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金融论文选题,想写有关农村金融方面的,该怎么选题 ...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期权匿名问答   2021-11-23 21:47   12814   6
我们应谨记:“ 由小到大,大小并重这一选题原则,最好是小题大做。选择重要的小课题,捉住其本质和核心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挖掘,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把一个重要的小问题彻底解决,论文就会有分量有价值。就课题新旧程度而言,有全新型、半新型、较旧型课题之分,一般应选择半新型课题进行研究。选择已有一定研究成果的课题,一是寻找一个新颖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加大其深度和广度。
写论文难就难在创新点。最好的就是从根源做起,找一个负责的导师,为给大家提出很好的建议,从一开始就不用担心创新和选题的问题。
建议咨询一些专业的学术机构进行指导

给你参考一篇我之前写过的:

摘 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难度之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拐点,今年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战略愿景,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一个阶段内,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指的就是增产增收。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投入资金的重要来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血液。通过金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国家强农惠农和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我国最早推行农村金融改革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农村经济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基于山东省的战略地位及省内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情况,可将山东省看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本文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的侧重点,为更好的解决全国“三农”问题提供一个区域范例。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导论,对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介绍相关文献综述,论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通过纵向对比山东省农业生产总值及横向对比城乡居民收入的方法详细描述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介绍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详细描述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
第五部分进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通过分析农村金融相关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两个指标,对山东农村第一产业产值(亿元)(GDP)和金融相关比率(FIR)进行线性回归相关分析,论证两者存在正相关性,得出主要结论。
第六部分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提出对策分析。根据前几部分的分析与论证,本部分将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从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金创新几方面提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东农村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目录

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5">第一章 导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6">1.1研究背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7">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1.1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1.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金融约束理论
2.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2.4金融抑制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1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分析
3.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3.2.1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分析
3.2.2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分析
3.2.3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分析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4.1山东省农村金融基本情况分析
4.2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涉农贷款稳定增长,但贷款占比仍然偏低
4.2.2民间金融填补“空缺”,但农村金融风险加大
4.2.3金融抑制
第五章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5.1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5.2山东省农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5.3线性回归相关分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46">5.4主要结论
第六章  加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山东农村经济增长建议
6.1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农村金融发展风险
6.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
6.3加强农村信贷信用环境建设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51">参考文献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连续出台了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却一直是金融发展的最薄弱环节,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均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地处华北平原,北临渤海,南面黄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且农业基础条件雄厚,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山东省农业经济迅速发展。2014年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为4798.36亿元,约占总产值的8.07%,同比增长5.089%,相比2000年,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3529.79亿元。而山东省农村人均收入在2014年达到11809元,相比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9150元。
目前山东省存在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及其他银行涉及到农业的金融业务)、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指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指贯彻国家农业政策,为农村地区提供粮棉油收购服务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正规金融(即民间借贷、私人钱庄以及农业企业集资等形式),这些金融机构形式组成山东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1]。然而,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相同,山东省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使农村经济和广大农户难以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
因此,探究山东省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为今后山东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建议,另一方面使得农村金融更有效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繁荣、农民增收。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近年来,经济学者和国内政策研究部门的相关人员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大量研究,在互联网中以“农村金融”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2570万的搜索结果;在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收录论文数据库中,以“农村金融”为关键词,搜索题目中带有“农村金融”的文章,可得从 2015年1月1日至今有1359篇相关文章,维普网有1018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及其改革的重视,也是我们研究人员当年研究的热点。因此,应不断探讨和活跃该研究领域,使其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让研究人员的研究为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及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1.2.2现实意义
山东省经济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得到迅速发展,但农村金融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一、生产力受传统体制束缚较深,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第二、本文有利于探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而为有效推进山东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第三、本文期望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容与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并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主要包括资金聚集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两个指标,论证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政策建议,为山东省利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山东省农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2)比较分析和图表应用。将山东省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及农村金融服务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和图表化,得出山东省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总体特点。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存在的相关性。
(4)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利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实证分析说明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山东省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提出新方向和新思路。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2.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1.1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斯蒂格利茨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根本无法充分掌握,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Ghatk,Laffont 和 N'Guessan[3]等的研究表明,小组贷款能够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Besley和Stepthen[4]研究表明,尽管在正规金融的信贷中,银行由于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为而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在小组贷款下,同一个小组中的同伴相互监督却可以约束个人从事风险性大的项目,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也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1.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论或农村金融系统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极力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特别强调利率的市场化。该理论认为:(1)农村居民是由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2)利率自由化可以使农村金融中介机构能够补偿其经营成本;(3)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要互相结合起来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一律取消。
2.2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论是Hellman,Murdock和Stiglitz等人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经验观察后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其隐含的前提是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金融业,或者说政府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3]。事实上,政府并不比民间部门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更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政府同样存在失灵问题。市场运行是有其内在规律,不是任何主观力量可以替代和改变的。因此,金融约束论提出政策的现实意义是很有限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金融约束论,在特定的条件下金融约束政策对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是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不能代替市场,并不是说政府的力量在市场运行中不能发挥作用,而是把握一个度。有一点是明确的:金融约束政策仅仅是对市场的补充而不能取代市场,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个过渡,是特定时期的特殊政策,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解决问题。
2.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张建波、杨国颂两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却没有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证明农村金融市场还处于供给阶段[5]。
姚耀军对中国农村1978~2002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认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6]。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影响到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却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无影响。
2.4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爱德华·肖(Edward S.Shaw)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罗纳德·为经麦金农和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7]。他们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这一理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理论,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中国,对金融抑制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领域。张曙光[8]认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截至2014年3月的数据,中国影子银行的社会融资比重占GDP的35%,并以银行信贷2倍的速度扩张,二是地下金融格外红火,高利贷风行;如乔海曙[9]等认为我国金融抑制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资金供给有限。另外高帆[10]等从需求角度对农村金融抑制现象进行分析,坚持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属于需求型的观点,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农户的融资需求有限。
第三章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耕地率最高的省份,同时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在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山东省乡村人口总数达到4409万人,占总人口的45%,仅次于河南省,位居全国第二位。农业一直是山东省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村经济在山东省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3.1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分析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较快。山东省现辖17个市地,包括58个县。乡镇数量由1999年的2296个下降到2015年的1195个。农业人口自1990年的6884万人下降到2014年4404万人,而非农业人口由1650万人增长到5385万人。虽然山东省农业人口呈下降趋势,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仍高居全国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人口大省。图3-1、3-2分别为山东省乡镇数量情况与山东省人口组成情况。

