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了这个问题很久,那时候我还是csc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者,经历了申请成功,挣扎,最后又放弃。申请之路不好走,放弃之路亦是。
还记得第一次参加csc的介绍会,老师告诉我们三句话:1.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2. 常回家看看; 3. 赢得起也要输得起。如果要结合自己的感悟,我或许会加上第4句话: 早点认清行业,早点认清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早选择早决定。
从我的个人感受来说,CSC的申请难度是小于北美全奖、澳洲全奖的。甚至小于香港Ph.D. 奖学金?前提是硕士研究生,据说本科生名额敲少。
当然能全奖最好全奖,钱更多,限制更少;不差钱也可以自费,自费PhD也不稀奇了。就我个人而言,CSC可以让我在英国这个少有奖学金提供给外国学生的国度里继续深造、申请到更好的学校,并且每个月有900磅生活费可以拿(记不清了,好像非伦敦地区900磅每月)。
攻读博士学位类别的整个准备过程timeframe 如下:
- 09-11月,完成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
- 10-12月,找导师,讨论Research Proposal
- 1月,submit Ph.D. application (牛剑的CSC-Phd申请截止日期很早,12月1日左右,青年才俊请注意自行搜索查看!!!)
- 1-2月,等待offer或者继续找欧洲国家导师(荷兰比利时等,具体解释看这里: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050388/answer/303691558)
- 3月,提交【unconditional offer with tuition fee waiver】等其他支持材料给CSC。
- 3月下旬-5月下旬,等待公布最终结果。
3月份提交材料前,我到手的offer有King's college London, University of Glasgow, 还有University of Edinburgh. 最后当然只能选一个提交给csc.
有很多人呢,是在考虑公派读完书可以不可以继续留下来postdoc、可不可以移民。这些信息其实在CSC官网的文件里面写得很详细。官网出国留学人员须知链接在此:http://www.csc.edu.cn/attached/file/20160129/20160129143226_1296.pdf
其实CSC真的是一个很不错的奖学金,想继续postdoc呢?吼啊吼啊!有规定程序,提交材料,CSC同意继续深造即可,2年的回国服务期可以延后。至于读着读着quit的,更改国籍的,失踪的,须知里面都有写要如何进行赔偿。仔细研读即可。
我呢,提交了材料后,漫长的两个半月等待时间,不停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科研的意义,我是谁...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最后开始祈祷不要选中我…这个时候是五月初了,我打电话给csc,请求取消我的申请。csc工作人员说现在申请材料正在评审,一切决定都等最终结果公布以后再说,不要捣乱。
5月31号晚上,各申请群已经开始报喜了。我是真的怕,我对科研是没有热忱的自我奉献精神的,实验室的奴隶说的就是我。申请的时候想到的只是可以有48个月的英国深度游....真的很不幸,还是被选中了,还是大家心目中的好学校。
叶公好龙说的就是这种吧。耗时9个月来申请,又要亲手写放弃材料,导师,学院,学校,每一级都要签字盖章同意,每一级都少不了被骂一顿。黑锅是背定了,经过推荐组织(学校)同意而放弃的申请人两年之内不能再次申请;擅自放弃者五年之内不能再次申请。再次申请我是没有打算,有人说csc和国自然基金委是同一个机构.....以后拿基金比较难。无所谓了,放弃材料都交上去了,phd都不念了我还哪里有申请国自然基金的机会呢……只是让我的推荐单位尴尬、让培养自己的老师难堪,甚至影响下一年学校的分配名额,这种后果是我没有预料的。
至于好奇我现在过的好不好呢……我很好,不再会因为科研感到绝望。在上班路上看着雾中的西高山脉,想起和好gay蜜一起在校巴上mock口语话题的疯癫;想起以前在图书馆连夜写Research Proposal;想起来大家互相帮忙检查提交CSC的材料……真好,我们那么努力过,那么团结的追求过同一个事物。
莱蒙托夫有首诗这样写道:“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人生航向是真的改变了,而科研带给我的invaluable transferable skills仍会让我终生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