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国家留学基金委(CSC)的奖学金出国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论坛 期权论坛 留学     
匿名知乎用户   2019-4-11 22:04   15591   5
题主今年就要开始申请了,有考虑申请CSC的奖学金。但因为毕业后有一定限制,所以还在纠结。不知道有过相同经历的前辈们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分享到 :
0 人收藏

5 个回复

正序浏览
6#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4:16
这是一个当初递交申请时默默立下的flag,申请上我要写一个攻略!刚好趁假期,我想将近一年半以来的申请体验与心酸(有的大神可能并没这个感受)与大家分享。我按照我自己申请的时间顺序以及申请项目种类为轴,尽量详细分享申请操作步骤(因为我在开始的时候也特别想做一个伸手党),希望对大家有效。
谈及留学读博,可能很多人担心就是钱的问题,自然费用就是我们考虑留学的关键要素。事实上,随着我们经济水平的提高,自费读博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这一部分同学可以直接跳过这一部分。但是,还有大部分同学可能还是会受到经费困惑,那么自然就需要申请奖学金啦。原则上,我们可以将奖学金分为两类,国外资助和国内资助。
国外资助就是所申请学校提供全奖(包括学费,生活费,签证费等等)或者半奖(可能需要大家做一些助教的工作来替代学杂费),能否申请到或者是否有资格申请,大家需要去目标大学的网站(一般是研究生院网站)去看看scholarship的设置,或者实在不行就直接问他们的负责人(我就是直接邮件过去问,实在不想看他们的条条框框,也可能是我英文阅读不太好[捂脸])。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连续自己在对方院校的目标导师,一般他们会告诉我们他手上是不是有项目有资源带PhD,如果这些他的项目可以解决,那么就很简单了(所以,大家要勇敢给导师发邮件,一般只要我们的要求不过分,言语比较诚恳,他们都是比较愿意回复的,但大家记住要用学校的edu后缀邮箱,以防变成垃圾邮件,我记得好多次外导给我的邮件都是从垃圾邮箱捞出来的)。对于,自然科学的同学,申请这种奖学金就相对容易,因为英美对于自然科学的博士生需求量大,但对于社科而言,就相对困难,但是也还是有机会的,只要大家优秀努力,没啥不可能的。
国内资助基本上是说国家留学基金委(CSC)http://www.csc.edu.cn/chuguo ,现在留基委资助范围已经很广了,差不多每年近10000人的外派量了。先说说如何申请这个资助。

基本上,我们大部分选择的都是第二项,就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一般的正常流程就是如下:




也就是说,我们在3月20号之后才能申请这个项目。但这之前我们也不是很闲。基本上,我们从前一年(比如你2017年6月毕业,你从2016年暑假就开始准备最好)就要开始干活,在此阶段需要干两件事,一是语言成绩(我们还是定向考试吧,去美国考托福,去英联邦就考雅思,部分学校还要求GRE),至于分数多少,这个看目标学校的要求(留基委要求雅思6.5即可,但还是以外方要求为准,不然我们得不到offer的)。然后就是,我们需要发邮件联系外方导师(也就是大家说的套瓷),可能我们发20封邮件,有一个老师愿意接受就很不错啦。这里,我还是建议大家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毕竟出国好几年,要是找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方向,那么回来除了一口流利的English可能啥也不会落下。
跟导师交流前,大家需要准备一份简历,一份初版研究计划(proposal)。这样我们就可以发邮件过去了,最好提前读一读老师的某些paper,这样会加大我们的套瓷成功率。按照剧本,老师要是接受我们的申请,觉得我们的proposal写的还可以,这样他会邀请我们进行一个面试(都是Skype视频面试)跟我们聊聊论文,学校等基本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建立好感,以后大家遇到问题就直接问他,到了他帮我们修改proposal程度,那么offer就不远了。
拿到offer之后,就按照CSC官网的要求一步步申请(每个学校的国际合作处与研究生院培养办都会有管理出国的老师,他们会给我们很多建议)。一般211学校的申请受理单位就是学校,其他的学校可能还需要联系当地主管部门。提交成功之后,就是耐心等待通知了,一般结果会在5月份出来。这段期间,大家可能会等着很焦虑,建议大家还是做一些其他准备,找工作啥的,毕竟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啊。
CSC官网申请递交之后,按照申请项目不同,有的学校有联合面试,这样我们还需要参加面试。


