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可以讲解一下我军的番号问题吗?比如四野、华野什么的。最好讲解一下怎么来的,怎么演变的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匿名用户1024   2021-5-14 19:54   7213   5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倒序浏览
2#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9:54:03
一野:
1946年11月10日 军委决定撤销晋绥野战军,晋北野战军番号,将部队统一整编为1,2,3纵队 归晋绥军区直接领导指挥
1纵 司令员  张宗逊
2纵 司令员  王震
3纵 司令员 许光达

1947年2月  为粉碎国民党进攻延安的企图,中央军委决定以晋绥军区1纵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教导旅,警备第1,3旅共19个团,组成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员张宗逊

3月 晋绥军区第2纵队调至陕甘宁边区
16日军委决定边区所有部队归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解放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习仲勋指挥
7月31日 中央军委致电彭德怀并告贺龙 ,习仲勋及西北局,指出:“西北野战兵团定名被西北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委  彭德怀
       副政委  习仲勋
到11月为止  晋绥军区2,3纵队都划归建制,此时西北野战军下辖5个纵队 共7,6万人

  1949年2月1日  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
   下辖的纵队 依次改为军

    第1军: 军长贺炳炎
    第2军: 军长王震
    第3军: 军长许光达
    第4军: 军长王世泰
    第6军: 军长罗元发
    第7军: 军长彭绍辉
    第8军: 军长姚喆
    直辖两个骑兵师
    全野战军共15,5万人

5月  以晋绥军区第6,10,11军分区各1个团组成第18师,归第8军建制
       以晋绥军区第8军分区3个团组成独立第5师归第7军建制 改称第21师
       同月,第8军与骑兵第1师合并组成绥远军区,归华北军区建制
6月 第一野战军成立第1,2兵团
     1兵团 司令员 王震  下辖 第1,2,7军
     2兵团 司令员  许光达  下辖第3,4,6军
     全野战军 17.6万人


二野:
1945年9月 为举行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组成了冀南,太行,太岳3个纵队
           10月 以冀鲁豫军区主力组成了第1纵队 ,将冀南,太行,太岳改为2,3,4纵队

      1纵 司令员杨得志
      2纵 司令员陈再道
      3纵 司令员陈锡联
      4纵 司令员陈赓

      11月 又相继组建第6,7,8纵队
      6纵 司令员王宏坤
      7纵 司令员杨勇
      8纵 司令员谢富治

      12月 8纵番号撤销

1946年7月14日  晋冀鲁豫野战军成立
1947年3月  1纵和7纵合编为第1纵队  司令员杨勇

      7月   野战军主力第1,2,3,6纵南征进入大别山  称刘邓大军
      8月   又新建5个纵队
         8纵 司令员  王新亭
         9纵 司令员  秦基伟
        10纵 司令员 王宏坤
        11纵 司令员 王秉璋
        12纵 司令员 赵基梅


    野战军第4,9纵和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以及太岳军区第22旅组成一个作战集团 称陈谢集团 ,第10,11,12纵队归刘邓野战军建制,南下,第8纵队 归晋冀鲁豫军区指挥,刘邓野战军和陈谢集团共19.8万人

1948年5月9日 成立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中原军区下辖1个二级军区和6个三级军区  其中豫皖苏军区 司令员粟裕
中原野战军由刘邓大军和陈谢集团合编而成 下辖第1,2,3,4,6,9,11等7个纵队
  1949年2月5日  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  下辖3个兵团
   3兵团 司令员 陈锡联  下辖3个军
    第10军 军长  杜义德
    第11军 军长  曾绍山
    第12军 军长  王近山

   4兵团 司令员 陈赓    下辖3个军
    第13军 军长 周希汉
    第14军 军长 李成芳
    第15军 军长 秦基伟

   5兵团  司令员 杨勇   下辖3个军
    第16军 军长 尹先炳
    第17军 军长 王秉璋
    第18军 军长 张国华

  2月12日  特种兵纵队成立  司令员李达,全野战军共28万余人

1949年3月 组成河南军区 下辖第58军 军长孔庆德,5月1日 组成第19军军长刘金轩,并建陕南军区,之后19军 拨归西北军区建制,归一野建制。


三野:
1945年10月 新四军和山东军区成立津浦前线野战军
1946年1月  津浦前线野战军改称山东野战军,司令员 陈毅(兼)   下辖1,2纵 和第7,8师
  1纵 司令员 叶飞
  2纵 司令员 罗炳辉
  7师 师长谭希林
  8师 师长 何以祥