[/table]
图3-1  1999-2015年山东乡镇数量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2  1991-2014山东省人口组成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业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从山东省的生产总值来看,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从1991年的521.8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798.36亿元,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是,从绝对量上来看,1991年到2014年山东省第一产业虽然稳定增长,但第一产业增加值远落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1991年,第一产业产值为521.85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745.90亿元、542.79亿元,到2014年第一产业产值为4798.36亿元,而第二、三产业产值已经分别高达28788.11亿元、25840.12亿元,分别为第一产业的5.99倍、5.38倍,。由此从图4-1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产业已经远落后于其他两个产业的发展。从相对量上来看,由图3-3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由1991年的28%到2014年的8%,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第二产业产值从41%上升到48%,第三产业产值由29%上升到了43%。第一产业产值对山东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在不断下降,说明山东省农村经济与其他产业经济存在严重的不一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短板。
图3-3  1991-2014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4  199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产品品种多,品质优,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2015年农业增加值29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林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043.7亿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936.2亿元,增长3.2%。2014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为4596.6万吨,同比增长2%。1991-2001年略有波动,自2002年开始,实现连续13增产。
图3-5  1991-2014山东主要农作物产量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表3-1  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同比增长粮食万吨4596.602%油料万吨335.89-4%棉花万吨66.507%甜菜万吨0.01-24%烟叶万吨7.09-37%蔬菜万吨9973.703%瓜果万吨1468.573%(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到201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809元,可支配收入10686.9元,恩格尔系数为31.84%。农用机械总动力6.0万千瓦,大型拖拉机530台,农用载重汽车193辆,农业机械总值890.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业机械总动力1.35亿千瓦,增长3.1%;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人均年末生活用房平均面积40.25平方米。表4-1为2014年山东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表3-2  2014年山东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
家用汽车19.3摄像机0.6
摩托车71.1照相机4.6
电冰箱(柜)85.9计算机31.2
洗衣机82.9中高档乐器0.6
热水器65.5固定电话42.7
空调32.9移动电话200.3
彩色电视机108.4互联网手机43.9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3.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3.2.1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乡镇企业迅速兴起,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使山东省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表3-3,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91年的764元/人增长到2014年的11809元/人,增加15倍。从数据走势来看,山东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1年到1994年,由于政府政策的倾向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明显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996-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减缓,但农民收入并未出现下降情况。2004年以后,由于政府政策的倾向、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民创收形式的增加,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总体增速平稳,略有波动,但总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因此,随着山东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山东省农村地区必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活动的需要。
表3-3  1991-2014山东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及其同比增长情况表
年份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
1991764
19928035.1%
199395318.7%
1994132038.5%
1995171529.9%
1996208621.6%
199722929.9%
199824537.0%
199925504.0%
200026594.3%
200128055.5%
200229545.3%
200331516.7%
2004350711.3%
2005393112.1%
2006436811.1%
2007498514.1%
2008654131.2%
20096119-6.5%
2010699014.2%
2011834219.3%
2012944613.2%
20131062012.4%
20141188211.9%
(注: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来自《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余年份数据均来自《山东统计年鉴》)
3.2.2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11]。根据图3-6,图3-7的数据,总体来看,家庭经营收入基本维持在50%以上,表明山东省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是来自于农业。但家庭经营收入在人均收入中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农民收入在农业方面难以有所大的突破,农民为增加自己的收入,必然寻找其他增收途径,其中最普遍的途径就是外出务工(包括非企业组织劳动、本乡地域内劳动和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劳动)[12],因此,工资性收入在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年递增,与家庭经营收入共同构成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而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在下列
数据中并无明显变化,因此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大。
图3-6  1991-2014年山东农村人均纯收入组成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7  1991-2014年山东农村人均收入构成比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3.2.3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分析
图3-8  1991-2014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
随着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实施大量倾向性政策,农业、农村经济条件大为改观。从整体趋势来看,山东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都在持续快速的增长,但由于历史条件、产业经济特点以及经济发展重点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却一直远低于同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基本维持在3以内且不断拉大。从相对差距来看,1991年农村人均年收入为764元,同期城镇人均年收入为1678.6元,约为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2倍;到2014年农村人均收入为11809元,而同期城镇人均收入增长到29221.9元,约为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47倍。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生活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愈加明显[13](见图3-8)。因此,山东省仍需加强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4.1山东省农村金融基本情况分析
以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为标志,新一轮金融改革稳步推进,201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新时期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的大力扶持,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受经济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落后因素制约,山东省农村地区一直存在金融机构网点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在实现两个“100%”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于2014年3月末和9月末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和手机支付全覆盖。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9.27万个;全省农村地区共布放ATM 21681台,同比增长18.35%;普通POS机25.47万台,同比增长22.74%;电话POS机51.96万台,同比增长6.30%;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16853台,同比增长17.17%;农村地区每百人拥有1台金融基础设施,村均金融基础设施达3.52台。
从山东省农业贷款总量来看,大致是不断增加的,但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的比例却存在波动。1991年-1995年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比例有所增长,但1995年以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且2001年以后维持在9左右。从贷款余额增长率来看,波动较大,近一年大约维持在11%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业贷款的比例仍然很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见表4-1)。
而信贷结构能够反映金融融资效率高低[15],根据图4-1,山东省农业贷存比大致呈现上升状态,且趋于稳定,说明山东省农业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增强,金融融资效率得到了提升,且有大量外部资金支持山东农业发展。
表4-1  1991-2014山东总存贷款与农业存贷款(农业存贷款数据仅统计到2009年)

