识,但那时的社会评价是负面的,是贬义的,这和00后遇到的境况完全不同,

今天的社会,从上到下,都在为00后的自我意识而鼓掌;

比如一个00后因为不满领导在群里美化加班,而怒怼,舆论的评价是“怼得好”;
比如年轻人普遍更早的意识到阶层,但在面对更高阶层的人时,并不卑躬屈膝,而是能正视自我的角色和身份,

这种“做自己”的精神,其实也是这个提问描述中提到的10所高校学子云合唱《你的答案》,在未来新的征程上找到做自己的答案。





我尤其喜欢短片里的这句话:“主角不是C位,而是热爱生活的每一位”。其实荣耀手机的品牌理念也是在鼓励年轻人勇敢做自己,每个人,都应该是生活的主角,也是人生的主角。

这部短片中有一部分拍摄来自于荣耀70的主角模式,这个功能可以展示一次拍摄即可同时生成两支独立的高清视频,一支视频是记录全景画面的视频,另一支视频为可以智能追焦主角、跟拍主角的主角画面。就好像短片中虽然是10所院校「云合唱」,但发现其中有你或我类似经历的缩影,每个人曾经都迷茫过,都有对未知的恐惧,但总能在黑暗中探索到属于自己的方向,聚焦到自己所在的位置。



总之,我是永远相信年轻人是一代好过一代的,00后会比90后更优秀,未来的10后也会比00后更优秀、更敢于表现自我,这才是社会的进步,
这种进步,与大环境的焦虑、面临的激烈的竞争,并不矛盾,甚至是辩证统一的。

最后再分享几个小建议吧:

  • 正视「个人意识」与「集体主义」的关系;
  • 正式「努力」和「成功」的关系;
  • 在收获足够的信息量时,避免信息茧房的困境;
  • 短暂的困境不可怕,年轻是最大的翻身资本;
  • 如果暂时身处低落期,也永远保持自信。


其实能增强自信的方法可以很简单,拿出手机,自信洋溢的拍一张自己最真实的照片或者记录vlog,捕捉下最真实的自己,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拥有聚焦自己的能力,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主角。
短片里通过荣耀70系列的「主角模式」,表达无论你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是在地铁上、工位上、还是人来人往的街道,都能迅速识别自己,记录下最真实的样子 。


等到某个时刻,把这些影像找出来看看,当回头看到过去青涩稚嫩的自己,相信一定能感受到成长,重拾信心,去迎接明天更大的挑战。
每一年的毕业季,都会引起网络的热议,说是最难毕业季。除了那几颗特别优质的韭菜,多数学生都会面临“想躺躺不平,想卷卷不赢”的状态,面对这种激烈竞争,如何调整状态更有效应对?
重要的是调整认知方式。
打破这三个思维误区,有效努力,才能事半功倍。
误区一:认为找工作要一步到位找到最好的不将就。
多人会问我,我学历普通能力一般,如何逆袭大厂?真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先入行,把小事做好认真积累专业能力,一步步跳槽逼近理想的目标。我刚开始没进一个牛叉的公司,我以后是不是就没机会去大公司了?这绝对是个误区。
虽然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这条桥上太卷。所以当我们简历还不够出彩的时候,不妨选择“错峰竞争”先进去这个领域的边缘业务部门或者小公司,再慢慢挪到更核心更好的平台去。
金融这个赛道一直是很卷的,尤其是核心投资类岗位,我不是学金融专业的,CFA/CPA这些也都没有,我选择了先去行业内的公司做人力资源岗位,这个岗位我专业更对口,收入低竞争小,也有对接业务部门的机会更多了解业务部门的用人需要。在人力工作了3年时间,这三年里我不断学金融知识、考证、积累,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转去业务部门做人力兼文书。做了两年业务人力之后,自己的积累也有了一些,终于成功转去了基金投资岗。
行业内转型或者公司内转型,要比完全转行,容易许多。
我做社会招聘的时候,很多优秀的业务总监、部门领导,起点都不高,职业早期在中小公司工作的也大有人在,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扎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做出亮点,越跳槽平台越好。
就像题主问题里描述的那样,面对人生的重大分叉路口,我们会迷茫,但每题都有自己的解法,我们都会找到自己的答案。微博上新华社发布的今年毕业季10所大学学子云合唱《你的答案》MV为每一位踏上征程寻找自己答案的毕业生致敬。
其中有句词很激励我,也许世界就这样,我还在路上,没人能诉说。因为我们年轻,我们刚毕业,有很多试错的机会,有很多再次选择的机会,在努力的路上别怕失败,多去尝试,虽然会吃很多闭门羹,但总会有一扇门朝我们敞开。