1945年11月 华中野战军成立,隶属华中军区  司令员粟裕
  下辖4个纵队

   6纵:司令员王必成
   7纵:司令员姬鹏飞
   8纵:司令员陶勇
   9纵:司令员张震

5,6月间,华中野战军进行了整编 第8,6纵扩编为第1,6师,并组建第10纵队
   1师  师长 粟裕
   6师  师长谭震林
   10纵 谢祥军

1947年1月下旬  山东,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 司令员兼政委 陈毅  副司令员 粟裕
    1纵 司令员 叶飞
    2纵 司令员 韦国清
    3纵 司令员 何以祥
    4纵 司令员  陶勇
    6纵 司令员  王必成
    7纵 司令员  成钧
    8纵 司令员  王建安
    9纵 司令员  许世友
    10纵司令员  宋时轮
    11纵司令员  管文蔚
    12纵司令员  陈庆先

     8月成立13纵 司令员周志坚,同时华东野战军组成西线兵团(亦成陈粟大军)和东线兵团(许谭兵团)
     西线兵团领率机构和领导人由华东野战军领率机构和领导人兼任 指挥第1,3,4,6,8,10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转入外线作战
     东线兵团指挥第2,7,9,13纵留山东内线作战
     到11月华东野战军 已发展到37万余人


     1949年2月 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  司令员兼政委陈毅
      下辖4个兵团
      第7兵团  司令员王建安
       第21军 军长滕海清
       第22军 军长孙继先
       第23军 军长陶勇
       第35军 军长吴化文 (济南战役起义的吴化文部)

      第8兵团 司令员陈士榘
       第24军 军长王必成
       第25军 军长成钧
       第26军 军长张仁初
       第34军 军长何基沣 (淮海战役起义的第132师)

      第9兵团 司令员宋时轮
       第20军 军长刘飞
       第27军 军长聂凤智
       第30军 军长谢振华
       第33军  军长张克侠  (淮海战役起义的第59军)


      第10兵团 司令员叶飞
       第28军 军长朱绍清
       第29军 军长陈美藻
       第31军 军长 周志坚
       两广纵队 司令员曾生

      特种兵纵队 司令员陈锐霆
      全野战军共58.1万余人


四野:
关内各战略区部队进入东北后,迅速进入了整编和扩编,至1945年12月底,东北人民自治军下辖
  新四军第3师 师长 黄克诚
山东第1师 师长 梁兴初
东北挺进纵队  司令员万毅
第2纵队   由山东第6师改编 司令员吴克华
第3纵队  由山东第5师改编 司令员胡奇才
第2,3纵队归东满临时指挥部指挥
第16军分区  司令员 程世才 (下辖第21,23,24,25旅)
第359旅 旅长 刘转连

1946年1月  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第1师 原山东第1师  归总部直接指挥
   第3师  原新四军第3师  归西满军区建制
   第3纵队  (下辖:第7,8,9旅) 归南满军区建制
   第4纵队  (下辖:第10,11,12旅) 归南满军区建制
  第7师  师长 杨国夫
  第359旅
  第7纵队 由东北挺进纵队 司令员万毅  归东满军区建制
  第22旅   由山东第2师主力和范德林团编成
  第23旅   有山东第2师第6团和德惠地方武装等部编成  (该旅于5月撤销番号,部队分别编入第22,23,24旅) 归东满军区建制

1946年6月  东北民主联军调整部分领导人,调整后,总司令员兼政委林彪,副总司令员周保中
            8月  第1纵队 司令员万毅 (下辖第1,2师,分别由山东第1,2师改称,第3师,由第7纵队组成)
             9月  组建第2纵队 司令员 刘震 (下辖 第4,5,6师)
            10月  组建第6纵队  司令员 陈光 (下辖第16,17,18师)
       这次整编,连同原有的第3,4纵队   东北民主联军共辖5个野战纵队

1947年1~4月间 第359旅改编为独立第1师
                         松江军区哈东分区第1,3,4组成独立第2师
                         吉北军分区警卫团和舒兰,榆树各1团组成独立第3师
                         松江军区哈北军分区第10,11,12团组成独立第4师
            3月底  晋察冀军区所属冀热辽军区改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
            5月      组建辽吉纵队  司令员 邓华  (8月辽吉纵队改第7纵队)
                        组建第8纵队  司令员 黄永胜
                        组建第9纵队  司令员 詹才芳
           10月     组建第10纵队  司令员 梁兴初

         至11月   东北民主联军野战部队发展到31,3万人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改称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
  8月13日 中央军委发布命令 将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的领导机构分开。野战部队归东北野战军指挥,地方武装归东北军区领导
  东北野战军  司令员林彪  政委 罗荣桓  下辖12个步兵纵队 1个炮兵纵队 另15个独立师和3个骑兵师。