年份农业存款/万元农业贷款/万元总存款/万元贷款余额/万元19914047361130450721674914280093199244390413897188841510172055441993492086156807211182415207910751994521413111870016003992252043691995656439151685821971982312890401996829448247447228177108368024271997852300317703932657331445671971998883521418949637353766510679001999108454044358954109842556798630200013514925281785446671536209046820011613431707120950637936701765882002205045090736415805716585365991200324382091156508167683453104671108200427154911340133377214610117828279200532219671561112890351351133817463200639543651844648010358027215709601420074310596215594371143810791754514662008447168824634301143821895200539104200966050382962969417082755425961323020101964820923072263602011221732725351789985201226343305040021491920132979608334476126382014331785596500586442
[table]
图4-1  1991-2009山东总存贷款与农业存贷款的比值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4.2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涉农贷款稳定增长,但贷款占比仍然偏低
相对于农村居民的资金需求,涉农贷款虽然稳定增长但仍然无法与之匹配,农村信贷投入严重不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居民主要通过县域农村信用社来满足自身的贷款需求,但由于农信社自身的体制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信贷危机”问题,使农民贷款困难。此外,直接用于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资金很少,影响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4.2.2民间金融填补“空缺”,但农村金融风险加大
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力度无法满足农户需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民间金融获得发展契机。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填补农业资金缺口的作用,缓解涉农资金的需求,但于民间金融机构存在所有权不规范、金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加大了农村金融风险。
4.2.3金融抑制
山东省农村金融长期处于金融抑制状态,资金外流十分严重[16]。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不健全、信贷利率机制不灵活、非正规金融机构活跃而无法获得相应地位、金融工具过于单一等,最终导致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农村金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 加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山东农村经济增长建议
6.1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农村金融发展风险
健全山东省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由“严准入+松监管+难推入”向“公平准入+分类监管+市场推入”转变[6];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监管责任,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业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责任,为农村金融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6.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
目前山东省的农村金融项目仅限于存贷款业务、农业保险和农业期货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新产品仍然十分匮乏。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可以使更多品种的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同时政府应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适度创新,以期研发科技与创新相结合的金融新产品,升级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竞争新优势。
6.3加强农村信贷信用环境建设
贷款率不良、信贷环境建设落后时影响农村信贷投入的一个关键问题,加强农村信贷环境建设势在必行。应把加强农村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健全山东农村诚信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同时搭建银行与信用主体交流平台,以地方征信数据库为基础组织开发省域征信服务平台,及时进行企业与农村信用信息的发布。
参考文献
[1] 周再清. 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D]. 湖南大学,2012.
[2] 胡怀国.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一 [J]. 经济学动态, 2001, (10): 4-9.
[3] Hellman By Thomas, Murdock Kevin, Stiglitz Joseph. 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 prudent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 [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 90(1): 147-165.
[4] Besley Timothy, Coate Stephen. Efficient policy choice in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 dynamic analysis [J]. Stephen Coate, 1995.
[5] 张建波, 杨国颂.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
[6] 徐雅维. 中国农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政府网;发布;农村金融服务 [J]. 人民银行网站, 2015.
[7] 金中夏. 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J]. 世界经济, 1988, (6): 74-79.
[8] 张曙光, 张弛. 治理通胀与调整相对价格结合 经济重建与社会治理再造并行——2008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J].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8, (8): 7-13.
[9] 乔海曙.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3): 19-23.
[10] 高帆. 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 [J].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12): 68-72.
[11] 方志权, 楼建丽. 上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途径研究 [J]. 农村经营管理, 2015, (3): 13-14.
[12] 罗虹, 钟宏武. 农村外出劳务的地位和作用 [J]. 中国国情国力, 2005, (2): 24-27.
[13] 吴嘉.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 兰州大学,2011.
[14] 机构金融.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 [J]. 云南农业, 2014, (5): 4-4.
[15] 王欣. 金融结构、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D]. 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16] 于斐.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D]. 山东大学,2013.
[17] 陈氏玉燕. 越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云南大学,2011.
[18] 王廷科. 中国金融发展:现实、契机与战略 [J]. 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4, (2): 9-14.
[19] 徐笑波. 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M].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20] 张元红. 农民的金融需求与农村的金融深化——以湖北汉川福星村为例 [J]. 中国农村观察, 1999, (1): 46-54.
[21] 张兵, 朱建华, 贾红刚. 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与比较研究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2): 105-109.
[22] 张霞. 基于扩展索洛模型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 陕西师范大学,201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6 个回复