以英国为例,除了第一项,其他都是合作项目。这些项目与大类之间的区别就是它会限制名额,比如伯明翰大学只录取4人,这样的话就可能会面试进一步筛选,但是也不要担心,面试问的问题都是有关proposal以及递交材料上的,大家仔细准备就可以啦。我当初面试前,准备了100个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但是问的时候也没有那么多,基本上讨论了下研究主题就出来了。(本想把问题贴出来,但我觉得这样可能不太好,毕竟准备面试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加深理解proposal的过程,这个跟雅思口语的准备还是有区别的,所以这个大家还是要动手的)。还有一点要注意,合作项目都有自己的deadline(很多在3月20日之前),大家需要看公告,别错过申请时间。
申请合作项目有一个好处就是,我们可以提前知道结果,比如我申请苏格兰某校结果就在3月底出结果(嗯,月底就是31号)。这样,就减少等待时间,大家有更多时间干其他的事情。
另外,我们在提交材料前,可能会拿到很多offer,但是CSC申请的话,只能选择一个最有把握自己觉得最理想的学校。所以,那些offer达人,可能需要纠结会。这也就跟一位优秀师姐说的一样,offer这个东西跟对象一样,一个就够了,备胎太多也没什么意思。大家就看情况啦。
申请欧美高校基本就是上述流程,步骤虽不难,但比较繁琐,需要大家耐心去做,但我觉得还是很值得的,毕竟敢读PhD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是不是(贴金了,哈哈哈)。
除去欧美之外,还有一些地方可能我们也会想去,选择率最高要数日本与香港了。先说说日本。理科以及少部分优秀社科人才可以尝试主动联系外方老师,问问是不是他们可以直接解决经费问题,剩下的我们除了上述的高水平项目外,还可以选择日本政府(文部科学省)博士生奖学金项目。我在研二时候申请一次,但是因为我不是应届毕业生所以没有被首批录取,过程也比较坎坷,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http://www.cn.emb-japan.go.jp/cul_edu/scholarship2016.htm
http://www.cn.emb-japan.go.jp/abroad-2.htm
上面的链接就是这个项目详情,基本上CSC网站也有上述信息,所以大家没事刷一刷CSC官网是很有必要的。
文部省项目申请不需要英文或日语水平证明(当然有的话更好),它分文科理科进行录取,每年会录取110人(其中文科仅30人),录取除了材料申请,还会在每年5月份进行面试,地点最可能在北外的日本研究中心(那一天也会有日本各种好大学来宣讲,大家趁此机会可以去套瓷,可能有人直接发offer不需要申请这个项目。传说一位早稻田的博士毕业后在日本某研究院工作,就在北外的宣讲中认识一个同学,然后就因为这样,这名同学成功被录取,还是老师帮他争取的学校奖学金)。面试比例(理科2:1,文科3:1),问的问题也基本上与上面说的类似,大家准备就好。
之后,被录取的人会被通知去东北师范大学培训日本,一年后有日语测试,考过日语并拿到日本学校的offer就可以申请入学了。也就是因为我觉得会多花一年时间,然后我就想二年级申请,但是被pass了,可能因为我不优秀,我一个直系师姐就是研二被录取,研三培训日语,过了N1,然后硕士毕业去了东京读书,人生赢家。(插播一句:我当初面试被质问不是应届生为什么来面试,难道不知犯规了?我回答我那个师姐就是这个流程走的呀。考官一脸得意的回答:你那个师姐就是我面试的,她很优秀,所以有例外,你告诉我为什么我可以给你例外?当时我一脸黑线,因为我总不能说我比师姐优秀)
这个项目的好处是不需要联系老师提前得到offer,只需要通过CSC申请就好,但是也就是因为门槛不高,风险也大,录用比太低,没有offer,时间还晚,这也会影响我们的其他工作。但是对于某些日漫爱好者来说,去日本还是比较好的选择,当初的我心心念念想去仙台(我不是很喜欢日漫,只是好奇辐射是不是很严重),现在看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去不了了,所以大家有人想申请这个项目的,就赶紧啦。祝大家好运。
至于香港,CSC是不会资助去香港读书的同学,因为去香港不算外派?但是香港还是不错的,一般学术研究生,会有很多资助,基本上都是在15000港币/月左右,就看大家是不是可以申请到。然后,申请香港就很粗暴了,直接套瓷申请面试,可能上也可能被刷(我就在本科时候申请就被打脸了),港大,中文,科大会比较抢手,大家需要赶早申请,9月份就可以着手了,前段时间听闻我本科师妹被港大全奖录取(人家确实也牛,毕竟是北大的MSW)。
关于其他留学的信息,大家可以去小木虫http://muchong.com看看,上面的留学和公派板块有很多消息,也可以方便大家留下联系方式寻找一些朋友。此外,我们在研究生期间自己的导师也很重要,TA会帮大家很多的,去年这个时候我申请文部省,就坑了自己导师,让她半夜帮我推荐信,着急的联系日本的老师,后来也没有去成,现在想想还是蛮愧疚的。
最后,也谈不上什么经验总结,只是觉得申请出国对我来说是一种执念,是对是错并不可知,只能凭心所至,努力做一些于自己欢喜的事情。很多时候,事情慢热,毕竟陌上花开缓缓归的都是优质产品。
希望上面的那些破乱文字对某些同学有帮助。
5#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4:15
【面试经验更新在最后。。】
两次学费+生活费公派申请成功,前后五年,我恐怕是拿着国家钱最多的一小波人,隐隐的压力,违约也不可能了,我赔不起……