1948年11月13日  东北野战军将第1-12纵队改称第38-49军
1949年3月11日  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  司令员林彪  政委 罗荣桓
下辖2个兵团部,12个军,1个特种兵司令部,1个铁道纵队,1个骑兵师,2个整训师及6个后勤分部和南下工作团 及两广纵队 共88万余人
3#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9:54:04
四野指的是第四野战军,是一开始的东北野战军。 华野(华东野战军)是第三野战军。还有两个:第一野战军是西北野战军,第二野战军是中原野战军。
演变过程简单来讲是战争需要,有个文件是1948年11月1日下达的《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里面把共军整编为4个野战军,5个大军区,20个兵团,70个军。因为作战规模不断扩
大,部队开始跨区作战,不同战略区的部队逐步进行战役协同,用以前的番号不方便指挥也不合时宜。所以就改了。
4#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9:54:05
华野7纵(25军)的前身是三股红军游击队:闽东、闽北红军游击队和桐柏山红军游击队。
1938年春天,由闽东闽北红军游击队组成的新四军三支队,下辖5团、6团,闽北红军游击队整编为5团,闽东红军游击队整编为6团(后叶飞率6团2个营去一支队)。皖南事变时,三支队只有5团和6团的1个营兵力,直属军部指挥,全支队几乎拼光,只有少数兵力得以突围。1941年3月,三支队突围部队与林维先率领的三支队挺进团都被编入新四军7师,下辖19旅(旅长孙仲德,政委曾希圣)和挺进团。1945年,7师整编,下辖19旅(林维先旅长)、20旅(梁金华旅长)、21旅(马长炎旅长)。1945年10月由师长谭希林率领进入山东,成为津浦前线野战军第7师;1946年1月,编为山东野战军第7师。
1938年春天,桐柏山游击队组成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团长周骏鸣,政委林恺,参谋长赵启民,1营营长成钧,2营营长朱绍清,3营营长朱国华。1939年7月,第8团改编为新四军第五支队,支队长罗炳辉,8团团长周骏鸣,10团团长成钧,15团团长林英坚;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2师第五旅,旅长成钧。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由罗炳辉师长率领进入山东,成为津浦前线野战军第二纵队5旅;46年1月,改为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5旅。
1945年10月,津浦前线野战军组成,司令员陈毅,下辖第1纵队、第2纵队、第7师、第8师。1945年11月,华中野战军组成,司令员粟裕,下辖第6、7、8、9四个纵队。
1946年1月,津浦前线野战军改为山东野战军。
1946年6月,5旅驰援华中加入华中野战军战斗序列。7月抵淮南,与6旅(旅长陈庆先)、淮南独立旅(旅长罗占云)编成华中野战军新2师,师长:周骏鸣,政委:肖望东,副师长:5旅旅长成鈞(兼),副师长兼参谋长:梁从学,副政委:赵启民,政治部主任:余立金,副参谋长:朱云谦。苦战一月,在国军74师、新5军、48军、25军进攻下,淮南失守,主力撤出。8月,新2师5旅参加苏中七战七捷后3捷战斗。9月,参加淮阴保卫战(46年9月上旬-19日),与国军74师、28师、第7军作战,失败,淮阴失守。淮阴失守后,9月底,新2师番号撤销,6旅并入10纵;独立旅拆分,分别并入1师、6师、5旅;5旅与独立旅5团改为拥有4个支队(4个团)的华中野战军第11纵队;参加第1次涟水保卫战(46年10月22日-30日),惨胜。10月,山东野战军第7师拆分,20、21旅并入华中野战军第1师、第6师;11月,11纵(5旅)、山东野战军7师19旅、特务团(独立旅5团)组成山东野战军新7师,师长成钧;12月,19旅参加第2次涟水保卫战(46年12月3日-14日),失败,涟水失守。5旅参加宿北战役(46年12月15日-19日),获胜。1947年1月初,7师参加鲁南战役(47年1月2日-20日),获胜。
1947年2月1日,山东华中野战军合并为华东野战军,7师改编为第7纵队,司令员成钧,政委赵启民,副司令林维先,政治部主任黄火星。下辖19师,师长熊应堂(原新四军19旅,共有55、56、57三个团),其中,55团(大别山游击队的底子),56团(皖南新四军的底子);20师(原新四军5旅,共有58、59、60三个团);特务团(淮南独立旅5团)。莱芜战役(1947年2月20日-23日)后,组建了21师(20师59团改为61团,加山东2个地方团组成,共有61、62、63三个团)。相应变化的是19师57团变为20师59团,特务团变为19师57团。三个师中,战斗力最强的是20师。
1949年2月,华野改编为第三野战军,7纵改编为25军,军长成钧,属8兵团(司令员陈士榘)战斗序列,下辖73师:王培臣任师长,萧学林任政治委员(原19师,共有217、218、219三个团);74师:张怀忠任师长,邓清和任政治委员(原20师,共有220、221、222三个团);75师:谢锐任师长,何志远任政治委员(原21师,共有223、224、225三个团)。(团的新番号对应原来的番号),全军共3万余人。