倒序浏览
我们应谨记:“ 由小到大,大小并重这一选题原则,最好是小题大做。选择重要的小课题,捉住其本质和核心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挖掘,有理有据的阐述自己的新观点,把一个重要的小问题彻底解决,论文就会有分量有价值。就课题新旧程度而言,有全新型、半新型、较旧型课题之分,一般应选择半新型课题进行研究。选择已有一定研究成果的课题,一是寻找一个新颖的角度进行研究;二是加大其深度和广度。
写论文难就难在创新点。最好的就是从根源做起,找一个负责的导师,为给大家提出很好的建议,从一开始就不用担心创新和选题的问题。
建议咨询一些专业的学术机构进行指导

给你参考一篇我之前写过的:

摘 要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农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国家,这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难度之大。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拐点,今年一号文件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战略愿景,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在一个阶段内,我国农村的改革发展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其中“一个中心”指的就是增产增收。
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投入资金的重要来源,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增长的血液。通过金融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国家强农惠农和金融改革的重点工作。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同时也是我国最早推行农村金融改革的省份之一。山东省农村经济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提高。基于山东省的战略地位及省内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情况,可将山东省看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通过本文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得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的侧重点,为更好的解决全国“三农”问题提供一个区域范例。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导论,对本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进行阐述。
第二部分介绍相关文献综述,论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主要分析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和农村居民收入情况。通过纵向对比山东省农业生产总值及横向对比城乡居民收入的方法详细描述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第四部分介绍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详细描述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问题。
第五部分进行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通过分析农村金融相关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两个指标,对山东农村第一产业产值(亿元)(GDP)和金融相关比率(FIR)进行线性回归相关分析,论证两者存在正相关性,得出主要结论。
第六部分为促进农村金融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增长提出对策分析。根据前几部分的分析与论证,本部分将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从金融服务、金融监管、金创新几方面提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东农村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目录

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5">第一章 导论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6">1.1研究背景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17">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现实意义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1.3.2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1.1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1.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2金融约束理论
2.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2.4金融抑制理论
第三章 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1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分析
3.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3.2.1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分析
3.2.2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分析
3.2.3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分析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4.1山东省农村金融基本情况分析
4.2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涉农贷款稳定增长,但贷款占比仍然偏低
4.2.2民间金融填补“空缺”,但农村金融风险加大
4.2.3金融抑制
第五章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5.1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规模
5.2山东省农村储蓄投资转化效率
5.3线性回归相关分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46">5.4主要结论
第六章  加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山东农村经济增长建议
6.1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农村金融发展风险
6.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
6.3加强农村信贷信用环境建设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92818026#_Toc450337451">参考文献