然而我这么一个爱国的小青年~怎么会违约呢~~拿着CSC奖学金出国的体验是什么,就是:
每次学习快要学不下去的时候,都会想着自己还肩负了国家的小期待,不能放弃啊;在国外的学习生活中,会时不时想到自己要努力维持中国留学生的良好形象,比如在上课和教授互动什么的,不能让英国爷爷们觉得中国人都沉默寡言呐;
平时碰到周围的同学趁着假期和周末旅游心痒痒时,会更能沉的下心吧,毕竟出国旅游是违约的,作为金牛座,我不想赔钱哈哈;
花钱的时候,刷的是储蓄卡而非爸妈的信用卡副卡,想买啥买啥,想去哪去哪,经济独立就是舒爽;
国外偶尔有大规模恐怖事件的时候,会收到大使馆的邮件,虽然没啥用,但还是觉得非常安心;
……
大约就是这样,总的来说,拿着奖学金出来,会更有一种来自国家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比心我的祖国~
然后祝每一位想出国的朋友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祝大家前途美好,一切顺利!








看都看了,点个赞吧~




------以下是更新---------
最近又到了面试的时间了,好多人私信我面试的问题,在这里一起更新如下,希望大家看完后心里更有底一点~~~~


我参加的两次面试里面,个人感觉问题基本上是根据你提交的申请材料问的。分为两方面,未来研究计划和以往研究经验。下面非常良心的为大家列举一下我被问到的问题!!绝对干货!!

【括号里“硕”意思是申请公派硕士面试问过的,“博”是申请公派博士面试问过的】


研究计划:
为什么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硕+博)
为什么要选择x国xx学校来研究你的问题?(硕+博)
你觉得你的研究计划可行性有多大?(可能会根据你写的内容问一些细节)(硕+博)
有没有可能换方向?(博)


以往研究经历:
你写到xx期间写的毕业论文,为什么选这个题?能不能大概介绍一下你的研究方法?(硕)
你的材料里提到在xx学习期间,写了xx论文,论文的数据怎么找的,能否大概讲一下?(博)
你的材料里提到xx课题,能否讲一下题目里xxx这个名词的定义和概念?(硕)
你的材料里提到xx课题,能否说一下xxx环节具体落实的时候是什么情况?(硕+博)
你的材料里提到xx模型,能否详细讲一下怎么用这个模型的?(博)


其他:
为什么申请学费资助不走合作奖学金项目?(博)
能否提前一年毕业?(博)
如果不给你奖学金你有什么打算?(硕)
...一些杂七杂八的(硕+博)




大约就是以上的内容,可以看到问题基本全部围绕你提交的材料,不会超纲。所以小伙伴们们记得在面试前熟悉提交的材料是最重要的,之后就是问到什么如实回答就好。我面试下来的感觉是,没有超纲题,因为不管是研究动机啊可行性啊或者以往研究的细节啊,都是自己在申请材料里写过的东西,如实回答就好。关于其他的部分杂七杂八的题,也是如实回答就好,没有标准答案。


两次面试都是10多分钟,硕士面试是中英文参半,博士面试是英文。


好啦,希望上面的内容有帮助啊!希望大家都能自信沉着的完成面试,收获大红喜报,比心!