华野七纵打的最惨烈的战役是莱阳战役,整个纵队被国军106团打残,元气大伤。




贡献最大的战役是徐东阻击战,顶住了国军邱李兵团最大的冲击,为淮海战役的战略胜利奠定了基础。其中,19师最先接敌,战况惨烈,战后基本失去战斗力。
最激烈的战斗是最后攻克并防守大王庄、攻克尖谷堆,彻底消灭了国军18军118师33团(著名的老虎团)。7纵20师58团(我爷爷的团)、60团攻下大王庄,消灭老虎团1个营,俘虏1个营。


然后由59团1营和中野6纵46团1营、3营守大王庄,全部打光后,最后只剩2名营长。7纵首长的警卫连150人增援,打得只剩17人。失守后,59团、60团1营、46团合力反击夺回,然后又失守,最后,60团反击再夺回。至此,20师基本失去战斗力。接下来,攻击尖谷堆的任务由21师承担,61团主攻,63团负责打阻击,消灭了老虎团剩下的1个营。老虎团最后只剩团长孙竹筠1人负伤逃走。准确地讲,国军战斗力最强的老虎团是由华野7纵消灭的。
打得最顺的战斗是渡江战役中消灭国军第20军,仅用2个多小时就结束战斗,取得1 个军歼灭1个军的胜利。
1952年7月,25军番号取消后,74师220、222团外加75师223团,归24军;74师221团,75师224、225团调入江苏军区和福建军区。
73师整师归23军,1952年9月进入朝鲜作战,1958年回国。1969年,73师217团参加珍宝岛战役,后番号改为68师,现为16集团军68旅,驻齐齐哈尔。
74师220、222团外加75师223团,归24军。1952年9月入朝作战,1955年10月回国。1969年12月,74师改为70师。2003年,24军裁撤,70师缩编为摩托化步兵70旅,现归属65集团军,驻扎张家口。70旅前身战功卓著,全歼国军第一猛虎“老虎团,赫赫有名。
现在的68旅、70旅,这是华野七纵(25军)的嫡传部队。




==================================================================================




33团属国民党五大精锐主力之一的18军11师,是陈诚土木系支柱。


46年5月,18军整编为11师,师长胡琏。改编后保留了战斗力最强的原11师三个团,31团和32团继续留在整编第11旅,而33团调入118师序列(改为整编第118旅),以裁撤原118师两个团的方式完成18军的整编。


后来,整编第11师又恢复18军的称号,整编第118旅恢复118师的称号,33团继续留在118师。解放战争中,18军多次与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作战,基本保持非胜即平的长胜战绩,胡琏也被毛主席称为“狡如狐,猛如虎”。


1948年底,18军被投入淮海战役作战,33团也在大王庄战斗中被消灭殆尽。


12月9日,中原野战军6纵46团和华东野战军纵57团一左一右并肩攻入大王庄。他们没有料到,在这里竟遇上了一块整个淮海战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18军118师33团。


18军118师33团是18军中一支赫赫有名的精锐之师,号称“老虎团”。该团全部由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组成,作战时异常凶狠顽强,是第18军的精华。由于大王庄是双堆集的南大门,因此胡涟对它十分重视,特意将这只“恶虎”放出来争夺这个要点。


战斗从早晨8点一直打到晚上8点,整个大王庄成了尸山血海。“老虎团”与解放军展开了逐屋争夺战。机枪、冲锋枪、枪榴弹、火箭炮、火焰喷射器、60迫击炮等近战武器全用上了。双方的重炮炮弹都像雨点般落在了这个狭小的村庄里,人的短肢残体连同石块泥沙一起飞上了半空,然后化成粘乎乎的血雾血雨从空中飘洒下来,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硝烟味和血腥味、焦糊味。


当时任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46团1营教导员的左三星老人在几十年后回忆起这场惊心动魄的残酷厮杀时,仍激动无比。他说:“大王庄原来是个有四五十人家的村庄,由于双方不停地炮击,已是一片废墟了。战斗一开始,我们就觉得不大对头,这股敌人很凶,不仅成堆地上,单个也上;有炮上,没炮也上;枪打得很准,拼刺刀也行。这一仗可就打出水平来了,真够劲!以后我才晓得,上来的是18军33团,有名的‘老虎团’,打日本人、打中国人都不含糊!”