误区二,认为学什么就要做什么,求职局限在专业范围内。
很多应届生面临的一个很头大的事儿,是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能做什么,把自己局限在专业对口的那一小块岗位里。
其实我们在思维上弄反了顺序,不是我学什么的我就要去做什么,而是我想做什么我就对应着去学什么。除了那些技术性特别强的岗位,比如建筑设计、火箭科学之类的咱们很难自学外,其他的任何你感兴趣的工作,你都可以去学。


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呢?
武汉大学的陈铭老师也是奇葩说的著名辩手,讲过一个模型,我们划分三个圆,一个代表你的喜好,一个代表你所擅长的技能,一个代表这份工作能带来的回报,比如收入还有给别人生活的改善。每两个圆的交集,都是值得去选择的工作,如果你发现这三个圆之间没有交集,那我们就把圆做大,比如我学习更多技能让自己擅长,扩大擅长圆。
通俗一点就是,我喜欢什么工作,我去自学补齐我和它之间的技能差距。


不用去惧怕“人家是不是要专业对口的”、“人家会给我机会吗?”。你这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不是别人说你不对口你不行你就是不行的,你能不能行,全看你有没有去做。这中间路很难,但一定能有走到终点的那天。追求梦想永远不怕晚,把技能学起来把简历投起来。我有个姐妹现在是芒果台新一辈里比较有潜力的编导了,她是学会计专业的,凭着自己对编导的热爱,去学习文案写作、学策划,去努力的往这个方向投简历,最终成功圆梦。
其实现在很多企业、社会团体都在鼓励年轻人跨界尝试,都愿意给年轻人更多逐梦的机会。今年530的时候看荣耀70系列手机发布会上,也明确鼓励年轻人敢于做自己人生的主角。年轻,敢闯敢拼敢犯错误,就是我们最大的资本和骄傲。
职业规划不神秘,就是用好身边所有资源,网上的学习资源、论坛资源、学长学姐们的经验知识,了解更多的信息,了解自己,去为自己以后的方向做准备。
3、误区三,毕业季我们最容易被灌输社会性焦虑。
认为我的offer不如其他人好,起薪不如其他人高,我不在25岁取得什么成绩,不在30岁完成什么积累,我就是loser;
实际上没有谁能预知未来,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况且人生没有KPI,走到哪一步都是在你人生中的体验。如果说步入社会以后你会感觉到社会性焦虑,不敢尝试或者没有明确的目标,担心自己做不好,的时候,可以试着找到自己的节奏,做自己人生的主角,才是我们要追寻的方向,不要一味的去做比较,特别是工作,因为好的工作不是比较出来的。
说到毕业,想到六月底的时候我妹妹大学毕业,我送了她荣耀70系列作为礼物,用来拍毕业季的VLOG留作纪念,其中有个功能是“主角模式”,这个模式下追焦在我妹妹身上,感受到了她的一颦一笑,她的姿态,她对这个毕业季的留恋和理解,也想到自己曾经同样在毕业时对未来有很多期待的样子,敢于挑战,敢于尝试的那股劲儿。
当我们更多关注自己的时候,把自己当做人生的主角的时候,你会发现同一个剧本,读出了不同的精彩。
就像中荣耀手机鼓励所有的年轻人,让我们勇敢做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我很喜欢MV的最后有一句最温暖的话:主角不是C位,而是热爱生活的每一位。其实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的选择串起来的,没有人能代替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妨大胆去做。


写在最后
人生绝对不是线性的,什么“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我如何规划好我的目标然后直达”,那都是骗人的,人生更像开车设置导航,虽然弯弯绕绕,但总会到达。我们每个人的出厂设置都是不同的,家庭、经历、思路、技能、追求都不一样,没有一把尺子能丈量所有人的人生,只有自己才是人生的主角。以为最容易却最难了解的,以为最亲密却最被我们忽略的,是自己,你,才是主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1757
帖子:78352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