看都看了,点个赞吧~
4#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4:14
去年拿到CSC留学基金,目前在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攻读双学位,设计专业。
CSC的申请手续确实非常麻烦,钱数也是根据去不同的国家而不同。我会从一些申请CSC基本信息开始,结合自己的申请经验,给大家一些建议,然后,针对设计专业需要提交的作品集给予一些建议。


一 什么是国家留学基金?
留学基金就是全称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为出国留学的人员提供的奖学金,简称CSC,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就是申请国家公派留学生,在出国留学期间会收到留学基金委员会提供的奖学金支持。
二 谁可以申请CSC?
申请人可以是本科生,研究生,教师,访问学者等,请注意,此文中蜗牛君在此分享的是研究生申请的经验。
研究生分为三类:


翻译一下,就是
1博士研究生:
1)在国内读博士,通过国内学校和国外学校联合培养项目,要出国读半年到两年的同学。
2)申请了国外学校的博士,硕士毕业直接出国读博三年到四年的同学。
2硕士研究生:
1)申请了国外学校的硕士,本科毕业直接出国读硕士一到两年的同学。
2)在国内读硕士,通过国内学校和国外学校联合培养项目,要出国读三个月到一年的同学。
3艺术类研究生:
这一类比较特殊,是指满足上面四类中某一类的同学,如果专业是艺术设计类,就可以选择申请这一项,但是上面的项目和艺术类中只能二选一,不能同时申请。
这里有个小tips给大家,如果你和我一样,学的是设计,也就是既可以选择申请800名的项目,也可以选择艺术类,我建议选择艺术类,虽然艺术类只有300人,但是竞争却比800名的项目小。原因有三:
1)理工科的小伙伴们雅思托福普遍很高。
2)设计专业的同学拿出来的都是作品集,拼论文专利是拼不过的理工科的。
3)如果你的专业是交互设计、时尚设计、体验设计、信息设计、服务设计等新兴设计类专业或交叉学科,会很有优势。
蜗牛君学的就是服务设计,所以申请的是艺术类。艺术类和其他项目准备的材料,申请的流程都是差不多的。
三 申请到了CSC可以有多少钱?
CSC金额根据留学所在国家的消费水平不同而不同。由于CSC没有公布每个国家多少钱,所以我只以我和去了芬兰的小伙伴给大家做个参考:
意大利留学生,每月1000欧元,另加往返机票。
芬兰留学生,每月1200欧元,另加往返机票。
发几个月取决于你录取通知书上写的留学时长,比如蜗牛君意大利米兰理工给的offer上写的是11个月,所以就是会发11个月。
1000欧在意大利是什么概念呢?在米兰理工大学附近租房(不在市中心,但也不是很偏远),单人间差不多300到600欧每个月。餐馆吃饭,一份普通意面4欧到8欧,交通卡每月22欧。Dior或者Chanel的口红30到35欧。
四 什么时候申请?
今年申请时间是3月20日到4月5日,与去年一样,所以每年时间应该差不多。
也就是说3月20日基金会网站就会开通申请,4月5日截止。
但是!敲黑板!由于选拔流程是申请人要先送到学院,然后学院再把大家的文件一起送到学校,而学校会在基金会网站关闭前先审核一遍每个申请人的网上申请材料合不合格(图片是否清晰啊,有没有把护照传到成绩单那一栏啊之类的,众位看官不要笑,传的文件多了真的很容易出错啊,心疼审核的老师),所以,其实3月中旬,申请材料就需要汇总到学院了。
尤其是设计艺术类的小可爱们注意了,如果你不想像我一样手忙脚乱熬夜通宵的话,请提前准备作品集。正式申请的那一段日子,你会为导师简介,学习计划之类东西忙的脱不开身。
这里有一点非常重要:申请时必须要有国外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包含入学日期,留学时长,是否需要学费,多少学费等信息。而很多国外高校的通知书都是四月以后才发,所以很多同学在时间上赶不上申请CSC。
给联合培养双学位的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个经验:往年米兰理工大学的offer都到四月以后才发,去年我们很早便和米理双学位的负责人Davide沟通,所以三月的时候Davide便帮我们拿到了米兰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单,虽然后来又重新发了正式的录取通知书,但是提前拿到的那份也是有效的,所以便有了申请的机会。如果联合培养项目的选拔已经结束了,大家可以试着联系国外院校,说明情况,努力在四月前拿到录取通知书,加油!
五 语言有什么要求?
语言要求有很繁琐细致的规定,此处我摘取常见语言成绩为例:


六 申请需要什么材料?
1)需要在网上填写很多信息;其中一些如导师介绍,项目介绍等是与一下材料内容相同的。
2)录取通知书加研修计划;
3)外方导师签名的个人简历;(原则上不超过一页,如外方还未指定导师,先不提供)这里简历虽然是英文,但是网站填写的导师介绍需要是中文,而且要很详细,所以尽量问导师要到比较详细的介绍,方便翻译。
4)联合培养研究生国内导师推荐表;
5)自本科起到最近一个学期的成绩单;要英文的哦。
6)已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及摘要);主要是论文和专利。
7)获奖证书复印件;多多益善。
除了6)和7),其他材料都是要英文的。蜗牛君的建议是大家不要忽略这些材料的重要性,还是要认真写。
比如研修计划,设计类的小可爱们可能并没有课题研究,更谈不上研修计划,但是,人家把要求写的那么详细,你怎么能不写呢?就算你不想写,想想白花花的银子也要写是不是?所以,蜗牛君当时胸怀家国天下,满怀真诚的写下了:



微笑脸 :)
研修计划和推荐表其实是有套路的,大抵就是说说你这个专业/研究方向在你所要前往的国家的发展状况,再说说国内的发展状况,你去了国外可以学到什么回来造福祖国,具体怎么造福,再详细说一说。回头一看,字数已经够了,嗯。
七 作品集
有学弟学妹问我关于作品集做中文还是英文的问题。我的建议是时间不够的话就做英语的吧。
虽然CSC对作品集语言没有要求,但是基于网站是中文填写,所以,用中文做作品集会对审核人员比较友好。尤其是简历部分。
由于向国外提交申请材料需要英语,所以英语作品集是必备。
蜗牛君的小伙伴们申请CSC时有提交中文的,双语的,也有英文的,都不是问题。
以上就是蜗牛君申请CSC的一些小经验,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相信很多同学已经拿到了最新的申请要求手册,一切信息以最新的手册为准。此处附上CSC官方网站链接:http://www.csc.edu.cn/
最新选派简章的链接: http://www.csc.edu.cn/chuguo/s/709
大家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蜗牛的大脑”,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相关文章:《手把手教你申请国家留学基金》《米兰二三事》
http://weixin.qq.com/r/ojrw6E-EIRJerQuL92_w (二维码自动识别)
3#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4:13
关注了这个问题很久,那时候我还是csc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者,经历了申请成功,挣扎,最后又放弃。申请之路不好走,放弃之路亦是。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csc的介绍会,老师告诉我们三句话:1.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 常回家看看; 3. 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如果要结合自己的感悟,我或许会加上第4句话: 早点认清行业,早点认清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早选择早决定。
从我的个人感受来说,CSC的申请难度是小于北美全奖、澳洲全奖的。甚至小于香港Ph.D. 奖学金?前提是硕士研究生,据说本科生名额敲少。
当然能全奖最好全奖,钱更多,限制更少;不差钱也可以自费,自费PhD也不稀奇了。就我个人而言,CSC可以让我在英国这个少有奖学金提供给外国学生的国度里继续深造、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并且每个月有900磅生活费可以拿(记不清了,好像非伦敦地区900磅每月)。
攻读博士学位类别的整个准备过程timeframe 如下:
  • 09-11月,完成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
  • 10-12月,找导师,讨论Research Proposal
  • 1月,submit Ph.D. application (牛剑的CSC-Phd申请截止日期很早,12月1日左右,青年才俊请注意自行搜索查看!!!)
  • 1-2月,等待offer或者继续找欧洲国家导师(荷兰比利时等,具体解释看这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050388/answer/303691558
  • 3月,提交【unconditional offer with tuition fee waiver】等其他支持材料给CSC。
  • 3月下旬-5月下旬,等待公布最终结果。