第一章导论
1.1研究背景
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从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连续出台了13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而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却一直是金融发展的最薄弱环节,面临诸多发展问题。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均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发展农村金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形成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良性循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山东省位于黄河下游,地处华北平原,北临渤海,南面黄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且农业基础条件雄厚,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农业人口大省。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动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实现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山东省农业经济迅速发展。2014年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为4798.36亿元,约占总产值的8.07%,同比增长5.089%,相比2000年,第一产业产值增加了3529.79亿元。而山东省农村人均收入在2014年达到11809元,相比2000年,农村人均收入增加了9150元。
目前山东省存在的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商业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及其他银行涉及到农业的金融业务)、合作性金融机构(主要指农村信用社)、政策性金融机构(指贯彻国家农业政策,为农村地区提供粮棉油收购服务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非正规金融(即民间借贷、私人钱庄以及农业企业集资等形式),这些金融机构形式组成山东省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1]。然而,与我国大部分地区相同,山东省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使农村经济和广大农户难以得到足够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于经济增长。
因此,探究山东省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现状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一方面为今后山东省农村金融的发展方向提出针对性建议,另一方面使得农村金融更有效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繁荣、农民增收。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近年来,经济学者和国内政策研究部门的相关人员对农村金融体制进行大量研究,在互联网中以“农村金融”为关键词搜索,可以得到2570万的搜索结果;在中国知网和维普网收录论文数据库中,以“农村金融”为关键词,搜索题目中带有“农村金融”的文章,可得从 2015年1月1日至今有1359篇相关文章,维普网有1018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农村金融及其改革的重视,也是我们研究人员当年研究的热点。因此,应不断探讨和活跃该研究领域,使其理论和实践得到不断发展,让研究人员的研究为国家农村经济发展及建设做出相应的贡献。
1.2.2现实意义
山东省经济在各个政府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下得到迅速发展,但农村金融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
第一、生产力受传统体制束缚较深,农村经济发展对资金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通过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第二、本文有利于探究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而为有效推进山东省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
第三、本文期望丰富农村金融服务内容与形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研究思路
本文在对国内外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以相关理论为指导,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现状,并通过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主要包括资金聚集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率两个指标,论证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从而提出政策建议,为山东省利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借鉴国内外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经验,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的问题,探讨出山东省农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
(2)比较分析和图表应用。将山东省农业产值、农民收入及农村金融服务状况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和图表化,得出山东省农村经济和农村金融的总体特点。
(3)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本文以定性分析为主,结合一定的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山东省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存在的相关性。
(4)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本文利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山东省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料,实证分析说明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山东省农村金融进一步发展提出新方向和新思路。
第二章相关文献综述
2.1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1.1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斯蒂格利茨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不是一个完全竞争市场,尤其是贷款一方(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信息根本无法充分掌握,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就可能无法培育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金融市场。为了补救市场的失效部分,有必要采用诸如政府适当介入金融市场以及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 [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等非市场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Ghatk,Laffont 和 N'Guessan[3]等的研究表明,小组贷款能够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Besley和Stepthen[4]研究表明,尽管在正规金融的信贷中,银行由于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为而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但是,在小组贷款下,同一个小组中的同伴相互监督却可以约束个人从事风险性大的项目,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也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2.1.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农村金融市场论或农村金融系统论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极力反对政策性金融对市场的扭曲,特别强调利率的市场化。该理论认为:(1)农村居民是由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2)利率自由化可以使农村金融中介机构能够补偿其经营成本;(3)正规金融市场和非正规金融市场要互相结合起来发挥金融市场的作用,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一律取消。
2.2金融约束理论
金融约束论是Hellman,Murdock和Stiglitz等人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经验观察后提出的理论。他们认为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金融约束政策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其隐含的前提是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金融业,或者说政府可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3]。事实上,政府并不比民间部门拥有更多的信息和更强的经济管理能力。在管理经济过程中,政府同样存在失灵问题。市场运行是有其内在规律,不是任何主观力量可以替代和改变的。因此,金融约束论提出政策的现实意义是很有限的。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金融约束论,在特定的条件下金融约束政策对金融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是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不能代替市场,并不是说政府的力量在市场运行中不能发挥作用,而是把握一个度。有一点是明确的:金融约束政策仅仅是对市场的补充而不能取代市场,这一政策的实施是一个过渡,是特定时期的特殊政策,最终还是要由市场来解决问题。
2.3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
张建波、杨国颂两人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农村金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农村经济增长却没有对农村金融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证明农村金融市场还处于供给阶段[5]。
姚耀军对中国农村1978~2002年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出实证研究,认为中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着一种长期均衡关系[6]。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影响到农村经济增长,而农村经济增长却对农村金融发展状况无影响。
2.4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抑制是指政府通过对金融活动和金融体系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发展滞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经济落后的恶性循环。美国经济学家格利和爱德华·肖(Edward S.Shaw)认为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金融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手段。罗纳德·为经麦金农和肖在批判传统货币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论证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7]。他们根据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金融抑制。这一理论已成为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的主要理论,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中国,对金融抑制问题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领域。张曙光[8]认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影子银行大行其道。截至2014年3月的数据,中国影子银行的社会融资比重占GDP的35%,并以银行信贷2倍的速度扩张,二是地下金融格外红火,高利贷风行;如乔海曙[9]等认为我国金融抑制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正规金融机构对农户贷款资金供给有限。另外高帆[10]等从需求角度对农村金融抑制现象进行分析,坚持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属于需求型的观点,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抑制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农户的融资需求有限。
第三章山东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典型的暖温带季风气候,是我国耕地率最高的省份,同时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全国第一。在2015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山东省乡村人口总数达到4409万人,占总人口的45%,仅次于河南省,位居全国第二位。农业一直是山东省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村经济在山东省国民经济中占居重要的地位。
3.1山东省农村经济基本情况分析
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较快。山东省现辖17个市地,包括58个县。乡镇数量由1999年的2296个下降到2015年的1195个。农业人口自1990年的6884万人下降到2014年4404万人,而非农业人口由1650万人增长到5385万人。虽然山东省农业人口呈下降趋势,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仍高居全国第二位,是名副其实的农业人口大省。图3-1、3-2分别为山东省乡镇数量情况与山东省人口组成情况。