“他们有坦克,开始他们占些优势,冲到了庄前。我们就下决心要把他们赶远些。我们利用断墙、壕沟进行阻击,打退了他们的15次冲锋。‘老虎团’不是纸老虎呀,确实能打。不说别的,从我这个方向一直打进去,跟我的通信员等我打到双堆集时已经死了8个,换了8个通讯员啦!就我还没死。”


“敌人靠他们的坦克掩护在中午时冲进了村庄,我们与他们逐屋争夺,先打枪后打手榴弹,最后是拼刺刀。33团硬是和我们个顶个。我们守大王庄的是两个纵队的3个营:华野7纵57团1营、我们中野6纵46团1营、3营。华野那个1营3连是个老功臣连,这回全拼光了,1个都没剩下。营长心痛得直流泪:‘可惜了我的3连了!可惜了我的3连了!’我身边全是尸体,敌人的,我们的,每个人都是拼刺刀死的。我的通讯员是个不到20岁的小鬼,广东人,蛮机灵的,可这回被敌人一炮炸掉了半个脑壳,脑浆子溅了我一脸。华野1营3连,人全部伤亡了,只有一挺机关枪是好的,我们3连人还有,只是没有武器,于是我们的伤员就拿起华野那挺机关枪用…… ”


“敌人的冲锋又一次打下去了,我身边连小声哼的都没有,都牺牲了,我也负伤了。”


“大王庄很静,静得能听见血往黄土里渗的吱吱叫……3营也只剩下了1个营长吴颜生。我们是老乡,山西洪洞县的,此时老乡相见,真是生死相逢呀! “敌人又打炮了,我们一看,33团还真经打,又拥上来黑压压的一大片敌人,鬼喊鬼叫地冲锋。我想,这回要与阵地共存亡了。没想到华野的部队又增援上来了。好整齐的队伍,一个个小伙子白净清秀,正副班长一律的卡宾枪、冲锋枪。150多人迅速占领了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原来,我们也没有部队派了,华野7纵首长为了守住大王庄,就把纵队警卫连调上来了。”


“这回敌人不太经打,很快垮下去了。原来33团也打光了,这回上来的全是汽车兵、后勤兵,连伙夫、马夫都上阵了。警卫连撤下来时,150人就剩下了17人了,好漂亮的小伙子呦!”


说到这里,左三星老人流出了滚滚的热泪。 大王庄之战,打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国共双方都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的2个团都遭受了严重损失,其中3个营基本打光了,只剩下了营长或教导员。


“老虎团”也全部拼光了。只剩下一名身负重伤的团长孙竹筠逃回去报丧。 当他满身血污、跌跌撞撞走进第118师师部时,胡涟惊呆了!他简直不敢相信威名赫赫的“老虎团”竟然只剩下一名受了伤的光杆团长。


黄维得知“老虎团”覆灭后,气得摔碎了电话机。他下令从18军11师抽调1个团,连同118师所有能用的兵力,向大王庄反扑。18军集中了全军的山炮、榴弹炮、连同85军的野炮营,倾尽全部弹药轰击大王庄。大王庄再次淹没在烟尘火海中。


国共两支精锐部队之师在枪林弹雨中冲来扑去,逐房逐屋,一墙一沟地反复争夺。经过几小时血战,国民党军仍被解放军赶出了大王庄。 驻守小王庄的第85军1个团,看到大王庄之战的惨烈场面后,全都吓瘫了。团长放下望远镜就说:“弟兄们,莫打了,咱们投降吧!”下面的官兵二话没说,当晚就向华东野战军7纵缴械投降了。
5#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9:54:06
这个问题太大,一两句说不清楚。1949年一月十五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各野战军番号改按序数排列的决定》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从第一到第八军。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从第十到第十八。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从第二十一到第三十一。东北野战军改称第四野战军从第三十八到第四十八。还有华北军区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从第六十军到六十七军。还有军委直辖铁道兵团,司令员滕代远。
6#
有关回应  16级独孤 | 2021-5-14 19:54:07
这个要慢慢看书了,以前是各方面军,后改八路、新四军,再改各个地方军,之后再野战军。现在统一解放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136515
帖子:27303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