3月份提交材料前,我到手的offer有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Glasgow, 还有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最后当然只能选一个提交给csc.
有很多人呢,是在考虑公派读完书可以不可以继续留下来postdoc、可不可以移民。这些信息其实在CSC官网的文件里面写得很详细。官网出国留学人员须知链接在此:http://www.csc.edu.cn/attached/file/20160129/20160129143226_1296.pdf
其实CSC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奖学金,想继续postdoc呢?吼啊吼啊!有规定程序,提交材料,CSC同意继续深造即可,2年的回国服务期可以延后。至于读着读着quit的,更改国籍的,失踪的,须知里面都有写要如何进行赔偿。仔细研读即可。
我呢,提交了材料后,漫长的两个半月等待时间,不停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科研的意义,我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最后开始祈祷不要选中我…这个时候是五月初了,我打电话给csc,请求取消我的申请。csc工作人员说现在申请材料正在评审,一切决定都等最终结果公布以后再说,不要捣乱。
5月31号晚上,各申请群已经开始报喜了。我是真的怕,我对科研是没有热忱的自我奉献精神的,实验室的奴隶说的就是我。申请的时候想到的只是可以有48个月的英国深度游....真的很不幸,还是被选中了,还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校。
叶公好龙说的就是这种吧。耗时9个月来申请,又要亲手写放弃材料,导师,学院,学校,每一级都要签字盖章同意,每一级都少不了被骂一顿。黑锅是背定了,经过推荐组织(学校)同意而放弃的申请人两年之内不能再次申请;擅自放弃者五年之内不能再次申请。再次申请我是没有打算,有人说csc和国自然基金委是同一个机构.....以后拿基金比较难。无所谓了,放弃材料都交上去了,phd都不念了我还哪里有申请国自然基金的机会呢……只是让我的推荐单位尴尬、让培养自己的老师难堪,甚至影响下一年学校的分配名额,这种后果是我没有预料的。
至于好奇我现在过的好不好呢……我很好,不再会因为科研感到绝望。在上班路上看着雾中的西高山脉,想起和好gay蜜一起在校巴上mock口语话题的疯癫;想起以前在图书馆连夜写Research Proposal;想起来大家互相帮忙检查提交CSC的材料……真好,我们那么努力过,那么团结的追求过同一个事物。
莱蒙托夫有首诗这样写道:“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人生航向是真的改变了,而科研带给我的invaluable transferable skills仍会让我终生获益
2#
知乎de用户  16级独孤 | 2019-4-11 22:04:12
目前CSC资助PhD在读
不晓得题主出国读硕士还是PhD,硕士基本不用考虑CSC。。。名额少,难拿。

PhD的话,其实最好是拿国外的全奖,钱多还自由。除了传统的学校的经费以外,还有不少是公司资助,比如英国石油公司。。。一个学地质的学弟,每年光开会经费就5000英镑,各种爽。这种机会虽然不多,但并不是拿不到,也不一定非要格外优秀,有时候只是你刚好不知道有这个机会而已。题主可以多问问外导、导师、学长学姐。
如果拿不到国外全奖,CSC也不失为一个选择。英国是每月950英镑(伦敦稍微多一点),伦敦貌似不够用,伦敦以外的地方够吃穿住行还能省一点点,旅游就不够了。

如果拿了CSC,管理上有几点要注意。1.报备。每次去别的国家开会/旅游/回国都应该向CSC报备;由于英国不在申根区,所以去欧洲也是要报备的。。。不如在欧洲大陆国家方便。2.假期。每年离开所在国的时间(包括回国探亲)不能超过一个月。拿国外的奖学金就没有这个麻烦了。3. 毕业之后如果想留在国外工作,不推荐CSC。CSC规定最多能在国外做两年博士后。违约要罚钱。所以你要是想长留的话还是别申CSC了。。。4.延期。英国这边博士延期非常普遍,英国三到四年学制,绝大多数人都需要延期。如果你准备申请CSC,千万记得跟外导商量至少读4年,千万不要写3年。我当时拿到的是三年的funding,目前博三,导师已经同意再给一年funding,但是还需要跟CSC申请延期一年。。。想想就头大。同学里有当时直接就申请了四年的,比我轻松多了。

最后,家里如果有钱,申不到国外全奖,又不想受CSC限制,自费读博也是可以的。。。

------------------------------------------------------------------------------------

体验么。。。出了国,大家都读PhD,也就没有分别了,不会因为你是公派就高人一等或者低人一等。个人来说,知道自己有大使馆罩着(虽然并没有任何事需要罩着),心理上比较踏实^_^ 偶尔领导人来访会组织大家去当人肉背景啦,有免费的人民日报海外版送啦(当废纸还蛮好用)。
上面有人提到保险,英国这边NHS保险似乎是学费里就交了,自己不用操心。别的国家就不了解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27300
帖子:5460
精华:0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