图3-1  1999-2015年山东乡镇数量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2  1991-2014山东省人口组成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业经济总量规模较大,但农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下降。从山东省的生产总值来看,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从1991年的521.85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4798.36亿元,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但是,从绝对量上来看,1991年到2014年山东省第一产业虽然稳定增长,但第一产业增加值远落后于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1991年,第一产业产值为521.85亿元,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745.90亿元、542.79亿元,到2014年第一产业产值为4798.36亿元,而第二、三产业产值已经分别高达28788.11亿元、25840.12亿元,分别为第一产业的5.99倍、5.38倍,。由此从图4-1可以明显看出,第一产业已经远落后于其他两个产业的发展。从相对量上来看,由图3-3可以看出,山东省第一产业产值占比由1991年的28%到2014年的8%,呈现下降的趋势。同时,第二产业产值从41%上升到48%,第三产业产值由29%上升到了43%。第一产业产值对山东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在不断下降,说明山东省农村经济与其他产业经济存在严重的不一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一个短板。


图3-3  1991-2014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4  1991-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比例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产品品种多,品质优,农林牧渔业平稳增长。2015年农业增加值29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7%;林业增加值98.4亿元,增长8.2%;牧业增加值1043.7亿元,增长3.1%;渔业增加值936.2亿元,增长3.2%。2014年山东省粮食总产量为4596.6万吨,同比增长2%。1991-2001年略有波动,自2002年开始,实现连续13增产。

图3-5  1991-2014山东主要农作物产量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表3-1  2014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单位产量同比增长
粮食万吨4596.602%
油料万吨335.89-4%
棉花万吨66.507%
甜菜万吨0.01-24%
烟叶万吨7.09-37%
蔬菜万吨9973.703%
瓜果万吨1468.573%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山东省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到201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11809元,可支配收入10686.9元,恩格尔系数为31.84%。农用机械总动力6.0万千瓦,大型拖拉机530台,农用载重汽车193辆,农业机械总值890.0亿元,比上年增长6.0%;农业机械总动力1.35亿千瓦,增长3.1%;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人均年末生活用房平均面积40.25平方米。表4-1为2014年山东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表3-2  2014年山东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消费品名称单位数量
家用汽车19.3摄像机0.6
摩托车71.1照相机4.6
电冰箱(柜)85.9计算机31.2
洗衣机82.9中高档乐器0.6
热水器65.5固定电话42.7
空调32.9移动电话200.3
彩色电视机108.4互联网手机43.9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3.2山东省农村居民收入情况分析
3.2.1农村居民纯收入变化分析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乡镇企业迅速兴起,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使山东省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根据表3-3,山东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91年的764元/人增长到2014年的11809元/人,增加15倍。从数据走势来看,山东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趋势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91年到1994年,由于政府政策的倾向以及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明显进入高速增长阶段。1996-2003年,农民人均收入增速减缓,但农民收入并未出现下降情况。2004年以后,由于政府政策的倾向、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农民创收形式的增加,山东省农民人均收入总体增速平稳,略有波动,但总体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趋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因此,随着山东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山东省农村地区必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金融服务来满足不断发展的农村经济活动的需要。
表3-3  1991-2014山东省农村人均纯收入及其同比增长情况表
年份人均纯收入/元同比增长
1991764
19928035.1%
199395318.7%
1994132038.5%
1995171529.9%
1996208621.6%
199722929.9%
199824537.0%
199925504.0%
200026594.3%
200128055.5%
200229545.3%
200331516.7%
2004350711.3%
2005393112.1%
2006436811.1%
2007498514.1%
2008654131.2%
20096119-6.5%
2010699014.2%
2011834219.3%
2012944613.2%
20131062012.4%
20141188211.9%
(注: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来自《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余年份数据均来自《山东统计年鉴》)
3.2.2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分析
农村居民收入主要由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11]。根据图3-6,图3-7的数据,总体来看,家庭经营收入基本维持在50%以上,表明山东省农民的绝大部分收入依然是来自于农业。但家庭经营收入在人均收入中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主要是因为农民收入在农业方面难以有所大的突破,农民为增加自己的收入,必然寻找其他增收途径,其中最普遍的途径就是外出务工(包括非企业组织劳动、本乡地域内劳动和常住人口外出从业劳动)[12],因此,工资性收入在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年递增,与家庭经营收入共同构成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而财产性收入与转移性收入在下列
数据中并无明显变化,因此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并不大。

