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空出尽?明天起私募场外期权业务全线暂停!

论坛 期权论坛 期权     
实用财经   2018-4-29 00:13   2412   0




场外期权监管再升级!


4月16日上午,期货子公司收到监管要求——17日起停止新增与私募基金合作做场外期权业务。


多家期货子公司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证实收到电话。监管方面要求期货子公司即日起暂停私募基金作为风险管理子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的交易对手方,不得新增,存续业务不得展期。私募基金公司主体和私募基金产品均不可参与。


4月10日晚间,多家券商收到相关监管要求,从4月11日起暂停证券公司与私募基金开展场外期权业务,证券公司不得新增业务规模,存量业务到期自动终止,不得续期。


私募基金受较大影响


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监管趋严,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的通道将基本被堵死。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暂停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可以规范市场行为,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近一段时间不少私募参与个股期权。4月10日,监管要求券商停止与私募基金合作新开场外期权业务之后,部分私募寄希望于借道期货子公司延续业务。而期货子公司监管跟上后,私募基金的场外期权业务全线暂停了。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停止是为了规范。规范之后,场外期权业务将更健康地发展。


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末,场外期权未了结初始名义本金为2239.71亿元。按名义本金统计,2017年12月新增场外期权交易中,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占比12.14%,商业银行占比23.94%、私募基金占比18.76%。按合约笔数统计,12月新增场外期权交易中,期货公司及子公司占比15.79%,仅次于私募基金的40.09%。


可见,私募基金在场外期权交易中十分活跃!


近期监管密切关注场外期权:


3月末,监管方面,对投资范围涵盖场外期权的期货资管产品暂停备案。针对场外期权业务的监管正日趋严格。另据了解,券商在开展场外期权业务时对合格投资者认定也更加严格,尤其是一些私募产品的准入。2017年9月,监管方面叫停了个人通过期货子公司参与场外个股期权;而券商方面向来要求场外期权的交易对手方必须是机构。


4月10日,券商方便收到监管要求,暂停与私募基金合作新开场外个股期权业务。


4月1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场外期权交易的风险提示。


隐藏多重风险招致监管层出手
  
私募场外个股期权业务中隐藏的种种风险,让监管机构不得不出手规范。


业内人士表示,场外衍生品作为复杂的金融市场业务对交易对手方有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但在实际开展业务的过程中,部分私募机构为招揽业务,通过设立基金变相降低场外期权投资门槛,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要求。此外部分券商存在出借通道,令不具风险承受能力的私募基金做卖方,拆分场外期权份额,此类乱象已引起监管层重视。
  
北京星石投资合伙人、首席策略师刘可称,暂停该期权类资管产品的备案意在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投资者在对该类业务没有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盲目入局而蒙受损失,有利于该项业务的长远发展。
  
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李奇霖告诉记者,场外期权虽然是一种对冲风险的手段,但由于其只需要缴纳期权费等少量费用,因此也是投资者加杠杆的重要时候手段。现在虽然有部分私募机构会作为通道使散户参与其中,违背了场外期权只允许机构参与、用于套期保值的初衷,使其成为赌单边看涨、快速大量加杠杆的手段,但从监管此番操作来看,这可能只是一部分原因。
  
“另一个原因在于作为对手方的券商自营存在较大的风险。一般来说,券商自营卖出的是看涨期权,在卖出时会买入股票现货来对冲风险;如果未来股票价格真的上涨了,投资者行权,券商将此前处于低位的股票交给投资者,则皆大欢喜;但如果股票价格下跌了,投资者放弃行权,而券商自营又没有做好对冲,那么券商此前购入的股票现货就有可能出现较大的浮亏,对其资本金构成冲击。资本市场变动的风险和机构的经营挂钩,这是监管层最不想看到的情况之一。”李奇霖表示。
  
场外期权业务料向行业龙头集中
  
有部分机构认为场外期权业务不会一直停下去。从全球的衍生市场规模看,期权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场外期权是很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后续监管层可能还会出台专门文件,规范场外期权业务发展。
  
星石投资刘可认为,场外期权业务具有明显的风险管理、收益管理优势,而且可挂钩的金融产品比场内期权更为丰富,对于推动机构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此外,规范操作的场外期权并不等同于配资,难以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因为当市场连续下跌时,券商会根据模型逐日对冲,调整标的股票持仓,不断降低杠杆水平,不会出现集中平仓行为,因此在放大投资人收益风险的同时对市场冲击也相对有限。
  
李奇霖认为,监管此次叫停场外期权的交易对象包括所有私募基金管理人和私募基金产品,窗口指导范围包括所有券商,根据公开数据,受影响的私募基金规模大概在七八百亿左右。
  
由于私募基金是券商场外期权业务的主要参与方,而且券商与私募开展的多为利润率较高的个股场外期权,此次叫停确实会对券商场外期权业务造成不利影响,业务短期内会萎缩,利润会出现下滑。此外,由于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市场集中度很高,从2017年12月数据来看,场外期权业务新增规模在前五的券商新增量占场外期权业务新增总量的84%,场外期权业务规模领先的券商受影响较大。
  
李奇霖认为无需对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过于悲观,考虑到券商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并不大,对券商利润的影响整体是有限的。他说:“暂停并不意味着此后不再开展场外期权,在本轮清理过后监管层或将会出台相关规定,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规范,从而再次启动业务的开展。场外期权市场刚刚起步,规模还比较小,未来商业银行、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实体企业对衍生品工具的需求会有所增多。因此发展衍生品市场对推动机构资金入市、服务实体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场外期权市场依旧会为实体经济更好地防范和对冲风险发挥巨大的作用。”
  
“场外期权依旧会向优势券商集中。”李奇霖表示,场外期权业务对证券公司的资金实力、专业团队、风险控制和定价能力都有较高要求。券商从场外期权业务中赚取期权费与对冲成本的差价,各券商之间的差异在于风险对冲和报价能力。大型券商在该业务上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其客户基础雄厚、产品设计和营销实力强大。实际上,券商场外期权业务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券商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券商很支持监管清理相关不规范现象,也希望能看到这项业务稳定发展。”上述某大型券商场外期权业务人士表示:“同时我们也希望监管在推出相关规范时,能够给予券商更多精准指引,帮助一线从业者更好领会监管精神。”


Tips:私募基金参与场外期权的方式


以个股期权为例,场外期权的卖方须为具备场外个股期权业务资质的券商或期货子公司。私募基金做买方。以个股看跌期权为例,私募基金可以买入某只股票的看跌期权,约定行权价为10元,如果将来该股票价格变成5元,私募每股赚5元,扣除权利金之后,剩下的就是私募基金的收益。如果将来该股票的价格高于10元,则私募基金放弃行权,损失权利金。


私募基金使用场外期权有两类目的:第一,对冲持仓风险。如果私募持仓中含某只股票,则买入看跌期权可对冲该股票的风险。第二,利用期权自带的杠杆博得高收益。


来源:中国证券报
PS:实用财经微信交流群已经成立,关注公众号后回复“加群”,小编会邀请您加入交流群,每天获取财经干货!
—END—
感谢您阅读实用财经文章
分享到 :
0 人收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积分:
帖子:
精华:
期权论坛 期权论坛
发布
内容

下载期权论坛手机APP