图3-6  1991-2014年山东农村人均纯收入组成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图3-7  1991-2014年山东农村人均收入构成比例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3.2.3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分析
图3-8  1991-2014年山东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对比

随着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强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实施大量倾向性政策,农业、农村经济条件大为改观。从整体趋势来看,山东省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都在持续快速的增长,但由于历史条件、产业经济特点以及经济发展重点等原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却一直远低于同期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基本维持在3以内且不断拉大。从相对差距来看,1991年农村人均年收入为764元,同期城镇人均年收入为1678.6元,约为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2倍;到2014年农村人均收入为11809元,而同期城镇人均收入增长到29221.9元,约为农村人均年收入的2.47倍。农村经济生活水平远远落后于城镇经济生活水平,且差距不断拉大,“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愈加明显[13](见图3-8)。因此,山东省仍需加强关注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第四章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4.1山东省农村金融基本情况分析
以2003年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启动为标志,新一轮金融改革稳步推进,2014、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发布,对新时期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支持“三农”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部署[1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随着国家对农村金融的大力扶持,山东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但受经济基础薄弱和基础设施落后因素制约,山东省农村地区一直存在金融机构网点不足、设施落后等问题。2009年以前,全省90%左右的乡村没有任何金融基础设施,直接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开展。在实现两个“100%”目标的基础上,分别于2014年3月末和9月末实现全省所有行政村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全覆盖和手机支付全覆盖。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末,全省银行业机构共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19.27万个;全省农村地区共布放ATM 21681台,同比增长18.35%;普通POS机25.47万台,同比增长22.74%;电话POS机51.96万台,同比增长6.30%;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16853台,同比增长17.17%;农村地区每百人拥有1台金融基础设施,村均金融基础设施达3.52台。
从山东省农业贷款总量来看,大致是不断增加的,但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的比例却存在波动。1991年-1995年贷款余额与农业贷款比例有所增长,但1995年以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且2001年以后维持在9左右。从贷款余额增长率来看,波动较大,近一年大约维持在11%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山东省农业贷款的比例仍然很低,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见表4-1)。
而信贷结构能够反映金融融资效率高低[15],根据图4-1,山东省农业贷存比大致呈现上升状态,且趋于稳定,说明山东省农业存款转化为贷款的能力增强,金融融资效率得到了提升,且有大量外部资金支持山东农业发展。
表4-1  1991-2014山东总存贷款与农业存贷款(农业存贷款数据仅统计到2009年)

年份农业存款/万元农业贷款/万元总存款/万元贷款余额/万元
19914047361130450721674914280093
19924439041389718884151017205544
199349208615680721118241520791075
199452141311187001600399225204369
199565643915168582197198231289040
199682944824744722817710836802427
199785230031770393265733144567197
199888352141894963735376651067900
1999108454044358954109842556798630
2000135149252817854466715362090468
2001161343170712095063793670176588
2002205045090736415805716585365991
200324382091156508167683453104671108
200427154911340133377214610117828279
200532219671561112890351351133817463
2006395436518446480103580272157096014
2007431059621559437114381079175451466
2008447168824634301143821895200539104
2009660503829629694170827554259613230
2010196482092307226360
2011221732725351789985
2012263433050400214919
2013297960833447612638
2014331785596500586442


图4-1  1991-2009山东总存贷款与农业存贷款的比值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山东统计年鉴)
4.2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
4.2.1涉农贷款稳定增长,但贷款占比仍然偏低
相对于农村居民的资金需求,涉农贷款虽然稳定增长但仍然无法与之匹配,农村信贷投入严重不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居民主要通过县域农村信用社来满足自身的贷款需求,但由于农信社自身的体制问题,以及农村居民的“信贷危机”问题,使农民贷款困难。此外,直接用于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资金很少,影响山东省农业经济的增长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4.2.2民间金融填补“空缺”,但农村金融风险加大
正规金融机构的信贷力度无法满足农户需求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民间金融获得发展契机。民间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填补农业资金缺口的作用,缓解涉农资金的需求,但于民间金融机构存在所有权不规范、金融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加大了农村金融风险。
4.2.3金融抑制
山东省农村金融长期处于金融抑制状态,资金外流十分严重[16]。主要表现为:金融市场不健全、信贷利率机制不灵活、非正规金融机构活跃而无法获得相应地位、金融工具过于单一等,最终导致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农村金融无法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五章 加强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山东农村经济增长建议
6.1健全农村金融监管体系,防范农村金融发展风险
健全山东省农村金融市场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实现由“严准入+松监管+难推入”向“公平准入+分类监管+市场推入”转变[6];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金融租赁公司;进一步落实农村金融监管责任,强化对小额贷款公司、新型农业金融机构以及民间金融的监管力度,明确监管责任,为农村金融的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6.2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服务
目前山东省的农村金融项目仅限于存贷款业务、农业保险和农业期货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新产品仍然十分匮乏。适当降低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可以使更多品种的金融产品丰富农村金融市场。同时政府应鼓励农村金融机构适度创新,以期研发科技与创新相结合的金融新产品,升级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竞争新优势。
6.3加强农村信贷信用环境建设
贷款率不良、信贷环境建设落后时影响农村信贷投入的一个关键问题,加强农村信贷环境建设势在必行。应把加强农村和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建立健全信息采集和信用评价体制机制,推动建立多层次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健全山东农村诚信教育体系,积极开展开展“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工作。同时搭建银行与信用主体交流平台,以地方征信数据库为基础组织开发省域征信服务平台,及时进行企业与农村信用信息的发布。

参考文献
[1] 周再清. 面向“三农”的金融机构协调发展研究[D]. 湖南大学,2012.
[2] 胡怀国.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及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贡献评介之一 [J]. 经济学动态, 2001, (10): 4-9.
[3] Hellman By Thomas, Murdock Kevin, Stiglitz Joseph. Liberalization, moral hazard in banking, and prudent regulation: Are capital requirements enough [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0, 90(1): 147-165.
[4] Besley Timothy, Coate Stephen. Efficient policy choice in a representative democracy: A dynamic analysis [J]. Stephen Coate, 1995.
[5] 张建波, 杨国颂.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 [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4).
[6] 徐雅维. 中国农村;中国人民银行;中国政府网;发布;农村金融服务 [J]. 人民银行网站, 2015.
[7] 金中夏. 爱德华·肖和罗纳德·麦金农的金融深化理论的贡献与不足 [J]. 世界经济, 1988, (6): 74-79.
[8] 张曙光, 张弛. 治理通胀与调整相对价格结合 经济重建与社会治理再造并行——2008年第2季度宏观经济分析 [J]. 金融管理与研究: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08, (8): 7-13.
[9] 乔海曙.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约束及解除 [J]. 农业经济问题, 2001, (3): 19-23.
[10] 高帆. 我国农村中的需求型金融抑制及其解除 [J].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12): 68-72.
[11] 方志权, 楼建丽. 上海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途径研究 [J]. 农村经营管理, 2015, (3): 13-14.
[12] 罗虹, 钟宏武. 农村外出劳务的地位和作用 [J]. 中国国情国力, 2005, (2): 24-27.
[13] 吴嘉.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 兰州大学,2011.
[14] 机构金融.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若干意见》 [J]. 云南农业, 2014, (5): 4-4.
[15] 王欣. 金融结构、资本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D]. 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16] 于斐.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探究[D]. 山东大学,2013.
[17] 陈氏玉燕. 越南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云南大学,2011.
[18] 王廷科. 中国金融发展:现实、契机与战略 [J]. 当代经济科学-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94, (2): 9-14.
[19] 徐笑波. 中国农村金融的变革与发展 [M].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20] 张元红. 农民的金融需求与农村的金融深化——以湖北汉川福星村为例 [J]. 中国农村观察, 1999, (1): 46-54.
[21] 张兵, 朱建华, 贾红刚. 我国农村金融深化的实证检验与比较研究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5(2): 105-109.
[22] 张霞. 基于扩展索洛模型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 陕西师范大学,2015.
1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某县(或者市)为例
2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某市为例
1、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网络经济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研究——以**行业为例

3、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及其发展——以动漫产业为例

4、我国工业污染的现状及其对策——以**地区为例

5、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及其应用

6、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绩效管理

7、农民工返乡创业研究

8、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以**企业(行业)为例

9、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基于**合作社的案例分析

10、中小企业商业信用的发展及其管理

11、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

12、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

13、大型企业管理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14、企业文化建设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研究

15、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16、危机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探讨

17、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村金融方面的不少,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探析,感觉题目大的可以具体到某一个村镇,也可以具体到某一个事项上面
信用社贷款相关的
农民有多方面的金融需求,流转一片土地、建一片山林或果林、办一个农产品加工厂、购置所需的农机具、建一栋农房,收购运销大宗农产品,乃至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在生产经营,乃至生活消费上,都有数不胜数的金融需求。现在的问题,主要不在这个方面,而在严重的满足不了需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391622
帖子:78325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